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0声音的传播》教案

合集下载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0声音的传播》教案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0声音的传播》教案
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板书)
三、拓展活动
1.实际应用
(1)提问:声音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2)回答:声音对人类很重要,没有声音,这个世界会非常可怕……
(3)提问:声音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
(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
(3)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敲击材料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互相说话、听到铃声、听收音机……
(5)讲述: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我们才可以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以利用声音来为人类做事。
2.课后延伸
(1)伏地听声
·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
4.讨论交流:
①哪一种材料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②固体、液体、气体三种材料听声音的效果?
5.汇报交流结果:
(1)隔着空气、水和线都可以听到声音;
(2)有线比没有线听声音效果好;
(3)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10 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2、科学知识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10《声音的传播》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10《声音的传播》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10《声音的传播》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10《声音的传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声音传播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2.教学难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瓶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传播,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讨声音传播的条件。

3.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4.巩固知识: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原理。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受到温度和距离的影响。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实验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科学】(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0声音的传播》教案.docx

【科学】(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0声音的传播》教案.docx
自己的感受。
·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
4.讨论交流:①哪一种材料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②固体、液体、气体三种材料听声音的效果?
5.汇报交流结果:
(1)隔着空气、水和线都可以听到声音;
(2)有线比没有线听声音效果好;
(3)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A.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B.种子轻,带翅或绒毛
C.种子有小刺或多肉好吃D.种子圆形,散落时能滚动
)。
【答案】
B
【解析】【解答】 利用风传播的种子都具有轻、
带翅或绒毛等特点。
B答案正好是这种特点。
A是弹射传播的特点, 所以
A不符合题意。B是利用风传播的种子的特点,
所以
B符合题意。
C和
D答案均不符合题意
10.写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1)
(2)
【答案】(1)
(2)
【解析】【解答】小题(1):由上至下依次为:花药、花丝。
小题(2):由上至下依次为:柱头、花柱、子房。
【分析】雄蕊可以分为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里面含有很多花粉。雌蕊可以分为柱头、
花柱和子房三部分。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
播方式与自身的生长环境、种子和果实自身的特点相联系相适应。 【分析】本题考查种子传播方式。
9.判断以下动物哪些是卵生,哪些是胎生?
【答案】 卵生:鸡、蝴蝶、青蛙、卵生、鱼、鸽;
胎生:熊猫、马、狗、牛、猪、人
【解析】【解答】卵生:鸡、蝴蝶、青蛙、卵生、鱼、鸽;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传播》优质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传播》优质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传播》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2. 掌握声音传播的三个特点;3. 学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声音的传播;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PPT;2. 视频或声音播放设备;3. 实验材料:铃铛、木块、皮球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声音的产生1. 观看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声源的分类。

2. 利用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自操作,产生不同声音。

3. 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规律。

第二节:声音的传播1. 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传播过程,并讲解声音传播的三个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如用手握住一个铃铛,观察声音传播的效果。

3.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自己的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第三节:声音的消失1. 利用实验材料,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消失规律。

2. 引导学生分析声音消失的原因,并总结出结论。

四、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消失;2. 提问学生有关声音的问题,鼓励他们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3.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观看视频、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实验操作不够细致,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技巧的培养。

下一节课将对声音的特性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通过实例讲解和互动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0《声音的传播》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0《声音的传播》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0《声音的传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0《声音的传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原理。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声音传播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传播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他们探究科学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学习声音传播的相关知识。

3.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声音传播的原理。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原理,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举例说明。

6.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声音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声音传播的原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10《声音的传播》优质教案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10《声音的传播》优质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3.10《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1、敲小鼓,观察纸屏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展示图片)【提示】小球会动。

因为小鼓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震动引起纸屏上会振动,纸屏的振动引起小球振动。

2、耳朵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展示图片)【提示】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传到听小骨,听小骨跳动起来,听小骨再把振动通过耳蜗传送给大脑,这时候我们就能听见声音啦。

3、伏罂(yīng)而听的意思是趴在地上把耳朵贴在陶器上(用来听敌人是否在挖地道)。

说说声音的传播途径。

【提示】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物质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罂后引起罂壁的振动,又引起罂内空气的振动,于是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4、小游戏:做个“土电话”(1)方法①在纸杯内穿棉线,拴在火柴梗上。

②拉直棉线,和同学玩打“土电话”的游戏。

(2)讨论声音是怎么通过它传播的?【提示】声音→空气→电话绳→空气→人耳5、小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五、课堂练习:判断题1、声音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操场上哪个位置都能听到铃声。

()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比空气中好。

()5、声音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看图回答看图回答解释回答做游戏回答问题独立完成让学生明白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检测知识掌握情况6、宇航员在太空说话和地球一样方便。

()六、拓展提高:传播效果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把沙子、水和空气按传播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提示】固体>液体>气体七、作业布置查阅资料,了解声波的用途。

