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设计的控制力——以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建设实践为例

合集下载

山形水意生层云——东莞松山湖科学园二期规划与建筑设计

山形水意生层云——东莞松山湖科学园二期规划与建筑设计

片 荔枝 林

整体
环 境优美 自然
作者单位 收稿 日期

深 圳 市 同 济 人 建 筑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深 圳
2 00 8 04

5 180 57
10
59
维普资讯

8
鸟瞰 夜
维普资讯
城 市建 筑 i 蠢 ;0 i 蠹 ;U R B A N IS M A N D
环 境 的污 染

生活对
10 km

水 为 虚 转 化 为 体验 路径 羞 山 开 永意 棺 互 依 存
, ,
在开 发秩序上

集 中开 发 t E部
-
3 4
内庭 院
5 水 岸公 共 区
拓扑 变 形
的土 地

而 对 自然 环 境 较 好 的 中部


南部采取 保 留

开 发 的方 式
这 样 既 增 加 区 域 开 发 的可 操 作 性


为 后 续 发 展 留下 更 好
更 大 的空 间


项 目基 地 周 边 分 别 被 红 棉 路
环绕

沁 园路

迎 宾路
基 地 南 侧 是 已 建 成 并 投 入 使 用 的 松 山 湖 管委

会 办 公 建 筑群 及 住 宅小 区
东侧 与 迎 宾 路 相 隔 的是

为 东莞 松 山湖 科技 产 业 园 区
响东莞 可 持续 发 展
能力


进入 新世 纪

为 提 高研 发 服 务
人 才 教 育 能 力及 由加 工 制 造 业 向 先进 制 造 业

高科技产业园对周边城镇公共经济发展的影响_以广东省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例

高科技产业园对周边城镇公共经济发展的影响_以广东省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例

格, 将会成为寮步镇吸引外资的一个极 为重要的卖点。
(2) 在 产 业 上 与 松 山 湖 产 业 园 的 协 调发展。 松山湖产业园作为东莞市重点 投资发展的产业园, 毋庸置疑对于整个 东莞市各个镇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挑战 和竞争。 这主要体现在资本、技术和配套 产业等方面,大朗镇也并不例外。 但从另 一个角度看, 松山湖产业园发展的主要 是产业的高端部分, 即科研开发和高端 技术产品的生产, 与其他各镇的工业生 产并不构成直接的冲突, 而松山湖产业
1、 从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关系看,松 山湖科技产业园是一块飞地。 行政上松 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是高于周边镇的 独立行政单元;规划上规模庞大、功能齐 全、自成一体。
2、从 开 发 方 式 看 ,松 山 湖 科 技 产 业 园依靠东莞市政府的大量前期投资,开 展积极的对外营销和引资, 是区域投资 的焦点。 对平衡区域的空间发展格局,带 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策略控制的内容包括:控制合理的建 设规模,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预留策略 性发展用地;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城 镇空间格局; 大型的基础设施尽量参照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进行建设;对 今后进驻镇的企业必须有所选择, 保证 镇的产业发展与区域的长远发展不矛 盾。
总之, 面对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带来
的种种机遇, 科技产业园的周边城镇也 需要采取积极的策略抓住这个机会,在 有序的规划下发展公共经济,改善民生, 建设环境优美适宜生产和生活的现代化 新城镇。 S
3、整合原则。 基于不同企业各自的 发展状态, 需要在同一园区内整合多种 单体组织形式与空间组合模式, 强调使 用空间的灵活性, 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自 身孵化、 成长的发展规律, 应对不同规 模、不同阶段的企业发展需求。 同时在这 一基础上, 亦应强调对整个园区形象的 整合设计,形成完整的园区印象。

关于东莞市发展高新产业园区的思考——以东莞市松山湖西部研发区

关于东莞市发展高新产业园区的思考——以东莞市松山湖西部研发区

关于东莞市发展高新产业园区的思考——以东莞市松山湖西部研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城市和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城市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拓展和传统产业改造的助推器。

