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城下寄杜甫原文

合集下载

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答案

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答案

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答案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诗歌首句写诗人有几分无所事事的烦闷,但到第二句时,情调急转,用“高卧”一词表明诗人内心的闲适。

B.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了诗人居住的周边环境,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

C.第五句“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心情去痛饮酣醉。

第六句“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

D.最后两句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思念不绝的意境,更造就了语尽情长的韵味。

5.下列诗句中,与“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手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A.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李白《行路难》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选择A。

解析:“情调急转,用“高卧”一词表明诗人内心的闲适”理解错误,“高卧应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也刚好与诗歌上下文情感氛围融为一体”。

2、选择B。

解析:“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选项A中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选项B是比喻,选项C、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

在李白传世的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

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

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

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

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诗句】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出处】唐·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意思翻译】思君之情就象这滔滔的汶水,浩荡不息地随君南行。

诗人寄情于水,以川流不息的河水比喻悠悠不尽的相思之情,造成了言有尽意无穷的韵味。

格调高雅,感情真挚。

【全诗】《沙丘城下寄杜甫》.[唐].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赏析】李白与杜甫,这两位唐代伟大诗人之间的友情,在中国文学史上被传为佳话,誉为美谈。

天宝四年(745),他们二人在齐鲁曾共同度过一个时期的畅游生活,诗酒酬唱,过从甚密。

可谓“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后来杜甫到长安去,两人就分别了,为此李白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

本篇是他送别杜甫后,回到自己的寓所沙丘(今山东临清市)因怀念杜甫而作。

“我来竟何事?”全篇劈首诗人就用了一个疑问句:我来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 “高卧沙丘城”,是对前句发疑缘由所作的回答:因为我闲居在沙丘城中。

这两句是自问,更似自责;是大声呼喊,又似含有难言之隐。

为什么诗人会有这样复杂的心情呢?我们知道,李白送别了杜甫,孤零零一人回到沙丘城,几天前与朋友在一起时那种欢乐、激动的`日子一下子变为如今这样形影相吊、寂寞空虚的生活,两相对比,使他倍感孤独,倍感友情之珍贵。

然而,挚友已去,其奈之何?于是,一种不可排遣的烦恼与无可名状的怨恨就充溢胸中,使他不能不疾呼自问,借此以抒发胸中的苦闷、恼恨之情。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首联是诗人对自己主观感情的抒发,颔联则转入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在沙丘城边有一棵古老的大树,日夜在秋风中发出瑟瑟的声响。

这两句描写,有静态,也有动态,而且古树,风声又都处在一个特定的季节——秋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九辩》)这样,孤独的老树,萧瑟的秋风,就造成一种凄凉的气氛,更衬托出诗人的心境。

沙丘城下寄杜甫注音版

沙丘城下寄杜甫注音版
沙丘城下寄杜甫注音版
沙丘城下寄杜甫
沙漠中的沙丘城,在阳光下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阳光炙热,空气中弥散着灼自然的恩赐。
沙丘雄伟而神奇,仿佛是大地巨人的长眠之地。高高耸立的沙丘迎风而立,向远处延伸,如同一个个守护者,守望着这片沙海的一切。
在这个孤独与寂寞的世界里,我忍不住想寄一篇信给杜甫先生。我知道,他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对大自然和人类充满了深刻的思考。而我所见到的沙丘城下风光,正是杜甫先生所热爱的自然之美的缩影。
我把沙丘城下的风景用注音的方式写成了诗句,希望能让杜甫先生感受到这片土地的辽阔和壮美。我用笔墨描绘出阳光下沙丘的金黄色,用词语展现了沙丘波浪般的曲线,以及荒凉的沙漠景象。
“shā diū chéng xià jì dù fǔ,
Rú huǒ xiāng liú ruò wèi dǔ.”
这是我为杜甫先生寄出的诗句,用注音的方式书写,力求真实地传达出我在这片沙丘城下所感受到的一切。
我想告诉杜甫先生这片土地的尽头是黄昏的帷幕,那里融化了天地之间的一切颜色,只留下了灰暗和寂寞。我想告诉他,沙丘城下是一个不断演变的世界,无论多么辽阔和壮美,都不是永恒的。人类在自然面前显得如此微小,然而又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我期待着杜甫先生收到这封信后的回复。也许,他会以他独特的诗才来回应我的注音诗句,或是给我一些关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沙丘城下的寄杜甫注音版,不仅仅是一封写给杜甫的信,也是对自然之美的称赞和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它饱含着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索,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人类存在的脆弱。
无论对于我,还是对于杜甫先生来说,这封信都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旅程。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超越语言的界限,共同感受和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片荒凉寂寥的沙丘城下,我期待着和杜甫先生对话。愿这沙丘城下的注音诗句,成为我们间的桥梁,传递着对自然之美与人生意义的探索。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翻译注释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翻译注释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翻译注释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翻译注释沙丘城下寄杜甫唐代: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我来这里终究是为了什么事?高枕安卧在沙丘城。

