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
公共政策的规划及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的规划及制定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fc5925b453610661fd9f458.png)
(3)产生权威性政策产品。
10 of 13
第二节 公共政策决策的主要模型
(1)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其基本步骤如下:建立各种完备的运作排序目标;提出各种可能的政策方案;预测每 一种方案的成本效益和期望值;计算每一方案净预期值;比较并确定具备最高净预期 值的方案;输出完全理性政策。
在选择政策目标时,首先弄清楚政策目标与政策任务的联系和区别。其次,要弄清楚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再次,还需要协调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关系。最后,还要充分考虑影 响政策目标的各种因素,设计政策预案。 (2)政策方案设计 政策预案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方案的选择。包括进行政策方案的 轮廓设计和对方案加以细化两部分内容。
首先,要体现政策制定者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其次,要符合执政党和国家的总路线, 总目标。再次,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最后,还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5)政策规划的具体性原则 • 首先,政策方案语言须明确,具体,清晰。其次,包括实现目标的明确时间期限。 再次,应规定明确的约束条件和适应范围。最后,政策方案应尽量量化。
三 、政策决策的过半数同意规则 该规则要求至少有1/2以上的投票人支持的决策方案才算通过。其特征主要表 现在:一是具有更高的决策效率。二是少数服从多数。三是更能节省决策成本。
12 of 13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采纳与合法化
。
一、政策的采纳 公共政策采纳是指政策制定机构和决策者决定采取某项政策 方案的过程与行动。政策采纳阶段是政策制定过程中最重要 也是最关键性的阶段。
8 of 13
第三节 公共政策规划中的行动主体组合
• 一、政策规划中的集体思维 • 政策规划说到底是政策行动主体积极思维活动的结果。之所以重视政策规 划中集体思维,是因为集体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集体思维可以保证理 论与知识的完整性。其次,可以让不同群体的利益得以充分表达。最后,可以 避免决断中的片面性与主观性。但不可否认的是,集体思维也存在着缺陷,使 组织受到“集体思维缺陷”的影响。 • 二 、政策行动主体的组合形式 • 政策网络 是指在政策预案提议的最初阶段上,解决政策问题的各种方案还 在酝酿,没有形成界限分明的政策主张的时候出现的政策主体的组合。 • 政策社群 是指在政策中以共同的信息﹑价值﹑利益为基础联系在一起的政 策行动主体组合。 • 政策支持联盟 是指在政策规划环节中,维护﹑坚持和追求不同利益的政策 代理人,组织机构汇集到一起,形成的基于利益和政策价值选择的稳固的同盟 。 • 三 、政策规划中行动主体共识的形成
政策制定的程序
![政策制定的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fab3ec8bc850ad02de8041d1.png)
政策制定的程序I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有相对规范的程序,一般包括政策问题的确认与界定、政策规划、政策合法化等步骤,每个步骤又包含一些不同的具体环节。
(一)政策问题的确认与界定这是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
一般来说,公共政策总是针对特定的公共问题一一或者已经发生,或者处于潜在状态。
有关部门在发现或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应当通过一定的方法(如调查、分析)对问题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原因等进行研究,从而对问题作出明确的界定。
在确定该问题需要通过政策措施加以解决后,便应当将问题纳入公共部门的政策议程,即排上诀策部门近期打算通过政策手段予以解决的问题的计划表。
于是,这个公共问题便成为了一个政策问题。
「一个公共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成为政策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1)该问题本身的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2)有关政治组织和利益集团的活动强度;(3)政府部门是否有健全的问题察觉机制,包括负责情报和信息搜集与报告、调查研究等的机构和相应的制度;(4)大众传播媒体的宣传力度。
其中,政府对公共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般而论,政治领袖、政党和利益集团、民意代表、大众传媒、政策研究机构、政府机关、偶然性的危机或特殊事件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 ](二)政策规划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拟定,是指政府决策机关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而提出一系列备选的政策方案或计划,并在比较评价的基础上作出政策抉择的过程。
政策规划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方案的设计、政策方案的评价与择优。
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
]1.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效果。
它不仅是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择优的基础,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并为政策评价提供了标准。
因此,确定政策目标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根据政策目标所着眼的时间范围,政策目标可分为长远政策目标、近期政策目标以及中长期、中短期政策目标;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政策目标可分为全局性政策目标和局部性政策目标;根据政策目标的重要性,政策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
公共政策课件
![公共政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10115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e.png)
确定问题在政策议程中的位置,考虑 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影响。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设计
方案规划
制定解决问题的总体策略和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方案设计
细化方案内容,包括目标群体、实施方式、资源分配等,确保方案具有可行性 和可操作性。
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政策草案的制定与审查
完成政策草案,经过相关部门审查,确保合法性和合规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步骤
公共政策执行通常包括制定执行计划、组织与人事安排、宣传与教育、 资源分配、实施执行等步骤。这些步骤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完整的政策 执行过程。
公共政策评估
公共政策评估的定义
公共政策评估是指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等进行 系统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
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评估政 策效果,发现问题并改进政策,以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 效性。
公共政策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 公共政策执行与评估 • 公共政策类型 •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 公共政策发展与展望
