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的作用题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意(含答案)
高中语文备考—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意【考情简述】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
就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语句。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这些语句通常包括以下几类语句: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结构复杂句、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主旨情感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
【设问方式】(1)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题干中往往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有“分析”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北京的“大”与“深”》)(2)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汴京的星河》)(3)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我们的裁缝店》)【解题思路】1.审题定向“赏析”“解释”等作答动词和“含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
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全文的主旨才能理解。
(2)瞻前顾后,审读语境。
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分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意的分析,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
一般来说,语句的含意常在其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就有表述,答题时,或者直接引用原句,或者理解后进行转述。
(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
我们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4)看句子的位置。
就重要句子来说,揭示段意的,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结性的语句。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高中散文阅读解题方法1.明确全文主旨。
通过“题目、开头、结尾”三位一体找文章的主旨。
另外还要注意题目、文中议论抒情性语句和有主旨倾向的重要句子。
2.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问的是什么)3.注意研究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2)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5)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4.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
(从哪儿答)阅读主观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附近,及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
因此,落实好题干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藤摸瓜,准确地确定该题的大致作答范围,为做出试题的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6.缩小范围,仔细取舍,做出答案。
(怎样答)根据对应句中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炼概括答案。
可采用自组语言表述法(问作用好处的题)、摘取语句组合法、合并同类法、取主去次法、去偏取正法、抽象法、抓中心句法(指出原因、概括特性要点的题)等。
在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时,很多人能根据题干要求,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筛选出来。
点击查看: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2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一.读懂散文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专题08 现代文阅读II(六)鉴赏散文语言和分析行文结构【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
预测与备考建议 1.从选文来看,侧重于对小说的考查,2022年新高考考查的主要是小说。 2.从考查能力来看,散文阅读的考查核心是思维能力,命题仍将注重对理解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 力、判断与推理能力的考查,对理解概念的考查成为命题的重点,这有利于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新 知,不断增长知识与见识。 3.新高考全国卷对散文阅读的考查进行了创意性变革,题型设置有了重大突破,从命题立意到分值 设置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以后仍将有所创新。 4.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信息性阅读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捕捉到 有用的信息,为准确锁定正确选项做准备。还要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比如比对法、归纳概括法等。
从这个角度可考虑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 作用。
三、了解不同位置的句段的作用 (一)首句或首段:
1.总领全文。交代文章背景。 2.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3.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4.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情感基调。 5.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二)中间句段: 1.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2.承上:照应上文的……内容,突出…… 3.启下: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引起下文的…… 4.前后呼应。 5.转换话题。 6.舒缓行文节奏。