沙丘:指唐代兖州治城瑕丘。

来:将来,引申为某一时间以后,这里意指自从你走了以后。

竟:究竟,终究。

高卧:高枕而卧,这里指闲居。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沙丘城边有苍老古树,白日黑夜沙沙有声与秋声相连。

夕:傍晚,日落的时候。

连:连续不断。

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鲁地酒薄难使人醉,齐歌情浓徒然向谁。

“鲁酒”两句:古来有鲁国酒薄之称。

鲁、齐:均指山东一带。

空复情:徒有情意。

思君若汶(wèn)水,浩荡寄南征。

我思念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寄托着我的深情。

汶水:鲁地河流名,河的正流今称大汶河。

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

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

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

在李白传世的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

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

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

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

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

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

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

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

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

“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

看图识唐诗(551)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看图识唐诗(551)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看图识唐诗(551)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我来这里到底有什么事?
高卧沙丘城。

整日无聊闲居在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沙丘城四周有许多古树,
日夕连秋声。

从早到晚感受秋来之声。

鲁酒不可醉,鲁地酒淡薄不能让我醉,
齐歌空复情。

齐地歌唱也觉空有其情。

思君若汶水,思君之切如同滔滔汶水,
浩荡寄南征。

浩浩荡荡地随你向南行。

遭遇相同思杜甫。

首联从叙述自己落笔,用“竟”字引起注意,然后介绍在“高卧”。

高卧并非高枕无忧,是指百无聊赖。

次联自比古树,感觉日夜如有秋来之声,流露一点思亲念友之意。

三联用典谈心事,与杜甫同病相怜。

《庄子》有“鲁酒薄而邯郸围”的记载,李白也有因区区小节而被谗害之冤,致赐金放还、壮志难伸;齐歌为衬托。

尾联直抒思友之深,并含也将南行意。

《沙丘城下寄杜甫》古诗原文及赏析

《沙丘城下寄杜甫》古诗原文及赏析

【题解】生活中我们常与朋友分别。

由于我们分别时心境的不一样,每一次分别后都会产生各不相同的感觉。

或许,从这首我们将要欣赏的李白怀念杜甫的小诗中,我们能够找到某些共鸣。

在开始欣赏之前,我们先将李白写诗前的处境和与杜甫交往的情况做一下简单介绍。

大家知道,李白曾经深得唐明皇的宠爱,并在唐明皇宫中侍候了一阵皇帝和贵纪。

后来由于高力士、杨国忠等权臣的排挤,皇帝渐渐对他冷淡起来。

这个向以才大自恃的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自己告退,于天宝三载(744)离开了长安,开始了他生平第二次长达十一年之久的漫游生活。

由于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所以,尽管他在游山玩水之时那壮美绚丽、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曾使他激情勃发,心中却也总是夹杂着失意的悲愤和苦闷。

