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附解析第七单元 第24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7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练习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尼克松回忆录:“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
我从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
”这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A.官方交流B.高层互访C.以民促官 D.经贸引路2.毛泽东说:“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指的是( )A.中国参加亚非会议B.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C.中国与美国关系缓和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它合法国家的利益。
”这段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的文字,反映了美国( )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B.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C.仍然阻止新中国回到联合国D.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4.1971年1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13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从此,鲜艳的五星红旗一直飘扬在联合国大厦的门前。
促使中国国旗在联合国大厦门前升起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②亚非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支持③美国对中国态度的重大转变④中国外交代表团的努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5.如图漫画所反映的是( )A.中日邦交正常化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打开“乒乓外交”D.中苏关系改善6.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B .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关系C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使中美两国结成了反苏统一战线7.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期间说:“田中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当时推动这一“桥梁”建立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 .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C .中美关系的改善D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8.对下列两幅图片表述错误的是( )尼克松访华时送给毛泽东的瓷塑“和平之鸟” 毛泽东将《楚辞集注》赠送田中角荣A .这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重大成就的代表B .“和平之鸟”和《楚辞集注》是中美、中日建交的信物C .这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D .该局面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9.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同步练习: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1. 2019年6月, 在青岛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关于上海合作组织说法正确的是A. 它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产物B. 它主要以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为宗旨C. 它是一个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D. 它实施单边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2.下图是某著作中关于新中国的部分内容, 据此可知, 该著作探讨的主题是中国A. 国家实力的发展B. 国际地位的提高C. 国家形象的变化D. 意识形态的转变3.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 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 “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 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A. 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 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 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4.到2019年底, 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的态度。
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A.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活动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D.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5. 1978年7月, 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 邓小平访问日本,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 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A.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 新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C. 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D. 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恶化6.20世纪70年代, 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 其关键是A. 中日关系正常化B.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C. 中美关系趋于缓和D. 美国深陷侵越战争泥潭7.请根据评价把以下事件对应填写在表格内, 以梳理周总理对新中国外交的卓越贡献①会见基辛格②万隆会议③和平共处五原则④日内瓦会议A. ①②④③B. ③④②①C. ④③①②D. ③②①④8.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 但外交战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
2019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7.24开创外交新局面 Word版含解析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7.24开创外交新局面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原创)“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她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
”中国能从“前门”走进联合国主要是因为取得了( )A.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B.广大亚洲国家的支持C.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支持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日益崛起。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第三世界国家支持的结果。
答案:A2.1971年,毛泽东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
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只有古巴和智利同我们建交,这次居然有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
美国的‘后院’起火,这可是一件大事。
”导致此种状况出现的因素有(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③欧洲国家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④美国对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美国对华政策从遏制到缓和这一转折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因此,④错误。
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和欧共体的发展,美国对盟国的控制削弱,因此,②③是正确的。
答案:B3.毛泽东说:“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是指( )A.非洲国家支持中美关系改善B.非洲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C.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核心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逐渐增强,他们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也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
答案:C4.1971年11月8日,周恩来再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我国的历史,对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在地理、政治等学科中也学习了一些关于国际关系和外交的知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了解国家的历史和外交政策具有较强的兴趣,尤其是对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就和地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大多数学生具备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部分学生需要在学习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进行学习。
在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中日建交等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标志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堂检测:
1. 请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
2. 请列举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 请简述我国参加万隆会议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开创外交新局面”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开创外交新出“开创外交新局面”重点,强调“开创外交新局面”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11.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2.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3. 访问印度和缅甸: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之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1习题:第二十四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随堂达标训练+Word版含答案
第七单元第24课一、选择题1.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是( B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日邦交正常化D.苏联的实力超过了美国注意抓住题干中限制词“联合国”,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联合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因此是转折点。
2.(2017·潍坊高一期末)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毛泽东曾形象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这说明( C )A.美国霸权地位丧失B.非洲国家控制联合国C.第三世界力量壮大D.资本主义阵营瓦解“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主要说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第三世界的支持下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反映了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
