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特点
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诊断分析
![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2e4f2c998fcc22bcd10dd7.png)
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肿大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提高其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几年来经随访病理证实的80例132个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资料,分为良性组72个;恶性组96个,对两组淋巴结纵横比、内部血流分型进行比较。
结果良性组淋巴结纵横比≥2;恶性组淋巴结纵横比<2,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组淋巴结血流以门型血流为主,恶性组学流以边缘型血流为主。
结论颈部肿大淋巴结纵横比、内部血流分型是判断淋巴结良恶性的重要特征。
超声无创、便捷,可作为鉴别淋巴结良恶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肿大淋巴结,颈部,良恶性许多疾病均可引起颈部局部淋巴结的肿大。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迫切需要对肿大的淋巴结利用有效的方法对其良恶性做出诊断。
活检或切除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但为有创、痛苦,不易接受。
本组回顾分析我院经随访病理证实的8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资料,旨在探讨分析彩超良恶性淋巴结的特征,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门诊、体检彩超检出的肿大淋巴结80例患者,其中男子48例,女32例。
年龄18~81岁,平均(61.5±5.9)岁,其肿大淋巴结168个。
计数标准:淋巴结任一经线>0.5cm;淋巴结之间的粘连、融合计数1个。
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132个;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36例。
依据其结果分为良性组72个,包括实性和反应增生性淋巴结51个,结核性淋巴结21个;恶性组96个,包括转移性淋巴结58个,淋巴瘤36个。
二、仪器方法使用Philipsiu22,百胜Esaote MyLabTwic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7~13NHz。
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根据Hajek[1]淋巴结分区,缓慢连续扫查,行多切面扫查,计数肿大淋巴结个数,测量淋巴结纵径和横径,计算其纵横比,观察皮髓质结构,血流分布情况,对其血流进行分型:淋巴门型、中央型、边缘型、混合型[2]。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超声表现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超声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526d0f0866fb84ae55c8d3f.png)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 超声表现
.
3
分布:
浅表:主要分布于人体头颈部、腋下、 腹股沟及其他浅表部位。
深部:腹腔及腹膜后(肠系膜、腹主:
① 大小;② 边界;③ 形态;④ 淋巴结门; ⑤ 回声;⑥ CDFI;⑦ 淋巴结内钙化和 液化情况;⑧ 是否融合以及与周边组织 的关系
.
5
超声表现
形态:呈偏长椭圆形,包膜 清晰,表面光滑
.
28
典型血流改变( CDFI ):淋巴结内血流信 号丰富,红、蓝色血流信号充满整个淋巴结。 CDE检查可见门部血管呈粗大主干状,从主 干血管发出许多分支伸向髓质和皮质,分布 于整个淋巴结。受病程和病变严重程度影响, 少数血供可以表现为稀少甚至无血供
.
29
病例4
72岁女性,发现颈部肿物3月。肿物逐渐 增大伴疼痛,在当地医院抗炎后先缩小, 后又增大。
分为两类,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 奇金淋巴瘤HD,我国以NHL多见。
.
27
声像图表现
形态:淋巴结显著增大。呈类圆形和圆形。 多数为多发,可以局限在一个解剖部位,也 可以在多个解剖部位同时发生肿大淋巴结。
回声:皮质所占比例增大,髓质回声消失或 者成细线状。门位明显偏心或者消失,特征 性回声改变为淋巴结内回声近似无回声的极 低回声。(此种病理改变基础为单一成分肿 瘤细胞克隆性增生,浸润所致,成分过于单 一,声阻抗过于均一所致)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829b047ac850ad02de80416f.png)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摘要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证实的的颈部淋巴结结核病例,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颈部淋巴结结核好发于颈中及颈上组(占84.6%)。
所有病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50.0 %的病例有融合。
病变中淋巴结二维声像图表现为淋巴结炎型、低回声团块型、液化型、钙化型。
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为门部血流型、周边血流型、混合血流型及无血流型。
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较具特征性,正确认识其超声表现能提高本病的准确性。
浅表淋巴结结核占肺外结核病的首位,近年来发病并未见明显减少[1],而其中以颈部淋巴结结核最为常见[2]。
笔者总结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以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本组2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均经手术做病理检查得以证实,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10~54岁,平均32岁。
其中主诉为颈部肿块26例;发热、乏力4例;胸部X线片显示活动性肺结核1例。
使用GE Logiq7超声诊断仪,探头中心频率10MHz,线阵探头。
检查方法:受检者仰卧,颈下垫枕充分暴露颈部,头偏向对侧,按照颈淋巴结的分区自上而下进行纵向与横向多切面扫查,观察肿大淋巴结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观察其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
壁滤波选择低档,并适当增大彩色增益,应用脉冲多普勒(PW)测量淋巴结内血流阻力指数(RI)。
结果1病变部位 15例为双侧发病,单侧发病者11例,其中左侧3例,右侧8例。
病变累及1组以上淋巴结者12例(46.2 %)。
发生于颈中部深浅组21例,颈下组及锁骨上窝2例,15例见于耳后、颌下等颈浅组。
2病变淋巴结数目形态、大小 26例病例均为2个以上淋巴结同时受累,其中较多者数十枚;10例(38.5 %)有融合。
L/S(纵径/横径)<2者19个(73.1%), L/S ≥2者7个(26.9%)。
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价值