他与杜甫的相识正是他离开长安那年。

他们在洛阳相会,由于情投意合,遂结成好友,共同游历了今河南、山东的好多地方。

他们虽相识暂短,却情意深长。

二人“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其兄弟般的友谊在他们二人的作品中均有反映。

李白的这首诗,大概是天宝四载 (745)于鲁郡 (今山东曲阜) 送别杜甫之后回到沙丘 (今山东临清) 寓所写成的。

【全诗】《沙丘城下寄杜甫》.[唐].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释】①二句极写思念之切。

意谓鲁郡的薄酒已不能使己酣醉,齐女的歌舞也不能使自己忘情。

相传鲁酒薄,见《庄子·外篇·胠箧》。

②二句谓思念之情如浩荡之汶水向南滚滚流去。

诗意与《寄远》诗“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略同。

汶水: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

源出山东莱芜县北,西南流经古嬴县南,古称嬴汶,又西南会牟汶、北汶、石汶、柴汶至今东平戴树坝。

自此以下,古汶水西流经东平县南,至梁山东南人济水。

【译文】我来到这里究竟为了什么?现在只是无所事事地高卧在沙丘城。

城边有古老的树木,日夜不断地送来恼人的秋声。

沙丘城下寄杜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

诗意
• 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使我来到了这个地方?使 我尝尽了孤独乏味的闲居生活。 • 自从你离开之后,每天晚上陪伴我的,只有那城 边的老树,以及萧瑟的风吹叶动之声。 • 本想借酒消愁,可酒太薄,不能醉人;本想借歌 解忧,可齐歌虽艳,却听之无绪。 • 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 追随着你一同南去。 • 表达了诗人纯
原文
• • •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词语解释
• 1)高卧:这里指闲居。《晋书· 陶潜传》:“尝言夏月虚 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 2沙丘:“沙丘就坐落在大汶河南下支流分水口附近(大 汶河呈东西流向)此沙丘城应为位于今山东肥城市汶阳镇 东、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对岸 • (3)日夕:朝暮,从早到晚。 • (4)“鲁酒”两句:《庄子· 胠箧》:“鲁酒薄而邯郸 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 皆因无共赏之人。 • (5)汶水:鲁地的河流名,河的正流在现代叫大汶河, 源出山东省莱芜市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市、徂徕山、 汶上县,入运河。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 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 就在汶水之旁(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及答案参考

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及答案参考

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及答案参考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这首诗是李白暂别杜甫后寄居沙丘时所作,对杜甫表示了深深的怀念。

沙丘,大约在山东汶水流域。

(1)“借景抒情”乃诗歌创作中主要手法,请分析李白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3分)(2)“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对杜甫的深深怀念之情的?(3分)参考答案:(1)古树日夕秋声这些特定的景物无疑烘托出一种近乎于哀婉凄凉的心情,由此可见,杜甫的离去使诗人此时此刻的心绪极为不佳;再有,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喻为汶水,浩浩荡荡随友而去,亦表现出此情的深远之处。

(注:只要在“古树”、“日夕”、“秋声”、“汶水”做文章就可以)(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因为杜甫不在身边,喝酒听歌都不能解愁,由此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注:重在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该诗前三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何作用?(3分)4.分析尾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所抒发的感情。

(3分)参考答案:3写“我”的生活,“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的心情。

这些内容,对末句的抒情蓄势起烘托作用。

4运用了比喻,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

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抒发诗人别离杜甫以后备感孤寂、备觉友谊珍贵继而更加“相思”的情感。

二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诗歌首句写诗人有几分无所事事的烦闷,但到第二句时,情调急转,用“高卧”一词表明诗人内心的闲适。

B.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了诗人居住的周边环境,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

C.第五句“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心情去痛饮酣醉。

第六句“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

D.最后两句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思念不绝的意境,更造就了语尽情长的韵味。

2.下列诗句中,与“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手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A.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翻译赏析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欣赏一下! 沙丘城下寄杜甫唐•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释:(1)高卧:这里指闲居。

