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复习知识要点(唐宋元明清)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期末资料整理(唐-宋)

古代文学期末资料整理(唐-宋)

唐代士风1.心态:自信与豪迈(国力强大、文化进步、入仕自主权)2.生活:(1)漫游之风(田园诗,山川神道,边塞诗,市井题材)(2)入幕—入仕—贬谪(3)读书山林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儒释道融合唐代文学风貌:内容壮阔、情调昂扬、音韵和谐、意境圆融、整体雍容浑厚;外向、抒情,富于理想色彩、浪漫情调;“声律与风骨俱备”,文质斌斌,尽善尽美。

唐代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歌颂山水田园的宁静温馨,抒写隐逸生活的情趣;边塞诗派高适、岑参,侧重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抒发边塞战士不畏艰苦、英勇报国的英雄气概元白诗派白居易和元稹新乐府诗人,继承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追求奇崛险怪的诗风,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

白话诗派唐代散文:中唐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以恢复儒学为旗号而进行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以清新质朴的散体文代替华美空洞的骈体文,使文体革新取得成功。

唐代小说:唐传奇,即文言短篇小说,得名于晚唐裴铏所编《传奇》小说集。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唐人开始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

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

其小说不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塑造了十分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

唐五代词:词----曲子词的简称,隋唐以后出现的新文体,随着燕(宴)乐的兴起而出现。

保存于敦煌石窟的“敦煌曲子词”,是最早的词。

唐代文人词的创作,始于中唐白居易等人。

到晚唐五代,词逐渐成熟。

有两大创作中心。

★西蜀,“花间词人”——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南唐,“二主一臣”——李璟、李煜与冯延巳。

初盛唐干时用世——慷慨激昂、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中唐忧时拯世——面对社会危机的忧患意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晚唐愤世嫉俗——无力挽狂澜于既倒,用文学痛心国事、哀伤时局、讥刺政治,作最后的抗争。

元明清文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元明清文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1.【行hánɡ院】1.妓院。

亦借指妓女;2.同行, 行帮;3.元、明时代对戏剧演员的俗称。

亦借称戏班。

2.【參cā.軍】1.官名.东.末始有“參某某軍事”的名义,谓参谋军事。

简称“參軍”..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

沿.. .,兼为郡官.. .称经略为参军。

2.. .时“參軍戲”的脚色名.3.参加军队。

4.猿和猪的别名。

3、【參軍戲】流行于唐宋时的一种表演形式。

原称“弄參軍”。

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表演, 以讽刺时政或社会现象。

渊源于秦汉的俳优, 宋时也称为杂剧, 角色亦有所增加。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一章下篇一:“晚唐时代的参军戏已有固定的角色。

所谓参军, 便是戏中的正角, 苍鹘便是丑角一类的配角, 两者相互问答, 其作用则调谑讽刺, 兼而有之。

”4.【元杂剧】融说、唱、演于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

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形式, 并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的形式: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 只有个别的是一本五折、六折如《赵氏孤儿》《秋千记》(少数剧目是多本的如《西厢记》, 共五本二十一折)5、唱词和演唱特点: 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

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 并一韵到底。

因此, 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6.楔子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用在开头)或过场戏(用在折与折之间), 是整部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楔子可以没有, 也可以用到两三个。

它的篇幅比较短小, 位置也不固定, 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 对故事由来作简单介绍, 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的, 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

7、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每一折都包括了较多的场次, 为演员的活动留下了广阔的天地, 也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

古代文学 明清文学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文学 明清文学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默写:1、《登太白楼》王世贞(明)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2、《牡丹亭》(惊梦)【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贴〕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阑。

〔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

〔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

〔旦〕提他怎的!〔行介〕【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3、《后秋兴》(其二)钱谦益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4、《秦淮杂诗》(其一)王士祯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一、基本知识1、清人赵翼《跋遗山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3、前期元杂剧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代表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

元贞、大德年间是元杂剧最为繁荣时期。

4、元好问把自己与白朴的关系比喻为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关系。

5、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古)的词集名《天籁集》。

他的杂剧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两种,都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

6、白朴的《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著名的历史剧。

7、白朴的《墙头马上》全名《鸳鸯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又以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和金院本《鸳鸯简》为创作依据。

