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浅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衡的制度因素2.8
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专业名称准考证号指导教师20 年月日摘要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地区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当前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加快落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人才匾乏则是制约地区发展的瓶颈。
经济发展,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先,解各地区的发展问题,必须重视解决教育问题。
本文拟对造成我国区域教不平等发展的制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主要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教育不平等的发展现状,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分析,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实现我国教育平等的制度性策略,从四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五部分,结语。
关键词:教育不平等制度因素地区差距目录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1)二、教育不平等的现状 (1)1.城乡差距 (1)2.地区差距 (2)3.阶层差距 (2)4.校际之间的差距 (3)三、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分析 (3)1.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3)2.教育政策中的“城市优先取向” (4)3.长期以来实行的“精英教育”路线 (4)4.高等教育收费制度 (5)四、实现我国教育平等的制度性策略 (5)1.加大政府的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 (5)2.加快城乡一体化,消除二元结构 (6)3.公共教育政策应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 (6)4.公共教育政策实行一定的倾斜性 (6)五、结语 (7)参考文献 (7)致谢 (8)浅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一、研究目的与意义我国客观上存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等问题,而区域教育发展不平等不仅仅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等的结果,更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等的原因。
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地区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当前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加快落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人才匾乏则是制约地区发展的瓶颈。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和对策2019-08-22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并充分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也是贯彻《教育法》的必然要求。
教育不公平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为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重视并⼒争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
⼀、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地区之间的不公平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教育资⾦的⽀持,⽽且就⾼考的分数线制定来说,不同的省份就有很⼤的差异。
虽然现在全国统⼀出题的省份还是很多,但在录取时对内对外的分数差别很⼤,有的甚⾄达到50分左右。
这也造成了中国独有的⾼考移民情况出现。
(⼆)城乡的之间不公平城乡之间不同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导致两者之间有很⼤的不同,⽬前全国通⾏的统⼀⼤纲、统⼀教材和统⼀标准完全依据的是城市学⽣的学⼒,完全⽆视城市和农村⼉童在教育环境和资源上的巨⼤区别,农村学⽣和城市学⽣仍然在不公平的规则下竞争。
多项调查表明,导致农村学⽣流失辍学居第⼆位的重要原因(仅次于经济压⼒),是由于教学难度过⾼,许多学⽣难以胜任,于是选择逃离校园。
(三)不同学校之间的不公平全国各地区都有所谓的“重点”学校或“优质”学校的存在。
全国各个地区在省直及各市、县、区设⽴各种实验⼩学、中学。
虽然也有教育的实验项⽬,但办起来确实成为社会印象中的“重点校”,在⼀定程度上被政府默认。
学校因为占有⼤量优质教育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导致升学率⾼,⽽⾼的升学率更吸引了家长的眼光和地⽅政府的倾斜性⽀持,形成⼀种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恶性不公平现象。
这种“马太效应”,使原本脆弱的农村教育如履薄冰、雪上加霜,更加⼤了学校间的鸿沟。
⼆、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核⼼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的外在表现有万千种形式,但就其本质⽽⾔,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分配不公平,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教育不公平;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就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巨⼤的教育差异;不同学校占有不等量的教育资源,就造成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式的结果;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就导致了内部的不公平,学习好的学⽣就受到⾼待遇,学习差的学⽣就受到类似歧视性的待遇。
浅谈影响中国当前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浅谈影响中国当前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浅谈影响中国当前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往往处于难以兼得的冲突状态。
教育发展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但与社会、经济领域不同的是,教育领域的这一矛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在教育权利平等的前提下,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
而在现实中,当一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开着名车、吃着海鲜、穿着名牌时,还有一些学生就咸菜吃着馒头、穿着褴褛,为每个学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争得起劲;当一些学生在县城、山区的高中校园里,起早贪黑、挑灯夜战苦读时,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却悠闲地劳逸结合、享受生活着;当一些高校拿着国家高额的教育经费为国外培养着一批批的“优秀”学子时,更多的高校却没有经费引进师资、修建校舍、改善环境。
种种迹象无不彰显着一个社会问题:教育不公平问题。
首先我们来谈谈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表现。
城乡公平缺失,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
反观,在城市中的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素质教育。
地区公平缺失。
以矛盾的焦点高校来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的数目、质量远远大于一般的省市、自治区,这些高校的经费很大程度地依靠的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作为回报,在招生政策上表现为向本地区倾斜,划分出很大部分的名额给当地,有些高校甚至大部分在当地招生。
阶层公平缺失。
收入越高的人,如私营企业主、民营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各种技术人才在社会中享受更高的身份;而收入越低的人,如进城务工者、个体小商贩、下岗失业人员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逐渐降低,失去了在文明进程中的话语权,沦为弱势群体。
配置公平缺失。
配置公平缺失最突出的表现是各高校对于有限的高等教育经费的肆无忌惮的争夺。
前些年,国家出于提升高等教育整体素质,实施了“211”、“985”等一系列工程,对一些高校进行了重点扶植。
