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下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试论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试论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水 文站 四号隧道位于精伊 霍铁路 D 4 + 7 - D 4 + 3 K 863 K 885 段, 全长 10 , 6 米 洞身位于 R 10 = 2 0米的曲线 上 , 洞身线路纵坡 为 1. 95 ‰单面上坡 。 本隧道全段为浅埋 、 偏压隧道 , 隧道围岩级 别为 V级 围岩 , 最大埋深 1 米 , 8 最小埋深 5米 , 洞身距 山体外
5 . 支护 。 初期 初期支 护采 用常规 的锚 喷支护。 即采用 1 1 6
型钢架 , 间距 5 c 用 2 0m, 2钢 筋 环 向联 接 , 筋间距 l 系 钢 m; 统锚杆采用 2 2钢筋 , 3 0m, 长 5c 间距 8 c 呈梅花型布置 ; 0 m,
关 键。

图2 偏 压 、 浅埋 、 弱 围岩 工 艺 流 程 图 软
向洞内方 向推进 , 到完 全嵌入 山体 。该隧道采 用 I6工字 直 1
工 程 概 况

钢作 为 内模支撑 , 再浇注 9 c 0m厚 C 5钢筋 混凝土 。 16工 2 将 1 字 钢一起浇 注在混凝 土 中 ,并在 浇注 前预埋 10 m钢管 5m
侧 最薄处为 6 。本隧道是由原设计的一段高路堑变更而设 , 米 隧道进 出口均为高路堑 。 一
作 为超前长 管棚施 工的定 位 、 向套 管 。在 套拱砼 两侧 , 定 回 填混凝 土至套拱 外拱 顶标 高 , 然后 回填 土 。这样 , E的边 洞 l
仰坡几 乎不 会受 到破坏 ,而 且套 拱与 回填 的混凝土形 成整 体支护作用 , 效地保证 了洞 口段 边仰 坡施工 的安全 。 有 2超前 支护 。 . 在浅埋 、 偏压及 软弱 围岩 隧道施工 中, 一般 须进行超 前支护 。本 隧道洞 口采用 中18 m热扎无缝钢管 0r a 长管棚 注水 泥单浆 液进行 超前支 护 ,导管长 2 O米 ,节长 4 米 , 节 之 问 用 “ 型对 焊 , 向 间 距 4e , 两 V” 环 0r 注浆 终 压 为 a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摘要】:不良地质条件就是指由各种地质作用和工程施工而造成的不良工程地质情况的总称。

不良地质与地质灾害不同,地质灾害是指以地质应力为主要原因引起的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关键词】:复杂地质隧道施工技术岩层前言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条件主要有隧道洞口段、黄土地层、膨胀土地层、溶洞、岩爆、断层、涌水、塌方、松散地层、流沙地层、高地温地层、瓦斯地层、偏压地层等。

在不良地质条件进行隧道施工,如果开挖、支护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安全、质量和工期等方面的严重事故。

一般说来,不良地质条件是造成地下工程失事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不意味着凡是不良地质条件的地下工程施工都一定会出工程事故。

恰恰相反,更多的工程实践证明,如果施工方法科学合理,能安全而高质地通过不良地质地段。

1、施工原则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中,要制定完整的地质预测、预报预案,做好技术、物资、人力和财力的储备,根据预报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量测工作,及时反馈量测结果以调整施工方法。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是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而合理的施工方法的选择又取决于施工条件、围岩条件、隧道断面积、隧道埋深、工期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

(1)广泛应用新奥法,容许围岩有适度变形,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力,合理地确定支护结构的类型和时机。

(2)特殊地质和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前,应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及时准确地进行量测监控,以指导施工和设计。

(3)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设计、施工检验、地质预测、量测反馈、修正设计一体化的施工管理系统。

2、开挖方法隧道开挖方法有钻爆开挖法、岩石隧道掘进机法、盾构法等。

2.1 钻爆开挖法钻爆法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钻眼、爆破、出渣而形成结构空间的一种开挖方法,是目前修建山岭隧道的最通行的方法。

按开挖分部情况分为全断面法、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坑法、中洞法、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开挖法。

浅埋-软弱围岩超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埋-软弱围岩超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埋\软弱围岩超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摘要现行公路隧道设计施工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超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规程,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超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中岩墙加固、控制爆破、监控量测等关键技术,保证了超小净距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浅埋双洞超小净距软弱围岩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法马坡隧道为双线隧道,是云南省普立(黔滇界)至宣威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位于云南省宣威市宝山镇白家村,隧道左洞全长395m,其中Ⅴ级围岩244 m,Ⅳ级围岩151m;隧道右洞全长396m,其中Ⅴ级围岩286.65 m,Ⅳ级围岩109.35m。

法马坡隧道左、右洞相距较近,两隧道中线距离约15m,隧道净距约1.28~2.63m,为超小净距隧道;每座隧道开挖断面为106~114m2,属大断面隧道。

隧道最大埋深约38m,洞口段最浅埋深不足1.0m,下穿宣文二级公路和村庄,隧顶地表密集分布砖木结构的居住民房,公路有运煤重车行驶,浅埋偏压地段较长。

隧道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多,沿隧道洞身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粘土及二叠系上统宣威群页岩夹砂岩、薄层煤层。

2工艺原理浅埋、软弱围岩超小净距隧道施工以新奥法为依据,合理安排隧道先后开工顺序,把围岩较差的洞室作为先行洞,按同工序保持一定距离平行施工,将开挖面合理划分单元,自上而下实施有序分部开挖;喷、锚、网、型钢拱架联合初期支护随挖随护,紧跟工作面;采用光面爆破和微震控制爆破技术以及对拉锚杆预加固中岩墙技术,使初期支护体系、中岩墙与围岩共同组成承荷体系,充分发挥围岩自稳能力;建立监控量测体系,实施信息化管理,保证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3施工操作要点3.1 超前地质预报由于受开挖方法的影响及现场条件的限制,隧道施工采用GPR地质雷达和超前水平钻对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进行探测预报,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及加固措施。

