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增长的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增长的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研究
吴建荣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摘要】直辖以来,随着重庆市“314”总体战略的推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

本文分析了重庆市城市化进程发展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并探讨了治理重庆市城市化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重庆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对策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

所谓城市化,是指农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城市化进程最基本的表现和特征就是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深化为城市地域,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并在总人口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速增长的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城市化时代改革与转型的重要课题。

重庆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既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又有特大型城市,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随着重庆市“314”总体战略的整体推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重庆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不到13%达到2010年的53%,全市总人口超过3200万人。

是全国有名的特大城市。

一、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起步晚、水平低,具有鲜明的“大城市、大农村”特点。

由于我国长期城乡劳动生产率低下和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入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工业化逐步开始优先于轻工业发展,城市建设逐步加快,城市化的抑制因素出现松动。

1978年以来,重庆的非农业人口呈持续增加态势,1998年城市化率达到20.1%,年均增长0.38%,目前城市化率为53%。

然而,相对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其余三个直辖市城市。

增长速度十分缓慢,具有鲜明的“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

2.区域发展不平衡,具有一定程度的过度城市化特征。

首先,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地理位置相对完整、基础条件好、经济综合能力相对较好,其城市化率达到84%。

渝西经济走廊是大、中城市连绵区和产业密集带,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进程处于加速阶段,其中永川区城市化率达到56%;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虽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和资源禀赋,但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较落后,其中彭水县城市化率仅有25%。

其次,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不平衡,城市化进程发展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过度城市化———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
应的职业转换。

造成严重的“城市病”。

3.城市化仍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按城市化发展的“逻辑斯蒂”曲线来判断,今后重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将加快,将进入30-70%的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期。

从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来看,其城市化高潮时期的发展速度曾经达到每年分别增长1.6和2.9个百分点。

由此看为,目前重庆正是城市化、工业化大发展的时候,要借着这个势头缩小与发达城市的差距。

4.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城市化进程和水平,而城市化引起的外部性经济又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首先,城市化率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

百分比的合理比值范围是0.8-1.5,比较发现,1998年重庆城市化率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

的比值仅为0.53;其次,重庆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慢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

的百分比的增长速度。

1998年重庆的非农业人口比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只有0.60,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4-2.5的合理范围。

由此表明重庆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极不协调。

二、加速重庆城市化进程的对策措施1.城市化模式选择。

根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关系,城市化模式可以分为同步城市化
模式、过度城市化模式、滞后城市化模式和逆城市化模式。

同步城市化是指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趋于一致的城市化模式。

由于农村人口只有迁居到城市后,才能在城市就业,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的地域迁移先于职业转换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

根据目前的现状,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是增强重庆市区域经济辐射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然而重庆市地域十分广阔,加上有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对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功能的发挥产生了很大的制约,客观上要求有一批次级中心城市来承接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和产业带动,形成产业梯度发展的格局。

因此单纯发展特大城市和小城镇对重庆市加快城市化步伐都是不现实的。

重庆的城市化模式应采取同步城市化模式。

2.切实推进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

农民工既是城市居民,也不完全是城市居民,既是农村居民,也不完全是农村居民,他们处于两栖状态中,这种状态长期存在成为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障碍。

户籍制度的改革,牵涉面广、影响很大、政策性强,需精心设计、先易后难、有序操作。

要与社会结构转型相一致,要与城镇规模、布局的远景规划相结合,同时也要与新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创立及实施相衔接。

2010年8月1日开始,重庆市实施《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启动重庆市农民转户进城的改革,根据规划,重庆户改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2010年至2011年,将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登记为城镇居民,解决户籍历史
遗留问题,新增城镇居民338万人;第二阶段是2012年到2020年,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等保障机制,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80万—90万人,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全市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

3.规划先行,农民上楼,多元化推进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是规划滞后,水平较低,城镇无序开发,“只见新房,不见新城”,道路狭窄,设施残缺。

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重庆市城市化建设应加快建设千万人口、一千平方公里特大都市,实施主城二环大型聚居区规划,同步推进产业布局、交通市政、商贸流通、公共服务与人口集聚。

由此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加快城镇中心区的规划和建设;二是解决农民、居民上楼的问题。

按照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重庆的城市化也应选择重点突破的方式,充分依托重大线性基础设施,发挥产业的集聚与扩散效应,选择特大、大、中、小分层推进的同步城市化模式,从而形成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组成的规模适度的城镇体系,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

与此同时,在培育大城市和中等城市时,除了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外,重庆的城市化发展应多元化推进。

大中小城市并举,培育一批特色产业群,使之成为启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4.促进房地产各级市场均衡发展,保证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背景下,要实现城市化进程可持续、稳定发展,
重庆市政府应该在对房地产系统的供求平衡、土地价格、税收分量、金融杠杆、双轨配置五个关键环节进行调控的基础之上,力求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

目前,重庆市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5%左右,比较合理,但房地产三级市场成交总量占市场成交总量30%左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稍显量小。

而处于房地产三级市场的二手房因其总价相对较低,在一定时期内必将成为进城转户居民的首选。

为此,要想实现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促进房地产各级市场均衡发展。

三、结语城市化的进程不是城市原有人群自我拔高、自我改善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农民进城的过程,是农民转为城市居民的过程。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重庆现阶段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度重视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各种对策研究对解决农民进城后的民生问题起着引领、促进作用,对于从根本上改善城乡关系、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伟大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杨伟鲁.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重视的几个现实问题[J].经济纵横,2011(4).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中共重庆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N].重庆:重庆日报,2010.12实证分析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