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安全缺陷及防范措施的研究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发生医疗纠纷或出现医疗事故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探讨与研究解决精神科不安全因素、减少医疗护理纠纷、提高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理人员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标签:精神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但社会上包括精神病人家属在内的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的了解相当欠缺,易造成病人家属对护理和治疗的盲目干预。
精神病人由于受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常出现毁物、伤人行为,对其他病人和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带来威胁。
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护理安全隐患未经及时纠正往往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采取完善的预防措施,则可有效地防范事故,确保为患者提供安全、健康的护理环境。
我们通过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期排除隐患,保障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1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1.1患者方面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受其症状影响,往往出现不可预料的冲动行为,如双相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常伴有易激惹、打人行为,抑郁发作时又会出现自伤、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则常伴有幻觉、妄想内容,并在幻觉和妄想支配下出现突发伤人、毁物。
由于精神病人多数不具有自知力,在由家人强制住院时常与家属和护理工作人员发生冲突,或者采用绝食、吞异物等极端手段抗拒治疗。
精神病患者在康复期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恢复不全,患者能认识到自己发病时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伤害,但常由此产生负性情绪,担心出院后不能被社会接纳或会被人歧视,因此出现消极行为1.2护理人员方面护理人员敬业精神欠缺。
精神病患者受其病情影响,不能正常沟通交流,且极易对护理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导致部分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产生厌倦情绪,进而消极应对本职工作,出现机械执行医嘱、不认真观察病情、擅离职守等行为,或不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导致发生各种差错事故。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近年来,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精神科护理领域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这给患者的健康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从护理安全隐患的来源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精神科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护理安全隐患的来源1.人员因素精神科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可能会面临患者的攻击、暴力行为等突发情况,从而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
此外,一些不慎的操作或护理技术不熟练也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
2.环境因素精神科护理病房的环境特殊,患者多为病态人群,他们的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
因此,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来源。
例如,病房内的器械、药物等物品如果没有妥善管理,就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
二、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意识培训精神科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意识培训,了解并掌握如何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暴力行为,学习如何使用自卫器具等。
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防止事态扩大。
2.建立完善的制度与规范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精神科护理安全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相应的规范,如药物管理规范、器械使用规范等,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3.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科护理需要多人协作完成,因此,加强团队合作,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团结一致,相互支持,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确保护理的安全性。
4.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精神科病房的管理,确保病房内的器械设备正常运转,药物管理有序。
此外,还需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如合理的空调温度、良好的照明等,以减少患者因环境原因引发的不适情绪。
5.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检查,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范隐患。
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6.强化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精神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精神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精神科的安全非常重要,不仅是患者的安全,也包括医护人员、访客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
在精神科,有四个主要的安全隐患,包括自杀、暴力、未经授权逃脱和药物滥用。
每种隐患都有一定的措施可以采取,以保障环境的安全。
首先,自杀是精神科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预防病人自杀,医院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带领下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有些措施是为了限制病人在医院内获得自杀的机会,比如在医院里禁止携带易自杀的物品,或在高危险的病人的房间里配备摄像机监控。
除此之外,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应该定期对病人进行精神病理诊断,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根据他们的症状和历史来评估他们可能存在自杀风险。
同时,医生还需要给予恰当的治疗,比如采用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来降低病人自杀的风险。
