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九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第九章 蛋白质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生物化学第九章 蛋白质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细胞溶胶的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I:用谷氨酸作 为氮的给体,分担着嘧啶生物合成的任务。
线粒体 O
2ATP+CO2+NH3+H2O 1 H2N-C- P
氨甲酰磷酸
2ADP+Pi
谷氨酸
-酮戊
谷氨酸 二酸
-酮戊
鸟氨酸
2
二酸
氨基酸
鸟氨酸
O
NH2尿-C素-NH2
尿素循环
5
瓜氨酸 瓜氨酸
3
氨基酸
-酮戊 二酸
氨基化 非必需氨基酸
合成
糖或脂类
生糖氨基酸:脱氨基后的酮酸在特定 条件下通过糖的异生作用转变为糖。
生酮氨基酸:脱氨基后的酮酸经代 谢产生乙酰CoA则不能再异生为糖,
只能转变为酮体或脂肪酸。
氧化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脱氨基后的酮 酸既可异生为糖又可以转变为酮体
CO2 + H2O + ATP
20种氨基酸通过各自途径形成α-酮酸,但最后集中 形成5个中间产物(乙酰CoA、α-酮戊二酸、草酰
乙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进入TCA
(1) α-酮酸再合成氨基酸
α-氨基酸
α-酮戊二酸
转氨酶
NH3+NADH
L-谷氨酸脱氢酶
H20+NAD+
α-酮酸
L-谷氨酸
α-酮戊二酸利用氨生成谷氨酸是α-酮酸合成氨基酸主要途径,谷氨酸的 氨基能转到任何一种α-酮酸上面,从而形成各种氨基酸.
(2)生糖和生酮氨基酸种类
迄今发现的转氨酶都以磷酸吡哆醛(PLP) 为辅基,它与酶蛋白以牢固的共价键形式结 合。
氧化脱氨基作用
定义:-AA在酶的作用下,生成-酮酸 和氨,同时伴有脱氢氧化的过程。

9生物化学习题(答案))

9生物化学习题(答案))

9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降解一、名词解释1、肽链内切酶:又称蛋白酶,水解肽链内部的肽键,对参与形成肽键的氨基酸残基有一定的专一性。

2、肽链外切酶:包括氨肽酶和羧肽酶,分别从氨基端和羧基端逐一的将肽链水解成氨基酸。

3、氧化脱氨基作用:反应过程包括脱氢和水解两步,反应主要由L-氨基酸氧化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所催化(。

L-氨基酸氧化酶是一种需氧脱氢酶,该酶在人体内作用不大。

谷氨酸脱氢酶是一种不需氧脱氢酶,以NAD+或NADP+为辅酶。

该酶作用较大,属于变构酶,其活性受ATP,GTP的抑制,受ADP,GDP的激活。

)4、转氨作用: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把一种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

5、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从而使氨基酸脱去氨基并氧化为α-酮酸的过程,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

可在大多数组织细胞中进行,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的方式。

6、尿素循环: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是将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氨转变成尿素的过程,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

7、生糖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能转变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酰辅酶A、延胡索酸和草酰乙酸的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

8、生酮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能转变成乙酰辅酶A和乙酰乙酰辅酶A的氨基酸称为生酮氨基酸。

二、填空1.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可被肽链内切酶和肽链外切酶共同作用降解成氨基酸。

2.多肽链经胰蛋白酶降解后,产生新肽段羧基端主要是赖氨酸和精氨酸氨基酸残基。

3.胰凝乳蛋白酶专一性水解多肽链由芳香族氨基酸羧基端形成的肽键。

4.氨基酸的降解反应包括脱氨、脱羧和羟化作用。

5.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通常是磷酸吡哆醛。

6.谷氨酸经脱氨后产生α-酮戊二酸和氨,前者进入TCA进一步代谢。

7.尿素循环中产生的鸟氨酸和瓜氨酸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8.尿素分子中两个N原子,分别来自游离氨和天冬氨酸的氨基。

9、多巴是酪氨酸经羟化脱羧基作用生成的。

10、转氨作用是沟通α-氨基酸和α-酮酸的桥梁。

蛋白质的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蛋白质的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4.1 尿素循环的发现
根据动物实验,人们很早就确定了肝脏是尿素合成的主要 器官,肾脏是尿素排泄的主要器官。1932年Krebs等人利用大 鼠肝切片作体外实验,发现在供能的条件下,可由CO2和氨合 成尿素。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精氨酸、鸟尿酸或瓜氨酸 可加速尿素的合成,而这几种氨基酸的含量并不减少。为此, Krebs等人提出了尿素循环学说(urea cycle) ,又称鸟氨酸循 环(orinithine cycle)。
L-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酶 (肝线粒体)
尿素
L-谷氨酸
2.丙氨酸的转运:
肌肉蛋白
肌肉中有一组氨基转移酶, 可把丙酮酸作为它的-酮酸 的载体。在它们的作用下, 产物为丙氨酸,丙氨酸被释 放到血液,经血液循环进入 肝脏,在肝脏中经转氨作用 又产生丙酮酸,通过葡萄糖 异生途径形成葡萄糖,葡萄 糖通过血液循环回到肌肉中, 通过糖酵解作用降解为丙酮 酸,该循环称为葡萄糖-丙氨 酸循环。 其既可以将肌肉中的氨以 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运输到肝, 同时通过肝为肌肉提供葡萄 糖。
蛋白质的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Chapter 30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 Proteins.1
一.蛋白质的降解:
细胞不断地把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又不断地把蛋白 质降解为氨基酸(aa),这个过程有二重意义:
(1). 排除不正常蛋白质,它们若一旦聚集,将对细胞有害。 (2). 通过排除积累过多的酶和“调节蛋白”,使细胞代谢得 以秩序井然地进行。
(1). 转氨基(氨基转移)作用
(2). 氧化脱氨基作用 (3). 联合脱氨基作用
2.1 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
1) 定义: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某一氨基酸去掉α-氨基生成 相应的α- 酮酸,而另一种α- 酮酸得到此氨基生成相应的氨 基酸的过程。