进入新世纪,东莞谋划着从“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的转变,而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即是这场伟大转变中最活跃的分子。

本文在分析其他高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松山湖西部研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该规划的创新之处,以期对其他相关规划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标签:高新区松山湖规划1区域发展背景1.1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工业园区的大发展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科技工业园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依靠区域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城市发展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城市和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城市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拓展和传统产业改造的助推器。

科技产业园在当今世界的发展非常迅速,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台湾的新竹等已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象征。

1.2东莞市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内在需求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东莞市发展态势持续高速,但支撑条件迅速弱化,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无法有效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是东莞市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以打造产业升级龙头为目标,延伸IT产业的产业连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产业升级的内动力,找准松山湖的最佳定位,在产业创新中迎接国际产业大转移。

1.3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战略意义重大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在东莞市经济社会双转型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松山湖的开发,使东莞市由国际制造业基地向国际制造业名城迈进,以新空间发展新产业,促进全市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应对区域产业转移的必然趋势。

随着松山湖产业新城的发展,必将成为城市化以及城市文明的高地,对周边城镇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大提高这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东莞松山湖案例研究

东莞松山湖案例研究
“山”、“水”、“园”

体育中心


山地公园

知识家园
医院 文化走廊
高尚住宅区
商业区
酒店公寓
生产力促进基地 商务办公区
五星级酒店
行政办公区
管委会大厦
规 划 总 平 面 图
管委会大厦
总体规划鸟瞰图
商务办公区
酒店
规划总平面图
总 体 规 划 鸟 瞰 图
文化走廊
总体规划鸟瞰图
控制指标
容积率为 0.5-0.8 密度≤30% 绿地率≥40% 公共建筑最高高度小于 60 米 居住建筑最高高度小于 20 米 公共岸线长超过 3000 米 自然及公共开放空间用地 85 万平方米(1278亩)
1号组团:牛津区 (学校)
设计理念: 参考牛津大学庄严的建筑特征创造街区,结 合以灰色板石为材料的大坡度尖屋顶、米色 莱姆石外墙、草坪里院和回廊,使整个街区 都可以感受到犹如知识殿堂般的氛围。
1号组团:牛津区 (学校)
规划: ■ 建筑物以三层为主,从巴士站经过庭院,可以与其他设施相连接。 ■ 巴士乘客可以在沿着环湖路的巴士站下车进入,私家车用户则可以从环湖路通过专用出入口进入地下停车场。 ■ 轨道交通是向其他区域移动的主要交通方式。 ■ 各个建筑物都以中庭为中心展开,人员经过中庭进入建筑物。 ■ 保存古建筑的外观,并在内部设计最先进的研究用办公室。 ■ 中庭的规模与实际的牛津校园相同,作为午餐时的休憩空间。
功能布局
•中心区 •科教区 • 中试产业弹性用地 • 食品科技工业区 • 机械装备科技工业区 • 生物产业区 • 综合科技工业园 • 生活居住区 • 市政设施用地 • 物流产业区 • 产业弹性发展用地
中心区规划

