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以来,我国正式颁布实 行的有关高中的教学计划主要有 9次,其中3次为前次计划草案的 修订意见 。
2020/9/21
13
附表一 我国颁布的历次中学教学计划
颁布时间
文件名
备注
1950年 1952年 1953年
1963年
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中学暂行规程(草案)
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全日制中小学新教学计划(草 案)
❖ 满足了当时学生强烈的求知需求,为学 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问题与不足
❖ 课程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 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 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课程内容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忽视学生
控
生活经验,不能反映科技和社会发展的
制
新的成就。
的 课
课程实施中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学 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 机会。应试倾向严重。
2020/9/21
33
校长、教师认为学生终身发展最 重要的基本素质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
精2020神/9/2是1 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34
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 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
必修课设有思想政治、语、数、 信息技术、外、理、化、生、 史、地、体、艺、综合实践活 动共 13 门。 选修课设有数、信息技术、理、 化、生、史、地共 7 门。
学
段
初中、高中统一安排, 各三学年。
初中、高中统一 安排,各三学年。
独立设置高中学段,三学年。
独立设置高中学段,三学年。
学时
26—29 课时/周 (6 天工作制) 注:为实际上课时数
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后,为贯彻落 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快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育部基教司在 两省一市两年多试验的基础上,组织 专家对1996年的《课程计划》进行了 较大修改,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放在一个极重要的位置上来考 虑,2000年的试验修订稿与96年计划 相比,其主要变化有: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张文军
奉来自百度文库 溪口
2020/9/21
1
国家教育部从2004年秋季起 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等4省 (自治区)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拟用4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 推进。2005年江苏省进入。 2006
年福建、辽宁、浙江、安徽等省 开始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 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 方式。 活动类课程包括校会、班 会 ,社 会 实 践 ,体 育 锻 炼 , 科技、艺术等活动。校会 班会、社会实践和体育锻 炼是全体必须参加的活 动课程。
2000 年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 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 层次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文化科学、劳动技能、 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 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 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 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 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 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 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 生。 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 成。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 课列入计划。
课程门类
课程设政、语、数、外、 理、化、生、史、地、体 等共 10 门。
必修课开设政、 语、数、外、理、 化、生、史、地、 体 和 劳 技 共 11 门。
必修学科设有思想政治、语、数、 外、理、化、生、史、地、体、 艺、劳技共 12 门。 限选学科设有语、数、外、理、 化、生、历、地、劳技共 9 门。
2020/9/21
8
(一)国际高中课程比较研究结果
对北美、欧洲、东亚等20多个 国家和地区90 年代以来开展的高中 课程改革作了比较研究。
1. 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
• 公民的责任 •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 信息素养 • 国际视野
2020/9/21
❖ 培养目标中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 生活能力,对德、智、体、美、劳目标 提得恰当而又有时代性。
❖ 课程设置相对合理
• 信息技术从选修课正式列为必修课; • 将原活动课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
必修课安排; • 设置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
一个项目。
36—38 课时/周 (6 天工作制) 注:周活动总量
33 课时/周 (5 天工作制) 注:周活动总量
34 课时/周 (5 天工作制) 注:周活动总量
选修特点
分科性选修 高二分流
分科性选修 高三分流
选择性修习 (实际形成)高二分流
选择性修习 (实际形成)高二分流
课程管理
国家管理
国家管理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
级别
理级别
在管理体制上,我国属于集 权化类型,几十年来历次教学 计划均由中央教育行政部门颁 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转发, 学校照办。
1981年制定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 学计划试行草案》针对当时教育的实际情况,
强调了“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特别要打 好语文、数学和外语的基础。在此前提 下,既要注意自然科学的教育,也要注 意人文科学的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 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 教育教学中十分注意基础,如 1981年的计划提出扎实打好 基础,特别要打好语文、数学 和外语的基础。
❖ 全国统一计划、统一课表、统 一教材。
成绩与贡献
❖ 满足了当时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 迫切需求,对迅速恢复正常教育秩序,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 了积极作用。
❖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注 重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知识 体系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
2020/9/21
5
2000年,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的奋斗目标,至2004年已达到93%。普通 高中在校生达到224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 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63%。“十一五”高中 毛入学率将达到85%。
国家在提供了基本的就学机会、满足人们
的入学需求后,教育将转入全面提高质量的
新阶段。
2020/9/21
❖ 课程安排上给地方和学校留有更大空间。
整体看来,我国历次教学计 划的共同特点有:
❖ 高中办学的目标一直提双重任务,为高 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优 良的劳动后备力量(1981)。