01
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 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和方案,旨在影响 社会利益分配和公共资源分配。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 域。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定量评估 主要采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实验等方法,而定性评估 则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访谈和观察等方法。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
公共政策调整的定义
公共政策终结的定义
公共政策调整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政策内容 、目标、手段等方面的调整和改变。
公共政策制定程序
![公共政策制定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ffbb0781711cc7931b716eb.png)
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南京大学法学院杨春福刚才听了两位美国专家的讲解我也很有感慨,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之中,我们不仅仅要有私利意识,更重要还要有公利意识。
在公利意识的培养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公共政策的问题。
法实际上是最大的公共政策。
我今天主要讲一下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
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个方面,公共政策是什么?公共政策与法的关系。
这是一个简单的理论铺垫。
第二个方面,讲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
第三个方面,讲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是什么?一、公共政策与法律尽管学者们对公共政策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对公共政策可以列举出数十种,公共政策的概念是非常丰富的,但一个基本的认识是:它是关于公共利益的一个政策,所以说公共政策的核心是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什么呢?它主要是由作为公共权威机构代表的政府为主体所制定的政策。
在公共利益问题上,理论界与实践界在认识上还有很大差异。
公共利益,首先是公共,公共是什么地方呢?如何理解公共呢?公共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它必须是在一定地域。
例如,宁海路要扩建,在南京市鼓楼区这个范围内是公共利益。
这件事情在全国范围内就不算是公共利益了。
第二,是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
这是指多数人的利益,不是私人,也不是几个人。
第三,开放性。
公共利益不特指这一地区的居民,包括这一地区的流动人口。
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必须是权威的公共机构。
少数商业机构,个别营利性的组织,哪怕它有一定的官方的利益,所制定的政策也不能叫公共政策。
这种权威性的公共机构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也包括国家立法和司法机关。
不过我们在此所讲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主要是就政府而言的。
立法机关所出台的法律也是公共政策,执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也可以属于公共政策。
你们这个公民教育中所讲到的公共政策主要是政府方面的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也是法律,法律也是公共政策。
但他们是有区别的,公共政策的最高表现是法律。
在我们国家法律的制定是分层面的,既可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可以是国务院、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地方政府。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范本模板】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1a5ee490029bd64793e2c67.png)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第11题(已答). 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
【参考答案】⑴公正原则——-考虑利益主体多数人利益,被多数人认同. ⑵受益原则--—使多数公民受益,具有普遍性。
⑶系统原则-——从社会不同范围、领域、阶层存在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综合、辩证地规划。
⑷权变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⑸优化原则---同一政策问题要有多种被选方案。
第12题(已答)。
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哪几个步骤?【参考答案】⑴确定目标方案; ⑵拟定政策方案;⑶评估政策方案; ⑷择优政策方案。
第13题(已答)。
什么是新公共服务?【参考答案】所谓新公共服务,是指关于治理体系中公共行政官员角色的一系列思想,而且这种治理体系将公民置中心位置。
第14题(已答). 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可采用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系统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
三、论述题(共1题,每题20分)第15题(已答). 试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
【参考答案】⑴政策本身因素。
政策本身是政策执行中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项可以有效执行的政策依赖于政策的质量.政策的质量主要通过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来衡量。
政策本身的特性也会影响政策的执行. ⑵政治因素。
第一,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政治体制主要表现于权力分配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方面。
第二,社会利益格局也会影响政策的执行。
⑶行政因素.行政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政策执行所需的各种资源等。
⑷沟通因素。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内容的理解会影响到执行的效果。
理解的程度不仅受制于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而且也受制于对政策的知晓范围和接受程度等因素。
因此,有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第11题(已答). 政府职能的演变包括哪几个阶段?【参考答案】政府职能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限制政府干预。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b0ab139a866fb84ae55c8d69.png)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与基本功能:(1)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①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超阶级的公共政策是不存在的。
②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