●小 说 三 要 素 及 主 题 关 系 图 ● 文章标题的作用 ● 一、常见题型 ● (一)试分析此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 二、答题方向 ● (一) 内容: 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 ● (二) 手法: 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 (三) 结构: 贯穿全文的线索; ● (四)揭示情感 主旨 ; ● (五)新颖独特,引起读者兴趣;
(二)散文句段作用赏析题 散文句段作用题常见设问方式 1.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简析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3.文中引入某一个故事有何效果
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解题技巧
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解题技巧作者:胡璐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19年第04期2018年《高考语文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析综合部分要求考生分析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这类题涉及作品的结构、主题、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在阅读能力层级中是C级。
综观近几年各地的高考题,关于“标题”的考题在文学类文章阅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很多同学因为答题要点不清,语言组织混乱,导致失分严重。
所以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这类题值得重视。
听海的心迟子建(1)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了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2)那该是一对母子吧?(3)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上下来,缓缓走向海滩。
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4)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5)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
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6)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
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7)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盞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
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
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8)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9)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高中语文高考作用类题型答题指导(共10大类)
高考语文作用类题型答题指导一、首段的作用(一)点明题旨,总括全文,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渲染某种气氛,或奠定某种感情基调)。
【例1】必修2·朱自清《荷塘月色》[问题设计]本文开篇说“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简要分析]1、从结构,总领全文。
[简析]全文的线索即:(在家)不宁静——(去荷塘)寻找宁静——(在荷塘)暂得宁静——(回到现实)仍不宁静2、情感上:奠定了全文“不宁静”的、苦闷的感情基调。
[简析]当时中国正处于黑暗之中,社会腐败。
3、主题内容上:开篇点题。
【例2】必修2第一单元·郁达夫《故都的秋》[问题设计]文章第一段“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
”,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简要分析]此句也是文章的“文眼”,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后文对“秋院、秋槐、秋蝉、秋雨及秋果的描写”,都体现了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冷色调的景色特点。
特色鲜明,因此,比起南国之秋,北国之秋令作者无限怀念。
过渡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在第一段找到它的中心,请看。
【例3】徐志摩《藏根草》(原文见幻灯):第一段: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
(本段分析:本文标题为《藏根草》,主题应为不管受到怎样的摧残,藏根草都不屈服;不管多么艰难,也要顽强地活下去,并向世界贡献生命的绿色,是对藏根草的赞美,这样看,开篇未点题,那么这段在全文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二)开启或引出下文。
【例4】《峭壁上的树》的首段:“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悬崖?是为了避免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
这是庄子开篇的主要方法。
《庄子•至乐》: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翻译:天下有最大的快乐还是没有呢?有可以存活身形的东西还是没有呢?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又安心什么?靠近什么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点评:开篇连续发文,不容稍懈,然后又独抒己见,拨云见日。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草木故园彭家河①比起人丁,乡下的草木已日渐兴旺。
②乡村其实是属于草木的,村民本是不速之客。
在发现有水有树后,那一队队从猿一路迁徙成人的村民们便驻扎下来,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
于是,乡村便改变成了另一种模样。
正是由于村民们的到来,那些山山岭岭、沟沟坪坪便也同时有了名字,成为村民们最朴素的方位标识。
③彭家是我们那个家族聚居的一个小山坪,村里最古老的那棵柏树要七八个青壮年伸手才合围得住。
浓密的树枝遮蔽了树下的山坡,树下一年四季都是干燥干净的,没有草木能在它的身下生长,粗大的树干也没有人能攀爬。
老家的房屋后面有三棵古老的柏树。
每天晚上,从远处的西河或者嘉陵江里劳作一天的白老鹳回来后,都要在树上吵闹一会才肯睡觉,听着那些声音,我便会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④风雨过后,我家房顶上便落满了白老鹳粪和长长短短的枯树枝,有时还有些鱼骨头,我爹便把那些粪扣下来堆在一起,作自留地里的底肥,那些树枝和圆圆黑黑的柏树果便撮回灶屋烧锅煮饭。
