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肝性脑病概况(一)

合集下载

肝性脑病的中医护理进展

肝性脑病的中医护理进展

肝性脑病的中医护理进展摘要:肝性脑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除常规治疗外,有效的护理措施也尤为关键。

临床上,常以中医护理对肝性脑病进行干预,从而起到改善病情,提升治疗效果的作用,应用效果良好。

本文将对肝性脑病的中医护理进展进行讨论。

关键词:肝性脑病;中医护理;灌肠前言肝性脑病是由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又称为肝昏迷,临床可表现为患者行为、意识混乱,记忆力减退,出现昏迷或嗜睡,部分患者还伴有狂躁和攻击性行为[1]。

实际上临床上很容易将其误诊为脑肿瘤或脑出血等疾病,从而贻误病情,为了保证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应当采取精细的智力测验和电生理检测等[2]。

肝性脑病一般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去除诱因,营养支持,改善脑细胞功能或肝移植等,对于轻微肝性脑病的患者也可以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减少蛋白摄入。

此外,积极有效的护理在肝性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护理被应用于肝性脑病的护理中,效果明显。

因此,本文将简述中医护理应用于肝性脑病的意义,并探讨肝性脑病的中医护理进展。

报告如下。

1简述在肝性脑病中应用中医护理的意义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和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氨中毒学说的观点为,血氨升高,导致脑组织内发生代谢和功能障碍,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认为在严重肝病时,假性神经递质在脑干网状结构中堆积,导致神经冲动的传递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紊乱[3]。

而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认为,严重肝病,氨基酸比例失衡,引起脑内假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多,正常神经递质减少,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而在中医上肝性脑病属于昏迷、急黄、肝厥范畴,是由于肝病迁延,外感邪热,疫病,火毒等致脉络瘀阻,蒙清窍,令神昏不识,肝肾阴竭。

在中医上,一般是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将肝性脑病分为热毒炽盛证、痰蒙神窍证、气阴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等,根据不同症候,施以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中医护理技术等[4]。

对中医药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疗效优势点的分析

对中医药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疗效优势点的分析

对中医药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疗效优势点的分析
甘大楠;叶永安;江锋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 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MHE)的疗效优势点;方法:回顾既往中医药治疗MHE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分析中医辨证思路,挖掘中医药疗效优势点;结果:中医药治疗MHE对改善患者心理智能水平、肝功能恢复、降低血氨、降低单用西药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结论:中医药治疗MHE注重心身整体治疗,可起到多层次多靶点治疗效果,疗效得到一定认可。

然而国内对该病的认识尚处起步阶段,需通过进一步研究总结中医药治疗MHE的疗效优势点。

【总页数】4页(P504-506,509)
【作者】甘大楠;叶永安;江锋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灸对中风早期下肢肌力恢复疗效观察 [J], 谢爱泽
2.有益菌、乳果糖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疗效分析 [J], 刘刚;靳伟杰;杨品娜;谢永强
3.乳酸菌素联合乳果糖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疗效分析 [J], 张丽丽;马欢;章静;罗玉君
4.地黄饮子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李晶滢;李丽
5.积雪苷软膏和CO2点阵激光治疗对中重度痤疮后面部凹陷性疤痕治疗效果分析[J], 马甜;范江华;马福生;王景霞;傅超华;丘卫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性脑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肝性脑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征。 一般 认 为 , 脑屏 障受 损 、 氮平 衡 和碱 中毒 是 发生 H 血 负 E的 重
( 日 12 g k ) 每 . m / g 安全 , 对血氨水平及 H E恢 复时间无影响 , 认
为 限 制 蛋 白摄入 对肝 硬 化 并发 H E无 益 处 。但 这 一 结 论 需 大 规 模 、 中心 临 床试 验 进 一 步 验 证 。( ) 多 2 口服 不 吸 收双 糖 。 果糖 、 乳
中国中医急症 2 1 0 0年 5月第 1 9卷 第 5期 J T M. y 2 1 , o.9 N . E C Ma. 0 0 V 11 , o 5

8 4l ・




肝性脑病 中西 医治疗研究进展 术
黄古 叶 曾 芳△
中 图分 类 号 : 7 7 9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4—7 5 2 1 )5— 8 1 0 R 4 . A 10 4 X(0 0 0 0 4 — 2
的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 , 因此 H E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中西 医
师 十分 重视 的研 究课 题 , 至今 国内外 尚无 H E的诊 治 指 南 。笔 者 就H E的 中西 医临 床治 疗 研 究 状况 作 一综 述 。
1 基 于 诱 因 的识 别 与 纠 正
可作为 口服不吸收双糖较好的替代药物。但 因这类抗生素本身 的毒副作用和导致耐药菌株的危险 , 不作为首选 , 更不主张长期 应用 。 4 L一鸟氨酸 一 () 天冬氨酸盐。 L一鸟氨酸为肝细胞中氨甲 酰磷酸合成 酶和鸟氨酸 一氨 甲酰转 移酶的激动剂及尿素合成 的 底物。 鸟氨酸 ( L一 通过 O一铜戊二酸 ) t 和天冬氨酸刺激谷氨酰胺
【 关键词】 肝性 脑病

肝性脑病怎样治疗?

