《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大纲一、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在校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特点及辅导方法。
通过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娴熟的中学生心理辅导技能,乐于从事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态度和设计、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能力;具备中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能胜任专业的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能够多途径、多角度考察、了解学生的辅导需要,能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辅导方案的设计,并有效地组织、实施方案(心理学专业);能够协助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系统化、条理化,组织化、常规化(心理学专业)。
二、学习方法指导中学生心理辅导是教育心理学的延伸课程,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应用。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自学交流、案例教学、模拟实践、网络论坛等等。
1、讲授法:教师要系统讲授本课程的基本概念、观点和理论,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分析现实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形成对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完整知识结构。
2、自学交流:安排相应课时的自学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学习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己归纳理论观点,提出疑问,并在学生之间组织相互交流活动。
3、案例教学:教师可以在讲授中穿插案例,也可以组织专门的案例讨论。
4、模拟实践:中学生心理辅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根据中学实际设计活动课程教案,在课堂模拟学习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并在基层学校实施。
5、网络论坛:在网络学习论坛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发布问题和资料,学生跟帖。
学生也可以发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资料,自主组织讨论。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跟帖质量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三、学习指南这是一门讨论在中国的中学里,如何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或叫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一、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他们应对挑战。
1.2 目的和目标本课程旨在提供全面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二、课程结构2.1 模块划分本课程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 模块一:了解自己的情绪与情感 - 模块二:应对压力和焦虑 - 模块三: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 模块四:培养积极心态和自信心2.2 每个模块的内容概述2.2.1 模块一:了解自己的情绪与情感•理解不同类型的情绪及其表达方式。
•学习如何识别和处理负面情绪。
•掌握情绪调节技巧。
2.2.2 模块二:应对压力和焦虑•了解压力和焦虑的成因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习有效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发展调适能力,提升心理韧性。
2.2.3 模块三: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探讨友谊、家庭和社交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4 模块四:培养积极心态和自信心•理解积极心态与自信心的意义。
•掌握积极思考和自我肯定技巧。
•培养自身优势,并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3.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
3.2 评估方式本课程将使用多种评估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对于各个模块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小组项目等。
四、师资要求与资源4.1 师资要求授课老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或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并熟悉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问题。
4.2 教材和资源提供符合中学生年龄段的心理健康教材,并提供相关视频、案例和测评工具作为辅助教学资源。
五、总结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升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能力。
通过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从多个方面全面促进中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
同时,要求相关教师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教材和资源支持。
人民大2024陈功香 石建军《中学生心理辅导》教案01第一章 心理辅导的基础知识
教案2023〜2023学年第1学期主讲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6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制二。
二三年三月《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案①含义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开发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②功能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成熟度,开发心理潜能,增强其全面、主动地适应社会。
预防性功能:根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经验和必要的心理准备这一特点而提供的防患于未然的心理辅导。
矫治性功能:针对学生已经产生的问题而提供的具体的心理辅导。
它重在排除学生的心理困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恢复学生的心理平衡。
③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任何心理辅导活动,都必须符合心理学的基本理念与原则,遵循心理学的基本观念与技术。
心理辅导工作要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这才是心理辅导健康发展的长久之道。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原则:重在预防和发展。
心理辅导要未雨绸缪,在学校教育的早期阶段就开始进行,在初中和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进行。
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育者要了解和把握所有学生的共同需要,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向全体并不意味着忽视个别。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促使学生自知、自觉、自助。
同时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系统性和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要从整体、全局、多方位的角度进行,要协调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善用各种社会资源,发挥各种因素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作用。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案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案一、课程宗旨本课程的宗旨是: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中学生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培养正确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把握。
二、教学内容1、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阐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辅导。
2、心理辅导方法:讲授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熟悉和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了解心理辅导的各种方法,学习心理辅导的常用技巧,以便更好地进行心理辅导。
3、开展心理辅导:通过心理测评、诊断和辅导,掌握个体心理状况,开展心理辅导,改善个体心理健康,实现心理发展目标。