每年夏天的晚上,村里都会刮几次大风,听着房顶上呼啸的风声,我不怕房顶上的瓦被风揭走,却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于是我不敢入睡。
然而就在恐惧之中,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慢慢睡着了。
⑤那些古树个个巍峨挺拔,村民们路过时都要仰望才看得到树枝。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棵大树为了全村的族人,作出了最后的牺牲。
村里要通电了,要永远告别柴木取火的时代了。
然而我们村除了树多就是人穷,哪里找钱买电线电杆呢?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决定砍掉一棵古树。
⑥那树在我家的东面。
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工。
我们周围的大人小孩便围着那树张望,那棵树也有两三个成年人合抱那么粗了。
村里木匠专门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钢锯条,为古树做了一个特大号的锯子,几个青壮年坐在树的两边,轮流使劲拉锯。
高中语文高考散文万能答题模板(共七种题型)
高中语文散文万能答题模板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3、分解句子+抓关键词+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规范答题】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规范答题】[文首](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3)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文末](1)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2)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2)抒情手段: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即事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含蓄委婉)(3)描写方法(特点)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A、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虚实结合:如《雨霖铃》正侧结合:如《口技》点面结合:如《江雪》声色结合B、对比:明与暗、昔与今、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哀景衬乐D、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人物描写:环境、场面描写: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生动再现景物特征,营造一种气氛,创造身临其境之感,烘托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可用细描,精雕细刻,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共性与个性、总体情况与局部特点统一。2、其他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1)描绘类——比喻、夸张、比拟、借代比喻:借助相似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夸张: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强烈,增强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胜;揭示本质,给人启示。拟人:物被赋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满生机。借代:借助于某种关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吸引读者。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观点,语气强烈,增强感情。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本质,给人以启示。(2)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对偶:句式整齐,意义丰富,有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排比:节奏鲜明,加强语势,丰富内容,加重感情。反复:多次强调突出,语势紧凑连贯,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题型五、鉴赏作品语言要注意句式,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规范答题】鉴赏语言作品,也要了解一定的语言风格。以下是概括语言特点的常用术语:①浓墨重彩;②惟妙惟肖;③体物入微;④行云流水;⑤言近旨远;⑥言简意丰;⑦意在言外;⑧含蓄蕴藉;⑨整散结合。此外还有常用的清新,平淡,质朴,淡雅,明快,华丽,委婉,富有哲理,幽默诙谐,情韵悠长,引人回味等等。理解并积累一定量的术语,会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特色的体会。题型六、引文的作用【答题要点】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引用】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关于句子的表达效果【提问方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作者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答题格式】描写(表现)对象(内容)+手法(修辞格)+分析+表达(艺术)效果(情感、语言等)。另外,此类题型还需从以下角度思考: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即化抽象为具体)。此种手法常和想象、联想联系在一起。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标题含义专项练习(共7篇散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标题含义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与稻田重逢谢枚琼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
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稻田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形态,大小不一。
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给一丘丘稻田命名。
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荷叶状的就叫荷叶丘,那丘最大的田,叫长丰大丘,弯弯曲曲的,就叫大湾丘。
从荒地上挥汗如雨地拓出几分田来的,那就叫新开丘好了。