《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

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沙丘:“沙丘就坐落在大汶河南下支流分水口附近( 大汶河呈东西流向) 此沙丘城应为位于今山东肥城市汶阳镇东、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对岸(2)日夕:朝暮,从早到晚。

(3)“鲁酒”两句:《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

”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 齐歌之艳,听之无绪。

皆因无共赏之人。

(4)汶水:鲁地的河流名,河的正流在现代叫大汶河,源出山东省莱芜市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市、徂徕山、汶上县,入运河。

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 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

①鲁、齐:是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山东。

②沙丘城:今山东临清,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

李白与杜甫情谊深厚,这是历史上公认的事实,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美谈。

李白直接写给杜甫的诗有两首,《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其中之一。

诗可能写于天宝四载(公元745 年) 秋,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南游江东之前。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这两句是说,友人离去,自己连痛饮酣醉的兴趣也没有了,齐歌也无意欣赏,歌唱者只能徒有其情。

酒不能销愁,歌无法忘忧,此种情谊,非比寻常,大大加重了抒情的分量。

翻译: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使我来到了这个地方?使我尝尽了孤独乏味的闲居生活。

自从你离开之后,每天晚上陪伴我的,只有那城边的老树,以及萧瑟的风吹叶动之声。

本想借酒消愁,可酒太薄,不能醉人; 本想借歌解忧,可齐歌虽艳,却听之无绪。

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追随着你一同南去。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的意思_全诗赏析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的意思_全诗赏析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出自唐代的《沙丘城下寄》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来这里终究是为了什么事?高枕安卧在沙丘城。

沙丘城边有苍老古树,白日黑夜沙沙有声与秋声相连。

鲁地酒薄难使人醉,齐歌情浓徒然向谁。

我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寄托着我的深情。

注释⑴沙丘:指唐代兖州治城瑕丘。

沙丘城一说为位于今山东肥城市汶阳镇东、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对岸。

而根据1993年出土于兖州城东南泗河中的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碑(又名沙丘碑),兖州古地名为沙丘,又名瑕丘,于唐代为鲁西南重要治所,李白应于此居住。

由于此重大考古发现,学术界基本上认同兖州为李白居住之沙丘城。

⑵来:将来,引申为某一时间以后,这里意指自从你走了以后。

竟:究竟,终究。

⑶高卧:高枕而卧,这里指闲居。

《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

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⑷夕:傍晚,日落的时候。

连:连续不断。

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

⑸“鲁酒”两句:古来有鲁国酒薄之称。

《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

”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

皆因无共赏之人。

鲁、齐:均指山东一带。

空复情:徒有情意。

⑹汶水:鲁地河流名,河的正流今称大汶河,其源有三:一发泰山之旁仙台岭,一发莱芜县原山之阳,一发莱芜县寨子村,流经兖州瑕丘县北,西南行,入大野泽。

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⑺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

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

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赏析】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时李白四十五岁。

天宝三载(744年)春,李白离长安,开始漫游。

在洛阳,遇见了已经三十三岁却仍未进入仕途的杜甫,二人同游。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这首诗是李白暂别杜甫后寄居沙丘时所作,对杜甫表示了深深的怀念。

沙丘,大约在山东汶水流域。

1.“借景抒情”乃诗歌创作中主要手法,请分李白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3分)2.“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对杜甫的深深怀念之情的?(3分)3.该诗前三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何作用?(3分)4.分尾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所抒发的感情。

(3分)参考答案:1.古树日夕秋声这些特定的景物无疑烘托出一种近乎于哀婉凄凉的心情,由此可见,杜甫的离去使诗人此时此刻的心绪极为不佳;再有,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喻为汶水,浩浩荡荡随友而去,亦表现出此情的深远之处。

(注:只要在“古树”、“日夕”、“秋声”、“汶水”做文章就可以)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因为杜甫不在身边,喝酒听歌都不能解愁,由此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注:重在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写“我”的生活,“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的心情。

这些内容,对末句的抒情蓄势起烘托作用。

4运用了比喻,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

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抒发诗人别离杜甫以后备感孤寂、备觉友谊珍贵继而更加“相思”的情感。