![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ca5eb22915f804d2b16c177.png)
较高 的诊 断价 值 。本 文对 我 院 3年 来经 超声 检查 的 颈部 肿 大淋 巴结 的二维 及 彩色 多普 勒血 流 显像特 点
报道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临床 资 料 . 收集 2 0 0 2 1 0 7— 4~ 0 0—0 5以颈 部
2 结 果
淋 巴结 肿 大 在我 科 检 查 的患 者 3 1例 , 5 共 7枚 淋 巴 结, 男性 2 0例 , 女性 1 例 ; 者 年 龄 2 1 患 2—8 0岁 ; 其
淋 巴结 的二维 超 声表 现及 血流 分布 特点 的 比较见 表 1 淋 巴结 的形 态 、/ 、 , L S 内部 回声及 血 流 分 布 是 鉴别
部多 切 面扫查 , 细观 察 淋 巴结 的位置 、 目 、 详 数 大小 、 形态 、 界 、 边 内部 回声 、 质 的范 围形 态 。应 用 彩 色 髓
2 1 淋 巴结 大 小 良性 淋 ( .2± . 8 c L S平均 为 2 14 . ; m, 0 7 0 1 )m,/ . - 8 恶 - 0 性 淋 巴结 短径 0 5 . 2—2 3 m, 均 ( . 1± . 5 . 3c 平 11 0 5 )
1 2 仪 器和 方法 . 12 1 仪 器 . .
M Hz o
转移 性 淋 巴结 多 表 现 为体 积 较 大 ,/ L S小 于 1 8 呈 ., 类 圆形 或不 规 则 形 , 界 多 亦 清 楚 , 边 内部 回声 不 均 匀, 可见 囊性 变 , 质 变形 缺 失 , 流 多呈 周 边 型 或 髓 血
山 西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 h ni dU i) 2 1 JSa x Me n v 0 0年 1 1月 ,4 ( 1 1 1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e465f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e.png)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
一、淋巴结大小
淋巴结的大小是超声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淋巴结的大小范围在2-5mm之间,若淋巴结体积超过此范围,则可判定为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的程度越高,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二、淋巴结形态
淋巴结的形态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晰,表面光滑。
若淋巴结出现不规则形状、边缘模糊或表面粗糙,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三、淋巴结结构
淋巴结的结构是超声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结构清晰,皮质和髓质界限清楚。
若淋巴结结构出现异常,如皮质和髓质界限模糊、结构紊乱等,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四、淋巴结回声
淋巴结的回声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回声均匀,皮质和髓质回声相似。
若淋巴结回声出现异常,如皮质回声增强或减弱、髓质回声减弱等,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五、淋巴结血流
淋巴结的血流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血流丰富,血流信号清晰。
若淋巴结血流出现异常,如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血流速度减慢等,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综上所述,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包括淋巴结大小、形态、结构、
回声和血流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判断出淋巴结是否存在病变或感染,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分析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f41424aef8941ea66e05d5.png)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分析摘要目的:讨论颈部肿大淋巴结的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断价值。
方法:对颈部肿大淋巴结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
结果:急性淋巴结炎56例,淋巴结核10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19例,淋巴瘤11例。
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对颈部肿大淋巴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随着彩超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被检出,其鉴别诊断也显得的愈发重要。
资料与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患者96例,年龄3~78岁。
采用GE730超声诊断仪,7~10MHz的高频线阵探头。
检查前调整仪器,选择小器官状态。
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将标定的最大血流速度降低,以提高彩色血流的显示率。
方法:采用仰卧位,可颈后加枕垫,头后仰,或让患者头转向对侧,将探头直接放在颈部扫查,不要用力加压,以免图像变形、失真。
按淋巴结的分区重点检查。
淋巴结的分区采用Shah等1981年提出的方法:Ⅰ区包括颏下区和颌下区淋巴结,分布着1~14枚淋巴结。
Ⅱ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Ⅲ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为颈内淋巴结的下区,为Ⅲ区向下的延续,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1/3,下界为锁骨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为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淋巴结,前界邻接Ⅱ、Ⅲ、Ⅳ区的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界,下界为锁骨。
Ⅳ区,为带状肌覆盖的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
上述淋巴结的分区方法为淋巴结的位置提供帮助,应按分区扫查,以免遗漏。
首先二维超声检查,沿颈部大血管的走向,采用横向和纵向等多方位扫查,取淋巴结的最大径及门部清晰的切面冻结测量,注意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是长椭圆形还是圆形,有无分叶,包膜是否完整,皮髓质结构变化,有无液化、钙化,淋巴结之间有无融合。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知识!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f038db11eb91a37f0115c1a.png)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知识!发表时间:2020-05-11T08:34:18.462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3期作者:吕景玉[导读] 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组织,淋巴结在生活中常被人们称之为“金疙瘩”,而这个“金疙瘩”因起到清除细菌及异物、产生淋巴功能及抗体、过滤等多种作用,在人体免疫防御能力上占有重要地位。