4、心理辅导实践:开展心理辅导实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辅导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三、教学目标1、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2、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个体心理状况;3、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辅导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4、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培养正确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讲授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2、互动法:通过讨论、游戏等互动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个体心理状况;3、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采用适当的辅导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五、教学评价1、考试:中考试,考核学生对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2、作业: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心理辅导的实践作业,评价学生对心理辅导的实践能力;3、访谈:利用访谈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心理辅导的实践效果。
2024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2024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心理健康在中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态度,特制定本课程大纲。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培养正面积极的情绪态度。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提升抗逆能力。
3.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4.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5. 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
三、课程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 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与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的关系。
- 探讨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区别,介绍常见心理问题和预防方法。
2. 情绪管理与调适-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情绪对心理、生理的影响。
-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如放松训练、积极思维等。
3. 压力管理与应对- 分析学生面临的压力来源和应对方式。
- 培养学生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时间管理、放松技巧等。
4. 管理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提供解决冲突、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5. 自我认知与发展- 探索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势,并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 提供自我发展的指导和学习方法。
6. 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 提供常见心理问题的预警信号和干预措施。
- 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支持意识。
四、课程教学策略1. 学生参与为主-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活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与体验- 课程设置实践任务,例如情绪管理练习、人际关系沟通实践等,提供实践机会。
4. 案例分析- 通过讨论真实案例,让学生理解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应对方式,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评估与调整1. 定期测验- 定期进行课程测验,测试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和教学方法。
《中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
中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1.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本课程以最前沿的心理辅导学术成果与参与中小学实践指导的经验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以参与体验式工作坊为主要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经典三问”、“共情准确性训练”为主要途径改革实践实训模式,通过《中学生心理辅导》的课程学习,学生将形成“全员参与、积极导向、助人自助”的现代心理辅导理念,具备主动参与心理辅导以及自我心理辅导的意识,掌握个别辅导、团体辅导以及危机干预的核心技术,为毕业后参与学校全员辅导、推动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重点与难点重点:心理辅导的实质,自我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核心技术,个别心理辅导内容、方法与实践,团体心理辅导内容、方法与实践,心理健康问题三级预防体系,全员心理辅导。
难点:心理辅导实质,全员心理辅导,自我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核心技术。
3.课程考核方法与标准本课程组积极探索新的评价考核方法,除了采用题库的标准化期末测试,以及要求学生提供文本作业以外,还采用了模拟咨询与心理辅导课实践等现场考核方法。
总分100分,60分为合格。
平时成绩(50%):平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考核每章节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占总分的10%;二是文本作业,包括学校全员辅导方案的设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自我心理辅导报告,实际生活案例研究等,占总分的15%;三是视频作业:可在辅导活动课、辅导技能训练、心理剧等领域选择一项做成视频作业,占总分的25%。
期末考试(50%):一是采用题库的标准化考试,闭卷形式。
题库包含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
这些题目检测的知识点不仅包括传统的理论知识,还通过精心设计来考察学生掌握心理辅导的技能与心理辅导实践的体验,尽量使活考成为题库的特色。
二是进行小组现场模拟咨询,通过专家评价和学生自评进行打分。
现场模拟咨询考核标准:4.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本课程由11章内容组成,总计36个教学学时,其中理论教学约占70%, 见习、实习、实训和体验约占30%。
中学生心里辅导课程教案设计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心理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分享心理健康的案例。
1.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短文。
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有效管理情绪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与分类。
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情绪管理的方法。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情绪的体验与表达。
讲解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分享情绪管理的方法。
2.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设计一个情绪管理计划。
第三章:压力应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有效应对压力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与分类。
压力对生活的影响。
应对压力的方法。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压力的体验与应对。
讲解压力对生活的影响。
分享应对压力的方法。
3.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压力应对的短文。
第四章:人际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护健康人际关系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
人际关系对生活的影响。
建立和维护健康人际关系的方法。
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人际关系的经验与挑战。
讲解人际关系对生活的影响。
分享建立和维护健康人际关系的方法。
4.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人际关系的互动游戏。
第五章:自我认知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与重要性。
提高自我认知的方法。
5.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自我认知的经验与挑战。
讲解自我认知对生活的影响。
分享提高自我认知的方法。
5.4 作业与评估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我认知的短文。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案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案中学以青春期为中心的转变,是孩子们经历身心发展上巨变的时期,是孩子们习得社会生活技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同时,孩子们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例如:自卑或者自大的情绪,学习成绩季节性下降,焦虑、抑郁、叛逆等等,这些困难都可能影响到孩子们正常的身心发展。