赏:《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寓居沙丘怀念诗友杜甫时所作。

此诗以景带出思念之情,言辞朴素无华,率性写出,或行,或卧,或所见,或所感,絮絮叨叨皆入诗来,写得情深意长,凄感人,深刻地表现了两位伟大诗人的真挚友谊。

全诗流畅自然,而又含蓄蕴藉;感情极苦,而又不失豪放本色。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

在李白传世的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

《沙丘城下寄杜甫》古诗原文及赏析

《沙丘城下寄杜甫》古诗原文及赏析

《沙丘城下寄杜甫》古诗原文及赏析《沙丘城下寄杜甫》古诗原文及赏析【题解】生活中我们常与朋友分别。

由于我们分别时心境的不一样,每一次分别后都会产生各不相同的感觉。

或许,从这首我们将要欣赏的李白怀念杜甫的小诗中,我们能够找到某些共鸣。

在开始欣赏之前,我们先将李白写诗前的处境和与杜甫交往的情况做一下简单介绍。

大家知道,李白曾经深得唐明皇的宠爱,并在唐明皇宫中侍候了一阵皇帝和贵纪。

后来由于高力士、杨国忠等权臣的排挤,皇帝渐渐对他冷淡起来。

这个向以才大自恃的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自己告退,于天宝三载(744)离开了长安,开始了他生平第二次长达十一年之久的漫游生活。

由于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所以,尽管他在游山玩水之时那壮美绚丽、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曾使他激情勃发,心中却也总是夹杂着失意的悲愤和苦闷。

他与杜甫的相识正是他离开长安那年。

他们在洛阳相会,由于情投意合,遂结成好友,共同游历了今河南、山东的好多地方。

他们虽相识暂短,却情意深长。

二人“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其兄弟般的友谊在他们二人的作品中均有反映。

李白的这首诗,大概是天宝四载(745)于鲁郡(今山东曲阜) 送别杜甫之后回到沙丘 (今山东临清) 寓所写成的。

【全诗】《沙丘城下寄杜甫》.[唐].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释】①二句极写思念之切。

意谓鲁郡的薄酒已不能使己酣醉,齐女的歌舞也不能使自己忘情。

相传鲁酒薄,见《庄子·外篇·胠箧》。

②二句谓思念之情如浩荡之汶水向南滚滚流去。

诗意与《寄远》诗“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略同。

汶水: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

源出山东莱芜县北,西南流经古嬴县南,古称嬴汶,又西南会牟汶、北汶、石汶、柴汶至今东平戴树坝。

自此以下,古汶水西流经东平县南,至梁山东南人济水。

【译文】我来到这里究竟为了什么?现在只是无所事事地高卧在沙丘城。

《沙丘城下寄杜甫》赏析

《沙丘城下寄杜甫》赏析

《沙丘城下寄杜甫》赏析《沙丘城下寄杜甫》赏析《沙丘城下寄杜甫》作品介绍《沙丘城下寄杜甫》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2卷第10首。

《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寓居沙丘怀念诗友杜甫时所作。

此诗言辞朴素无华,率性写出,或行,或卧,或所见,或所感,絮絮叨叨皆入诗来,写得凄怆感人,深刻地表现了两位伟大诗人的真挚友谊。

全诗流畅自然,而又含蓄蕴藉;感情极苦,而又不失豪放本色。

《沙丘城下寄杜甫》原文沙丘城下寄杜甫⑴作者:唐·李白我来竟何事⑵?高卧沙丘城⑶。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⑷。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⑸。

