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2024最新专家共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
2024最新专家共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发生异常。
根据发生原理,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冲动形成异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和异位心律失常。
冲动传导异常包括生理性传导异常、病理性传导异常和房室间传导异常。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手段,抗心律失常药物(ADD)种类繁多,且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本文将根据我国最新发布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做一重要内容梳理。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原则1.明确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首先评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无明显症状、不影响预后的心律失常,多不需治疗。
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或减少心律失常对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等的影响,不应都以消灭或减少心律失常为主要目标,且应重视药物的安全性。
2.兼顾基础心脏疾病的治疗心律失常多与其他疾病伴发。
心律失常的治疗需在基础疾病已有的治疗证据和指南基础上,权衡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正确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依据药物的抗心律失常谱,当多种药物存在相似作用时,需考虑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不良反应。
避免影响或忽视基础疾病的治疗而过度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因顾虑药物不良反应而不用药或给药剂量不足。
4.协调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符合非药物治疗适应证者,应根据指南进行推荐,药物用于提高疗效或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放电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主要考虑电转复/除颤或起搏等。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1.I类药物(钠通道阻滞剂):抑制峰钠电流(INa)可降低心房、心室肌和心脏传导系统动作电位(AP)幅度和最大除极速率,增高兴奋阈值,减慢传导,抑制异位自律性和阻断折返激动。
2.n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包括选择性βi受体阻滞剂美多洛尔和比索洛尔,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普蔡洛尔和纳多洛尔,及兼有B和Od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等。
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全文)
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全文)引言由欧洲心律协会(EHRA)、美国心律学会(HRS)和亚太心律学会(APHRS)共同发布的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后文简称共识),旨在为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由上述三个学会共同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对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医学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并撰写该共识。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可以是良性、无症状的,也可导致严重症状,甚至心源性猝死。
此外,许多患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出现多种形式的室性心律失常。
因此,临床医师在处理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时面临一些重要的问题,如需要哪些诊断性检查和哪些治疗等。
专家委员会认识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形式差异很大,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是心脏异常的最早和唯一的表现,也可能是基础心脏疾患伴随的表现。
因此,室性心律失常本身的特点和原先是否存在基础心脏疾病,对预后判断和治疗决策均有重要的意义。
该共识阐述了各种室性心律失常进行诊断性检查的指征、危险分层的现状和已被证明有效的治疗策略,推荐转诊病人至专业的心律失常诊疗中心,同时也建议读者在需要时参考其他心律失常诊疗的相关文献,如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导管消融、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胺碘酮的使用、如何处理ICD放电患者、晕厥和临终患者的诊疗。
该共识采用I 、II a 、II b、III 推荐等级11和相应表达术语:“推荐”用于I级专家建议,“可能有用”用于II a级专家建议,“可以考虑”用于II b 级专家建议,“不应该”或“不推荐”用于III级专家建议(不能提供任何额外的益处或可能有害)。
将支持这些建议的证据级别分别规定为A、B或C,其依据是被研究人群的数量、是否来自随机临床试验、非随机临床试验或缺少大规模研究的数据,以及来自案例分析或者标准治疗的专家意见。
大部分预防猝死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干预措施都是在以往完成的,那时入选患者数量较少,有效性标准较低。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及基层版解读精选全文
▪ 药物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必要 时可完善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以排除 结构性心脏病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定义与分类