实验探究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能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上。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传递》优质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传递》优质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传递》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是如何传递的。

2.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3.观察、体验声音的传递现象。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声音传递过程的动画和图片。

2.实验材料:空玻璃瓶、麦克风、扬声器等。

3.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学生对声音传递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存在,并引发他们对声音传递的思考。

2.与学生讨论声音是如何传递的,给予学生一些提示,例如声音需要媒介传递等。

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材料,让他们猜测声音传递的方式。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空玻璃瓶、麦克风和扬声器,让学生通过语音传递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递的。

2.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例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拓展1.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让他们进一步探究声音传递的规律。

2.提供更多的实例和问题,让学生思考声音传递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的参与度。

2.记录学生的回答,以及他们对声音传递的认识是否准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声音的传递方式。

但是在引导学生总结时,有些学生的回答还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声音传递的概念。

同时,还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声音传递的理解。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0.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0.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0.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声音的传播》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并且需要介质来传播。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和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声音传播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2.让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声音传播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木棒、盆子、纸张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将一个气球放在盆子里,用木棒敲打气球,让学生听气球的声音。

提问:声音是从哪里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原因。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声音传播的原理。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并且需要介质来传播。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分析声音传播的现象。

实验一:将纸张放在桌子上,用手指轻轻地撕纸,观察纸张发出的声音。

实验二:将气球放在盆子里,用木棒敲打气球,观察气球的声音。

实验三:将木棒放在桌子上,用手指轻轻地敲打木棒,观察木棒发出的声音。

4.巩固(5分钟)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讨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0.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0.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

10.声首的传播【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二课,与第一课的关系为递进关系,在知道声音由振动产生的基础上学习声音的传播,同时,本课中的耳朵结构以及鼓膜的作用为下一节课保护听力的学习打基础。

教材顺应学生思考、探究知题的线索,按探究主要步骤设计了以下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来进行研究:第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把握位于校园各处都能听到铃声"的现象。

聚焦声音是怎么传播的问题,并由此作出自己的解释。

第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做声音在真空中、水中、空气中、固体(桌子)中传播的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递声音。

第三、观察振动传递,类比认识人耳以类比来认识人耳鼓膜的作用。

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表现了人耳的基本构造,并以卡通图像形象地描绘出听觉产生的过程,从实验现象观察振动的传递引起其它物体振动,进而帮助学生认识鼓膜因外部声音引起振动而使人听到声音,第四、制作活动,拓展应用制作土电话并用所学概念解释王电话的原理。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并且声音的传播一课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对这一课非常感兴趣。

经过几年科学课及课外书的学习,学生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同时对于声音的传播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但还不明确,所以需要实验来亲身探究得出准确的结论。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但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四面八方。

3.了解鼓膜的作用,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科学探究:1.比较观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声音的传播现象,理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10声音的传播教案1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10声音的传播教案1苏教版

10.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知道声音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

3.认识耳朵的构造,了解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科学探究:1.对比观察,解释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结论。

2. 分组观察纸屏振动实验,在描述现象中建立“因果关系”,类比认识鼓膜的振动。

3.联系生活,制作“土电话”。

科学态度:1.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间的交流,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3.认识到耳朵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土电话为什么会传声,从而了解电话的原理。

2.体会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点】探究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

【教学难点】解释纸屏振动实验的现象,理解鼓膜的振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真空抽气装置、手机、防水袋、水槽、水、小鼓、鼓锤、纸屏、塑料泡沫小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师:上课铃响了,校园里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并走向教室,这说明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得出:铃声能穿过空气从四面八方传进我们的耳朵。

3.师: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声音的传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的传播》。

4.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据常见现象引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究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一)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1.师:如果没有了空气,铃声还能不能传播呢?2.学生思考并猜想。