3.2 双线并行隧道开挖施工顺序选择围岩较差、埋深较浅的隧道先施工,根据洞口施工条件,从出口端独头掘进。

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科技信息.
工 程 技 术
浅 埋 、 压 及 软弱 围岩 隧 道 胞 工 技 术 偏
中铁 隧道股份 有 限公 司 郑 昌明
[ 摘 要 ] 文以阜盘 高速公路 海棠山隧道施 工为 实例 , 本 具体介绍 了高速公路 浅埋 、 弱 围岩 隧道 的施 工工 艺、 工方法 , 软 施 对海 棠山 隧道洞 口浅埋段进 洞方案进行 系统化分析, 不仅对该 隧道 的正常施 工具有 重要 指导意义, 对于其它隧道工程 的施 工工作也具有重要
... — —
311 洞 套 拱 工 艺 流程 .. 进
该 隧 道 套 拱 施 工 工 艺 流程 如 图 1
图 1套 拱 工 艺 流程 图
34 -— 6. - —
科技信息
31 .. 拱 施 工 2套
工 程 技 术
护 , 管 长 2 m, 导 0 节长 4 两 节 之 间 用 “ ” 对 焊 , 向 间 距 4 c 注 浆 m, V型 环 0 m, 终 压 为 2 a 注 浆 --, 为 1 m 间 距 为 2e , 梅 花 型 布 置 ) 身 Mp ( f f径 L[ 6 m, 0r 呈 a 。洞
L 2 10 K + 4
Z +6 K5 5 0 L + 8 K5 5 5
3 0
1 5 2 0

V V
V ̄(5 z q管棚段)
洞 门段 明洞 段
Z 555 K + 3 进 口管棚起始里程为 Z 2 10 出口管棚起始里程为 Z 5 5 5 K + 1; K + 6
L 555 K + 6
V类 围岩地段采用 中4 2热扎无缝 钢管注水泥浆液进行超 前支护 , 导管 长 4 环 向间 距 4 c 注 浆 压 力 为 08 p ( 浆 孑 孑 径 为 6 m, 距 为 m, 0m, .M a注 LL a r 间 1rm, 5 a 呈梅 花型布置 4排 ) 。 33偏 压 、 埋 、 弱 围 岩 开 挖 及 支 护 . 浅 软 331 压 、 埋 、 弱 同 岩 T 艺 流 程 ..偏 浅 软 软弱 围岩承载力低 、 稳定性差 , 发生 坍方 , 易 再加上处于偏压 、 浅埋 段, 因此 , 何 对 围 岩 进 行 预 加 同和 消 除偏 压 对 隧 道 施 1 的 影 响 成 为关 如 二 键 。其 工 艺 流 程 如 图 4 :

隧道浅埋段施工处理方法浅析

隧道浅埋段施工处理方法浅析

隧道浅埋段施工处理方法浅析在隧道施工中,隧道的浅埋段的围岩地质条件往往较差,结构不完整,在施工的时候岩体容易松散,稳定性差,因此在遭遇软弱围岩地段时必须采用有效开挖方法以及支护手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开挖技术并做出优劣分析,为今后的浅埋段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标签:隧道;浅埋段;开挖方法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密度逐渐增大,我国的交通事业也在蓬勃发展,而我国是一个多山区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越来越多的公路、铁路需要穿山越岭,难免会涉及到隧道的施工。

以目前看来,随着铁路、公路建设在我国大力发展,其中隧道施工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建设项目。

而在隧道施工中,浅埋段隧道施工是一个难点。

隧道的浅埋段往往围巖地质条件较差,开挖施工时容易产生较大变形,给工程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作者考察了隧道施工发生的一系列塌方、冒顶等安全事故,发现其多发生在隧道的浅埋段,对于隧道施工更要关注浅埋段的施工,保证其施工的安全和进度是隧道施工的关键,对于施工效益和合同工期的保障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隧道浅埋段隧道是公路工程上一个庞大的分支系统。

根据大量隧道工程的施工资料调查,浅埋式隧道指的是上部覆盖层不足毛洞洞跨2倍的隧道或区段。

浅埋段工程应包括隧道洞跨加强段。

在《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2010)对浅埋隧道的定义为:作用在支护结构之上的土压力与隧道埋置深度、地形条件及地表环境基本无关的隧道;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中浅埋与深埋的分界,应按荷载等效高度值,并结合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判定。

隧道的浅埋段的围岩地质条件往往较差,结构不完整,在施工的时候岩体容易松散,稳定性差,因此在遭遇软弱围岩地段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首先,在开挖前,应较好地判定浅埋段的围岩和水文地质情况,获取详实可靠的地质信息,如围岩级别、断层带和破裂带位置、性质、规模、富水等,以便施工时采用合适的开挖工艺和支护参数来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R sa c o cuin : 1 h a oa sp o aa e r sol ec oe o o s ci f h l w d u l ee rhc n ls s ( )T ert nl u p a p rm t s h udb hsnf cnt t no sal o be—c o i e r u r o o rh
( )T erao a l c a g f o s c o rcs cnesr esft o etn e cnt c o .( )T ea t—sd 3 h esn be h neo nt t npoes a nue h a y fh nl o s t n 4 h ni l e c r i u t e t u u r i i
( h i t n ier gC .Ld hn a w yT n e G o pC .Ld C o gig4 0 0 , hn ) T eFr gnei o t,C iaR i a u nl ru o t , h nqn 0 0 0 C ia sE n l
Ab t a t Re e r h s r c : s a c pur s s:I h sp pe ,t ei to u t n i ie ot e c n tu t n tc n lg o r a h l w po e n t i a r h n r d c i sgv n t h o sr c i e h o o yf ra u b n s a l o o o
Co sr c i n Te h o o y f r S l w u e — r h Tu n l wih Bi s W e k n t u to c n l g o ha l o Do l —a c n e t a a
R o k c
L Ja —y n U in u