生物化学总结复习笔记

生物化学总结复习笔记

11章.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1.蛋白质的酶促降解1.1.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一般认为真核细胞对蛋白质的降解有两个体系.其一是溶酶体降解.其二是依赖ATP,在细胞溶胶中以泛素标记的选择性蛋白质的降解.1.2外源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外源蛋白质进入体内,必须先经过水解作用变为小分子的氨基酸,然后才能被吸收.就高等动物来说,外界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和体内合成及组织蛋白质经降解的氨基酸,共同组成体内氨基酸代谢库.所谓氨基酸代谢库即指体内氨基酸的总量.氨基酸代谢库中的氨基酸大部分用于合成蛋白质,一部分可以作为能源,体内有一些非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也是以某些氨基酸作为合成的原料.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氨基酸的共同分解代谢途径包括脱氨基作用和脱羧基作用两个方面.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生成氨及α-酮酸.氨基酸经脱羧基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及胺.胺可随尿直接排出,也可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可被排出的物质和合成体内有用的物质.氨基酸脱氨基的方式有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非氧化脱氨基作用和脱酰胺基作用.3.氨的排泄方式水生动物排氨鸟类及爬行动物排尿酸哺乳动物排尿素尿素是哺乳动物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10章.脂质代谢1脂质的酶促水解1.1三酰甘油的酶促水解三酰甘油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氧化供能也可糖酵解途径生成糖.脂肪酸可彻底氧化供能.1.2磷脂的酶促水解磷脂酶A1和A2分别专一的出去Sn-1位或sn-2位上的脂肪酸,生成的仅含有一个脂肪酸的产物称溶血磷脂.溶血磷脂是一种很强的表面活性剂,能使细胞膜和红细胞膜溶解.2.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2.1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指:脂肪酸在氧化分解时,碳链的断裂发生在脂肪酸的β位,即脂肪酸的碳链的断裂方式是每次切除2个碳原子.细胞溶胶中的长链脂肪酸首先被活化为脂酰辅酶A,然后长链脂酰辅酶A在肉碱的携带下进入线粒体.需要肉碱脂酰转移酶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四步: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循环一次,产生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和一分子乙酰辅酶A.1mol软脂酸彻底氧化需要进行7次β-氧化,产生8mol乙酰辅酶A.每次β-氧化产生1mol FADH2 和1mol NADH+H+ ,则共产生7molFADH2和7molNADH+H+ .进入呼吸链氧化生成28mol ATP1.5×7+2.5×7=28;8mol 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氧化可生成80molATP10×8;这样1mol软脂酸彻底氧化一共产生108molATP,因活化时消耗2molATP,故净得106molATP.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与饱和脂肪酸基本相同,单不饱和脂肪酸氧化需要△3-顺,△2-反烯脂酰辅酶A异构酶;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还需要△2-反,△4-顺二烯脂酰辅酶A还原酶和△3-反,△2-反烯脂酰辅酶A异构酶的共同作用.3.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统称为酮体.酮体在肝中产生,可被肝外组织利用.酮体的生成:在肝中脂肪酸的氧化不是很完全,二分子的乙酰辅酶A可以缩合成乙酰乙酰辅酶A;乙酰乙酰辅酶A再与一分子乙酰辅酶A缩合成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后者裂解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在肝线粒体中可以还原生成β-羟丁酸,乙酰乙酸可以脱羧生成丙酮.酮体的氧化:在肝中形成的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进入血液循环后送至肝外组织,通过三羧酸循环循环氧化.β-羟丁酸首先氧化成乙酰乙酸,然后乙酰乙酸在β-酮脂酰辅酶A转移酶或乙酰乙酸硫激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酰乙酸辅酶A,再与第二个辅酶A作用形成两分子一线辅酶A,乙酰辅酶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循环进行氧化.9.糖的分解代谢1.淀粉的酶促水解1.1 α-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中任何部位的α-1,4糖苷键,β-淀粉酶只能从非还原端开始水解.,β-淀粉酶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水解淀粉中的α-1,6糖苷键的酶是α-1,6糖苷酶.2.糖的分解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葡萄糖醛酸途径、乙醛酸途径.3.糖酵解无氧条件下,1mol葡萄糖变成2mol丙酮酸并伴随ATP生成的过程称为糖酵解.丙酮酸的三条代谢去路:①在组织缺氧情况下丙酮酸还原为乳酸;②酵母菌可以使丙酮酸还原为乙醇;③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糖酵解从葡萄糖开始,分为10步酶促反应,均在细胞液中进行.糖酵解的调控: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都存在糖酵解过程,其生理意义主要是释放能量,使机体在缺氧情况下仍能进行生命活动.糖酵解的中间产物可为机体提供碳骨架.糖酵解主要受3中酶的调控:①果糖磷酸激酶;①果糖磷酸激酶是最关键的限速酶.1.ATP/AMP比值对该酶活性的调节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当ATP浓度较高时,果糖磷酸激酶几乎无活性,糖酵解作用减弱;当AMP积累,ATP减少时,酶活性恢复,糖酵解作用增强.2.氢离子H可抑制果糖磷酸激酶的活性,防止肌肉中形成过量乳酸而使血液酸中毒.3.柠檬酸可增加ATP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果糖-2,6-二磷酸能消除ATP对酶的抑制效应,使酶活化.②己糖激酶活性的调节.果糖-6-磷酸是的别构抑制剂.③丙酮酸激酶活性的调节.果糖-1,6-二磷酸是丙酮酸激酶的激活剂;丙氨酸是该酶的别构抑制剂.ATP、乙酰CoA 也可以抑制该酶的活性.糖酵解中ATP的变化:糖酵解阶段中,由己糖激酶和果糖磷酸激酶催化的两步反应,各消耗1分子的ATP.在丙糖阶段,甘油酸—1,3—二磷酸和烯醇丙酮酸磷酸经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个生成1分子ATP,由于果糖—1,6—二磷酸在醛缩酶催化下裂解,相当于生成2分子甘油醛—3—磷酸.因此,每分子葡萄糖在糖酵解阶段净生成2分子ATP.在糖酵解过程中有3步不可逆反应,分别由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其中果糖磷酸激酶是最关键的限速酶,其活性被ATP、柠檬酸所抑制;被AMP和果糖-2,6-二磷酸变构激活.2.糖的有氧分解将糖的有氧分解分为3个阶段,第一是糖酵解阶段,第二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氧化脱羧成乙酰辅酶A.第三阶段是乙酰辅酶A进入柠檬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三羧酸循环循环: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为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循环.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循环途径能形成12.5个ATP,每分子葡萄糖能产生2分子的丙酮酸,将产生25个ATP.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与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是调控三羧酸循环循环的限速酶.其活性受ATP、NADH等物质的抑制.