“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

“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
以松山湖大道为界,北边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目前已聚集华为、易事特、生益等 52家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 等产业集群。
松山湖大道以南的区域重点引进研发中心、总部,正在建设IT研发园、创意设计园、 生态文化创意谷等一批专业园,已引进产品质量检测基地、万科住宅研发基地等27家研发、 总部企业。
超市、邮政、书店、旅行社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ppt课件
19
功能与布局 教育区
ppt课件
旅游度假区20
功能与布局
东部区:台湾高科技园 东部是松山湖重点打造的台湾高科技园,规划建设大型晶圆项目基地、先进IT制造基地和生 活配套区,以承接台湾高科技产业大项目和研发龙头企业,建成一个具有浓郁台湾特色的国 际一流高科技园区。
ppt课件
15
功能与布局
2.中心区:教育研发区
是松山湖的城市核心区,集行政、商务、教育、研发、商住、旅游等多项功能。 行政服务:是园区管委会及市直部门分支机构的办公场所,为企业提供一条龙的高效 优质服务。 研发: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园、虚拟大学园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聚集中 小创业企业130多家;引进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华南工业设计院等 一批大型科研机构。 教育:拥有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等 院校,形成了从幼儿、中小学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纵向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 并举的横向教育链。 商住:拥有松湖花园、锦绣山河、万科松山湖1号、长城地产等居住配套,及酒店、 银行、超市等生活配套。 旅游:拥有东莞新八景之首的松湖烟雨,以及沟谷、紫薇园、中心公园等一批生态旅 游景点,是市民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从自然生态保护的角度 进行城市功能的布局及结构规划,充分尊 重自然生态环境,注重生态安全性,为居 民创造安全、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也 为创造“生态型科技产业园”的规划提供 了理论基础。

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27页PPT

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27页PPT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 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谢谢!

松山湖产业园案例

松山湖产业园案例

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到产业地产——松山湖国家高新产业园的发展之路近年来,以产业聚集为特征的园区开发获得了长足发展。

作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相对于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产业地产更具时代意义。

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穗深港”黄金走廊中段,地处东莞几何中心的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园区开发,就经历了从住宅地产到商业地产再到产业地产的发展历程。

一、开发住宅地产,完成园区基建松山湖产业园2001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

成立之初,园区发展主要模式是政府出让土地给开发商建住宅,开发商则为整个园区修建高水准的市政道路。

这段时期,松山湖产业园完成了基本的基建,一幢幢高端商品房小区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连接南北。

这一时期的主要开发商代表是东莞本地的光大地产,代表作品有锦绣山河、山河语岸、山河印象等大型高端商品房小区,以及由松山湖控股公司开发的主要居住对象为政府公务员的松湖花园、和堂等普通住宅、别墅小区。

这一时期开发商的作品,基本都是管委会批地、开发商盖楼兼修建周边市政道路。

因为风景优美、环境好,当时房价都在万元以上,但因为人烟稀少,商业配套基本没有,楼盘入住率一直在10%以内。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东莞致力于实现发展模式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

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升级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松山湖产业园地理位置优越,经历了住宅地产开发的第一阶段,松山湖园区周边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发达,香港、深圳、广州、惠州、珠海、中山均在松山湖一小时经济圈范围。

除了地理位置的优越,松山湖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

园区拥有8 平方公里淡水湖,14 平方公里原生态绿地,位于园区内的松湖烟雨景点位列东莞八景之首,年均游客数量达450 万人次。

二、做强商业地产,集聚园区人气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直到2011年底,其常住人口只有7.8万,这其中还包含了4.5万大中专院校学生,2.2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业工人。

东莞松山湖景区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东莞松山湖景区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目录1引言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研究内容及方法 (2)2松山湖湿地公园概况 (3)2.1湿地公园建设概况 (3)2.2湿地公园旅游资源概况 (3)2.2.1自然资源 (3)2.2.2人文资源 (4)2.2.3历史资源 (4)3松山湖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5)3.1松山湖湿地公园开发现状 (5)3.1.1定位准确,主题突出 (5)3.1.2良好的交通区位 (5)3.1.3广泛的群众基础 (5)3.1.4政府的大力支持 (6)3.2松山湖湿地公园问题分析 (6)3.2.1湿地公园规划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 (6)3.2.2湿地公园品牌意识不强,知名度低 (6)3.2.3湿地公园管理无序,工作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7)3.2.4湿地公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7)4松山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8)4.1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8)4.1.1绿色开发原则 (8)4.1.2可持续保护原则 (8)4.2松山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9)4.2.1对湿地公园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 (9)4.2.2加大湿地公园品牌宣传力度 (9)4.2.3加强与社区联系,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10)4.2.4加大对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 (11)5结语 (11)参考文献 (12)东莞松山湖景区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壮大,各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旅游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和机遇。