软弱围岩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论文

软弱围岩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论文

软弱围岩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摘要:在山区为了满足交通运输需要,通常需要挖掘隧道。

由于山体的岩石特性不同,山区的地质也有差异,所以隧道挖掘是一项复杂的高难度施工项目。

隧道挖掘常见的难点是软弱围岩段的施工,由于该岩体隧道的挖掘难度系数大,常阻碍施工正常运作,所以,本文主要针对软弱围岩地质特点及隧道工程特性,结合相关实例论述了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关键词: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施工中图分类号:u45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尤其是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国地质复杂,有平原也有山脉,全国的地势比较的复杂,因此我国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很大,许多的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某些城乡基层公路的建设的难度很大,需要挖隧道,但是我国的地势又比较的复杂,隧道的建设对于地质的要求很高,对于软弱围岩公路隧道施工,是对隧道施工者的严峻要求,而软弱围岩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对于我国隧道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二、软弱围岩地质特点及隧道工程特性1、软弱围岩地质特点软岩主要是指第四系全新、中更新、更新统的坡残积土部分。

范围包括江河湖岸和池塘冲积、淤积层。

人工杂填土、水田、溶洞充填物、新老黄土、风积砂等。

普遍具有内磨擦角小,粘聚力弱及流滑、蠕变、膨胀、湿陷等不稳定的特点。

2、软弱围岩隧道工程的特性(1)软岩由于具有稳定性差,易崩塌溜滑等特点。

洞口段拉槽施工极易引起大范围牵连性滑动,因而难以接近仰坡,进洞困难。

隧道挖掘工程是一种洞内作业,挖掘过程中,局部力量承受减弱可能引发隧道坍塌,威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工作难度,增加施工成本。

(2)软岩扰动后,自稳能力下降,松动圈不断扩大。

围岩压力逐渐增加,再次稳定的时间很长。

支护及衬砌结构承受围岩压力,极易引起支护结构变形、收敛、下沉和衬砌结构开裂等事故和病害,同时往往伴随地表下沉,失水等环境问题。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技术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技术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技术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隧道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面临复杂地质条件时,隧道施工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复杂地质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软弱围岩、断层破碎带、岩溶地质、高地应力、富水地层等,这些因素极大地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风险。

为了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必须采用一系列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复杂地质情况之一。

在这种条件下,围岩的自稳能力差,容易发生变形和坍塌。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通常会采用超前支护技术,如超前小导管、超前管棚等,预先对围岩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

同时,在开挖过程中,应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原则,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采用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等较为稳妥的开挖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围岩的变形。

断层破碎带是另一个让施工人员头疼的问题。

断层带内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岩体强度低,且常常伴有地下水的涌出。

在穿越断层破碎带时,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准确掌握断层的位置、规模和性质。

施工中,可以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如地质雷达、TSP 等,提前探测前方的地质情况,为施工提供依据。

对于断层破碎带的处理,一般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将破碎的岩体固结起来,提高其整体性和强度。

在开挖时,要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加强支护措施,如采用钢拱架、锚网喷联合支护等,确保施工安全。

岩溶地质也是隧道施工中不可忽视的复杂情况。

岩溶地区可能存在溶洞、溶腔、暗河等,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岩溶探测,了解岩溶的分布和发育情况。

对于规模较小的溶洞,可以采用回填、跨越等方法处理;对于规模较大的溶洞或暗河,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如架桥、改道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处理,防止突水、突泥等事故的发生。

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围岩容易产生岩爆等现象。

为了降低岩爆的危害,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开挖方法和支护参数,改善围岩的受力状态;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喷水、钻孔卸压等措施,释放围岩内部的应力。

某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客运专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某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客运专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某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客运专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文章针对某隧道施工特点和变形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整治应急措施,并对这些问题解决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客运专线;隧道;施工技术目前随着铁路隧道的不断发展,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复杂地质条件给施工带来越来越严峻考验。

如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防排水问题、消防和防灾救援问题、大断面和超大断面隧道施工设计及施工技术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1、工程简介某隧道属于大跨隧道,隧道附近无连续水源,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季节性波动比较大。

施工过程中围岩及结构受力复杂,加上埋深浅、围岩软弱,如果施工措施不当,势必引起隧道变形过大或边坡失稳,该段施工方法的选择必须慎重。

2、隧道施工情况根据隧道沿程地形条件和埋深分布,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洞顶在洞内变形后出现裂缝,裂缝纵向有主裂缝3~4条,小裂缝密布,最大缝宽15~20 cm,并拌有明显坍陷台阶。

靠左侧较大,至右侧悬空处依次减弱。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以及施工过程中对地表的调查分析结果,经多次专家组现场讨论研究认为,该段发生显著大变形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浅埋、偏压、软弱地层是大变形发生的内在原因。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该段隧道埋深仅20m左右,约为1.5 倍洞跨,属于典型浅埋隧道,隧道上覆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和全风化泥岩、页岩。

经现场取样和室内试验,岩样性质接近粘土。

该区段地表横坡明显,隧道一侧山体覆盖厚度过薄,属显著偏压地层,因此,施工中坡体向山体外侧发生水平位移不可避免。

(2)连续大雨的天气情况是大变形发生的客观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从2007 年2月14日开始,施工现场连降大雨,持续时间达1 个月之久。