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及解决办法[摘要]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
然而,多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如:城乡间教育条件的差别巨大,农村教育困难重重;重点学校制度及其引起的高额“择校费”;大学在不同地区录取分数线不一致,不同地区间进入大学的机会差别极大,等等。
这些不平等现象使得教育正在成为阶层和阶级分化的加速器。
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状出发,试图透过现象寻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实质,从而发现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最后提出对于解决教育不平等的一些举措.[关键词] 教育不平等平等性制度措施1.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状1.1教育不平等的涵义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
它是指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1] 反之,“教育不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1.2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与此同时,教育的投入与发展也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
但是,教育的不平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学生间受教育机会差距大,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差距大.尤其是近期的甘肃校车出的事故,血的教训,更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平等.2.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影响教育不平等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我们要从最根本的因素入手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能够更准确和更好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育不平等是由区域性经济差异、教育资源配置差异、阶层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等造成,归根结底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是制度不公平所致,如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应试教育制度、考试与选拔制度等。
2.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呈梯度推移格局,地区差异己成为社会差异的一个重要范畴,成为我国教育无法躲避的一个社会背景,它的存在导致我国不同地区间教育机会严重失衡。
教育不公平现象_原因
一、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公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重点大学和地方院校差距扩大。
富有阶层的子弟拼命往重点大学挤,它使原本匮乏且失衡的教育资源更加畸形化。
农村和中小城市占有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据有关资料表明,占我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23%的教育资源;清华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农村的大学生主要集中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
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日益减少。
2.人才结构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过于强凋英才教育,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公平性,忽略大多数成绩一般的学生的特长与兴趣。
3.对社会成员心现产生恶劣影响。
由于教育机会的不公平状态,使得个人能力和努力的价值大打折扣,获取利益的机会与个人才能、主观努力、把握机会的能力不成正比,导致他们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怀疑,进而影响和谐社会群体心理以及主导价值体系的构建,同时还造成重点大学和地方院校以及学生之间出现强烈的等级意识,并把这种不良意识散发至整个社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产生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1.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目前我国教育不公的现状与我国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有直接关系。
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与本国GDP比值约为6.2%,发展中国家约为4.0%,而我国近几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率,与发展中国家的投入力度相比有很大差距。
2.“精英教育”导致教育不公平。
“精英教育”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所谓重点学校投入多,使之形成设施好、师资强、升学率高、吸引力大、优质生源足的良性循环;而地方院校则投入少,使之形成设施差、师资弱、升学率低、缺乏吸引力小、生源短缺的恶性循环。
3.教育产业化思想导致教育不公平。
教育不公的现象依然存在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正确指导思想还没有在相当一部分人中形成,教育产业化的思路还有不小的市场。
中国城乡教育不平等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城乡教育不平等的原因与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其城乡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而农村的教育资源却十分匮乏,这种教育不平等现象越来越凸显出来。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城乡教育不平等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才能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城乡教育不平等的根源城乡教育不平等的根源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教育资源不断增加,学校、教师以及教材都比城市丰富和先进。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和人才,教育资源十分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孩子们很难接触到一流的教育资源,他们的教育质量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是城乡教育不平等的直接原因。
二、家庭背景也是城乡教育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城乡教育不平等的另一个因素是家庭背景。
在城市地区,父母的收入和学历水平都比较高,孩子们对教育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多。
同时,城市中的数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要想在当地学好,必须在物质上、精神上和文化上耗费巨大的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不平等的现象就会更加明显。
但是,在农村地区,孩子们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收入普遍较为贫困,这就导致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条件与机会与城市的孩子们有很大的差距。
三、针对城乡教育不平等,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我们应该采取系列措施来解决城乡教育不平等的问题。
1. 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首先,我们应该制定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尽可能多地为农村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并进一步消除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扩大农村学校规模,增加教师数量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
2. 有目的地培养优秀农村学生其次,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优秀农村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成长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政府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为优秀的农村学生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加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培养。