肝性脑病怎样治疗?

肝性脑病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肝性脑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肝性脑病应该吃什么药。

*肝性脑病怎么治疗?*一、西医*1、西医治疗由于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异常复杂,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应以祛除诱因、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降低血氨、纠正氨基酸比例失调、对症治疗及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为主,必要时行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治疗。

1.祛除诱因许多因素可促发或加剧肝性脑病,多见于慢性肝病患者。

对能找到诱发因素者,力争及早祛除和防治诱因:(1)预防并及时治疗消化道出血:预防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最根本的办法是降低门静脉高压或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给予止血(参见《门静脉高压症》),并及时清除胃肠道积血。

(2)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如肠道感染、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坠积性肺炎、褥疮感染及败血症等,常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应及时合理地给予抗感染治疗。

(3)防治便秘可给予乳果糖、山梨醇、果导、番泻叶、大黄、山梨醇、硫酸镁等酌情口服,也可给予甘油/氯化钠(开塞露)塞肛,必要时给予清洁灌肠。

(4)预防和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慎用镇静药,禁用含硫、含氨药物,严禁大量放腹水,减少手术、创伤及利尿过多等,祛除医源性因素。

2.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1)饮食及营养:每天给予5022.6~6696.8kJ(1200~1600千卡)热量,1500~2000ml液体量,可通过饮食、胃管给予,也可静脉补充,以维持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所需,对维持正氮平衡极为重要。

在保证足够热量的同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旨在减少氨等其他毒性代谢产物的来源。

昏迷期应禁用蛋白。

主要通过给予葡萄糖、肝用氨基酸输液(支链氨基酸)、新鲜血及少量脂肪等维持。

患者苏醒后即应逐渐恢复蛋白质饮食,开始时先给予每天20g蛋白质,以后逐步增加蛋白质至每天40~60g。

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主,辅以乳制品。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邵明溪;武玉芝
【期刊名称】《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5(027)003
【摘要】肝性脑病(肝性昏迷)多见于肝硬化晚期和重症肝炎患者,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目前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

2001年3月~2004年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肝性脑病3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224)
【作者】邵明溪;武玉芝
【作者单位】沂水县道托医院,山东沂水,276410;沂水县泉庄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3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的思路及方法浅析 [J], 彭勇
2.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J], 宫嫚;王林;周小舟;毛德文;过建春;卓蕴慧;王宪波;邓欣;王介非;曹武奎;张淑琴;周超;张明香;李筠;张宁;孙克伟;张振刚;李瀚旻;李秀惠;杨宏志;李芹
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57例疗效观察 [J], 李汾香
4.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临床观察 [J], 宁伟;李朝宏;张静;杨苗
5.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J], 虞茹娅;詹乐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性脑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
路秀清;侯红艳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6(021)012
【摘要】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
调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和昏迷。

临床上大部分为慢性肝性脑病,多有明显诱因,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

2004年10月至2006年7月,我科对25例肝性脑病患者,针对不同病因应用西医保肝、降酶、利尿、补充凝血因子、营养支持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清热利湿退黄、活血化瘀、醒脑开窍类药应用和中药保留灌肠之法。

护理上根据肝性脑病病程不同阶段进行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路秀清;侯红艳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医院,450002;河南省中医院,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4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社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体会 [J], 李艾先
2.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在骨科褥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代高燕
3.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社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体会 [J], 李艾先
4.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在骨科褥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代高燕;
5.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中风患者36例 [J], 杨红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汤建光教授治疗肝性脑病经验