此时,正值隧道偏压段开挖施工,由于隧道埋深相对较浅,加之上覆泥岩、页岩地层风化严重、裂隙发育并彼此连通,为地表水的渗入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种岩性地层遇水后软化势必导致隧道开挖变形加剧和影响边坡稳定。

浅埋软土地区隧道施工

浅埋软土地区隧道施工

浅埋土质隧道施工技术文/于吉芳摘要:在隧道施工的异常地形中,软土地质是难以处理的一种特殊情况,本文结合新建武汉至广州铁路客运专线XXTJⅣ标水口石2#隧道施工,总结在浅埋软土地区隧道施工技术经验,为以后类似浅埋软土地质隧道提供参考。

关键词:浅埋、软土、隧道施工、处理措施1、隧道地质及工程情况1.1地质情况丘陵区,自然坡度25~45,植被发育,相对高差约80~150m。

隧道进口为粉质粘土夹碎石,棕黄色,硬塑,厚10~15m,出口为砖红色粉质粘土,硬塑,炭质页岩,含锰结核黄褐色,强~弱风化,砖红色粉质粘土,硬塑夹孤石。

1.2水文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水量不大、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弱侵蚀性。

1.3工程概况水口石2#隧道属于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乌龙泉至花都段XXTJIV标段,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荷叶坪乡境内。

隧道进口里程为DK1833+480.48,出口里程为DK1833+930,中心里程为DK1833+698.5,隧道全长449.52m。

设计为双线隧道。

本隧道进口端位于曲线上,曲线半径左R=10000m、右R=9995m,隧道纵坡为下坡,坡度分别为-11.64‰、-3.0‰,变坡点里程为DK1833+884,DK1833+754.4~DK1834+013.6段设竖曲线半径R=30000m。

2、施工难点水口石2#隧道为浅埋地段,地质为松软黏土,围岩自稳能力较弱,随时间推移易产生掉块,需及时支护。

同时由于隧道为大跨度断面,支护结构相对较为薄弱,支护封闭后随时间推移,围岩自身松散压力开始产生塑性应变,对隧道支护结构产生持续挤压作用,由于应力无法完全释放,且应力不断增加,施工中应力重分布及调整频繁,支护结构开始发生变形,且长时间无法达到变形收敛,最终造成支护结构破坏并失稳坍塌。

由于地表为浅埋地段,易发生坍顶,对围岩的稳定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以及对将来的运营安全造成巨大的稳患。

根据以上分析,水口石2#隧道施工的关键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塑性变形,从而保证自身结构以及施工的安全,在充分考虑工程所处的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本工程能顺利完成,施工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2.1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预留核心土法施工达到”小分块,快封闭”的目的,减少沉降及周边位移;2.2小导管注浆加固,达到改良围岩松软结构,提高围岩自稳能力,抑制地表渗水对洞身的渗透及破坏,从而控制围岩变形;2.3加强监控量测,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变形分析,为合理的施工提拱理论依据。

复杂地质条件下浅埋隧道进口段施工工艺

复杂地质条件下浅埋隧道进口段施工工艺

0 引言
隧道洞 口段 地 层一 般较 软弱 破碎 , 多 属坡 积 、 堆积、 风 化 严
重、 节理裂隙发育 的地层 , 稳定 性差 , 且 由于隧道 洞 口段 施工 工序
繁多, 围岩多次扰 动 , 其 应力及 支 护受力 情况 复杂 , 因此 , 选择 合 理 的掘 进工艺及支护结构形式 , 充 分认识 围岩及支护 结构 的受力
复 杂 地 质 条 件 下 浅 埋 隧 道 进 口段 施 工 工 艺
白 宝
( 中铁十五局集 团有限公司 , 河南 洛阳 4 7 1 0 0 0)

要: 以连云港北 国山隧道 为工程背景 , 根据隧址地 质特征 , 结合数值仿真分析及 现场监控量测 , 阐述 了复杂地 质条件下浅 埋隧
道进 口段施工工艺 , 研究成果将对同类条件下隧道 的设计和施 工具有借鉴意义。

1 4 8・
第3 9卷 第 1 1期 2 0 I 3年 4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 I TECTURE
Vo 1 . 3 9 No . 1 1 Ap r . 2 01 3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3 ) 1 1 - 0 1 4 8 — 0 3
作二衬 。
采用平 面 4节点等参单元模 拟围岩体 和二 衬 , 初 期支 护采用
梁单元模拟 J , 其计算方法为 :
E :E。+

L J c
( 1 )
隧道开挖工序示意图如 图 1所示 , 具体 支护 结构设 计如 图 2
所示 。
将超 前加 固范 围 内的围岩级 别提 高一 级来模 拟 ] 。锚 杆 的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重要 , 从设计 的文件 和钻 孔 的碴 样分 析该 处地 质条 件较 为稳 定 。
在工程施工前增加 混凝 土连续 防撞 墙 , 面尺 寸为 1m×1m结 墙
2 洞 口段地 形地 质情 况
5 m。在 县道 路面 上设 置 4条 尤溪 隧道 出口采用 帽檐式斜切 式洞 门 , 口里程 为 D 32+ 构 。防护范 围洞顶 正上方左 右各 2 洞 K8 间距为 4 0m。边 仰坡 与公路 衔接部 分处 理 : 据设 计文 根 64, 4 隧线分界里 程 D 3 2+64, 暗分 界处 里程 D 3 2+62 减速带 , K8 4 明 K8 2。 对 同时 在 县道 路 缘 土 路 肩 采用 插 打 设计衬砌 采用 C 0钢 筋混凝 土 。洞 口位 于坡 面上且 坡面 较为 陡 件要求 , 边仰 坡 进 行 处 理 , 3
沟槽顶面
4 3 拱 套 加 固施 工方案 .
50 0 1 .5 170( 筋 混 09 0 钢 1 .0 工 丽 19
在大管棚施工完毕后 , 明暗分界处 向大里程方 向 5m范 围 在
内施 作拱套 , 套厚度 0 8m, 拱 . 采用 C 0混凝土 , 3 拱套 内缘尺 寸采 用明洞衬砌的外缘尺寸 。拱 套 内立 I 2 钢 架 , a 2 钢架 架设 在拱套
4 2 超 前 长 大管棚施 工 .