其次,病人暴力是另一个安全隐患。
为了防止病人暴力,首先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病人的行为。
有些措施是禁止病人携带危险的物品,另一些是配备高科技的监控设备,还有一些是在住院期间禁止探视,以防止病人从外部获得刺激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同时,医院需要对病人进行持续的心理诊断和定期检查,从而更好地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并及早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防止病人的暴力行为的发生。
此外,未经授权逃脱也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问题。
为此,医院需要严格执行医院的规定,只允许病人在医生指导下出院,禁止在不授权的情况下离开医院;同时,医院还需要有严格的监控来监督病人的情况,以防止未经授权的逃脱。
当病人逃脱后,需要立即联系当地警察局、医院安保部门和临床医生,以及必要时紧急护理人员,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最后,药物滥用或被证明也是一个安全威胁。
为了防止病人药物滥用,医院需要严格管理药物的使用,比如允许医生在某些情况下授予药物和改变治疗方案,并让护士及时监测病人的反应,以确保病人药物的安全使用。
此外,还需要在精神科里设立安全库房,用于存放药物,并禁止任何人自行使用药物,以防止病人的药物滥用。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才能确保精神科的安全。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精神科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患者的特殊性质,精神科护理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和情绪变化。
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患者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患者的情况,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其次,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的生活环境和设施的安全性。
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住宿环境,确保床铺、家具、电器等设施的安全性。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告知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设施和器材,避免因不当使用而造成伤害。
第三,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避免对患者进行侵犯性的操作和检查。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泄露给外界。
最后,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保证自身的安全。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因疏忽而对自己造成伤害。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对患者和自己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保证患者的生活环境和设施的安全性、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以及保证自身的安全等。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的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自杀、伤人、外逃等行为进行分析。
结果:减少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结论:精神科在做好治疗的基础上,护理安全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安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
在精神科,护理安全尤为重要。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的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自杀、伤人、外逃的临床资料,就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进行分析。
1、精神科安全隐患分析1.1 精神病人的特殊性。
精神病人常常表现为思维、行为、情感、感知等方面的异常,在病理的条件下,病人常缺乏自知力,出现兴奋、冲动毁物、伤人、自杀、拒绝治疗等,给护患沟通、护理安全增加了难度。
1.2 精神病人住院环境的特殊性。
在精神科,由于某种原因受封闭管理病房条件的限制,各年龄段、各种精神症状的患者同处一个病区,使有冲动伤人行为的患者受病态支配伤害病友引发护理纠纷,精神病患者大都无自己知力,不愿住院,想尽办法外逃,如病房设施不到位,如门窗不牢固、危险物品的存在,病房内的设施不符合老弱病残患者的特殊需要,都是产生护理纠纷的隐患。
1.3 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
由于精神病人失去理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时常出现拒绝治疗和护理的行为。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若观察病情粗心大意,病人出现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或机械地执行医嘱;或擅离职守,岗上睡觉;或不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均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4 护理人员压力大。
由于精神专科工作性质特殊,使护士心理压力过大,风险过多;夜班频繁、待遇较低,加上社会“重医轻护”思想的影响,导致护士离开精神专科护理队伍,而护士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执行医嘱时造成张冠李戴,顾头不顾尾等。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引言精神科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旨在提供给精神疾病患者全面的护理和治疗。
然而,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和患者的不稳定状态,精神科护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安全隐患分析1.1 患者自伤行为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处于情绪不稳定或自控能力较差的状态,他们可能出现自伤行为,例如自残、自杀等。
这些行为对患者本人和周围人员造成了严重威胁。
1.2 暴力行为某些精神疾病患者可能表现出攻击性或暴力倾向,对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构成威胁。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身体伤害和心理创伤。
1.3 药物滥用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药物滥用的问题,他们可能试图获取非处方药物或滥用医生开具的药物。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患者身体健康受损以及治疗效果不佳。
1.4 患者逃离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逃离的行为,他们可能试图离开医院或治疗场所,造成治疗计划中断和安全隐患。
2. 防范措施2.1 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设施是防范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
包括但不限于: - 安装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患者活动,发现异常行为及时采取措施。