③强制性: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所选择或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其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只有保持政策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但是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调整。
(2)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准性价值,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神。
①阶级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②超前性③系统性:即公共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应是一个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是一个整体④合法性:这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3)基本功能: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
从其对社会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4、经验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
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一项新的政策。
公共政策文档
![公共政策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ce6d8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e.png)
公共政策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决策。
在现代社会,政府在面对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和管理社会发展。
公共政策的目标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众利益,提高社会福祉。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阶段:1.议题确定:在这个阶段,政府会确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共利益。
这些议题可以是经济发展、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政府可能通过调研、咨询专家和利益相关者来确定议题。
2.政策制定:在这个阶段,政府会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确定的议题。
政策制定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政府会考虑各种因素,如预算限制、法律法规、道德和伦理等方面的考虑。
3.政策实施:在政策制定完成后,政府需要对政策进行实施。
这包括资源分配、监督和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政府可能需要与各方合作,如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来实施政策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4.政策评估:政策的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用于评估政策的效果和成效。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评估政策的影响,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方式。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政府调整政策,提高政策的效率和效果。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公共政策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公共政策的几个重要方面:1.社会公正:公共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公正,解决社会不平等、贫困和歧视等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教育、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以提高社会公正。
2.经济稳定:公共政策对于维护经济稳定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管理经济,调整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增长。
3.环境保护:公共政策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来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
公共政策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着各种挑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利益冲突:公共政策涉及多方利益,不同利益相关者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目标。
公共政策分析单元复习要点
![公共政策分析单元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3e9000941ea76e59fa04ba.png)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陈庆主编公共政策单元复习要点第一章【公共政策】是由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其实施效果的研究。
1、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①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公共政策的实质之一是如何增进社会利益。
②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从社会利益中,由利益选择到利益整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4)增进社会利益(5)公共政策的本质我们认为,在对公共政策本质的理解上,应突出以下内容:要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对全社会的利益分配;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要在增进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中突出公平。
2、公共政策的历史沿革(了解)两种路径:(1)拉斯韦尔、德洛尔模式:政策科学(政治角度、价值、民主)(2)政策分析途径:(数据分析、不考虑价值问题、运筹学基础)3、公共政策综合分析框架(1)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2)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3)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4)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第二章【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各方在掌握对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性的信息的量和质上出现了差异。
【阿罗不可能定理】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了一套基本上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标准,然后证明了:同时满足这些标准的加总方式是不存在的。
这一结论被称为“阿罗不可能定理”。
它的意义在于,它说明了我们在集体行动中无论采用何种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都是存在缺陷的。
【市场失灵】(1)主要内容:与现实世界中所有的事物一样,市场本身也是不完美的。
在市场不完美的情况下,市场保证经济效率的优势就或多或少的要打一些折扣.另一方面,及时不考虑不完美的市场造成效率损失的可能性,市场在促进另一个价值标准--公平——的实现也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请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