由于尤溪隧道 出 口受地形条 件的限制 , 无法实 现“ ” 零 开挖进
嚣 §
111
嚣 基 售l ’隹 lI 1 基
书 l篡 晏 I蠹 篡 囊装
10 8 5
洞 。根据实测 断面情况 , 明暗交接 里程 明暗分界处里程 D 3 2+ 在 K8 62位置施作混凝 土导向墙 , 2 作为长管棚施 工的起 点。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幻灯片0软弱围岩隧道预防坍方安全施工技术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二○一○年八月幻灯片1前言目前在建隧道6600公里,已规划建设隧道7600公里,隧道呈现“三多”特点(隧道数量多、长大隧道多、风险隧道多)。

其中软弱围岩隧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除地质条件差,还会遇到断面大、埋深浅、下穿公路或建筑物等情况,从而使施工更加复杂,难度更大。

目前,由于技术措施不合理、施工方法不当、施工工艺不到位、现场管理薄弱等环节的诸多问题,造成了大量的隧道变形和坍方事故,损失巨大,教训深刻。

幻灯片2如何提高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水平,预防变形和坍方,确保施工安全,其核心是抓住软弱围岩隧道工程特点,落实好“三超前、四到位、一强化”施工技术关键环节。

●三超前:超前预报、超前加固、超前支护●四到位:工法选择到位、支护措施到位、快速封闭到位、衬砌跟进到位●一强化:强化量测幻灯片3目录1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坍方事故案例2 软弱围岩隧道地质特征和工程特点3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幻灯片41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坍方事故案例幻灯片51.1事故案例郑西客专南山口隧道大坍方(2007年7月15日发生)。

坍方段埋深86米,地质为强风化粉砂岩及卵石土,采取台阶法施工。

掌子面初期支护首先出现掉块、开裂,3天后发生大坍方,坍方长度146米,洞内初期支护全部破坏,造成地表房屋开裂,经济损失较大。

坍方原因:快速封闭不到位、衬砌跟进不到位、量测未到位。

(上台阶开挖83米,仰拱距掌子面126米,二衬距掌子面146米)。

幻灯片6南山口隧道大坍方照片幻灯片7幻灯片8●贵广铁路东科岭隧道涌砂坍方(2010年1月19日发生)。

坍方段埋深21m(属浅埋),地质为向斜构造全风化花岗岩,呈砂状,开挖扰动后呈流塑状,地表为水田和常年流水水沟。

进口开挖到398米处,掌子面施作超前小导管时,突然发生涌砂坍方,涌砂量约800立方,随后地面出现坍陷,坍坑直径约35米。

涌砂坍方原因:未进行超前预报、未进行超前加固、未进行超前支护幻灯片9东科岭隧道涌砂坍方照片幻灯片10东科岭隧道地面坍坑照片幻灯片11●张集铁路旧堡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变形(2010年2月26日发生)。

谈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谈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摆 牛 隧 道 位 于 从 江 县 停 洞 镇 摆 牛 村 境 ⑦千 枚 状 板 岩 层 : 以黄 绿 色 斑 点 板 岩 、 3 施工方法 偶 内 , 线 路 穿 越 摆 横 一 近 南 北 向 的 凸 脊 地 粉 砂 质 斑 点 板 岩 为 主 , 夹 灰 黑 色 变 余 长 3 1套拱 为 . 石 石 英 砂 岩 , 枚 状 构造 , 性 较 软 , 度 千 岩 强 摆 牛 隧 道 采 用 了在 设 计 进 行 方 案 论 证 带而建设 。 抗 主 8 7~ 隧 道 进 口段 处 摆 牛 村 境 内 , 侧 主 沟 低 , 风 化 能 力差 , 要 分 布于 K7 +6 0 该
谷 呈 直 线 展 布 , 底 较缓 , 谷 隧道 进 V 即 位 于 I
+7 0 。 8段
时 由建设指挥部 、 计 方提出的“ 嘴” 设 亲 原 理 进 洞 , 在 洞 外一 定 距 离 首 先 施 作 一 个 即 类 似 明洞 的 暗 洞 , 步 向洞 内 方 向推 进 , 逐 直 到 完 全嵌 入 山体 。 隧 道 采 用 I 6 该 I 工字 钢 作 为 内模 支撑 , 浇注 9 c 再 0 m厚 C 5 2 #钢 筋混 凝 土 , I6 字钢 一起浇注在混 凝土 中, 将 l工 并
摘 要: 本文 以厦蓉 高速 公路格 龙段摆 牛隧 道施 工 为实例 , 具体 介 绍 了高速 公路 浅埋 , 偏压 , 弱围岩隧 道的施 工工 艺 . 工方法 , 软 施 并提 出 了“ 嘴 ” 洞 方 案 , 方 案 可 减 少 对 山体 及 植 被 的 破 坏 , 时 更 有 效 地 保 证 施 工 安 全 。 隶 进 此 同 关键 词 : 浅埋 偏压 软 弱围岩隧道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 T 7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6 2 3 9  ̄ o 0 ( ) 0 6 - 2 1 7 - 7 12 1 ) Ib- 0 5 0 2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难点与解决措施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难点与解决措施