主要写裴少俊与李千金的故事。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

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汉宫秋》为代表。

马致远以擅长写神仙道化剧(《黄粱梦》《陈抟高卧》)而被称为“马神仙”,又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

9、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仅存杂剧三种:《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以《西厢记》最为著名,徐复祚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

10、王实甫《西厢记》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董西厢》源于唐元镇的《会真记》,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

11、《西厢记》展开剧情有两条线索:主线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副线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情冲突。

12、前期元杂剧繁荣之地除大都外,另有真定、东平、平阳等地也聚集了不少杂剧作家。

13、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或《赵氏孤儿大报仇》,剧中的正面人物是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反面人物有屠岸贾等。

14、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元明清文学复习总结资料

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元明清文学复习总结资料

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三国演义》语言的一大特色。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分期诗歌:以高启、杨基、袁凯等为代表;多生活在元明交替期,经元末战乱与明初高压统治,不作品表现时代创伤以及作家个人在特殊环境中产生明初的愁苦郁闷心态与反思人生的内容;格调凝重悲怆。

2.散文:以宋濂、刘基为代表;尤以传记与寓言散文著称;重抒发愤世嫉俗之感,叙事与刻画人物见一定功力1.“台阁体”风行,内容大多为“颂圣德,歌太平”。

2.艺术上讲究雍容典丽,缺乏生气。

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台阁体”风气。

2.李东阳作品虽留有“台阁体”痕迹,但也有侧重反映个人生活与精神的内容。

二、明初诗歌与散文1(1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①高启,号青丘子,最有成就、最早的诗人,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②杨基《眉庵集》(2)袁凯《海叟集》,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2、散文(1)宋濂:明朝开国文臣《宋学士文集》“以道为文”,文道一元论。

代表作《秦士录》、《送东阳马生序》(2)刘基: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写景叙事的记叙文,如《活水源记》3、茶陵派:台阁体渐趋衰弱,茶陵派占主导首领李东阳(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人物,诗风仍带台阁体的痕迹,宗法杜甫,强调诗歌的语言艺术,钱基博说他有“开山之功”)前七子批评李东阳,却又继承其复古主张为茶陵人《怀麓堂集》。

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台阁体:明初永乐、成化年间,上层官僚中形成的文风。

台阁主要是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台阁体内容贫乏,雍容典雅,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文学团体,没有明确的集团宗派意识,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重模拟。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讲元明清文学总论一、元明清文学总体特点是什么?为什么?1、作品繁富,体裁完备中国古代各种文学样式,如小说、戏曲、诗歌、散文、词、赋、散曲等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全方位发展。

2、正统文学渐渐衰落,通俗文学逐渐崛起发展的态势从从前诗文创作为主导的文学格局,转向小说、戏曲。

正统文学:诗文(中国文学核心地位),通俗文学:小说、戏剧3、文学理论繁荣(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明代戏曲理论贡献最大的是王骥德,其次是凌濛初王骥德的《曲律》是明代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戏曲论著,基本思想是提倡“关风化”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原因: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它对广大汉族地区的占领和统治,明显具有民族掠夺性质。

元代的最高统治者懂得汉族文化的优越性,又懂得要保持蒙古祖制,保证民族特权的重要性。

如何理解“一代一代又一代之文学”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雅文学与俗文学分别指什么?有什么区别?雅文学主要指诗文俗文学主要指戏剧和小说郑镇铎俗文学的六大特征:是大众的;是无名的集体创作的;新鲜但是粗鄙的;想象力是奔放的,不保守,少模拟;用于引进新的东西第二讲元散曲与诗文一、元代文学的特点是什么?1、叙事文学成为主流。

元代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文学的发展、繁荣。

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2、抒情文学:散曲成为新的文学样式3、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迥异,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吻合,都追求自然酣畅之美,大异于温柔敦厚。

二、元曲的概念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是元代文学主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

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古代文学_元明清_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_元明清_考试重点

元明清复习提要一、文史知识元代1、北方戏曲圈及其代表作家元代的戏剧活动,实际上形成为两个戏剧圈:北方戏剧圈和南方戏剧圈(1)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

杰出的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张国宾、杨显之等(2)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南戏产生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又被称为“永嘉杂剧”。

作家有曾瑞、施惠、乔吉、秦简夫、萧德祥等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3、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代的戏曲史料性著作)4、曲状元: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5、温州杂剧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戏文,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为“温州杂剧”,又称“永嘉杂剧”亦称南词。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琵琶记》。

