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00da17d76eeaeaad0f3309b.png)
腰椎穿刺操作规范【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或脑炎)、脱髓鞘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及颅内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脊髓病变和多发性神经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有帮助;还适用于脊髓造影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等。
【禁忌证】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或脊椎结核,有出血倾向,血小板<50000/mm3,以及临床上有脑疝倾向时。
颅内压升高并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怀疑后颅窝占位性病变时,应慎重操作。
【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位,屈颈抱膝,取腰4~5椎间隙或腰5~骶1椎间隙为穿刺点(沿双侧髂嵴最高点之间的连线与脊椎中线相交处为腰4棘突,其下为腰4~5椎间隙),常规消毒,术者带无菌手套,用3%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用2%普鲁卡因在穿刺点做皮内、皮下麻醉。
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穿刺针自穿刺点缓慢刺入,刺入韧带时可感受到一定阻力,之后有落空感时提示已刺入蛛网膜下腔,可抽出针芯让脑脊液流出。
如没有脑脊液流出可转动穿刺针或将穿刺针退出少许,直到脑脊液流出为止。
测定初压,留取脑脊液送检,测定终压,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局部敷无菌纱布固定,嘱去枕平卧6小时。
【临床意义】1、压力高可见于脑水肿、颅内占位性病变、感染、急性脑卒中、静脉窦血栓形成、良性颅内压增高,以及心衰、肺功能不全及肝昏迷等。
2、压力低主要见于低颅压、脱水、脊髓蛛网膜下腔梗阻、脑脊液漏等。
【并发症】最常见为腰穿后低颅压头痛,可持续2~8天,头痛以额、枕部为著,可伴有颈部和后背痛,咳嗽、打喷嚏或站立时症状加重,严重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和耳鸣。
平卧位可使头痛减轻,应大量饮水,必要时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f1aaf2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f.png)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诊断与治疗多种疾病。
该技术通过在腰椎穿刺点进入脊椎骨隧道,使医生可以获取腰椎骨
髓内液体样本或者进行注射治疗。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腰椎穿刺术
的操作指南。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腰椎穿刺术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
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了解其病史、药物过敏情况及可能
存在的并发症风险。
同时,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该项
操作。
2. 仪器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消毒液。
标准的腰椎穿刺器械包括:注
射器、蛛网膜穿刺针、导管等。
确保这些器械在操作前已经进行完
全的清洁和消毒。
3.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一般情况下,腰椎穿刺点位于第四、第五腰椎棘突下缘之间。
在选择穿刺点时,需要注意避开椎间盘和神经根。
4. 局麻:
使用无菌技术在穿刺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随后进行局部麻醉。
一般情况下,使用2%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进行局麻。
5. 穿刺:
在局麻生效后,医生将蛛网膜穿刺针插入穿刺点,朝向骶尖方向缓慢推进。
在穿刺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感受进行密切观察,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和结构。
6. 获取样本或注射治疗:
当蛛网膜针进入腰椎骨髓内液体腔后,可以通过连接的导管进行腰椎骨髓内液体的采样。
同时,腰椎穿刺术也可以用于给药,例如注射麻醉药物或化疗药物。
7. 操作完成后:。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6dc56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a.png)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腰椎穿刺术的详细操作规范。
一、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腰椎穿刺术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在床上静卧 15 30 分钟。
(3)安抚患者,减轻其紧张情绪。
2、物品准备(1)腰椎穿刺包,内含腰椎穿刺针(成人一般选用 9 号或 12 号针,儿童选用 7 号或 9 号针)、测压管、5ml 和 20ml 注射器、洞巾、无菌纱布、镊子等。
(2)消毒用品,如碘伏、酒精。
(3)局麻药,如 2%利多卡因。
(4)标本容器,用于收集脑脊液。
3、操作者准备(1)操作者应洗手、戴口罩、帽子,严格无菌操作。
(2)熟悉腰椎穿刺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4、环境准备操作应在清洁、安静、光线充足的房间进行,室内温度适宜。
二、操作步骤1、患者体位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以增大椎间隙宽度,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一般以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 3 4 腰椎棘突间隙。