104YAN JIUJIAN SHE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难点与解决措施Fu za di zhi tiao jian xiatie lu sui dao shi gong nan dian yu jie jue cuo shi胡伟一、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难点分析铁路隧道施工难度较大,尤其是当地质环境比较复杂的时候,更增加了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如覆盖层较浅、岩石层受力不均匀和周围岩石软弱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面临的难题,具体分析如下:1.覆盖层较浅若是覆盖层较浅,将造成浅埋偏压隧道,围岩无法独立成拱,容易引起地表沉陷或塌方。

如果出现上述现象,除了会给铁路隧道施工造成严重威胁以外,还将影响到周边环境。

常见的有支护、开挖、排水和衬砌等施工环节,由于出现了浅埋偏压,因此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既为正常施工带来不利影响,还难以保证施工质量。

基于此我们应该从浅埋偏压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消除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岩石层受力不均匀岩石的包围让铁路隧道有了一道屏障,岩石层将为铁路隧道带来一定压力,若是工艺选择不够科学与合理,将导致这一自然保护层出现岩石受力不稳定的情况,并引起偏压隧道的问题。

出现该情形后将带来巨大安全隐患,极易引起铁路隧道内出现塌方事故,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在通车后也严重威胁着铁路运营安全。

在发生偏压隧道现象后,地层将大幅度变形,导致隧道支护结构被破坏,造成施工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因此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中要重视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3.周围岩石软弱对复杂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来说,岩石结构以云母片岩为主,尤其是对风化后的岩石层而言,自然状态下这种岩石层容易出现断裂现象。

随着施工强度的增加,且在重力、风化等作用影响下,抗水抗风化能力将逐步减弱,从而在完成铁路隧道掘进以后,岩石层容易发生变形,松散破碎的岩石会引起支护失效问题。

此外,一般来说软弱岩石同时伴随着浅埋隧道、偏压隧道等问题,也让地质条件变得更为多变与复杂。

浅埋偏压隧道和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特点

浅埋偏压隧道和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特点

浅埋偏压隧道和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特点浅埋偏压隧道的施工特点在我国各种特殊复杂地质中,浅埋偏压地质是常见的一种,会对铁路隧道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对于经过此种复杂地质的铁路隧道施工技术也有一定的要求,才能最高程度的减少浅埋偏压地质的不良影响。

同时,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提高铁路隧道的施工质量,还是为了保障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期间的人身安全,提高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人员的经济效益,提高铁路隧道的社会价值。

浅埋偏压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由于地质具有较大的变化性,土壤的性质软,而大大的不利于铁路隧道的施工。

地质土壤支撑能力不强,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已建成的铁路隧道的大幅度坍塌,对过往车辆造成巨大的威胁,也给周围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若是铁路隧道施工遇到这地质条件,不应随意地进行开挖,而是要经过严格的小组讨论设计,选用适宜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建设。

施工建设团队要对铁路隧道沿途经过的地质进行考察,若是出现浅埋偏压复杂地质,则应当加强对团队施工人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重视,认真分析这种复杂地质的各种特点,对可能发生的施工事故进行预先处理演练,最重要的还是提高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特点首先,软弱围岩隧道是指隧道施工地质上有部分的岩石存在,这部分岩石不被挖走,在进行铁路隧道施工的期间,能够充当铁路隧道的主体的一部分,给铁路隧道提供支持的作用,帮助铁路隧道提高稳定性,在后期使用期间大大延长使用时间。

但是,由于这部分岩石不属于人工施工的范围内,部分特性的改变即会给铁路隧道的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

因此,必须加强对软弱围岩隧道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提高施工技术以减少这种地质的影响。

铁路隧道的围岩是以铁路隧道途径线路上的各种支撑岩石提供的应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但是,不同地区的围岩地质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要对不同地区的地质岩石进行具体的数据检测,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部位岩石也要进行检测。

具体的施工操作为:根据铁路隧道线路对沿途的地质进行预先考察,发现具有软弱围岩复杂地址时,即可进行更加具体的技术分析,经过讨论选用更加合理的施工技术,以提高隧道围岩能提供的最大应力支持,提高铁路隧道的稳定性。

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网络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在进行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地区其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给公路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

尤其是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如软弱围岩隧道、浅埋偏压隧道,其不仅会影响隧道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而且还会增加隧道施工的危险,因此需要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来进行隧道施工。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引言:公路隧道建设项目本身所处的地质条件非常的复杂,与公路隧道工程自身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在山体中进行隧道的开挖、支护、衬砌等施工,很有可能改变山体本身以及地下岩层的原有结构,一旦地质构造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发生各种无法预测的变形或岩体位移,进而造成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工程的造价成本,而无法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建设质量。

1.隧道施工特点及危险源1.1 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隧道穿越的地质条件往往复杂多变,不仅严重影响隧道开挖方式的选择和支护结构的设计,而且导致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隧道施工是在地下进行的,隐蔽性工程很多,难以控制。

随着隧道掘进的推进,围岩条件和地下水状况也在发生变化。

特别是当隧道通过断层带、溶洞、高地应力等断层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1.2施工环境恶劣、不可控因素多隧道施工往往在山谷中进行,洞穴狭小,光线不足,气流不顺畅,处于半封闭状态。

对于穿越煤层和其他地质条件的隧道,通常会对瓦斯进行改造。

根据事故的触发类型不同,造成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物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环境因素对施工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如软弱岩体破碎、水文地质条件差、瓦斯突出、地应力高等,常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有必要对高风险运营进行识别和管理,确定项目建设的主要危险源,并根据隧道工程的特点和以往的工程经验,制定特殊的安全施工方案。

2.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施工技术2.1全断面开挖施工法全断面开挖法又被称为全断面掘进法。