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净生成32分子ATP.乙醛酸途径两种关键酶是苹果酸合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戊糖磷酸途径:两个5碳糖相加生成3碳和7碳糖,后二者相加在生成6碳和4碳糖,5碳与4碳糖相加生成3碳和6碳糖.糖原的分解与合成的关键酶是磷酸化酶与糖原合酶.糖异生:糖异生作用是指非糖物质如甘油,生糖氨基酸和乳酸等合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为什么糖异生并非完全是糖酵解的逆转反应8新陈代谢总论和生物氧化1ATP是生物细胞内能量代谢的偶联剂.从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到高等的人类,能量的释放、贮存和利用都是以ATP 为中心.ATP含有一个磷酯键和两个由磷酸基团形成的磷酸酐键.6 酶1酶的概念与特点:酶是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的生物催化剂.三层含义:一,酶是催化剂;二,酶是生物催化剂;三,酶在行使催化剂功能时,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的特点酶的催化效率可以用转换数来表示.2酶的化学本质与组成除核酶外,酶都是蛋白质.酶可以分为单纯蛋白质与缀合蛋白质.缀合蛋白质除了氨基酸残基外,还含有金属离子、有机小分子等化学成分,这类酶称为全酶.全酶中蛋白质部分称为辅酶.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因子.酶的分类:1.氧化还原酶类;2.转移酶类;3.水解酶类;4裂合酶类;5异构酶类;6合成酶类.酶的专一性分类:①结构专一性分为绝对专一性与相对专一性;②立体异构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酶的作用机制:活化分子:反应物一种更高能量的状态.过渡态:活化分子所处的这种需要更多能量的状态.基态:与活化分子相对应的普通反应物分子所处的状态.活化能:处于过渡态的分子比处于基态的分子多出来的Gibbs 自由能.酶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酶活性部位的结构是酶作用机理的结构基础.酶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分子机制:酶分子的活性部位结合底物分子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在酶的帮助下,底物分子进入一种特定的状态,形成此类过渡态所需的活化能远小于非酶促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反应能够顺利进行,形成产物释放出游离的酶,使其能够参与其余底物的反应.与该分子机理相关的因素:1.邻近效应:邻近效应指酶与底物结合以后,使原来游离的底物集中于酶的活性部位,从而减少底物之间或底物与酶的催化基团之间的距离,使反应更容易进行.2.定向效应:指底物的反应基团之间、酶的催化基团与底物的反应基团之间的正确定位与取向所产生的增进反应速率的效应.3.促进底物过渡态形成的非共价作用:当酶与底物结合后,酶与底物之间的非共价可以使底物分子围绕其敏感键发生形变,从而促进底物过渡态的形成.4.酸碱催化:5.共价催化:酶促反应动力学:酶底物中间复合物学说:即酶首先和底物结合生成中=v 间复合物,中间复合物再生成产物.米氏方程:m K S S v v +=][][max ;K m 物理意义:K m 值是反应速率为最大值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其单位是mol/l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抑制剂、温度、ph 值,激活剂.1,通过改变酶必需基团的化学性质从而引起酶活力的降低或丧失的作用称为抑制作用.酶的抑制剂包括不可逆抑制剂与可逆抑制剂.可逆抑制剂可分为: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反竞争性抑制剂.氯离子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酶活性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方式:1.通过改变酶的分布于数量来调节酶的活性.2.通过改变细胞内已有的酶分子的活性来调节酶的活性.酶的别构调控许多酶具有活性部位外,还具有调节部位.酶的调节部位可与某些化合物可逆的非共价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进而改变酶的活性,这种酶活性的调节方式称为别构调节.对别构酶加热或用化学试剂处理,可以使别构酶解离并失去调节活性,称为脱敏作用.对酶分子具有别构调节作用的化合物称为效应物.效应物对别构酶的调节作用可分为同促效应与异促效应.同促效应中,酶的活性部位与调节部位是相同的,效应物是底物,底物与别构酶的某一活性部位相结合可促使剩余底物与其它剩余活性部位相结合,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增加,这称为正协同效应.如果底物与酶的某一活性部位结合导致剩余底物更难与其余剩余活性部位结合,则称为负协同效应.异促效应中,酶的活性部位与调节部位是不同的.效应物是非底物分子.酶原的激活酶原:指的是生活物体内合成的无活性的酶的前体.酶原激活:在特定蛋白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酶原的结构发生改变,形成酶的活性部位,变成有活性的酶.酶原的激活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5脂质与生物膜1.1.1动植物油的化学本质是脂酰甘油.1.1三酰甘油的理化性质:1.3磷脂分为甘油磷脂与鞘磷脂.最简单的甘油磷脂是磷脂酸.1.4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与脂质.4糖类单糖一般是含有3--6个碳原子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最简单的单糖是甘油醛和二羟丙酮.单糖的构型以距离醛基最远端不对称碳原子为准,羟基在左边的为L构型,羟基在右边的为D构型.单糖分子中醛基和其他碳原子上羟基成环反应生成的产物为半缩醛.六元环是吡喃糖,五元环为呋喃糖.六元环更稳定.连接半缩醛羟基的碳称为异头碳.异头物的半缩醛羟基与决定构型的羟基在同侧着为α型,在相反者为β构型.单糖的构型:椅式构象更稳定.糖类衍生物甘露醇在临床上用来降低颅内压和治疗急性肾衰竭.葡糖醛酸是人体一种重要的解毒剂.寡糖寡糖是少数单糖2-10缩合的聚合物,低聚糖是指20个以下单糖缩合的聚合物.麦芽糖成键类型:α1-4糖苷键,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基以糖苷键相连而成的高聚物.多糖没有还原性和变旋性.淀粉天然淀粉一般由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是D—葡萄糖基以α—1,4糖苷键连接的多糖链.直链淀粉分子的空间构象是卷曲成螺旋形的,每一回旋为6个葡萄糖基.显色螺旋构象是碘显色的必要条件,碘分子进入淀粉螺旋圈内,糖游离羟基称为电子供体,碘分子成为电子受体,形成淀粉碘络合物,呈现颜色.其颜色与糖链的长度有关.直链淀粉成蓝色,支链淀粉成紫红色.纤维素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是纤维素.纤维素是一种线性的由D—吡喃葡糖基以β—1,4糖苷键3.核酸RNA:核糖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A 腺嘌呤T 胸腺嘧啶G 鸟嘌呤C胞嘧啶U 尿嘧啶核苷:是戊糖和含氮碱基生成的糖苷.核苷酸间的连接键是3,5—磷酸二酯键.碱基序列表示核酸的一级结构,DNA双链的螺旋形空间结构称DNA的二级结构.A与T配对形成2个氢键,G与C配对形成3个氢键.增色效应:核酸水解为核苷酸,紫外吸收值增加.核酸结构的稳定性因素:1 碱基对间的氢键.2 碱基堆积力.3 环境中的正离子核酸变性在核酸变性时,将紫外吸收的增加量达到最大增量的一半时的温度值称溶解温度,即Tm.影响Tm的因素:1.G—C对含量,G—C对含量越高,Tm也越高.2.溶液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较低的介质中,Tm较低.3.溶液的Ph4.变性剂复性:变性核酸的互补链在适当的条件下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成为复性.变性核酸复性时需要缓慢冷却,故又称退火.变性核酸复性后,核酸的紫外吸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减色效应.影响复性的因素:1 复性的温度 2单链片段的浓度 3 单链片段的长度 4 单链片段的复杂度 5 溶液的离子强度分子杂交:在退火条件下,不同来源的DNA互补区形成双链,或DNA单链和RNA单链的互补区形成DNA—RNA杂合双链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2蛋白质1.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2.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为氨基酸等电点:。

