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目前的货币层次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目前的货币层次划分

摘要:中国货币层次的划分原先是在旧式单一金融结构下确定的,但是,以目前的形势看,这种划分显然与国内明显的多元化的金融结构不相适应。在很多时候,货币层次的划分是否能够及时反映一国金融结构的变化和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方面的影响,决定着货币政策的效率。本文主要在总结前人对中国当前货币层次划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其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层次,货币政策,金融结构

(一)我国目前的货币层次划分

不同国家对货币划分的标准各不相同,所以对货币层次的划分也各不相同。但基本思路都是按照货币的流动性或可接受性来划分的,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这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因为变现能力越强的货币其流动性越强.而流动性越强的货币就越容易被人们普遍接受。于是按照货币的流动性和可接受性划分,货币一般可分成以下几个层次:M1=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M3=M2+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金融债券;

M4=M3+银行与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金融工具。

以上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层次的归纳。

各个国家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各国都把M1称为狭义的货币量,M2称为较广义的货币量,M3称为更广义的货币量。M4则称为最广义的货币量。有的国家则简单地将货币划分为M1(狭义货币量)和M2(广义货币量)。

在我国关于货币量层次的划分,目前学术界也不统一 , 有主张以货币周转速度划分的 , 有主张以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的 , 也有按货币流动性划分的。若是按流动性划分,其依据是:

(一)、相对能更准确地把握在流通领域中货币各种具体形态的流通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

(二)、在掌握变现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其变现成本、自身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三)、央行在分析经济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某一层次货币的控制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

(二)我国目前货币层次划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货币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化,在货币层次划分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并就如何调整层次划分产生了种种分歧,这在目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M1层次

在1994年的货币层次划分中,狭义货币M1中现金只是单纯指流通中的现金,不包括银行借记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而且这一项是统计在广义货币M2中的。原因在于,1994年中国银行业的电子网络化水平还比较落后,绝大部分居民活期存款必须先在银行柜台或自动柜员机提出现金后才能进行支付交易,并没有像现在一样能随便刷卡消费。因而,以银行借记卡进行结算的交易量也很小。所以这一项并未包括进M1层次中。同时,这也暴露了这一层次划分的缺陷。

随着科技进步,中国银行业电子网络装备水平也不断地提高,银行卡的种类层出不穷,发行量相应火速上升。借记卡和信用卡等在人们消费与服务的支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机构为175家,发卡量为9.6亿张。可见,银行借记卡下的活期存款越来越多地被用作支付和结算的工具,其流动性也就无形地渐渐增强,鉴于此,有关学者提出应该把银行借记卡下的活期存款记入更高层次的货币统计之中。

2、居民活期储蓄存款是否应计入狭义货币M1的问题

随着我国银行电子装备水平的提高,针对居民活期储蓄的银行卡有了较大范围的使用,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直接用于消费和转账结算(2000年用银行卡实现的交易量为4.53万多亿元。其中,用于消费和转账的金额为1.22万亿元,占全部交易量的比重为26.9%。);而且,还有部分城市开办了居民支票业务。基于这一变化,不少人认为:应将居民活期储蓄划入狭义货币M1。

无可否认,所有上述变化都无疑使得居民活期储蓄存款的流动性增强,而且办理了银行卡的活期储蓄存款以及居民支票存款确实具有直接的购买能力,在这一点上它和企业的活期存款没有太大的差别,将其划入M1层次似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居民支票业务量还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于办理了银行卡的活期储蓄存款,它具有直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除掉提取现金的份额(这部分和以往的活期储蓄没有本质的区别),仍有1.22万亿直接用于了消费和转账,这似乎是一个不应忽视的数额。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其中只有1060亿用于直接消费,仅占银行卡交易总量的2.34%。如果和整个活期储蓄存款的交易总量(银行卡交易总量+活期储蓄存折交易总量)相比,这一比例将会更低。可见,我国居民活期储蓄存款成为直接的购买力并不具有普遍性,目前的量变尚不足以改变活期储蓄存款的准货币性质。这如同我们并不因M1中肯定有一些不发挥现实购买力的沉淀性货币而将其划入准货币具有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的观点是:目前仍不宜将居民活期储蓄存款划入狭义货币M1。当然,如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活期储蓄存款直接用于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成为普遍的行为,且数量上已达到不可忽视的程度,届时再将其划入狭义货币M1,就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因为此时,居民活期储蓄存款的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3、股民保证金应计入何种货币层次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很多人将股民保证金极易转化为居民的活期储蓄存款或机构的活期存款作为把其划入M1的依据,这种观察角度似有偏颇。我们考察货币供应量及其层次,主要是关注它在某一时点的存量以及它处于该状态的主要目的。就股民保证金而言,其主要的目的和直接对应的是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购买,尽管这也很重要(尤其是研究证券市场方面),但毕竟不是我们考察货币供应量(尤其是M1)时所要研究的对商品和劳务的直接购买。虽然它极易转化为活期储蓄存款或机构的活期存款,但一旦它进行了转化,我们就在那一时点上将其计入M2或M1,这也正是我们将“时点存量”作为货币供应量统计原则的要求。而对于申购新股的股民保证金,如将其计入M1层次,还易造成M1的频繁波动,这将有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