软弱围岩浅埋富水地层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浅埋富水地层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浅埋富水地层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摘要:文章主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针对工程地质情况,介绍了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的开挖方式、支护手段、防水技术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前言目前地下工程在软弱、松散、富水围岩中,多采用超前预加固辅助工法,在目前国内常用的超前预加固主要有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大管棚预注浆、深孔全断面注浆、水平袖阀管注浆;而水平旋喷桩、水平搅拌桩、超前冷冻等方法仅在城市地铁施工中有所采用,目前国内施工技术尚不成熟,在国内铁路隧道施工中鲜见采用。

我集团公司地下工程施工中,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桩,整体在地表采用竖直旋喷桩、搅拌桩配合真空降水井的施工方法尚未有先例。

2、工程概况江门隧道为双线长大隧道,全场9185m,施工难度很大,有很多技术上的难点,如:暗挖段dk109+590~+640段位于采石场下,洞顶埋深最小埋深仅4米,暗挖段dk111+115~+210段上部为玉龙湖水库的泄洪道,洞顶埋深最小埋深仅3米,暗挖段dk111+735~dk112+470段上部为圭峰山国家公园、城市干道、红星运动俱乐部,为首次铁路隧道浅埋穿越城市地下施工,隧道暗洞开挖防下沉,防坍塌,防突水是本工程的难点。

3、施工方案的确定采用超前全断面注浆止水;超前支护采用φ108管棚套打φ42超前小导管;开挖施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初期支护采用工20a型钢钢架,纵向间距0.5m/榀,φ8钢筋网片,φ22系统锚杆,φ50锁脚钢管,c25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

1、在泄洪道内,隧道中线两侧各25米(即全长50米)范围内架设φ50钢管,横纵间距0.5*0.5米,交织成网状。

在钢管网上铺设防水板,使水流顺畅通过隧道顶部,减少地表水渗入量。

2、隧道下穿泄洪道段(dk111+135~dk111+160)在隧道内采用咬合水平旋喷桩超前预加固,改良隧道上方土体,形成一层拱形混凝土保护壳,进一步减少渗水量;3、洞内开挖施工暂定采用crd工法,施工时根据围岩改良情况进行调整;4、初期支护按原设计施工。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接头 ( 一) ④ B 单元
10 浆砌片石
600
图 2 套拱加固示意图 ( 单位:cm)
4. 4. 1
反压回填平衡偏压
为了防止仰坡的滑移或坍塌, 在导向墙和长管棚施工完毕 整个过程中必须保留核心土 。在开挖暗洞前向大里程方向施 时, 作 5 m 拱套, 并在右侧偏压侧施作混凝土挡墙与拱套浇筑成一整 体。拱套及挡墙施工完毕后, 洞顶及挡墙背后及时回填并封闭, 增加浅埋侧围岩自重, 平衡偏压力。浅埋侧拱顶土石回填厚度达 到 4. 0 m, 防止仰坡坍滑。
4 . 6 . 3 监控量测的信息反馈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阶段分析 。 实时分析: 每天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 发现安全 隐患应分析原因并提交异常报告 。 阶段分析: 按周、 月进行阶段分析, 总结监控量测数据的变化 规律, 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价, 提交阶段分析报告, 指导后续施工。
4. 4. 2
地表注浆固结围岩
洞口偏压段地表, 网喷封闭 C20 混凝土厚 10 cm, 松散地层打 设 42 小导管, 导管长 4. 0 m, 纵、 环向 2. 0 m 间距梅花形布置, 注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固结围岩; 在靠山侧坡面打设 R32N 自进式锚 杆, 锚固坡体岩层, 锚杆长 6. 0 m, 垂直岩面打设, 梅花形布孔, 间 距 1. 0 m。
Jz-Ⅲ07-尤 18
4. 2
明暗分界里程 DK382+622 Jz-Ⅲ08-Cyx4 隧道出口里程 DK382+644 17 隧线分界里程 DK382+644 衬砌变化里程 DK382+627
超前长大管棚施工
公路 隧道左线中 线地面线 ( 1) ( 6)1 ( 1.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地质条件下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以在建赣龙铁路中复隧道为例重点阐述在软弱复杂地质条件下软弱围岩易塌方冒顶隧道施工中的加强措施及控制要点。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软弱围岩;施工技术措施;控制要点
一、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铁路、公路、引水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施工技术水平也随之不断发展,特别是具有复杂、危险、困难、高风险的隧道工程修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量的锚喷支护工程实践和岩石力学的迅速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现代支护理论,即便如此,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浅埋软弱土层隧道的施工难度依然很大,甚至无法掌控风险。

二、施工难点概况
在建赣龙铁路中复隧道施工中,出口段340米均为浅埋残坡积土层,以粉质粘土为主,半固结状态,潮湿~饱和,部分夹杂碎石或大块孤石,局部溶洞发育,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为主,雨季地表水下渗严重,浸泡甚至洗空初支背后土体,使土体自身承载力大大降低,原设计支护措施不能有效控制沉降、滑塌掉块、涌水渗水等安全隐患,涌水突泥、坍方冒顶等不可控风险随时可能发生,被业主建设指挥部定为高风险隧道,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

三、施工技术措施
原设计支护参数:设计围岩级别为v级,采用三台阶法开挖,上台阶设临时仰拱,开挖预留变形量为10~15cm,按vb衬砌断面支护参数进行施工,c35砼,厚度45cm,主筋采用φ22@20cm,φ
14@25cm,初期支护采用i20a型钢钢架,间距60cm/榀,挂网锚喷支护,c30喷射砼,厚度25cm,拱部设φ22组合中空锚杆,边墙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度为4m/根,上导及中导拱脚各设2根φ42锁脚锚管,长度4m,并设φ89洞身大管棚超前支护。

从洞口dk189+460开始至dk189+346段,开挖后土体相对较稳定,无明显渗水或涌水现象,考虑软弱围岩变形量较大的情况,实际施工时将初支拱架半径比原设计加大了18cm,防止初支侵入二衬的现象发生。