为促进东莞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本论文松山湖湿地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从而找出保护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通过研究希望能完善松山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建设,让更多的游客能在游览湿地公园不仅可以观看、感受湿地公园独特的景观,同时也能提高入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能为建设生态旅游做出贡献。

融合岭南建筑空间特色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设计

融合岭南建筑空间特色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设计

融合岭南建筑空间特色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设计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各类科技产业园区不断涌现,许多的科技园规划设计存在同质化问题,很多科技产业园区建筑造型特色不足,形象偏商业化,未充分表达当代科技创新公司特征。

基于此,本文结合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项目,就如何打造出一个具有岭南建筑空间特色的科技产业园区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以期可以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点参考,更好的促进科技产业园区规划与设计的进步。

关键词:岭南建筑;空间特色;科技园;规划;设计科技产业园区的有效建设能够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相关设计人员来说,要提高对于科技园区的设计研究能力,本文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设计为主,在有效的分析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设计工作过程,要重视融合岭南建筑空间特色,不断提高产业园区设计水平。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分析能够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1 区域环境和工程概况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几何中心位置,广州、深圳、香港的黄金走廊腹地,规划控制总面积达103平方公里。

莞深高速由南北方向穿过园区北部工业区,常虎高速也紧靠园区南部。

距东莞城区约22.5公里,到广深铁路东莞东站只需要15分钟车程。

市域轨道R1和R3线在建,交通完善便利。

该地区所处的自然环境较好,园区内的湖水清澈、蜿蜒,周围以绿植覆盖,山峦连绵有序,与湖景相映成辉。

整体自然景观形成的画卷式环境,成为该区域的核心优势。

对于新区域的开发建设,将信息技术、教育、文化有机融合,因此该园区被看做是极具特点和潜能的优质地区。

图1:项目区位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及中部地区C12地块项目位于松山湖核心区域,紧临新城大道和大学路,距松山湖规划建设的地铁口500米,北侧即为松山湖大学创新城。

项目边界距大学路和新城路直线距离均约100米,规划设计内部道路与新城路连接。

本项目基地东西展开约175m,南北展开约270m,总用地面积约32405m2。

园区案例—松山湖产业园_图文

园区案例—松山湖产业园_图文
出租公寓 出租公寓
出租公寓 出租公寓
注:黄色圆圈代表公寓; 红色代表度假休闲类产品
松山湖区的房地产主要分布在北部工业区和中心区。 北部工业区以出租形式的公寓为主。主要是由于企业在此区域的 集聚,使得产业人口有大量的刚性需求。 中心区为度休闲居住类产品。主要由于中心区配套设施完善,占 据松山湖区域最强势的景观资源。
园区发展历程
松山湖产业园区发展配套先行,产业紧随其后,房地产 在初期埋下伏笔。配套完善后企业纷纷投产,各大房地 产商竞相推出产品。
2001
2002
2003
2004
松山湖
配 正式立