也可选择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穿刺。
3、消毒与麻醉(1)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皮肤,范围直径约 15cm,消毒2 3 遍。
(2)铺无菌洞巾。
(3)用 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自皮肤至椎间韧带作局部浸润麻醉。
4、穿刺(1)操作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腰椎穿刺针,以垂直背部、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
(2)当针尖穿过黄韧带时,常有阻力突然消失的落空感。
此时可将针芯缓慢抽出,如有脑脊液流出,则表明穿刺成功。
(3)若穿刺不成功,可将针退至皮下,调整方向后重新穿刺。
5、测压(1)穿刺成功后,接上测压管,让患者放松身体,测量脑脊液压力。
正常成人脑脊液压力为70 180mmH₂O,儿童为50 100mmH₂O。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程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f80fdf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2.png)
腰椎穿刺术一、操作者着装整洁入场,将物品准备好:一次性腰椎穿刺包(腰椎穿刺针、弯盘、消毒碗、止血钳、镊子、洞巾、无菌纱布、无菌棉签)无菌手套、消毒剂、麻醉剂、注射器、无菌棉签、胶布等二、报告评委,1号选手行腰椎穿刺术操作准备就绪,请指示。
三、口述:操作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告诉其操作的目的和必要性及注意事项,让其签字同意后方可实施;腰椎穿刺适应症有:1、各种疾病需要抽脑脊液做常规生化检查;2、麻醉病人;禁忌症有:1、颅内高压、脑疝、颅内占位性病变;2、凝血因子严重缺乏;3、穿刺部位皮肤感染者;4、休克病人。
四、操作步骤:1、操作者了解患者病情,查看患者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到病人床前进行谈话:张老师,你好,我是你的主管医师,由于你病情需要我今天将为你进行腰椎穿刺术,如果在穿刺过程中,你有什么不适请及时告诉我们,谢谢你的配合,你稍休息一下。
2、操作者戴好口罩、帽子、洗手,携用物至床旁。
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口述1床,张三,男,35岁,今日行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的部位常选:腰3-4椎间隙进行穿刺。
患者取侧卧位,背部与床面垂直。
头向前胸部屈曲,双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
3、站在患者背侧,检查用物是否齐全,口述穿刺点皮肤无感染适合穿刺,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2-3遍,直径大于15cm,戴手套,铺洞巾,用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做局部侵润麻醉直至棘间韧带(边回抽边注射),左手食指、中指固定穿刺点,右手持穿刺针垂直进针,一般进针4-6cm,即可有落空感,表示穿刺针已穿过黄韧带及硬脊膜,拨出穿刺针可见脑脊液流出,口述:让助手连接测压管,测量脑脊液压力并记录,正常情况下一般70-180mmH2O,或40-50滴/分;撤去测压管收集一定量脑脊液送检。
收集完毕后插入针心,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一起拔出,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整理患者衣服,口述: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4-6小时防止低颅内压头痛,注意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张老师,你的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已经完毕,您多注意休息、多喝水,如有什么不适请及时呼叫我们,我们也会随时来巡视病房的,谢谢您的配合。
重症医学科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及规程
![重症医学科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及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958533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60.png)
重症医学科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及规程(一)适应证1.脑和脊髓炎症性、血管性病变的诊断。
2.区别阻塞性和非阻塞性脊髓病变。
3.气脑造影和脊髓腔碘油造影。
4.早期颅高压的诊断性穿刺。
5.鞘内给药。
6.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出少量血性脑脊液以缓解症状。
(二)禁忌证1.颅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后颅窝占位。
2.脑疝或疑有脑疝者。
3.腰椎穿刺处局部感染或脊柱病变。
(三)术前准备1.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及精神紧张。
2.术者戴帽子、口罩。
3.器械准备:腰椎穿刺包、手套、玻璃测压管、治疗盘(碘酒、酒精、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注射器)、留标本的试管。
(四)操作步骤1.体位。
患者取侧卧位,其背部和床面垂直,头颈向前屈曲,屈髋抱膝,使腰椎后凸,椎间隙增宽,以利进针。
2.穿刺点定位。
通常选用腰椎3~4间隙,并做好标记。
3.消毒麻醉。
自中线向两侧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铺无菌孔巾,并用2%利多卡因2ml作局麻。
4.穿刺。
术者用左手拇指按住两个棘突间隙的皮肤凹陷,右手持穿刺针,于穿刺点刺入皮下,使针垂直于脊背平面或略向头端倾斜并缓慢推进,当感到阻力突然减低时,针已穿过硬脊膜,再进少许即可。
成人进针深度4~6cm,小儿3~4cm。
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滴出。