![请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a6daefb2f60ddccdb38a010.png)
请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
一、政策制定政策系统的运行是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和政策终结等环节所组成的过程,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政策周期。
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第一和首要的阶段,是政策科学的核心主题。
它是指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的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过程,包括建立议程、界定问题、设计方案、预测结果、比较和抉择方案以及方案的合法化等环节。
概括来说,政策制定主要包括以下过程:1.政策问题的认定公共政策的制定首先必须认定什么是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由社会问题转化而来。
社会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①一种客观条件或情况。
社会问题首先是某种客观存在的情况,当人们感到问题的存在时必定有某些具体的事实呈现在眼前,如出生率、人口数、犯罪案件等。
②它是被感知的。
一种情况事实上已存在,但不为人们所感知,仍不构成问题。
③它是大多数人所感知到的一种情况。
社会问题必定是公共问题,它必须涉及相当多的社会成员,并为他们所感知,而且具有一定的严重性。
④价值、利益、要求的冲突。
⑤需要、受剥夺、不满足感的产生。
⑥团体活动过程。
政策问题往往是团体的冲突,只有通过团体或社会的多数人对问题一再界定的过程,才能产生一个为多数人认可的问题。
政策问题也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能进入政府议程。
2.公共政策议程公共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政策议程通常分为如下两大类: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前者是指当公共权力主体体会到公众的公意性并趋同于公众的诉求时,该问题就成为一项公共政策问题。
后者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试图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3.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合法化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是指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优化的过程。
公共政策方案规划可能是由立法机关的专业委员会来完成的,也可能是由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来完成的。
中国地质大学题库及答案-公共政策(专升本)
![中国地质大学题库及答案-公共政策(专升本)](https://img.taocdn.com/s3/m/d6a8fb4b65ce0508773213c8.png)
1. 被人们认作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的公共政策学名著是_______。
(4分)(A) 《经济与社会》(B) 《国富论》(C) 《战争论》(D)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参考答案:D2. 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_______。
(4分)(A) 企业(B) 政府(C) 社会问题(D) 个人参考答案:C3. 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_______。
(4分)(A) 企业(B) 政府(C) 目标群体(D) 所有社会成员参考答案:C4. 公共政策指_______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4分)(A) 企业(B) 政府(C) 第三部门(D) 个人参考答案:B5. 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走过了一条_______的道路。
(4分)(A) 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B) 组织化——学科化——产业化(C) 组织化——产业化——学科化(D) 产业化——学科化——组织化参考答案:B6. 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的关系是_______。
(4分)(A) —般与个别的关系(B) 互补关系(C)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 直接与间接的关系参考答案:A7. 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是_______。
(5分)(A)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B) 决策科学的形成(C) 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D) :凯恩斯主义的出台(E) 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参考答案:A,B,C,D,E8. 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_______。
(5分)(A) 立法机关(B) 利益集团(C) 行政机关(D) 执政党(E) 领袖人物参考答案:A,C,D,E9.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
(5分)(A) 行政法规(B) 基本法律(C) 人大决定(D) 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E) 部门规章参考答案:A,D,E10. 公共政策系统包括_______。
(5分)(A) 政策主体系统(B) 政策支持系统(C) 政策客体系统(D) 决策系统(E) 反馈系统参考答案:A,B,E11. 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包括_______。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https://img.taocdn.com/s3/m/d53c85db192e45361166f510.png)
一、公共政策的概述(一)公共政策的涵义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党和政府)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或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任务,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和发布的、用以规范和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行为准则或指南.这个定义突出强调了四点:(1)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是党和政府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一种政治措施或政治工具;(2)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规范和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3)公共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利益分配的问题,所有公共政策最终都表现为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因此,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4)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的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利益的追求,如社会稳定、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元政策:是指规范与引导政策过程中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行为的准则或指南。
