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罗汉简介
十八罗汉简介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指断尽一切烦恼而得尽智,值得受世人供养的圣者,后世则多用来指称佛弟子证得的最高果位。罗汉,一译杀贼,是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是当受天人供养之意;三译不生,是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意。
十八罗汉,是指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这种说法没有佛教经典的依据,它是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的。十六罗汉名目的出处,主要是唐代·玄奘所译的《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其中详细记载了十六罗汉的姓名和住处,此书由玄奘译出后,十六罗汉的信仰日渐隆盛。或为求与佛教十八界相契合,或为求与八戒、八宗、八苦等佛学思想相融洽,或又如学者们所言,纯粹出于中国人认为“十八”是吉祥数字,晚唐五代时,进入中国的十六罗汉变成了十八罗汉,增加了降龙、伏虎二罗汉,并很快传播开来。
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五代时张玄画的十八阿罗汉,宋·苏轼看到后,题了十八首赞,但未标出罗汉名称。其次是贯休画的十八阿罗汉,苏轼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见到后,也为其作赞十八首,每首标出罗汉名称,于十六罗汉外第十七为庆友尊者,即《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为宾头卢尊者,即十六罗汉中宾度罗跋罗堕阇的重出。宋代学者志磐所著《佛祖统记》对苏轼的说法提出质疑:庆友是《法住记》作者,不应在住世之列;宾头卢为重复。第十七尊和第十八尊应为迦叶罗汉和军徒钵叹罗汉,这两位是四大声闻却不在十六罗汉之列。志磐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能自圆其说,但却没流行开来。此后十八罗汉中最后两位众说纷纭,难以推定,有的摆上唐代的玄奘法师,有得推上“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有的还把人们尊称为弥勒佛的布袋和尚也纳入十八罗汉的行列。降龙伏虎是后世传说,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第十七降龙罗汉是迦叶尊者,第十八伏虎罗汉是弥勒尊者。
总的来看,十八罗汉的兴起,并没有什么经典的根据,只是由于画家们在十六罗汉之外加绘了两人而成为习惯,于是引起后人的种种推测和考定。自元代以来,多数寺院的大殿中皆供有十八罗汉,且罗汉像的绘画及雕塑一般亦多以十八罗汉为主,自此,十八罗汉在我国远较十六罗汉更为普遍。
这里介绍的是十六罗汉加降龙、伏虎两位尊者,其十六罗汉名称依次为: (1)宾度罗跋罗堕阇,(2)迦诺迦伐蹉,(3)迦诺迦跋厘堕阇,(4)苏频陀,(5)诺矩罗,(6)跋陀罗,(7)迦理迦,(8)伐阇罗弗多罗,(9)戍博迦,(10)半托迦,(11)罗怙罗,(12)那伽犀那,(13)因揭陀,(14)伐那婆斯,(15)阿氏多,(16)注荼半托迦。
第一尊罗汉:宾度罗跋罗惰阇——骑鹿罗汉
宾度罗跋罗惰阇,宾度罗为名,译作不动;跋罗惰阇为姓,译作利根、捷疾、重瞳,是婆罗门十八姓之一。宾度罗是十六罗汉之首,也是四大声闻之一,与自眷属一千阿罗汉,多分住于西牛贺洲。永住于世,现白头长眉之相,所以又称住世阿罗汉。原出身于婆罗门贵族,是印度优陀延王辅相之子,自幼皈依佛教,后来出家成了罗汉。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宾度罗,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国王出来接他入宫,并请他还俗做官。宾度罗反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随他出家做和尚。
