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吉林大学教务处

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吉林大学教务处
外国语学院 英语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21 翻译(英语翻译)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 23 日语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25 西班牙语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 .............................................................................................27
育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从教学安排、招生、录取、收费及相关管理、课程修读和成绩考核
等几个方面都作了系统地规定,保证了我校双学士学位教育的开办质量。
双学位教育是学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实行院长
负责、本科教学的副院长组织实施、学分制管理的运行模式,学制 2 年。 双学位教育以现有本科学科专业为依托,在师资力量和培养条件都符合复合型交叉学
学制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吉林大学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序号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院简介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院简介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简介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下设4个学系:预防医学系、放射医学系、医药信息学系、社会医学与医事法学系;3个教学中心:放射医学教学中心、预防医学教学中心、医药信息教学中心及15个教研室。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47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30人,讲师31人,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1300余人。

专业与学科: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卫生部放射生物学重点学科、吉林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重点学科、吉林省卫生毒理学重点学科和吉林省流行病与卫生统计重点学科。

学院设有预防医学(含营养与食品卫生、卫生检验专业方向)、放射医学(含放射治疗与核医学、辐射防护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信息管理专业)、医事法学专业方向。

目前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硕士点10个。

其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二级学科博士点有:放射医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与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医学基因组学、医学信息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放射医学)和公共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涵盖7个二级学科授权点:卫生毒理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与妇幼保健学、医事法学、医学信息学。

除此之外还包括放射医学(基础医学的二级学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二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授权点(全国首批试点单位)。

平台基地:学院现有4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兽共患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共建)、国家卫计委放射生物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卫生毒理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分子遗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5个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人类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吉林省青少年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医学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联合实验室、吉林大学卫生检测中心;3个研究所:预防医学研究所、放射医学研究所、卫生毒理学研究所。

吉林大学—护理学培养方案

吉林大学—护理学培养方案
护理学
专业代码:100702
专业类别:主推专业
整体费用:前期费用(报名费+报考费+学费);后期费用(实践课费+毕业论文+学位英语+工本费)
免考科目:课程设置中红色部分可申请免考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00015
英语(二)
14
三选一
00016
日语(二)
14
00017
学位获取:
一、主干课程平均分达到70分以上(加粗标记课程名称为主干课程);
二、参加由吉林省学位办统一组织的外语考试成绩合格;
三、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良好(含)以上。
俄语(二)
14பைடு நூலகம்
3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4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00019
计算与应用基础(实践)
2
5
00182
公共关系学
4
6
03202
内科护理学(二)
5
7
03006
护理管理学
5
8
03008
护理学研究
5
9
03005
护理教育导论
5
10
03009
精神障碍护理学
5
11
03201
护理学导论
5
12
03200
预防医学(二)
6
13
03004
社区护理学(一)
5
四选一
04435
老年护理学
5
04436
康复护理学

吉林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细则

吉林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细则

吉林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细则为规范课外培养计划学生成绩评定工作,依据《吉林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校教字[2016]64号),学校现就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一、成果审核与学分认定1.课外培养计划实施“档案袋”管理方法,学院为在校本科生建立“课外培养计划”个人专属“档案袋”。

通过吉林大学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施网上管理。

2.学生申请课外培养计划学分,需提交相应的成果证明(纸质版),经学院审核后方可认定学分。

3.学院组织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工作组,针对学生申请成果及相关证明进行鉴别审核,并提交至吉林大学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确认。

4.学生所提交的成果通过审核后,即可获得学分。

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课外培养计划学分,即可在吉林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录入该环节成绩。

具体成绩根据完成学分来确定。

完成本专业课外培养计划基本学分要求,记60分;每超出1学分,成绩增加3分;成绩上限为100分。

5.学生完成课外培养计划要求学分,所有成果将记载于《吉林大学本科生课外培养计划成果汇总表》,学院加盖公章后装入本人档案。

二、成果提交1.学生所有课外创新实践成果须提交吉林大学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在线管理。

2.成果提交程序的设置遵循便捷、高效、准确原则。

3.成果提交权限分为教务处、学院、学生三个层次。

4.提交的课外实践成果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客观、有效。

5.提交成果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将成果提交后,学院、学生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成果核对与确认,必要时通过系统提交“更正申请”。

6.全校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参加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成果由教务处提交;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开放实验、实践成果展演(展示)等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成果,由学院或组织单位提交;其他成果由学生自己提交。