- 安装警报系统:在关键区域设置警报系统,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及时报警。
-加强门禁管理:对进入和离开精神科护理区域的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减少外界人员进入的风险。
- 设立安全隔离室:对于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可以设立安全隔离室,确保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2 专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提供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是防范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
包括但不限于:- 培训医护人员:加强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理解,了解常见的自伤行为和暴力行为表现,并学习相应的处置技巧。
- 培训沟通技巧: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提高沟通效果,减少误解和冲突。
- 培训危机处理能力:培养医护人员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能力,包括如何应对自杀、逃离等情况。
2.3 心理支持与治疗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治疗是防范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论文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 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护士应掌握病情、加强巡视、加强安全管理、加强业务学习、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化、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加强医院管理、改进护理用具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关键词]精神科; 护理安全; 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 r246.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49-01精神科面对的是特殊的病人,因为其特殊性,因此,护理安全在精神科护理中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保证精神科的护理安全,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以确保病人在治疗中获得心身安全。
医疗护理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加强护理安全,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促进病人康复,并保证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
现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不安全因素1.1 由精神症状所致①精神病人大多数都存在幻觉和妄想症状,在症状支配下,常常出现自伤、自杀和伤人等特殊行为,有可能危及病人及他人的生命。
②精神病人自控能力差,人格缺陷,常出现突然的冲动性攻击行为,危及其他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③病人自知力缺失,否认有病,拒绝治疗,可出现激惹与反抗,在精神科各项治疗中也可出现意外。
④病人病情衰退,不能主动诉说身体已经发生的病痛,延误救治的机会,而发生意外。
1.2护士方面①护士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各项工作未按护理常规进行。
②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护理工作中,不按规章制度执行,如发药时,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凭感觉做事而发错药给病人。
或者工作疏忽,精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置特殊情况,是造成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原因。
③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2010年3月按卫生部的要求取消一般护理记录,只保留危重病人护理记录以来,护士不知道怎么体现自己的工作,而精神科工作烦琐,突发事件多,易发生意外情况。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方法 2003~2007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中,逃跑8例,用药过量出现恶性综合征2例,跌倒6例,咬舌1例,冲动伤人14例。
在这些患者的治疗护理全过程中及时发现苗头,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
结果从近两年的统计结果显示,上述各种不安全因素有明显的减少。
结论精神科的护理安全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1 精神科安全隐患分析1.1 患者自身因素1.1.1患者精神科症状导致的安全隐患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如被害妄想、难以消失的幻听、罪恶感、被控制感而出现的自杀、逃跑、伤人、毁物等行为[1];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住院治疗,逃跑不成后采用极端手段寻求解脱;情绪不稳,易激惹,因小事就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行为。
1.1.2 患者躯体及心理方面的安全隐患有发烧、疼痛、吞咽困难等疾病不能向医务人员正常反映,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年老体弱、机体功能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减弱,容易产生摔倒受伤;康复期患者常思念亲人,惦记家务或工作,担心家人不来接出院,趁外出检查之机逃跑等。
1.2 患者家属因素家属不遵医行为导致的安全隐患由于家属缺乏精神疾病知识,对护理人员的告知不重视、不遵守,刚住院几天就强行办理出院,或不负责任地对患者承诺出院时间,承诺无法兑现,患者容易冲动和暴力;借探视之机私自将危险品交予患者,比如小刀、打火机,硬币等。
1.3 护理人员方面1.3.1 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在护理过程中,若观察病情粗心大意,患者出现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机械地执行医嘱,病情记录不详细;擅离职守,岗上睡觉;不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均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2 缺乏法制观念,轻视护理文书书写有些护士法制观念淡薄,不能准确记录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变化,不能客观的记录病情,甚至凭感觉记录,以致于护理记录与医生的病程记录不一致或者记录千遍一律,不能反映患者的特有表现,使记录失去意义。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摘要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不断完善和建立健全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危险品的管理,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率。
关键词精神科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精神科护理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由于精神疾病的特点,意外事件的发生呈突发性和难以防范性,对精神科护理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
