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五十个细节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读后感《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读后感1暑假里我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后,感觉很熟悉也很受感动。

它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法等方面通过具体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中细节的成败。

我觉得本书中所讲的问题和细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普遍存在。

本书中的两个事例和对课堂教学变革的几点认识使我感受最深。

第一事例是“你在想什么呢”。

这一篇讲的是在课堂上因学生思想不集中,有点东张西望或做一些与本课教学无关的动作,因而教师对学生有“你在想什么呢”的批评。

想想自己的课堂教学,面对个别上课调皮,爱做小动作的学生也曾有这样的批评。

现在想想学生注意力转移,不够集中,主要原因还是归结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吸引程度不佳,或是本身的教学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是教学方法不恰当,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这样的批评不但没有效果更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这还的在自己的教学方面下功夫,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其二事例是“飞进教室的蝴蝶”。

这个事例讲的是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此时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此刻教师机智的借助这种现象扭转了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秩序恢复正常。

这样突发的课堂事件,正是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反映教师的机智与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正如本书所说‘课堂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是巨大的,一个教师有时也难以应对来自于课堂上的压力与挑战’。

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这些突发的.事件呢?我想我们教师还是要广读书,多听课,多积累实践智慧的范例,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巧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

另外此书的两个认识一是‘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导读: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一)暑假里,我拜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后,受益匪浅。

教授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法环境等方面通过具体的案例向我们娓娓道来课堂教学中细节的成败。

我觉得书中所讲的问题和细节在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也普遍存在。

虽然此书讲述的基本上都是一部分主课老师上的公开课中的教学细节及课中出现的问题,但我反思自己的体育课教学也有雷同现象,因为每个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共性。

本书中的一个事例使我感触最深。

其一事例是“你在想什么呢”。

这一篇讲的是在课堂上因学生思想不集中,有点魂不守舍或做一些与本课教学无关的动作,因而教师对学生有“你在想什么呢”的指责。

想想自己的体育课教学,面对个别上课调皮,爱做小动作的学生也曾有这样的指责。

现在想想学生注意力转移,不够集中,主要原因还是归结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吸引程度不够,或是本身的教学内容枯燥,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或是教学方法不是很恰当,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这样的问话指责或批评不但没有效果更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还是在自己的教学方面多下功夫,让自己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来的有效些。

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几年的一线教师,可能很少去关注自己的课堂细节,然而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这本书,使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课堂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也许有100个,甚至更多。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时时刻刻关注自己课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视的细节,对这些细节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学改革才能不断的在自己的课堂深入发展。

我想,只要老师明白了解决问题努力的方向,好的办法才会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诞生。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二)《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籍,它将将课堂上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进行了详尽而深刻地剖析,看过书之后我有了恍然大悟之感,有了茅塞顿开之意。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心得体会【精品文档】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心得体会【精品文档】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心得体会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撰写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郑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 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

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

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第一,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

50个课堂教学细节心得体会(共13篇)

50个课堂教学细节心得体会(共13篇)

50个课堂教学细节心得体会(共13篇)第1篇:《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心得体会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撰写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郑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 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

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

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第一,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读几遍课文,多感受一些课堂的精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不想离去。

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的精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

”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以便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我们试想想,一台好的机器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那只有劳逸结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

作为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节点,既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郑教授在书中说:“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自己板书的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

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把学生带进一种妙趣横生的境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阅读感想

《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阅读感想

《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阅读感想《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阅读感想用心看完一本经典著作后,大伙儿心里一定有很多感受,写一份阅读感想,纪录获得与投入吧。

但是阅读感想要怎么写才适合呢?下列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阅读感想,热烈欢迎阅读文章与个人收藏。

《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阅读感想1暑期里读了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后,觉得很了解也很受打动。

它从教学课堂特点、教学策略探寻、老师语言表达个人行为、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表达个人行为、学员学习状态、教学课堂法等层面根据实际的例子向大家展现了教学课堂中关键点的成功与失败。

