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产业发展现状_问题及对策_胡清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5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V o l .31,N o .5,p p 71-76

2010年10月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R e g i o n a l P l a n n i n g O c t o b e r ,2010

·农业产业化·

白灵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胡清秀1,管道平1,延淑杰2,张怀民

3(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2.北京格瑞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2433;

3.天津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蓟县 301900)摘 要 白灵菇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明确原产地的品种,以独特的风味、细嫩的质感、丰富的营养

以及保健功能受到大众喜爱,栽培规模越来越大。该文对白灵菇产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

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白灵菇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白灵菇 产业现状 问题 对策

 收稿日期:2009-09-18 胡清秀为副研究员 管道平为助研 延淑杰为总经理 张怀民为高级农艺师

 *基金项目: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

白灵菇是白灵侧耳的商品名,地方名为阿魏蘑菇,是干旱草原上大型真菌的代表种,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明确原产地的品种。英文名为W h i t eK i n gO y s t e r M u s h r o o m 。其分类地位为:真菌门(E u m y c o t a )、担子菌亚门(B a s i d i o m y c o t i n a )、层菌纲(H y m e n o m y c e t e s )、伞菌目(A g a r i c a l e s )、侧耳科(P l e u r o t a c e a e )、侧耳属(P l e u r o t u s )。在我国,野生白灵菇仅分布于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托里和木垒等地区[1]。在国外,广泛分布在南欧、中非和北非,包括摩洛哥、中非、法国、西班牙、土耳

其、捷克、匈牙利及前苏联南部地区,同我国近邻的印度克什米尔地区也有分布[2-6]。

白灵菇脆嫩可口,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干品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4.7%,脂肪4.3%,菌类多糖19.0%,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37%[7]。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灵侧耳中所含的真菌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降低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印度和德国的科学家先后进行了驯化栽培及遗传分类方面的研究,1974年印度在克什米尔分离到阿魏菇天然菌株,并在椴木上驯化栽培成功。1974年法国的C a i l l e u x 和D i o p 进行阿魏菇的驯化栽培试验,并利用废麻和麦草,加上燕麦粒,驯化栽培成功[6]。1983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就对该菇进行组织分离和驯化栽培,获得成功,并于1985年通过鉴定。1996年元旦,北京市通州区,从新疆引进白灵菇菌种,进行试验栽培获得成功,1997年成立北京金信食用菌公司,进行规模化生产。从此,白灵菇产业快速发展,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壮大注入了强劲力量,也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白灵菇生产发展现状

1.1 白灵菇产量

白灵菇是南欧—北非—中亚内陆地区春末夏初发生的品质极为优良的一种大型肉质伞菌,也是干旱草原上具有代表性的珍贵食用菌。20世纪50、60年代,新疆将其列为特产收购出口,后来由于过度采摘和牲畜践踏,自然资源遭严重破坏,野生白灵菇逐年减少,直至无收购产量。

自1997年白灵菇进入商品化生产以来,生产快速发展,人工栽培产地遍及南北诸省市,尤其京、津、冀、鲁、豫省市生产规模较大。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图1),2001年白灵菇总产量7343t ,2003年

图1 全国2001~2008年白灵菇产量年产量达到5.2223万t ,2005年全国产量达到8.1839万

t ,2007年全国白灵菇年总产量达到18.1671万t ,大约是

2001年白灵菇产量的24.7倍;目前,全国范围内白灵菇

生产量最大的省份是河南省(表1)。随着白灵菇栽培面积

和栽培产量的持续不断的增加,白灵菇产品也从初期主要

供应国内各大宾馆、酒店或出口,到现在走入平常百姓的

餐桌。

从表1可以看出,尽管白灵菇总体栽培产量在增加,

但由于白灵菇栽培技术还不成熟,部分省市由于栽培失误

或者由于价格因素导致菇农经济效益不高,种植白灵菇的

积极性下降,导致白灵菇的栽培面积和产量不断萎缩,如湖北省;部分省区白灵菇栽培规模保持稳定,如安徽省、新疆等。

表1 全国2007~2008年白灵菇主要栽培主要省市区及其产量 万

t 地区

年份20072008地区年份20072008河南

7.83330.3900山西0.39000.5070山东

4.10000.3550新疆0.35500.3550河北

1.82750.3060安徽0.30600.3060天津

1.10000.2105湖北0.21050.1850北京

0.89070.1040广东0.10400.1600湖南

0.48000.1701其它0.17010.4680浙江0.400018.1671合计18.167121.6378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1.2 白灵菇生产模式与生产基地

随着白灵菇产业发展,生产技术不断创新,白灵菇生产方式由过去仅在大棚生产发展到现在多种生产模式。通过对各地白灵菇生产情况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白灵菇生产主要模式有3种:季节性设施栽培、人防工事或山洞等特殊栽培场所进行错季栽培和工厂化生产。利用自然温度季节性变化特点进行白灵菇大棚设施栽培,适宜区在我国长江以北诸省。长江以南华南地区虽可栽培,但菇质疏松,商品价值不如产于长江以北的。人防工事或山洞等场所内的温度较低,湿度较高,部分菇农利用场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对栽培场所稍加改造进行白灵菇错季栽培,与季节性栽培相比,能够提早或者延后出菇,错开季节性出菇的高峰期,从而大幅度提高栽培的经济效益。工厂化栽培是指利用设施、设备创造出适合白灵菇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反季节周年栽培。

1.2.1 季节性栽培基地

目前,全国范围内白灵菇主要季节性生产基地为河南清丰、天津蓟县、河北遵化等,基地主要采用日光温室进行代料栽培。

河南省清丰县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把发展珍稀食用菌白灵菇种植作为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科技拉动等措施,使白灵菇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把“小蘑菇”做成了闻名全国的富民大产业。该县从2002年开始种植白灵菇,是全国最早种植的地区之一,2005年得到较大发展,之后稳步推进,2007年度,清丰县白灵菇发展到1万余棚,投料9000万袋,产鲜菇4万t ,占河南省白灵菇总产量7.8万t 的51%,占全国白灵菇总产量18.2万t 的22%,实现产值

2.8亿元,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清丰县也因此获得“中国白灵菇之乡”荣誉称号。白灵菇生产发展带动了带动产品加工、包装、餐饮及其他菌需物资供应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5万个。

天津市蓟县出头岭镇位于蓟县于桥水库周边,在36个行政村中有26个是库区村,生产资料相对匮72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