3.和解是一个进程,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认为: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
中日关系重要的基础是( C )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B.领导人的认同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D.日本政府追随美国近代以来,特别是1931年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二战结束后,日本必须正确面对历史,结合题干“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中日双方和解是建立在日本正确面对历史,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基础之上的。
4.(2017·嘉兴高一期末)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声明:“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包含美方这一声明内容的文件首先发表在( B )A.北京B.上海C.香港D.纽约声明中“一个中国”原则得到美国的承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声明是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5.2017年3月8日,中国第15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410名官兵全部荣获联合国授予的和平荣誉勋章。
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1课后同步练:第24课时 开创外交新局面
人教版必修1 第7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这是基于A.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中日关系趋向缓和C.中美关系趋向缓和 D.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3.20世纪70年代初期,新中国迎来了最大的一次建交高潮,有5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交,这次建交高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打破了新中国成立的的帝国主义包围封锁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改善 D.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提高4.1960年尼克松在竞选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有六亿人口的政府永久不予承认的态度。
”这表明A.尼克松要承认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势均力敌C.美国统治阶层内部对中国的态度已出现分歧D.美国政府要与台湾当局断绝往来5.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苏联干涉新中国外交C.中美之间没有共同利益 D.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6.1972年,西方新闻界称:“2月21日—28日为改变世界的一周”,这一周的重大历史活动是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 中国重返联合国D.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7.“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某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
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毛泽东访问苏联 B.邓小平访问美国C.尼克松访问中国 D.周恩来访问印度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2019-2020版历史新导学人教必修一练习题: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随堂+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一、选择题1.如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的新闻照片。
此照片可以说明(B)A.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成员国B.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C.中苏两国结盟的政治影响深远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上认可[解析]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美国在知道无法拒中国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后,抛出了“双重代表权案”,实质上是分裂中国。
中国坚决反对西方国家“双重代表权”提案,指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同时,必须驱逐国民党集团代表出联合国,故B项正确。
2.尼克松曾感叹:“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
”他所说的“改变世界”是指(C)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苏联被国际社会孤立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标志着“冷战”时代的终结C.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进而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而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制衡了苏联,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C项正确。
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A 项错误;“冷战”时代终结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B项错误;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尼克松访华之前,D项错误。
3.(2019·海口高一期末)20世纪70年代,日本民间兴起“熊猫热”“茅台热”“京剧热”“杂技热”,“日中永世友好”“日中不再战”逐渐成为日本对华舆论的主流。
据此可知(B)A.中日经济交往升温促进文化交流B.中日邦交正常化促进经济文化交流C.经济文化交流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创造了条件D.中国改革开放扩大了国际影响[解析]材料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后,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答案为B项。
4.(2019·铜陵高一期末)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新课标)
开创外交新局面【思维导图】
【微试题】
1.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
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
答案:C
2.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由于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这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
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 )。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7单元第24课习题(开创外交新局面)
历史必修1第7单元第24课习题:开创外交新局面1.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②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③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 独立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思路解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和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故选D项。
2.下列历史事件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大门的是()A.尼克松公开表示愿意访华B.毛泽东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C.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D.美国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思路解析:尼克松公开表示愿意访华和毛泽东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都仅仅是表达的意愿,但不是既成事实;美国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是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答案:C1.美国正式接受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是在()A.尼克松访华时B.《中美建交公报》中C.《中美联合公报》中D.邓小平访问美国时思路解析:中美建交三原则是指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美国在《中美建交公报》中正式接受。
答案:B2.下列有关中日关系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73年的是()A.中日两国正式互相派遣大使B.田中角荣首次出任日本首相C.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D.日本提出保留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思路解析:田中角荣首次出任日本首相和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发生在1972年,日本提出保留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发生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答案:A3.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中日建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③中美建交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思路解析: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恢复联合国席位是在1971年,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
答案:B4.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因素是()A.中美双边关系的缓和B.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C.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思路解析:中美双边关系的缓和发生在1972年,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是说明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是中国自身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1历史习题:第二十四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同步练习: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同步练习: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1.2021年6月,在青岛举行上海协作组织峰会。
关于上海协作组织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它是经济全球化趋向下的产物B.它主要以维护地域战争、平安为宗旨C.它是一个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D.它实施单边和团体举动相结合的原那么2.以下图是某著作中关于新中国的局部外容,据此可知,该著作讨论的主题是中国A.国度实力的开展B.国际位置的提高C.国度笼统的变化D.看法形状的转变3.结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结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经事先,美国驻结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慨叹:〝任何人都不能逃避这样一个理想——虽然这能够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践上确实代表着大少数结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A.西方的〝热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曾经完成了正常化C.大少数结合国会员国支持美国D.国际社会需求中国发扬应有作用4.到2021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结合国9个义务区执行维和义务。