本课程旨在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和联系,让学生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环境,培养独立、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情绪的能力;2.培养学生尊重和爱自己的能力;3.培养学生以及秩序感和自尊心;4.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5.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6.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7.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8.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自身认知训练(如:表达、主张等)2.自我管理训练(如:改善自己的负面情绪、克服内心挣扎等)3.自尊训练(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自尊心等)4.人际交往训练(如:提升沟通能力、学习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等)5.学习技巧训练(如:学习方法、注意力集中等)四、教学方法1.以学生个性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及动机,采用参与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案例为主,把案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以讨论式学习,采用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实践教学,尊重学生的自主,重写实践,多运用艺术表演、模拟情景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五、教学过程1.调查分析阶段:让学生通过调查、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有关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基本知识的材料。
2.理论学习阶段: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境演练阶段: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通过模拟的情境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情感,并学习如何处理它们。
4.实践应用阶段: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所学,多与他人交流,提高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学心理健康辅导课教案
中学心理健康辅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教学内容
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技巧
3. 自尊与自信的培养
4. 社交关系与沟通技巧
5. 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
1. 小组讨论与合作研究
2. 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
3. 游戏和讲故事的方式
4. 视频展示和讨论
5. 写作和绘画作为表达方式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1. 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分享一些心理健康的案例和故事
3. 讨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课: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技巧
1. 解释压力的来源和影响
2. 研究一些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
3. 分享情绪调节的方法和策略
第三课:自尊与自信的培养
1. 讨论自尊和自信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积极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的技巧和方法
第四课:社交关系与沟通技巧
1. 强调良好的社交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研究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3. 角色扮演练和案例分析
第五课: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的提升
1.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思维
2. 分享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3. 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的评估
2. 写作和绘画作业的评估
3. 各个教学单元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评估
以上为中学心理健康辅导课教案,希望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能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辅导》共4节教案设计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辅导》共4节教案设计教案一:认识学习心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心理,在学习中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思维。
教学内容:1. 介绍学习心理的概念2. 学习心理对学习的影响3. 学习心理的分类和特点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学习心理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介绍:简单介绍学习心理的概念和意义。
3. 学习心理对学习的影响:通过实际例子说明学习心理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
4. 学习心理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学习心理的分类(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信念等)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学习心理因素。
5.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案二:学习动机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并掌握培养自己学习动机的方法。
教学内容:1. 学习动机的概念和作用2. 学习动机的分类及特点3. 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学习心理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动机在其中的作用。
2. 学习动机的概念和作用:简要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
3. 学习动机的分类及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如内在动机、外在动机等)及其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4. 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动机,并总结出有效的方法。
教案三:学习策略的应用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学内容:1. 学习策略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的学习策略及其应用3. 学习策略的训练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表或实例展示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使用过的有效策略。
2. 学习策略的概念和作用:简要介绍学习策略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
3. 常见的学习策略及其应用:介绍一些常见的学习策略,如时间管理、记忆方法等,并针对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进行应用讲解。
中学生心里辅导课程教案设计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心理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与学习、生活的关系。
自我观察和识别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经验。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相关的案例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
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讲解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自身经验。
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有效管理情绪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分类。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有效管理情绪的策略和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情绪的基本概念和管理方法。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情绪管理的情境。
2.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相关的案例或故事,引发学生对情绪管理的兴趣。
讲解情绪的概念:讲解情绪的定义和分类。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绪管理的情境。
第三章:压力应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和影响。
培养学生有效应对压力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有效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压力的基本概念和应对方法。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压力的理解和应对经验。
3.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引入相关的案例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压力应对的兴趣。
讲解压力的概念:讲解压力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压力的影响和应对经验。