项,最 先开发
10平方
公里工
业园
产 业
房 地 产
松山湖产业园 主干道路工程 动工;松山湖 学术交流中心 、图书馆、国 际学校 、东莞 理工学院松山 湖新校区
教育:形成了从幼儿、中小学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纵向教育, 以及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并举的横向教育链。
商住:拥有松湖花园、锦绣山河、万科松山湖1号、长城地产等 居住配套,及酒店、银行、超市等生活配套。
旅游:拥有东莞新八景之首的松湖烟雨,以及沟谷、紫薇园、中 心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是市民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
个档次:临湖一线最佳景观处的
686-850的大面积独栋、二线景
观468-644的较大面积独栋和台
三房三厅两卫 三房两厅三卫 三房两厅两卫
产品类型
数量(套 )
户型面积 261-267㎡ 215-332㎡ 220-228 ㎡
B1C8区6-218㎡
160㎡ 163-197 ㎡ 143-150㎡
一线临湖套数 独栋别墅98套
二线临湖92套 独栋别墅120套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证分析——兼论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的突破以及松山湖可持续发展模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证分析——兼论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的突破以及松山湖可持续发展模
收稿日期 : 2003- 12- 16
举世瞩目的 珠江三角洲模式 。其中, 以 以下促上 , 遍地 开花 的东莞模式 , 以上带下 , 一镇一品 的中山模式 , 六 轮齐转, 各显神通 的南海模式, 最引人瞩目。 但与此同时 , 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增长 , 对生态环境保 护重视不够, 珠江三角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 生态出现某 种程度的失衡,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受到挑战 , 如珠江三 角河网水环境污染、 水质性缺水、 河口湿地破坏 , 机动车尾 气污染, 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污染,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导 致的生态问题。以致有人评价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是 先发展 ( 污染) 后治理 的典型, 形象受到破坏 , 可持续发 展能力受到质疑。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位于东莞的几何中心 , 规划控制 面积 72km2 , 其中湖面面积 8km2 。2001 年 11 月, 经广东省 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 2002 年 5 月, 被科技部 评为 中 国最具发展潜 力的高新技 术开发 区 。它深刻反思和检讨了东莞 20 多年 先污染后治理 的发展模式, 正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 有望建设成 为广东省第二代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区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突破了珠江三角洲的传统发展模式,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量很大, 扣除建成区用地 , 并综合考虑农业保护用地、 水源 保护区、 森林公园等方面的因素 , 实际剩余的可建设用地 已相当有限, 一些镇甚至已经 无地可用 。1978~ 2001 的 23 年之间, 东莞市的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 614 km2 , 增加了 30. 7 倍, 年增长率高达 14. 3% ; 1980~ 2000 的 20 年间, 耕 地减少面积 342. 73km2 , 减少比率 43. 7% 。在新一轮国际 产业转移中, 土地资源成为制约东莞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 素。 ∃ 人力制约 : 在原有的低素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不断 削弱的同时, 由于城市环境、 人文环境不尽理想 , 东莞市的 高素质人才比例明显偏低。而高素质人才将是知识时代 的宝贵资源。 % 环境制约: 在发展初期, 经济基础薄弱, 环 境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 东莞市在一定程度上重走了西方 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 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经过 20 多 年的 环境欠债 和 污染积累 , 现在已到不能不解决的时 候了。调整发展思路,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是提高东莞市 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 ! 2. 2 !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 1)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区位。松山湖地区位于东 莞市中部 , 地处中国最发达的南部经济带和亚洲著名的 穗、 莞、 深、 港经济走廊的中段。它是过去东莞保持下来的 未开发地区。它所在区域大气环境现状良好, NO2 、 SO2 均 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地下水水质除 pH 值偏 酸外 , 其它项目均达到地下水 & 类标准; 地面大面积被荔 枝林和龙眼林所覆盖。在规划建设面积 72km2 中, 拥有近 8 km2 水面的松山湖。整个园区属适宜开发建设的低丘陵 地貌 , 植被丰富, 青山与绿水相映 , 是一个在经济发达地区 少见的、 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 并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区域。 可以说, 东莞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极大地提升了这个区 域的自然环境价值, 并进一步凸现松山湖的环境优势。 ( 2) 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松山湖的规划和设计吸取 了国内外众多园区和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依据松山湖 的发展定位及其产业发展的需求编制的。为实现以新空 间、 新环境满足发展新产业的需求 ,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 体规划采用三个圈层式用地结构模式 , 即内圈层为生态核 心区、 中圈层为生活活动、 教育活动、 科研活动和产业服务 活动区, 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在城市设计上 , 推崇于 自 然 , 倾情于 山水 , 致力于 空间 , 融山、 水、 园为一体。 ( 3) 政府高度重视、 制造产业基础较好。松山湖科技 产业园是由东莞市人民政府设立的,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导的 , 实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和管理体制的综合性 经济技术开发区域。它是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 依靠东莞 市较发达的制造产业基础 ( 良好的市场纽带关系、 发达的 基础设施条件、 直接的生产试验场所及生产制造的管理经 验等 ) ,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 以 筑巢引凤 的方式