汤建光教授治疗肝性脑病经验
..
9 4 . .
Cl i n i c a l J o u na r l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4 V o 1 . ( 6 1 No . 2
汤 建 光 教 授 治 疗 h T - ' l c e o f P r o f e s s o r T ANG J i a n — g u a n g f o r t r e a t i n g HE
Xi n g n a o d e c o c t i o n f o r t r e a t i n g HE h a s a c h i e v e d c e r t a i n e fe c t .
[ Ke y wo r d s ] T N G A J i a n - ua g n g ; H E ; T o n g u f X i n ua g o d e c o c t i o n
受 湿 热 之邪 或饮 食 不 节 ,嗜 酒 无 度 而 发 病 。病 机 是 湿 热 疫 毒 之
郁热烦躁 ,恢复神志 ,二药共为使药 。以上诸药 ,标本兼顾 , 既除肠腑疫毒之邪 ,又可醒脑开窍 。
3 典型病例
患者 甲,男 ,6 2岁9以间断性神志不清 ,反应迟钝 2 年, 加重 2 d为主诉入 院治疗 。患者于 2年前病情加重出现神志模 糊 ,意识障碍,烦躁不安 ,身 目黄染 ,已经经过多家医院确诊 为 乙肝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并进行脾切除。就诊 时症见 :神志 不清 ,记忆力减退 ,睡眠颠倒,言语错乱,小便 黄,大便 不畅。 舌质红 ,苔黄腻 ,脉 弦数 。检查示 :血氨:9 5 . 2 k t mo l / L,AL T :
靳 伟 汤建光
(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 附属 医院,河南 郑 州,4 5 0 0 0 2 )

肝性脑病的中医药治疗概述

肝性脑病的中医药治疗概述

肝性脑病的中医药治疗概述作者:何汝强李蒙霞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 讨论肝性脑病中医药治疗的各种方法,包括中药内治、灌肠、直肠滴注、中成药注射剂及针灸等治疗。

中医的内外治法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可缩短肝性脑病的疗程,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 肝性脑病;中医药;治疗;综述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可根据相应临床表现可概括为“昏蒙”、“积聚”、“昏馈”、“神昏”等。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本病的中医药治疗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将中医药治疗肝性脑病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1 中药内治疗法1.1 痰热蒙窍证临床表现为身热烦躁,喉中痰鸣,妄乱错语,神昏,腹大如鼓,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疗以清热化痰,开窍醒神为主。

方用涤痰汤加减,组成:石菖蒲12g,半夏9g,胆南星9g,竹茹9g,黄连9g,山栀9g,枳实9g,茯苓15g。

1.2 肝风上扰证临床表现为眩晕,神昏谵语,躁动不安,四肢抽搐,舌干、舌红或绛,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

治疗以滋补肝肾,清热熄风为主。

方用羚羊角汤加减,组成:水牛角粉30g,夏枯草、白芍、龟板各15g,熟地黄、牡丹皮、钩藤各10g,生石膏30g。

1.3 浊阴上逆证临床表现为嗜睡昏迷,面色苍白或白,腹大坚满,双下肢浮肿,小便短少,舌质胖淡,脉沉细无力。

治疗以化浊开窍为主。

方用菖蒲郁金汤合苏合香丸加减,组成:石菖蒲10g,郁金9g,半夏9g,茯苓15g,党参12g,干姜6g。

1.4 阴阳两脱证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循衣摸床,神昏痉厥,呼之不应,气息低微,汗出肢冷,二便失禁,舌质淡,无苔,脉微欲绝。

治疗以益气养阴,回阳固脱为主。

方用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组成:人参20g,制附子20g,麦门冬20g煎汤,灌胃或鼻饲。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2019年第40卷第5期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苏文涛1,卢秉久2!(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复杂,间夹病证较多,不能囿于肝病,应考虑五脏六腑各中关系。

卢秉久教授对此病认识独到,辩证灵活,用药精准,每获良效。

笔者将卢教授治疗肝性脑病的经验试述一二,并附验案两则,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关键词:卢秉久;肝性脑病;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5-0012-03卢秉久教授系全国第六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辽宁省名中医,知名肝胆病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年,曾师从全国著名肝病专家王文彦教授,杏林传道十余载,尽得其真,尤其对肝病见解独到,经验丰富。

笔者有幸拜入卢I、1,侍诊左右,受益良多,现试将卢师治疗肝性脑病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肝性脑病⑴(Hepatia encephalopathy,HE)是一种由于急性或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一体分流异常所导致的,以彳谢紊乱为基础的、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和精神异常综合征。

包括轻微型肝性脑病、肝性昏迷前兆、肝性昏迷和慢性间歇性门一体分流性脑病等多种临床综合征。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中公认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是高血氨)2*,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氨升高干扰脑能量代谢,影响中枢兴奋性神经递质而产生中枢抑制效应。