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③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
长方形,规整,足有五亩三分,这样的大田在村里可不多见。
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
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
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
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
④田是好田,爷爷亦是种田好手。
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⑤几年之后,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那时已八十高龄,虽种不动长丰大丘,却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
他还是喜欢每天到田边去转悠转悠,回来后唠唠叨叨,无非是新初那小子还不知道这几天要治虫哩,田里又要薅草了……⑥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村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
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
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
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
爷爷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
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脑海里渐渐淡去。
母亲偶有念叨:“__________”父亲接过话题:“现在种田的政策多好啊,不用交税,还有补贴。
2023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散文阅读之记叙顺序及作用
2023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散文阅读之记叙顺序及作用考点梳理【题型问法】1.从全文看,第××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说说其作用。
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题型分析】掌握记叙的顺序,最重要的是抓住“时间“这个要素。
仔细读文章,看看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落现象,或者事件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
如果有变化,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的方式。
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①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一件事的方法,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顺序。
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缺点:容易平铺直叙,显得平淡而缺乏新鲜感。
②倒叙。
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意产生悬念、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③插叙。
插叙是在行文的过程中中断原来的叙事,插入对另一个事件的交代或者对另一种事物的介绍。
插入的相关内容完毕后,一般还要回到原来中断的地方继续叙述下去。
作用:对某事的原因做补充交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结构曲折有致,叙事集中;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对比、烘托,突出主题。
④补叙。
补叙是在叙事之后再补充叙述事件的结果等内容。
补叙只对情节中的人、事件做必要的补充说明。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更完整。
2.区分“插叙”“倒叙”和“补叙”①题干问法不一样。
插叙:某一段或几段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倒叙:小说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叙述的?②段落位置不一样。
插叙:不会出现在文章的开篇或结尾处,往往在文章中间,且插叙篇幅较短。
(补叙亦然)倒叙:必定是文章开篇,篇幅较大。
③逻辑构成及效果不一样。
插叙:往往是为了补充故事情节而存在,删去不影响故事情节完整性。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散文阅读4大考点5例题详解
4大考点+5例题详解★知识划重点★一、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思路散文所表达的内容总是会按照特定的顺序展开,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
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可采用以下技巧:1.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串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的线索类型主要有:具体事物线、人物线、中心事件线、思想感情变化线、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线、作者的所见所闻线等。
2.划分层次,概括要点。
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弄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
二、分析文章标题、首段、中间段、结尾段的作用散文标题的作用: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成为文章的线索。
局部段落的作用:散文作品中总会有一些特殊段落,这主要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如开头段和结尾段,或是叙述中的插入段。
从高考命题来看,常会就这些特殊段落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设题。
开头段的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中间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结尾段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插入段的作用: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补充说明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散文专题训练冯骥才散文(含解析)
散文专题训练-------冯骥才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耕的桃源冯骥才①沿着一条顺由山脚曲曲弯弯流淌下来浅浅而清澈的河水,车子晃晃悠悠地溯源而上。