生物化学复习题.2

生物化学复习题.2

生物化学各章知识要点及复习参考题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知识要点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中有重要功能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它们共同决定和参与多种多样的生命活动。

在自然界的氮素循环中,大气是氮的主要储库,微生物通过固氮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成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也可以将硝态氮还原为氨,在生物体中氨通过同化作用和转氨基作用等方式转化成有机氮,进而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酶促降解在蛋白质分解过程中,蛋白质被蛋白酶和肽酶降解成氨基酸。

氨基酸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或转变成其它含氮化合物(如卟啉、激素等),也有部分氨基酸通过脱氨和脱羧作用产生其它活性物质或为机体提供能量,脱下的氨可被重新利用或经尿素循环转变成尿素排出体外。

(二)核酸的酶促降解核酸通过核酸酶降解成核苷酸,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可进一步降解为碱基、戊糖和磷酸。

戊糖参与糖代谢,嘌呤碱经脱氨、氧化生成尿酸,尿酸是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嘌呤代谢的终产物。

其它哺乳动物可将尿酸进一步氧化生成尿囊酸。

植物体内嘌呤代谢途径与动物相似,但产生的尿囊酸不是被排出体外,而是经运输并贮藏起来,被重新利用。

嘧啶的降解过程比较复杂。

胞嘧啶脱氨后转变成尿嘧啶,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经还原、水解、脱氨、脱羧分别产生β-丙氨酸和β-氨基异丁酸,两者经脱氨后转变成相应的酮酸,进入TCA循环进行分解和转化。

β-丙氨酸还参与辅酶A的合成。

(三)核苷酸的生物合成生物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前体物质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起始于5-磷酸核糖经磷酸化产生的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

合成原料是二氧化碳、甲酸盐、甘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酰氨。

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是二氧化碳、氨、天冬氨酸和PRPP,首先合成尿苷酸,再转变成UDP、UTP和CTP。

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核糖核苷二磷酸(NDP)可转变成相应的脱氧核糖核苷二磷酸。

生化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讲课PPT

生化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讲课PPT
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作用后 磷酸吡哆醛与酶蛋白是以牢固的共价键形式结合的。
生物化学中将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或“一碳基团”。
的蛋白质,已变成短链的肽和部分游离氨基酸。 转氨基作用可以在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普遍进行。
在这一反应中天冬氨酸的氨基已经转移而成为精氨酸的组分。 1、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及色氨酸共10种氨基酸分解后形成乙酰CoA。 一、形成乙酰辅酶A的途径
天冬氨酸 α-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谷氨酸 催化转氨基反应的酶称为转氨酶、或称氨基移换酶。
G这T种P、代A谢T缺P是陷例变属构于如抑分制子L剂疾—;病。谷氨酸的氨基在酶的催化下转移到丙酮酸上,谷氨酸变 成了α—酮戊二酸,而丙酮酸则变成丙氨酸。 4.亚甲基又称(甲叉基) —CH2—
有些氨基酸在神经系统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本身都属于生物活性物质,此外,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还需要由氨基酸合成许多其 他生物分子来调节代谢及生命活动。 动物和高等植物的转氨酶一般只催化L—氨基酸和α—酮酸的转氨作用。 亚精胺和精胺的分子中,含有许多氨基,因此又统称多胺。 催化转氨基反应的酶称为转氨酶、或称氨基移换酶。 3.尿素循环有关酶的遗传缺欠症: 创伤性休克或炎症病变部位都有组胺释放。 迄今所发现的转氨酶都是以磷酸吡哆醛作为辅基。 (一)酪氨酸代谢与黑色素的形成:
有些细菌又以氨基酸作为唯一碳源,这类细菌则以氨基 酸的分解为主。
高等植物随着机体的不断增长而不断需要氨基酸,因 此合成过程胜于分解过程。
第二节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失去氨基的作用称为脱氨基作用,是机体氨基酸分解代 谢的第一个步骤。
脱氨基作用有氧化脱氨基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两类。氧化脱氨 基作用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动物的脱氨基作用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非氧化脱氨基作用见于微生物中,但并不普遍。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一、填空题1.根据蛋白酶作用肽键的位置,蛋白酶可分为酶和酶两类,胰蛋白酶则属于酶。