❖ 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既要重视 抓智育,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 教育、体育和卫生保健工作(1981)。
6
浙江省
2004年,我省基本普及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 的15年基础教育,成为全国第一个基本普 及15年基础教育的省区。2005年,普及成
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入
高中段学校比例达到91%。从1999年到现
在,我省高校数量从1998年的32所增加到
7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从11.35万人增加
到65.13万人,普通高校录取率从35%提高
到7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96%提高
到34%,位居全国省区第一位。
2020/9/21
高中教育从金字塔型向矩形转变 7
➢ 2000年前后,开始高中新课程研制的前期 准备和基础研究:
国际比较 我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现状的调查 学科发展分析 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研究 公民素养的需求分析
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试行了《九 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 计划》,96年使用新大纲、新教材的初 中生毕业必须有一个新的高中课程计划 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
1996年的高中课程方案的特点:
❖ 首次把高中作为独立学段制订课程计 划,并明确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
❖ 建立了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 程为辅的课程结构,打破了多年来学 科课程一统学校的局面,为学校办出 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留有一定空间。
90年的调整意见针对这种状况, 对计划做了较大调整。如课程结构由 单一的学科类课程改变为学科课程和 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 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但它没有从根 本上改变高中教育中存在的文、理偏 科,学科知识结构不完整,学生负担 过重,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弊端。
1996年的高中课程计划是基 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制定的:
学科为必修+ 选修课。 活动包括课 外活动和社 会实践活动。
1996 年
普通高中是与九年义务 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 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要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 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 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 特长,有侧重地对学生实 施升学预备教育或就业 预备教育,为高等学校输 送合格的新生,为社会各 行各业输送素质较高的 劳动后备力量,为培养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 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 程组成。
单一的学科类课程
必 修 +选 修
单课性 分科性
1990 年
普通高中教 育要在义务 教育的基础 上进一步提 高学生思想 道 德 素 质 、科 学文化素质、 身体心理素 质 ,并 且 要 使 学生的个性 得到健康的 发 展 ,为 培 养 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 人奠定良好 的基础。 由学科课程 和活动两部 分组成。
❖ 按照优化必修课、加强限定选修课的 原则构建的学科课程体系,增强了课 程的选择性。
❖ 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根据时代要求、学 科发展作了较大更新,其中,地理、 英语、语文等学科变化较突出。
❖ 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 理体制,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和学校的 适应性。
总之,计划较之过去增加了灵活性和弹性。
程 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过程,影
文 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评价的手段、内
化 容、方式、目标单一。
管理方式过度集中,过分统一,不能适应 地方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三)我国原高中课程状况调查
2001到2002年间,教育部在北京、黑 龙江、辽宁、江苏、广东、江西、 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 (市、区)对学生、教师、校长和 社会人士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其中,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 1650名。
81年计划计划中提出了高中二、三年 级开设4节选修课,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 仍然是必修课一统天下。
在 81年计划中的分科性选修从高二开 始分流,分为侧重于文科(一)、理科 (二)两类教学计划,从这个时候开始形
成了高中文、理分流的办学模式。
81年的教学计划一直实行了10年, 在当时中断了10年正常教育的情况下, 它对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早出 人才,快出人才,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但是由于此计划是为重点中学制定的, 全国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相差极为悬殊, 统一执行这个计划势必影响师生教与学 的积极性。
对52年规 程的修订
1978年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 试行草案
时间
文 件名
备注
1981年 1990年
《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 草案》 《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的修订意见》
《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
对78年计划的 修订
对81年重点中 学教学计划的调 整
1996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
10
2. 课程方面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 选择性的统一。
(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 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
(4)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5)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实行 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6)实行学分制。
(二)我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史 回顾与反思的结论
2020/9/21
2
一、普通高中 课程 改革的背景 二、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三、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在新课程中的
地位与作用
2020/9/21
3
一、改革背景
小例子:
衬衫换飞机场的背后: 8亿件衬衫换 一件空中客机
一封学生来信
2020/9/21
4
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奠定基础。
验)》
2000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对 9 6 年 课 程 计
修订稿)》
划的修订
附表二:
1981 年 2000 年 高 中 课 程 计 划 比 较 一 览 表
项目
任务与 要求
(或培 养目标)
课程 结构
1981 年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重点中学应模范地贯 彻德、智、体全面发展 的方针,培养有社会主 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 动 者 ,为 高 一 级 学 校 输 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培 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 量。