“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

“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

“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以“以生态为核心”为主题,将生态和科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旨在打造一个融合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园区。

本文将对其规划进行分析。

首先,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园区的规划布局中,保留了大片的绿地和湖泊,保护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园区成为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环境优美的地方。

同时,规划中还提出了合理的节能减排措施,如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浪费。

这样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为园区提供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科技产业园区规划中,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规划中提出了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科技研发中心和创新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以吸引和扶持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园区。

同时,规划中还提出了引进先进的科技装备和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这样可以推动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

再次,规划中注重人文关怀,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

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办公和生活配套设施,如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住宅区等,以提高园区的舒适性和人居环境。

同时,规划中还强调了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出了建设人才公寓和人才培训中心等措施,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园区工作和创业,为园区的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综上所述,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以“以生态为核心”为主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人文关怀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通过这些规划措施的实施,将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园区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

东莞松山湖科技家产园城市设计东莞市位于经济迅速增加的珠三角地域。

因为这一地域的经济正面对结构性改变,各样经济力量的分化与组合,为当地域发展带来众多时机。

依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东莞市将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域国际制造业的中心城市。

针对东莞不齐备的城市功能和不明确的发展格局, XXXX年 6 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松山湖(原松木山川库)邻近建设以发展高新科技家产为主题的家产园,并同步开始了松山湖科技家产园的全面规划和设计工作。

环绕松山湖的整个城市设计任务能够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东莞松山湖科技家产园中心区观点性城市设计(投标) 2、东莞松山湖科技家产园中心区 +中部地域城市设计 3、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规划及总平面设计项目一:东莞市松山湖科技家产园中心区观点性城市设计(招标)项目规模:用地约 2.5 平方公里,研究影响范围约 30 平方公里“东莞松山湖科技家产园将成为东莞市家产结构调整的推进器,将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将来东莞的形象代表。

”在城市发展决议的推进下,松山湖整体规划和中心区观点性城市设计同步睁开。

松山湖地域拥有优美的环湖丘陵地貌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加上东莞市雄厚的经济累积和发展特点,关于松山湖建设标准的定位成为城市设计的重点。

一、设计构想 1. 城市设计第一从地域发展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全面剖析松山湖的战略意义。

松山湖地域所负载的其实不是一个纯真家产园的内涵,它的建设将对东莞不齐备的城市功能和不明确的发展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一座以地域创新为目标,以家产服务为主体的新城。

2. 城市设计引入了城市经营的思虑方式,充分认识不行确立的发展需求,判断城市预期的赢利方式。

松山湖新城只有在竞争的城市发展环境中以活跃的媒体身份出现,才能真实成为东莞连续发展的源动力。

所以,新城的设计主题表达为一个为变换的需求供应不变场所的观点:城市的舞台。

3. 以灵巧性和连续性的原则,城市设计为可确立的需求供应充分的发展空间,对不确立的需求表现出显然的适应性:近期,新城将成为东莞工业城镇的服务枢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浅谈城市设计的控制力朱荣远 张若冰 梁  浩【摘要】通过详细剖析和总结松山湖城市设计的具体工作模式、工作主题和实践特色,提出对城市设计控制力的产生、目标和有效作用的理解,并强调城市设计应突破纸面文章,关注实施效能,以开放的城市设计与不间断的设计服务模式,保证城市持续优化的生长逻辑与建设秩序。

【关键词】城市设计;控制力;有效性;开放;跟踪服务AN ANALYSIS ON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URBAN DESIGNZHU Rongyuan; ZHANG Ruobing; LIANG HaoABSTRACT: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Park in Songshan Lake (SSL) of Dongguan is regarded as a model in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urban design in the rapid urbanization of China. By generalizing the mode, theme and char-acteristic of urban design practice in SSL, this study illustrates the cause, target and effect of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urban design. Then it argues that urban design should lay more stress on the practical performance. It conclud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is owed to the opening mode of urban design and con-tinuous design service.KEYWORDS: urban design; control performance; effect;openning; tracking service控制力以 “度”为衡量标准,但关键还在于其是否具有足够的有效性。