第四章:人际交往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有效人际交往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有效人际交往的策略和方法。
《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学习方法指导》教学大纲2
《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学习方法指导》教学大纲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Learning Guidanc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课程编码:16A04111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 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英语(师范)推荐教材:伍新春著,《中学生心理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1.伍新春著,《中学生心理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刘华山著,《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
3.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
4.王书荃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2005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学习方法指导》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和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理解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实质、目标、原则和基本技术;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及基本的技术,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及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能设计辅导方案;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心理辅导和指导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自己的各种心理问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和学习方法指导的基础知识,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理论、技术、方法结合中学生特点设计辅导方案,并能较为合理的运用于实践。
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课下能够认真盘点所学及收货,完成一份课程总结报告,切实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和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心理辅导的定义、内容、目标、原则实施途径与方法等;理解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并能够区分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异同。
人民大2024陈功香 石建军《中学生心理辅导》教案08第八章 生涯辅导
教案2021〜2022学年第1学期主讲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名称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6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制二。
二三年三月《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案④生涯辅导理论(1)舒伯生涯发展理论舒伯关于生活广度与生活空间的发展观萌生于1974,经过六年的修订完善才正式提出,舒伯将它命名为生涯彩虹图。
环境决定因家约翰•霍兰德(JohnHHolland)是美国心理学教授,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
他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霍兰德认为职业人格类型可分为现实型(R)、研究型⑴、艺术型(八).社会型(三)、企业型(E)和常规型(C)六种类型。
(三)帕森斯人职匹配理论1909年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出版了《职业选择》一书,在该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特质因素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都有相适应的职业类型。
L职业选择的三大原则了解自己。
包括了解个人的态度、能力、兴趣、限制及其他特质了解职业。
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优劣势,及酬劳、发展前途等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
2.人职匹配的类型因素匹配。
特性匹配。
2.发展活动:探索未来(25分钟)学习单一未来的城堡班级姓名性别学号时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美函的城堡.城堡里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成功、欢笑、泪水与希望。
现在就请同学们花一点儿时间设想一下自己未来城堡的样子••为自己规划一个未来努力的目标。
中学生心理辅导教案
中学生心理辅导教案一、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提高应对策略。
4.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心理特点与需求: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 心理素质培养: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信心。
3. 应对压力: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和生活压力,学会合理调整心态,提高应对策略。
4. 人际交往: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3. 角色扮演法:设置特定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简要讲解相关心理知识和技巧。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4.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程要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就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指导。
六、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识别常见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提高同理心。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七、教学内容:1. 常见心理问题:让学生了解和识别常见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防范意识。
2. 倾听与同理心: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提高同理心。
3. 情绪管理:引导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4. 积极心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大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3、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4、课程地位5、总学时:366、总学分:27、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方法和技术。
让学生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并掌握其应对措施。
能独立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3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心理健康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一、心理健康概念的演变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类型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类型第二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现代健康观和教育观的影响和要求:现代健康观、现代教育观二、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第三节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一、我国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二、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三、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第四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任务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第二章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途径。
第一节个体因素对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一、生理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的影响;胎内环境的影响;分娩因素;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二、心理因素的影响情绪;意志;需要;动机;性格第二节环境因素对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一、家庭因素的影响家长的素质;人际关系;父母期望;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成员榜样的作用;家庭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影响二、学校因素的影响教育指导思想;人际关系;学校环境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文化背景;社会风气;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网络媒体第三章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原则(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中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