2.转氨酶类属于双成分酶,其共有的辅基为或;谷草转氨酶促反应中氨基供体为氨酸,而氨基的受体为该种酶促反应可表示为。

3.植物中联合脱氨基作用需要酶类和酶联合作用,可使大多数氨基酸脱去氨基。

4.在线粒体内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多为;同时谷氨酸经L-谷氨酸氢酶作用生成的酮酸为,这一产物可进入循环最终氧化为CO2和H2O。

5.动植物中尿素生成是通循环进行的,此循环每进行一周可产生一分子尿素,其尿素分子中的两个氨基分别来自于和。

每合成一分子尿素需消耗分子ATP。

6.根据反应填空7.氨基酸氧化脱氨产生的a-酮酸代谢主要去向是、、、。

8.固氮酶除了可使N2还原成以外,还能对其它含有三键的物质还原,如等。

该酶促作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形式为。

9.生物界以NADH或NADPH为辅酶硝酸还原酶有三个类别,其中高等植物子叶中则以硝酸还原酸酶为主,在绿藻、酵母中存在着硝酸还原酶或硝酸还原酶。

10.硝酸还原酶催化机理如下图请填空完成反应过程。

11.亚硝酸还原酶的电子供体为,而此电子供体在还原子时的电子或氢则来自于或。

12.氨同化(植物组织中)通过谷氨酸循环进行,循环所需要的两种酶分别为和;它们催化的反应分别表示为和。

13.写出常见的一碳基团中的四种形式、、、;能提供一碳基团的氨基酸也有许多。

请写出其中的三种、、。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相应字母填入括号中)1.谷丙转氨酶的辅基是()A、吡哆醛B、磷酸吡哆醇C、磷酸吡哆醛D、吡哆胺E、磷酸吡哆胺2.存在于植物子叶中和绿藻中的硝酸还原酶是()A、NADH—硝酸还原酶B、NADPH—硝酸还原酶C、Fd—硝酸还原酶D、NAD(P)H—硝酸还原酶3.硝酸还原酶属于诱导酶,下列因素中哪一种为最佳诱导物()A、硝酸盐B、光照C、亚硝酸盐D、水分4.固氮酶描述中,哪一项不正确()A、固氮酶是由钼铁蛋白质构成的寡聚蛋白B、固氮酶是由钼铁蛋白质和铁蛋白构成寡聚蛋白C、固氮酶活性中心富含Fe原子和S2-离子D、固氮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只对N2起还原作用5.根据下表内容判断,不能生成糖类的氨基酸为()6.一般认为植物中运输贮藏氨的普遍方式是()A、经谷氨酰胺合成酶作用,NH3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B、经天冬酰胺合成酶作用,NH3与天冬氨酸合成天冬酰胺;C、经鸟氨酸循环形成尿素;D、与有机酸结合成铵盐。

生物化学9第九章 氨基酸代谢

生物化学9第九章 氨基酸代谢
残基,如羧基肽酶(A、B)、氨基肽酶。
蛋白水解酶作用示意图
氨基肽酶
内肽酶
羧基肽酶
氨基酸 +
二肽酶 氨基酸
⑵小肠黏膜细胞的消化酶水解寡肽为氨基酸 ——在小肠黏膜细胞中进行
主要是寡肽酶(oligopeptidase)的作用, 例如氨基肽酶(aminopeptidase)及二肽 酶(dipeptidase)等, 最终产生氨基酸。
(四)氨基酸的吸收
主要在小肠进行,是一种主动转运过程, 需由特殊载体蛋白携带。
转运氨基酸或小肽进入细胞时,同时转 运入Na+,三者形成三联体。
Na+借Na+泵排出细胞外,消耗ATP。 此吸收过程存在于小肠黏膜细胞,肾小
管细胞和肌细胞等细胞膜上。
七种类型的载体蛋白:
中性氨基酸载体
β
酸性氨基酸载体
碱性氨基酸载体
(五)未被吸收的蛋白质被肠道细菌代谢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putrefaction)
在消化过程中,有一小部分蛋白质未被消化或虽 经消化、但未被吸收,进入肠道。
肠道细菌对这部分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的代谢叫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腐败作用的产物大多有害,如胺、氨、苯酚、吲哚等; 也可产生少量的脂肪酸及维生素等可被机体利用的 物质。
H2O
(CH2)2 COOH NAD(P)+ (CH2)2 COOH
L-谷氨酸
O
C COOH + NH3
(CH2)2 COOH
α-酮戊二酸
L-谷氨酸脱氢酶 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
酶存在于肝、脑、肾中,催化反应可逆。 一般情况下,反应偏向于谷氨酸合成。
(二)丙酮酸和草酰乙酸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 丙氨酸和天冬氨酸

9-1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9-1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乙酰CoA 3、用于合成新的氨基酸 脂肪
丙氨酸 苏氨酸
苯丙氨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酪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葡萄糖
甘氨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
丙酮酸
缬氨酸
磷酸烯 醇式酸
天冬氨酸 天冬酰氨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色氨酸
乙酰CoA
乙酰乙酰 CoA
谷氨酸
草酰乙酸
延胡索酸 柠檬酸 谷氨酰胺 精氨酸 组氨酸
天冬氨酸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缬氨酸
1、氧化途径 进入TCA途经氧化产量
2、变为糖、酮体或脂肪 (1)生糖氨基酸: 某些氨基酸可以生成丙酮酸或TCA中 间产物,离开TCA时生成草酰乙酸,然后沿糖异生途径转 变为糖,这类氨基酸叫生糖氨基酸。
(2)生酮氨基酸:有些AA的代谢终产物为乙酰CoA或乙 酰乙酰CoA,后者在某些情况下如饥饿、糖尿病等在动物 体肝脏内可转变为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NH3+CO2+2ATP
氨甲酰磷酸 Asp 延胡索酸
Pi
鸟氨酸
瓜氨酸
精氨酸
H2 O
尿素
1、瓜氨酸的生成 P266
鸟氨酸氨甲 酰基转移酶
2、精氨琥珀酸的生成
这个需要ATP的反应是由精氨琥珀酸合成酶催化的。
3、精氨酸和延胡索酸的生成 P267
精氨琥珀酸在精氨琥珀酸裂解酶的催化下裂解生成。
精氨酸
4、精氨酸分解成鸟氨酸和尿素 P267 精氨酸酶催化精氨酸(Arg)的胍基水解。
R CH2 NH2 COOH
氨基酸脱羧酶
(PLP)
RCH2NH2 + CO2