1 不安全因素1.1 危险物品存在的广泛性女病人的胸罩、男病人的剃须刀;指甲刀,裤带,食品易拉罐,餐具,长毛巾等。
1.2 基础设施的隐患厕所洗手间地面湿滑,无扶手,厕所隐蔽,开水、电路、开关等。
1.3 家属不合作、私自将危险物品交给病人。
1.4 护理人员方面1.4.1 年轻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欠缺,防范措施不到位,责任心不强,上班心不在焉,对病人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行各班职责,不按要求巡视病房,工作流程不规范,病情观察不细致,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
1.4.2 对易激惹病人护理人员接触方法不当、解释工作不到位而使病人产生冲动行为。
1.4.3 对意外事件的发生缺乏预见性1.4.4 护理人员过于依赖家属,忽视监视。
2 管理对策2.1 安全管理的措施必须使各级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任何一个细节,任何一个人的疏忽都会给病人带来安全隐患。
我院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从在的薄弱环节,修订《精神科护理常规》、规范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等。
实行三级质控管理,加大对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检查。
从管理上确保安全护理的落实。
2.2 做好危险物品的检查和管理2.2.1对新入院病人,严格检查其随身物品,杜绝危险物品流入病房。
2..2.2每天晨间护理时,认真查看病人的床头柜、床单元,对危险物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没收。
2.2.3各班护士在工作中,随时检查及时没收。
发现门窗、门锁等损坏或不牢固等危险因素时,要及时维修。
精神科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分析本院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方法:通过统计护理缺陷登记及与护理人员、患者谈话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从缺陷发生的内容、人员情况、发生时间等进行分析。
结果:护理缺陷的发生事件中因患者冲动而伤人的事件最多,与医护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薄弱有关,主要因素是人员因素,高发时间是夜班。
结论:精神科护理服务有其特殊性,护理缺陷的发生,既有人为因素,又有系统因素。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可以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缺陷;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0-0229-02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护理缺陷的研究迅速发展,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是医院医疗安全及质量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根据其对病人的影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护理缺陷发生后对患者、医护人员和医院均造成严重的损失,精神科护理服务有其特殊性,因此应该高度关注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的防范对策。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医疗护理缺陷的原因并提出其防范对策。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精神科发生护理缺陷共54例,其中,精神分裂患者3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13例,癔症神经症患者7例,反应性精神病患者13例。
1.2 分析方法(1)对54例护理缺陷所造成的不良行为进行分类统计,包括冲动伤人、外出潜逃、自伤自缢、跳楼等。
(2)对54例进行分类,根据各项因素如人员、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因素影响;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经验不足的护理缺陷;管理制度不足,实施不利,设备管理不善,道德教育薄弱等因素。
2.结果护理缺陷所导致的患者不良行为中因冲动伤人的事件最多;发生因素中人员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发生时间以夜间较高;见表1、表2、表3。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精神科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无自知力,很易发生冲动伤人、跌倒、吞食异物、烫伤、噎食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
怎样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防范措施一、概述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环境设备等原因,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及身体影响,从而影响护理质量[1]。
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责任心,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与心理压力,鼓励护理人员正确面对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从中积极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认真整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现从我病区29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措施。
二、原因分析2.1资料来源我病区近两年上报的不良事件资料表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例数2.2 结果精神科不良事件中攻击他人、跌倒和吞食异物占比较高,而夜班发生率为58.62%,白班发生率为 41.38%,夜班高于白班17.24%。
2.3 分析2.3.1精神科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和妄想,病情不稳定,行为紊乱,如对患者的评估、观察、管理不到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攻击他人、吞食异物、烫伤等行为,防不胜防。
2.3.2 护理人员欠缺,夜班人员较少,对患者的管理不到位。
2.3.3 病区设施存在不安全隐患,地面湿滑,有障碍物,热水装置不安全,标识、标牌不明显不到位,很容易发生跌倒、烫伤等。
2.3.4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清楚、患者自理能力欠缺、受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吞咽困难、风险评估不到位,护理措施不当。
2.3.5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不到位、对危险物品的收集和管理不到位。
2.3.6 个别护理人员慎独精神差,自我约束能力差;不遵守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落实岗位职责,不按时巡视病房,工作时间聊天、玩手机,忽视对患者的管理和病情观察。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精神科护理是医疗工作中一个重要且特殊的领域,它关乎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是患者的自伤行为。
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加重时可能会出现自残、自杀等危险行为。
为了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互信关系,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减少其自身危害行为的想法。
此外,还可以采取物理约束措施,如给予患者戴手铐等,以确保其人身安全。