《中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共计学时:40学时适用专业: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目的在于帮助教师理解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内涵、现状、理论和方式,识别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利用正确的方式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同时,增加其工作的积极体验;帮助学校切实地落实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使中学心理辅导工作专业化。
本课程的大纲内容第一章心理辅导的含义(3课时)【重点、难点提示】重点是心理辅导的实质;难点是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现状;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第1节:课程计划和安排第2节:心理辅导的含义(上)第3节:心理辅导的含义(下)第4节:心理辅导的含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第二章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8课时)【重点、难点提示】重点是各个心理流派的心理咨询;难点是各理论流派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策略和技术。
第1节:精神分析疗法第2节:行为疗法第3节:以人为中心疗法第4节:理性情绪疗法第5节:后现代心理治疗第三章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辅导(3课时)【重点、难点提示】重点是中学生自我意识、情绪和自我认同的发展特点;难点是如何增进中学设邦的自我认同;中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与调试;中学生自我教育。
第1节:短期焦点解决第2节:中学生自我意识辅导(上)第3节:中学生自我意识辅导(下)第四章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辅导(3课时)【重点、难点提示】重点是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冲突的类型,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难点是如何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缓解人际冲突,怎样处理好异性交往与恋爱。
第1节: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辅导(上)第2节: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辅导(中)第3节: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辅导(下)第五章中学生的生涯辅导(3课时)【重点、难点提示】重点是中学生职业生涯、时间管理、休闲辅导和消费理财辅导的内涵;难点是如何进行中学生生涯规划、时间管理、休闲辅导和消费理财辅导。
第1节:中学生的生涯辅导(上)第2节:中学生的生涯辅导(中)第3节:中学生的生涯辅导(下)第六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3课时)【重点、难点提示】重点是心理辅导与学科教学的关系;难点是心理辅导中学科渗透的实施。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状况、特点与规律,对当前国内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重要任务和主攻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能够明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把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并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规律。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心理素养,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过程步骤,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具备解决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能为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创设较好的环境。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准确把握与解读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合理选择与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恰当组织与设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程、科学使用与整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以及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施的能力;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形成较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态度与学术热情。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刘视湘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明出版社,2012.2.主要参考书[1]刘学兰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2]孙宽宁主编.全国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3]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中学生心里辅导课程教案设计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引导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1.2 教学内容自我认识的定义与意义自我认识的方法与技巧如何面对自己的不足1.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我是谁?我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分享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了解他们如何面对自己的不足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态度评估学生在分享环节中的表现分析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和影响培养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和挑战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分类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应对压力和挑战的策略2.3 教学活动情绪体验:学生通过游戏或活动体验不同情绪情绪管理技巧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方法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情绪角色,展示情绪管理的实际应用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情绪体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评估学生在情绪管理技巧练习中的表现分析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理解和应用第三章:人际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和交流3.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人际冲突处理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经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人际关系角色,展示有效沟通和处理冲突的技巧情景模拟:学生模拟不同人际情境,学会应对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态度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分析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理解和应用第四章:时间管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引导学生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减少拖延现象4.2 教学内容时间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合理规划时间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和减少拖延的策略4.3 教学活动时间管理练习: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制定计划: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时间管理计划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的时间管理方法,了解他们如何提高时间利用效率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时间管理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态度评估学生在制定计划中的表现分析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第五章:学习方法与技巧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5.2 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的定义和分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5.3 教学活动学习方法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学习方法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制定: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步骤5.