吕景玉蓬溪县人民医院(彩超室) 629100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组织,淋巴结在生活中常被人们称之为“金疙瘩”,而这个“金疙瘩”因起到清除细菌及异物、产生淋巴功能及抗体、过滤等多种作用,在人体免疫防御能力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正常情况下,淋巴结是“风平浪静”的,一旦出现病变,就会肿大,而这种现象的发生可分为良性、恶性,前者与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有关;后者与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有关,也与肺癌、胃癌等其他肿瘤所致淋巴结转移有关,如若治疗不及时,便会危及生命安全。
目前,超声技术是诊断淋巴结疾病的常用手段,帮助医生结合淋巴结的大小、结构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临床转归及预后,也可用于淋巴结疾病患者的随访复查。
说到这里,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知道该病的超声诊断相关知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超声检查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在过去的工作中,医务工作者通常选择手触诊的方式来诊断淋巴结,结合以往经验,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淋巴结都可以通过手触诊来确诊,例如体积较小、部位较深的淋巴结。
所以,寻找一项灵敏度相对较高的检查方式成为医务工作人员十分重视、关心的问题。
随着我国当前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影像学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完善,超声技术在淋巴结诊断中受到广大医护人员、患者一致好评。
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反复多次定量评估淋巴结,可及时筛查淋巴结疾病,尤其是在评估淋巴结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测预后发展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
另外,超声技术可作为理想的随访手段。
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例,在其早期治疗阶段,淋巴结结构无明显改变,通常在化疗中期发生大的改变,所以此期间最适合于随访,准确评估淋巴结,及时修正照射范围。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超声诊断.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超声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45806341eb91a37f1115c77.png)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超声诊断颈淋巴结病变多表现为颈部肿块,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92例表现为颈部肿块的淋巴结病变的声像表现,对声像表现进行分型,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对颈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
1 材料和方法92例病例为我院1990~1997年间住院的颈淋巴结病变患者,病程1周至5年,颈部肿块1 cm~12 cm不等,年龄2~76岁,男52例,女40例。
所有病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淋巴结病变。
使用仪器为日立EUB-25M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MHz。
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枕,充分暴露颈部肿块,仔细观察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轮廓、内部回声、后壁回声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注意观察肿块周围及对侧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
2 结果92例病例中,恶性淋巴瘤12例,淋巴结转移瘤32例,淋巴结结核20例,淋巴结炎24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4例。
根据颈部肿块的回声特点,可分成5种声像类型:①单发低回声型:表现为单个椭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内部呈均匀低回声。
②多发低回声分离型:表现为散在多枚低回声区,大小基本一致,椭圆形,无融合现象。
③多发低回声融合型:表现为多个低回声区,部分低回声融合成团。
④脓肿型:低回声区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或肿块呈囊性,内见增强光团、光点沉积。
⑤极低回声型:较大肿块内部回声极低而均匀,近似无回声,后方无增强效应。
92例颈淋巴结病变声像类型与病理对照见表1。
表1 92例颈部淋巴结病变声像类型与病理对照表3 讨论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以无痛性、进行性多个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
颈淋巴结肿大是恶性淋巴瘤的常见首发症状,在淋巴瘤患者中约占39%。
表1中有12例淋巴瘤中的7例声像表现为极低回声型,占极低回声型中100%,因此,极低回声为恶性淋巴瘤的特征性声像表现,该特征说明肿瘤内部结构均匀,这与恶性淋巴瘤细胞相对单一性成片增生的特性相一致。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94e87c2cc1755270622087d.png)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肿大淋巴结的灰阶、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
方法对68例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的患者,采用超声高频探头观察肿大淋巴结的长径/短径(L/S)值、形态、内部结构及CDFI特征。
结果各种不同病因所致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各有其超声特征。
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结肿大16例,急性淋巴结炎15例,结核性淋巴结肿大12例,恶性淋巴瘤11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14例。
