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 测量 1教案 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观察物体一|冀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观察物体一|冀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能够辨别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认识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能够辨别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小球、积木等。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类似的物体,如玩具、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些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引发学生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思考。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让学生找出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4.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布置一些观察物体的题目,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八、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要深入、客观,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对物体的空间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一、导入环节(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的物体,如小球、积木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引发学生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思考。
2. 教师提出问题,如:“这些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怎样排列?”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18年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18年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遭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二、探究体验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
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术头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合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木头大象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请小组长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小兔子和小猴子给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张照片,请大家猜猜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谁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同学们做的太好了,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一个茶杯,请你们从不同的操度观察这个茶杯,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
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总结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遭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1事?(学生讲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二、探究体验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术头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合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木头大象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甚么不同呢?(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4)请小组长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给XXX的家各拍了一张照片,请大家猜猜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谁从哪个角度拍摄的?(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1)同学们做的太好了,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一个茶杯,请2你们从不同的操度观察这个茶杯,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经历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过程,初步体会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一、复习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8×9+1320-3×47+4×720-8×2二、新课出示例3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问:用脱式怎样计算?指名学生板演58-(14+6)=58-20=38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三、做一做让学生在脱式本上完成,叮嘱学生注意书写格式,集体订正。
并指明6名学生板演。
问: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混合运算(三)58-(14+6)=58-20=38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8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一,由于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少,因此应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练习记忆口诀,多做练习,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8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熟练记忆,另外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运用。
考虑到得出8乘法口诀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积都比较大,同时,学生要直接得出8×8=64这个算式会有一定困难,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提供素材。
学生可以根据情景图提供的素材和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写表格,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进而编出乘法口诀。
与前面不同的是,以问题让学生产生编写8的乘法口诀需求,同时,不再完整地写出乘法算式及编出乘法口诀,而是充分相信学生并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口诀。
二、学情分析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4、学生已有一定数学计算能力;5、学生已经认识1至7的乘法口诀,对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6、学生对于编写8的乘法口诀兴趣很高,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编写1至7的乘法口诀的方式来编写8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自己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1 课时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根据具体事物和图片判断观察角度的过程。
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出示“盲人摸象”情境图师: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生:⋯⋯师:四个盲人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对摸到的部分感受不一样呢?师:老师这有一个盒子,请3 名同学站在不同方位上观察物品,并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总结出: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板书:观察物体)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出示四个同伴观察木头大象的情景图师:丫丫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丫丫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4 名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上观察这个带把的水杯,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杯的样子。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三、巩固练习出示拍照图师:说一说小猴、小兔分别在什么位置给小房子拍照,并说一说它们能拍到房子的什么部分。
师:(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断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并说出理由。
练一练2 题师:汽车侧面的侧面指的是哪?师: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观察统称为侧面观察。
作业设计:练一练1、3 板书设计: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观察物体:位置不同,看到的情形不同。
第2 课时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等立体实物的过程。
2.能够辨认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班级数学老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在工作中每个二班级数学老师都必须要写二班级数学教案,它能对老师的工作带来帮助。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冀教版二班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你喜欢。
冀教版二班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育孩子的探索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健康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育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统计图教学难点:在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频道要举行一次儿童体育比赛,可是应该赛什么呢?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2)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学生观察。