6、元代散曲代表作家元代散曲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散曲作家分三类:一是书会才人作家,关汉卿《不伏老》、王和卿《咏大蝴蝶》;二是平民及胥吏作家,白朴《渔夫》、马致远《秋思》(曲状元、秋思之祖);三是达官显宦作家,卢挚、姚燧。

元前期比较著名的散曲作家,还有杜仁杰、杨果、冯子振、陈英等人后期比较重要的作家还有张养浩、睢景臣和刘时中后期较有成就的散曲作家还有贯云石与徐再思7、元散曲后期最有成就作家:张可久(《苏堤渔唱》、《小山乐府》)乔吉,有“曲中李杜”之誉。

《两丗姻缘》,《渔夫词》8、旦本与末本及代表作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元杂剧体制一般是一本四折一个楔子。

元杂剧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两部分组成。

剧本根据角色分旦本和末本两大类,全剧只能有正末和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代表作:《汉宫秋》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代表作:《望江亭》9、关汉卿代表作历史剧:《单刀会》《哭存孝》《西蜀梦》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绯衣梦》社会剧:《拜月亭》《望江亭》《谢天香》《救风尘》《调风月》《金线池》《玉镜台》(其中主要《窦娥冤》《救风尘》《调风月》)10、《永乐大典》三种戏文:《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张协状元》11、元代两部悲剧:关汉卿《窦娥冤》和纪君祥《赵氏孤儿》(其他两部《汉宫秋》《梧桐雨》)12、元末南戏四大传奇:荆、刘、拜、杀《荆钗记》(柯丹邱)《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施惠)《杀狗记》(徐)13、三大传奇:14、元代水浒戏专家: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和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元代水浒戏双臂)15、元代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散曲散曲之所以称“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发展经历了诸多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之一,包括了明代(1368年-1644年)和清代(1644年-1912年)。

以下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复习资料:1. 明代文学特点:明代文学继承了元代文学的传统,注重以文言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明代古文运动中出现了“白话文运动”,将古文体转变为白话体,使得文学更加通俗易懂。

明代文学注重现实题材创作,强调表达思想和批判社会现实。

2. 明代四大家:明代文学有四大家,分别是文学家杨慎、李时中、冯梦龙和杨宪益。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明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比如杨慎的《世说新语》、李时中的戏曲《汉宫秋》、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和杨宪益的小说《水浒传》。

3. 明代戏曲: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的戏曲剧种有京剧、湖州昆剧、评剧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剧,其源于明代的汉剧、元曲和杂剧,结合了元曲的旋律和唱腔,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

4. 清代文学特点:清代文学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道德、纪律和秩序。

清代文学作品多以古文形式出现,注重文风的优雅和辞章的精练。

清代文学注重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清代文学风格。

5. 清代四大家:清代文学有四大家,包括纪晓岚、吴敬懿、曹雪芹和翁同龢。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清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比如纪晓岚的散文《庐山谣》、吴敬懿的小说《雍正传》、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和翁同龢的戏曲《破幽梦》。

6. 清代小说:清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小说作品,如《红楼梦》、《岳阳楼记》、《聊斋志异》等。

清代小说作品多描写了社会生活、家庭关系和人性的复杂性,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以上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另外,你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明清两代期末复习要点

古代文学明清两代期末复习要点

古代文学1、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2、台阁体:台阁体主要流行于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体。

台阁主要是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作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3、茶陵派:成化、弘治年间,台阁体创作逐渐趋向衰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

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主,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鲁铎、石珤等人。

4、前七子:前七子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群体,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主要活动时间在弘治、正德年间。

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发轫于前七子的文学活动。

李梦阳等前七子,以复古自命,所谓“反古俗而变流靡”,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5、后七子: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重新在文坛举起了复古的大旗,声势赫然,为众人所瞩目。

其成员除李、王外,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后七子中以王世贞声望最显,影响最大。

6、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又有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另一文学复古流派——唐宋派。

该文学流派别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在当时有着一定的影响。

唐宋派在总体上主要推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但个人的趣味则有所不同。

在创作主张上,唐宋派强调以文明道。

7、吴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

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沈璟。

向来认为属于此派的曲家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沈自晋、袁于令、范文若、汪廷讷、史盘等。