总政策:是指政策体系中处于统帅地位的、对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局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政策.也常常被人们称为”战略决策"。
基本政策:是指执政党和政府为维护和协调事关国家全局和整体利益的,而对社会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发展所规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行动准则。
具体政策:一般是指中下层公共管理部门在特定时期、特定范围,为解决特定问题所规定的行动目标、任务和准则.(三)公共政策的功能1.指导功能:公共政策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
2.协调功能:公共政策对公众行为和社会发展具有调节、调适功能。
3。
控制功能:政府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种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与控制。
4.分配功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能从公共政策中获益的社会公众通常有以下几类:(1)与政府的主观偏好相一致的公众.(2)能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公众。
(3)在社会中占大多数的公众。
5.推动功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第六章公共政策方案规划分析
![第六章公共政策方案规划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b7507a7c1cfad6195fa7e9.png)
政策方案规划特征:
目的是为了解决既定的政策问题 基本内容是方案设计和方案择优 既是一种研究的活动,又是一种政治行为
2. 起草政策方案初稿 首先在起草班子内形成对政策问题的一致意见 其次是把起草班子的观点向有关领导汇报 接下来是起草政策方案文本的工作——选定执笔
人很重要
3. 征求意见与修改
以法律和法规形式出现的政策遵循《立法伐》规 定的严格的征求程序。
一般政策方案征求程序:
先送各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并修改 再送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如此往返几次 邀请执行单位或其他基层单位座谈 有时直接与政策对象见面,听取人大、政协或者有关
合法的决策主体(前提) 合法的决策程序:规范主体行为有效途径(形式合理) 合法的政策内容(实质合理)
2、作用
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 策执行的前提。
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 体体现。
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二、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政策合法化过程并不简单地表现为通过与颁布政 策。通过政策,就意味着先要讨论、审查政策方 案,而这又往往导致对政策方案的某些内容进行 修改以取得较多的赞同意见或决策者的满意。
一、根据国际经验,修建鱼道并不能解决鱼过坝问题。
二、生物都具有适应新环境能力,只要不超过临界点就能 生存,葛洲坝距离吴淞口1000多公里,期间没有栏沙坝阻 隔,足够中华鲟回游。
三、人工繁殖中华鲟不会有困难。开发中华鲟资源应该依 据人工繁殖放流,鲟鱼主要产国苏联就是用这种办法。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39b84ff7ec4afe05a1df05.png)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一、单选1、政策制定的主体是:()A.国家 B.人民 C.政党 D.国家与政党2、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A.公共事务B.社会事务C.社会公共事务D.公共活动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权利B.价值C.利益D.规范4、公共政策是针对()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A、社会利益关系 B.政府利益关系 C.群众利益关系 D.阶级利益关系5、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
A.公共政治事务B.公共经济事务C.公共文化事务D.社会公共事务6、下列属于分正式部门的是:()。
A政府 B社区 C市场 D非政府组织7、社区的优势不包括;( )A信息优势 B激励充分 C有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 D权威的广泛8、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在于()。
A判断市场资源分配的标准 B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存在缺陷C人们的福利不可能完全均等 D社会效益不可能最大化9、下列是正外部效益的是()。
A环境污染 B私人采矿导致资源浪费 C种花花香扑鼻 D 排污水10、在我国政策实践中,()经常成为替代社会福利的价值标准。
A综合国力 B GDP C效率 D公平11、效率的衡量标准()A劳动的分配率 B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C帕累托最优 D工资的差异率12、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基本的途径()A政府 B市场 C社区 D第三部门13、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就是(A)的角色不断被政府、市场(企业组织)和第三部门侵蚀的过程。
A分正式部门 B政府 C市场 D国际性组织14、下列不是第三部门的优势的是()。
A具有相对较大的活动范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具有相对较大的垄断性C对个性化需求具有较好的回应性 D能够增加社会参与程度15、全球公共政策表现的公共趋势不包括()A 政府越来越重要 B市场化趋势 C 第三部门重要性增强 D社区角色变迁16、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A.保罗·萨巴蒂文和丹尼尔·马兹曼尼安B.本尼·杰恩C.J·佛瑞斯特D.本尼·杰恩和J·佛瑞斯特17、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A.J·佛瑞斯特和丹尼尔·马兹曼尼安B.保罗·萨巴蒂文C.本尼·杰恩D.本尼·杰恩和丹尼尔·马兹曼尼安18、下列属于“选择方案的一般性方法”的有:( )A、效益分析B、条件分析C、经验分析D、利益分析19、下列属于“选择方案的具体方法”是:( )A、效益分析条件分析B、经验分析抽象分析C、比较分析因果分析D、试点分析经验分析20、除(D)以外,其他的都是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的方法A、期望值法B、最大可能法C、等概率法D、小中取大法21、除()外,其他的都是解决“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A、最大可能法B、后悔值法C、乐观系数法D、大中取大法22、“支持联盟框架”是由谁提出的()A、弗兰克.鲍姆B、布赖恩.琼斯C、伊斯顿D、萨巴蒂尔23、以下属于公共政策分析模型的()A、外部竞争威胁模型B、价值链模型C、循环评估模型D、数学模型24、系统内部各部分不可分割,内部任何一个要素改变都会引起其他要素改变,这体现了()A、系统的相关性B、系统的整体性C、系统的目的性D、系统的适应环境性25、主要任务是采集评价信息与分析评价,做出评价结论,是整个政策评价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阶段的是()A、评价准备阶段B、评价实施阶段C、评价总结阶段 D 、确定评价对象26、以下是理论模型的特点,除了()A、直观性B、近似性C、假设性D、客观性27、国内学者强调,系统方法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除了()A、整体性B、综合性C、最优化D、动态性28、()是公共政策分析最基本的工具;A、模型方法B、逻辑方法C、理论方法D、实践方法29、()是基本的研究方法;A、可行性分析B、价值分析C、利益分析D、事实分析30、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是()A、公共价值B、公共利益C、公共产品D、公共服务31、以下不属于构建公共政策问题方法的是( )A、观察法B、边界与类比分析C、兰德式的问题分析法D、决策树法32、选取一个可实施法案的小区域进行试验,这个试验法案基本上已被决策者认可,然后对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分析,推断其实施的可行性,这一备择方案分析方法叫做( )A 