很快便进入另一个世界。
一个世外的天地,一个悄然无声的世界,一个顶天立地的大氧吧,喘气是那么舒服。
路左一道石桥,过桥即是山村。
我们过桥跨进美丽而古老的山村——山西晋中的后沟村。
全村男女老少只有251人,75户人家,高低错落地散布在黄土高坡上。
后沟村用于耕作的土地都在山顶的高原上。
世代的先人将一样样的种子搅拌着汗水在那里培植,给今天的后沟村民留下了四十多种五谷杂粮。
令村民为之骄傲的是本村盛产的梨子,历史上最高产量曾达到百万斤。
山上蜿蜒曲折的鸡肠小道连接着高高低低的人家,都是用脚踩出来的土路。
其中一条主干道,由山脚直通山顶。
每到秋后,山顶收获的粮谷蔬果便装上小骡子拉的二马车,由这干道运载下来。
这条道是用碎石铺成的,坚实有力,可以承载村民们年年巨大的喜悦和千吨万吨的果实。
每逢此时,这碎石道上要铺上黄土,垫上树枝和干草,最怕筐子里的梨子被颠破。
后沟村的梨子水多而甜,皮薄而嫩。
一车车的黄梨绿菜、红枣白瓜,从山顶运下来后,一半入户入仓,一半拉到集上去卖。
直到今天,集上交易的方式常常还是以物易物。
②村民说,以物易物,相互看得见,不用算计,实实在在,最公平。
此刻已入深秋,但家家户户的院里还堆放着黄澄澄的玉米。
有的人家将玉米码成一垛垛,像金库里的黄金。
挂在墙上一串串鲜红的辣椒,椒尖东卷西翘,好像熊熊的火苗。
它们依然带着两三个月前收获时节的眉开眼笑与生活的激情。
但村民的生活已经进入农闲。
一条汉子倚在一架手摇的鼓风机上读报;几个孩子聚在一块平台上玩“跌面面”;一个小女孩穿着名唤“外刹孩”的鞋子在一旁独自踢边儿;还有四五个老人一排靠墙蹲着,晒太阳,抽烟,发怔,相互并不说话。
他们几乎整整一生厮守在一起,话已说尽,为什么还要坐在一起,一种生命所需求的依靠吗阳光照亮他们雪白的胡子,晒暖了每一面朝南的墙。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散文专题训练插叙的作用(含解析)
散文专题训练--------插叙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觉醒来是早晨沈石溪当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当一双双怀疑的眼睛紧盯着你,你会不会产生一种独坐小船在黑夜的大海上漂流,孤立无援,随时都会被狂风恶浪吞噬掉的恐惧感?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
那时我刚读完初一,升初二,因家庭迁居,换了一个新学校。
开学第三天,数学老师搞了一次摸底考试。
我从小学开始,就对数学很有兴趣,很顺利地就把题目全部做好。
第二天一公布成绩,我得了满分,而同桌那位眉清目秀的班长乐嘉秋才得了九十九分。
当那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秦老师宣布完分数,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心里像灌了蜜似的甜。
就在这时,乐嘉秋站起来说:“秦老师,沈石溪同学是因为作弊才得了一百分的,昨天考试时,他先是问我借橡皮擦,后来又说忘了带量角器,一会儿又说钢笔没了墨水……几次三番找寸借口偷看我的试卷,我觉得这不是他的真正成绩。
”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变得簸箕大。
是的,我向她借过文具,但我扪心自问,两只眼睛始终规规矩矩。
我的脸涨得通红,像朵快要枯死的鸡冠花,嗫嚅着说:“我没有……我没有……”教室里静得像关严了门的冷冻仓库,我惶惑地四下望去,只看见一双双愤怒的眼睛就像一只只愤怒的小蜜蜂,从四面八方飞来叮蜇我。
我把求救的目光投向秦老师,企望她能主持公道。
秦老师走到我面前,说:“沈石溪同学,我要告诉你,你的眼睛生得很大,嗯,还有点儿漂亮,但如果把一双大眼睛用来偷看别人的试卷,那漂亮的大眼睛就变得不漂亮了。
”不知为什么,我心里虚得很,腰也弯下来了,背也驼下来了,脖子也缩下去了。
我想,我不该这么窝囊的,我没做错什么,应该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解。
遗憾的是,我本来就腼腆,只会像个口吃患者似的反复说:“我没有……我真的没有……”这以后,我一上数学课就无端地紧张,脖子僵硬地扭向一边,唯恐乐嘉秋又怀疑我偷看她作业什么的,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秦老师那张表情生动的脸,猜测她是不是对我转变了看法,我竖起耳朵谛听四周的同学有没有在说我的坏话,而老师讲什么我一句也没能听进去。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作用题(一)标题的作用一、常考提问方式: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③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二、标题常见的作用:①点名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②表达作者主观感情和态度③揭示文章的主旨和哲理④成为文章的线索和构思思路⑤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
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三、解题思路①题目含义:表面义、深层义。
②题目与表现手法的关系:运用何种修辞③题目与与文章结构关系:是否起到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④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是否明确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⑤题目与主旨情感的关系: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⑥题目与人物命运的关系:是否暗示或揭示了人物的命运。
四、答题步骤①明确标题含义:表层义、深层义。
②分析文章结构:与开头结尾的照应、文章的线索③标题与文章中心关系:本身的点题作用、揭示文章的中心内容④分析效果:注意题目本身特点(比喻等修辞、特定句式等);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思考及兴趣。
五、标题的含义1、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
①联系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
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体会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
六、答题的步骤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
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
第二步,体会标题的语境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和象征义等)。
第三步,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篇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及答案篇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及答案篇三: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及答案命制人:【复习目标】结合做过的典型散文阅读题目,熟记散文阅读的思路以及答题方法。
【复习时数】一课时【散文阅读知识与答题思路】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