1病因病机肝性脑病为西医病名,中医学无此病名,可归于“肝厥”病中。

《诸病源候论•脑黄候》云:“热邪在骨髓,而脑为髓海,故热气从骨髓流入于脑,身体发黄,作者简介:苏文涛(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消化。

△通信作者:卢秉久,E-mail:lubingjiu@炒鸡内金6/,党参15/,北沙参15/,陈皮10/,]及仁20/,丹参10/,砂仁6/,枳壳15/,荷顶6/%上方3剂,2日/剂,每剂加水800mL,浸泡20min,煮取200mL,饭后服用。

中医药对轻微型肝性脑病代谢组学影响的研究现状

中医药对轻微型肝性脑病代谢组学影响的研究现状

30 9 , —a :7 565 q cr; 0 13 Em i 70 3 1@q .o 2广西 中医学 院 , 宁市 l n 南
【 摘要 】 本文从 中医辨证与代谢组学、 中医药防治机制与代谢组 学及轻微型肝性脑痛( H ) M E 与代谢 组学
三个方面, 综述了中医药对 M E代谢组学影响的研 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 , 出对 M E的代谢产物 , H 提 H 包括尿 液、 血液进行代谢组学研 究, 将为 M E早期诊断、 H 辨证分型、 有效抗 M E中药的发现提供新的切入点 , H 进而为
血清转移 的过程被破坏。H i e e n 等 在利用溴苯诱 j
导小 鼠急性重 型肝 炎时 发现 , 处理 组小 鼠血 清及尿 液 中某 些代 谢产 物如 乳酸 盐 、 氨酸 等与正 常对 照组 小 酪 鼠存 在差 异 。Shoe conn等 在利 用 溴苯 诱 导小 鼠急
性重 型肝 炎 时发现 , 处理 组小 鼠血 清及尿 液 中某 些 代
7 68
G a g iMe w Z o ra , u . 0 2, o. 4 No 6 u n x d a u n lJ n 2 1 V 13 j . J
● 文 献 综 述
中医药对轻微型肝性脑病代谢组学影 响的研 究现状 ▲

( 1天津 中医药 大 学 , 津市 天
春 张伯礼
500 ) 30 1
2 中医药防治机制与代谢 组学
传统中医药及在 中医理论 指导下 的中药复方在 临床 中发挥 不可 替代 的作 用 , 疗效 的物质基 础 往 往 其 是多成分 、 多环节、 多靶点的整体作用 , 因此 , 在对 中 医药进行评价研究时 , 主要强调 的是治疗个体对于药 物或 者 中医 干预 途 径 的整 合状 态 反应 。 中医 药及 其 复方的研究不断深化和复杂化 、 整体化 , 相对应 的技 术 方法 也 逐渐 系统 化 和多 效应化 , 与 当前 的系 统生 这 物 学研 究 的思 想 不 谋 而 合 。代 谢 组 学 是在 基 因组 学 之 后提 出的一 门新 兴 系统性 研究 技术 学科 , 已经在 实 验 动物 或 临 床 患 者 对 外 源 性 刺 激 ( 括 干 预 中 广 泛 应 产 调 用 。采 用 代谢 组 学 技 术 评 价 和分 析 中 药 的 药 效 、

肝厥(肝性脑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肝厥(肝性脑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肝厥(肝性脑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一、肝厥(肝性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厥(TCD编码:BNG1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性脑病(ICD-10编码:K72.9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厥(肝性脑病)协作组制定的“肝厥(肝性脑病)中医诊疗方案”。

肝厥(肝性脑病)临床常见证候:痰浊内蕴,气滞血瘀证浊气上逆,内扰神明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厥(肝性脑病)协作组制定的“肝厥(肝性脑病)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厥(肝性脑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厥(Ⅱ期及以下肝性脑病)的患者。

2.患者出现意识改变、智能检测及诱发电位三项之一异常或三项均异常者,肝功能TBIL<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功能PTA>50%,NH3<3倍正常值上限,可进入本路径。

3.肝功能TBIL≥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功能PTA≤50%,NH3≥3倍正常值上限之一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肝功能;(2)血氨;(3)凝血功能;(4)智能测试:定向、数字连接试验(NCT)或数字符号测验(SDT);(5)基础病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电解质、血气分析、内毒素、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脑电图、病毒病原学及病毒复制拷贝数检查、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检测、头颅CT或MRI、脑脊液检查等。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