经验分析 B、抽象分析 C、试点分析 D、比较分析33、以下不属于预测的原理与方法的是( )A、一致性原理 B:连贯性原理 C:类推性原理 D:相关性原理34、以下各选项中属于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的是( )A、赖特·米尔斯B、帕累托C、米歇尔斯D、阿瑟·本特利35、关于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特征表述最确切的一项是()A:用合理的科学方法与精细的计算分析政策方案的优劣;B:寻求最佳的政策或问题的解决办法;C: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用“目的—方法分析”的途径来规划政策;D:它植根于启蒙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36、渐进决策模型不包括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除了()A、按部就班原则 B:稳中求变原则 C:目标导向原则 D:积少成多原则37、政策创新和传播的主要解释矿井爱是()A、内部决定模型 B:传播模型 C:数学模型 D:内部决定模型和传播模型38、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有联络的子系统,即()A、强制性制度和诱致性制度B、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C、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D、正式化内在规则和非正式化内在规则39、理性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分析者()A、简化对象、理清关系B、增加不确定性C、消除各种局限D、确定唯一的结果40、外推预测的基本假设前提是()A、未来是可预测的B、人是有推导能力的C、过去的趋势会向未来延续D、政策的既有信息是可延续的41、理论模型预测是一种()A、数字化理论预测B、唯象描述C、分析预测D、推导性预测42、下列说法中体现了林德布罗姆的“渐进主义精神”的是()A、新政策应力求尽善尽美B、优先考虑“保守疗法”C、政策分析应当依赖于理性分析D、政策过程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43、下列关于线性回归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方法以时间序列里的观察到的变量值为基础,判断这些数值是否存在线性趋势B、该方法以空间序列里的观察到的变量值为基础,判断这些数值是否存在线性趋势C、该方法以空间序列里的观察到的变量值为基础,判断这些数值是否存在非线性趋势D、该方法以时间变量的不可确定性为基础,判断这些数值是否存在线性趋势44、预测工作的任务是,对政策所依赖的()作出判断,同时预见政策对未来社会状况的作用后果。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b0ab139a866fb84ae55c8d69.png)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与基本功能:(1)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①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超阶级的公共政策是不存在的。
②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
③强制性: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所选择或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其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只有保持政策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但是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调整。
(2)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准性价值,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神。
①阶级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②超前性③系统性:即公共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应是一个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是一个整体④合法性:这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3)基本功能: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
从其对社会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4、经验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
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一项新的政策。
00318公共政策-考前资料(23版)
![00318公共政策-考前资料(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36048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6.png)
2024年4月《00318公共政策》考前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考点1 公共政策的含义(选择题、简答题)★★公共政策是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出于公共利益,为实现公共目标所做出的一种选择行为,其表现形式是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
考点2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选择题)★史官制度、谏议制度、策士制度、科举制度考点3 现代政策科学产生的标志(选择题)★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考点4 中国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特点(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政策实践相结合(2)学科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3)学科发展与中国的政策实践相结合考点5 马克思主义与公共政策学中国化(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公共政策学科的方法论指导。
①实事求是的方法。
为了在政策实践中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矛盾分析的方法。
政策实践中,要注重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还要注重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2)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公共政策学科的价值引领。
公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本保证。
除了作为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之外,公平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目标。
考点6 公共政策的功能(选择题)★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考点7 公共政策的本质(简答题、论述题)★★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就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1)公共政策的目标。
从整体上看,公共政策目标是三类目标的集合体,即公共利益目标、阶级目标和政府自利性目标。
(2)社会资源配置。
所谓社会资源的配置,指的是政策主体为实现政策目标而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配置。
(3)社会价值分配。
政策收益在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分配行为称为社会价值的分配。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考点8 公共政策学分析的完全理性模型(分析题)完全理性模型是由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衍生出来的。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9c513487c24028915fc32d.png)
