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4 3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笫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材意图在研究了硅、氯单质及英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及其氧化物,也是为后面硫酸的学习做准备。
因此本节内容除本身内容的重要性外, 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硫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较多,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获得研究非金屈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后续系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极其重要。
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两种典型代表之一。
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沖勺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屮,在介绍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对环境健康带來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的方向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三已初步拥有了元索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
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
但rti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
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2.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通过了解酸雨的形成,加强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性质,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2.通过性质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了解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体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过程。
高中化学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3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教学设计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造成的,而这种损害环境的行为又是同人类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大气质量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有关。
因此,在本章中,把这二者单独作为一节来学习。
本节从人们熟悉的空气质量日报提出相关的4个问题,然后教科书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二氧化硫的性质,第二部分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第三部分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本节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1.主题明确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
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2.内容新颖本节中空气质量日报、信使分子──NO、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防治酸雨的措施、雨水pH的测定等都是比较新的内容,而且是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问题。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或进行适当的扩充,以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目的。
3.呈现方式灵活本节除文字叙述外,还安排了“实验”“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提供了“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精心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亲身体验,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探究欲望”的要求,努力达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3_硫和氮的氧化物_教学设计_教案 Word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认识三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2)使学生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二氧化硫的漂泊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还原性、漂白性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酸雨的控制与科学处理,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SO2的性质。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学设计及意图)通过空气质量报表、酸雨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等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二)学生合作学习SO2的物理性质(教学设计及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观察SO2的颜色,闻气味,探究溶解性等问题,填写下面相关表格并归纳小结SO2的物理性质。
通过学生实践探究体验,合作学习SO2的物理性质(提示)气体的物理性质可从以下几个等方面去分析:(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毒性等)SO2物理性质小结:无色、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三)学生交流讨论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意图)将学生分成小组交流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推测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讨论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共享讨论成果。
1 思考: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从哪些方面入手?①从组成上看:SO2一种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有很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具有哪些性质?②从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看:推断它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2.讨论小结:① SO2可能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一般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② 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高中化学 4.3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材深度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精品教案】
反应方程式为 N2+O2—————2NO。 (2)NO 是一种无色、不溶于水的 气 体,在 常 温 下 很 容 易 与
空气中的 O2 化合 生 成 NO2,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2NO+O2 ——2NO2。
(3)二氧化 氮 是 红 棕 色、有 刺 激 性 气 味 的 有 毒 气 体,密 度 比空气的大,易液化,易溶 于 水。 二 氧 化 氮 溶 于 水 生 成 硝 酸 和 一氧 化 氮,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3NO2 + H2O ——2HNO3 +
b.二 氧 化 硫 的 漂 白 作 用
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这种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c.SO2 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③用途
a.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b.用于杀菌消 毒 等;c.用
于工业制备三氧化硫。
(2)三 氧 化 硫
催化剂
①SO3 的 工 业 制 法 :2SO2+O2 췍==△=췍2SO3。
要点1 硫元素与硫单质
(1)硫 元 素 的 存 在 ①游离态的硫 存 在 于 火 山 喷 口 附 近 或 地 壳 的 岩 层 里,火 山喷出物中含有大量 含 硫 化 合 物,如 硫 化 氢 (H2S)、二 氧 化 硫 和三氧化硫等。 ②化合态的硫 主 要 以 硫 化 物 和 硫 酸 盐 的 形 式 存 在,如 硫
铁矿 (FeS2)、黄 铜 矿 (CuFeS2)、石 膏 (CaSO4 ·2H2O)和 芒 硝 (Na2SO4·10H2O)等 。
③ 硫 是 一 种 生 命 元 素 ,组 成 某 些 蛋 白 质 时 离 不 开 它 。 (2)硫 单 质 的 性 质 ①物理性质:俗名 硫 黄,黄 色 晶 体,质 脆,易 研 成 粉 末。 不 溶 于 水 ,微 溶 于 酒 精 ,易 溶 于 二 硫 化 碳 。 ②化学性质:硫 (或 含 硫 物 质 )在 空 气 中 燃 烧 首 先 生 成 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课件(3)
•
2.单质的物理性质
俗称 色态
溶解性
硫黄 色晶体 溶于水, 溶于酒精, 溶于CS2
3.单质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黄属单质反应不(O2 ,H2 等):微
易
与氧气反应:S+O2=点==燃==SO2 。
溶液变回 红色
•
被SO2漂白不稳 定,容易变回原 来的颜色
【思考探究】几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的性质差异
物质
氯水
SO2
木炭
原理 实质
氯水中的次氯酸将 有色物质氧化成无 色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变化)
二氧化硫溶于水 产生的亚硫酸与 有色物质直接结 合生成不稳定的 无色物质
将有色物质 的分子吸附 在其表面
•
【思考】 (1)二氧化硫有何性质? (2)二氧化硫熏蒸的银耳能吃吗?