我认为这书中常讲的难题和关键点在大家的教学课堂中也普遍现象。

这书中的2个例子和对教学课堂转型的几个方面了解使我体会深刻。

第一例子是“你在想什么呢”。

这一篇讲的是在课堂上因学员观念不集中化,有点儿左顾右盼或做一些与本节课课堂教学不相干的姿势,因此老师对学员有“你在想什么呢”的指责。

想一想自身的教学课堂,应对某些授课顽皮,喜欢动作的学员也曾有那样的指责。

如今想一想学员专注力迁移,不足集中化,关键缘故或是归结为于自身的教学课堂吸引住水平不佳,或者自身的课程内容枯燥乏味,不可以激起学员的学习培训激情,或者教学策略不适当,学员对学习培训欠缺恰当的了解。

那样的指责不仅沒有实际效果更有可能让学员造成叛逆的心理状态,这还的在自身的课堂教学层面狠下功夫,让自身的课堂教学更具备针对性。

其二例子是“飞进来课室的彩蝶”。

这一例子讲的是老师在给学生学习,这时一只蝴蝶飞进来课室,吸引住了学员的专注力,而此时老师机敏的依靠这类状况扭曲了学员的专注力,将课堂纪律恢复过来。

那样突发性的课堂教学事情,恰好是磨练大家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体现老师的机敏与解决突发性难题的工作能力。

如同这书常说‘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聪慧的挑戰是极大的,一个老师有时候也无法解决来自于课堂教学上的工作压力与挑戰’。

那麼大家老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上这种突发性的.事情呢?我觉得大家老师或是要广念书,多上课,多累积实践活动聪慧的案例,以提升本身的人文素养和技术专业方法工作能力,丰富多彩自身的教学经验,产生本身的教育科研聪慧。

《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书心得

《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书心得

《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书心得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之后,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开展。

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格式网橙子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书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书感悟篇1 暑假前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全体教师在阅读完《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后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

初读了一遍后,觉得和自己预期的东西不一样。

教师充当的角色应该在传道、受业、解惑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这本书的侧重点却是不一样的,《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所说的内容大部分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等方面来说的,在知识的专业性上阐述其实不多。

所以,在后来的阅读中我站在另一个角度来学习来阅读,有了不同的收获。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细节。

真相在细节,细节捕捉让我们再教育实践中不只是听其言,更是观其行,而对于真相而言,行永远是胜于言力量在细节,一种教学经验的总结归纳,加入仅仅只是告诉我们这些经验是什么,有哪些方面组成,而没有细节性的事例呈现和说明,就很难走进我们的心灵;魅力在细节,在法学领域中经常有这样的说法:程序是美的,那么换成是教育领域,那么细节是美的;问习题在1 / 8细节,教育中大而化之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细节上的琢磨不够,把握不准,雕琢不细,从而导致教育的科学性不强,示范性不高;意义在细节,教育上有很多理论,教学上有很多规则,管理上也有很多规章,所有这些要求和手册只有在细节上体现时才有意义。

其次强调细节。

强调细节其实不是不关注大局、放弃宏观。

事实上,细节只有在方向正确、战略明确、目的设定合理的前提下才有意义。

因而,在细节的把握上,教师们不能碎片化地理解细节,而要注意把细节放在全局中去考量,这样的细节雕琢才更有意义。

所以作者将细节分为五大类:(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课堂教学的五十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五十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五十个细节读后感下面是关于《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今年暑假,我在网上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书,感触颇深。

郑老师把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了解得一清二楚,并且抓住了课堂教学细节的关键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课堂中的小事我们经常遇到,只不过我们没有放在眼里。

而这些小事在郑老师的眼中却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在本书中郑老师从课堂教学的七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严密的阐述。

感受最深的是《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一文。

新课程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主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真正把这些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课堂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由“静”取而代之“动”。

学生动了、活了,教学重心下移了,而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各有差异,由此出现的学生之间你快我慢、你说我停、你动我静等一系列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探讨什么样的乱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书中引用美国学者的话“适度混乱的人、机器和系统,经常比组织性高的群体更有效率,更具有恢复能力,并且创造性更强。

”“乱”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如果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