生成的胺类化合物少数有生理活性作用,其它有毒性。 谷氨酸:经谷氨酸脱羧酶 γ -氨基丁酸(GABA)

生物化学第九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生物化学第九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1 H N-C- P 2
氨甲酰磷酸
2ADP+Pi
谷氨酸
-酮戊 二酸
谷氨酸
鸟氨酸
2
瓜氨酸 氨基酸
-酮戊 二酸
氨基酸 鸟氨酸 O NH2-C-NH2 尿素
瓜氨酸
谷氨酸 天冬氨酸
5
精氨酸
尿素循环
精氨琥珀酸
3
4
草酰乙酸
延胡索酸
细胞溶液
植物体含有脲酶,尤其是在豆科植物种子中 脲酶活性较大,能专一地催化尿素水解并放出氨, 反应式如下:
2、转氨基作用
R1-CH-COO|
NH+3
α -氨基酸1
R2-C-COO|| O
α-酮酸2
R1-C-COO|| O
α-酮酸1
R2-CH-COO| NH+3
转氨酶
(辅酶:磷酸吡哆醛)
α-氨基酸2
要点:
①反应可逆。
②体内除Lys、Gly、Thr、Pro和羟脯氨 酸外,大多数氨基酸都可进行转氨基作 用。 ③转氨酶均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磷酸吡 哆醛是VB6的衍生物。反应中起传递氨 基的作用。
活性中心含有 Zn2+ 、 Mg2+等 金属
3、4、2、4
金属蛋白酶类 (metallopritelnase)
枯草杆菌蛋白酶 嗜热菌蛋白酶
3.消化道内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
氨肽酶
(Phe.Tyr.Trp) (Arg.Lys)
羧肽酶 羧肽酶
(Phe. Trp)
(脂肪族)
胃蛋白酶
胰凝乳 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
胰蛋白酶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缬氨酸
琥珀酰CoA
-酮戊二酸
氨基酸碳骨架进入三羧酸循环的途径

生物化学第九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生物化学第九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精氨酸 谷氨酰胺 组氨酸 脯氨酸
丝氨酸 苏氨酸 缬氨酸
氨基酸碳架的分解
2.再合成为氨基酸
O
||
+
N H 4+
C — C O O - +N A D ( P) H+ |
+
H
C |H 2
C |H 2C O O
谷氨酸+丙酮酸 谷氨酸+草酰乙酸
+
N H 3
|
H — C — C O O - + |
N A D ( P) + + H 2O
海洋水生动物 (鱼) 氨
爬行类、鸟类
尿酸
哺乳类
尿素
两栖动物:如青蛙,蝌蚪时排氨,变态成熟后排尿素。
(与其体内的酶变化有关)
(二) 氨的代谢去路
2、 生成酰胺
指Gln、Asn。 (是体内氨的储存、运转方式,脑组织中氨的主要去 路。)
3、生成尿素
1.生成部位
主要在肝细胞的线粒体及胞液中。
2.生成过程
C |H 2
C |H 2C O O
α-酮戊二酸+丙氨酸 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
氨基酸碳架的分解
3.转变为糖和脂肪
当体内不需要将α-酮酸再合成氨基酸,并且体内 的能量供给充足时,α-酮酸可以转变为糖或脂肪。例 如,用氨基酸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大多数氨基酸 可使尿中的葡萄糖的含量增加,少数几种可使葡萄糖 及酮体的含量同时增加。在体内可以转变为糖的氨基 酸称为生糖氨基酸,按糖代谢途径进行代谢;能转变 为酮体的氨基酸称为生酮氨基酸。
谷氨酰胺酶
----
COO-
CH2 CH2 +NH3 CHNH3+ COO-
---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二肽酶(dipeptidase)
二肽
2.人体吸收蛋白质的形式
过去认为,蛋白质在消化道酶促水解后,主 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近年的科学研究结 果表明,人体吸收蛋白质的主要形式不是以 氨基酸的形式吸收的,而是以多肽的形式吸 收的,这是人体吸收蛋白质机制的重大突破。
近30年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在人体消化中必 须降解成小肽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大部 分水解成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肽,然 后在小肠中以完整的形式被人体吸收,进入 循环系统,被人体组织利用,或转换合成人 体蛋白,发挥生理作用。
E3 E2-SH
19S调节亚基
ATP 20S蛋白酶体
多泛肽化蛋白 ATP
去折叠 水解
26S蛋白酶体
(三)蛋白质的消化
食物蛋白胃,胃蛋白酶作用为小肽小肠,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作用为更小短肽,肠黏 膜的二肽酶、氨肽酶和胰脏分泌的羧肽酶彻 底水解为各种AA肠壁细胞肝脏血液 组织、细胞。
1.常见蛋白水解酶
此类载体可转运Lys,Arg,转运速率为中性氨基酸 转运速率的10%。
③.酸性氨基酸载体
此类载体可转运Asp,Glu,转运速率与碱性氨基 酸载体差不多。
④.亚氨基酸及甘氨酸载体
此类载体可转运Pro,Hyp,Gly,转运速率最低。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teatitis)
胰液分泌到肠内的分泌途径 障碍,蛋白水解酶酶原预先 成熟转变为催化的活性形式, 这些活性水解酶在胰腺细胞 内攻击自身组织,损伤器官, 严重时可致命。严重者死亡 率为20%,有并发症者可达 50%。
2.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的意义
①排除不正常的蛋白质,避免积累带来 的危害; ②排除过多的酶和调节蛋白,使代谢正 常进行。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 体内蛋白质降解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调节作用
如基因表达、细胞增殖、炎症反应、诱发癌瘤
(促进抑癌蛋白P53降解)等。
二、外源性氨基酸和内源性氨基酸组成氨基酸代谢 库
氨基酸代谢库(metabolic pool) 食物蛋白经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氨基酸) 与体内组织蛋白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内源性 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 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一、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
(一)不同蛋白质有不同半寿期
蛋白质降低其原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用t1/2表示。 • 各种蛋白质降解速率不同;这些速率随生理需 要而变化。
(二)真核细胞内有两条主要的蛋白质的 降解途径
1.外在和长寿蛋白质在溶酶体通过ATP-非依赖 途径降解 不依赖ATP 利用溶酶体中的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降解外源性蛋白、膜蛋白和长寿命 的细胞内蛋白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细胞的主要成分
氧化供能 转化成其他营养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 具有多种生物功能
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的更新与修补
生理需要量(成人):
每日最低需要食进50-100g蛋白,以补充 体内蛋白的分解,保持氮平衡。
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是指被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经代谢转化为 机体组织蛋白的利用率。
(2)小肠粘膜细胞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主要是寡肽酶(oligopeptidase)的作用,例如 氨基肽酶(aminopeptidase)及二肽酶(dipeptidase) 内肽酶 羧基肽酶 等。 氨基肽酶
二肽酶
氨基酸 + 蛋白水解酶作用示意图 氨基酸
(二)氨基酸的吸收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吸收形式:氨基酸、二肽、三肽