二、探索新知1、导入:出示统计图,你们认识它吗?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
(板书课题)2、读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①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你从哪知道的?②最喜欢是什么意思?调查项目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③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说一说。
④学生汇报。
⑴ 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项目的名称。
⑴ 0、1、2……16,这些数表示具体“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⑴ 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
⑴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欢某种体育项目的人数是多少?(汇报)……⑤老师小结。
3、预测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决定举行什么比赛?为什么?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
5、读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案《观察物体》是冀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具准备:课件、玩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谁?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照片,学生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正面照再猜猜,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从侧面我们的确很难确定,当同学们看到前面就认出来了,是这样的吗?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
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2出示“盲人摸象”的情景图,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二、授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大象。
小朋友们,喜欢这只玩具大象吗?它可爱吗?小朋友想一想:你坐在玩具大象的哪一边?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大象,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坐在你的位置上能看见玩具大象的什么?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结合学生发言,课件分别出示在不同面拍摄的玩具大象的照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大象,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下面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观察。
现在你又看到玩具大象的哪个面呢?这回和刚才看到的一吗?通过我们前面两次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吗?教师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案 第一课时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教学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也基本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不相同。
但是在本节课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本来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准确起来,从数学的角度来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观察经验。
要让学生以亲身体验、操作为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学习数学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方法”辨认物体,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一样,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能区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图判断观察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玩具小猴子8只,数码照相机一台,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巧用儿歌讲故事(课件出示“盲人摸象”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给大家说一说?生:…(简单叙述故事情节)师:今天老师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投影,在图片旁边出示儿歌,并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四位盲人去摸象,一起来到大象旁,一人摸到象耳朵,说像蒲扇能扇凉,一人摸到象身体,又大又厚像堵墙,一人摸到大象腿,说像柱子高过房,还有一人摸尾巴,说像绳子细又长,小朋友们不要笑,快把叔叔帮一帮!师:小朋友们,为什么同是一头大象,盲人叔叔说出的结果却各不相同呢?生:因为他们摸到的只是大象身体的不同部分。
师:是啊,盲人叔叔看不见,以为他们摸到的那一部分就是大象了,怎样才能让盲人叔叔们真正了解到大象的样子呢?生1:让盲人叔叔们把大象完整的摸一遍……生2:我们把大象的样子仔细的说给盲人叔叔听……师:你们真是又聪明又善良的好孩子,我们要想把大象的样子描述给盲人叔叔听,一定要仔细的观察大象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优秀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案的撰写切忌抄袭和照搬,需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无忧文档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辨认平面示意图,并根据平面示意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材设计的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因此,我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厂办子弟小学,班上的47名学生中大部分是本厂子弟。
班上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遇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尝试解决,思维比较活跃。
由于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东、南、西、北这四个基本方向,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是有一定知识基础的。
?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室里(一)折一折(设计意图通过折方向板的活动,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复习已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 折方向板同学们都喜欢折纸游戏,这节课一开始,我们就一起折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然后打开,中间就有一个十字形的折痕,这就是一个方向板了。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方向。
(东、南、西、北)请把这些方向写在方向板上。
这个方向板我们就做好了。
2.在地图上是怎样规定方向的?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北面在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大家把方向板的北面对准教室的北面放好。
教室的南面在哪?请你向南面招招手,请你面朝东面敬个礼,请你面朝西面点点头,面朝北面大声地说:我认识方向了!(二)认一认(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给方向起名字,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0
第一课了解数字0
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0;
2. 熟悉数字0的书写;
3. 理解0在数学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和书写数字0。
教学难点
理解0在数学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0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重复声音或跳绳次数等方式引入数字0);
2. 出示0卡片,让学生默读、认读数字;
3. 在纸板上出示数字0,让学生模仿教师的书写;
4. 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让学生理解0的含义,比如计算中0的作用;
5. 练:让学生利用卡片或黑板上的0书写,理解0在数学中的作用;
6. 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身边出现的0。
巩固练
完成课本练题。
课后作业
背诵数字0的写法。
第二课数字0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研究认识0在数字中的使用方法;
2. 理解0的作用,能够熟练使用0。
教学重点
研究认识0在数字中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0在数字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黑板、粉笔、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以0出现在数字中的多种情况做引入;
2. 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阅读;
3. 利用黑板上数字的书写,让学生理解0在数字中的作用;
4. 练:让学生通过计算0在数字中的值;
5. 拓展:让学生自己选用数字卡片制作一个多种数字的计算表,并计算表中每个数字的值。
巩固练
完成课本练题。
课后作业
复习数字0在数中的作用及使用。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学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着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探究图形变化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学习重点】1、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不同,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
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评价。
【学习难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教具与学具】积木、长方体纸盒等学习过程:一、课前游戏复习方位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师: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师:以前我们学过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好,全体起立!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口令: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节奏越来越快。