从dk189+346开始有渗水现象,正赶上雨季来临,地表水下渗,由原来的一处渗水点发展为多处,渗水量越来越大,出水孔也越来越大,后发展为多处涌水,且浑浊带泥,单日涌水量超过5000m3,曾一度淹没填充面达50cm,且隧道为反坡排水,积水不能顺排,采用堵水办法明显行不通,特增加两台超50kw大功率水泵抽排才勉强控制住涌水量。

由于地表水下渗浸泡土体,使土体自身承载力迅速降低,初支所承受压力迅速增加,虽有洞身大管棚超前支护,但在仰拱未闭合情况下沉降量也迅速加大,单日最大沉降量超过80mm,靠近仰拱头出现了不均匀沉降,初支有大面积拉裂现象,随时都有塌方的危险,同时掌子面开挖后极不稳定,滑塌掉快严重,再加上多处大量涌水
导致施工进度极其缓慢,日进尺只能达到0.5米到1米,仰拱迟迟不能闭合,也无法有效控制沉降。

为控制沉降,必须尽快闭合仰拱,加强支护措施,在周围土体严重失稳的情况下紧急采取增设中下导临时仰拱的办法,掌子面开挖一循环不超过1榀,仰拱开挖一次不超过2米,初支完成后再拆除临时仰拱2米,进行下一次仰拱开挖,保证拱脚悬空一次不超过4榀,且仰拱施工紧跟掌子面,距离不超过20米,同时进行边墙径向注浆止水,有效固结周围土体,减少出水量,仰拱施工时竖向预埋125pvc钻孔注浆管,填充施工完成后进行地质雷达扫描溶洞进行隧底注浆加固,并加大围岩监控量测频率(6~8h/次),增加围岩量测断面,随时掌握初支沉降收敛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由围岩观测数据可以看出,临时仰拱施工完后沉降速率大幅度降低,仰拱闭合后,初支基本趋于稳定,沉降收敛无明显变化,说明临时仰拱起到了关键的临时控制沉降收敛的作用。

除此之外,为保证掌子面安全,对初支拱架半径进行了加大处理,预留变形量按40cm进行加工,间距由原来的60cm/榀调整为50cm/榀,上导和下导各增加4根锁脚锚杆,φ89洞身大管棚调整为φ108洞身大管棚加设φ50超前小导管,并加强了掌子面土体固结措施,掌子面沿隧道纵向打设φ22玻璃纤维锚杆,有效防止了掌子面土体滑塌。

四、各工序控制要点
1、临时仰拱
临时仰拱应随初期支护钢架一起施作,与初支钢架焊接牢固,且必须使临时仰拱钢架立于原始硬土或稳固地基上面,起到临时闭合初支,减少围岩收敛变形的作用。

仰拱开挖时边拆边立,防止拱脚悬空过多带来的安全隐患。

2、边墙注浆止水
采用钢花管,止水范围为初支背后1米范围内,注浆时应密切注意注浆压力变化情况,如注浆压力超过半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不上升,则应停止注浆,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注浆,如遇浆液随地下水稀释流失严重时,应采取注双液浆的办法,尽可能缩短初凝时间,以达到止水的效果。

3、开挖
开挖应尽量较少爆破对周边土体的扰动,一般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辅助休整断面,个别大块孤石采用松动爆破形式后由挖掘机开挖,在渗水或涌水情况下特别注意预先开挖一条从上台阶一直到下台阶的排水通道,防止积水浸泡拱脚而使拱脚土体承载力降低,形成安全隐患,开挖后及时进行初喷封闭掌子面。

4、钢架安装及喷砼
钢架安装垂直度误差控制在1°以内,间距误差不大于5cm,连接板螺栓必须上紧,不得遗漏,拱脚不得悬空且立于稳固地基之上,与相邻钢架之间连接筋必须焊接牢固,焊缝必须饱满,无虚焊,漏焊,与锁脚锚杆连接牢固。

在本隧道施工中,采用了u型和l型钢筋用来辅助连接钢架与
锁脚锚杆,使得钢架与锚杆都能与辅助钢筋形成超过10cm的有效焊缝,有效防止了因点焊不牢而发生的钢架与锁脚脱离的现象,为增大拱脚受力面积,在拱脚处加设钢板或槽钢形成托梁形式,在下导拱脚处设斜腿支撑,仰拱开挖时直接连接仰拱。

喷砼采用湿喷工艺,由下至上分层分段喷射,保证拱架背后饱满密实无空洞。

5、洞身超前大管棚
洞身超前大管棚施工时,钻孔仰角控制在1°~3°,装管时接头应错开3~5米,使得接头不在同一截面,接头采用内丝口连接,装管顺序为由下往上装,防止相邻孔内坍塌堵孔影响装管,管棚注浆采用隔孔注浆的办法,先单后双或先双后单,待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值1~2分钟后停止注浆。

6、掌子面玻璃纤维锚杆
玻璃纤维锚杆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等特点,能起到临时锚固土体的作用,开挖时会随固结砂浆一起断裂,不影响后续施工,采用普通砂浆锚杆形式安装,先钻孔,后灌浆,再插入锚杆,锚杆安装长度不宜小于6米,锚杆间距80cm~120cm,钻孔时方向应斜向外延伸,并向下倾斜5°左右,以利于灌浆。

五、施工质量与效果评定
施工中通过以上加强支护措施,有效控制了围岩沉降收敛速度,掌子面未出现大量土体滑塌及突水突泥等事故,保证了施工安全质量。

六、结束语
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应严格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并及时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或超前探孔,随时掌握掌子面前方围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支护措施,达到运筹帷幄,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04-2008.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