•
物理性质
二、二氧化硫
1.SO2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无色气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毒性: 有毒 密度: 比空气大 溶解性:
探究实验
•
实验探究:
(1)将集满 SO2 的试管倒 扣在水中,振荡; (2)将试管正立,滴加少 量紫色石蕊试剂,观察。
( C)
A.SO2是硫及某些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B.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C.SO2与水反应生成4
D.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
的燃烧
•
三、三氧化硫的性质
(1)SO3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SO3 + H2O == H2SO4 SO3 + CaO = CaSO4 SO3+Ca(OH)2=CaSO4 + H2O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案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案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案(含教学设计)课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课型新课授课教师苏小莉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章节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部分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相关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且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章节《氨硝酸硫酸》知识学习的基础,硫酸的工业制取方法为硝酸的工业制取提供理论支撑,故本节内容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SO2对环境的污染作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了SO2的化学性质,引出SO2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继而通过性质来引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和酸雨的防治方法,从而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转变,对一些比较直观、形象的化学实验感兴趣。
特别是学生对酸雨尤为好奇,以此作为切入点,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学习。
知识储备: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等知识的学习,并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和支撑的作用。
欠缺能力:高一学生抽象思维和学习迁移能力相对薄弱,可以利用实验探究和比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将学到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掌握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四种化学性质。
通过与氯水漂白性作比较,了解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原理。
设计思路本节课首先通过播放投影:通过美丽的山水图片及诗句和受酸雨侵蚀后的对比,引入本节课的主角——SO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1课时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硫的存在和性质1.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在自然界中只有游离态B.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脱硫C.硫具有弱氧化性,和变价金属反应,通常将金属氧化成低价态D.氢硫酸是弱酸,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2.(江苏修远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B.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C.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硫在过量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3.下列化合物不能用相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深度解析)①CuS②FeS③Al2S3④Fe2S3⑤Cu2S ⑥FeCl2⑦CS2⑧H2SA.②⑤⑧B.①④⑥C.③④⑦D.④⑥⑦题组二二氧化硫的性质4.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
现用70%硫酸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O2气体,实验现象很明显,且不易污染空气。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B.品红溶液褪色C.溴水橙色褪去D.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5.(陕西咸阳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溴水、紫色石蕊试液褪色B.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作用,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C.SO2和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两者等体积混合可以增强漂白效果D.Na2O2是碱性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题组三三氧化硫6.下列有关三氧化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SO3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H2SO4B.SO2、SO3均具有漂白性,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SO3可与碱反应,但不与碱性氧化物反应D.SO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SO37.将SO2和SO3两种气体的混合物通入BaCl2溶液中,其结果是 ( )A.两种气体都被吸收,并有BaSO4沉淀生成B.只有BaSO3沉淀,SO3通入溶液中无沉淀生成C.生成BaSO3和BaSO4两种沉淀D.只生成BaSO4沉淀,SO2从溶液中逸出题组四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3、SO2的漂白性和防腐性
4、SO2的漂白性利用
……
[学生结论]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SO2也不例外,切忌走向极端,只有合理利用,才能物尽其用。
六、课时作业设计:
1[思考]:某学生利用如图装置做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
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小组活动]:通过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①分析SO2可能有的性质,②探究SO2导致酸雨的可能途径。(组内探究,组间交流)
[教师点评]:……
[投影7]从SO2变成H2SO4的可能途径:
液相:SO2H2SO3 H2SO4
SO2+H2O H2SO3、2H2SO3+ O2== 2H2SO4
[教师]这种酸是亚硫酸。它很不稳定,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又会分解成SO2和H2O,那我们怎样用化学的语言来表示这样的反应呢?