1、NSVT:指连续3个及3个以上的室性心律,频率>100次/min,持续时 间<30 s,能够自行终止,且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SMVT:指单形性室速持续时间≥30s,或持续时间虽<30 s但室速发 作时伴随血流动力学障碍需早期进行干预; 3、PMVT:指QRS波形态可清楚识别但连续发生变化、频率>100 次 /min,持续时间≥30 s,或虽然<30 s但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须立即终止 的室性心律失常。
▪ 不同于2020版专家共识, 基层版将PMVT与室颤分 开阐述。
▪ PMVT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表现和心电图特征,心电 图特征表现为QRS波形态 不一、无明显等电位线和 (或)电轴多变。
室性心动过速
▪ 治疗原则 ①治疗基础心脏病, 纠正诱因; ②ICD是不可逆性原因所致PMVT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再发 PMVT且暂不适合植入ICD的患者,可考虑穿戴式ICD治疗; ③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④由室早触发的PMVT患者,可考虑导管消融治疗。基层医疗机构应对此类患者的室 早进行密切心电监测,以利于触发灶的成功消融; ⑤自主神经系统干预。无条件开展上述非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可考虑转诊至上级医院 进一步治疗。有或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发生PMVT的原因与治疗措施见表6。
特殊情况下的室性心律失常
▪ 治疗原则 ①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②若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TdP 患者可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前提下尝试静脉应用镁剂, 临时超速起搏或给予异丙肾上腺素等进行心率调控、应用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补钾治疗等; ④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若室速发作时可经心室临时起搏电极行程控刺 激,若为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的室速可试用胺碘酮治疗,若为洋地黄中毒 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应选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治疗。
2023版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提高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水平
通过解读新版共识,加强临床医生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抗心 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水平和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心房扑动
首选直流电复律,药物首选胺碘酮。
室性期前收缩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无需药物治疗, 有症状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 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等。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类型、症状及合并疾病 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简便易行的原则 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
生活建议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情绪 稳定,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时 间。同时,应定期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临床实践指南与推荐意见总结
心律失常类型与首选药物推荐
室上性心动过速
首选腺苷,无效时改用静脉注射维拉帕 米或地尔硫䓬。
心房颤动
节律控制首选胺碘酮、多非利特、决 奈达隆等,心室率控制首选β受体阻
临床应用范围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对于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 于控制心室率、预防复发及维持窦性心律。
室性心动过速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终 止发作及预防复发。
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风暴
对于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风暴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控制 心室率、预防复发及降低死亡率。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 吡胺等。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 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
心律失常处理专家共识-2019版-24页文档资料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2019我国首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北京发布。
有关专家在解读《共识》时表示,心律失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场合和临床各科室,发病可急可慢,病情可轻可重,重者需紧急治疗,甚至就地抢救;紧急处理不仅涉及心血管或急诊专科医师,也与其他各科医师有关;《共识》将普及抢救知识,推动规范治疗。
《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心律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编写。
中国心律学会主任委员郭继鸿教授指出:“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各种疾病多种因素均可引发心律失常,也能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单纯心电活动紊乱。
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具有起病急、复杂多变、进展较快的特点,如不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及时处理,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社区、基层医院以及临床各科室的医生都能遇到,急诊科更是首当其冲。
虽然一般可请心血管科会诊,但因某些心律失常病情的紧迫性,不得不进行紧急抢救。