精神科护理中还存在着患者间的冲突和暴力行为。
精神疾病患者常常由于病情原因出现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患者间的紧张情绪和冲突迹象,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调解矛盾等。
另外,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氛围,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隐私给患者,也可以有效减少患者间的冲突和暴力行为。
精神科护理中还存在着患者的药物滥用问题。
一些患者可能会因为对药物的依赖或滥用而产生不良后果。
为了防范此类行为,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管理,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适量用药。
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让他们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提高他们对药物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精神科护理中还存在着患者的逃离和自由行动问题。
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因为病情原因而产生逃离的行为,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了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建立安全的治疗环境,加强对患者的监管和控制,确保他们的安全。
同时,也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对于有逃离倾向的患者,可以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如给予患者佩戴电子手环等。
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但通过合理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安全隐患的发生。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关爱,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精神科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精神科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作为医疗行业本身就属于高风险行业,精神科因其收治病人的特殊性而又列以前茅,面临这种严峻的客观现状,我们应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防患未然,避免恶性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1 精神科病房潜在的安全隐患1.1 病人因素1.1.1 精神病人常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利用病房内的胸罩、被套带、长毛巾、衣服、裤子、裤带、鞋带、汤匙、食品易拉罐、打火机、刮胡刀、指甲剪等生活用品或抗精神病药物、消毒剂等自伤、自杀、伤人。
1.1.2 病人因自知力缺乏,不适应住院环境或恋家思亲,趁工作人员疏忽而逃跑。
1.1.3 因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如嗜睡、肌颤、乏力、体位性低血压或老年病人视力下降、反应迟钝、步态不稳,行走中跌倒可能造成骨折;或因药物的副作用,引起咽喉肌功能失调,可能造成吞咽困难以致造成噎食等现象。
1.2 家属因素家属对精神科知识缺乏了解,以及对危险品的危害性认识不够,为了满足病人的要求,将不该带的危险物品如打火机、香烟等交病人隐藏;或因家属遗弃,病情好转也不让其出院,造成病人逃跑或厌世自杀。
1.3 基础设施的隐患病房拥挤、光线昏暗、地面不平、厕所洗澡间地面湿滑,无扶手,厕所隐蔽,洗澡水忽冷忽热烫伤,开水、电路、开关等。
1.4 护理人员因素1.4.1 年轻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欠缺,防范措施不到位,责任心不强,上班心不在焉,对病人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行各班职责,不按要求巡视病房,在日常的工作中执行工作流程不规范,存在侥幸心理;病情观察不细致,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
1.4.2 对易激惹病人护理人员接触方法不当、解释工作不到位而使病人易产生冲动行为。
1.4.3 护理人员在人员少、工作量增加时,只忙于具体的技术操作而放松了对重点病人的看护。
1.4.4 对意外事件的发生缺乏预见性。
1.4.5 有家属陪同的病人,护理人员过于依赖家属,忽视监护。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
其 中患者伤人 3起 , 毁物 1 1 起, 自杀 自伤 3起 , 逃跑 9起 ; 分 析事件发 生 因素 , 管 理不 当造 成 的不 安 全 事 件 占 5起 , 占 1 9 . 2 3 %( 其中, 病房设 施问题 2起 , 危 险物 品管理不 当 2起 ,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1 起) ; 患者 因素 ( 精 神症状 支配 ) 8起 , 占 4 2 . 3 1 %; 护 理人 员 因素 8起 , 占3 0 . 7 7 %( 安 全 意识 欠 缺 4 起, 沟通 方式不当 2起 , 护理失 当 2起 ) 其他 因素 ( 如 药物 副 作用 , 患者家属不遵医嘱等 ) 3起 , 占1 1 . 5 4 %。
2 结 果
对本 院精神科护理工 作 中的不 安全事件 进行分
类 统计 , 并分析不 安全 事件 发生的原 因。
统计结果显示 , 护理过程中共有 2 6起不安 全事件 发生 ,
年老体 弱及伴有 身体疾病患者 的生命体 征 , 如 发现异 常应及
早处理 ; 护理人员在巡视病房 时如发 现佯装入 睡或睡 眠障碍 的患者 , 应重点看护 , 因见护 理人 员巡 视而佯 装入 睡患 者危
・
25 6・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0 1 4年 1月第 8卷第 1期
C h i n J M o d D r u g A p p l , J a n 2 0 1 4 , V o 1 . 8 , N o . 1
精 神 科 护 理 工 作 中的不 安全 因素 及 防范 措 施 研 究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1 9 9 0年 3月 一 2 0 1 2年 2月 , 本 院共 收治精
神 疾病 患者 8 9 1 5例 , 其 中男 5 4 1 2例 , 女3 5 0 3例 ; 年龄 1 9— 8 1 岁, 平均年龄 5 6 . 8岁 。所有患者 均符合 I C D - 1 0的国际精 神疾病诊断标准 。 1 . 2 方法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将病人按照病情轻重、危险程度等进行合理安排 ,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护士管理
01
02
03
加强培训
对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和安 全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 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实施考核
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包 括工作表现、技能水平等 ,确保护士具备足够的专 业素养。
加强沟通
鼓励护士之间的沟通与协 作,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 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学习最新的护理技术
确保护士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以提供更好的病人护理。
进行紧急情况模拟演练
定期进行紧急情况模拟演练,使护士熟悉在紧急情况下应如何行动 。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1 2
制定安全规定和流程
制定明确的安全规定和流程,包括如何处理紧急 情况、如何进行病人评估等。
实施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制度