实践告诉我们,城市设计不只是完成一个常规的、图册式的成果,更是一项长期的跟踪服务工作——在满足不断变化的城市需求中,维持设计标准和城市基本特征不变,并为了更加合理地适应需求而对自身进行修正的技术咨询过程。

从有效性而言,城市设计不可能成为一种苛刻、不变的法律或者规定。

城市设计的成果一旦形成,就有了它的局限性。

在随后而来的管理执行中,应维持城市设计成果的哪些方面,修正哪些方面,为什么和怎样修正,就成为城市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它们直接关系到城市设计控制力的有效性。

经过三年多的跟踪服务,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已经完成了对重要城市资源的控制和保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针对城市功能和开发强度的控制秩序,有效地回应了地区的发展需求。

本文期望通过深入地回顾与总结,能够产生一些经验,供大家分享。

1 城市设计工作背景及过程项目的背景支持首先是东莞城市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其次是东莞产业全面升级的需要,以及地区整体的产业服务需求和先进城市文化的发展需求。

2001年6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松山湖(原松木山水库)地区建设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的产业园,组建管理委员会,并同期开始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总体规划工作。

规划总用地面积59.43km2,其中松山湖水面约8km2(图1)。

同年8月,城市设计小组组成并开始工作。

城市设计工作范围由3.8km2开始,一直扩展到13.2km2的环湖核心区。

资源尺度的扩大促成了城市设计与总体规划之间的互动思考。

城市设计对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了检讨,总体规划最后的成果包容了城市设计提出的重要意见,在技术方案上进行了较大的变动,从此也确定了“新城”建设的共识性规划标准。

2002年5月,城市设计完成了初步的功能空间布局和道路网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案。

经松山湖管委会同意,城市设计尝试采用了提高实施时效性的工作模式,合理有效地组织和利用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市政工程师等专业资源,特别是与建筑师和市政工程师的合作,给城市设计的服务质量提供了非常切实的帮助。

浅谈城市设计的控制力——以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建设实践为例朱荣远 张若冰 梁 浩【文章编号】1002-1329(2004)10-0091-06【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作者简介】朱荣远(1962-),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张若冰(1972-),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城市规划师。

梁浩(1978-),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助理城市规划师。

【修改日期】2004-09-1900480O L .280C T9293浅谈城市设计的控制力朱荣远 张若冰 梁  浩善的技术管理秩序。

城市设计师从城市整体秩序方面,建立多系统的城市空间和功能的逻辑关系;建筑师从个性场所的功能特征方面,去补充修正和完善城市空间的宏观秩序;工程师从工程实施的可行性方面,对特征性的设计要求提出修正意见。

由城市设计的开放而产生的各专业的合力弥补了传统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断链现象,实现了工程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联性,有效地支持了高品质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的形成。

3.2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简述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控制框架,旨在形成完整的分析和结构性的控制系统,将永恒的空间与可变的空间进行有机组合,刚性和弹性兼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3.2.1 设计城市之“纲”源于“纲举目张”的道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之“纲”,是支持城市工作和生活高标准运行的综合系统(图5-图7)。

这个综合系统以明确的合理组织空间的能力,形成城市未来生长的空间逻辑和一个显著视觉影响力的城市结构。

它是构建未来松山湖新城永久性城市特征的重要保证。

设计城市之“纲”反映的是对复合、集成的城市服务系统的综合控制。

城市设计对生态安全空间系统、公共功能空间系统、综合交通集散系统和城市建设管理引导系统等四个涉及城市公共品质的系统进行了重点设计。

控制的核心在于建立以水体为核心的公共开放系统;在于对未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多中心的城市公共服务模式的把握;在于有序控制城市的多极生长和均衡发展;在于对城市空间尺度的设计和控制等。