公共政策分析第一章1、公共政策: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社会利益所包含的内容: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3、公共政策分析: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4、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利益的权威性分配;3.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增进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分配的基础是选择利益和整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利益落实);4.增进社会利益5、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多样性;合法性;层次性6、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为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向性,同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7、公共政策分析历史沿革(P28-30)第二章1、阿罗不可能定理:不可能在同时满足以下看似合理的条件下,做到将个人偏好转变为公共选择,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了一套基本上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标准,然后证明了:同时满足这些标准的加总方式是不存在的。
2、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市场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解决途径存在本质性的缺陷。
3、垄断:市场的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力量。
4、寻租: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活动。
6、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和社区各自优缺点(1)政府:优势:权威的广泛性;是唯一的能够合法地使用强制力的组织。
劣势:政府失灵: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e4067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7.png)
公共管理学简答题公共管理学简答题1、政府职能的演变包括哪几个阶段?(P37)答:三个阶段,即:1、限制政府干预;2、主张政府干预;3、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2、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P39)答:1、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3、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5、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是什么?(P49-51)答: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作用及活动特点,即:1、广泛性;2、针对性;3、中介性。
二是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间的良性互动。
4、如何形成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P51)答:形成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间的良性互动,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精简政府机构,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合理局面;2、改变非政府组织建立的方式;3、营造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氛围,并逐渐形成社会机制。
5、当代公共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P57)答:1、管理认知能力;2、管理诊断能力;3、管理决策能力;4、人际沟通能力。
6、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P83)答:1、利益选择性;2、目标指向性;3、权威约束性;4、功能多极性;5、动态发展性。
7、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方法是什么?(P89)答:1、问题搜索;2、问题界定;3、问题表述;4、问题感知。
8、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92)答:1、公正原则;2、受益原则;3、系统原则;4、权变原则;5、优化原则。
9、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哪几个步骤?(P93)答:1、确立政策目标;2、拟定政策方案;3、评估政策方案;4、择优政策方案。
10、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P96-98)答:(一)政治因素分析:首先表现在政策的特性上;其次,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再次,社会利益格局影响政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充分认清政策目标的困难
由于政策目标蕴涵着价值因素和政治因素, 并且要面对多目标冲突等造成的困难,这就 要求政策制定者作出主观判断时,克服受社 会经济和政治地位、利益偏好、伦理道德、 传统习俗、历史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决策者 良好的素质是目标确定的重要保障。
四、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的意义 备选方案是用来解决政策问题、达成政策目 标的手段、措施或办法。如果目标确定是解 决什么问题,那么备选方案就是怎么解决问 题。备选方案可以分两步:方案轮廓的设想 和方案加以细化。
三、下面我们就课本详细阐述 政策方案制定的过程
1、目标确定的重要性 选择好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的主要内容,是 政策的社会效果的体现,首先我们把“目标” 定位是政策的方案设计和优选的基础依据; 是政策方案执行的指导方针;是政策绩效评 估的参照标准。
2、目标选择的时效性
目标确定的参与者对目标的共识和目标设计 的正确性是决定目标时效性的关键环节,因 此就要求政策目标要有具体明确性、政策目 标具有前瞻性、政策目标具有可行性、政策 目标具有协调性、政策目标与手段的统一性 。
谢谢!
二、现阶段对政策制定过程的共识
根据管理学者们对政策制定过程的理论观点,共识 点可以分为两类:广义的政策过程是从政策问题的 确认开始,一直到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狭义的政 策过程是从确立政策目标到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 针对具体问题狭义政策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即:目标和方案,用所学 知识可以概括为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 案是基础,选择政策方案是关键。
政策方案规划的 重要意义
浅谈政策方案规划的基 本程序
政策方案的制定的基础是科学完善的决策体 制,为确保政策方案的权威性,必须遵循特 定的程序来实现政策的科学性、合法性。下 面我简单谈谈对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的 理解
一、对政策理论的代表性观点的梳理
1、受实用主义大师杜威的影响,西蒙认为:决策 过程大致可分为情报活动、确定决策目标和决策活 动。 2、奎得所提出十步骤。 3、帕顿和沙维奇认为过程有六个步骤。 4、加里 ·布鲁尔和彼得 ·德利翁在修改拉斯韦尔政 策过程七阶段基础上,提出了六步骤。 5、威廉· N .邓恩认为,政策规划过程包含两大基本 要素:政策相关信息与政策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