由此可见,虽然学生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但都始终围绕着学习这个问题。

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

但这种“活”中也要有新的要求,过于放纵不管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课堂调控,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回,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课堂的能力。

总之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的课堂还真需要“活”“乱”的存在。

总之课堂教学也是一个艰辛的的旅程,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的这50个细节,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勤观察、多思考,时刻关注课堂上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学改革才能不断的深入发展。

《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1《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1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貌用语一直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

一个人是否有礼貌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一个标准。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懂礼仪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目标。

可是在现在校园里,总是会出现一些不讲礼仪的学生。

面对这些学生,我们总是教育他们要讲礼貌。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如何去教他们。

前些天看了克拉克先生的《教育的55个细节》感触很深。

该书主要从教育教学的一些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一批批有礼、有序、有理的学生。

古人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教育就是需要日积月累、点滴成型的,细节在所有领域都是重要的。

教育是对人的活动,马虎不得。

克拉克先生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他独到的运用了他的55个细节教育学生,并取得了成功。

读罢克拉克先生的“教育的55个细节”,回味多多,其中体现出的用心,尤其重要。

对学生要充满爱心。

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

这是我校著名班主任老师黄老师的一句话。

一句话点出了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对孩子充满爱心,就象爱自己,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克拉克老师在书中写到的一些做法也体现了这一精神。

,“当她对我撇嘴、翻白眼时,我用手把我所有的头发弄到头顶,像鱼一样嘬着嘴唇,然后马上对她翻白眼。

安托肯娜当时像石头一样地定住了,我也确实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呆呆地看了我一分钟,然后我笑了,她也笑了,接着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克拉克老师这个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方法来给孩子建议,看似稚嫩的做法,却透露出他别具匠心的教学艺术。

对学生要有责任心。

教育工作是一份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工作,但也是一个很容易“对付”的工作。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的是许多学生的一生,面对这样一个神圣的任务,我们不能对工作有半点的懈怠。

克拉克先生认为,和孩子打交道是一件耗尽精力的工作,无论多么训练有素、经验丰富,也总会担心,甚至害怕出现失误,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世间责任最重的事情莫过于教育孩子。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

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等方面关注了课堂的50个细节,作者把课堂中看到的现象,发掘问题的实质,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

拜读完全书后,对于“教师的手势”感触颇深。

手势是人体敏锐丰富的表意传情器之一,它以众多的不同造型,描摹事物的复杂状貌,传递着人们的潜在心声,披露着心灵深处的微妙情感,较之眼神语言,手势是更有力、更直率地表达人的情感和欲求的`手段。

体育教学中的手势,既能表达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又能为特定教学需要而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

体育教学中,场地大,人员分布广,组织复杂,手势可以作为语言指挥的辅助手段,指导学生的行动。

有很多手势是体育运动中规定的或约定俗成的,如体操队行的手势,集合时右手握拳额前前弯曲上举的手势等。

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根据组织教学的需要采用学生能领会的指挥手势。

如要求队伍绕过某个障碍物,教师用手在体前绕圈;要求学生靠拢,教师两手张开体前合拢;要求形式停止练习或讲话,教师两手打开暂停手势等。

适时适度的手势,可以使教师的讲解重点突出,更有激情感。

当教师讲到关键之处,或学生有“开小差”行为时,教师在面前竖起食指,并加上语言提示,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和思考教师讲解的问题;当学生练习前,教师的指导配上有力的拳头一竖,会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和信心;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教师手指略略一点,无异于给这些学生敲了警钟;当某个学生练习失误时,教师在肩背上轻轻一拍,学生能感受到一种力量的传递,似乎在说:“没关系,再来一次,你能行!”;当某个学生练习有进步时,教师在较远处可竖起拇指以示鼓励和肯定。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心得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心得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心得《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心得课堂,是教师展示自我生命价值的舞台;教学,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存在形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具有着不同的教育意义,都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教育影响。

郑金洲老师写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这本书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这几个方面很直白的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教育的感悟与建议,并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教育工作者借鉴。