3.师:我们来通过这些实验材料验证一下。

4.简要介绍实验材料,并说明:把播放着音乐的手机放在抽气盘上,然后用钟罩罩住音乐盒用真空机抽出钟罩内空气,使得手机处于真空状态。

5.师:你们认为在抽真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6.生:声音可能会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7.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0、声音的传播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0、声音的传播  教案
学生分小组开始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在这个实验中听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
预设:
当一名同学轻轻的挠桌面,其他同学站着听的时候,是听不到声音的。而当一名同学轻轻地挠桌面,其他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桌子的不同部位仔细听的时候,会听到这位同学挠桌子的声音。这说明声音是能够在固体中传播的。
课 题
10、声音的传播
课时
1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明白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但是在真空环境中不可以传播。
2、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明白,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3、认识耳朵的结构,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4、通过做一个“土电话”,研究声音是怎样通过“土电话”传播的。
当外界发出声音的物体发生振动会产生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入耳道当外界发出声音的物体发生振动会产生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入耳道当外界发出声音的物体发生振动会产生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入耳道使使鼓膜振动通过神经使耳蜗里的液体振动再通过神经进入大脑大脑再鼓膜振动通过神经使耳蜗里的液体振动再通过神经进入大脑大脑再鼓膜振动通过神经使耳蜗里的液体振动再通过神经进入大脑大脑再经过辨认才能识别这些声音
第2步:拉直棉线,和同学就可以玩打“土电话”的游戏了。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制作一个“土电话”,然后玩一玩打“土电话”的游戏,检验一下自己制作的“土电话”的效果。
八、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够在水中和固体中传播,不过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我们能够听到声音跟我们的耳朵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耳朵。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能够在空气中、水中和固体中传播,但是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0.声音的传播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0.声音的传播

10.声音的传播【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二课,与第一课的关系为递进关系,在知道声音由振动产生的基础上学习声音的传播,同时,本课中的耳朵结构以及鼓膜的作用为下一节课保护听力的学习打基础。

教材顺应学生思考、探究知题的线索,按探究主要步骤设计了以下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来进行研究:第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把握位于校园各处都能听到铃声"的现象。

聚焦声音是怎么传播的问题,并由此作出自己的解释。

第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做声音在真空中、水中、空气中、固体(桌子)中传播的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递声音。

第三、观察振动传递,类比认识人耳以类比来认识人耳鼓膜的作用。

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表现了人耳的基本构造,并以卡通图像形象地描绘出听觉产生的过程,从实验现象观察振动的传递引起其它物体振动,进而帮助学生认识鼓膜因外部声音引起振动而使人听到声音,第四、制作活动,拓展应用制作土电话并用所学概念解释王电话的原理。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并且声音的传播一课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对这一课非常感兴趣。

经过几年科学课及课外书的学习,学生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同时对于声音的传播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但还不明确,所以需要实验来亲身探究得出准确的结论。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但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四面八方。

3.了解鼓膜的作用,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科学探究:1.比较观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声音的传播现象,理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苏教版(2024秋)科学三年级下册10.《声音的传播》教案

苏教版(2024秋)科学三年级下册10.《声音的传播》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声音传播是声音从发声体经过介质传递到接收体的过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但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会更快。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声音传播在实际中的应用,比如在水下探测中,声纳就是利用声音传播的原理来探测物体的位置。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问题。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观察和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逐渐增强,有利于进行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接收等概念难以理解。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对如何准确测量和比较声音传播速度存在困难。另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关注和指导。
-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比如通过测量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来进一步探究声音的产生。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在线实验模拟软件,如声音传播的模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来加深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观察和实践活动,比如观察不同环境中的声音传播情况,或者尝试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声音,如在水中传播声音。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声音传播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0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10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在《声音的传播》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对声音的频率和音调的概念容易混淆,需要更多的实例和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其次,学生对声音的衰减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来加深他们的理解。此外,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6.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衰减。衰减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强度逐渐减弱的现象。声音的衰减与距离、介质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7.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后,部分声波返回原来的介质的现象。声音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折射是指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边界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六、知识点梳理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振动,从而产生声波。这些声波通过空气传播,最终到达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米/秒。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大约是1480米/秒。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更快。
八、课后作业
1.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举例说明。
2. 描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 绘制人耳的结构图,并说明每个部分的功能。
4. 解释声音的频率和音调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响的传播》优质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响的传播》优质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响的传播》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声响的概念和特点;2. 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3. 学会通过实例感知声音的传播过程;4. 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录音设备;2. 学生准备:教科书、练册、铃铛、调色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复声音的概念和特点。

2. 研究声音的传播(15分钟)- 呈现声音传播的示意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从声源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

3. 观察声音的传播(15分钟)- 教师准备好录音设备和铃铛,给学生进行示范。

让学生观察铃铛发出声音时声音的传播情况,并进行讨论。

4. 感知声音传播的实例(20分钟)- 在教室里选择几个位置,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个组选择一个人在不同的位置用调色板划动,其它组员用耳朵接近观察和听取声音的变化,然后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 汇总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进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传播过程中的特点。

5. 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简短的概括来总结声音的传播过程和特点。

6. 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练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思考。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和特点,通过实例感知声音的传播,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

同时,通过小结和课后作业,可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要简洁明了,示意图和实验场景要有所准备,以便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10《声音的传播》(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10《声音的传播》(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2.教师进一步解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传播,看看声音是如何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耳朵里的。”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教师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如空气传播、水传播、固体传播等,并解释为什么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2.案例分析:教师举例说明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打电话、听音乐等,以及声音传播的重要性。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声音的基础知识,例如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但是,他们可能对声音的传播方式和声速的概念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理解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握。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和声速,这需要他们运用观察、实验和分析的能力。
拓展与延伸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介绍声音的产生方式,如振动、撞击等。
-探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空气、水、固体等。
-讨论声音的传播特性,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2.声音的接收与感知
-分析人耳如何接收声音,包括耳廓、耳道、鼓膜、听觉神经等。
-探讨声音的感知方式,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介绍声音的感知与听觉阈值,如听觉灵敏度、频率范围等。
3.重点难点解析:教师强调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并通过举例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通话、警报等。
2.实验操作: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音叉、尺子等道具,观察声音的传播。
3.成果展示: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三年级苏教版《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三年级苏教版《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三年级苏教版《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