3.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协作此外,我们还应该促进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协同。
【我国教育不平等的原因及对策(论文)】7000字
我国教育不平等的原因及对策目录引言 (2)1概述 (2)11我国当前教育现状 (2)1.2老百姓子女受教育不平等的现状 (2)121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3)122受教育过程不平等 (3)1.2.3教育产出不平等 (3)2.老百姓子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原因 (4)2.1许多教育法令没有明确的规则 (4)2.2教育机会不平等 (4)2.3教育途径有限 (5)2.4其它因素 (5)3.老百姓子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对策 (6)3.1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 (6)3.2多渠道安排老百姓子女就学 (6)3.3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 (6)3.4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7)4.怎样保护老百姓子女受教育的权益 (7)4.1完善法律体系,贯彻宪法法治原则 (7)4.1.1加强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工作 (7)4.1.2建立切实有效的责任制度作保障 (7)4.2加强行政保护 (8)4.2.1加快改革户籍的制度 (8)4.2.2鼓励民办教育 (8)4.3畅通的司法诉讼渠道 (8)431行政诉讼 (8)432宪法诉讼 (8)4.4树立起文明平等的法治思想 (9)结论 (9)参考文献 (10)引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
从解放初期到现在,农业人口一直在下降,农业机械化程度倒是一直在上涨,这种由低到高的比例意味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业人口人均产出的增加。
显而易见,为全国人口生产足够粮食的农民数量仅占农业人口的一小部分。
由此可得,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农民工数量猛增的一部分,很多普通人进城打工,社会问题,特别是普通人子女的教育问题,凸显了我国受教育机会的不均衡。
1概述11我国当前教育现状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是以9年义务教育为基础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从婴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每个人成年后都参与到独立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的责任感,一种“准备为大多数准备工作是通过义务教育完成的。
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原因分析
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原因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显现越发显著。
一、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1.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不平等虽然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教育在国家的扶持帮助下有所改善,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尤其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同城市教育相比存在着不平等现象,首先,农村教学设施简陋,城市中的学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实验室等先进设施,农村孩子不仅没有机会使用到这些设施,甚至没有像样的房子上课;其次,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教师待遇差众所周知,再加上要长期在农村生活,所以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去农村工作,据了解,目前我国教师资源城市超编与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同时存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农村教师补充困难的问题仍亟待解决;最后,农村需要读书的小孩数量远远超过城市,但能够接受到大学教育的人却少之又少,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有孩子没有读完。
2.富人子女与穷人子女的教育不平等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有部分学校被称作“贵族学校”,而进入这些学校的条件必须是家庭条件较好,因而家庭社会地位高、经济背景好的学生能够选择“好学校”,而社会地位低、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只能把孩子送到“差学校”,这是现在中国教育的普遍现象,是由于各经济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的,而且富人子女从小可以接受额外的兴趣爱好培养,还可以接受到老师课堂之外的培训,穷人子女除了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外,没有其他的一技之长,也不能培养自己除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
3.精英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平等有关精英的讨论,进入21世纪后愈来愈多,人们把精英们从人群中选拔出来单独培养,享受特殊待遇,似乎成为了一种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
国家把学校区分为“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的做法颇令人费解,“重点”区别于一般和普通的,那么意味着只有精英才能进入所谓的重点,重点学校的拥有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硬件资源和教师力量,正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才蛊惑着家长们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进所谓的重点学校。
试诉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试诉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近年来,教育平等问题作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被越来越多的民众关注。
教育平等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各国政府教育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和共同目标。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平等始终左右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并最终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在我国,教育不平等现象最值得关注的不是历史造成的发展上的差距,而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一、教育平等的科学内涵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曾经说过:“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的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
”教育平等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教育平等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育机会平等,就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包括每个人公平地享有受教育权利,平等地享有个人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资源。
强调入学机会与求学条件均等,不分性别、种族、贫富,所有儿童都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衡量标准可以定位在:“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二是教育过程平等,就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强调学生在受教育年限、学习类型、课程内容、学校教学条件等方面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条件;在教学内容、教育经费、教育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同等对待,享受符合其能力发展水平和潜力的教育。