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对基础疾病的处理、诱发因素的纠正以及针对心律失常本身的治疗都与常规处理有所不同。
目前我国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缺少统一规范,各级医院在急诊心律失常的救治中,都有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不正规现象。
不同医生之间的处理水平差距也很大,治疗不到位和过度治疗的现象比较普遍。
”“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都没有专门的心律失常急诊处理指南。
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内容分散在不同的指南中,较为集中的是心肺复苏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但这些指南出发点是心肺复苏或以缺血性疾病为主要背景。
每个指南都不能涵盖所有急诊心律失常。
即使是心律失常指南,内容也是将急诊和长期治疗放在一起,指南中的重点通常与急诊心律失常无关。
此外,国际指南与我国临床实践有一定距离,没有针对我国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实用性较差,非心血管专科和基层医生使用不方便。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解读PPT课件
特殊人群的室性心律失常 管理
针对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 殊人群的室性心律失常管理进 行专门阐述,提供个性化的治 疗和管理建议。
02
室性心律失常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 紊乱,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等。
分类
根据发生机制和心电图表现,室性心 律失常可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尖端扭转型室 性心动过速等类型。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基层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9
CONTENTS
• 引言 • 室性心律失常概述 • 基层医疗机构在室性心律失常
管理中的角色 •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 • 特殊人群的室性心律失常管理 • 室性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及预防
策略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水平
妊娠期女性
要点一
妊娠期女性室性心律失常特点
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变化,如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 等,容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此外,妊娠合并心脏病、高 血压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要点二
治疗策略
针对妊娠期女性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策略应以保障母婴 安全为前提。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采取观察 或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 虑射频消融等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 的病情变化及胎儿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加强 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猝死的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心电图等检查结果,综合 评估猝死的风险。
干预措施
对于高危患者,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如植入ICD、 进行射频消融术等,以降低猝死风险。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22护理课件
在药物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药物的 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非药物治疗与护理
非药物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宜药物治疗的 患者,可采用非药物治疗,如射频消 融、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等。
非药物治疗护理
在非药物治疗期间,需注意患者的病 情变化,观察治疗效果,及时处理并 发症和不良反应。
心内电生理检查
对复杂心律失常进行定位和机 制分析。
其他检查
如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 显像等,可协助诊断病因。
危险分层与预后评估
危险分层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危险因素进行分层。
预后评估
评估患者心律失常的可能发展趋势及对生命的影响。
03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与护 理
药物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饮食方案,强调低盐、低脂、 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长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01
02
03
定期随访
建立患者的随访档案,定 期进行电话或面对面的随 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和生活状况。
监测与评估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和 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并采取相应措施。
调整治疗方案
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心肌缺血、心肌肥厚、心肌病、电解质紊 乱等。
发病机制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多种机制有关,包括心肌细胞膜电位异常、心肌细胞内 钙离子浓度失衡、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
02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与评 估
临床表现与体征
我国专家就“心律失常紧急处理”达成共识