接测压管,记录脑脊液压力。
如需了解椎管内有无阻塞,可做压颈试验(Queckenstedt试验):于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换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0.98~2.93kPa(100~300mmH0),解除压迫后即降至初压水平,提示椎管内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不升高,提示椎管内阻塞。
取下测压管,用无菌试管接脑脊液2~4ml,送化验室检查。
5.术后处理: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
穿刺点已碘酒消毒后盖以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嘱患者去枕平卧4~6h。
(五)注意事项1.若初压超过2.94kPa(300mmH20),不宜放液,仅取测压管内的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即可。
腰穿操作规程
![腰穿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1cd6f1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b.png)
腰穿操作规程腰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技能,尤其在医疗护理工作中。
正确的腰穿操作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
下面就是关于腰穿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
一、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医嘱,并向患者解释腰穿操作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同意。
2. 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和评估,包括病史、过敏史、药物过敏情况等。
3. 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腰穿针、腰穿液、消毒剂、无菌手套等。
4.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垃圾桶、污物容器等设备处于合适位置。
二、操作步骤:1. 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屈曲,头部稍微向胸部伸展,保持腰椎弯曲。
2. 消毒双手,戴好无菌手套。
3. 消毒腰背部的皮肤,从脊柱旁边开始,逐渐向两侧扩展,注重清洁脊柱棘突以及下方的皮肤。
4. 在消毒的皮肤上进行局部麻醉,通常使用2%利多卡因。
5. 将无菌巾垫在患者的腰背部,避免腰椎与手术台的直接接触。
6. 穿戴无菌手套后,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扩张皮下组织,在耷拉状态下进入皮肤和皮下组织。
7. 腰穿针进针时应垂直于患者的皮肤,使用旋转运动进行穿刺,直至穿入腰椎腔。
8. 刺入腰椎腔后感到明显的液体流出时,停下来将针头与穿刺孔对准,然后将孔径较大的针体或导管连接于腰穿针上,以顺利进行腰穿操作。
9. 收集适量的腰穿液样本,标注样本试管,并送往实验室作进一步检查。
10. 在腰穿操作完成后,将腰穿针或导管缓慢地取出,确保没有血液混入腰骶液。
11. 用干净的无菌纱布按压穿刺孔,以防止液体泄漏,然后背部贴上无菌敷料。
12. 告知患者需要继续保持卧床休息,等待麻醉药物逐渐消退。
三、操作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及配合情况,在操作过程中及时给予患者安全感和支持。
2. 操作者需要保持专注和冷静,避免紧张和不安。
操作过程中,不宜与其他人交谈或干扰。
3.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要求,将器械与材料摆放整齐,并随时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和干燥。
医院儿科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医院儿科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a25d3f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1.png)
医院儿科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适应证】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有时也可用于鞘内注射药物或注入空气作气脑摄片检查,可测定颅内压并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
【方法】1.病人侧卧于硬板床,背部与床板垂直,头向胸部前弯,两手抱膝(不会自己抱膝者助手帮助解决)使两膝紧贴腹部,使脊椎间隙增宽,便于穿刺成功。
2. 双髂后棘之间连一直线,此线穿过后正中线出为第3-4腰椎间隙,即为穿刺点。
亦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年龄小于1岁以第4-5腰椎间隙作为穿刺点。
3.若局部皮肤不洁,可先用肥皂棉球及清水洗净,然后常规消毒皮肤,戴手套盖无菌洞巾,做局麻,自皮肤深达韧带。
4.医生用左手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缓慢的刺入2-4cm,当韧带与硬脑膜被穿过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此时把针心慢慢抽出,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测压时应在放液前接上测压器,正常侧卧位的压力为70-180mmH2O或一分钟40-50滴。
若要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动力试验。
6.移去测压器,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
7.术毕,将针芯插入,再一并拔出穿刺针,局部消毒,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术后病人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头痛不适。