衡量标准可以定位在:“让人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是教育结果平等,就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强调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利用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取得符合其个性、智力、能力的学业成就,从而为其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从实质上说,教育结果平等不是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达到同样的发展程度,而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需求的人才;不是人简单的、某一方面素质的平等发展,而是综合个性的全面发展;不是统一标准、千人一面,而是在具备了基本的知识、能力、道德素质的基础上,个性潜力得以正确对待与评价,并得以充分挖掘。
因此,教育结果的平等是一种实质性的平等,其衡量标准可定位在“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人尽其才”。
试析导致我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试析导致我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作者:王羽丰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9期【摘要】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的公平与否关系着社会公平和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培养人才很不容易,只有重视教育才能富国强民。
中国教育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不平等现象,尽快现在已经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仍有不平等现象存在,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追寻我国教育不平等表现和制度成因,以期为进一步转变教育不平等现象而出一份力。
【关键词】教育不平等;制度因素;社会公平社会没有绝对的平等,只有相对而言的平等,人们在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待遇相对平等,没有专享的特权。
教育平等并不是要求平均主义,而是希望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经济收入的人都能有机会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使得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相同的对待,我们就称之为教育平等;相反在教育方面受到的对待不同,待遇也不公平,我们就叫做教育不公平,制度因素是导致教育不公平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我国教育不平等的表现(一)城乡不平等农民工把孩子带到城里读书,他们所受的教育和城里孩子也是不一样的,城里的孩子可以在条件较好的公立学校就读,农民工的孩子因为没有住房和户口就要被拒之门外,只能到简陋的民办学校就读。
师资力量,环境设施,硬件设备都相对落后,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在受教育上存在不平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而很多农民工的孩子也随着父母踏入城市,但因为城里公办学校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农民工的孩子上学的需要。
所以大部分农民工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乡接受教育,爷爷奶奶就成了孩子的看护人,隔代教育也影响着孩子的情感和学习。
(二)性别不平等男女的不平等影响了受教育的平等。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提倡男女平等,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存在男女的很多不平等。
在农村,有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老观念,许多父母觉得女孩没必要读书,只要学点简单的认字,能够书写自己的名字就够了,所以在农村,有的重男轻女的家庭只给男孩上学读书,把女儿留在家里干家务活饲养家畜家禽增加家庭收入。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及成因分析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及成因分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的教育公平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在教育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之时,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凸显。
这主要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别等等。
当前社会为教育公平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在观念上人们开始认识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共同体。
而教育不公平的现状依然是客观存在的。
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资源配置不公、机制不完善、区域差距、阶层差距和教育腐败等问题上。
一、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微观现实因素分析1 城乡差距。
(1) 城乡家庭子女在经济上和教育上投入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结果差异。
由于经济和文化上的差距,城乡家庭子女在教育投入上也必然存在着差异。
城市居民除了给子女在学校的花费外。
还有很多其他的花费,如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各种费用,这在小学及小学之前尤为明显。
而农村学生则不敢有这种奢望。
同时早期的家庭教育的多少则取决于获取资本过程的时间长度,取决于他的家庭能为他提供的自由时间的长度。
自由时间指的是从经济的必需中摆脱出来的时间。
这是最初积累的先决条件。
从闲暇时间的拥有量来看,农村居民的时间也许并不少于城市居民,但他们花费在子女身上的时间远不如城市居民。
这首先是观念问题,在农村一般以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而在城市则存在着大量的陪读现象,父母为孩子补充作业也司空见惯。
其次是由于经济的限制,农村孩子无更多的旅游机会,更没有各种兴趣班供其选择。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农村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仍然落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城镇和农村之间适龄儿童的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在校生的比重差距明显。
最新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中国目前的教育的确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地方,本文来分析一下教育现状,并且从多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1.中国教育现状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虽然我国已于2001年宣布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实际上只是基本解决了“入学机会平等”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平等。
最为凸显的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这也是我国最突出的教育国情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城乡教育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于市区学校;二、城乡师资水平有很大差距,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人力资源;三、教育过程中微观层面不公平,使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过程。
教育的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2.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2.1.地区和城乡差距造成教育不公平目前,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明显拉大,使得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造成了教育不公平。
2009年《求是》杂志报道过20个地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是12000元,甘肃定西是1800元,仅农民之间收入就差7倍以上。