2020/9/21
13
附表一 我国颁布的历次中学教学计划
颁布时间
文件名
备注
1950年 1952年 1953年
1963年
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中学暂行规程(草案)
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全日制中小学新教学计划(草 案)
❖ 满足了当时学生强烈的求知需求,为学 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问题与不足
❖ 课程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 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 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课程内容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忽视学生
控
生活经验,不能反映科技和社会发展的
制
新的成就。
的 课
课程实施中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学 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 机会。应试倾向严重。
2020/9/21
33
校长、教师认为学生终身发展最 重要的基本素质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
精2020神/9/2是1 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34
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 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
必修课设有思想政治、语、数、 信息技术、外、理、化、生、 史、地、体、艺、综合实践活 动共 13 门。 选修课设有数、信息技术、理、 化、生、史、地共 7 门。
学
段
初中、高中统一安排, 各三学年。
初中、高中统一 安排,各三学年。
独立设置高中学段,三学年。
独立设置高中学段,三学年。
学时
26—29 课时/周 (6 天工作制) 注:为实际上课时数
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后,为贯彻落 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快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育部基教司在 两省一市两年多试验的基础上,组织 专家对1996年的《课程计划》进行了 较大修改,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放在一个极重要的位置上来考 虑,2000年的试验修订稿与96年计划 相比,其主要变化有: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张文军
奉来自百度文库 溪口
2020/9/21
1
国家教育部从2004年秋季起 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等4省 (自治区)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拟用4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 推进。2005年江苏省进入。 2006
年福建、辽宁、浙江、安徽等省 开始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 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 方式。 活动类课程包括校会、班 会 ,社 会 实 践 ,体 育 锻 炼 , 科技、艺术等活动。校会 班会、社会实践和体育锻 炼是全体必须参加的活 动课程。
2000 年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 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 层次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文化科学、劳动技能、 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 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 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 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 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 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 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 生。 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 成。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 课列入计划。
课程门类
课程设政、语、数、外、 理、化、生、史、地、体 等共 10 门。
必修课开设政、 语、数、外、理、 化、生、史、地、 体 和 劳 技 共 11 门。
必修学科设有思想政治、语、数、 外、理、化、生、史、地、体、 艺、劳技共 12 门。 限选学科设有语、数、外、理、 化、生、历、地、劳技共 9 门。
2020/9/21
8
(一)国际高中课程比较研究结果
对北美、欧洲、东亚等20多个 国家和地区90 年代以来开展的高中 课程改革作了比较研究。
1. 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
• 公民的责任 •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 信息素养 • 国际视野
2020/9/21
❖ 培养目标中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 生活能力,对德、智、体、美、劳目标 提得恰当而又有时代性。
❖ 课程设置相对合理
• 信息技术从选修课正式列为必修课; • 将原活动课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
必修课安排; • 设置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
一个项目。
36—38 课时/周 (6 天工作制) 注:周活动总量
33 课时/周 (5 天工作制) 注:周活动总量
34 课时/周 (5 天工作制) 注:周活动总量
选修特点
分科性选修 高二分流
分科性选修 高三分流
选择性修习 (实际形成)高二分流
选择性修习 (实际形成)高二分流
课程管理
国家管理
国家管理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
级别
理级别
在管理体制上,我国属于集 权化类型,几十年来历次教学 计划均由中央教育行政部门颁 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转发, 学校照办。
1981年制定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 学计划试行草案》针对当时教育的实际情况,
强调了“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特别要打 好语文、数学和外语的基础。在此前提 下,既要注意自然科学的教育,也要注 意人文科学的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 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 教育教学中十分注意基础,如 1981年的计划提出扎实打好 基础,特别要打好语文、数学 和外语的基础。
❖ 全国统一计划、统一课表、统 一教材。
成绩与贡献
❖ 满足了当时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 迫切需求,对迅速恢复正常教育秩序,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 了积极作用。
❖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注 重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知识 体系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
2020/9/21
5
2000年,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的奋斗目标,至2004年已达到93%。普通 高中在校生达到224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 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63%。“十一五”高中 毛入学率将达到85%。
国家在提供了基本的就学机会、满足人们
的入学需求后,教育将转入全面提高质量的
新阶段。
2020/9/21
❖ 课程安排上给地方和学校留有更大空间。
整体看来,我国历次教学计 划的共同特点有:
❖ 高中办学的目标一直提双重任务,为高 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优 良的劳动后备力量(1981)。
❖ 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既要重视 抓智育,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 教育、体育和卫生保健工作(1981)。