结论灰阶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明显提高了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及检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出定性的诊断。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by UltrasoundLI Shuang-sheng Jia Xin【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high frequency and color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ng 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Methods The L/S ratio,shape,interior structure,CDFI spectrum feature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in 68 patients'nodes were studied with gray scale display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Results All kinds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take on all kinds of characters.Nonspecific lymphadenectasis 16,acte lymphadenitis 15,evil 12,malignant lymphoma11,transitivitylymphadenectasis14.Conclusion Gray scale display and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an improve detectable rate and check(up)quality.To a certain extent,qualitative diagnosis can be made.【Key words】 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颈部淋巴结是淋巴结疾病的好发区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B超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鉴别分析
![B超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鉴别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6bcb992e3f5727a4e96236.png)
B超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鉴别分析目的:分析B超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鉴别。
方法:选择2015年月6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4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B超诊断。
观察B超对41例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的诊断结果,观察其B超图像特点及门髓质主干动脉参数,包括回声、形态、内部改变、血流信号、Vmin、Vmax及RI。
结果:B超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为87.80%(36/41),对良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70.59%(12/17),对恶性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为82.76%。
良、恶性病变在回声、形态、内部改变、血流信号方面有各自特点;淋巴结恶性病变的Vmin、Vmax及RI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5。
结论:B超是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一种有效鉴别诊断方法。
标签:B超;颈部淋巴结;良性;恶性;诊断颈部是机体淋巴结最为密集的部位之一,颈部存在炎症、反应性增生及肿瘤等均会造成淋巴结肿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会决定疾病的预后,而早期诊断首先需确定疾病的良恶性,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诊断方法非常重要[1]。
近期,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B超检查已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用于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2],本院对2015年月6至2018年6月收治的4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B超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月6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4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为21~67岁,平均年龄(46.9±11.6)岁。
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结果表明,良性患者12例,恶性患者29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颈部B超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G6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MHz,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转向对侧,充分暴露颈部,检查时探头适度用力,用直接接触法对病灶部位做纵切、横切等多切面检查。
颈部恶性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
![颈部恶性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b406280680203d8ce2f24b4.png)
、
,
“ ‘
。
声 常增 多 欠 均 匀 可 为 中 等 回 声 中 低 混 合 回 声 或
、
,
、
3
观 察 比较 浅 表 的 淋 巴 结 及 其 血 流 时 可 以 多 涂
,
低 回声 ( 图
死形成
∽ 。
。
2
) 有 时 可 见 散 在 多个 细 点 状 强 回声 的
,
,
耦合剂 避 免扫 查 时探 头 对 皮 肤加 压 以 免 淋 巴结 的
下 界平舌 骨下 缘
。
主要 包括颈深 淋 巴结群上 组
,
Ⅲ 区 为 颈 内静 脉 淋 巴 结 中 区
,前界为胸骨舌骨,来自颈 部 淋 巴 结超 声检 查 要 求及 注 意事项
.
肌 侧 缘 后 界 为 胸 锁 乳 突 肌 后 缘 中 1 /3 下 界 为 肩 胛
2
1
多采用 高分辨力 高灵 敏度 彩色超声诊 断仪
,
,
以 及 高灵 敏 度 彩 色 多 普 勒 技 术 的进
步发展 彩超
,
,
为胸 骨 上 缘 两 侧颈 总 动 脉 为两 边 界 包 括 内脏 旁淋
, ,
对颈部恶性 淋 巴结 肿 大 的诊 断有 很 高 的 价 值 被 临 床广 泛 应用
1
。
巴结群
。
上 述 的分 区 方 法 为 超声 描述 淋 巴 结 的确切 位置
,
性 特异性和准确性 分别仅为
55
.
