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选择需要鉴定的致病茵,依据GB4789.10-2010、GB 4789.10-2003,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从可疑食物中分离出蜡样芽胞杆菌。说明这是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建议加强饮服行业的监管,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是减少食物中毒发生的有效前提。

标签:食物中毒;蜡样芽胞杆菌;检测

2011年9月3日,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博览会监测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报告,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微生物学检验,确认为是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9月3日下午14时,在某博览会服务的志愿者10余人在会馆内临时就餐点轮班吃盒饭,饭后约2~3h,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截止当日18时30分,共发患者数5例。因患者自觉症状未进行性加重,未就诊。无住院及死亡病例。事发后外送单位相关负责人失踪,根据上述情况卫生监督部门及时终止餐馆营业。

1.2标本采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T 4789.1-2003[1]、GB 4789.1-2010[2]、遵循无菌操作方法采集当天剩余食物样品立即送实验室进行病原微生物学检测。采集的可疑食物样品分别为米饭、卤鸡腿、西兰花、西红柿炒鸡蛋、蒜苔炒肉5种,均为加工烹制熟食。

1.3检验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

1.4诊断依据对采集样本全部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测标准GB 4789.2-2010、GB 4789.3-2010、GB 4789.4-2010、GB/T 4789.5-2003、GB 4789.7-2010、WS/T 9-1996、GB/T 4789.6-2003、GB 4789.10-2010、GB/T 4789.14-2003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

1.5检验试剂及培养基增菌液:BPW、SC、TTB、7.5%氯化钠肉汤、肠道菌增茵肉汤、胰酪胨大豆多粘菌素肉汤、PCA琼脂、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琼脂(MYP)等均由北京陆桥公司提供;沙门氏菌显色平板、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弧菌显色平板由法国科玛嘉提供。所有试剂盒培养基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结果

5种食品样品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全部超标。并且从4种食品样品中检出同种可疑致病菌。该菌转种营养琼脂平板(36±1)℃18h~24h培养,菌落较大,灰白色,不透明,边缘不整齐,表面粗糙似白蜡状;在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特征为白色菌落,不透明,边缘不整齐,表面粗糙扁平,有卵磷酯沉淀环,菌落周围培养基为红色。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偏一端小于菌体。经生化反应鉴定该菌为蜡样芽胞杆菌,见表1。

3讨论

此次事件病例的发病急剧,潜伏期及病程均短,无人与人之间的传播。5种食品样品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均超标,4种食品样品中均检出蜡样芽胞杆菌。依据《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2-1996[3],可以判定此次事件为食用了被蜡样芽胞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饭菜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近年来,关于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4-8]。蜡样芽胞杆菌为条件致病菌,生长温度较宽泛(10℃~45℃均可生长),10℃以下和63℃以上不繁殖[9],其芽孢能耐高温,至少需100℃20min以上才能杀死[10]。盒饭便捷省时,同时也对生产、保存等卫生条件要求较高。如饭菜不能彻底加热,以及操作中交叉污染等均有可能导致食用者食物中毒。据报道,样品在有少量蜡样芽胞杆菌的情况下放置2h以上,其致病几率大大增加[9]。调查发现该外送盒饭常温状态下用面包车运输至会馆,且现场剩余盒饭中的卤鸡腿有明显的异味。当天的气温较高,再加上又无冷藏设备,致使蜡样芽胞杆菌在其中得以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所以食用该食物后引起食物中毒。

通过此次事件,暴露出部分食品加工人员卫生知识欠缺,卫生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卫生意识不强的隐患,也提醒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还待加强。良好的卫生意识,卫生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是确保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从根本上杜绝和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前提。

参考文献:

[1]GB/T 4789.1-2003,食品微生物生物学检验[S].2003.

[2]GB 4789.1-2010,食品微生物生物学检验[S].2010.

[3]WS/T82-1996.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

[4]蓝凌花.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調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2039-2040.

[5]张晓伟,李刚.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学生食物中毒调查分析[J].河北

医药,2011,33(6):930-931.

[6]章世莹.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4):452.

[7]李欣,陆晓红,乔雪飞,等.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1):23-24.

[8]徐志鑫,马树波,唐雅清,等.一起私立学校内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启示[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148.

[9]张伟伟,鲁绯,张金兰,等.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0,218(5):1-4.

[10]房亮,周晶.蜡样芽胞杆菌中毒的检验诊断及预防[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2):162-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