【注意事项】1.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做眼底检查,观察有无乳头水肿及其水肿程度,估计颅内压很高或已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以免发生脑疝。
凡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者,局部皮肤有炎症者,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禁忌穿刺。
2.进针时要注意控制力量,特别是将到达蛛网膜下腔时,必须缓慢,以免阻力突然消失时针尖刺伤马尾神经或血管。
脑脊液带血时结果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并常需待5-7天后才能重复检查(早做时脑脊液仍可含残血)。
这在临床上就能延误确诊,必须注意。
3.穿刺时如病人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手术,并作相应处理。
4.鞘内注射药物时,应先放出同等量脑脊液,然后再注入药物,药量及药物浓度必须按规定执行。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546bf6baa00b52acec7ca30.png)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1.检查眼底有无视盘水肿表现。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嘱患者取侧卧位,背部紧靠床缘或检查台的边缘。
患者双膝屈曲抵向胃部,头部屈曲靠向胸部。
3.触诊确定髂嵴平面,仔细辨认确定腰4-5椎间隙。
4.打开腰椎穿刺包,戴无菌手套,穿刺部位用络合碘溶液作环形消毒,范围包括上下数个椎间隙。
铺无菌巾。
5.用25号针在腰4-5椎间隙注射利多卡因,作一皮丘。
换用22号针麻醉深层结构。
6.将腰穿针刺入皮丘并插入棘间韧带。
用食指和中指把持腰穿针,拇指固定针芯位置。
腰穿针方向偏向头侧30°-45°,沿中线进针,与床面平行。
7.突破硬脊膜后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8.如果没有脑脊液流出,有时候需要轻轻旋转腰穿针。
如果认为腰穿针已经进入蛛网膜下腔,确定没有脑脊液流出,可以注入1ml 空气,如果空气不能回抽回来,也抽不出脑脊液,说明腰穿针的斜面可能位于硬膜外腔。
插入针芯继续进针。
9.一旦有脑脊液流出,连接测压计和开关,测定脑脊液压力。
10.连续收集数管各约0.5-2.0ml的脑脊液标本,做好标记分别送检。
11.拔出腰穿针,加盖干燥的无菌敷料。
12.嘱患者平卧6-12小时,鼓励增加液体摄入,以防出现“脊髓性头痛”。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与评分标准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与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93aac17fad6195f312ba6dd.png)
腰椎(脑脊液)穿刺术评价参照标准科室:姓名:得分项目总分考核内容应得分实得分评分细则准备质量标准20分1.衣帽整齐,戴口罩,佩戴胸卡2.规范洗手3.医患沟通:告知患者检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4.备齐用物:腰穿包、无菌手套、无菌注射器、麻醉药物、消毒用品、胶带5.穿刺体位: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屈曲,腰部与床垂直45434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未做不得分少一样扣0.5分(包括物品摆放有序)操作流程质量标准60分(举手示意计时开始)1.暴露背部,确认并标记穿刺部位,通常在两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处椎间隙2.消毒穿刺部位:范围不小于15cm(消毒二遍以上,自内向外,螺旋消毒)3.观察灭菌胶带(灭菌标识清晰、品名相符、在有效期内、内容齐全),打开穿刺包外层4.戴无菌手套5.打开穿刺包内层,观察灭菌指标卡(变色达标准色),铺洞巾6.局部麻醉:核对和抽取麻醉药物,注射一个皮丘,逐层浸润推药,注意回抽7.检查穿刺针,检查穿刺针(针套、针芯配套、针座与针梗焊接牢固、无裂隙,针梗直、针尖无钩),夹闭针尾胶管8.穿刺放液操作:沿椎间水平进针,确认进入椎管,缓慢拔出针芯,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避免放液过快;必要时联接测压管测压,留取脑脊液3~7ml,合上针芯9.穿刺结束,拔出穿刺针10.消毒穿刺点,局部按压3分钟11.无菌纱布覆盖,胶布横向固定(举手示意操作结束,停止计时)555555510555开始未举手示意扣1分未标记穿刺部位扣2分范围之外扣2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一项未做扣1分一处不合要求扣3分一项未做扣2分未核对扣2分缺少一项扣2分一项未做扣2分一项不合要求扣3分一项未做扣2分一项未做扣2分结束未举手示意扣1分终末质量标准20分1.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2.操作熟练,手法正确3.帮助患者整理衣物,交待注意事项4.报告抽液量、外观和送检项目5.整理用物(归位、处理规范)规定时间8分钟完成(提前完成不加分)55253做不到一次扣25分一项不符合扣2分未做不得分未做不得分未做不得分每超过10秒钟扣1分。
7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7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69eabc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c.png)
7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一、穿刺技术规范
1、洗手
在开始进行穿刺术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手部洗消毒,减少不必要的危险,防止病原体进入体内,造成不良影响。
2、准备临床检查材料
做穿刺术前,需要准备临床检查相关材料,包括局麻药、穿刺器、穿刺管和穿刺剂等。
3、进行穿刺
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穿刺,可以通过触诊确定穿刺部位。
在穿刺之前,应先进行局部麻醉,确保没有不适的感觉。
然后,选择合适的穿刺长度,慢慢进行穿刺,直至穿刺腰椎内。
4、收集样本
当穿刺完成后,可以将腰椎内的样本收集并进行检查及消毒,以确定穿刺部位的情况。
二、操作流程