能通过简单实验和生活实例来证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在探究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学会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声音传播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

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原因,以及对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的理解和解释。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在教室的一角轻轻敲响音叉,问:“小朋友们,你们能听到声音吗?声音是怎么来到你们的耳朵里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传播。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6分钟)教师讲解:“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就像我们在教室里说话,即使距离有点远,也能听到,这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

”教师做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一个透明的塑料瓶罩住蜡烛,在瓶子外面敲击音叉。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蜡烛的火焰有没有晃动呢?这说明声音可以在瓶子里的空气中传播,引起了空气的振动,进而影响到了蜡烛火焰。

”2.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8分钟)实验探究(6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个长的固体棒(如金属棒或木棒)、两个小铃铛。

教师提出要求:“小朋友们,把一个铃铛系在固体棒的一端,然后在另一端用另一个铃铛轻轻敲击固体棒,听听看有什么发现。

3.10声音的传播(教案)-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苏教版)

3.10声音的传播(教案)-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3.10声音的传播授课时间:月日【课标学习内容与要求】【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观察描述、归纳概括等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声音在空气中、水中和固体中的传播现象和特征。

以上课铃声响起,校园各处学生的反应为情境,聚焦声音是怎么传播的问题,并由此作出自己的解释。

在教师指导下,做声音在水中、空气中、固体中传播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以类比实验活动来认识人耳鼓膜的作用。

最终从观察鼓面振动引起其他物体振动的传递现象,帮助学生认识外都声音引起鼓膜振动面使人听到声音。

【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水平和操作能力,有着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对声音的研究也很有兴趣。

学生通过前1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在第二节课中,对于声音的传播方式,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声音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因此学生对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有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重在感知对比不同介质的传声情况。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与比较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现象,知道声音可以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2.通过讨论,可以在教室的指导下,学会制作、安装、正确操作实验装置,学会控制实验条件3.通过实验活动来认识人耳鼓膜的作用,并从观察鼓面振动引起其他物体振动的传递现象,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在介质中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沙土、钟表、密封袋、水槽、水、土电话(纸杯、牙签、回形针、棉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是怎么知道上课时间到了的呢?2.讲述:对,是上课的铃声把我们从四面八方招回教室。

(出示课件)我们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可以听到轰隆隆的雷电声,还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小学《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

3. 声音的接收:解释耳朵如何听到声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传播。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木棒、盆子、水、音叉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参考资料:相关声音传播的图片和视频。

教案范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声音传播的主题。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声音传播的了解和疑问。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振动气球,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2. 学生尝试用木棒敲击盆子,观察声音的产生。

3. 学生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三、探究声音的传播(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声音的传播。

2. 学生分组实验:将音叉放在不同的高度,观察声音的传播距离。

3. 学生讨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学生提出疑问和拓展问题,如声音在真空中是否能传播?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进行家庭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声音传播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声音传播的主题。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声音传播的了解和疑问。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振动气球,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0《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0《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0《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声音传播的条件和传播速度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传播原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传播条件。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传播过程。

2.讲解法:教师对声音传播的原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4.提问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音叉)、振动器、距离尺、计时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学习材料:教材、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传播的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声音。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条件和速度。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实验结束后,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总结实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2、科学知识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难点: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固体声音传导材料10组(竹竿、软尺、米尺、长纸条等);土电话材料10组;听诊器及水槽10组。
(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
(3)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敲击材料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
2、探究问题
(一)活动一:发现固体、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
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
2.进行实验。
(1)教师展示土电话实验,研究声音的传播。
(2)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固体声音传导材料10组(竹竿、软尺、米尺、长纸条等);土电话材料10组;听诊器及水槽10组。
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板书)
三、拓展活动
1.实际应用
(1)提问:声音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2)回答:声音对人类很重要,没有声音,这个世界会非常可怕……
(3)提问:声音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
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土电话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
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
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
·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
4.讨论交流:
①哪一种材料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②固体、液体、气体三种材料听声音的效果?
5.汇报交流结果:
(1)隔着空气、水和线都可以听到声音;
(2)有线比没有线听声音效果好;
(3)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互相说话、听到铃声、听收音机……
(5)讲述: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我们才可以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以利用声音来为人类做事。
2.课后延伸
(1)伏地听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