郑金洲教授表示教学艺术的精湛,在于处理好细节,可见细节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其实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与感悟。

一、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它使得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借助这些手段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好的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但在实际运用中,“手段”一不留神却变成了目的,大量的多媒体手段的不当运用,使学生的注意力为这些手段所左右,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被一些新异的刺激所吸引,一会看动画,一会听音乐,多媒体的丰富性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重点,而教学中本来应该关注的知识、态度、技能等却被忽视了。

在我们当今的课堂中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把运用多媒体和课堂教学整合起来,而要达到真正的整合就是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存在,没有觉得多媒体多余,没有为多媒体过多吸引自身的注意力,没有觉得课堂知识与多媒体不相一致的时候。

总的来说,就是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需要用,但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过多过滥,不能顾此失彼。

二、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已经使课堂教学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的“家常便饭”。

也正因为如此,有的课堂上,板书已经销声匿迹了,甚至一堂课下来,黑板上空空如也,一个字也没有出现。

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后感

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后感

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后感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后感 1读完《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让我受益匪浅。

光从目录中我就能看到该书的作者对于教育的具体细节作了深入的探究。

他指出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班级中要从细节出发。

把教育当中的细节经验提炼出来,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把细节放在大局中考量,"精雕细琢"的细节才能发挥它的真正意义。

其实我认为书中的每一个教育细节都蕴含着一种智慧,一种爱,而这种爱,是平凡的,如果做到了,那也是伟大的。

"细节决定成败"是我读完这本书感悟最深的一句话。

如读"教师教育行为的细节"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行为若要发挥到理想的效果,一定要从教育的细节开始。

"言传不如身教","批评不如帮助"、"巧妙警示间接批评"等等这些好的方法,让作为教师的我再一次反省自己,在处理班级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当中,自身行为的哪些细节还需要注意和加强,言语中哪些地方还需改正。

记得教育家朱捷尔任斯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才能教育好孩子。

"是呀,教师的爱不能常挂在嘴上,而是要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关心,关爱孩子,我们的孩子何尝不爱我们的老师。

"有细节才有感染力"这也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喜欢的一句话。

如在读"教师教学行为细节"这部分内容时,让我明白了一个真正的课堂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不是每句话都是圣旨,而是要关注到孩子的心里,不同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要根据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进行鼓励和表扬,无论我们的加分激励,无论我们的批评指正,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的提升。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读完《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通过列举了50个关于课堂教学的细节,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优秀的教学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

首先,书中提到了课堂环境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通过书中的案例和经验分享,我明白了如何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环境,例如,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尊重和关爱,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其次,书中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启发者。

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同时,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每一位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教学技巧和管理方法。

例如,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掌握好课堂的节奏和速度。

另外,教师还应当注重课堂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当多样化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又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

通过阅读《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我对教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一些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也启发了我对教学的思考。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努力将这
些细节付诸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我也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类似的教育专著,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后感

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后感

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读后感第1篇:《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的读后感800字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

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

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

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的读后感1000字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

部编版小学语文读《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有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读《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有感

细节之于课堂——读《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有感《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书,内容全部来自课堂中的种种细节,你会发生,我也会发生,却被郑金洲用科学的眼光来解读,既感性又理性——很喜欢!作者也是正宗的科班出身,高深难懂的论文想来也是写得极好的,但是不买弄,不炫耀,低下头,从生活中找题材,从科学中找原因,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很欣赏!读《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常常时时惊心,觉得细节之于课堂——很重要!一时疏忽造成的没有板书,可能让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很多随心所欲的话语更是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甚至随随便便地拖几分钟课也会变成“多余的精彩”,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无小事,事事关学生,事事关效率,因此做为一名教师,重视自己的每一个细节,显得多么重要!由此想到课堂需要预设,需要锤炼!预设是有目的的安排,可以让细节更加完美,锤炼可以让教师更加专业,能更好地减少失误,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然而在课文中又看到了作者的另一种态度,觉得细节之于课堂——并不是那么重要!那是因为站在教师长长的职业生涯上看,一堂课,一个细节,犹如沧海一粟,偶尔的失误,偶尔的缺陷,实在正常不过!在郑金洲淡淡的叙述中,我看到了他对这种失误的包容!用娓娓的语气,没有说教,没有斥责,就像拉家常一般,目的在于讨论,而非灌输!他说:对课堂设计思路、实际教学行为有看法上的歧异,可能恰恰体现了这堂课的价值所在。