生化8-9 复习题(答案)

生化8-9 复习题(答案)

第八章脂类代谢1.选择题(1)在脂肪酸的合成中,碳链的延长需要下列何种物质参加?()A.乙酰辅酶A;B.草酰乙酸;C.丙二酸单酰辅酶A;D.甲硫氨酸(2)软脂酸合成的限速酶是:()A.乙酰CoA羧化酶;B.缩合酶;C.β-酮脂酰ACP还原酶;D.α,β-烯脂酰ACP还原酶(3)脂肪酸从头合成中,将糖代谢生成的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转移到胞液中的化合物是:()A.丙酮酸;B.苹果酸;C.柠檬酸;D.草酰乙酸(4)脂酰CoA的β-氧化过程顺序是:()A.脱氢,加水,再脱氢,加水;B.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C.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C.水合,脱氢,再加水,硫解(5)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A.肉碱脂酰转移酶I;B.肉碱脂酰转移酶II;C.脂酰CoA脱氢酶;D.β-羟脂酰CoA 脱氢酶(6)甘油磷脂合成过程中需要哪一种核苷酸参与?()A.ATP;B.CTP;C.TTP;D.UTP2.(1)C (2)A (3) C (4) C (5)A (6)B3.填空题(1)一个碳原子数为n的脂肪酸在β-氧化中需经0.5n-1 次β-氧化循环,生成0.5n个乙酰CoA分子。

(2)酮体一般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基丁酸。

Hb32 在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中,长链脂肪酰CoA以脂酰肉碱形式转运到线粒体内,经过β-氧化生成乙酰CoA参加TCA循环。

(3)脂肪酸合成过程中,乙酰CoA来源于葡萄糖分解或脂肪酸氧化,NADPH 来源于磷酸戊糖途径。

(4)乙酰CoA羧化酶在脂肪酸合成中参与乙酰CoA羧化,生成丙二酸单酰CoA 。

此酶的辅酶是生物素。

4.判断题(1)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才能经β-氧化降解成乙酰CoA。

(错)(2)脂肪酸的氧化可以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进行。

(错)(3)载脂蛋白不仅具有结合和转运脂质的作用,同时还是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参与脂蛋白受体识别的主要作用。