细 菌经 导尿 管进 入 膀胱 引起 菌 尿 。 频 繁 更换 引流 袋 可导致 菌 尿感 染率 明显 增 加 。加上 老 年 人特 别 是长 期 卧床 者 , 机
体 免疫 力 下 降 。 会 阴 部肌 肉弹 性 差 , 尿 道 括约 肌 松 弛 , 男 性
[ 4 ]贺 彩芳 , 吴雪 洁 , 杨碎丽 , 等. 留置导尿致 康路感 染与集 尿袋 更换
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J 】 .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 2 0 0 7, 1 7( 4) : 4 1 2 . 【 5 】殷 小基 , 顾云 , 谭超 宁. 防逆流 引流袋 的实验 研究【 J 】 . 医 疗 卫 生 装
为 科学 的更换 间隔 时 间是每 周 1 次 。贺彩 芳 等 认 为对 于
更 换 1次 , 达 到保 持 装 置 良好 的 密 闭性 的要 求 , 减少 引流
系统 开 放 致 细菌 入 侵 的 机会 ; 引 流管 长 达 1 2 0 c m, 能 较好
不 同类 型的 集 尿袋 更换 时 间 , 关 于 活瓣 集 尿袋 与 一 次性 塑 料 普 通 无 菌 集 尿 袋 的研 究 显示 单 向 集 尿袋 对 预 防 留置 尿 管 引起 的尿 路 逆行 感 染有 明显 作 用 , 能有 效 降低 留置 尿 管
・
护 理研 究 ・
表1 两 组 留置 导 屎 患者 尿 培 养 细 菌 阳 性 率 比 较 …
2 0 1 3年 4月第 2 0卷第 1 0期
口周 的细 菌 也 送 入管 腔 而 引 起 感 染 。 长 期 留 置 导 尿管 患
者. 不 宜频 繁更 换 导 尿 管 , 留 置 导尿 管 患 者 每 E t 换 尿 袋 者 菌尿 发 生 率 明显高 于不 换 尿袋 者[ 6 1 。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共识
电复律。不接受者可试用食管心房调 搏,也可用洋地黄。
伴病窦者,首先食管心房调搏。
伴COPD者,维拉帕米与地尔硫卓首选。
孕妇者,首先迷走刺激或食管心房调搏; 血液动力学不稳 定电复律;上述措施无效或不能应用时, 可选用腺苷、美 托洛尔、维拉帕米等
房速
药物终止,可选择普 罗帕酮、可达龙,如仍 无效可用洋地
‒ 与房颤电复律程序相同,需要使用镇静剂
‒ 电量可以从100J开始,无效逐渐加量,有些可能需要 使用最大电量(双相波200J)
• 血液动力学稳定者:
– 病史:能否提供既往发作情况,是否与此次相同。以 往的诊断可做考虑
– 通过12导联心电图和(或)食管心电图寻找室房分离 证据。若有室房分离,则可明确为室性心动过速
05
而不是首先
处理室早
06
• 除极少数情况外(可诱发其他恶性心律失
07
常),不主张以
控制室早进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
08
• 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预后一般良
09
好,不支持常规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更不应静脉应用抗心
10
律失常药
宽QRS波心动 过速
• 首先判断血液动力学状态。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直接同步电复律
处理 ○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 ‒ 很可能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应
寻找并纠正可能 ○ 存在的病因及诱因 ○ ‒ 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
效果不佳,可以 ○ 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
持续性单形性 室性心动过速
01
定义:
02
发作持续时间>30秒,或虽然<30秒但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心房颤动急性 发作期的治疗
急诊心律失常的处理
根据症状确定治疗策略
• • 对于大多数患者:紧急控制患者的心室率 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考虑恢复患者的窦性节 律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心房颤动紧急处理:室率控制
• 心房颤动急性发作期心室率控制的目标为 80~100次/分。
• 不伴心力衰竭、低血压或预激综合征的患者:
‒ 静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 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室上性心动过速概述
• 特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旁路参与的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 一般有反复发作史
• 首次发作一般在青少年或中年,极少老年开始发病
• 注意与房速和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 在II、V1导联寻找房扑波(F波)的痕迹有助于诊断。 • 食管导联心电图可见呈2:1房室传导的快速心房波,对心房扑动的 诊断有较大帮助。
– 可使用洋地黄或胺碘酮控制心室率。胺碘酮也有终止发作的作用 ,但一般要口服达到一定负荷剂量时才有效。
– 急性处理慎用β受体阻滞剂,禁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普罗帕酮) 、索他洛尔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心功能稳定后可考虑应用β 受体阻滞剂。
– 建议行射频消融根治房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心房颤动室率控制的药物应用
不伴心力衰竭、低血压或预激综合征的患者:
β阻滞剂:
‒ 美托洛尔: 5mg静注,每5分钟重复,总量15mg(注 意每次测心率,血压) ‒ 艾司洛尔:0.5mg/kg静注,继以50ug/kg/min输注, 疗效不好可以50-100ug/kg/min的步距递增维持量, 最大300ug/kg/min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附共识解读)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有些室早不用治疗)室性早搏(室早)很常见,室早在动态心电图上的检出率高达40%~75%,在75岁以上人群中69%的人可见室早。
多数室早因精神紧张或劳累等引起,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但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室早,建议及时干预。
病因室早,一般指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正常人在情绪激动、紧张、过度劳累、饮酒、吸烟或熬夜时都可能出现室早。
室性期前收缩更多见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洋地黄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钾等患者。
症状一般偶发的期前收缩不引起任何不适。