1、准备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临床检查材料,然后经过严格的手部消毒,保证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2、选择穿刺部位
确定穿刺部位,通过触诊来确定要穿刺哪个腰椎,并确定穿刺长度。
3、施行局麻
洗手后施行局部麻醉,以确保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
4、穿刺
选择合适的穿刺器,慢慢进行穿刺,直至穿刺腰椎内,收集进行检查
的标本。
5、消毒及检查
在穿刺完毕后,及时消毒在穿刺部位,并将腰椎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查,以确定穿刺部位的状况。
腰椎穿刺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c9b804fb307e87101f696c1.png)
【编号】B3.1.1.9【名称】腰椎穿刺术【别名】【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1)测定颅内压力。
(2)脑脊液检查。
(3)脑脊液动力学检查,通过测定颅内压力,确定蛛网膜下隙有无梗阻。
(4)进行脑或脊髓造影检查。
2.治疗性穿刺(1)腰麻、鞘内注射药物或气体。
(2)颅内压过低者椎管内注射生理盐水。
【禁忌证】1.严重颅内高压症有脑疝先兆或已发生脑疝,或由颅后窝占位性病变引起的颅内高压症。
2.穿刺部位有感染性病灶,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炎症、脊柱化脓性炎症、脊髓结核或其他脊髓炎症。
3.不稳定性精神疾病患者。
4.病情危重不宜搬动者。
【准备】1.向患者或及家属讲明穿刺的目的、必要性、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意外情况,征得同意,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2.询问药物过敏史,是否为过敏体质。
3.详细了解病情、术前应全面体格检查,根据具体条件和病情对颅脑进行各项辅助检查。
4.对躁动不安等不能合作的患者,可酌情给予适量镇静剂。
【方法】1.准备清洁治疗盘,腰椎穿刺包,清洁试管和无菌试管数支,麻醉药、鞘内注射药。
2.患者取侧卧位,背部与床边成垂直平面,脊椎棘突成一直线,头向胸部弯曲,双膝向腹壁弯曲,使脊椎间隙增宽,以便于穿刺。
3.常规选择第3、4 腰椎间隙为穿刺点(双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叉点)。
局部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深达韧带。
4.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针,从棘间隙与脊柱呈垂直方向慢慢刺入,切忌上下偏斜。
穿过嵴间韧带及硬脊膜时,常有落空感(成人刺入深度为4~6cm,儿童为2~4cm),拔出针芯,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接测压管,待管内液面波动相对平稳后,记录压力数值,此为初压。
测压后分别压迫颈静脉(不超过10s),以了解蛛网膜下隙有否阻塞,颅内压明显增高者忌用。
6.移去测压管,留取脑脊液1~6ml,依需要送常规、生化、细菌学及血清学等检验。
7.脑脊液留取后,再接测压管测试脑脊液压力,此为终压。
测压完毕,移去测压管,如不进行椎管内注药,则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如行鞘内注药,则将抽有药物的无菌注射器接上,将药物推入,药物推入后,将穿刺针连同注射器一并拔出,用拇指压迫穿刺点1~2min,碘酊、乙醇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8fbdd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2.png)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1.术前准备:(1)向患者详细解释和取得患者同意。
(2)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特别关注血液凝结功能、皮肤病变等病史或症状。
(3)准备好穿刺器材,包括穿刺针、导管、注射器等,并进行消毒。
(4)患者取坐位或左侧卧位,保持脊柱弯曲。
2.术中操作:(1)皮肤消毒:选取穿刺点,通常在L3/L4或L4/L5椎间孔水平,用酒精或碘酒消毒。
(2)局麻:采用2%利多卡因,用注射器慢慢地沿着穿刺点刺入皮下组织,达到硬脑膜水平后,将部分剂量缓慢注射到硬脑膜内。
(3)穿刺:选择合适的针径和长度,将穿刺针插入皮肤,垂直于脊柱,到达硬脑膜表面后,将穿刺器旋转到30-45度角。
(4)脑脊液采集:连接导管,并用注射器吸取足够的脑脊液样本。
(5)应激试验:在脑脊液采集期间,可进行应激试验,如压迫眼球、颈动脉窦按压等。
(6)穿刺结束:缓慢拔出针头,轻轻按压穿刺点数分钟,以预防血肿形成。
(7)处理样本:将脑脊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查。
3.术后处理:(1)观察患者症状: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腰背痛等。
(2)平卧休息:术后让患者平卧休息,头低体高以减少头痛发生。
(3)饮食控制:术后禁食或低脂低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4)补液:术后给予足够的液体,以保证患者体液平衡。
(5)注意并发症:术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血等。
(6)出院指导:在出院前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并定期随访。
总结而言,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
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要注意补液、饮食控制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这样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效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腰椎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置管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b39ad9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0.png)