、
52
,
.
1%
和
接 Ⅱ Ⅲ Ⅳ 区 后 界 后 界 为斜方肌 前缘 下 界为锁
、 、
,
,
6%
颈部淋巴结结核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颈部淋巴结结核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c6062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e.png)
颈部淋巴结结核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作者:吴静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4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120例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173枚肿大淋巴结)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分别为结核性组(71枚)、反应性组(55枚)与恶性转移性组(47枚)。
对比各组的淋巴结长径/短径比值(L/S)、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流分型结果。
结果结核性组、反应性组淋巴结L/S>2的比例分别为81.69%(58/71)、85.45%(47/55),均高于恶性转移性组的8.51%(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最大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转移组上述两项指标最高。
3组淋巴结门型、边缘型、中央型、混合血流型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门型多来源于反应性组,边缘型、中央型主要来源于结核性组、恶性转移性组,混合血流型更多的来源于结核性组、恶性转移性组。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时,可通过L/S、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恶性转移性淋巴结相鉴别,通过血流分型与反应性淋巴结相鉴别,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筛查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9--03淋巴结结核是浅表淋巴结结核中最常见的一类,因结核分枝杆菌侵入颈部淋巴结引起,该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患者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乏力、低热等症状,与其他常见类型的淋巴结肿大(反应性、恶性转移性)的临床症状表现相似[1-2]。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工具,尤其是其对淋巴结血流信号的捕捉,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3-4]。
超声颈部淋巴结的描述
![超声颈部淋巴结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25a4f1b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d.png)
超声颈部淋巴结的描述
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用于评
估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
在超声检查中,医生会涂抹适量的凝胶在颈部皮肤上,然后用超声探头在皮肤表面
来回移动,通过超声波来观察淋巴结的情况。
在描述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结果时,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小,淋巴结的大小是评估其是否异常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
况下,淋巴结一般是椭圆形或圆形,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
超声
检查会测量淋巴结的长、宽、厚直径,描述其大小是否正常。
2. 形态,描述淋巴结的形态特征,包括边界是否清晰、轮廓是
否规则等。
异常的淋巴结可能表现为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等特征。
3. 内部结构,评估淋巴结的内部回声情况,正常的淋巴结通常
呈均匀的等回声。
异常的淋巴结可能出现囊性变化、钙化、坏死等
情况。
4. 血流情况,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观察淋巴结内的
血流情况,包括血流速度、血流分布等,以评估淋巴结是否存在血
流异常。
总的来说,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全面评估颈部淋巴结的情况,对于发现淋巴结炎症、肿大、转
移性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描述检查结果时,医生会
结合以上多个方面的信息,全面客观地呈现淋巴结的情况,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PPT课件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4aa60c551810a6f424862e.png)
AAO-HNS分区法(Robbins分区法)
1. level I 颏下淋巴结及下颌下 淋巴结
2. leve Ⅱ 上颈部淋巴结 (在舌骨水平上方)
3. level Ⅲ 中颈部淋巴结 (在舌骨水平和环软骨水平之间)
4. level Ⅳ 下颈部淋巴结 (低于环状软骨水平)
5. level Ⅴ 颈后三角淋巴结及 锁骨上窝淋巴结
观察指标综合分析
部位 大小(短径 或称横径) 外形(长短径比值或纵横径比值、短长径 比值) 内部回声(淋巴门、内部回声强弱、囊性 回声、钙化) 周围情况(粘连、融合) 血流状态(血流分布、血流频谱参数)
钙化
结内钙化在颈部淋巴结病中很少见。 大约50-69%的转移自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 可见结内有钙化灶,应用高频探头扫查可表现为 强回声斑,并可伴有声影,分布于淋巴结周边区 域。 淋巴结内出现特征性的钙化是鉴别淋巴结转移癌 是否来自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重要征象。 结内钙化也可见于淋巴瘤及治疗后的结核性淋巴 结,但钙化通常较致密及声影明显。
淋巴结内坏死