明代戏曲文学流派,沈璟戏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元代的戏剧类型分为:杂剧、南戏。

2、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3、中国古代最早白话小说:宋元话本。

4、说话艺术包括四大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声)。

5、元曲四大家以及代表作:白朴《梧桐雨》、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马关王(郑)”6、元末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荆刘拜杀”7、马致远的雅号:曲状元。

他的《秋思》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为“秋思之祖”之作。

8、“曲中李杜”:张可久、乔吉。

9、元末最具艺术性的诗人:杨维桢。

10、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

→“唐王归茅”11、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公安三袁”12、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

→“三个杨台”13、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其中《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政治问题戏。

15、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

其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16、《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玉女雌狂”17、吴江派:沈璟、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

18、临川派:汤显祖、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阮大铖、吴炳、孟称舜。

19、冯梦龙整理的两部民歌集:《山歌》、《挂枝儿》。

20、桐城派:方苞、刘大魁、姚鼐。

21、阳羡词派:陈维崧、曹贞吉、万树、蒋景祁。

22、浙西词派: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

23、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恽敬、李兆洛。

中国古代(唐宋元明清)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大全

中国古代(唐宋元明清)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大全

中国古代(唐宋元明清)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大全唐代文学常识(1)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人,主要作品是《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登幽州台歌》用直接抒怀的方式倾吐怀才不遇的感情。

(2)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

主要作品有《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

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3)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

主要作品有《咏柳》、《回乡偶书》。

(4)王之涣,字季陵。

主要作品有《凉州词》、《登颧雀楼》。

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5)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

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主要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等,集结为《孟襄阳集》。

(6)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

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有《出塞》、《从军行》。

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善边塞诗、宫怨诗。

(7)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诗人兼画家。

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

主要作品有《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

苏轼赞其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8)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

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主要作品有《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9)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宣州谢�I楼栈别校书叔云》等,结为《李太白集》。

属浪漫主义豪放派,他的作品属古典诗歌艺术的高峰。

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0)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结为《杜工部集》。

唐宋元明清文学_复习要点

唐宋元明清文学_复习要点

唐宋元明清文学复习要点1、隋朝最著名的诗人是薛道衡,代表作《昔昔盐》,他对初唐四杰有直接影响。

隋唐之际独树一帜的诗人当属王绩,人称“斗酒学士“。

2、上官仪的诗绮错婉媚,时谓“上官体”。

沈宋的成就主要是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

3、“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其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杜审言最擅长五律,《诗薮》称他为初盛唐五律之冠。

4、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7 世纪下半期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

四杰中当以王勃、骆宾王成就最高。

他们身上也体现着沿袭与变革六朝文风的两种倾向,但与宫廷诗人不同的是,他们力求创新的精神与成就显然更强更大。

王勃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炯有《从军行》,卢照邻有《行路难》,骆宾王有《从军行》,《在狱咏蝉》,《代李敬业讨武氏檄》。

5、陈子昂在革除六朝余风,确立盛唐之音的过程中,起着比四杰更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首先在于他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明确批判了六朝以来“采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不良文风,而且大力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并准确地概括出他们最主要特色:“风骨”与“兴寄”。

陈子昂一开始即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非常准确地抓住了文学发展史的问题,这就比四杰等人只一味提倡《诗经》,甚至连屈宋、枚马、曹王都一律加以否定要切实得多。

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是模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和郭璞的《游仙诗》十四首、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庾信的《拟咏怀》二十七首,以及后来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起,构成一个言志抒情的系列(除鲍照皆五言)。

6、“吴中四士”是指贺知章、张旭、包融和张若虚。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倒全唐”之称。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元明清文学名词解释台阁体: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茶陵派:明代前期以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更多地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等有细致的研究。

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而在散文创作上,则与台阁体没有太大的差别。

茶陵诗派:从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则是茶陵诗派。

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

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他的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

前七子:明中期的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王廷相、康海、边贡和徐祯卿七人的文学群体,他们一方面反对台阁体空洞冗踏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后七子: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和宗臣的后“七子”起来抨击“台阁体”,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复古口号相号召,本欲纠正“台阁体”的流弊,但多泥古未化,重在模拟,成就不大。

唐宋派: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他们主张诗宗初唐,文宗北宋,理论上的建树主要在散文方面。