确保病区环境保持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 险。
环境设施不完善
精神科病房设施可能存在不完善之处 ,如防盗设施不健全、消防设施不足 等,导致安全隐患。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
03
措施
病人管理
01 实施安全检查
对病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包括搜查 危险物品、检查随身携带物品等,确保病人不携 带危险品。
02 实施病情观察
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包括情绪变化、行 为表现等,以及时发现病人的异常情况。
3
定期检查设备和器械
定期检查设备和器械,确保它们处于良好的工作 状态。
加强病人和家属的宣教和沟通
01
向病人和家属介绍医院的规定和流程
向病人和家属介绍医院的规定和流程,包括如何使用安全设施、如何寻
求帮助等。
关于精神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关于精神科护理风险及对策精神科护理是专门针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护理。
和其他疾病不同,心理疾病患者可能会因为自身病情、药物作用等原因出现行为异常、激烈情绪波动等不安全行为。
这些不安全行为不仅威胁患者自身安全,还有可能对护理人员、其他患者或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护士必须高度警觉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风险。
一、精神科护理的风险1.患者自杀精神科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自杀的意图,而且往往在治疗初期和病情反复时易发生自杀事件。
此外,很多药物对患者的自杀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诱导作用。
2.暴力行为一些患者情绪激动、烦躁易怒,甚至有攻击别人的行为。
护士在接触这些患者时,要非常谨慎,避免引起患者攻击行为的引爆。
3.药物副作用长期用药容易产生依赖性,有的患者会反复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同时还会产生药物抗性和药物依赖。
二、精神科护理的对策1.建立安全意识对于精神科患者来说,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自我安全意识,特别是在接受治疗初期和病情反复时。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询问、观察等方式,加强患者对自我安全的认识和预防自杀的意识,以及强调患者生命的重要性。
2.制定防范措施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自杀行为和暴力行为,护士应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例如对可能自杀的患者安排密切的观察和措施,减少患者的独处情况,强制监管。
对于可能产生暴力行为的患者,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携带安全警报器,以及加强对患者情绪的观察和控制。
3.采取药物辅助治疗药物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疾病症状,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4.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对于精神科护士而言,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护士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加强对心理疾病患者的理解和认识,掌握相应的护理技能,以及掌握紧急救护措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精神科护理中的安全风险与复杂度较高,需要护士高度警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风险,保证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周丽萍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471013)【摘要】精神科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无自知力,很易发生冲动伤人、跌倒、吞食异物、烫伤、噎食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
怎样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防范措施1 概述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环境设备等原因,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及身体影响,从而影响护理质量[1]。
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责任心,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与心理压力,鼓励护理人员正确面对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从中积极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认真整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现从我病区29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措施。
2. 原因分析2.1资料来源我病区近两年上报的不良事件资料表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例数不良事件例数所占比%攻击他人 9 31.03跌倒 7 24.14吞食异物 6 20.69烫伤 4 13.80噎食 3 10.34表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时间例数所占比攻击他人跌倒吞食异物烫伤噎食白班 4夜班 5白班 4夜班 3白班 2夜班 4白班 1夜班 3白班 1夜班 213.8017.2413.8010.346.9013.803.4410.343.446.902.2 结果精神科不良事件中攻击他人、跌倒和吞食异物占比较高,而夜班发生率为 58.62%,白班发生率为 41.38% ,夜班高于白班17.24%。
2.3 分析2.3.1精神科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和妄想,病情不稳定,行为紊乱,如对患者的评估、观察、管理不到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攻击他人、吞食异物、烫伤等行为,防不胜防。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
因为精神科与其他科室不同,实行封闭式管理,没有家属的陪同,因此保证病人的安全是重中之中。
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细致查找工作中各个不安全的因素,排除隐患,防范于未然。
一、精神科护理安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隐患1.患者特殊性精神病患者往往没有自知力,常常由于幻觉,妄想等的支配而出现异常的行为表现,如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给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沟通增加了难度,护理安全加大风险。
2.住院环境的特殊性封闭式的管理方式,由于病房条件的限制,往往各个年龄段,各种精神症状的患者同住一个病区,使有的患者受幻听,幻视支配出现冲动,伤人,逃跑等情况,病房设施不到位,门窗不牢固,危险物品的存在,都是产生纠纷的隐患。
3.病人自身躯体方面的特殊性有些病人有发烧,头痛不能正常向医务人员反映,得不到及时治疗,使病情加重,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没有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很可能出现摔伤事故。