脑病 (Bypass);很少见,需肝活检才可确诊
C型-与肝硬化和门脉高压或门脉分流相关 的脑病。
C型可分为3个亚型
(1)发作性HE:指短时间发作,严重程度反复波动,以“谵妄” 为特征,即有意识障碍伴有认知改变,不能用先前存在的或有关精 神失常来解释。 •发作性HE可再分为:
•诱发性HE:有明确诱因
(1)袁某,女,16岁,2002年2月27日入院
(2)主诉:食少、身目尿黄1周,神志异常2天 (3)既往史:体健 (4)查体:T 38.8℃ 嗜睡,呼之可睁眼,不能合理对答,间中烦 躁,巩膜及皮肤重度黄染,腹平软,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 (5)检查:抗HAV -IgM(+),HBV、HCV、HEV均阴性 肝功:ALT 450U,AST 274U,ALP 520U, TBIL 410.6μmol/l,DBIL 281.1μmol/l
的兴奋性而昏迷.
上消化道出血: 胃肠道积血、肾前性氮质血症、肝脏缺血
尿素合成能力减弱、输入库存血。
低钾性碱中毒: 移出的钾由细胞外液钠和氢与之交换, 故
使细胞外液[H+]减少-NH3通过血-脑屏障。
低血容量与缺氧: 肾前性氮质血症、脑细胞缺氧合成谷氨 酸和谷氨酰胺的能力下降、对氨毒性的耐受性下降。 高蛋白饮食、便秘、感染 其他: 药物直接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低血糖
• 产生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 肝细胞功能衰竭与门腔静脉之间有自然形成或手术
造成的侧支分流 • 主要来自肠道的许多可影响神经活性的毒性产物 • 未被肝脏解毒和清除 • 经侧支进入体循环, 透过通透性改变了血- 脑屏障 而至脑部 • 引起大脑功能紊乱
(1)氨中毒学说——氨中毒的诱发因素
•肝功能衰竭时,将氨合成尿素解毒的能力减退,或门体 分流存在时,肠道的氨未经肝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使 血氨升高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在于使三羧酸循环受阻,ATP生成 减少而消耗过多,干扰了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影响脑细胞

中医辨治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五法

中医辨治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五法

肝 性脑病 是重 型肝 炎 最 常见 的严重 并 发 症 之 一 。 其发病 机制 主要 是 免疫 损 伤 所致 的肝 细胞 大 量 坏 死 , 使来源 于肠道 和体 内的一 系列有 害代谢 产物不 能被 肝
五 味消毒 饮 、 犀角 地 黄汤 3方化 裁( 中药煎 汁可 口服或 保 留灌肠 ) 。药 选 茵 陈 、 子 、 黄 ( 大 黄 炭 ) 金 银 栀 大 或 、 花、 蒲公英 、 花地 丁 、 紫 紫背天 葵 、 土鳖虫 、 角 (I 犀 - 用水 , - 牛角 代替 ) 生地 、 、 赤芍 、 丹皮 、 紫草 等 , 可用 中成药 神 并

中 医 中 药

中 医辨治 重 型 肝 炎 并发 肝 性 脑 病 五 法
张 安 娜
郑 州 市第 六人 民 医 院 郑州 4 0 5 50 2
【 键 词】 肝 性 脑 病 ; 关 中医 疗 法 ; 型肝 炎 重 【 中图 分 类 号】 R 4 . 779 【 献标 识 码 】 B 文 【 文章 编 号 】 17 —1 02 0 ) 90 2 —2 6 35 1 (0 70 —1 80
1 化 湿辟 浊 , 涤痰 开窍
4 育阴潜 阳 , 平肝 醒神
此 法较 宜于肝 硬化基 础上发 生 肝组织 亚大块 坏死
的慢 性 重型肝炎 合并 肝性脑 病者 。患 者多 表现有 阴虚
阳亢 、 火妄 动 并 兼 有 瘀 血 症 积 诸 症 : 度 或 中度 黄 虚 轻 疸、 面色 晦 暗 , 黄 疸不 明显 , 或 面色 黧 黑 , 、 、 、 面 颈 胸 背 及上 肢皮 肤常见 蛛丝赤 缕 、 志恍 惚 , 向定 时能力 发 神 定
或 洪大 。方 选清瘟 败 毒饮 加 减 ( 中药 煎 汁可 口服 或保