他们认为复古派的文章死摹秦汉,既不通顺又无生气。

所以他们只主张复唐宋之古,特别是北宋欧阳修、曾巩诸大家。

公安派(公安三袁):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

他们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种重个性、贵独创、强调表现自我的性灵说,就成了公安派论文的核心。

在文学上还主张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在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和儒家道统。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期末复习精讲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期末复习精讲

元代:1、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元,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四折可选用四种不同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元杂剧“以唱词为主,以宾白为宾”,伴以“科范”,通过“旦、末、净、外、杂”各类角色表演出来。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宾白。

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因流行于浙江温州(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永嘉)杂剧”。

元代南戏,在艺术上早已摆脱了“村坊小曲”的原始状态,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并受北杂剧影响,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戏剧样式。

它的宫调和套曲运用十分灵活;一本戏根据人物出场和退场,分成若干场,没有场次限制。

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对唱、接唱甚至合唱,不同于杂剧。

代表性作品有高明《琵琶记》。

散曲——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类。

小令是单支的曲子,也称“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写成。

散曲格律富于变化,允许在规定格律下自由发挥,并且语言通俗,由此形成了散曲活泼灵动、浅俗坦露、毫无间隔感的总体风貌,使之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代表作有关汉卿《不伏老》、马致远《秋思》等。

2、关汉卿一、公案剧(社会剧)——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残暴,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

“为善的,更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悲剧原因:⏹ 1.高利贷残酷剥削。

⏹ 2.元代知识分子卑下的社会地位和困苦的生活处境,使窦天章遭到高利贷剥削的逼勒,连唯一的小女儿也无法保住,致使窦娥年幼抵债,骨肉分离。

⏹ 3. 流氓地痞的欺凌。

像张驴儿一类恶棍无赖,在元代为数众多,他们到处横行,无恶不作。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古代文学部分1、先秦文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和政治活动。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2、秦汉文学贾谊的《过秦论》:通过对秦亡教训的总结,以史为鉴,为汉文帝提供治国方略。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例。

3、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的诗歌:其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陶渊明的田园诗:他的作品风格自然质朴,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如《归园田居》《饮酒》等。

4、唐宋文学唐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如《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如“三吏”“三别”;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等。

宋词:柳永的婉约词,如《雨霖铃》;苏轼的豪放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5、元明清文学元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分别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现代文学部分1、现代诗歌郭沫若的《女神》: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自我和个性解放的追求。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2、现代散文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鲁迅的杂文:如《热风》《华盖集》等,以犀利的笔触批判社会现实。

3、现代小说茅盾的《子夜》:反映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工业的困境。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明清小说基本知识:1. 三国7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2.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3. “历史演义小说” :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 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4. “演义”:“据史实,演大义” ,在叙述中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并对历史人物作出 政治和道德的评价。

(纪实 +艺术的创造)5. “章回体”: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其特点是设回目等。

最早的回目、目录是单句,后向双句发展。

6. “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 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7 .“拟话本”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

鲁 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 认为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它 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

但与话本又有所不 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 ”,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 ”。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 :1. “剪灯三话” :瞿佑《剪灯新话》 李昌褀《剪灯馀话》 邵景詹《觅灯因话》2. “三言二拍” :冯梦龙《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以沈璟为代表。

思想倾向保守,主张曲文通俗,对昆曲音律十分看重。

以汤显祖为代表。

①主张写人的真实情感,反对道学气;②注重曲文的华美,4. “苏州派”: 花魁》和《清忠谱》 。

作品贴近社会世俗生活,关注政治时事,劝惩教化意识较重。

并结合 舞台实际,改变以曲词为核心,而把戏剧结构放到重要位置,曲词通俗,舞台效果好。

(魏良辅改良了昆山腔, 其弟子梁辰鱼的 《浣纱记》第一部用改良后昆山腔谱曲并演出。

)5. “昆山派”:以梁辰鱼为代表。

宋元明清文学复习提纲

宋元明清文学复习提纲

宋代文学一、柳永艺术特色(一)体式上的新变1、大量创作慢词。

133(213)2、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词调:令(字句不多) 引、近(不长不短)慢(字句较繁)段落: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二)柳永词:用世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1、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定风波:见教材34页。

2、表现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满江红》:见教材35页3、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