要想做好题目,读懂文章是关键。
这就要求考生在做3、分别概括每段的大意,然后进行归纳与整合。
4、注意侧重点:以记人为主的文章,要侧重抓人物形象的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文章,要侧重分析事件所蕴含的本质意义;以说理为主的文章,要抓住文章的中心、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等,尤其要关注抒情句、议论句、段落起始句和总结句、段落中心句、篇末点题句等。
二、疑难语句类【疑难语句的种类】所谓疑难语句,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抽象词语较多,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
题时候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学会从整体入手,注意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即理清文章的思路,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
在阅读时,一定要牢记下面规律和方法。
1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2、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3,要找寻文章中关键的词句,就是要找出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的概括性词语。
4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过渡句、抒情议论的句子。
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理清了文章思路、把握了文章主旨之后再去做题就比较简单了。
散文阅读的考查题目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总结概括类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他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1. 文中写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或画面)2.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角度、阶段来写的,怎样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等。
3. 为什么?????请分条概括(或说明)4. 概括文章的主旨【具体步骤】1、首先根据题干明确答题区间,是全篇,还是某几个段落(某层),还是某段。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引用古诗词的表达效果
散文专题训练----引用古诗词的表达效果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不消散的乡愁黄怡琳乡愁是无法被摧毁的,也不应该被摧毁,因为它的存在代表着我们的灵魂有归处。
即使那归处是水中月、镜中花,是可望而不可即、随时变化甚至同时存在多处的。
曾几何时,我时常思考,乡愁是否是有所寄托的、有形的物象呢?它是否能被摧毁?那时的我,每当因接触到与老家有关的一切而惆怅时,就会思考起这个问题。
六岁那年,我离开高州的奶奶家,去到佛山的爸妈身边。
那时的我,对于高州,只有口音的嫌恶。
小学是普通话教学,但是孩子们日常交流时常使用粤语,高州与佛山相距较远,两者的粤语口音不一样。
幼小的我在听力上感觉不到,但土生土长的小伙伴们对我的口音是敏感的,他们轻易就能感受到,那也许细微但对他们来说却是巨大的差异,然后开口嘲笑我。
骤然来到陌生的环境,白天里想融入学校环境的我常常不敢开口,最后只能用普通话回应他人的粤语对话,仿佛这样就能减少那种自认为是乡巴佬的自卑感。
那时的我,唯一能接近乡愁的感情,大概就是晚上睡觉时对于声音环境的陌生罢了。
我常常会因为开窗听不见熟悉的虫鸣而难以入睡,半夜惊醒后,也会在夜视中摸黑上厕所,而想念老家那静悄悄照明的月光。
哪怕刚从梦境中苏醒,我也不会茫然,能清楚地意识到,这里不是我熟悉的归处。
后来,过了几年,我春节回家,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人、事、物,所见所闻所想,都是熟悉的一切。
我被浓浓的乡音包围着,就仿佛在被安心包裹着,喧闹的鞭炮声也因久违的熟悉而多了一份亲切,餐桌上独有样式的籺,吃一口,尽是故乡的味道。
我回到了儿时起最熟悉的一切,并感到如鱼得水。
但有一些还是改变了,其实不用“少小离家老大回”,也不用“鬓毛衰”,我的乡音早已改变了。
村里没有见过我的小孩儿,好奇地问我为何姓氏跟他们相同,但口音听着却像外地人。
那一瞬间的我,仿佛在被两个空间的人都无意识地识别出并排斥了,而我的归处却不知道在哪里。
于是,明明处在家乡,明明随眼所见都是熟悉的一切,却仍旧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情感使我惆怅,使我对我的归处茫然。
高中语文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5 散文的语段、情节作用(1) 含解析
语段情节作用★★★★○○○○○【命题说明】散文中语段情节作用的的题目是必考的内容,主要以简答题的方式出现.(1)理解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首句: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以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以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激发兴趣,引起思考等作用。
过渡句:文章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
段尾句: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题、启人思索、言尽意远等。
(2)理解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要注意段落的位置。
首段:开篇点题、总括全文、点明题旨、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与下文对比、为后文做铺垫;铺垫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气氛;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强烈的抒情作用。
末段: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点明题旨、呼应开头;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思考;暗示主题、强化感情。
中间段:承上启下,结构上过渡,表达上衬托(正衬和反衬),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照应前文。
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
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易错点睛】分析语段或情节的作用注意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位置,然后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用。