当期前收缩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使心排出量下降及重要器官灌注减少,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听诊时可听到突然提前出现心搏,第1心音较正常响亮,第2心音微弱或听不到,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脉诊可以触到提前出现的微弱脉搏,随后有一较长的代偿间歇。
处置对有症状者,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期前收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室性期前收缩应按Lown分级,评定良性(LoWn分级<ΠI级)、恶性(LOWn分级>ΠI级)。
频发的期前收缩可并发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查不能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可认为是良性的,无需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认为是具有潜在恶性或恶性室性期前收缩,必须治疗。
①频率平均25/分钟;②多形性或多源性,但要注意除外房性期前收缩伴差异传导③呈二联律或三联律;④连续3个以上,呈短暂阵发室速;⑤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亦应及时治疗。
治疗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I类和In类药。
对于期前收缩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风险和收益,伴有心衰或心肌梗死的患者禁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需紧急静脉给药。
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9.若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 显著,特别是影响生活质量时,可考虑应用 β受体阻滞剂试验性治疗。 无论患者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β受体阻 滞剂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10.经过足量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 阻滞剂治疗仍有症状性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 者,可考虑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改善心律 失常相关性症状。 可考虑选用的药物包括胺碘酮、氟卡尼、美西律、 普罗帕酮、索他洛尔。但选择这些药物治疗时需注 意以下几点:1)存在左心室功能下降、心肌缺血或 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不推荐应用氟卡尼和普 罗帕酮治疗;2)慢性肾病患者慎用索他洛尔;3) 基线QT间期延长,或治疗开始时QT间期过度延长 (>0.50s)的患者禁用索他洛尔;4)与β受休阻滞 剂之外的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心力衰竭患者 应用胺碘酮相对安全,必要时可考虑应用;
新近,欧洲心律协会(EHRA)、美国心律 学会(HRS)以及亚太心律协会(APHRS) 联合颁布了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这一专 家共识对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评估与治疗 做出了全面的推荐建议,对室性心律失常的 合理化治疗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该共识中 以下要点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1.对于所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进行12导 联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估是否存 在包括遗传性或获得性心肌病变在内的心脏 基础疾患。 虽然目前拥有更多的先进检查设备,但心电
图与心脏超声仍然是性价比最佳的检查方法, 可为心律失常的诊断、评估与病因分析提供 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4.若暂不能明确宽QRS心律失常的性质, 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兼顾室性心律失常与室上 性心律失常。 虽然室性心律失常多表现为宽QRS,但部分 室上性心律失常也可有此表现,因此不能仅 将QRS形态作为区分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 的依据。对于暂时不能准确判定心律失常起 源者,应选用对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 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共识失常专家(最终版)知识讲解
研究所主任,首席教授(Gordon K. Moe学者) 纽约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药理学教授 发表论文350多篇,并著有4部专著 《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室性早搏 稳心颗粒组:600例 安慰剂组:600例
试验疗程:4周。
用药方法: ① 试验组:服用稳心颗粒, 每次1包(9g),每日3次; ② 对照组:服用安慰剂, 每次1包(9g),每日3次。
稳心颗粒对室早、房早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有效率改善非常明显(PPS)
注:FAS分析和PPS分析的结果均表明:经Wilcoxon检验,室性早搏次数疗效分布,稳心颗粒组 和安慰剂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稳心颗粒循证研究
(2010-2012)
稳心颗粒循证临床试验方案
研究目的:进一步评价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设计: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优效性设计,竞争性入组。 (全国60余家医院)
样本量:共2400例
房性早搏 稳心颗粒组:600例 安慰剂组:600例
年稳心颗粒受批准成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二、临床与基础研究
(2004-2010年) 预防实验性心律失常 膜片钳离子通道作用的研究
稳心颗粒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研究
研究一:稳心颗粒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 研究二:稳心颗粒对氯化钡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 研究三:稳心颗粒对肾上腺素引起大鼠心律失常的改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浓度的甘松对兔心室肌细胞 钠电流的阻滞作用
不同浓度甘松对兔心室肌细胞 钙电流的影响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共识失常专家(最终版)