腰椎穿刺置管操作规范1.引言腰椎穿刺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操作,用于采集脑脊液样本、注射药物或者引导其他治疗措施。
为了确保操作安全和准确性,制定本操作规范以指导医务人员进行腰椎穿刺置管操作。
2.操作准备在进行腰椎穿刺置管操作前,医务人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检查器械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通常为横卧位且双腿屈曲;解释操作过程和风险给患者及其家属,并征得患者的同意;随时准备应急设备和药物,如紧急复苏车、吸氧设备等。
3.操作步骤3.1 消毒准备医务人员应穿戴好洁净手术衣、手套,佩戴口罩、帽子等防护措施;使用医用消毒剂对患者腰部进行消毒,采用“中心-外围-外围-中心”的顺序;用无菌巾包裹准备好的穿刺器械,并确保器械无污染。
3.2 定位和麻醉利用解剖标志物,确定穿刺点位,通常是第3~4腰椎间隙或第4~5腰椎间隙;局部麻醉,通常使用2%的利多卡因,注意麻醉深度和正确的注射方法。
3.3 穿刺置管在确认麻醉效果的前提下,使用穿刺针缓慢进入皮肤、皮下组织和韧带;感知到阻力减轻时,改变进针方向,针尖与脊髓法线平行;当感知到蛛网膜下腔时,停止进针,将切开器械插入,打开截止器接入穿刺管。
3.4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保持轻柔,避免快速或剧烈动作,以减少患者的不适;确保穿刺管的位置稳固,并与蛛网膜下腔保持连通;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反应;操作完成后,固定引流管和贴好敷料。
4.操作风险及并发症腰椎穿刺置管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感染: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消毒、操作者无菌操作等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穿刺操作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血;神经损伤:错误穿刺或不适当操作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失眠: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失眠等并发症。
5.操作后注意事项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操作区域,妥善处理使用过的器械;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密切监测脑脊液引流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饮食和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体位改变。
6.结束语腰椎穿刺置管操作是一项需要严格操作的医学技术,本操作规范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套操作指南,从而确保操作的安全、准确和规范。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fe655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6.png)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一、术前准备1.患者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以及药物使用情况等。
2.术前告知: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取得其知情同意。
3.体位选择:患者可采取俯卧位、侧卧位或坐位,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
二、术中操作流程1.患者准备:消毒腰部皮肤,覆盖无菌手术巾,确保手术场地无菌。
2.穿刺定位:通过触诊或X线引导等方式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水平。
3.局麻药物注射:使用无菌的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沿皮肤切口的外周边缘注射。
4.穿刺:戴无菌手套,用无菌穿刺针缓慢而稳定地穿刺腰椎间隙,注意穿刺的深度,避免损伤神经或脊髓。
5.验针:穿刺针插入后,用注射器抽吸一小份液体,确认是否抽取到脑脊液,再通过压力检测确认有无颅内压增高。
6.取样或注药:如需取样,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吸取脑脊液样本;如需注药,缓慢而均匀地注入所需药物。
7.穿刺结束:停止注药或抽液后,缓慢地将穿刺针拔出,注意观察有无明显出血或渗血。
8.密封创口:在拔针后,用干净的无菌纱布或敷料覆盖穿刺点,用胶布固定。
三、术后处理1.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2.患者安抚:术后密切关心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根据需要给予镇痛等对症处理。
3.封闭穿刺点:术后24小时内,保持穿刺点的局部清洁,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4.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后注意事项,如术后休息、饮食、洗澡等,避免剧烈运动或插拔性活动。
5.并发症处理:如术后出现头痛、背部疼痛、感染等并发症,及时呼叫医生进行处理。
总结:腰椎穿刺术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
医务人员在进行腰椎穿刺术时,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巧,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92abb5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d.png)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引言本文旨在制定腰椎穿刺术的操作规范和评分标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与成功进行。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获取腰椎液样本或进行麻醉治疗。