肝性脑病的治疗及护理

肝性脑病的治疗及护理

评估病情变化
通过定期检测肝功能、血氨等指 标,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提供健康指导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提供饮食、 运动、用药等方面的健康指导,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调整方案
选用合适药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乳果糖、拉克替醇、利 福昔明等合适药物进行治疗。
调整药物剂量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 量,确保治疗效果。
注意药物副作用
密切关注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副作用,如恶心、呕 吐、腹泻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低蛋白饮食,减少动物蛋白的摄入,增加植物蛋白的比 例,以降低血氨水平。
保持大便通畅
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道内毒 素的吸收。
避免诱发因素
告知患者避免感染、大量放腹水、过度利尿等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 。
疗效果。
保持呼吸道通畅与氧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保持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导致窒息。
氧疗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的氧疗,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以改善组织缺氧状 态。
预防并发症发生
预防感染
加强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以降低 感染风险。
预防压疮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期翻身、拍背,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治疗效果评价及改进方向
治疗效果评价
当前肝性脑病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肠道微生态调节等,但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需综合评 价。
改进方向
针对不同类型的肝性脑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加强多学科协作,优化治疗流程 。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卢秉久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肝胆疾病专家,对于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肝硬化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受损而导致脑部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意识障碍、精神状态改变、智力减退等。

卢教授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其治疗方法以针对肝功能恢复和脑部症状改善为主,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一、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病因肝硬化是指慢性肝病的晚期,肝细胞发生了进行性的坏死和纤维化,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而肝性脑病则是肝硬化进展的重要表现之一,主要是因为肝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毒素不能正常代谢和排泄,进而在脑部积聚,引起了脑部功能障碍。

肝硬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长期服用激素、利尿剂、酒精等药物也会加重肝性脑病的症状。

二、治疗方法1. 针对肝功能的恢复卢教授在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肝功能的恢复。

他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肝脏的情况等,然后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卢教授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过中药调理肝脏,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同时通过西药辅助治疗,如利肝保肝药物等,来增强肝功能,达到治疗肝硬化的目的。

2. 改善脑部症状在治疗肝性脑病的过程中,卢教授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脑部症状。

他会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作息规律、合理饮食等,以减轻脑部负担。

他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脑部功能锻炼,如阅读、解密游戏、思维训练等,以提高脑部的适应能力。

卢教授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开具一些辅助药物,如镇静剂、神经营养药物等,以减轻脑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预防复发在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治疗过程中,卢教授也非常重视预防复发。

他会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了解肝功能指标是否正常,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还会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酒、避免接触有毒物质等,以降低疾病再次发作的风险。

轻微型肝性脑病中西医治疗探讨

轻微型肝性脑病中西医治疗探讨

轻微型肝性脑病中西医治疗探讨李开富; 蒋燕丽; 庞娣; 姚凡; 王萌; 黄国初; 姚春【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9(021)009【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轻微型肝性脑病; 中西医; 治疗; 综述【作者】李开富; 蒋燕丽; 庞娣; 姚凡; 王萌; 黄国初; 姚春【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曾被称为亚临床肝性脑病或早期肝性脑病,是一种无人格或行为异常变化,神经系统体征正常,但神经心理测试异常的疾病,是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的早期发病阶段[1]。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30%~45%的肝硬化患者和10%~50%的TIPS术后患者发生过显性肝性脑病;收入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中约40%有MHE[2]。

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深,MHE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此外若MHE患者进行高空作业、驾驶等工作易发生危险,因此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时干预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从MHE的中医研究、西医研究两个方面展开探讨,现综述如下。

1 中医研究1.1 病因病机在历代中医著作中,本病尚无明确的MHE中医病名与之相对应,结合 MHE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失眠”、“便秘”、“郁证”等范畴。

引起MHE的主要病因与酒食不节、感受湿热之邪、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等相关。

中医学认为引起MHE的关键病机为“痰、淤、毒”互结,导致“腑气不通,脑窍蒙蔽[3]。

其病机要点为情志饮食等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停滞;肝气失于调达,气血内郁;水湿气血停淤蕴结,蕴热化火生痰,毒邪内蕴,痰热内扰,腑气不通,脑窍被蒙[4]。

1.2治疗方法目前中医治疗MHE有很多有效的方法,临床上主要以中药口服、中药灌肠、中药针剂、中医针刺等对症治疗,姚春教授等[5]纳入60例患者,中药组予口服解毒化淤颗粒,药物组成为大黄5 g~15 g(后下),茵陈20 g,赤芍15 g,白花蛇舌草10 g,郁金15 g,石菖蒲15 g,用250 mL沸水冲服,2次/日,结果表明解毒化瘀方疗效优于对照组和乳果糖组,且该方在缩短肝硬化MHE患者的NCT-A 完成时间,改善MHE患者脑电图及中医证候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中医辨证论治肝性脑病验案1则