三、学分赋值原则1.为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校园文化活动及技能训练等环节,拓展实践空间、锻炼实践能力,设定学生各模块可核算学分上限;超额完成学分将记载于《吉林大学本科生课外培养计划成果汇总表》。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理论基础、熟练技能操作、较强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

说得再直白点,就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关爱生命,守护健康。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这些都是护理学的基础,让学生对人体的构造、功能、疾病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专业课程:如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4.实践课程:包括临床实习、社区实习、康复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

2.实践教学:通过临床实习、社区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3.自我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四、评价体系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结果评价:通过期末考试、临床实习考核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就业前景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养老院等领域从事护理工作。

还可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从事护理教育、科研等工作。

注意事项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解决办法:把临床实习和理论学习紧密结合,比如,每当学到某个疾病的理论知识时,就安排相应的临床观察或模拟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

注意事项二: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哪怕是最小的创新点,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培养方案改革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现状

培养方案改革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现状
t i c e ra g d u a l l y . I t h a d a r o l e i n i mp r o v i n g c i r t i c a l t l i f n k i n g a b i l i t y . Co n c l u s i o n I n o de r r t o i mp r o v e s t u d e n t S c r i t i c l a t h i n k i n g a b i l i t y , t r in a i n g
o f p r a c t i c e . c l i n i c l a p r a c t i c e )T h e e f e c t o f t r a i n i n g p og r r a m f e f o r m h a d l a r e a d y b e e n r e f l e c t e d i n n u s r i n g u n d e r ra g d u a t e t e a c h i n g a n d p r a c —
p o r t a n t s t a n d a r d f o r e v a l u a i t n g t h e p r o f e s s i o n l a c o mp e t e n c e o f n u si r n g s t u d e n t s . Re s u l t s T r a i n i n g p og r r a m w a s d e e d t o i mp r o v e b y t h a n 一
百r t h e c u r r i c lu u m( c u r r i c lu u m d i v e si r i f c a t i o n . d i v e si r i f c a t i o n o f t e a c h i n g m e t h o d s c u l t u r a l p e n e t r a t i o n ) a n d p r a c t i c l a a s p e c t s ( c o m m u n i t i e s

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的复合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具备初步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能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学生毕业时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及同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机构的卫生检验工作以及其他医学技术实验室的工作,能够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卫生检验检疫工作和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

二、培养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检验与检疫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认真学习XX基本原理等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XX思想,愿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具有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医德。

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将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具有极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己任。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虚心好学,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具有强烈的生物安全意识,正确对标本进行处理和保存,避免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二)知识要求1.掌握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掌握对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测和监督的基本知识。

3.掌握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行为心理因素对人权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以及毒理学研究方法。

5.掌握对健康相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评价的知识和方法。

6.掌握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危险因子的检验检疫的理论和技术方法。

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学分197学分

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学分197学分

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学分197学分
(实用版)
目录
1.人才培养方案概述
2.毕业学分要求
3.197 学分的具体分配
正文
【人才培养方案概述】
人才培养方案是我国教育部为了规范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而制定的
一项教育政策。

它旨在明确高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培养模式,以确保高校能够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毕业学分要求】
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的学制为四年,学生需要在四年内完成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其中,毕业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

必修学分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学分,而选修学分则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分。

【197 学分的具体分配】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本科阶段的毕业学分一般为 197 学分,具体分配如下:
1.公共必修课:通常占总学分的 30% 左右,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体育课、外语课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2.专业必修课:通常占总学分的 40% 左右,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公共选修课:通常占总学分的 10% 左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
趣和需求选择课程。

4.专业选修课:通常占总学分的 20% 左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
业方向和兴趣选择课程。

总的来说,197 学分的分配旨在确保学生既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吉林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细则

吉林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细则

吉林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细则为规范课外培养计划学生成绩评定工作,依据《吉林大学本科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校教字[2016]64号),学校现就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一、成果审核与学分认定1.课外培养计划实施“档案袋”管理方法,学院为在校本科生建立“课外培养计划”个人专属“档案袋”。

通过吉林大学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施网上管理。

2.学生申请课外培养计划学分,需提交相应的成果证明(纸质版),经学院审核后方可认定学分。

3.学院组织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工作组,针对学生申请成果及相关证明进行鉴别审核,并提交至吉林大学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确认。

4.学生所提交的成果通过审核后,即可获得学分。

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课外培养计划学分,即可在吉林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录入该环节成绩。

