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新闻理论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新闻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新闻真实
2.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真实是事实的真实 1.不同的领域或学科都讲真实 (1)哲学的真实,在于探究事物的本质。
哲学家都有一种探究事物本质真实的内在驱
动力。
新闻真实是事实的真实
传媒呈现的世界的真实程度是有限的
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
新闻是否真实还取决于接受者的认同 类型化 传播者的文化背景、现实政治经济体制影响新闻真实 礼仪化
权势的选择标准使得传媒很难完全真实地反映事实 传媒对事实的命名、定义 传播符号表达意思的有限造成对事实的误读 文学想象造成具体的新闻失实、体制性失实 采访、写作、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 “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
记者报道科学事实与科学研究的性质存在天然差异 传媒对科学的误读 请记者用理性来审视事实
警惕科学新闻背后可能站着的利益集团 四种情形中要特别警惕科学假新闻
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事实
建立失实后的更正与答辩机制 新闻
真实
(2)文学的内容大多是虚构的,但是它必须来自生活,是生活与感受的真实。
文学真实,从欣赏者角度看,一类要求生活的真实(小说、故事片等),一类:要求感情的真实(诗歌、散文等)。
(3)宗教真实是指信仰的真诚,有句话叫“诚则灵”,便是指这种情形。
(4)司法要求真实,这是以法律为准绳、以证据为依据的非常严格的真实要求。
在司法上,没有确凿的证据,就不能确认它是事实,这是司法工作特有的要求。
新闻的真实,远没有司法真实那样严格。
2.新闻真实是事实的真实
新闻是对事实的叙述,理论上讲,记者的叙述与事实必须完全相符,事实是检验新闻真实的标尺。
(1)新闻毕竟只是关于事实的叙述,不是事实本身,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根据生活经验,如果这个距离适当,大家都会认为某篇新闻报道是真实的,不会苛求。
(2)具体的事实本身是非常复杂的,而记者在报道的时候,篇幅、时间都是有限的,说得大体差不多,受众就会认为报道是真实的,这是新闻真实与司法关于事实真实要求的不同点。
受众对传媒关于事实的叙述,对“真实”的要求并不高。
然而,即使这样,一些传媒及其记者、编辑仍然不能较好地做到要求并不高的“新闻真实”。
二、传媒呈现世界的真实程度是有限的
1.传媒并非是一面反映世界的镜子,按照世界本来的多样性反映社会现实
(1)传媒主要刊播的信息是新闻,而新闻只是众多信息中的一类。
众多传媒造就的“媒介世界”,来自“现实世界”,但“媒介世界”不能与“现实世界”等同。
(2)现代人很大程度上生活在“媒介世界”里,通过传媒了解了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
新闻报道很多是激化了的刻板框框现象。
2.新闻虽然非虚构,但它并不是现实,甚至不完全能代表所描述的事件
“媒介世界”和“现实世界”是不同的,要能区分,并知道这个区分的重要意义。
不同的媒体向不同的公众提供不同的“地图版本”的现实。
我们没有一个终极的“新闻地图版本”,也不容易有一个“地图的地图”去告诉我们应如何选取新闻地图。
3.新闻突出的是事实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一面,相当程度上只是真相的一部分
(1)这是指,尽管新闻是事实的一种反映,但是新闻≠真相。
新闻作用于突出一个事件,而真相的作用则是揭露隐藏的事实,确立其相互关系,描绘出人们可以在其中采取行动的现实画面。
最具传播力的新闻,往往不是最复杂的新闻,而是被简化了的新闻。
(2)被突出的新闻似乎覆盖了整个世界,较为典型的是关于盛大体育赛事的报道。
然而,真正参与比赛的人很少,关注赛事的人也不会是人口比例的多数。
但传媒报道给人的印象是,这段时间里除了体育赛事,没有其他值得报道与强调的事情了,所有的人都被传媒毫无商量余地地假定为体育赛事的关注者——其实不然。
三、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
具体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1.事实本身在发展,人对事实的认识也在发展,认识到什么程度,新闻才能真实到什么程度。
(1)由于任何事实的发生、发展都是一个过程,有的报道可以一次完成;但是相当多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和空间,才能展示出来,人们对它的认识表现为一个过程,需要从多方面来报道,最后才能将真相完整地告诉公众。
(2)因为人们已经知道,等到事实完全清楚了再报道,其价值也就没多少了。
因而,新闻报道通常要随着事实发生的过程同步或相对同步进行。
2.马克思将报纸报道新闻的真实特点,概括为“有机的报纸运动”。
一名报纸记者只能把他自己视为一个复杂机体的一个小小的器官,他在这个机体里可以自由地为自己选择一种职能。