6
浙江省
2004年,我省基本普及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 的15年基础教育,成为全国第一个基本普 及15年基础教育的省区。2005年,普及成
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入
高中段学校比例达到91%。从1999年到现
在,我省高校数量从1998年的32所增加到
7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从11.35万人增加
到65.13万人,普通高校录取率从35%提高
到7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96%提高
到34%,位居全国省区第一位。
2020/9/21
高中教育从金字塔型向矩形转变 7
➢ 2000年前后,开始高中新课程研制的前期 准备和基础研究:
国际比较 我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现状的调查 学科发展分析 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研究 公民素养的需求分析
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试行了《九 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 计划》,96年使用新大纲、新教材的初 中生毕业必须有一个新的高中课程计划 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
1996年的高中课程方案的特点:
❖ 首次把高中作为独立学段制订课程计 划,并明确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
❖ 建立了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 程为辅的课程结构,打破了多年来学 科课程一统学校的局面,为学校办出 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留有一定空间。
90年的调整意见针对这种状况, 对计划做了较大调整。如课程结构由 单一的学科类课程改变为学科课程和 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 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但它没有从根 本上改变高中教育中存在的文、理偏 科,学科知识结构不完整,学生负担 过重,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弊端。
1996年的高中课程计划是基 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制定的:
学科为必修+ 选修课。 活动包括课 外活动和社 会实践活动。
1996 年
普通高中是与九年义务 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 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要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 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 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 特长,有侧重地对学生实 施升学预备教育或就业 预备教育,为高等学校输 送合格的新生,为社会各 行各业输送素质较高的 劳动后备力量,为培养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 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 程组成。
单一的学科类课程
必 修 +选 修
单课性 分科性
1990 年
普通高中教 育要在义务 教育的基础 上进一步提 高学生思想 道 德 素 质 、科 学文化素质、 身体心理素 质 ,并 且 要 使 学生的个性 得到健康的 发 展 ,为 培 养 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 人奠定良好 的基础。 由学科课程 和活动两部 分组成。
❖ 按照优化必修课、加强限定选修课的 原则构建的学科课程体系,增强了课 程的选择性。
❖ 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根据时代要求、学 科发展作了较大更新,其中,地理、 英语、语文等学科变化较突出。
❖ 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 理体制,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和学校的 适应性。
总之,计划较之过去增加了灵活性和弹性。
程 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过程,影
文 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评价的手段、内
化 容、方式、目标单一。
管理方式过度集中,过分统一,不能适应 地方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三)我国原高中课程状况调查
2001到2002年间,教育部在北京、黑 龙江、辽宁、江苏、广东、江西、 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 (市、区)对学生、教师、校长和 社会人士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其中,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 1650名。
81年计划计划中提出了高中二、三年 级开设4节选修课,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 仍然是必修课一统天下。
在 81年计划中的分科性选修从高二开 始分流,分为侧重于文科(一)、理科 (二)两类教学计划,从这个时候开始形
成了高中文、理分流的办学模式。
81年的教学计划一直实行了10年, 在当时中断了10年正常教育的情况下, 它对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早出 人才,快出人才,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但是由于此计划是为重点中学制定的, 全国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相差极为悬殊, 统一执行这个计划势必影响师生教与学 的积极性。
对52年规 程的修订
1978年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 试行草案
时间
文 件名
备注
1981年 1990年
《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 草案》 《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的修订意见》
《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
对78年计划的 修订
对81年重点中 学教学计划的调 整
1996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
10
2. 课程方面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 选择性的统一。
(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 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
(4)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5)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实行 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6)实行学分制。
(二)我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史 回顾与反思的结论
2020/9/21
2
一、普通高中 课程 改革的背景 二、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三、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在新课程中的
地位与作用
2020/9/21
3
一、改革背景
小例子:
衬衫换飞机场的背后: 8亿件衬衫换 一件空中客机
一封学生来信
2020/9/21
4
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奠定基础。
验)》
2000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对 9 6 年 课 程 计
修订稿)》
划的修订
附表二:
1981 年 2000 年 高 中 课 程 计 划 比 较 一 览 表
项目
任务与 要求
(或培 养目标)
课程 结构
1981 年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重点中学应模范地贯 彻德、智、体全面发展 的方针,培养有社会主 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 动 者 ,为 高 一 级 学 校 输 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培 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