Ito电流
• 研究对象:采用冠状动脉灌注犬右心室楔形组织块,记录通过心外膜 和心内膜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进行研究。 • 制备模型:选用Ito激动剂NS5806(10-15µM)药理性制备Brugada 综合征模型,模型成功的标准是,心电图三联征; 给予电刺激,可以 在13/19只标本中诱发2相折返(P2R),在11/19只标本中诱发多型性 室速(pVT)。
NS5806 Ito电流刺激
5g/l
WW
低剂量
10g/l
WW
高剂量
稳心颗粒10g/L可100%抑制模型标本的2相折返 和多型性室速
图5.稳心颗粒(10g/L)抑制 NS5806 引起的 BrS 综合征表型
该图同步记录了冠状动脉灌注右心室 外膜侧二个位点、内膜侧一个位点的 跨膜动作电位,下图为跨壁心电图记 录。
该图同步记录了冠状动脉灌注右心 室外膜侧二个位点、内膜侧一个位 点的跨膜动作电位,下图为跨壁心 电图记录。
A:对照。 B:瞬时外向 K通道激动剂 NS5806( 15μM)加大外膜侧动作电位切迹和 心电图 J 波,引起外膜侧位点 2 动作 电位穹隆消失,而位点1穹隆仍存在 。非均一性穹窿丢失引起短联律间 期P2R异位激动和多形性室速。 C:稳心颗粒(5g/L)可抑制室颤但 不能抑制P2R的发生。 D : 稳 心 颗 粒 (5g/L) 和 奎 尼 丁 (5μM)恢复穹窿均一性,并终止所 有心律失常活动。
3.细胞内钙调节异 常可产生交替T波
心室肥厚,心室衰竭, 心肌缺血等
使晚(Late)钠电流增强
稳心颗粒对晚钠电流的抑制作用
早后除极减少
稳心颗粒 迟后除极减少
电生理实验观察 抑制晚钠电流
T波的电交替减少
第二项研究 稳心颗粒对房颤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PPT课件
关于联合药物治疗
序贯或联合应用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
1.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状态
2. 顽固性心律失常,其他治疗措施无效或不能使用
需要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情况较复杂
,一定要考虑综合治疗措施(如改善一般状态,改善 内环境,IABP,血运重建等),不能只依赖抗心律失常 药物 联合药物治疗一定要注意安全性,注意副作用的观察
二、室上性心动过速
分为广义与狭义室上速。 特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旁路参与的房室 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阵发性室上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突发突
止 一般有反复发作史,发作时多为规则的窄QRS心动过速, R-R间期绝对均齐。 首次发作一般在青少年或中年,极少老年开始发病
1. 了解既往有无心脏病
2. 了解本次发作的时间,症状 3. 体检主要是了解有无血液动力学障碍 心律失常病情较稳定,可以较详细地询问病史,进行体检 和有关实验室检查
纠正与处理基础疾病和诱因
基础疾病和诱因的治疗 1. 基础疾病不但决定心律失常的预后而且决定不同的治疗策
略
2. 有关基础疾病的急性处理,应根据相应指南的推荐进行
3. 若需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室速,往往也需要维持治疗 4. 多数抗心律失常药静脉注射半衰期短,无法维持长时间的 疗效,因此需要在负荷量后给静脉滴注维持,直至口服抗 心律失常药发挥作用
五、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对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终止心律失常: 1. 恶性的心律失常和有可能发展到恶性的心律失常,如室 颤,持续单形室速。
三、房性心动过速
是由于心房异位兴奋灶自律性增高或折返激动引起 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心房明显扩大者,特发性 房速少见,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药物疗效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13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前言心律失常多发于各种心血管疾病,但也见于心脏结构无异常者。
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场合和临床各科室。
发病可急可慢,病情可轻可重。
重则骤然起病,引起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轻则起始隐匿,不引起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
重者需紧急治疗,甚至就地抢救。
而轻者则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处理。
紧急处理不仅涉及心血管或急诊专科医师,也与各科医师有关。
为普及抢救知识,推动规范治疗,我们根据相关指南、研究证据,汇集各方专家的意见,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持下,联合中国心律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编写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供临床医生借鉴。
一、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受许多因素影响。
心律失常的处理不能仅着眼于心律失常本身,还需考虑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纠正。
通过纠正或控制心律失常,达到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改善症状的目的。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需遵循以下总体原则:1. 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心律失常急性期应根据血液动力学状态来决定处理原则。
血液动力学状态不稳定包括进行性低血压、休克、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性缺血性胸痛、晕厥、意识障碍等。
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时不应苛求完美的诊断流程,而应追求抢救治疗的效率。
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者,需立即纠正心律失常。
对快速心律失常应采用电复律,见效快又安全。
电复律不能纠正或纠正后复发,需兼用药物。
心动过缓者需使用提高心率的药物,或置入临时起搏治疗。
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者,根据临床症状,心律失常性质,选用适当治疗策略,必要时可观察。
所选药物以安全为主,即使不起效,也不要加重病情或使病情复杂化。
异位心动过速处理流程见图1。
2.基础疾病和诱因的纠正与处理:基础疾病和心功能状态与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1]。