规范的操作和评分标准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手术质量至关重要。
操作规范1. 术前准备- 仔细阅读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
- 确保手术所需器械、药物和消毒物品的准备充分,并检查其有效性与完整性。
- 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详细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2. 术中操作- 根据患者体位(侧卧位或坐位)和手术目的选择穿刺点位。
- 加强无菌操作,严格遵循消毒流程,确保手术区域清洁。
- 使用合适的穿刺针进行穿刺,控制穿刺压力和方向,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 需要引导针或导丝时,操作人员需要仔细操作,避免针头脱出或插伤。
- 完成穿刺后,及时采集样本或进行相关治疗,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3. 术后处理- 将采集的样本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或处理。
- 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适症状。
- 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向患者家属详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
- 完成手术记录,并及时汇报手术情况和可能的并发症。
评分标准为了评估腰椎穿刺术的操作质量和结果,制定以下评分标准:1. 无菌操作评分- 将手术器械和穿刺区域准备得当:[0分] 准备不充分;[1分] 准备较好;[2分] 准备完善、无明显瑕疵。
- 操作人员佩戴无菌手套:[0分] 未佩戴或无保护;[1分] 佩戴手套,但未遵循无菌操作要求;[2分] 佩戴手套,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
- 手术区域消毒完整且有效:[0分] 消毒不充分;[1分] 消毒较好;[2分] 消毒完善、无明显瑕疵。
2. 操作技术评分- 动作准确性:[0分] 操作不准确,需他人指导或调整;[1分] 操作基本准确,不影响手术进程;[2分] 操作准确,无错误。
- 操作迅速性:[0分] 操作缓慢,影响手术进程;[1分] 操作较快,但需他人加速;[2分] 操作迅速,不影响手术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穿刺术标准化操作规范【定义】腰椎穿刺术简称“腰穿",就是指用腰穿针从腰椎间隙刺入腰池,测定脑脊液压力,并收集脑脊液进行临床检测得一种技术操作。
【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①取脑脊液作常规、生化、细胞学、病原学、免疫学等项检查以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得诊断。
如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与变性疾病得诊断与鉴别诊断,某些原因不明得昏迷、抽搐等疾病得鉴别诊断。
②测量颅内压或动力学试验以明确颅内压高低及脊髓腔、横窦通畅情况。
③注入空气、碘油、碘水等造影即行脊髓腔、脑室系统造影检查以了解有无阻塞、狭窄、变形、移位等改变、④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
⑤反复穿刺检查脑脊液对比各项化验得动态变化以助病情、预后得判断及指导治疗。
2、治疗性穿刺:①选用治疗药物(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抗癫痫药、化疗药等)以治疗相应疾病、②依病情可注入液体或放出脑脊液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或引流有刺激性得脑脊液以改善症状。
③腰麻以施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禁忌证】①颅内压升高伴有明显得视乳头水肿者与或有脑疝先兆者。
②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或穿刺部位腰椎有畸形或骨质破坏者,脊髓压迫症得脊髓功能已处于即将丧失得临界状态者。
③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使用肝素等药物导致得出血倾向者。
④开放性颅脑损伤或伴有感染得脑脊液漏者。
⑤全身严重感染、休克或躁动不安、衰竭或濒危状态得患者。
⑥后颅窝病变或颅内占位病变有颅内压增高表现或伴有脑干症状者。
【方法】1 穿刺前准备消毒好得腰穿包,局部消毒物品。
对神志清楚得患者,应向其说明腰穿得目得与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取得合作,必要时术前应用镇静剂。
2 体位患者一般采取去枕侧卧位,背部应与检查台垂直呈90°,低头屈颈,双手抱膝,使膝部尽量贴近腹部,脊柱前屈,使椎间隙张开以便于进针、3 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术者戴无菌手套,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盖无菌孔巾。
4 穿刺点腰穿一般在腰3~4椎间隙进行,穿刺点相当于双髂前上嵴最高点得连线与脊柱中线相交处、婴幼儿脊髓下端得终止水平较低,故穿刺点宜选择腰4~5或腰5~骶1椎间隙。
5麻醉用0.5%~1%利多卡因或1%~2%普鲁卡因(后者需行过敏试验)1~2ml在穿刺点行皮内、皮下浸润麻醉,然后垂直缓慢进针直至棘韧带,边回吸边注药,回吸时注意有无回血,避免麻药注入血管内,充分麻醉后拔针。
6 进针左手固定穿刺点,右手持腰穿针,进针方向略偏向于头部,即对准脊椎间隙刺入皮下,此时一定要保持针体本身呈水平位,针尖斜面与脊椎平行,穿刺针与背面横轴垂直呈90°,缓缓进针,当针穿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硬脊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样落空感(进针深度成人一般为4~5 cm,小儿为2~4 cm,但可因年龄、体形胖瘦而异),说明针已进入蛛网膜下腔,然后再把针头得斜面转向头侧,徐徐抽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
若无脑脊液流出,则可将穿刺针捻转或略做深浅调节。