淋巴结伴有结内坏死被认为是病理性的。 结内坏死可被分为凝固性坏死和囊性坏死,囊 性坏死更为常见。 凝固性坏死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局部回声增强, 囊性坏死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出无回声区。 囊性坏死常见于结核性淋巴结及转移自鳞状细 胞癌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
淋巴结的血流特征
❖ 门样血流 血流从淋巴门部位放射状向外分支 ,周边部位没有血流
6. level Ⅵ 颈前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新的分区方法
淋巴结的血流特征美与性国质鉴癌别 症联合会(AJCC)1997年在AAO-HNS分 区法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分区方法。 门样血流 血流从淋巴门部位放射状向外分支,周边部位没有血流
颈部异常淋巴结的超声显像
![颈部异常淋巴结的超声显像](https://img.taocdn.com/s3/m/dfd16a91f46527d3250ce027.png)
颈部异常淋巴结的超声显像一.颈部淋巴结的正常解剖颈部淋巴结沿颈部的淋巴管的走行分布。
每一孤立的淋巴结表面都有由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所构成的被膜。
被膜的结缔组织分支伸入淋巴结实质形成相互连接的小梁,构成淋巴结内部结构的支架,淋巴结内部的管道行于其内。
淋巴结实质的外周部分为皮质,其内容纳淋巴滤泡;髓质位于淋巴结实质的深部,由髓索及其间的髓窦组成,淋巴经由输入淋巴管自由流于其中。
在淋巴结门部可见淋巴结的动静脉与输出淋巴管伴行,在此淋巴经由输出淋巴管离开淋巴结并汇入相应的引流静脉。
二.颈部淋巴结分区法1.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分区法AJCC将颈部可扪及的淋巴结分为七个区,具体如下:I区包括颏下淋巴结和下颌下淋巴结U区由颅底到舌骨水平的颈内静脉淋巴结链构成川区由舌骨到环状软骨间的颈内静脉淋巴结链组成W区指环状软骨与锁骨之间的颈内静脉淋巴结链V区的淋巴结沿脊副神经链走行于胸锁乳突肌后方切区指从舌骨到胸骨上切迹,并以颈动脉鞘为边界的淋巴结%区淋巴结位于上纵隔颈部淋巴结的AJCC分区法是目前在国际外科学和肿瘤学上普遍应用的分区法,已广泛用于确定颈部淋巴结的位置,但有一些重要的淋巴结,如腮腺淋巴结等未被纳入其中,而且由于AJCC分区法并不只是用于超声,它还在CT与MRI中应用,分区中的一些淋巴结,如上纵膈淋巴结等并不能被超声所探及。
因而在1986年Hajeck等制定了简单易行的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分区法。
2. Hajeck 等制定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法Hajeck 等将颈部淋巴结分为8个区:1. 颏下区淋巴结;2.颌下区淋巴结;3.腮腺区淋巴结; 4.上颈部淋巴结(舌骨水平以上到颅底); 5.中颈部淋巴结(舌骨水平与环状软骨水平之间); 6.下颈部淋巴结(环状软骨水平以下与锁骨之间);7.锁骨上窝淋巴结;8.颈后三角区淋巴结。
这种分区方法为超声检查者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颈部淋巴结扫查步骤,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分组方法。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dda239ecf84b9d529ea7a9d.png)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目的应用高频彩超评价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征性表现。
方法对43例甲状腺癌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高频彩超检查,结合针刺细胞学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比较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征表现,以及阳性淋巴结分布。
结果63枚转移性淋巴结中,局部回声增强出现率87.5%(55枚),细小钙化点出现率73.2%(46枚),液化灶出现率12.7%(8枚),外周长入血管支数>2支的占84.1%(53枚);15枚非转移性淋巴结中,局部回声增强的3枚,出现细小钙化点的1枚,外周长入血管支数>2支的2枚,未见液化灶。
转移性淋巴结主要集中在中下颈部第Ⅲ、Ⅳ群(56/63)。
结论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和常见的转移区域标签:超声检查;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虽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也可发生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如骨、肺和淋巴结转移,临床上以颈部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1]。
目前认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颈部淋巴结转移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对43例甲状腺癌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颈部淋巴结高频彩超检查,其中男13例,女30例。
年龄18~65,平均38.3岁。
超声检查共发现肿大淋巴结78枚,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35例63枚淋巴结为甲状腺癌转移,8例15枚淋巴结为反应性增生。
转移性组共63枚,非转移性组共15枚。
1.2方法采用美国生产的PHILIPS IU22和PHILIPS HD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5~12 MHz。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沿颈动脉周围及胸锁乳突肌周围进行仔细扫查至耳后,记录肿大淋巴结的有无、大小、形态、有无融合、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或液化灶、血流信号及频谱等特征。
颈部淋巴结病变超声鉴别诊断4(1)
![颈部淋巴结病变超声鉴别诊断4(1)](https://img.taocdn.com/s3/m/86e0b1b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b.png)
小结
颈部淋巴结分组 1、颈浅 2、颈深(上、下) 3、锁骨上、下
16
淋巴结病变
结构无改变
反应性 淋巴瘤
异常结构
转移性肿瘤 结核性
17
CDFI淋巴结病变的价值
血流分布正常:
血流增多:
正常
反应性
反应性
淋巴瘤
淋巴瘤
血流参数:
血流分布异常
RI:< 0.6 >?