中医辨证论治肝性脑病验案1则

中医辨证论治肝性脑病验案1则
王诗航;赵晓峰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17(033)004
【摘要】陆某某,女,85岁,2016年5月15日初诊。

间断右胁下胀痛2年余,伴神
志欠清2天。

查腹部彩超示:肝实质颗粒增粗,肝右叶不均匀中等回声结节。

血氨:123.000 umol/L。

以肝恶性肿瘤、肝硬化、肝昏迷(肝性脑病)收入院。

患者神
志欠清,意识模糊,呼之可应,面赤,烦躁不安,偶感右胁下胀痛,右侧面部及眼睑瞤动,饮食无碍,食欲欠佳,寐欠安,二便尚调,舌黯少苔、舌尖有瘀点,脉弦细数。

中医辨证:
肝肾阴虚。

治法:滋阴柔肝,
【总页数】1页(P27)
【作者】王诗航;赵晓峰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李素领主任中医师治疗轻度肝性脑病验案3则
2.中医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合并肾病综合征验案一例
3.中医辨证论治肝性脑病研究进展
4.中医辨证论治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验案1则5.中医辨证论治雷诺综合征验案报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肝性脑病概况(一)
【摘要】中医学认为,肝性脑病病因为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嗜酒无度,或染蛊、疫病、火毒等。

其病初多为疫毒、湿热、痰浊、瘀血之邪内盛,瘀阻脉络,蒙蔽清窍,扰乱神明,疾病后期往往出现脏腑虚损、阳虚阴竭,甚或阴阳离绝、阴微阳脱。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专方专用、基础方加减、单方验方与中成药应用等治法,对肝性脑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肝性脑病;中医药疗法;扰乱神明;阴微阳脱;综述
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不全或门体静脉分流,使内源性或外源性代谢产物未能经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代谢清除,以致在体内蓄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以精神、神经症候为主的肝脑综合征。

其临床表现轻者仅有性格、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微细改变,重者出现明显意识障碍。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的黄疸、瘟黄、臌胀、昏聩、神昏等范畴。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本病的中医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就近年来有关肝性脑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致。

综合资料,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其病因与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嗜酒无度,或染蛊、疫病、火毒有关。

其病初多为疫毒、湿热、痰浊、瘀血之邪内盛,瘀阻脉络,蒙蔽清窍,扰乱神明,疾病后期往往出现
脏腑虚损、阳虚阴竭,甚或阴阳离绝、阴微阳脱,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1]。

湛宁生2]按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分析其病因为湿热毒盛,弥漫三焦,侵犯脾胃,损伤肝胆所致。

巴坤杰3]认为本病因疫病之邪感染侵袭而发。

钱普明4]认为本病乃火热毒邪内陷,与痰浊、瘀血相胶结,扰乱神明而发;同时内陷之毒邪往往作用于脏腑,引起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

许波良5]认为本病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肠道传导失司,腑浊上攻,神明被扰而致。

刘燕玲等6]认为本病病机为热火痰浊蒙闭清窍或气血阴阳衰竭,神无所依。

吕文哲等7]认为本病主要病机是肝病后期,痰瘀热毒等阻塞清窍导致阴阳逆乱,神明蒙蔽所致。

卓蕴慧等8]认为本病病因多为湿热腑浊和痰瘀互结,扰乱神明。

张永霞9]认为其病机为邪毒内蕴脏腑,郁久化热,肝风内动,扰乱神明。

2中医治疗
2.1辨证分型治疗赵天敏等10]认为本病系湿热结痰,痰热蕴毒,毒火攻心,而致内闭,临床强调痰闭,分为痰热偏盛和痰湿偏盛两类论治,前者予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为主;后者以芳化除痰,开窃醒神为主。

王灵台等11]把肝性脑病分为湿浊蒙闭、毒火攻心,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四型。

孟宪益12]将本病分为三型:湿热疫毒化火、上扰心神型,予以清瘟败毒饮合大承气汤;热毒交结、瘀血蓄血型,予以抵当汤合紫雪丹;胃肠热毒腐浊、上冲阳明型,予以大承气汤治疗。

陈书建13]将其按热毒内盛,用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化裁;热毒内陷,用安宫牛黄丸合栀子柏皮汤化裁或清瘟败毒饮化裁;气阴两虚,方用犀角地黄汤合生脉
散化裁。

崔丽萍等14]将其辨证分型为七种,气滞湿阻证,予以甘露消毒丹加减;热毒炽盛证,予以犀角散加味;阳明腑实证,予以三承气汤加减;热入营血证,予以清营汤加减;气阴两虚证,予以增液汤或竹叶黄芪汤加减;肝肾阴虚证,予以六味地黄丸加减;阴竭阳脱证,予以参附汤合生麦散加减。