心脏的基础状态不同,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也有所不同。
心律失常病因明确者,在紧急纠正心律失常同时应兼顾基础疾病治疗,如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起者需重建冠状动脉血运,心力衰竭者尽快改善心功能,药物过量或低血钾引起者要尽快消除诱因。
有关基础疾病的急性处理,应根据相应指南进行。
基础疾病和心律失常可互为因果,紧急救治中孰先孰后,取决于何者为当时的主要矛盾。
心律失常病因不明者或无明显基础疾病者,也应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如适当采用b受体阻滞剂。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要注意安全性,警惕促心律失常作用的发生。
3.衡量获益与风险: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控制,追求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挽救生命;对非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需要更多考虑治疗措施的安全性,过度治疗反而可导致新的风险。
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时经常遇到治疗矛盾,应首先顾及对患者危害较大的方面,而对危, 害较小的方面处理需谨慎,甚至可观察,采取不使病情复杂化的治疗。
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但既往有缓慢性心律失常,既要终止心动过速,又要防止心脏停搏,可选食管心房调搏。
4.治疗与预防兼顾:心律失常易复发,在纠正后应采取预防措施,尽力减少复发。
根本措施是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控制诱发因素。
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终止后一般都要使用药物预防发作。
在紧急处理后应对心律失常远期治疗有所考虑和建议,某些患者可能需应用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有适应证,建议射频消融或起搏治疗。
5对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1)询问简要病史,包括是否有心脏病史,心律失常是初发还是复发,家族内是否有相似病例,过去服药史,最近用药,此次发病是否接受过治疗。
由此可大致了解心律失常可能的原因。
(2)血液动力学允许的情况下快速完成心电图记录,了解心率快慢,心律是否规整,QRS波时限宽窄,QRS波群形态是单形还是多形,QT间期是否延长,P、QRS波是否相关。
以此可大致确定心律失常的种类。
(3)终止心律失常:若心律失常本身造成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终止心律失常是首要任务。
有些心律失常可造成患者不可耐受的症状,也需采取终止措施,如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明显的心房颤动等。
(4)改善症状:有些心律失常不容易立刻自行终止,但快速心室率会使血液动力学状态恶化或伴有明显症状,如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减慢心室率可稳定病情,缓解症状。
6.急性期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原则:根据基础疾病、心功能状态、心律失常性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
应用一种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疗效不满意,应先审查用药是否规范、剂量是否足够。
一般不建议短期内换用或合用另外一种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宜考虑采用非药物的方法如电复律或食管调搏等。
序贯或联合应用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易致药物不良反应及促心律失常作用,仅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状态或其它顽固性心律失常处理时才考虑。
二、各种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1 窦性心动过速1.1概述窦性心动过速可由多种生理(如运动、兴奋)因素或病理原因引起。
临床所见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心肌缺血、贫血、心力衰竭、休克、低氧血症、发热、血容量不足、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情况。
少见情况有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体位改变时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属于广义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范畴[2, 3]。
1.2 诊治要点①注意与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窦性心动过速频率过快(如超过150次/分)时,心电图P波可与前一心跳的T波融合而不易辨别,易误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常表现为心率逐渐增快和减慢,在心率减慢时可暴露出P波,有助于鉴别[2-4]。
②寻找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病因治疗是根本措施。
在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没有根本纠正之前,单纯或过分强调降低心率,反而可能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③可使用兼顾基础疾病治疗并可减慢窦性心率的药物,如心肌缺血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
在无病因可查,窦性心动过速又构成一定相关症状时,也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
2 室上性心动过速2.1 概述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
本节所述室上性心动过速特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2.2 诊治要点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突发突止,易反复发作。
老年或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新出现的窄QRS心动过速,在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前应注意和其它心律失常如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鉴别。
②室上性心动过速应与其他快速心律失常鉴别,如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
在II、V1导联寻找房扑波(F波)的痕迹有助于诊断。