教材35页。

4、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望海潮》(重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5、抒写自己的羁旅行役之感。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三)柳永词的艺术创新1、使用日常口语和俚语。

2、铺叙和白描。

3、审美趣味上的通俗化。

二、欧阳修散文(一)理论“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道纯则充于中者为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彰;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彰。

”(二)散文创作1、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无论是议论、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并且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2、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除古文之外,还有辞赋和四六。

3、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秋声赋》三、苏轼(一)名词解释1、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2、苏门六君子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和李廌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4、苏黄北宋诗人苏轼和黄庭坚的并称。

古代文学史唐宋元明清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唐宋元明清复习资料

元代:一、历史文化背景:1、统治者对汉民族文化的接受;2、经济空前发展(地域、重商)3、民族压迫政策(蒙古、色目、汉、南四等人)4、轻忽科举:八娼九儒十丐二、文学概况元代戏剧繁荣,原因:文学创作活动的生产与消费,市民阶层消费,失意文人生产叙事文学成为主流,元代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分水岭元曲审美特点:浅露酣畅,自然直白(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戏剧欣赏:元杂剧一一结构:一本四折如窦娥冤唱词宾白科范发展:话本一一诸宫调一一杂剧生旦净末丑的介绍重点!西厢记:林黛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唐代元稹《莺莺传》(《会真记》)一一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一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始乱终弃、发补过者一一对追求自由的爱情与婚姻的赞美,报德一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形式上的突破:突破一本四折的通例;突破一人主唱的通例酬韵、赖婚、听琴、闹简(分析戏剧冲突,原文看作品选)、传书赖简、拷红、长亭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风格P231)元末•高明•琵琶记高明: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改编自南戏《赵贞女》一一琵琶记:赵五娘,蔡伯喈,揭示封建社会的罪恶“三不从”内容,目的:元代文士地位低,同情文土;更好地宣传儒家伦理观念成功之处:剧情分两条线发展;细腻而复杂的人物心理描写:《五娘吃糠》白朴《墙头马上》取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主题变化:止淫奔一一赞淫奔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明代(前中后期):前期一一政治经济:朱元璋独裁,大肆杀戮功臣朱惟庸、蓝玉…,废丞相制,重农抑商,郑和下西洋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八股文,剥夺文人“隐”的权利,文字狱(方孝儒)文学概况:自由活跃的文学风气消失,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兴起,高启是明初及整个明代最有成就的诗人,《水浒传》是该时期通俗文学的最主要成就。

中国文学宋元明清复习资料(诗词鉴赏 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宋元明清复习资料(诗词鉴赏 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宋元明清复习资料(诗词鉴赏+名词解释).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

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

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

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

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

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楚地的天空,处处弥散着秋日的清爽,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远望遥远的山岭,那一层层、一叠叠,有的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可是在满腹忧愁的人们眼中看来只是徒增愁恨罢了。

流落江南的游子,在夕阳的余晖里,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向远处眺望,把宝刀看了又看,只有借拍打栏干来发泄胸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却始终没有人能够领会,我的用意和抱负。

不要象张季鹰一样只是因为秋天鲈鱼鲜美正好品尝,便匆匆回乡?也不要像许汜一样,不思进取而只顾着买田置屋,象你们这样的琐屑小人,有什么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呢?可惜年华似水,树都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又怎么能不老大呢!是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手持红巾的歌妓,来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文学复习知识要点1、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2、《祭十二郎文》的作者韩愈3、享有“孤篇盖全唐之作”称谓的是《春江花月夜》4、初唐时期的代表作品《从军行》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诗人王翰的诗句6、唐代传奇创作达到极盛阶段是中唐7、王昌龄的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继屈原之后的另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9、《黄鹤楼》的作者是崔颢10、初唐吴中四士张若虚、包融、张旭、贺知章1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1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冰王13、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14、唐代的诗歌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15、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代表人物白居易元稹16、通常以八句为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__首联___,第二联为__颔联___,第三联为__颈联___,第四联为__尾联___。

16、“大李杜”指的是__李白___和__杜甫___;17、《长恨歌》的作者是__白居易___《月下独酌》的作者是_李白____。

18、享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誉的诗人是__王维___。

19“温李”指的是_ 温庭筠____和李商隐。

20古诗是指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21、古文运动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22、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严格,常见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通常每首八句,律诗发源于南宋齐永明时,至初唐时期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23、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2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8简述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在诗歌方面,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最高。