转移性肿瘤
结核
18
淋巴结的频谱测值
颈部淋巴结多而复杂表现也不一样。
①颈浅淋巴结在5mm以内,近似类圆形小结节,弱回 声,皮质和髓质无明显分界,血流在0~1级;
②颈深淋巴结位于颈静脉周围,呈扁圆形,长径多在 1cm左右,宽度或厚度0.5cm左右,血流0~1级;
③锁骨上窝一般检不出淋巴结,一旦检出淋巴结大于 5mm要考虑异常;
⑶腹股沟淋巴结:
大约分成两组,收纳下 肢淋巴液的淋巴结位于 腹股沟股静动脉的起始 段皮下浅层,约2~4个 淋巴结,此处淋巴结长 径可达4~6cm,厚度 1cm左右,皮质菲薄, 类似于腋窝淋巴结,血 流信号0~1级;
在腹股沟股动静脉起 始段上部浅层淋巴结,
接纳下腹部腹壁的淋 巴液,淋巴结在1cm以 内,类圆形,皮质厚 度大于50%,容易检出 血流信号,多数在1级。
Vmax cm/s
RI
PI
正常组
8.62
0.53
0.93
良性组
16
0.62
1.0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核组
17
恶性组
21
0.62
1.05
0.82
1.28
颈部软组织肿块多为淋巴结
浅表淋巴结 大小不重要 结构是关键 血流作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锁骨上淋巴结 位于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附近— —食管癌和胃癌
.
为方便表述淋巴结分布,1991年美国发表了颈淋巴 结临床分区和亚区的划分,被各国医师广泛应用
I区:包括颏下区和颌下区淋巴结; II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
• 副皮质区:皮质和髓质之间,无明确分 界,是一片弥漫的淋巴组织
• 髓质区:淋巴结的中央或靠近淋巴门处, 由髓索和淋巴窦组成,内有密集的淋巴 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组成
.
淋巴结的解剖
.
• 淋巴结多汇集成群,以深筋膜为界,可 将淋巴结分为深、浅两种
• 浅淋巴结活体常易触及 • 四肢淋巴结多位于关节屈侧或肌肉围成
侧深淋巴结
.
• 枕淋巴结 位于枕部皮下、斜方肌起点的 表面,收纳枕部、顶部的淋巴管
• 乳突淋巴结 位于耳后、胸锁乳突肌上端 表面,也称耳后淋巴结,收纳颅顶及耳 廓后面的淋巴管
• 腮腺淋巴结 分深浅两组,分别位于腮腺 表面和腮腺实质内,收纳额、颞区、耳 廓和外耳道、颊部及腮腺等处的淋巴管
• 下颌下淋巴结 位于下颌下腺附近,收纳 面部、鼻部和口腔器官的淋巴管
头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和浅表淋 巴结的正常声像图
.
淋巴结
• 是淋巴管向心行程中的必经器官 • 一般为灰红色、质软的扁圆形小体,直
径5-20mm,一侧隆凸,另一侧凹陷称为 门,是神经血管的出入处 • 与凸侧面相连的淋巴管为输入淋巴管, 数目较多,与凹面相连的淋巴管为输出 淋巴管,数目较少
.
• 皮质区:最外层,有大小不一的淋巴滤 泡。未受抗原刺激时小而少,受抗原刺 激后可布满整个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亚区
IA区: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IB区:颌下区,口腔肿瘤转移; IIA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
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IIB区;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
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VA区:副神经淋巴结 VB区:锁骨上淋巴结
.
.
超声检测淋巴结病变的要求
• 颈深上部、近颌下腺和腮腺下极,有1-3 个淋巴结,双侧对称,长径>10mm,部 分可达20-30mm,皮质增厚,血流稀少
.