具体成绩根据完成学分来确定。

完成本专业课外培养计划基本学分要求,记60分;每超出1学分,成绩增加3分;成绩上限为100分。

5.学生完成课外培养计划要求学分,所有成果将记载于《吉林大学本科生课外培养计划成果汇总表》,学院加盖公章后装入本人档案。

二、成果提交1.学生所有课外创新实践成果须提交吉林大学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在线管理。

2.成果提交程序的设置遵循便捷、高效、准确原则。

3.成果提交权限分为教务处、学院、学生三个层次。

4.提交的课外实践成果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客观、有效。

5.提交成果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将成果提交后,学院、学生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成果核对与确认,必要时通过系统提交“更正申请”。

6.全校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参加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成果由教务处提交;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开放实验、实践成果展演(展示)等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成果,由学院或组织单位提交;其他成果由学生自己提交。

三、学分赋值原则1.为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校园文化活动及技能训练等环节,拓展实践空间、锻炼实践能力,设定学生各模块可核算学分上限;超额完成学分将记载于《吉林大学本科生课外培养计划成果汇总表》。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预防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专业人才,能够从事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培养目标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预防医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掌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技能和方法,在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3.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课程:包括预防医学导论、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法规、环境卫生学等专业课程。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实习课、论文等实践性课程。

三、教学模式
本专业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论文指导等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知识和
技能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四、培养方案评估
为了确保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对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以及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评估等。

评估结果将用于指导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改进和发展。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100701专业名称:护理学(Nursing science)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成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要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社区护理、护理研究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3、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4、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独立地、持续地获得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新知识,促进自身和专业的发展。

四、学制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4-6年学分要求:学业期满至少完成 20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必修51.5学分,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必修课86学分,选修课12.0学分,毕业实习48学分。

五、学位授予按照我院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200学分,通过毕业实习综合考核,品学兼优,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经我院学术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要(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人体形态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人体机能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学、医学免疫学、护理伦理学、心理学基础、药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急危重症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社区护理、护理管理学。

本科培养方案

本科培养方案
4.美育: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5.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四、课程设置
1.公共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计算机、体育等,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4.国际视野与交流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培养原则
1.适应性原则:培养方案应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多元化发展。
2.系统性原则:课程设置应保证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3.实践性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科培养方案
第1篇
本科培养方案
一、总则
1.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本科人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相关教育政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2.本方案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合理,教学管理规范,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教学进程:按照学期进行教学活动安排,保证每个学期的课程平衡。
六、教学管理
1.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定期评估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2.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3.教学资源建设: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支持。
七、质量评价
二、培养目标
1.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

公共卫生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公共卫生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公共卫生预防、控制、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公共卫生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等。

2. 具备开展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能力,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公共卫生监测和评估等。

3. 熟悉公共卫生政策和法规,了解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设置1. 核心课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公共卫生学原理等。

2. 拓展课程: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估、卫生经济学等。

3. 实践课程:包括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通过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方式,使学生深入实际,了解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其实践能力。

五、培养特色1. 强化实践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学科交叉:鼓励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3. 关注公共卫生前沿:及时引入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

六、毕业要求1. 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任务。

2. 通过毕业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达到毕业要求。

3.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卫生学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是我国培养公共卫生、放射医学、医药信息管理和医事法学人才的摇篮,它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长春市新民大街南端西侧,占地3万平方米。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身是白求恩医科大学预防医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开始招收放射医学专业本科生,1978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目前有硕士点8个:放射医学、卫生毒理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和医学基因组学,1984年放射医学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共有博士授权点3个:放射医学、卫生毒理学、医学基因组学。

1991年,放射生物学实验室被批准为卫生部放射生物重点实验室,目前成为我校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

2002年学院被教育部及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全国首批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授权单位。

学院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突出专业特色,不断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我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家开办医事法学专业方向的学院,放射医学专业在国内教育部直属院校中我院是唯一的院校,学院具体承办的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如下:放射医学专业(影像与核医学专业方向、放射损伤临床专业方向);预防医学专业(含营养与食品卫生、卫生检验专业方向);医药信息管理专业;六年制双学位医事法学专业。

上述6个专业及专业方向每年本科生累计招生150人。

学院重视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现有院属研究所四个:放射医学研究所、预防医学研究所、神经内分泌研究所和毒理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卫生检测中心、卫生部放射生物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人类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也挂靠在公共卫生学院。