食管导联心电图可见呈2:1房室传导的快速心房波,对心房扑动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当AVRT表现逆向折返或室内阻滞时可表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易与室性心动过速混淆,参考平时窦性心律心电图可有帮助。
③一般发作期的处理[2-6]:a.首先可采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
深吸气后屏气同时用力做呼气动作(Valsalva法),或用压舌板等刺激咽喉部产生恶心感,可终止发作。
压迫眼球或按摩颈动脉窦现已少用。
刺激迷走神经方法仅在发作早期使用效果较好。
b.药物治疗:药物剂量及应用方法详见附表。
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很好,推荐首选。
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后即刻停止注射。
使用时应注意避免低血压、心动过缓。
腺苷具有起效快、作用消除迅速的特点。
对窦房结和房室结传导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心动过速终止后可出现窦性停搏、房室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但通常仅持续数十秒,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对有冠心病、严重支气管哮喘、预激综合征患者不宜选用。
国内也有应用三磷酸腺苷(ATP)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报道[7],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同腺苷。
地尔硫卓、β受体阻滞剂也有效,但应用较少。
在上述方法无效,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尤其存在心力衰竭时,或存在上述药物的禁忌时可应用胺碘酮、洋地黄类药物。
c.食管心房调搏可用于所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特别适用于因各种原因无法用药者,如有心动过缓病史。
具体方法见三.1食管调搏术。
④特殊情况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a.伴明显低血压和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应使用电复律终止发作。
不接受电复律者可试用食管调搏。
也可选洋地黄类药物。
b.伴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宜首先考虑使用食管心房调搏。
调搏也可与药物共同使用,终止前做好食管起搏的准备。
c.伴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者,应避免使用影响呼吸功能的药物,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列为首选。
d.孕妇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应用药物时需考虑孕妇及胎儿的近期和长期安全。
当孕妇的风险超过胎儿时应进行治疗。
首先宜用刺激迷走神经或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时可电转复。
上述措施无效或不能应用时,可选腺苷,美托洛尔、维拉帕米也可应用[8]。
3 房性心动过速3.1 概述房性心动过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心房明显扩大者,也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3.2 诊治要点[2-4]①注意鉴别诊断。
房性心动过速节律一般整齐,但短阵发作,持续发作的早期或同时伴有房室不同比例下传时,心律可不规则,听诊心律不齐,易误为心房颤动。
心电图发现房性P波可证实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房性心动过速发作,但可减慢心室率,并可能在心电图中暴露房性P波,有助于与其他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鉴别。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者应排除洋地黄过量。
②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如无明显血液动力学影响,可观察。
纠正引起房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和诱因。
③持续房性心动过速可选择药物治疗。
终止房性心动过速的药物可用普罗帕酮、胺碘酮,但效果不肯定。
当无法终止或有药物禁忌时,可考虑控制心室率,使用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④慢性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是造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主要原因,凡临床表现和检查酷似扩张性心肌病,伴慢性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者首选应考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急性处理主要以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治疗心力衰竭为主。
对心律失常本身,可使用洋地黄或胺碘酮控制心室率。
胺碘酮也有终止发作的作用,但一般要口服达到一定负荷剂量时才有效。
因存在心力衰竭,急诊情况下慎用β受体阻滞剂,禁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普罗帕酮)、索他洛尔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心功能稳定后可考虑应用β受体阻滞剂。
建议行射频消融根治房性心动过速。
部分患者也可通过心室率控制使心功能好转,心脏结构逆转。
4 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4.1 心房颤动4.1.1 概述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后者称为孤立性心房颤动。
按其发作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可将心房颤动分为四种类型:在7天内能够自行终止的复发性心房颤动(≥2次),以及持续时间≤48小时,经药物或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者, 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超过7天,以及持续时间≥48小时,但尚不足7天经药物或电复律转复者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超过1年,但采取措施尚能重建窦性心律为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不适合或不愿意接受包括导管、外科消融在内的任何转律及维持窦性心律方法者为持久性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