)二、实际观察初步感知新知1、观察汇报师:同学们,你们看戴老师今天穿得漂亮吗?谁愿意上来站在老师的周围和老师成为更好的朋友呢?生分别站在老师的前后左右,观察老师衣着有什么特征。
师:你能和大伙说说你站在哪里?看到什么吗?师:从同学的回答中你发现了什么?2、小结揭题师:像这样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者站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的不同面看到的都会不一样。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标题: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字0-100的读法和写法。
2.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中的大小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字0-100的读法和写法。
2. 大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2. 教具:数字卡片、小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利用数字卡片和小黑板,引导学生回顾数字0-100的读法和写法。
2. 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卡片,互相读出数字并写在小黑板上。
Step 2: 学习大小关系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数量的物品,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表示不同数量的物品,并进行大小比较。
3. 引导学生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并在小黑板上用符号表示。
Step 3: 练习与巩固1. 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数字读写和大小关系的学习。
2. 师生互动,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Step 4: 拓展应用1.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以小组形式进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巩固所学内容。
Step 5: 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小结。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问题:“我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参观超市或者商场,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购物和比较价格。
2. 制作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字读写和大小关系的学习。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数字读写和大小关系的掌握情况。
2. 教师收集学生在练习册上的答案,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观察物体(一)-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观察物体(一)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一)”。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立体图形,通过观察物体,使学生初步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立体图形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立体图形物品、纸张、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关注立体图形。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到过哪些立体图形呢?2. 新课讲解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通过展示立体图形模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3. 活动环节分组活动:每组学生准备一个立体图形物品,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给其他组员听。
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4.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立体图形图片,让学生辨认并描述。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立体图形,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观察物体(一)2.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并描述给家长听。
2.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立体图形,并从不同角度观察,画出所看到的图形。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观察物体(一)|冀教版 (11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观察物体(一)| 冀教版(112)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观察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2.能准确描述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3.能够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能力;二、教学重点1.观察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2.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物体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的准确观察和描述;2.学生对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的关注和发现。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出示两件物品,让学生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再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目标。
2.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物体的特征:颜色、大小、形状等。
引导学生描述这个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3. 讲解教师进一步讲解,整理出观察物体的三个步骤:1.观察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2.描述这个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3.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 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物品,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2)教师出示两组物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5. 延伸(1)教师出示一组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物体,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在纸上用画线的方式标出这个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2)教师让学生回到家中,选出一个物品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出这个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训练了细致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但表达时出现了不精确和模糊的情况,需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同时,学生的比较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课题、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及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准备:双面胶,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蜡笔、新橡皮等。
课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目标: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测量及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课题: 认识分米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页。
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及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及分米、分米及厘米的关系。
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3、在及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及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激发参及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具准备:米尺、尺子、线绳、电脑课件、长纸条。
课题、量一量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页。
教学目标:1.经历选用合适的工具,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测量身体某部位或物体长度的过程。
2.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
3.使学生获得及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体会测量及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及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习惯。
教具准备:直尺、米尺,记录卡片。
第二单元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冀教版

师:你能把 1 分米有多长表示出来
挥了语言的导向功能,适度把握思 考方向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吗? 生:从中指尖到掌心之间大约长 1 分米。
生:用了一半的铅笔大约长 1 分米。
师:你能在尺子上找出 1 分米吗?
在分米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自学 课本得出“ 1 分米 =10 厘米”以及用
生:从 0 刻度到刻度 10。 生:从刻度 10 到刻度 20。 生:从刻度 2 到刻度 12。
和 18( ): 372- 374.19 95,206 . ② 林华 吕国枫 官德正
等. 衰竭运动 小鼠肝 损伤的
实验性 J]. 天津体育
学院党 报, 199 4,9(4) :9-11. ② 凌家杰
肝 与运动 性疲劳 关系浅 谈 [J]. 湖南中 医学院
学报.2 003 , (
)
31. ② 凌家杰 肝与运 动性疲 劳关系 浅谈 [J]. 湖南 中医学 院学报 2003 , ( ):1. ② 谢敏豪
四、总结
梳理知识。
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3Leabharlann - 高氯酸 对阿胶 进行湿 法消化
后, 用导数火 焰原子 吸收光 谱技术 测定阿
胶中的 铜、 “中 药三大 宝 , 人 参、鹿 茸和阿
胶。”阿胶 的药用
已有 两千多 年的悠 久历史
历代 宫① 马作峰
论疲劳 源于肝 脏[J].