在散文方面,由于古文运动的胜利,唐代独创传记,游记寓言,杂说等新型短篇散文在小说方面,打破了六朝志怪小说格局.29请分析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1、文学本身不断发展变革的结果.2、隋唐大一统。

南北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交流.3、开明政策使得经济空前繁荣、实行以才取士的科举制度等.30、杜甫律诗的成就?(1)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议论。

(2)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七律是杜甫成就最高的作品。

(3)杜甫把律诗写的纵横变化,对仗工整,浑然一体。

(4)作品中精于练字炼句,刻画细微。

31、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列举各阶段代表作家及作品?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盛唐时期的高适岑参<<逢入京使>>,王维<<终南山>>,孟浩然中唐时期的白居易<<长恨歌>>,元稹晚唐时期李商隐<<嫦娥>>,杜牧宋元文学复习重点1、宋代的主要文学成就是词2、开创了爱国词先河的词人是辛弃疾3、对宋词的题材、语言、形式进行全面开拓的第一人周邦彦4、苏轼的词在风格上以豪放壮美为基调,语言上极为本色。

5、被称为北宋集婉约派之大成者的巨匠是周邦彦6、宋代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是诗派是江西诗派7、“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8、宋代以欧阳修为核心提倡“明道”、“致用”的古文运动极力抨击的是西昆体 9、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的主人公是崔莺莺10、宋词按照风格划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11、“苏辛”指的是苏轼、辛弃疾12、宋代出现了辛派词的作家群,包括陆游陈亮辛弃疾13、唐宋八大家中“三苏”是指苏东坡、苏辙、苏洵14、婉约词派的代表有秦观李清照15、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西厢记》《拜月亭》《倩女离魂》《墙头马上》16、“宋初三体”有白体、晚唐体、西昆体17、元代的戏曲形式包括杂剧、散曲、南戏18、婉约派,中国宋词流派。

内容侧重儿女风情,意境清丽婉曲。

19、词,是诗歌的一种变体。

产生于初盛唐,流行于中唐,宋代达到高峰。

20、话本,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21、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2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6、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宋代文学以诗词文为主,又有新产生的戏剧与话本小说以及文学批评等,词是宋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成就最大的文学体裁。

27、辛弃疾对词的贡献:(1)境界雄奇开阔,形象鲜明。

(2)艺术手法多样。

(3)创新并丰富了词的语言。

(4)刚柔相济,瑰奇多姿的艺术风格。

28、试论述苏轼词的艺术特色:(1)以诗入词,以才学入词,内容丰富多样。

(2)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3)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4)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29、试论述《西厢记》的主人公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1)崔莺莺相国千金,出身高贵,温柔端庄,多才多艺,深受封建礼教熏陶,自小家教严谨,是典型的贵族小姐。

(2)在温驯的外表下急于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愿望。

(3)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勇于追求爱情自由与婚姻幸福的女子。

30、请假条明清文学复习知识点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作品是《聊斋志异》。

2、有着“东方莎士比亚”称号的剧作家是汤显祖。

3、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是出自于《牡丹亭》。

4、吴敬梓的代表作《儒林外史》。

5、《水浒传》中的“智多星”是指吴用。

6、《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是指林冲。

7、“桃园三结义”故事情节出自于《三国演义》。

8、清代“诗界革命”的开路人黄遵宪。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的作者是龚自珍。

10、“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句诗描写的是《红楼梦》中林黛玉说的话。

11、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代表作《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

12、明中期三大传奇:《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

13、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金瓶梅》。

14、“临川四梦”是指:《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15、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櫆、姚鼐。

16、《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一般认为,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

17、清代中期影响最大,延续最长的散文流派是(桐城派)。

18、《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巨著把我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到了高峰。

19、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20、《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2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4、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

25、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26、章回体,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

每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27、三言二拍:“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则《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28、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9、《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有哪些?(1) 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3) 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

(4)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30、简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杜丽娘,受限于身分与教养,却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

表现出人们对情感认知、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为实现理想的坚定奋斗,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31、《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以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另一条线索则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遗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3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有哪些?(1)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2)长于描述战争。

(3)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

(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

33、邀请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