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方法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态度评估学生在学习方法探讨中的表现分析学生在学习计划制定中的理解和应用第六章:压力与应对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培养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和应对压力引导学生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和技巧6.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来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6.3 教学活动压力体验:学生通过活动模拟压力情境,感受压力压力应对策略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压力应对方法心理放松练习:学生学习心理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6.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压力体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评估学生在压力应对策略讨论中的表现分析学生在心理放松练习中的理解和应用第七章:心理健康与维护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7.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关注和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7.3 教学活动心理健康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经验心理健康维护练习: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和技巧心理测试: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7.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心理健康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态度评估学生在心理健康维护练习中的表现分析学生在心理测试中的理解和应用第八章:网络成瘾与心理干预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成瘾的定义和危害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控制网络使用时间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技巧8.2 教学内容网络成瘾的定义和危害自我控制网络使用时间的方法和技巧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技巧8.3 教学活动网络成瘾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网络成瘾的认识和经验自我控制练习:学生学习自我控制网络使用时间的方法和技巧心理干预案例分析:学生分析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案例8.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网络成瘾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态度评估学生在自我控制练习中的表现分析学生在心理干预案例分析中的理解和应用第九章:性教育与心理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性的定义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性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性教育和心理发展的方法和技巧9.2 教学内容性的定义和发育过程正确面对和处理性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性教育的方法和技巧9.3 教学活动性教育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性的理解和经验性相关问题处理练习:学生学习处理性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性教育案例分析:学生分析性教育的实际应用案例9.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性教育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态度评估学生在性相关问题处理练习中的表现分析学生在性教育案例分析中的理解和应用第十章: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我保护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危害培养学生学会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危害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技巧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10.3 教学活动心理危机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经验心理危机干预练习:学生学习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技巧自我保护案例分析:学生分析自我保护的实际应用案例10.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心理危机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态度评估学生在心理危机干预练习中的表现分析学生在自我保护案例分析中的理解和应用重点解析本套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案设计,涵盖了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时间管理、学习方法与技巧、压力与应对、心理健康与维护、网络成瘾与心理干预、性教育与心理发展、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我保护等十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大纲一、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在校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特点及辅导方法。
通过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娴熟的中学生心理辅导技能,乐于从事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态度和设计、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能力;具备中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能胜任专业的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能够多途径、多角度考察、了解学生的辅导需要,能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辅导方案的设计,并有效地组织、实施方案(心理学专业);能够协助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系统化、条理化,组织化、常规化(心理学专业)。
二、学习方法指导中学生心理辅导是教育心理学的延伸课程,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应用。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自学交流、案例教学、模拟实践、网络论坛等等。
1、讲授法:教师要系统讲授本课程的基本概念、观点和理论,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分析现实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形成对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完整知识结构。
2、自学交流:安排相应课时的自学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学习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己归纳理论观点,提出疑问,并在学生之间组织相互交流活动。
3、案例教学:教师可以在讲授中穿插案例,也可以组织专门的案例讨论。
4、模拟实践:中学生心理辅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根据中学实际设计活动课程教案,在课堂模拟学习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并在基层学校实施。
5、网络论坛:在网络学习论坛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发布问题和资料,学生跟帖。
学生也可以发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资料,自主组织讨论。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跟帖质量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三、学习指南这是一门讨论在中国的中学里,如何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或叫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这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掌握该学科知识,有助于我们去发现并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为学好本门课程,以下四个方面应给予足够重视:1、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辅导是人的辅导,所以这门课程既是科学,又是人文实践。
所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应该既尊重其中的科学规律,不要虚妄;又要尊重人的价值,怀仁爱之心习助人之术。
2、个人经验:本课程的学员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在职或曾有教育经验的教育界人士,二是尚未有学校教学经验的全日制学生。