学院学科梯队完备,现有教职工170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9人,讲师29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6人。

自建院以来,共培养本科生1712名,硕士研究生303名,博士研究生108名,成人学生845名。

目前在校生1133名,其中,本科生603名、硕士研究生147名、博士研究生66名、MPH学生171名、成人教育学生146名。

2001年以来,承担科研课题146项,其中国家级(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省部级29项,科研经费总额732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88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45篇;获科研成果奖5项,发明专利5项。

著名放射生物学专家刘树铮教授等一大批专家、教授以其优异的研究成果和工作业绩谱写着我院的辉煌,他们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善于奉献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学院非常重视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积极支持送派教师、研究生出国进修、讲学、访问。

学院与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家有关院所建立双边合作。

近年来,共有70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到目前为止,出国留学人员已达60余人。

放射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放射医学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放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高素质放射医学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在各级放射治疗和核医学诊疗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保护、进出口检疫部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岗位上从事肿瘤的放射治疗和核医学诊疗工作,放射性监督检测,放射卫生防护指导与放射性职业评价,以及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和事业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放射医学专业分两个专业,即放射防护专业方向和放射治疗与核医学专业方向。

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的学习与训练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放射防护专业方向的学生应获得:1.运用常用的放射测量技术和基本知识开展放射检测监督和评价的能力;2.结合实际工作分析辐射危害,提出安全措施,开展防护与安全工作的能力;3.运用电离辐射剂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环境和个人剂量测量与估算的能力;4.分析和处理辐射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放射治疗与核医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应获得:1.运用相关知识开展肿瘤放射治疗和核医学方面的临床诊疗工作的能力;2.获取放射损伤和放射病诊断和治疗的知识和能力;3.获取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处理的知识和能力;4.熟悉常用核素的核辐射和化学特性以及毒理学相关知识,提高诊疗质量和做好患者防护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主要课程: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原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导论、内科学、外科学、预防医学、枋物理学、放射毒理学、辐射剂量学、医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损伤临床学、肿瘤放射治疗学、核医学、影像诊断学、放射卫生学、辐射防护监督管理学。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放射医学专业是具有核特色的专业,它服务于我国的核能和核技术事业。

放射生物学学科已成为我校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

放射生物学实验室(1990年)已成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我国知名的放射生物学家刘树铮教授为首的学术队伍,在《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

五、学制一般为五年六、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七、毕业合格标准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学分。

放射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计划表放射医学(放射治疗与核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表放射医学(辐射防护)专业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环保、进出口检验检疫、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机关管理部门以及大型企业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监测、人群合理营养指导、卫生检验检疫、环境监测和临床检验以及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分三个专业方向,即预防医学专业方向、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方向和卫生检验专业方向。

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医学基础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掌握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知识和卫生检测技术,能解决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实际问题,具有分析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

达到国家对公共卫生执业医师的基本要求。

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1.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卫生检测及防疫工作的基本能力;2.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等健康相关产品进行卫生监测和监督;3.食品营养价值分析,食品资源开发和食品的营养学设计与鉴定;4.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的措施与计划;5.分析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6.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7.接受卫生检验操作技能系统训练,具备卫生检验及医学检验的基本能力。

8.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9.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社会交往与协调能力;1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主要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食品微生物学、基础营养学、应用营养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理化检验、临床营养学、食品安全、劳动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卫生微生物学、分析化学、免疫学检验、空气检验、水质检验、病毒学检验、细菌学检验、生物材料检验、临床医学检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实习、基地实习、毕业实习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加显示了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对增进人类健康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社会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人才的广泛需求。

由于卫生防疫系统体制改革,卫生监督、监测、疾病控制相对独立,本专业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和卫生检验三个专业方向正是适应这种需求,培养知识全面并具有技术专长的人才。

五、学制一般为五年六、授予学位医学学士七、毕业合格标准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学分。

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预防医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计划表预防医学(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表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 专业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表预防医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 专业培养方案学时、学分分配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医学、药学知识基础,掌握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高素质医药信息管理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国家各级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医院、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医药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药学、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信息管理方法以及系统和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医药学基础知识;2.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4.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6.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信息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医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预防医学类、药学基础类、信息管理类(管理学原理、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组织、医学文献主题标引、医学信息检索、医学信息分析与研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外语)。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基地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一般安排24周,其中毕业论文(设计)不少于15周。

四、学制一般为五年五、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六、毕业合格标准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