4.护理文书书写和管理不规范护理文书不能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地反映患者当时实际情况,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一致。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没有真实可靠的证据,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5.工作责任心不强有些精神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所以有的病人就不愿服药,出现服药时把药吐在水杯,或者藏在衣服中,实际病人没有服药的隐患。
6.封闭式的管理封闭式的管理有利于病人的观察与治疗,保证了家庭和社会的安定。
但是使很多病人感到生活单调,无所事事,乏味并想及早离开医院,从而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7.护士的压力大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是一群缺乏自知力,缺乏理智的患者,他们随时可能发生自伤或他伤,所以护士既要保证病人的安全,又要保护好自己,以防患者对自己的攻击,护士的心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心理疲劳。
8.交接班不认真对新入院或者有冲动伤人变化的患者,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夜班不能做到床头交班,接班后不按规定巡视病房,导致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造成病人或护理人员受到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护理安全缺陷及防范措施的研究目的:探究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分析相关因素再实施针对性地管理方法,以避免患者发生意外情况。
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1-2011年所有收治的患者中14例冲动伤人、毁物;8例逃跑;2例锂盐中毒;2例用药过量,出现恶性综合征;1例上吊;1例割腕;1例摔倒骨折。
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对其情况应及时掌握,出现意外应立即处理,避免患者受到危害。
结论:在给予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分析安全隐患,加强安全措施,能有效降低或制止危险事件的发生。
标签:精神科;护理;安全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5-0096-02现今我国各级医院均重视患者的护理安全,并把其作为服务中的一项指标开始实施[1]。
精神科因患者疾病的特殊性,易于出现安全事件发生,故应给予重视。
精神科的患者往往多有暴力行为、自杀等表现,患者的安全需要护理人员随时关注。
有报道称患者发生的安全事件有30%~50%是可以前期预防的[2],前期对患者进行预防措施管理可明显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率。
笔者对本院精神医学科病区的安全缺陷进行了分析,通过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危险事件的发生。
1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1.1患者方面的原因1.1.1疾病方面的原因有些患者在妄想和幻觉的支配下,如被害妄想、顽固性幻听、自责自罪感、被控制感而出现的自杀、自伤、冲动毁物等行为;有些患者因缺乏自知力出现逃跑行为。
笔者所在科8例逃跑事故中有4例患者均是因为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拒绝住院而乘机逃跑以寻求自由。
有些患者情绪不稳,易激惹,因小事就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行为。
1.1.2患者存在思想顾虑一些恢复期的患者,因思念家人;担心影响或失去工作;担心家庭经济无法承担医疗费用;怕家人不来接自己出院等顾虑,不安心住院,伺机逃跑,或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而出现自杀行为,或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而出现冲动、毁物行为。
1.1.3患者自身出现躯体疾患有些患者出现高热、疼痛、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不能向医务人员正常反映,从而延误病情,导致病情加重;有些患者年老体弱、加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机体功能衰退及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卒中的危险;有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丧失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容易产生跌倒等。
1.2患者家属导致的安全隐患1.2.1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有的家属在陪护过程中因疏于看管出现患者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逃跑的现象。
笔者所在科曾收治1例抑郁症患者,其母陪护期间外出购回一把水果刀,患者乘母亲看电视之机偷偷在卫生间割腕,后被护士及时发现才未酿成大祸。
有的家属,接患者出院后自行减少药物用量导致患者后期不能得到巩固治疗;有的家属,不能妥善保管药物,患者轻易得到药物超量服用。
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存在难以消失的幻觉,受命令行幻听的支配在家吞服大剂量多种精神科药物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1.2.2患者家属的不遵医行为由于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加上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缺乏,在患者首次起病时往往无法接受事实,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继而出现刚入院患者就想出院。
1.3医疗人员1.3.1笔者所在科曾有4例患者乘护士麻痹大意未将病区铁门锁好之机,逃跑成功。
后经多方寻找终于将人找到才未造成更大的事故和损失。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若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若观察病情粗心大意,患者出现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或擅离职守,均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2有的医生对患者病情了解不够深入,不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级别和“三防”的重点内容,使护士在作“三防”观察时缺乏重点,疏于监管,患者容易伤人毁物、逃跑。
1.3.3有的医生用药不准确或药量不够,极易造成某些患者精神症状迟迟不能控制;有的医生又因为急于控制症状在增加药物剂量时忽略了药物的副作用,例如出现锂盐中毒、锥体外系反应等,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3.4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长期以来,我国护理实质是处于一种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服务工作状态[3]。
在护理工作中往往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问题,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不能快速准确地发现患者的心理动态,特别是一些有消极、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更应加强心理护理以防止消极情绪进一步扩大化。
笔者所在科曾收治1例列车上送来的咬舌自尽的抑郁症患者,其家境贫困,大龄未婚又举目无亲,因此住院期间自杀念头一直未消除,而护士未及时与患者沟通,发现他的消极情绪,当其又发生上吊自杀行为时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后,患者最后重新获得生活的自信,康复出院。
可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理护理必不可少,特别是对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更不可小视。