(对)(4)脂肪酸的合成在细胞线粒体内,脂肪酸的氧化在细胞胞液内生成(错)。

生物化学第09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生物化学第09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在糖、脂、蛋白质、 水、盐及维生素代谢中均 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例如: 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合成、储存糖原
分解糖原生成葡萄糖,释放入血
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
——肝在维持血糖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29
二、心可利用多种能源物质, 以有氧氧化为主
酮体 乳酸 游离脂酸 葡萄糖 正常优先以脂酸为燃料产生ATP。能量可依次 以消耗自由脂酸、葡萄糖、酮体等能源物质提供。 30
VLDL,CM 脂酸,葡萄糖, 酮体 脂酸,葡萄糖, 乳酸,甘油
葡萄糖
骨骼 肌
肾 红细 胞
脂蛋白脂酶,呼吸链 丰富 甘油激酶,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羧激酶
无线粒体
收缩 排泄尿 液 运输氧
有氧氧化,糖酵解 糖异生,糖酵解,酮体 生成 糖酵解
乳酸,CO2, H2O
葡萄糖 乳酸
28
目录
一、肝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代谢 中心和枢纽
三、脑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且耗氧量大
• 耗能大,耗氧多。
• 不能储存糖原、有意义的脂肪、蛋白质 • 葡萄糖为主要能源,每天消耗约100g。 • 长期饥饿时,葡萄糖供应不足时,脑虽不能直接利 用脂酸,但可间接利用脂肪代谢中间物酮体供能。
31
四、肌肉主要氧化脂肪酸,强烈 运动产生大量乳酸
• 合成、储存肌糖原; • 通常以脂酸氧化为主要供能方式; 剧烈运动时,以糖酵解为主。 • 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使肌糖原不 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
• 体内物质代谢释放的能量均储存于ATP高能磷酸键 • 以ATP形式为生命活动直接供应能量
营养物 分解
释放 能量
ADP+Pi
直 接 供 能
10
目录
ATP
六、NADPH提供合成代谢所需的 还原当量,供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含氮化合物 CO2 胺类
教学ppt
12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氧化脱氨基作用
2、转氨基作用
3、联合脱氨基作用 4、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5、脱酰胺教基学ppt作用
13
1、氧化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的 过程称为氧化脱氨基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COOH
COOH
CH2
教学ppt
6
二、细胞内蛋白质降解
1.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意义
①基因突变、生物合成误差、自发变性、自由基破坏以及环境胁迫和疾 病均可导致反常蛋白的产生,其中有些可以重新恢复成正常蛋白。
②短寿命蛋白虽然不到总蛋白的10%,但却包括许多代谢途径的限速酶, 控制细胞周期和细胞分化、细胞增殖的蛋白质,调节基因表达的转录 因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由于它们的半寿期很短,便于通 过基因表达和降解对其含量进行精确、快速的调控。另外,生长发育 及细胞分化过程中代谢途径的改变,也涉及到酶蛋白的降解。
第九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 基酸代谢
教学ppt
1
第一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第二节 氨基酸的分解与转化 第三节 氮素循环 第四节 生物固氮的生物化学 第五节 硝酸还原作用 第六节 氨的同化 第七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教学ppt
2
第一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蛋白质的降解是指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使肽键发生 水解生成氨基酸的过程。
③维持体内氨基酸代谢库。
④防御机制组成部分。
⑤蛋白质前体的裂解加工。
另外,为了有效地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价值的蛋白质,也需要了解细
胞内蛋白质降解机制,以免这些外来蛋白被转基因生物破坏。
教学ppt
7
2.胞内蛋白质降解系统 参与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蛋白酶大致可分为
两类: 一类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专一性较低、催
化过程不需要ATP的蛋白酶和肽酶; 另一类是高分子量的多酶复合物,对底物蛋
白有高度选择性,催化蛋白质水解不仅需 消耗ATP而且受到严密的调控。
教学ppt
8
细胞质内有两个最重要的蛋白质降解系统: 溶酶体系统包括多种在酸性pH下活化的小分子量蛋
白酶,因此又称为酸性系统,主要水解长寿命蛋 白质和外来蛋白; 泛肽系统则在pH=7.2的胞液中起作用,因此又称 为碱性系统,主要水解短寿命蛋白和反常蛋白。
3、4、2、4 金属蛋白酶类
活性中心含有
(metallopritelnase)教学pptZ金n属2+ 、 Mg2+等
枯草杆菌蛋白酶 嗜热菌蛋白酶
5
3.消化道内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
氨肽酶
(Phe.Tyr.Trp)
(Arg.Lys)
羧羧肽肽酶酶
(Phe. Trp)
(脂肪族)
胃蛋白酶
胰凝乳 弹性蛋白酶 胰蛋白酶 蛋白酶
活性中心含 Ser
3、4、2、2 半胱氨酸蛋白酶类 (Thiol pritelnase)
活性中心含 Cys
胰凝乳蛋白酶 胰蛋白酶 凝血酶
木瓜蛋白酶 无花果蛋白酶 菠萝酶
3、4、2、3 天冬氨酸蛋白酶类
[carboxyl(asid) pritelnase]
活性中心含 Asp,最适pH 在5以下
胃蛋白酶 凝乳酶
α-氨基酸
α-酮戊二酸
NH3+NAD(P)H转氨酶来自L-谷氨酸脱氢酶α-酮酸
L-谷氨酸
教学ppt
H20+NAD(P)+
20
转氨基作用与嘌呤核苷酸循环相偶联
α-氨基酸
α-酮戊二酸
天冬氨酸
次黄苷酸
α-酮酸
谷氨酸
草酰乙酸
腺苷酰琥珀酸
教学pp苹t 果酸
延胡索酸
腺苷酸
21
4、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1)还原脱氨基作用
谷丙转氨酶 (GPT)
谷草转氨酶 (GOT)
教学ppt
17
磷酸吡哆醛的作用机理
教学ppt
18
3、联合脱氨基作用
(1)概念 (2)类型
转氨基作用 和氧化脱氨基 作用联合进行 的脱氨基作用 方式。
a、转氨酶与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相偶联 b、转氨基作用与嘌呤核苷酸循环相偶联
教学ppt
19
转氨酶与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相偶联
教学ppt
22
(2)脱水脱氨基作用(脱水酶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
一、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三、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四、氨基酸降解产物的去向 五、由氨基酸衍生的其他化合物
教学ppt
11
一、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

NH3
尿素
食物蛋白质 消化吸收
脱氨基作用
酮体
分解 组织蛋白质
合成 体内合成的
氨基酸代谢库 转变
α -酮酸
脱羧基作用
氧化供能 糖
非必需氨基酸
CH2
+ H2O
L-谷氨酸脱氢酶
CH NH2 COOH
NAD(P)+ NAD(P)H+H+
CH2 CH2 C=O
+ NH3
COOH
谷氨酸
α-酮戊二酸
R-CH-COO|
氨基酸氧化酶(FAD、FMN) R-C|| -COO-+NH3
NH+3
α-氨基酸
H2O+O2
教学ppt H2O2
O
α-酮酸
14
2、转氨基作用
在转氨酶的催化下, 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的酮基碳原子上,
结果原来的α-氨基酸生成相应的α-酮酸,而原来的α-酮酸则形成了相应的
α-氨基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或氨基移换作用。
R1-C| H-COONH+3
α-氨基酸1
R2-C|| -COOO
α-酮酸2
R1-C|| -COOO
α-酮酸1
转氨酶
教学ppt
9
3.蛋白质降解的泛肽途径
泛肽
ATP AMP+PPi E1-S-
E1-SH
E2-SH E1-SH
E2-S-
E1:泛肽激活酶
E2:泛肽载体蛋白
E3:泛肽-蛋白质连接酶
E3 E2-SH
19S调节亚基
20S蛋白酶体
ATP
教学ppt
多泛肽化蛋白 ATP
去折叠 水解
10
26S蛋白酶体
第二节 氨基酸的分解与转化
一、蛋白水解酶
1.肽链内切酶和外切酶(作用特点)
肽链内切酶又称蛋白酶,水解肽链内部的肽键,对参与形成 肽键的氨基酸残基有一定的专一性。
肽链外切酶包括氨肽酶和羧肽酶,分别从氨基端和羧基端逐 一地将肽链水解成氨基酸。
教学ppt
3
教学ppt
4
2.蛋白酶的种类和专一性(结构特征)
编号
名称
作用特征 实例
3、4、2、1 丝氨酸蛋白酶类 (serine pritelnase)
R2-C| H-COONH+3
α-氨基酸2
(辅酶:磷酸吡哆醛)
教学ppt
15
要点:
①反应可逆。
②体内除Lys、Gly、Thr、Pro和羟脯氨 酸外,大多数氨基酸都可进行转氨基作 用。
③转氨酶均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磷酸吡
哆醛是VB6的衍生物。反应中起传递氨 基的作用。
教学ppt
16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