即使是后者,也有在中小学学习的经验。
本课程鼓励学员带着自己的学生经验和教师经验来到课堂。
这些宝贵的经验在帮助您领会课程,思考问题,以及进一步把课程的经验转化为个人的知识、态度和习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3、批判地思考: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应试教育年头日久,积弊深重,以至人类关于教育的一些基本价值和精神已经长期蒙尘而不为人所记得。
学校辅导和学生辅导若缺乏对教育基本价值的澄清,缺乏对现实的批判,很可能沦为盲目实践。
4、实践练习:本课程特别重视实践经验。
课程主要有三类实践练习。
一是课堂练习和观摩,这包括观摩教师的示范和小组的练习等。
二是课外小组活动。
课程提倡一种5人固定小组的课外实践形式。
可以在其中进行技能练习,也可以进行其他教学环节的工作。
三是社会调查或现场研究(field study)性质的作业。
比如实地了解一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学生的辅导服务需求,学校辅导老师的工作情况等等。
四、考核标准与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方式比较灵活,分为三个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参与(考勤)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参与评价通过考勤表作量化评估,占总评分的20%。
过程评价是在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和作业,占40%。
结果评价是期末论文和实践,主要包括一个团体辅导的录像和个别辅导的逐字稿,占60%。
五、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课程主要内容分十三章,课程总教学时数为3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占70%,各种实践占30%。
各章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学校心理辅导概述(1.5学时,授课、自学)【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理解学校心理辅导相关概念;掌握学校心理辅导基本原则;了解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讲解与实例呈现的方式对相关概念作出区分;通过讲授与例举实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相关原则的理解;通过提供参考资料的方式拓展学生对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历程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学校心理辅导这门课程,感受学科魅力。
【重点】1、学校心理辅导相关概念辨析;2、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3、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
【难点】1、学校辅导与相关专业的关系,特别是学生辅导与学校社会工作的关系,需要学生去分析与理解;2、各国家与地区学校辅导现状及异同,需要学生发时间去仔细查阅资料并进行思考。
第1节学校辅导的概念第2节学生辅导与学校教育第3节学校辅导的基本理念与原则第4节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和模式第二章学校心理辅导的要素(2学时,授课)【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明确学校辅导的对象,学会认识学生问题;明确学生辅导目标的意义;掌握学生辅导的内容;掌握学校辅导的途径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学生问题,学习学生辅导的内容,并感触到学生辅导目标的意义;以课堂模拟与课外实践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学校辅导途径和方法的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学生辅导目标的意义,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动力。
【重点】1、学校心理辅导目标;2、学生辅导的内容;3、学校辅导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1、学校辅导的目标是一个复杂的议题,这需要学生广泛阅读相关资料以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与认识;2、学校辅导的内容有多个方面,但在学习过程中应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
这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的去感受与体验,总结与反思。
第1节学校辅导对象及目标第2节学校辅导的内容和途径第三章班级环境(2学时,授课、讨论)【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识记班级环境的概念和结构;了解班级环境的测量方法,中国学校的班级环境;掌握班级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理解班级环境对于学校辅导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回顾班级环境的概念及现状;小组讨论班级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班级环境的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建立班级意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班级环境的建设和发展中。
【重点】1、班级环境的结构;2、班级环境与学生发展关系;3、中国学校的班级环境。
【难点】1、班级环境概念;2、班级环境对学校辅导的意义。
第1节班级环境的概念和结构第2节班级环境与学生发展第3节班主任与班级环境的关系以及班级关系的测量第4节中国学校的班级环境第四章师生关系(3.5学时,授课、讨论)【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理解师生关系的概念;掌握师生关系的三种理论;掌握师生关系的测量方法;了解中国师生关系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回顾师生关系的概念、测量方法及现状;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发展环境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程学习,改变对于师生关系的认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重点】1、师生关系的依恋理论,阶段-环境匹配理论,教师期望效应理论2、师生关系的测量方法【难点】1、师生关系的概念2、师生关系的三种理论及其关系第1节师生关系概述第2节师生关系的理论第3节师生关系的结构和测量第4节中国学校的师生关系第五章班主任与学生辅导(0学时,自学)【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理解班主任的角色和作用;掌握辅导素质并了解其影响;形成对班主任应具备的辅导素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学校生活经验,深入探讨、理解班主任的角色和作用;通过举例与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辅导素质是什么及其重要性;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进入中学调查以了解学生及老师眼中的辅导素质;通过讨论、探索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班主任应具备的辅导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体会并理解班主任的角色和作用,深刻认识班主任对班级、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有意识去培养自身的辅导素质与辅导精神。
【重点】1、班主任的角色与作用;2、班主任应具备的辅导素质都有哪些;3、班主任的个人发展与专业发展。
【难点】1、如何整合班主任身上的多重角色;2、如何协助班主任发展辅导态度和技能。
第一节班主任:角色与作用第二节具辅导精神的班主任工作第三节班主任的个人和专业发展第四节如何协助班主任发展辅导态度和技能第六章班级为本的辅导模式(6学时,授课、讨论、实践)【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了解班级为本辅导模式提出的历程;理解班级为本辅导模式的理念;掌握班级为本辅导模式的要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以往研究使学生了解班本辅导模式提出的历程;通过授课与讨论结合,使学生对班本辅导模式的理念与要点有深入的理解,并有自己的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程,建立起以班本的视角看待学生辅导的观念;将班本模式的理念与要点运用到工作过程中去,建立有辅导功能的班级。
【重点】1、班本辅导模式的基本理念及其依据;2、班本辅导模式的要点及其应用;3、班本辅导模式各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难点】1、班本辅导模式基本理念的依据及其影响;2、班本辅导模式的要点。
第1节班级为本模式的提出第2节班级为本辅导模式的基本理念第3节班级为本辅导模式的要点第七章班级水平的辅导工作(5学时,演示、讨论、实践)【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了解班级水平的辅导工作;熟悉班级辅导工作模式;理解并掌握班级经营与辅导的结合;理解并掌握课堂管理与辅导的结合;理解并掌握家校合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授课使学生理解班级水平的辅导工作及班级辅导工作模式;通过设置情境、模拟实践与讨论等促进学生掌握班级经营与辅导的结合、课堂管理与辅导的结合、家校合作。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班级辅导的观念,以班级的视角看待与实践辅导工作;通过实践与讨论,使学生切实认识到班级辅导与其他学校活动结合的重要性,并能掌握其结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重点】1、班级辅导工作模式;2、班级经营与辅导的结合;3、课堂管理与辅导的结合;4、家校合作。
【难点】1、班级辅导工作模式;2、班级经营与辅导的结合;3、课堂管理与辅导的结合。
第1节班级水平辅导工作概述第2节班级经营与辅导结合第3节课堂教学与辅导结合第4节家校合作第八章辅导活动课程(2学时,授课、讨论、实践)【教学要求】1、知识与能力了解辅导活动课程定义,理解心理辅导活动课与学科课程不同的授课方式和特点,理解辅导活动课程的目标和设计原则;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核心要素,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施;能够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和心理辅导活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