用皆容的思想关注了别人的生存价值,尊重了别人的劳动结果,内里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宽容和平等。

细节之于课堂——说服力在于科学!在《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中,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标准:一个细节算不算失误,一个细节有没有价值,不是凭感觉,不是凭郑金洲一家之言,而是凭科学,让科学来说服——这也是一种非常严谨的做学问的态度!《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的分析要么从教育学的角度,要么从心理学的角度,要么从艺术性的角度,但归结到一点: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标准—符合课堂和教学的最终目的。

《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五十个细节》读后感《终身教育五十个细节》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同样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林宏吉合适呢?以下是为大家采集的《课堂教学五十个文句》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暑假里我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后,感觉很熟悉也很受感动。

它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这些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法等方面通过具体的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中细节的成败。

我觉得本书中所讲的问题和细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普遍存在。

本书中的两个事例和对课堂教学变革的几点认识使我感受最深。

第一事例是“你在想什么呢”。

这一篇讲的是在课堂上因学生思想不集中,有点无关东张西望或做一些与本课教学无关的特技,因而教员对学生有“你在想什么呢”的批评。

想想自己的课堂教学,反观个别上课调皮,爱做小动作的学生也曾多次曾有这样的批评。

现在想想学生注意力转移,不够集中,主要原因还是归结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吸引程度不佳,或是事实上的教学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或是教学方法不恰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读书正确的认识。

这样的批评不但没有效果更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这还的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下功夫方面下功夫,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具有实效性。

其二事例是“飞进教室的蝴蝶”。

这个事例讲的是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此时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此刻教师机智的借助这种现象扭转了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秩序恢复正常。

这样突发的课堂事件,正是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反映教师的机智与处理突发处理过程问题的能力。

正如本书所说‘课堂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授课是巨大的,一个教职员工有时也难以应对来自于课堂上的全校压力与挑战’。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课堂上这些突发的.事件呢?我想自修我们教师还是要广读书,多听课,多积累创造性智慧的范例,以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巧能力,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心得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心得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书心得我阅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郑教授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性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

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

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这样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第一,关于教师拖堂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当堂的教学任务没有作结,或者为了要让学生多听一些知识点、多读几遍课文,多感受一些课堂的精彩,常常会拖堂几分钟,甚至到上课铃响还不想离去。

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的:“拖堂的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的精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

”课间十分钟,学生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让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以便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我们试想想,一台好的机器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那只有劳逸结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

作为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节点,既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郑教授在书中说:“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的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自己板书的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

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把学生带进一种妙趣横生的境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随着老师板书的引导,踊跃举手发言,教学任务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的五十个细节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课堂教学的五十个细节读后感(一)课堂,是教师展示自身生命价值的舞台;教学,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存在形式。

课堂中的一举一动,教学中的一颦一笑,都传递着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有着不相同的意蕴。

这本书的内容很直白,就像一面无形的镜子,照出了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怎么去解决。

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触和接受,现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亮丽火花。

这种火花是新旧课程理念冲撞下的自然生成,是教师渐次接受新理念装化为教学行为过程的必然现象。

但是现行的课堂教学无论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一下具体细节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到底该如何将这些理念内化为行为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在阅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书以后,感受颇深。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细节的研究与雕琢,《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书更多的从实践操作层面引领我们如何关注教学细节,关注课堂实效,关注教育智慧。

本书所选取的50个细节,在当今的课堂上司空见惯,许多行为在一些教师看来理所当然,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

再熟悉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捕捉问题,在细节行为当中探寻其背后的理念与理论含义,在问题的深入思考中分析课堂的变革取向……这本书的的确确是教师参考学习的一本好书。