1.4医院设施1.4.1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防护网不牢固,窗户玻璃易碎,患者寻机破坏容易发生伤人和逃跑事故。
有关配套设施不合理,如厕所缺乏扶手,室内有裸露的电线,桌椅不固定,都容易发生跌倒、自杀、自伤等事故。
没有逃生通道,如发生火灾将无法快速疏散患者。
辅助检查科室如心电图室、B超室离病房较远,并位于开放式楼层,给看护患者带来困难,也易造成逃跑事故的发生。
1.4.2工娱疗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病房有限环境相对拥挤,男女病区未分别设置工娱疗室,男患者工娱疗时必须到女病区,这也给护理管理带来了困难。
工娱疗设施未安置在单独的安全区域,患者如突然出现冲动毁物行为必将毁坏设备,伤及他人。
工娱疗项目较单一,时间长了患者会感到厌倦无聊,无所事事。
1.4.3患者吸烟造成的火灾安全隐患因为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患病,社会功能已经退化,变得孤僻、退缩,不与人交往,加上封闭式管理,让患者感到更加的无所事事,只有用吸烟来消磨时间,这也成为他们唯一的爱好。
笔者所在科男患者吸烟率达85%以上,有些家属探视时甚至将打火机交给患者。
笔者所在科曾发生多起因吸烟引燃棉絮的事件,都被及时发现并扑灭才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1.5管理体制1.5.1缺乏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精神患者由于受幻觉、思维支配,经常出现自杀、自伤、冲动毁物、逃跑等行为。
在护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当班人员不能脱岗串岗,还应掌握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
1.5.2护理人员少,压力大护理人员的流动性和大,护理队伍的梯队建设不能建立,而护士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往往身兼数职,责任不清,分工不明,容易造成医疗事故发生。
1.5.3封闭式的管理模式精神病专科医院采取的仍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虽然这种形式给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得到系统的观察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家庭和社会得以安宁。
但这种管理模式常使患者感到生活枯燥乏味、无所事事,想及早脱离医院环境,从而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1.5.4病区划分不明确造成管理困难恢复期患者与急性期患者同处一个病区,导致病员较拥挤容易出现争执和摩擦,而男性患者在有矛盾时倾向于用武力解决。
笔者所在科曾有1例躁狂患者对另1例患者的言语不满,趁其不备用牙刷戳伤对方眼睛,最后致视力下降。
另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向1老年患者索要香烟未果将其推倒在地致骨折。
男性躁狂患者的支配欲望强烈,常要求别人服从他,对不顺意的人采用武力,也给管理带来困难。
2精神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2.1提高整体素质2.1.1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尤其对新上岗人员要加强培训,除了掌握“三基”和“三严”外,还应掌握精神科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技术和各项规章制度。
例如安全管理制度,保护约束制度,精神科探视制度。
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
2.1.2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使之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真正理解护理文书的举证作用和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的意义。
2.1.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责任心制定一套系统、完善、有效、科学的护理管理体系。
做到以制度管人,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不犯经验主义错误。
2.2制定具体的针对性防范措施2.2.1完善各项流程,强化服务意识对各项工作流程应不断进行完善,新入院的人员提前准备好约束带,并调集医务人员制服住患者,对其不可暴力操作,并对其随身物品进行查看。
在整个住院流程中,应对患者保持关怀,对其各项情况予以重视。
2.2.2加强管理措施,及时消除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护理团队之间应合理安排,相互配合完成各项工作。
定期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工作,避免患者隐藏对其有危险的用品,查看基础设施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及时给予维修处理。
对患者服用的药物应重点关注,进行细致地核对,保证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药到肚,避免患者私自留存。
对病情较重,具有冲动、伤人或消极行为者可暂缓探视。
现已设立监护病室,要实行分级护理管理。
2.2.3对患者增加巡视的次数,避免出现安全事件对患者进行巡视可了解患者的各项情况,从而早期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这也是避免患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关键措施。
在对患者进行巡视时应对易于出现安全事件的患者给予关注,巡视的时间也应从固定时间改为随机性,这样才可了解患者的各项动态。
2.2.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遵医行为每周1次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教导患者正确对待和处理问题。
出院时加强对患者家属及其监护人的出院指导,通过家属给予的帮助可有效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事故[4]。
2.2.5丰富工娱疗活动,有助患者早日康复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娱疗活动和集体活动,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心和热爱生活的激情,为早日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保障患者的安全是精神科室的重要工作,因此类患者易于受到妄想的支配,常常表现冲动、伤人、毁物或自杀,自伤等危害他人或自身的危险行为。
在精神科病房里,这些行为便构成了病房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如不注意会出现事故发生,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故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要有预见性,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5]。
综上所述,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保障患者的安全,可明显提高整个医院的服务水平,值得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葛建一,金艳.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3-54.[2]曹荣桂.中国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J].中国医院,2007,11(11):1-4.[3]陈红,蒋玉琴.护士在预防抑郁症患者自杀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7(1):11-12.[4]赵云,胡卫红,袁前,等.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6):436-438.[5]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收稿日期:2012-05-23)(编辑:陈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