中国积极参与结合国维和举动,就是用自己的实践举动展现中国热爱战争的态度。
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A.扩展同开展中国度的经济协作和交流B.展开以结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活动C.注重同世界大国树立不同类型的〝同伴关系〞D.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5.1978年7月,中国政府中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度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战争友好条约»正式失效;12月16日,中美宣布建交结合公报。
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A.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党和国度任务重心的转移B.新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看法形状的约束C.国际格式的严重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D.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度之间的关系片面好转6.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有了严重的打破和转机,其关键是A.中日关系正常化B.恢复中国在结合国的合法位置C.中美关系趋于紧张D.美国深陷侵越战争泥潭7.请依据评价把以下事情对应填写在表格内,以梳理周总理对新中国外交的出色贡献①会晤基辛格②万隆会议③战争共处五原那么④日内瓦会议A.①②④③B.③④②①C.④③①②D.③②①④8.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但外交阵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2 Word版含答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后作业)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
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此时“中美关系的改善”表现为()A.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上海公报》B. 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 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3、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4、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某项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某项外交计划”是指()A.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王国的席位B.准备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C.参加上海举办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D.与中国合作建立上海合作组织5、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
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1958年杜勒斯在加尼福尼亚商会的演说材料二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2分)在50年代,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其原因是什么?(2分)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哪些成就?(3分)(3)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中国威胁论”在某些国家甚嚣尘上。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Word版含解析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________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____________非法占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________地位的日益提高。
(3)广大________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过程(1)1971年10月25日,第____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________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________常任理事国席位。
(2)将____________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3.意义:这是中国________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____________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①__________停战以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__________”的阴谋。
②美国在__________进行军事活动,发动__________,威胁中国。
③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与绝大多数__________的外交基本隔绝。
④20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__发生重大变化,两国共同要求改善中美关系,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2)过程:①1971年7月,________秘密访华,同________举行会谈。
②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________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③______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______________》,阐述了___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________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________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习题(1)牛老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一、选择题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A.第21届联大 B.第25届联大 C.第26届联大 D.第27届联大2、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无关的事件是A.在联合国中,亚非国家日益增多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美国操纵联合国的能力下降3、1972年,周恩来对一位外国元首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3年没有交往了啊。
”这位元首是A.尼克松B.田中角荣C.布莱尔D.罗斯福4、中日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当前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A.台湾问题B.历史问题C.人权问题D.贸易问题5、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中美联合公报》发表A. ②④③①B. ③④①②C. ②①③④D. ①②③④6、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进行过维和行动,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责任的大国形象。
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重视经济外交D.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7、30年来的实践表明,中美双方要维护和发展好两国的正常关系,必须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②恪守《中美联合公报》③合力操纵国际反恐大局④共同解决台湾统一问题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8、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矛盾缓和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D.中国行灵活正确的外交政策9、197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基础巩固11971年10月,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是( )A.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答案B2毛泽东说:“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是指( )A.非洲国家支持中美关系改善B.非洲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C.非洲国家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核心答案C3历史照片记录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下图中的照片可以作为( )毛泽东、周恩来会见田中角荣A.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见证B.日本国际地位提高的历史见证C.中日结盟的历史见证D.日本深刻反省历史的历史见证答案A4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此时“中美关系的改善”表现为( )A.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B.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答案A5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国家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答案D6“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D7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②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答案D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习题(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突破1.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非法占据。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③越来越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要求。
(2)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3)意义。
①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②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两国共同利益的需要。
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②中国: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2)主要过程。
①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③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推动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3.中日关系正常化。
(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2)进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的联合声明。
【问题导思1】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针对中国问题,美日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案”的实质是什么?其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实质上是搞“两个中国”。
其失败说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西方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联合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预习检测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当时投赞成票的国家可能有(A)①阿尔巴尼亚②阿尔及利亚③巴基斯坦④日本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1971年,在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重返联合国。