注意:
• 熟悉颈部浅、深淋巴结解剖 • 熟悉各个部位淋巴结正常形态,大致径
线范围 • 按区域有规律扫查 • 大小不重要,结构最关键
.
• 分布 • 正常的颈部淋巴结通常可在颌下、腮腺区、颈
咽、腭扁桃体、喉、气管、甲状腺等器 官的淋巴结 • 输出管汇合成颈干。左颈干注入胸导管, 右颈干注入右淋巴导管,在汇入部位常 缺少瓣膜
.
.
颈外侧深淋巴结群中较重要的淋 巴结
• 咽后淋巴结 位于鼻咽部后方,收纳鼻、鼻旁 窦、鼻咽部等处的淋巴——鼻咽癌
• 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 又称角淋巴结,位于 二腹肌后腹与颈内静脉交角处,收纳腭扁桃体 及舌根部的淋巴管
.
正常淋巴结声像图
• 长椭圆形,或扁平状,形同肾脏 • 包膜完整,境界清 • 内以高回声为主 • 皮质 包膜下周缘线状低回声,薄而纤细
副皮质区:声像图无法区分 髓质区 中央高回声区域,由淋巴窦、 肪组织和小血管组成
.
正常淋巴结的变异
• 淋巴结径线5-20mm • 一般5mm左右,不易检出 • 颌下淋巴结长径在10mm左右 • 角淋巴结长径在20mm左右 • 腹股沟淋巴结长径30mm以上
的沟、窝内,如腹股沟、腘窝、腋窝、 肘窝等 • 内脏的淋巴结多位于脏器的门附近或腹、 盆部血管分支周围,如:肝门、肾门
.
头颈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 头部的淋巴结多位于头颈交界区,由后向前 • 枕淋巴结 • 乳突淋巴结 • 腮腺淋巴结 • 下颌下淋巴结 • 颏下淋巴结 • 收纳头面部浅层的淋巴,直接或间接汇入颈外
• 二维图像优质 • 彩色多普勒敏感,而不过度外溢,有优
质的滤波和降低噪声的功能 • 线阵探头频率在7-12Hz
.
对超声医师的要求
• 熟悉浅表淋巴结的分布、引流范围,能 够分辨正常的淋巴结和异常的淋巴结
• 能够熟练调节仪器,根据病变的具体特 点予以最佳显示
.
超声对淋巴结的分类
• 正常淋巴结 • 增生性(反应性)淋巴结 • 转移性淋巴结 • 恶性淋巴结 • 淋巴结核
.
颈外侧浅淋巴结
• 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及其后缘处 • 沿颈外静脉排列 • 收纳颈部牵扯的淋巴管,并汇集乳突淋
巴结、枕淋巴结及部分下颌下淋巴结的 输出管 • 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
颈外侧深淋巴结
• 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 • 上始于颅底、下至颈根部,在颈根部的
淋巴结常沿锁骨下动脉及臂丛排列 • 收纳头颈部、胸壁上部、乳房上部和舌、
共同点:长短径比值>2 髓质为主,皮质较薄 门部血流纤细,内部一般无血流
.
.
颈部正常淋巴结的超声特点
• 颈浅淋巴结长径<5mm,低回声,皮髓质 无明显分界,血流稀少
• 颈深淋巴结位于颈内静脉(血管鞘内) 周围,扁圆形,长径10mm左右,横径 <5mm,血流稀少
.
• 锁骨上一般检测不出淋巴结,如果检出 >5mm的淋巴结,或淋巴结呈类圆形,周 围组织回声略高,认为异常
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 后缘 III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 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II区相同。 IV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从肩胛舌骨肌中间腱到锁 骨上,前后界与II区相同。 V区:包括真厚三角区(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 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 界为锁骨 VI区:内脏周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环甲膜淋巴结、 气管(喉返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有人把 咽后淋巴结也归属这一区。该区两侧界为颈总动脉和颈 内静脉,上界为舌骨,下界. 为锁骨上窝
• 颏下淋巴结 位于颏下部,收纳颏部、下 唇内侧部和舌尖的淋巴管
.
颈部的淋巴结
• 颈部的淋巴结分为颈前和颈外侧两组 • 颈前淋巴结 位于舌骨下方及喉、甲状腺、
气管等器官的欠费,收纳上述器官的淋 巴管,其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 颈外侧淋巴结分深浅两组 沿浅静脉排列——颈外侧浅淋巴结 沿深静脉排列——颈外侧深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