李欣越等15]分三型论治:湿浊蒙窍型,灌服局方至宝丹;痰热内闭型,用清开灵注射液;气阴两竭型,用生脉注射液。

史文丽16]把本病分为两型:阴液耗损、风阳上逆型,用犀角地黄汤;热毒炽盛、痰火上扰型,用温胆汤加味。

王方州17]将本病分为热毒内陷心包型,用黄连解毒汤加减;痰湿蒙闭清窍型,用涤痰汤加大黄和苏合香丸;气阴两竭型,用生脉散合犀角地黄汤。

张安娜18]分本病为五型:痰气郁结、湿浊蒙窍型,方选茵陈四苓汤合菖蒲郁金汤化裁;热毒炽盛、毒火攻心型,用清瘟败毒饮加减;营血郁热、心神昏乱型,选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三方化裁;阴虚阳亢、火兼瘀型,选羚羊角汤合膈下逐瘀汤化裁;阴竭阳脱型,方选参附龙牡汤化裁。

毛德文等19]分四型论治:热毒炽盛、热入心包型,方选解毒化瘀方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痰湿内盛、痰迷心窍型,方选菖蒲郁金汤加减合苏合香丸;肝肾阴虚、肝阳上扰型,治宜滋补肝肾、清热息风;阴阳两竭、神明无主型,以益气养阴、回阳固脱为治法。

2.2专方专用毛德文等20]以解毒化瘀颗粒治疗肝性脑病,证明结果表明该药在降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改善肝性脑病方面优于安宫牛黄丸组(P0.01)。

方典美等21]应用自拟参菊饮(苦参、菊花、紫花地丁、红藤
各30g,连翘15g)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总有效率87%。

卓蕴慧等8]证明用清开颗粒灌肠治疗肝性脑病在促进清醒、降低血氨、改善患者的神志清醒时间和数字连接试验(NCT)及数字符号试验(DS)水平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黄学军等22]采用化浊解毒醒脑液高位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总有效率95.18%,能显著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氨水平,显示具有良好的抗肝性脑病的作用。

2.3基础方加减邹碧泉23]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40例肝性脑病,总有效率92.15%,认为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能明显降低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

稽玉峰等24]使用大承气汤加味(大黄30g,枳实30g,厚朴60g,芒硝20g,田七20g,槐花20g)滴肛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肝性脑病,对照组静滴肝安注射液,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4单方验方与成药应用李德宽等25]自拟肝风汤(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蝠、鳖甲、石菖蒲、白芍、甘草),加减治疗肝性脑病23例,临床治愈15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9%。

陈静等26]采用大黄灌肠疗法治疗肝性脑病30例,对照组用乳果糖灌肠。

结果表明,大黄用于肝性脑病的治疗,与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并且有明确疗效的乳果糖具有相似的疗效,两组主要症状治疗后均明显改善。

李志伟27]运用自拟大黄乌梅槐花汤(乌梅10~15g,生槐花15~30g,生大黄粉4~12g)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经临床观察,本方应用4周后,能有效降低血氨,缓解神经精神症状,肝功生化指标也有一定改善,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徐玉萍等28]使用自制清开冲剂(大黄、
石菖蒲各15g,败酱草30g)治疗肝性脑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少。

杨守峰等29]用单味中药生白术颗粒剂治疗亚临床型肝性脑病,治疗组给以生白术颗粒剂,每次30g,温开水100ml溶化后口服。

每日2次,随后调整剂量,以保持每日2~3次软便,在改善亚临床肝性脑病心烦、失眠等症状方面优于乳果糖。

张波30]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结果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昏迷时间缩短,清醒人数明显增多,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醒脑静应用于肝性脑病治疗有缩短昏迷时间、促进清醒的作用。

刘茵等31]采用大黄煎剂(醋制大黄30g,乌梅30g)保留灌肠作为治疗组,乳果糖保留灌肠作为对照组,结果在总有效率、催醒作用、降低血氨、改善肝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葛球芳等32]采用复方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下降,清醒时间提前。

吴筱萍等33]采用自拟中药煎剂(生大黄30g,芒硝10g,厚朴10g,乌梅20g)灌肠治疗肝性脑病,总有效率68%。

郭子媛等34]观察复方大黄煎剂(生大黄30g,乌梅20g,芒硝10g,厚朴10g)联合乳果糖食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并可迅速控制肝性脑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