广西中 医药 ,20 08,31(
北 京中医 药大学 学报 . 1996,1 9(1):8.1
运 动性疲 劳与肝脏 ① 张 俊明 “高 效强力
饮”增 强运动 机能的 临床 [J] .中国 运动医
学杂志, 1989 , ( ) :10 117 种水解蛋 白氨基 酸。总 含量在 56.73% ~ 82.0 3%。霍 光华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他的身高呢?小组互相讨论
生:用铅笔来量一量,用手来量一量,用尺子来量一量……
师:选择一种方法量一量。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量。
交流:
生1:我用铅笔量,有4枝铅笔那么长。
生3:我是用尺子量,有3把多长。
生4:我是用手量的,有6次那么长。
……各个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把结果分别板书在黑板上。
如果直观地告诉测量方法,虽然快捷实用,但学生得到的除知识之外,学习过程、探索过程被抹去了,思维训练受到扼制。设计“观察--比较--辨析--发现--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小朋友的看图理解能力,促其思维的深层发展。测量桌子的长解决课始问题,并从中感悟测量较长物体用卷尺较方便。
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知识。
三、实际应用-----学习刻度尺的正确测量。
四、课堂小结
(引入尺子,并为介绍尺子做铺垫。旨在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基于学生已有比长短的经验及相关的知识,班上一部分学生学习知识超前,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用原知进行操作测量时,很自然地引出由不同测量工具得到的多种数据,引起学生的质疑、辩论,在认知矛盾中充分体验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起学习新知的兴趣。)
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3.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能力目标:
通过测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活动(四)
量一量
1. 电脑演示:铅笔有多长?
2. 师:认识了厘米,应该怎么测量呢?请你来当评委,评一评怎样的测量才是正确的,组内交流。
学生测量,大家当裁判
师总结。先对准0刻度线,再看后面的数字。
3. 估计一下,我们数学书的宽有几厘米?自己再量一量,到底是几厘米?再来估计一下,我们数学书的长有几厘米?自己再量一量,到底是几厘米?
师:厘米在哪呢,请观察尺子上有些什么?
生:有字母cm ,有数字0、1、2、3、4……有一条一条的线,有长的短的。(随学生的回答闪动尺子的各部分)
师补充:0在尺子最左边,表示开始起点。量物时,一般从起点0刻度线量起。
2. 师:一条条的线和对应的数字叫做刻度(显示刻度)。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吗?
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 “它们用在各自不同的地方”,)而在我们的学习中,最常用的就是你们这种(从学生手中取过)学生尺。它是米尺的一部分。
(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再汇报。这样可避免部分学生不观察或观察不仔细,漏掉东西。)
(缓解,调动情绪,及时给予表扬,对最难的问题答对者以奖励,激励大家多思考。)
师:他的身高怎么会变呢?
生:因为有的是用铅笔量,有的是用课本量,工具不一样,当然数字不一样。
师: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才会找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
(1)师:直尺是人们量长度通用的一个工具,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
(2)看一看直尺上都有什么?把你的直尺拿出来,你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在直尺上你都看到什么了?(同桌讨论)
汇报,教师用电脑演示。随机进行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一)
教学“cm”:是一种符号,是厘米的意思,是一个长度单位。
师:请小朋友叫叫他的名字(齐读2遍),他还有一个英文名字叫cm,和cm打个招呼。
生:厘米cm
活动(二)
说一说
1.(1)有数字,第一个数字是0,有小格,每格长度是一样的,有字母cm。
师:那刚才有同学说,尺子的长度不够,数学书的长没有办法量,怎么办?
小组讨论。
师总结方法。
实际活动,测量其他学习用品,填在表格内。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及辅助手段: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从小朋友身边的事物谈起,引出问题,培养一年级学生从身边寻找数学知识的意识,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师:大家暑假过得怎么样,一定很开心吧。
师:还有大拇指的宽度呢。
师:做个小游戏吧,先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把他放在脑子里,闭眼想一想。(教师动作示范)
除了能找到1厘米外,你在你的尺子上还能找到几厘米?(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课中休息:以抢答的形式,比一比谁是聪明的。
让学生说一说5-6、9-10、0-2、0-6分别是几厘米。
实际应用-----学习刻度尺的正确测量
生1:0——1刻度间的长是1厘米。
生2:我认为4——5之间也是1厘米。
生3:那么19——18之间也是1厘米。
生4:我发现了两个数之间的长就是1厘米。
活动(三)
指一指
1. 怎样记住1厘米?小组同学互相想想办法。
生:比划,观看记忆。
2. 师:找找看,在小朋友的身边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写字格的长。
过了2个月没见,我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不少,谁能告诉我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原来的身高呢?
师:有同学说现在自己没有测量,那我们一起来帮忙,给他测量一下吧。
师:你愿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知识探究
1. 自主探索,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
3. 活动一《叫一叫》
活动二《说一说》
活动三《指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