[投影3]SO2+ H2O========H2SO3
[教师]这样的反应,叫可逆反应,我们以前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在同一条件下同时也会分解成CO2和H2O,同样也是可逆反应。
2、教学方式:
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利用课前布置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搜索与二氧化硫有关的新闻,激发学生思索,使学生较快地投身于学习情境中。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探究”、“学与问”、“资料卡片”,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教师引导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高一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课程标准:了解SO2与O2、H2O的反应,认识H2SO3的不稳定,认识SO2的漂白作用与HClO 的区别。
认识SO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省教学要求:掌握SO2性质,能用方程式说明工业制H2SO4原理了解H2SO3的酸性和不稳定性SO2的漂白以及与其他漂白作用物质的区别学习目标:1、了解SO2的物理性质,掌握SO2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学习重点:SO2的化学性质学习难点:1.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2.使学生掌握可逆反应;学法指导:通过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探究从SO2变成H2SO4的可能途径,通过设疑启发了解二氧化硫污染环境的原因、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对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形成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习过程:Ⅰ、课前检测【阅读】:P89 -91 完成下列填空1、空气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其中首要污染物有2、硫俗称,是一种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
硫不溶于,微溶于,易溶于。
3、硫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4、SO2是、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容易,易溶于。
Ⅱ、课堂新授【实验4-7】在SO2水溶液中,滴入几滴品红溶液,震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
实验现象: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1、二氧化硫(1)SO2漂白性:注意: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石蕊变红)。
【小组讨论】SO2和氯水的漂白有何不同?(工业上常用SO2来漂白纸浆,以致报纸放久会变黄。
)【思考】如何证明SO2是酸性氧化物?【实验】实验过程:用一支试管取少量刚才试管中的SO2水溶液:1、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2、滴入2-3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再加热,再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现象】:1、2、(2)SO2与水反应(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化学方程式:①②可逆反应:【小组讨论】:请你判断以下几组反应有哪些属于可逆反应?A.2H2+O22H2O和2H2O2H2↑+O2↑B和C.H2+I22HI 和2HI H2+I2D.2Na+Cl22NaCl和2NaCl(熔融)2Na+Cl2↑(3)SO2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思考】根据SO2中S的化合价推断它具有怎样的性质?(4)SO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①氧化性:②还原性:可被X2、O2、KMnO4、HNO3等许多氧化剂氧化:(5)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1) (2) (3) 2.三氧化硫(酸性氧化物)(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SO3+H20=SO3+CaO=SO3+Ca(OH)2=[阅读]资料卡片:预防硫化氢中毒Ⅲ、归纳与小结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1、硫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2、二氧化硫(1)SO2的物理性质:(2)SO2的化学性质①漂白性:②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可逆反应:③SO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3.三氧化硫(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Ⅳ、课堂检测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2、能鉴别SO2和CO2的试剂是()A、品红溶液B、澄清石灰水C、紫色石蕊试液D、高锰酸钾溶液3、下列反应中,不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A 、B 、C 、D 、4、下列物质中,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A.Cl2B.Na C.H2SO4D.SO25、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SO2是硫及某些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B.SO2有漂白作用,也有杀菌作用C.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4D.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Ⅴ、学后反思:Ⅵ、预习氮的氧化物(NO、NO2)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主备人:张爱丽时间:2009年12月25日课程标准:了解NO2与水的反应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省教学要求:掌握N2、NO、NO2的性质,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SO2、NO x对大气的污染,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学习目标:1.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部分性质;2.设计和评价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装置简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实验室:_S+_O 2— ; _Cu+_H 2SO 4(浓)— ;_Na 2SO 4+_H 2SO 4(浓)— 工业上: 工业尾气,_FeS 2+_O 2— 。
2、氮氧化物的来源:_NH 3+_O 2— ;汽车尾气。
一、二氧化硫1、硫,俗称 , 色粉末2、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 色、有 气味的 气体,密度比空气 ,易 , 溶于水。
3、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水溶液的酸碱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氧化硫有什么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SO 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辨析】可逆反应:在 下,既能向 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 方向进行的反应。
(2)SO 2与NaOH 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举两例反应酸性氧化物这一通性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 2与O 2的反应——二氧化硫表现____________性,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工业上制硫酸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硫酸酸雨如何形成?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O 2或亚硫酸有漂白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有漂白作用,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利用品红溶液可检验二氧化硫气体。
【辨析】氯水也有漂白作用,次氯酸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不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中国有句农谚,叫“雷雨发庄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
SO 2漂白性的实质,是SO 2与水反应生成的H 2SO 3跟有机色素结合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该化合物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SO 2漂白原理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性漂白:漂白剂具有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
(1)氯水、Ca(ClO)2的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布条褪色,而能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证明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 2,而是HClO 。