一、【四川省三台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夜晚的麦田独行刘庆邦①已经是后半夜,我一个人在向麦田深处走.②人在沉睡,值夜的狗在沉睡,村庄也在沉睡,仿佛一切都归于沉静状态,麦田上空偶尔响起布谷鸟的叫声,远处的水塘间或传来一两声蛙鸣,在我听来,它们迷迷糊糊,也不清醒,像是在发癔症,说梦话。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散文专题训练引用的作用(含答案)
散文专题训练------引用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城记(节选)余秋雨开封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宋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然器宇非凡。
省会在郑州,它不是。
这是它的幸运。
曾经沧海难为水,老态龙钟的旧国都,把忙忙颠颠的现代差事,洒脱地交付给邻居。
陪同我的人说,宋史上记载的旧地名,都在今天开封地底下好几公尺。
黄河经常决水,层层淤泥堆积,把宋代繁密的脚印深深潜藏。
庞贝古城潜藏得过于轰轰烈烈,中国人温文尔雅,连自然力也入乡随俗,一层层地慢慢来。
开封古都,用灾难的刷把,一次次刷新。
人们逃了又来了,重新垦殖,重新营建,重新唤醒古都气韵,重新召来街市繁荣。
开封最骄傲的繁荣,见之于《清明上河图》。
开封就像我们整个民族,一再地在灾难的大漠上重新站立,立誓恢复淤泥下的昔日繁华。
但是,淤泥下的一切属于记忆,记忆像银灰色的梦,不会有其他色彩。
于是,开封成了一个褪色的遗址。
只有最高大、最坚牢的构建未曾掩埋。
台阶湮没了,殿身犹在;高塔被淤没底层,仍然巍然不摧。
那天我与友人同去开封,不知爬了多少台阶,古塔、古塔、古塔,宫殿、宫殿、宫殿。
我累了,上下环顾,对友人说:“我真想把荒草间的石阶拍下来,题名时间。
”友人说:“别拍了,一端相机便成了现代。
”倒也是。
时间的力量只能靠着体力慢慢去爬、去体会,不能拿着一张照片轻松地去看。
一轻松,全都变味。
国内许多古塔已经禁止人们攀援,而开封古塔却听便。
不必过于担心有无数的人在塔中拥挤,爬塔是一种体力和意志的考验。
塔阶很窄、很陡、也很暗,不拼力爬到每层的窗洞口你不可能停下,到了窗洞口又立即产生更上一层观看的渴念。
爬塔心理可以构成一种强烈的悬念线,塔顶塔尖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召唤。
要么不进塔。
进了它,爬了它,很少有人半途而返。
让体力心力不济的人们静静仰望吧,塔身中天天地进行着青春和生命的接力赛。
千年前建塔的祖先们,不经意地留下了物理上和心理上的两个制高点,来俯瞰一代代的子孙是否有点出息、有点能耐。
(2021年整理)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
(完整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浙江省慈溪市慈吉中学(315300)蒋云忠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创造思维。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近几年高考题,表达技巧主要侧重在表达作用的分析。
要答好这类题目,除了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外,掌握使用一定的鉴赏术语是非常必要的,而准确运用答题程式,尽量接近标准答案则是抓高分的关键.笔者有幸参加了2007年的高考现代文大阅读题的阅卷工作,深感答题中鉴赏术语的使用和规范答题程式的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2011-----北京-----《祁连雪》 题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
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 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⑵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 的子孙; ⑶雪赋予祁连山壮丽景色 圣灵神韵使人产生亲切 感;
例1、2010------全国-----《灯火》
题13 、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由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⑴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基本视角,偶尔插入 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人称的相互交叉。
⑵作用: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 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氛围,拉近了作者和读 者之间的距离。
5、叙述方式的作用
⑴顺叙:指能按某一顺序进行记叙的一种 方式。 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晰,事件来龙 去脉清楚。
⑵倒叙:指先交代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 出的精彩片段,然后回过头来,再按照事 件的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方式。 作 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取 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⑶插叙:指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 的线索,插入与人物或中心事件相关的内 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 作用:
13、第2、6、7段各有一处描写达子香花, 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⑴、与前两处对达子香花开放 的描写形成呼应;
【内容上】⑵、达子香花依然开放,老哑 巴的生活却发生了改变,表达了作者的同 情与思考,深化了主旨。
⑷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 的载体; ⑸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 感染力。
例2、2012 ------重庆------《太阳梦》
题15、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 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⑴文章以太阳梦为线索组织材料, ⑵首先 写艰辛寻梦——画山画的苦; ⑶接着写梦 的实现——从太阳梦中获得灵感,独创 “西藏山水画派”; ⑷最后写再寻新 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梦。
4、叙述人称的作用
⑴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 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⑵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便于感情交流。
⑶第三人称:能客观的直接展现丰富多彩 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 实比较灵活自由。
⑷不同人称的兼用:丰富文章的叙事手段, 便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用?