第①②③项均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第④项为发达国家,故排除④,选择A项。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24开创外交新局面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 24 课创始外交新场面课时过关·能力提高基础稳固11971 年 10 月 , 我国获得的重要外交成就是()A.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答案 B2 毛泽东说 : “要去 , 为何不去 ?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不去就离开民众了。
”“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是指()A.非洲国家支持中美关系改良B.非洲国家纷繁同中国成立外交关系C.非洲国家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心答案 C3 中美关系的改良直接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此时“中美关系的改良”表现为()A. 尼克松访华 , 发布中美《联合公报》B.两国发布中美《建交公报》C.中美两国正式成立外交关系D.中美成立战略伙伴关系答案 A4 据新华社对1972 年 1~9 月外交状况的统计, 中国招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接见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 年末和中国成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 88 个 , 和 1969 年末对比 , 三年内翻了一番。
资料表示中国()A.要点成立与亚非国家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确实推动新式地区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截止的外交僵局答案 D5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街坊”“与邻为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 最能表现这种思想的是 ()A. 中美历经波折 , 最后成立外交关系B.参加倡始创办亚太经合组织C.踊跃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D.倡始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 D620 世纪 70 年月以来 , 中国国际地位不停提高, 在全世界与地域事务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以下外交成就, 按其先后次序摆列, 正确的选项是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②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 ①②④③B. ①④②③C. ②①③④D. ②①④③答案 D7 阅读资料 , 达成以下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后练|1.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
该局面的出现( ) 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B.说明了世界多极化的出现C.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下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的新闻照片。
此照片可以说明( )A.中国正式成为了联合国成员国B.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C.中苏两国结盟的政治影响深远D.和平共处原则得到国际认可3.有历史学家说:“尼克松、基辛格的两人组合与北京的秘密联系,不但台北一无所知,包括罗杰斯在内的美国国务院系统也无人知悉。
”其原因是( )A.尼克松反共立场变化B.中国的地位不断提高C.中美建交符合双方利益D.美国曾长期敌视中国4.新中国外交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即所谓“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事例出现在中国处理与( )A.苏联的关系中B.美国的关系中C.日本的关系中D.联合国的关系中5.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
”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6.二战结束后的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政策,当美国先行一步跟中国展开和解的外交活动后,引起日本极大震动。
下列属于“震动”后的直接反应是( )A.田中角荣来华访问B.跟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C.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D.对侵略历史承担战争赔款7.下图是《人民日报》不同历史时期与援助有关的报道的占比柱状图。
以下解读合理的是( )A.60年代报道情况可能受“一边倒”政策的影响B.70年代外国援华报道变化受中美建交的影响C.80年代的变化与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有关D.从整体上看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题8.中国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从1977年的21个增加到1996年的51个,几乎加入了联合国体系中的所有重要的政府间组织。
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结盟D.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9.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没有认清该组织的新特点B.清楚分析了当今世界政治局势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D.低估了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领导作用10.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下列因素中,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家性质B.综合国力C.国家利益D.国内外局势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材料二: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
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课后拔高练|1.(2019·江苏卷·12)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
”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2.(2019·上海卷·18)1971年,“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佳话,紧接着发生的重大外交事件是( ) A.日内瓦会议召开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上海公报》发表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2019·上海卷·28)下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日建交4.(2019·安徽卷·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5.(2019·海南卷·25)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
这反映了( )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后练|1.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
该局面的出现( ) 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B.说明了世界多极化的出现C.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解析:选D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这些国家与中国建交之后,故A项错误;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B 项错误;1971年中国还处在“文革”时期,生产力发展落后,故C 项错误;中国与更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建交,得到它们的支持,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故D项正确。
2.下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的新闻照片。
此照片可以说明( )A.中国正式成为了联合国成员国B.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C.中苏两国结盟的政治影响深远D.和平共处原则得到国际认可解析:选B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占据,中国坚决反对西方国家“两个中国”提案,材料“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意味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故B项正确。
3.有历史学家说:“尼克松、基辛格的两人组合与北京的秘密联系,不但台北一无所知,包括罗杰斯在内的美国国务院系统也无人知悉。
”其原因是( )A.尼克松反共立场变化B.中国的地位不断提高C.中美建交符合双方利益D.美国曾长期敌视中国解析:选D 尼克松之所以秘密的安排对中国的联系,主要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他的反共立场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故A项错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尼克松时期中美没有建交,故C项错误;由于美国在二战以后长期敌视中国,而尼克松又要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所以会秘密安排,故D项正确。
4.新中国外交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即所谓“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事例出现在中国处理与( )A.苏联的关系中B.美国的关系中C.日本的关系中D.联合国的关系中解析:选B “乒乓外交”是中美之间坚冰融化的开始,反映了中美关系的缓和,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5.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
”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解析:选B 尼克松访华是在1972年,B项是它的影响,故选B;A项是1971年,C项“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D项发生于1979年,均排除。
6.二战结束后的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政策,当美国先行一步跟中国展开和解的外交活动后,引起日本极大震动。
下列属于“震动”后的直接反应是( )A.田中角荣来华访问B.跟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C.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D.对侵略历史承担战争赔款解析:选A 中美关系正常化,直接促进了田中角荣访华,推动了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日本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不属于“震动”的直接反应,属于中日建交以后的表现,故B项错误;日本没有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故C项错误;日本并没有承担战争赔款,故D项错误。
7.下图是《人民日报》不同历史时期与援助有关的报道的占比柱状图。
以下解读合理的是( )A.60年代报道情况可能受“一边倒”政策的影响B.70年代外国援华报道变化受中美建交的影响C.80年代的变化与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有关D.从整体上看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题解析:选C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60年代被打破了,故A项错误;中美建交是1979年,是70年代末期,1979年之前不可能受到中美建交的影响,故B项错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对外开放,所以80年代,中国与世界联系更加密切,中国对外援助和外国援华的报道会受到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与需要的影响,故C项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D项错误。
8.中国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从1977年的21个增加到1996年的51个,几乎加入了联合国体系中的所有重要的政府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