在有机的报纸运动下,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
(1)最初,这个完整的事实只是以同时发展着的各种观点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观点有时有意地,有时无意地揭示出现象的某一方面。
(2)但是归根到底,报纸的这种工作只是为它的一个工作人员准备材料,让他把材料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报纸就是这样通过分工——不是由某一个人做全部工作,而是由这个人数众多的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担负一件不大的工作——一步一步地弄清全部事实的。
3.新闻是人写的,因而它是一种基于事实的主观性制作。
在“从事实到新闻的运动”过程中,会出现真、假、部分真和部分假的问题。
我们常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强调真实对新闻的重要性,其实真实是对事实的一种认识或判断,这是需要经受时间考验的。
4.作为对事实的一种认识,新闻的真实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事实的发生和演变本身是一个过程,人对事实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
新闻传播具有较强的时效要求,这就产生了新闻报道与具体事实之间关于是否真实的冲突。
(1)如果非要等事实完全展现才进行报道,新闻就变成了历史记录。
(2)认识主体自身的种种物质的和精神的局限,也会影响对具体事实的判断,产生某甲认为是真实的而某乙认为不真实的问题。
因此,新闻真实不应是对事实的静态式判断,而是一个动态的、历经反复的认证过程。
5.新闻工作总是面临着这样一个基本矛盾:具体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
的简约。
(1)任何具体事实说起来会有无数的动因、背景和复杂的表现,然而在传媒工作中,我们都知道限定的版面很难把事实交代全面,而记者必须在规定的字数或时间内完成写作或制作的任务,因为传媒的版面和播出时间都是有限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做调整的事情虽然会有,但通常情况下不宜大变动。
(2)任何报道都只能是对事实的一种简约的、一定程度上割断的、扬弃的、概括性质的报道,不可能完全将事实原原本本地展现,即使展现现场事实的电视新闻也是这样。
(3)当然,这并不是说,新闻就必然做不到真实,而是说,我们需要经过努力,才可能做到全面、客观地反映事实的“真实”。
而且受众也需要以全面、客观的态度审视所看到的新闻文字或视频。
四、新闻是否真实还取决于接受者的认同
人对外部信息的确认需要经过当事人的主观认同。
新闻是否真实,要通过“传—受”之间的关系来完成。
传、受双方彼此信任,受方就会认为是真实的,否则相反。
1.对传媒来说,关键在于得到受众的认同。
得到认同的传媒,其报道往往就会被认为是真实的。
在这里,受众的主观认识成为新闻真实的标准,尽管这不应该成为一种标准。
很多事实本身是复杂的,而关于这个事实的叙述必然是简要的,加上新闻作品不可避免地会被受众误读或曲解,新闻真实是什么,会变得复杂起来。
受众接收和理解信息,是以主观感觉为转移的。
2.受众接收和理解信息,是以主观感觉为转移的。
新闻真实还要在接受者层面接受考验。
一些传媒真实的叙述,可能到了受众那里不被认为是真实的;而一些传媒不真实的报道,甚至在很长时期内会被接受者认为是真实的。
新闻真实追求的是即时真实,而检验新闻真实,则是历史的任务。
五、传播者的文化背景、现实政治经济体制影响新闻真实
沃尔特·李普曼说过:“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
”
除了文化传统的影响,还有相当多的新闻被看不见的权力、意识形态自动地剪裁、化妆,原汁原味的新闻很少。
影响新闻真实的要素包括:
1.在人物和事件报道方面,把新闻事实类型化
(1)传播者选择某些故事而舍弃其他故事,将事实纳入特定的叙事模式,或偏执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叙事,强调某些细节而舍弃其他细节。
(2)这种情形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常见,即把事实的碎片往一个先定的框架里填充。
于是我们看到的故事中,人物、地点、具体情形不一样,但是叙述思路、新闻的结构相同。
(3)这样的新闻相当程度展现的是作者塑造的事实,与真实有相当的距离。
2.在例行公事的报道方面,把新闻事实礼仪化
(1)记者每天使用几乎相同的语调、相同的字眼描述各类会议、繁多的外交活动、各级干部群众学习党政文件、领导们的基层考察活动,甚至只是更换日期、姓名、地点等,新闻变成了同类词句的堆积。
(2)这些例行活动的报道,报道词句和版面编排可能都一样,形式主义盛行,党政官员十分看重,而民众根本不看。
3.传媒有意无意对事实的命名、定义,影响新闻的真实
(1)传媒总要告诉人们这是什么,这是传媒的职责。
但在履行这一职责的时候由于主观因素的渗透,可能会造成不真实。
一些本来复杂的社会事件,在没有经过调查的情况下往往被“贴了标签”,这一方面使其容易进入传媒的传播活动场所,但同时也排除了考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