课堂常规教学过程中,师生免不了要进行相互交流沟通,但是有几个用语值得注意。

例如,“你在想什么”、“连某某都已经举手了”、“同学们课上不许(不要、不能)……”。

这里有几个共性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用语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这必须在教师表达之前要构思好。

学生在课堂上偶尔注意力转移现象,这时一句“你在想什么”,或者用语言对学生的神态进行描述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来,反而给更多同学注意力转移机会。

课堂教学的任何用语一定要是对教学任务完成有用的,尽量减少没有结果或者让学生注意力转移的用语。

用语应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教学内容、明确结果以及增强学习动机。

二是课堂用语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不能打击学生的信心。

三是不要用行政管理的方式替代教育教学方面的合理引导。

由此引发我许多联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家如此重视课堂教学的细节处理,讲求很实用的教学技巧,是很有道理的,很务实的。

其实细节虽“细”,但并非小事。

你的学生在10年、20年之后,肯定不记得你当年讲课的具体内容,但是他们却能够回忆起许多细节,并且告诉你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一生记住了某个历史事件、某个道理、某个思考问题的方法。

你上课时对细节的技术处理就是你的教学风采,也可能成为你的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

近20年来,教育界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研究教育理论的热潮,提出了许许多多口号与方法,特别是新课程标准颁发之后,人人都在谈新理念,个个都在搞新模式。

毫无疑问,教学必须改革的思想能够普及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是一件大好事。

现实中有些老师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说课稿写得很好,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很时尚,上课则不敢恭维了,特别是一些细节和偶发情况的处理,完全忘掉了自己在说课稿中所说的“教学理念”,完全用的是落后的、不科学的教学方法。

那些细节上的败笔,就成了这节课上不了档次的关键。

每遇这种情况,我总是想起前几年曾经风行过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这些中学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每天都要走进课堂,所以如何做到注意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把那些科学的教育理论很自然地转化为课堂教学以及指导学生活动的技巧,这对教育事业整体的发展,对我们自己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理念结合到学科教学的实际更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地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

专家可以对教育教学进行“宏观”的研究,我们就不能仅仅从“宏观”上考虑问题,必须一边学习、消化那些国际一流的新理论,一边学以致用,从“微观”的角度思考每一节课怎么上好,每一个细节怎么处理。

课堂教学的细节就是在课堂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在某一个相对完整的步骤,或者在两个教学步骤之间进行过渡时,做出的细致安排,或对临场出现的问题做细微的处理。

它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有意识地设计细节,如:采用什么教具,什么时候出示某件教具,设计课前导入营造教学氛围,等等;二是教师没有事前准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状态,应变修订教案,即席做出的反应性安排,比如讨论中,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要求展示,他展示的作品虽然与本节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关系,但其观察角度却与教师的设计不尽相同,教师就要做临场调节,等等;三是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偶发情况,比如学生提出一个教师事前没有准备的问题,怎样应对,等等。

细节——事情不大,学问可不小,而且是一些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又不容忽视、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注意它,研究它,采取符合你自己和你的学生情况的技巧来处理它,那课堂教学就会成为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很愉快的经历。

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

只有那些心中有学生,充满智慧,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理解和真切眷顾的教师才能去主动创设、积极捕捉与有效开掘这些精妙的细节,方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课堂教学的五十个细节读后感(二)读了郑金洲老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感触颇深,深感这位前辈的经验丰富,把自己的感触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反思,多多学习。

在郑金洲老师的课堂教学细节(6)中郑老师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提问的内容。

郑老师说到:“这个问题回答的对不对?”,“对”;“他(她)回答的好不好?”,“好”。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这样的一问一答,教师一呼,学生齐应的现象,我们大多遇到过。

这样的问题,教师问的直接,学生答的明了,课堂气氛很是融洽,可以说是另一种师生和谐、其乐融融的“互动”。

这样的“互动”无疑活跃了课堂气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一定帮助。

但在一堂课上,如果这样的对话过多,也会影响教学的深度推进,也会使教学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