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不能复原,其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
Ca(ClO)2在水中极易发生水解,或与CO 2反应生成HClO,从而表现出漂白性。
(2)H 2O 2、Na 2O 2的漂白性: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自动分解:2H 2O 2=2H 2O+O 2↑,因此它是一种强氧化剂,纺织工业常用它作漂白剂,就是利用它的氧化性。
Na 2O 2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与水或者稀酸作用时,生成过氧化氢,并猛烈放热。
生成的H 2O 2在受热情况下立即分解放出氧气,表现出强氧化性:2Na 2O 2+2H 2O=4NaOH+O 2↑。
因此,Na 2O 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漂白剂。
(3)臭氧的漂白性:O 3分子是不稳定的,氧化能力远比O 2强,且在水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
所以,当有水存在时,O 3是一种强力漂白剂,还用于水和空气的消毒。
3、吸附性漂白: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异同及鉴别 1、物理性质。
相同点: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密度都大于水。
不同点:二氧化碳没有气味.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1体积气体)。
二氧化硫易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 40体积气体);二氧化硫易液化。
2、化学性质。
相同点:都是酸性氧化物 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的酸不稳定.只能存在于溶液中CO 2+H 2O H 2CO 3 SO 2+H 2O H 2SO 3②都能与碱反应。
用量比不同。
可以生成两种盐。
SO 2、CO 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都是先生成沉淀。
当SO 2、CO 2过量时又溶解。
不同点:①二氧化硫常表现还原性.二氧化碳表现氧化性; 二氧化硫能被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碘水等氧化剂氧化.二氧化碳不能.②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二氧化碳不能。
③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不同。
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
3、鉴别:①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鉴别。
②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用品红溶液鉴别。
三、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1、NO2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利用气体体积的变化差值进行计算.2、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根据反应:4NO2+O2+2H2O=4HNO3当V(NO2)∶V(O2)=4:1时,恰好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4:1时,剩余O2>4:1时,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且体积为过量的NO2体积的1/3.3、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时,此时的反应为:4NO+3O2+2H2O=4HNO3当V(NO) ∶V(O2)[练习一]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A.臭氧空洞B.酸雨C.光化学烟雾D.温室效应2.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
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烟雾;⑤臭氧空洞;⑥水俣病;⑦潮汐;⑧大脖子病;⑨水华;⑩沙漠化。
A、②⑨B、⑦⑧C、⑥⑦⑧D、②⑤⑦3.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对燃煤进行脱硫;②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③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下列现象说明SO2具有氧化性的是()A.SO2通入品红溶液中使之褪色。
B.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使之褪色。
C.SO2通入溴水中使之褪色。
D.SO2通入饱和H2S 溶液中析出浅黄色沉淀。
5.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S2-→H2SB.Na2SO3→SO2C.H2S→SD. SO2→S6.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A.SO2与O2B.NO2与NOC.O2与N2D.NO与O27.下列气体溶解于水,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SO2溶解于水B.NO2溶解于水C.CO2溶解于水D.Cl2溶解于水8.下列物质均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①过氧化钠②次氯酸③二氧化硫④活性炭⑤臭氧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②③9.在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盛两支试管,分别加硝酸和烧碱溶液,然后再通入SO2气体,结果两支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由此得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A.氯化钡具有两性。
B.两支试管中的沉淀均是亚硫酸钡。
C.SO2有还原性和酸性。
D.升高pH,SO2水溶液中SO32-浓度增大。
10.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然而总是有一部分不法商贩却在背道而驰。
如有些商贩为了使银耳增白,就用硫磺(燃烧硫磺)对银耳进行熏制,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洁白的银耳对人体是有害的。
这些不法商贩所制取银耳利用的是A.S的漂白性B.S的还原性C.SO2的漂白性D.SO2的还原性11.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A.NO是具有刺激性的红棕色气体B.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C.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D.NO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12.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A.3∶1B.1∶3C.1∶2D.2∶1※13.将盛有12mLNO2和O2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A.1.2mLB.2.4mLC.3.6mLD.4mL ※14.10mLNO、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气体的体积变为5mL(相同状况),则CO2和NO的体积比不可能为A.1∶1B.2∶1C.3∶2D.1∶2解析:本题是CO2、NO的混合气体通过Na2O2时,体积变化的计算。
2CO2+2Na2O22Na2CO3+O2①2NO+O22NO2②①+②得:222ONa2NO2CO2++2Na2CO3+2NO2③4体积2体积由此可得出下列推论:(1)当V(CO2)=V(NO),反应恰好按③式进行,反应后总V=21[V(CO2)+V(NO)](2)当V(CO2)>V(NO),反应按③式进行后,剩余CO2按①式进行,即体积仍减少一半,反应后总V=21[ V(CO2)+V(NO)](3)当V(CO2)<V(NO),反应按③式进行后,剩余NO体积不变化,反应后V总>21[ V(CO2)+V(NO)]。
根据上述讨论,现已知NO、CO2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为原来的一半,故应满足(1)(2)两种推论结果,A、B、C均符合V (CO2)≥V(NO),只有D不符。
5.D解析:活性炭为吸附褪色,过氧化钠、氯水、臭氧为氧化褪色,二氧化硫为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选D。
15.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4的体积比充满一个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后,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045mol ·L -1 B.0.036mol ·L -1C.0.026mol ·L -1D.0.030mol ·L -116.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N 2和NO 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经足够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3/5,则原混合气体中N 2与NO 2的体积比是 A.2 :3 B.3 : 2 C.3:5 D.5 : 3 17.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 A.可能是N 2与NO 2的混和气体 B .可能是O 2与NO 2的混和气体 C .可能是NO 与NO 2的混和气体 D.只可能是NO 2一种气体 18.在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装入干燥纯净的NH 3、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V(NO 2)∶V(O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