3.2.2 设计城市之“目”“纲举目张”的“目”就是城市的各种功能空间场所及其组合。

设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最重要的社会目的。

设计场所要达到的目的是:(1)以产业支持服务业所需要的功能场所为基本目标,以有利于积聚智慧、财富、创新能力和交易活动的社会组织关系为城市的基本功能。

(2)调节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舒缓人们的生活节奏。

(3)满足高素质特定目标人群的需求,形成场所组合的惟一性和独特性。

松山湖城市设计包含的功能场所为:办公、研发功能区,文化功能区,居住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各种城市服务功能区等。

3.2.3 设计城市之“度”东莞市政府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定位为“新城”,充分体现了对社会进步尺度的预期。

整体控制城市的空间尺度,图4 工作框架Fig.4 Framework图5 城市水体系统规划Fig.5 Water system plan 图6 景观安全格局分析Fig.6 Landscape plan 图7 用地规划Fig.7 Land use plan 图8 城市大公园系统规划Fig.8 Parks system plan 图9 建筑高度控制规划Fig.9 Buildings height plan00480OL .28C T 94图11 生态化城市特征Fig.11 Feature of an ecological city95浅谈城市设计的控制力朱荣远 张若冰 梁  浩5.1.1 明确的目标是产生控制力的理由目标是控制的依据和判断控制是否有效的标准。

建设松山湖既有东莞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需要,也包含着城市化的实践和示范的意义。

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经营城市、经营产业、经营智力、经营文化” 的核心工作方针,从思想上决定了城市设计控制力的指向。

5.1.2 高效的组织机构是发挥控制力的平台东莞市政府组建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并以高效运作为前提,进行了若干制度的建设。

管委会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土地征用、行政架构和各层次规划设计的委托工作,为技术成果的控制力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

5.1.3 政策与策略的准备是政府先期控制的重要措施为了实现社会综合发展的目标,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必须形成政策先行的优势,以面对农村、土地和投融资等问题。

管委会在政策和策略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准备,为城市设计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也为后期的技术控制提供了先期保证。

5.1.4 土地资源的准备是将控制力最大化的前提条件之一政府在没有泄露松山湖发展计划详情的前提下,以相对较低的成本,一次性征用土地近70km2(含水面8km2)。

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城市空间结构和生态格局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使城市的投入和产出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

掌握了经济杠杆,也就将城市建设的控制力和发展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5.1.5 控制力产生于城市设计参与者的共识之中“城市设计应该创造合理的社会环境”,广义的城市设计参与者包括:政治家、政府管理或执行者、经济学家、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文化学者、投资者和公众等。

这些人的智慧和需求被组织起来,在一定时间内达成共识,就构成了城市设计控制力的基本内容。

其中决策者的意见对城市设计控制力的影响最为重要。

从项目开始那一刻起,城市设计小组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的决策者进行了三年多互动的共同实践。

城市设计以技术咨询和组合资源的角色,积极参与和影响决策的过程,成功地使所有参与者达成了共识。

达成共识的过程是城市设计的技术外延,与传统城市设计注重空间技巧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

它包括城市设计指导思想的共识、标准的共识等内容,并且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形式、社会文化的评价标准以及法规、法律保障体系等等,因而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或者因操作困难而放弃。

但从实践的角度讲,它是图纸以外必须进行的、重要的城市设计工作,直接影响控制力的有效性。

5.1.6 实施的时间周期也是决定控制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松山湖的城市设计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时间几乎是一个与设计标准同等重要的因素。

城市设计控制力的有效性与实施的时间周期成反比关系,即项目实施的周期越短,控制力表现得就越有效。

在松山湖,我们将城市设计在最短的时间里,由总体结为的物理因素,实践证明这个因素是可以通过预期的主观设计来控制和塑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