7 测压及放液穿刺成功后,嘱患者头部、肢体自然放松,接测压管,此时可见测压管内脑脊液柱不断上升,当其不再上升时,脑脊液得液面随着呼吸而上下波动,此时得读数即就是所测得得压力值。
拔掉测压管,缓慢放出需要量得脑脊液,留脑脊液送检,放液后测末压、8 拔针将穿刺针芯插入针体,然后一同拔出、在穿刺点盖无菌纱布,稍加按压以防止出血,后用胶布固定。
9术毕嘱患者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使脑脊液经穿刺孔漏入硬膜外腔,引起颅内低压所致得腰穿后头痛。
【腰穿注意事项】①穿刺针要直,针体与针芯型号要匹配,针尖要锐利,不能带钩;根据患者得年龄、胖瘦情况,穿刺针要选择适宜得型号、粗细。
②腰穿时患者采取得侧卧位姿势一定要正确,穿刺针得进针方向与背面得横轴一定呈90°,且进针方向微偏向头侧,这就是腰穿能否成功得重要环节。
③当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拔出针芯时一定要缓慢,如遇颅内压太高,脑脊液呈喷射状流出时,要快速把穿刺针拔出,以防脑脊液短时间大量流失。
④有时脑脊液因某些病变不能滴出(如蛋白含量过高或脑脊液压力过低),可接注射器轻轻抽吸一下,多可抽出、⑤腰穿操作得全过程均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均可能就是造成感染得主要原因。
另外,千万注意勿将滑石粉、酒精、棉花纤维、皮肤消毒剂等注入鞘内,以免发生并发症。
【重新穿刺应避免得问题】①若穿刺失败而又连续多次穿刺,穿刺孔增多,可致脑脊液外漏,导致低颅压,易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故应注意避免。
②若穿刺针进针方向有误,欲进行再次穿刺时,一定要将针退至皮下再进针,否则穿刺针极易再次由原路进入,仍不会成功。
穿刺过程中常用得两种方法①可行压腹试验测定穿刺针就是否在蛛网膜下腔及就是否有椎管梗阻,方法就是用手掌或拳头压迫腹部,可见脑脊液压力迅速上升,一般约增高1倍左右,放开手后,压力迅速下降,15~20秒恢复至正常。
如穿刺针未在蛛网膜下腔内、引流不通畅或椎管内完全梗阻,则压腹时压力不升。
②若脑脊液呈血性且又不排除穿刺损伤时,可采用“三试管法"鉴别。
方法就是:取3只试管分别连续接取脑脊液,如为病变致血性脑脊液,则3只试管呈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
穿刺损伤性出血则第1管呈血性,第2、3管颜色依次变浅甚至无色。
穿刺损伤性出血,脑脊液得血色呈鲜红色,且很快有血凝块形成;病变致血性脑脊液得血色呈暗红色,无血块形成。
需要注意得就是,脑脊液送检时,一般要将相对后放出得标本送脑脊液常规检查,以免可能得穿刺损伤对脑脊液细胞计数造成过大影响、穿刺后应如何操作以减轻疼痛①穿刺进针或撤出时,均应插入针芯,因为无针芯得穿刺针穿刺时可能把小得表皮栓子带到蛛网膜下腔;无针芯穿刺针撤出时可能吸入一些神经根纤维,从而引起疼痛。
②腰穿后头痛多因放脑脊液过多、穿刺针粗或因穿刺不成功而多次穿刺造成脑脊液外渗、外漏,导致颅内压降低,或者三叉神经感觉支支配得脑膜及血管受牵拉、移位而引起、常伴恶心、呕吐症状,卧位轻,站立时重,多在腰穿后1~7天发生,可持续数天。
此时应卧床休息,静脉补液,同时嘱患者大量饮水,头痛即可消失。
【并发症】1、头痛ﻡ就是最常见症状,与穿刺针过大有关,脑脊液从硬脊膜漏出,小脑延髓池以下部位脑脊液容量减少,脑下移,牵引颅腔痛觉敏感结构引发头痛。
严重得体位性头痛就是低颅压得主要症状。
针尖斜面应位于人体矢状位以减少硬脊膜损伤,因为这样穿刺针就是分开而非洞穿纵形纤维,从而减少脑脊液漏、另外,脑脊液收集量应控制在最小量,儿童不宜超过3ml、一旦诊断腰穿后头痛,卧床休息可减轻腰穿后头痛得严重程度,同时给予补液治疗。
2、腰背部疼痛有长短不等得潜伏期及特异性姿势改变,可存在神经根体征,与腰椎穿刺部位神经根后方受刺激有关,其发生原因与脑脊液从硬脊膜穿刺点漏出与在硬膜外聚集有关,症状可自行缓解、恰当选择腰穿针型号可减少腰背痛得发生率。
3、创伤性穿刺穿刺针误入板内静脉丛引发出血,血凝块紧压脊神经根或脊神经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往往就是由于进针过于向脊柱两旁倾斜或过多向前而引起。
为避免此并发症,需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操作技能与摆好正确体位。
4、干穿( 未穿出脑脊液) ﻡ通常由于患者腰穿时姿位不正确(背部没有完全屈曲,腰棘突间隙没有完全变宽)与穿刺针方向不合适而导致穿刺针碰到骨质结构,受到正上/下方椎骨棘突或偏侧上/下方关节突得阻挡,也可能会损伤椎间孔内得脊神经。
5、下肢刺激性神经痛ﻡ如果在穿刺期间患者出现沿一侧下肢放射性闪电样疼痛,穿刺针很可能偏离正中线而触及神经根,应当完全撤出穿刺针并重新矫正方向。
6、疝出症候群ﻡ当腰穿降低了脊蛛网膜下腔压力时,可能会发生小脑幕裂孔疝,腰穿后出现瞳孔异常与眼球运动受限、固定,四肢轻瘫,呼吸变化则说明出现此症候群可能。
为避免此并发症,需严格掌握腰穿适应症,脑脊液放出量应限定在最小量。
7、椎管内表皮样肿瘤ﻡ就是由于穿刺针引入脊椎管里得有活力得表皮细胞在椎管内种植得结果、表皮样肿瘤通常位于腰穿位置附近得脊髓圆锥与马尾部位,症状直接与肿瘤得大小与位置相关。
由于空心针很容易分离皮肤组织并将皮肤组织带入蛛网膜下腔造成医源性植入而形成表皮样肿瘤,故腰穿时应当在针尖经过皮肤进入椎管内后再移开管心针,避免使用无管心针得腰椎穿刺针,儿科应严禁用肌肉注射针代替腰椎穿刺针。
8、颅腔积气ﻡ与坐位相比,侧卧位时腰穿部位鞘膜内压力相对较低;大量脑脊液得流出打破了脑脊液内环境得稳定以及鞘膜内外自然压力梯度,随着脑脊液得过度引流,且当患者深呼吸(尤其紧闭声门)将导致鞘膜内负压增大,空气俘获进入颅腔;拉出穿刺针前,当管心针再次插入穿刺针时,空气被推入蛛网膜下腔,当患者坐起时空气向头侧移动形成颅腔积气。
预防措施:(1) 如果病人情况允许,可采用坐位腰穿;(2) 测压计监测脑脊液压力;(3) 确保腰椎穿刺针容纳脑脊液而非空气后,再放置管心针;(4) 避免操作过程中患者深大呼吸,尤其不要声门紧闭。
对于过度紧张得患者,腰穿前可考虑使用镇静剂、9、腰穿后外展神经麻痹如果腰穿后脑脊液漏持续时间过长、硬脑膜缺损延迟闭合,就可引起低颅压,脑下沉,牵拉颅神经,引起外展神经麻痹。
用大号针腰穿导致外展神经麻痹得风险较高,建议在腰穿中使用合适得小号针。
10、硬膜外/下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就是由于患者得凝血机制不正常。
尽管如此,若没有其它原因得持续性头痛或迟发性头痛,应当考虑硬脑膜下血肿得可能性,最可能得原因就是由于腰部脊膜创伤引起长期低颅压,继而诱导硬脑膜下静脉出血、11、医源性脑膜炎通常就是由于手术时未注意无菌操作原则,穿刺后将污染物带入椎管内,而致颅内感染、预防措施:手术前戴帽子口罩,戴无菌手套,用碘伏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为15cm,待碘伏晾干后,再重复消毒一次,铺无菌孔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