思君若汶水⑹,浩荡寄南征⑺。

《沙丘城下寄杜甫》注释⑴沙丘:坐落在大汶河南下支流分水口附近(大汶河呈东西流向)。

此沙丘城应为位于今山东肥城市汶阳镇东、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对岸。

⑵来:将来,引申为某一时间以后,这里意指自从你走了以后。

竟:究竟,终究。

⑶高卧:高枕而卧,这里指闲居。

《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

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⑷夕:傍晚,日落的时候。

连:连续不断。

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

⑸“鲁酒”两句:《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

”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

皆因无共赏之人。

鲁、齐:均指山东一带。

空复情:徒有情意。

⑹汶水:鲁地的河流名,河的正流在现代叫大汶河,源出山东省莱芜市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市、徂徕山、汶上县,入运河。

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⑺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

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翻译自从你我分别后,我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呢?只不过闲居沙丘城罢了。

沙丘城边有一株古树,每当夜幕降临时,在秋风吹动下发出连续不断的声响。

鲁地的酒喝不醉,齐地的歌曲听起来也毫无情思韵味。

233唐诗解读——李白之《沙丘城下寄杜甫》

233唐诗解读——李白之《沙丘城下寄杜甫》

233唐诗解读——李白之《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沙丘城:在山东汶水之畔,为李白在鲁中寄居之地。

高卧:指闲居。

日夕:暮色降临。

鲁酒:鲁国酒薄,不能醉人,故称薄酒为鲁酒。

齐歌:齐地之歌艳,听之无绪,故无人共赏。

空复情:徒有情意。

汶水:在山东省,源出莱芜东北原山,西南流向,入大运河。

解读: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玄宗皇帝赐金放还,在东都洛阳与杜甫初遇。

在这年秋天,在鲁郡石门相别,杜甫回长安,李白南游江东一带,送走杜甫后的李白,心情不是太好,加上时值秋季,树叶瑟瑟,秋风萧萧,于是兴起而作诗,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但诗人高妙之处不同于一般思念朋友的诗作,诗题虽为“寄杜甫”,却只字不提杜甫,而是从自己说起,显示出李白的个性。

全诗劈头盖脸就上来一句——“我来竟何事”,这个“竟”字用得极好,给人以震撼,也道出了诗人内心的颤动。

下句“高卧沙丘城”,高卧看似清高悠远,实则闲居寡味,可以想见没有朋友陪伴的日子,李白过得百无聊赖。

颔联则由沙丘城的一棵古树写起,这棵古树估计是经历过无数个秋天,只是到了今年这个秋天,古树虽在,却甚感孤独,只有与秋风呼应,这是诗人以古树自喻,实则写内心孤寂苦闷,也透露出对杜甫的思念。

颈联化用两个典故,“鲁酒不可醉”出自《庄子》——“鲁酒薄而邯郸围”,讲的是楚宣王会见诸侯,鲁恭公因为迟到且献上的酒淡薄,惹得楚宣王十分生气,但鲁恭公认为自己是周公之后,不应该失去身份,转身离去。

后楚国发兵与齐国攻打鲁国,齐想攻打赵国畏楚帮赵,而楚国有求于齐,故齐国不担心楚国找麻烦,于是赵国邯郸因鲁酒淡薄而成了牺牲品。

“齐歌空复情”语出谢朓诗——“芳襟染泪迹,婵娟空复情”,这本是写怨妇情,但诗人将“婵娟”改为“齐歌”,与上句“鲁酒”对应起来,联系齐鲁大地的特色,纵是再动听的齐歌也仅是自娱自乐,诗人无心欣赏,这个“空”字起了转折作用,使全诗抒情意味更加浓厚。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原文|译文|鉴赏《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寓居沙丘怀念诗友杜甫时所作。

全诗流畅自然,而又含蓄蕴藉;感情极苦,而又不失豪放本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沙丘城下寄杜甫》原文唐代: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来这里终究是为了什么事?高枕安卧在沙丘城。

沙丘城边有苍老古树,白日黑夜沙沙有声与秋声相连。

鲁地酒薄难使人醉,齐歌情浓徒然向谁。

我思念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寄托着我的深情。

注释⑴沙丘:指唐代兖州治城瑕丘。

沙丘城一说为位于今山东肥城市汶阳镇东、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对岸。

而根据1993年出土于兖州城东南泗河中的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碑(又名沙丘碑),兖州古地名为沙丘,又名瑕丘,于唐代为鲁西南重要治所,李白应于此居住。