看到郑老师这番话我想到了自己的教学过程,上课的时候经常问学生类似的问题,是呀,这样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可是这样下去学生就不在自己思考,非常容易偏离老师的教学思路,造成老师讲老师的,学生想自己的,因为学生只要说:是、对、好……就行。

根本不用大脑思考。

想明白这个问题后我提问时尽量让学生说出答案,而且有重点的提问某些同学。

这样提问做到了提问的作用,学生精力非常集中,成绩也有了进步。

在郑金洲随笔:课堂教学的细节(7)中郑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记住学生的名字,郑老师这样写道:叫出学生的名字,其实反映了对学生的尊重,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重视。

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个人的标志,在这个名字里,体现着这位同学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特质,也是这位同学把自己看作独立于他人的重要特征。

每个名字都有自己的含义,都有和这个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种特质,对教师来说也是如此。

当其他人称呼教师为“你”的时候,教师本人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不尊重,没有将我与他人的区别突出出来,没有关注到我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我想这样的心理感觉教师也会有的。

对我们的学生而言,他们又何尝不是相同的心理感受呢?!以人为本,体现在各个方面。

能否叫出学生的名字,也是是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细节表现。

读了这些以后我感到惭愧万分,我总是以各种理由为借口,很少去记学生的姓名,结果一个学期下来我能叫上名字的学生非常有限,学生课下非常热情的跟我打招呼,我想叫他名字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只能草率的应一声。

想想这样真的很不对。

记得一位前辈也曾教导我:记住学生的姓名,这样非常有利于教学,开始总是不当回事,再次读到郑老师的书时感触深了很多。

决定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

现在我已经可以叫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了,学生也更喜欢我了。

在郑金洲随笔:课堂教学的细节(8)中郑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自己阅读,而没有让学生去尝试。

郑老师这样说到:一次听课,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老师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读起了舒婷的“致橡树”。

老师读的确实不错,无论是语音、语气、语调,还是对诗文的理解,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教师为什么没有让学生去朗读,而是由自己越俎代庖呢?在那堂课上,老师首先让学生听自己朗读“致橡树”,然后又找了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一首诗,仍然是由自己来朗诵,同样是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听。

在这样的场景中,教师实际上是用自己的行为替代了学生的行为,用自己对诗文的理解替代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用自己的感受替代了学生的相关感受。

这样的场景背后,隐含的是教师对个人行为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学生行为关注程度不够。

教学中仍把自己当作重心和中心,没有真正实现教学重心下移,没有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将学生的感受、体验当作自己教学设计的支点。

这点我深有感触,由于自己经验不足讲课的时候自己总是讲个不停,从不关心学生的感受,从没有让学生参与进去,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记得一次校长去听我的课,下来以后校长告诉我自己应该少讲一些,让学生多参与一些,不要总是一家言。

这样效果不好。

想想校长和郑老师的意思是一样的。

就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改变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学习的模式。

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点,要记住以学生为主。

在郑金洲随笔:课堂教学的细节(9)郑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不能为教参所束缚,郑老师这样写道: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师越来越倚重教参,甚至有的教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了,对教参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自身的行为越来越受教参支配。

教参在中国起于上世纪初。

“废科举,兴学校”,洋学堂出现。

洋学堂区别于原有私塾教学的重大特点,就在于洋学堂是以班级上课制为教学主要形式的,教师由原有的个别化教学转为班级教学,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法指导作支撑,教参此时应运而生。

一个世纪过去了,教参的作用和价值在今天都需要重新认识和限定,教师对教参的态度也应该从原有的简单借用和依靠转变为“参考”和借鉴,但对一些教师而言,似乎还没有做到这点。

我们常说,教学是充满智慧挑战的活动,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教参就应该降低其地位和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与即时资源的利用,就应该成为教学的常态形式。

上述现象的存在,说明我们有的教师对教参仍“言听计从”、“亦步亦趋”,没有跳出教参看教学,离开教参写教案。

教参的答案不是唯一答案,将这些答案看作教学中的目标指向,并将所有教学活动都维系在这些答案身上,更值得商榷。

退一步讲,即使教参上的答案是正确的,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答案与教参答案之间的差距,对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剖析,进而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