【结构上】:宝宝是作者感悟生命的重要依托, 描写宝宝的言行,显示出全文由落叶及生命(或 由物及人)的行文思路。
【内容上】: ⑴描写宝宝的欢快舞动和兴奋的表情,
⑵既衬托了金色飘落的美丽,又表现了新生儿的 活力和朝气,
⑶引发并深化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例3、2013—江苏原创--《哑巴与春天》
对主要情节或主要事件起必要的铺垫照应, 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 密,内容更加充实,人物更加丰满。
例1、2011-----徐州三检---《金色的飘落》
题13、第4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这样写 有什பைடு நூலகம்作用?
⑴运用了插叙的方法, ⑵虚实结合,将 眼前落叶凋零的场景 ,与对春夏时节银杏 叶生长的动人情景的回忆交织起来,突出 了生命轮回的短促,充实了文章内容,丰 富了文章主题。
6、线索的作用
【线索的类型】
常用的线索有:事件、事物、人物、情感、 时间等。
【线索的作用】
⑴以---------为线索,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
⑵使情节更加曲折,有波澜,增强文章的 可读性,感染读者;
⑶有力的表现文章主旨。
【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思路:以---------为线索,开篇写---------, 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 ------------。
【结构上】 ⑹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⑺与结尾相呼应; ⑻引起下文,为下文写-----作铺垫或埋下
伏笔;
【艺术效果】 ⑼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
思考。
例1、2010------全国-----《大河家》
题1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 有哪些作用?
⑴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⑵挑明写 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⑶奠定文 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 的特点;⑷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 构。
2、结尾的作用
【内容上】 ⑴总结全文,或卒章显志,揭示了文章----
-------的主旨(中心); ⑵强化了作者--------的情感,深化或升华
主旨; 【结构上】 ⑶呼应开头(或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
更加严谨;
⑷画龙点睛,篇末点题; ⑸与前文-----------相照应; 【艺术效果】 ⑹回味深长,引发读者思考。
例1、2011-----南京摸底-----《南山雨》 题15、请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⑴与前文第2 段送我诗集相照应; ⑵申先生点头的细节,表明他理解了我交
还诗集的用意,暗示了我与申先生情感上 的默契;
⑶营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耐人寻味。
3、过渡段(句)的作用
【内容上】 ⑴这一段写了----------内容,表现了----- 【结构上】 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散文的作用题 及其解题技巧
㈠散文的作用题类型
1、开头的作用 2、结尾的作用 3、过渡段的作用 4、叙述人称的作用 5、叙述方式的作用 6、线索的作用 7、人物、景物、事物的作用
1、开头的作用
【内容上】 ⑴开头叙述或描写了-------内容; ⑵渲染(营造)------气氛(氛围); ⑶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⑷表达了--------的情感; ⑸总领全文,点明或暗示文章主旨;
--------,为下文写---------作铺垫。
例1、2010------徐州摸底----《拜谒高原》
题12、作者在第二段描写自己心目中的高 原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⑴承上启下; ⑵照应第一段“在电视中 领略过它迷人的雪域风光”,证明它对高 原并不陌生; ⑶引出下文自己亲眼所见的 高原风光,为后文自己拜谒高原所产生的 独特感受作铺垫。
7、人物、景物、事物的作用
【内容上】 ⑴衬托人物的形象、情感、或心理; ⑵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结构上】 ⑷与文中-----------形成照应; ⑸与文中-----------形成对比。
例1、2013-----江苏原创-----《人淡如菊》
题13、文章第7段写城里的菊花,有什么作 用?
⑴起反衬作用;
⑵该段通过写花瓣繁复,叶绿且阔,花容 丰美的城里之菊,反衬野菊花外形的清瘦、 峭拔、秀挺;
⑶表现了野菊花脱俗天成 的韵致,赞美了 它坚毅淡泊的内在品质。
例2、 2013---江苏原创----《金色的飘落》 题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外孙“宝宝”,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