由于此重大考古发现,学术界基本上认同兖州为李白居住之沙丘城。

⑵来:将来,引申为某一时间以后,这里意指自从你走了以后。

竟:究竟,终究。

⑶高卧:高枕而卧,这里指闲居。

《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

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⑷夕:傍晚,日落的时候。

连:连续不断。

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

⑸“鲁酒”两句:古来有鲁国酒薄之称。

《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

”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

皆因无共赏之人。

鲁、齐:均指山东一带。

空复情:徒有情意。

⑹汶水:鲁地河流名,河的正流今称大汶河,其源有三:一发泰山之旁仙台岭,一发莱芜县原山之阳,一发莱芜县寨子村,流经兖州瑕丘县北,西南行,入大野泽。

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⑺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

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

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鉴赏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

沙丘城下寄杜甫翻译赏析

沙丘城下寄杜甫翻译赏析

沙丘城下寄杜甫翻译赏析沙丘城下寄杜甫翻译赏析沙丘城下寄杜甫唐代: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我来这里终究是为了什么事?高枕安卧在沙丘城。

沙丘:指唐代兖州治城瑕丘。

来:将来,引申为某一时间以后,这里意指自从你走了以后。

竟:究竟,终究。

高卧:高枕而卧,这里指闲居。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沙丘城边有苍老古树,白日黑夜沙沙有声与秋声相连。

夕:傍晚,日落的时候。

连:连续不断。

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鲁地酒薄难使人醉,齐歌情浓徒然向谁。

“鲁酒”两句:古来有鲁国酒薄之称。

鲁、齐:均指山东一带。

空复情:徒有情意。

思君若汶(wèn)水,浩荡寄南征。

我思念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寄托着我的深情。

汶水:鲁地河流名,河的正流今称大汶河。

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

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

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

在李白传世的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

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

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

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

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

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

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

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

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

“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丘城下寄杜甫原文I翻译及赏析创作背
根据裴斐编制的《年谱简编》,此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 年)秋,时李白四十五岁。

天宝三载(744年)春,李白离长安,开始漫游。

在洛阳,遇见了已经三十三岁却仍未进入仕途的,二人同游。

同年秋,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在梁园相会,并同游孟诸、齐州等地。

第二年夏,两人又在东鲁会面。

他们情投意合,亲密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地步。

天宝四载秋,两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

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后,南游江东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

因怀念杜甫,写下此诗寄赠。

整体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

在李白传世的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

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

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

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

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

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

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

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

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

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

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

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原因就在于怀念杜甫这位友人。

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一二句偏于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像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
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

别离有相思,瑶
瑟与金樽。

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

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

不可醉,即没
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

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

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

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

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
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

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

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
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彩。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古体先于律体。

但是,律体的盛行对于古诗的写作也不无影响。

例如李白的这首五古,全诗八句,中间四句虽然不是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见到律诗的痕迹。

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名家点评
明代高棅《批点正声》:散淡有深情。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连字下得奇(日夕句
下)。

钟云:一片真气,自是李白寄杜甫之作,工拙不必论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沙丘在莱州,汶水出沂水,在青州,
境地相接,故欲因水以寄情也。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白与杜甫相知最深,饭颗山头一绝, 《本事诗》及《酉阳杂俎》载之,盖流俗传闻之说,白集无是也。

鲍、庾、阴、何,词流所重,李杜实宗尚之,特所成就者大,不寄其篱下耳。

安得以为讥
议之词乎?甫诗及白者十余见,白诗亦屡及甫,即此结语,情亦不薄矣。

世俗轻诬古人,往往类是,尚论者当知之。

沈德潜曰:有余地,有余情,此诗家正声也,浮浅者以为无味。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名句读终有余韵(城边二句下)。

谢云:古诗有婵娟空复情,浩荡而伤怀,今衍为四句,尤见自然(末四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