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
育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李霞张林康来源:董场镇学校点击数:2139更新时间:2012年05月09日摘要: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塑造学生完美的性格,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师的职责尤为重要,以教材为依托,教师不进行单独的说教,结合教材,以教材为主开展德育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吸收其内涵,。语文教学不仅是对语文知识有基本的掌握,还应抓住里面的人文色彩陶冶情操,让知识改变学生的整个观念,积淀价值规范,提高道德。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在意识形态转变的关键阶段,虽然他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还远远不够,还要经常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与教育。
初中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易冲动,也重感情。语文课文中经常有一些感人的文章和深刻的道理,其语言优美,逻辑缜密,不仅有对生活道理的揭示,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学生通过学习,会被其中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情感所打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并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因而,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起单纯的道德教育来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被学生吸收。以教材为依托课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那么教材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所以,老师一定不能进行单独的说教,要结合教材,以教材为主开展德育教育。我们都知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要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中的丰富情感,让他们有个基本的情感框架,再通过自己的感悟,吸收其内涵,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因此,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就必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当今的社会,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人们热衷于追求经济效益,这当然无可非议。现在,社会上青少年的犯罪率也呈上升的趋势。一些年轻人道德败坏,他们见利忘义,行骗、偷窃、抢劫、杀人。作奸犯科的现象屡见不鲜。学校里也有一些学生自私自利,凡事只替自己打算,不顾他人利益。更有一些学生不懂得礼貌谦让,同学间稍有龃龉,开口就骂,挥拳就打,他们都缺少做人起码应有的道德。
独生子女的时代,从小娇生惯养,生活在温室里,禁不起风吹雨打,稍有不慎就会做出极端的反应,而在这样一个叛逆的时期,单纯的说教只会让他们陷入更危险的境地,只有将思想教育融入到课堂当中,联系实际生活,还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另外,在这样的社会下出现的新的人群,他们叫留守儿童,他们心灵脆弱,缺少父母的爱,即便老师,祖辈如何关心他们,也不能替代父母那暖暖的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更能帮助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找到方向,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一)在情境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不同,但都是一定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感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这是最佳的德育渗透。
一、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教会学生如何克服人生中遇到的困难;《背影》这篇散文,就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关爱父母。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歌,诸如《望岳》、《三峡》等,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敬畏自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至于说明文,如《苏州园林》,看似平淡无奇,但稍加琢磨就能发现其中也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象独具慧眼的伯乐,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从课文的题目、人物、事件、文眼、意境、中心以及背景材料中挖掘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素材,为创设课文情境打好基础。
二、要教师要精于创设情境。教师应熟悉各种创设情境的形象化手段,并根据课文中包含的德育素材的不同性质、特点和本校拥有的各项教学设备及科组内“教学资料库”的情况,结合各种形象化手段的效果特点,确定采用何种手段创设情境,必要时还要进行剪接、合并、创新等。如为朗诵选配合适的音乐背景,截取有关视频、电视片段补充课文内容等。例如在教学《背影》这课时,一开始导入新课提问“回忆你的父母为你做一些事情”,从学生的表情看的出来,他们毫无感激之情,毫不感动,于是我放出了一段准备好的钢琴曲,再配上一段充满情感的话,音乐缓缓流放,他们也慢慢陷入沉思,眼里饱含着泪花,相信那段音乐将他们带回了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那么美好,那么甜蜜。又例如在上《敬畏自然》这课,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杰作,又播放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要爱护大自然,爱护身边的环境。教师在实践当中积极地摸索、认真地尝试和练习,才能最终创设出逼真的课文情境,让学生全身心融人其中以至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德育渗透达到完美的效果。
三、把掌握的情景教学在实际生活中反复运用。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但如果教师不注意点拨,学生就如同看一场电影,当时很感动,但过后回到和课文情境不一样的实际生活中还是依然故我。因此,教师要懂得点拨,既要立足于课文又要跳出课文,拉近课文和学生实际的距离,使学生能将课文学习中获得的感情体验和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例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学生学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再逐渐解决小困难,最终取得胜利。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