宾度罗罗汉永住于世,不入涅槃,是有缘故的。据记载宾度罗虽当上了罗汉,但是还留着一个毛病,就是爱在人前卖弄本事。有个树提伽长者,是个外道人物。一天他把一个旃檀钵放在网兜里挂在高处,说:“谁能不用梯子、杆子取下,就送给他。”宾度罗听了很动心,就撺掇师兄目连去摘,目连怕惹事没敢去。宾度罗便“逐身飞空,得钵已还去”。释迦佛祖听说此事很生气,苛责他道:“何比丘为外道钵而于未受戒人前现神通力!”于是佛祖就将他摒出南赡部州,让他去西牛贺州,教化那儿的男女信众。
后世印度之大乘寺院多以文殊为上座,而小乘寺院则以宾头卢为上座。东晋之道安为中国佛教史上信仰宾度罗跋罗惰阇之第一人。相传道安法师曾梦见头白眉长的“胡道人”,因不得入涅槃,住在西域,愿相助弘传佛法,请以饭食供养。以后道安大师弟子慧远法师看了《十诵律》,方才明白道安所梦即此位罗汉。因而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常常将宾度罗跋罗惰阇罗汉的像供奉在饭堂里。
此外据佛经记载,宾度罗在寺院修行时,优陀延王经常到寺院来看望他,每次宾度罗都只是坐着,并没有起来迎接国王。有一次,陪同国王前去的一个臣子看不惯,在回程的路上对国王说道:“宾度罗这样对待国王,实在是不礼
貌、不尊敬。明天我们再去看望他,如果他还是不起来,就夺取他的性命。”到第二天,当国王再去寺时,一到大门口,就看见宾度罗走上前来迎接,并恭敬地说:“王上好”。优陀延王很奇怪,问他:“你今天为什么起来迎接我?”宾度罗说:“为了王上你而起。”优陀延王继续问道:“那你昨日为何不起?”宾度罗回答道:“王上您昨日是带着善心而来,今日则怀恶心,如果我不起迎接,王上必夺我性命。如果王上杀了我,就会堕入地狱。如果我起来迎接,王上恐怕将失去王位,权衡之下,我宁愿王上失去王位而不堕入地狱,所以起来迎接。”优陀延王说:“多久后我会失去王位?”宾度罗回答道:“七天后”。果然,七天后邻国率兵来攻打,优陀延王被打败活捉,戴上锁链被囚禁七年。
因宾度罗骑鹿度化国王,故名“骑鹿罗汉”或“坐鹿罗汉”。
第二尊罗汉:迦诺迦伐蹉——喜庆罗汉
迦诺迦伐蹉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于北方迦湿弥罗国。迦诺迦伐蹉原出生于豪富之家,遵照父亲的遗嘱,每天礼拜六方,终于遇到来摩揭陀国弘法的佛陀。他虔诚向佛陀求教,佛陀看到他披散着头发,衣服湿漉漉的,却伏在地上顶礼不已,十分感动,佛陀便为他讲了“四种结业”(即杀生,盗窃,邪淫,妄言)、“四处恶行”(即永无满足之自私的贪欲,忌妒交狂之恼怒的嗔恚,所做行业之后果的恐惧,执断执常之己见的愚痴)和“六种不应做的事”(即嗜酒,好赌,闲荡,沉迷歌舞,爱交恶友,懒惰)……等等。迦诺迦伐蹉听后,茅塞顿开,便放弃了骄奢淫逸的生活,追随佛陀,成为佛弟子。
迦诺迦伐蹉尊者是古印度有名的论师,他初听佛陀说法便倾心,修行专心,对“喜庆”有独到的见解,认为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的快乐称为“喜”;不由眼、耳、鼻、口、手而感觉到的快乐称为“庆”。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
第三尊罗汉:迦诺迦跋厘堕阇——举钵罗汉
迦诺迦跋厘堕阇尊者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于东胜身洲。他在佛陀弟子中是出名的急性子,他常常一副匆匆忙忙的模样,动不动便和别人争吵不休。为此佛陀曾耐心地给他和参与争吵的比丘们讲了长生童子忍辱负重、以德报怨、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迦诺迦跋厘堕阇此后便逐渐改掉了急性子的毛病。
他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