据了解,一些地市之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差高达10-50倍左右,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情况下,因县财政困难,必然造成教育的困难。
一些中小学校,由于地方经费充足,校舍宽敞、楼宇考究、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各种先进设备应有尽有,语言室、电脑室、实验室、钢琴室、乐器室、绘画室、雕塑室、游泳馆、艺术馆、图书馆、体育馆、有的还有升降式广场、休闲晨读公园等。
而另外一些地方因财政投入困难,教育经费极低,造成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寄宿困难,有的学校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一个黑板,一枝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
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1,城乡教育的不公平:由于我国教育公共投资不足,教育政策价值失衡,特别是二元教育制度的存在,形成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天壤之别。
导致了城市教育的水平越来越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则较之低了很多。
很多农村学校不仅缺乏基本的教材,而且缺乏师资以及一些基础的设施。
2,区域教育之间的不公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采取的是差异性政策,使得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形成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和文化条件制约了当地教育的发展,反过来,相对落后的教育也不能在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区位间的教育发展显现出阶梯状的不平衡状态。
现阶段,我国东部基础教育的各项经费指标平均是中西部的一到两倍。
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方面,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3,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公立学校形成了重点学校制度。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教育部曾做出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但事实上,现在的省级、市级、县级示范中小学却越来越多,而教育主管部门在投人、师资、招生等方面仍实行倾斜,予以支持。
禁而不止的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教育资源的失衡,使得“择校热”愈演愈烈,人为地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
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重点中小学占中小学总数的2%左右,以“211工程”为代表的重点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3%左右。
重点学校一直是地方 *** 财政投入的重点,而非重点学校因 *** 不重视、投入少,教育质量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另外,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的不公平也存在。
另外,我国目前的招生制度按照不同的省份划取录取名额,使得高校在录取比例上向发达地区倾斜和本地生源倾斜,实际上减少了不发达地区和异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4,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教育的不公平:如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教育的不公平。
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一、档次制度
二、区域性因素
其次,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也包括区域性因素。
中国的区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有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其他地区则没有这种资源。
要深入分析这种状况,我们要看看政府的财政投入,一般来说,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财政投入更多。
因此,这些地区的学校设施、教学资源、师资配备等都更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从而更容易获得高等教育,这就使得教育机会不平等变得更加明显。
试析5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摘要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管子曾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可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教育工作,就明白教育是富强民国,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教育的进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却越来越严重。
本文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通过对我国的教育不平等现状进行深刻研究来寻找产生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制度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本文的最后试探性的给出解决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方法和建议。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词:教育不平等,制度因素,公平一、当前社会教育不平等的现象教育不平等的涵义“不平等”通常是指人们在法律、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受到不同的待遇,拥有专断的特权。
“教育不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不同、不公平的待遇,以及一定的歧视行为。
(一)教育招生制度的不平等现象根据地区的不同和户籍的不同来确定录取线的不同。
对于北上广等大城市的考生,比那些拥有外地户口的考生在高校招生的时候享有更多特别优待。
例如,外地户口的考生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这些全国顶尖的一流大学时的考试分数比那些拥有北上广户口的学生,分数高出五六十分,有的甚至达到上百分的差距。
那些外地户口的考生大多来自经济文化贫乏的地区,他们在高考竞争中本来就处于劣势,他们不需要什么照顾,只要求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而已,但总事与愿违。
这种现象不但没有贯彻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政策,同时也不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
(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现象这类现象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农村和城市之间资源分配不均。
对于经济水平不高的地区来说无论是在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硬件配置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这对于身处于西部以及偏远农村的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这种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现象大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平等。
我国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教育文档
我国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分析关于教育在个人地位获得中的作用,理论界早有深入探讨,教育既是人们向上流动的手段又是社会再生产的工具。
然而,北京大学有一个是关于教育不平等问题的汇报讲座,研究者在北京的三所重点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在这三所全国顶尖的学校有96%的学生来自城市,只有缺乏4%的学生来自农村。
现在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很低,而且有越来越低的趋势。
一、城乡教育不公平的表现(1)政府在教育上投入的不同以基础教育为例,我国教育支出持续增长,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和人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在我国农村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大多数,这无疑加剧了城乡教育不公平。
(2)城乡办学条件的不同办学条件包括:校舍、图书、办公用品和计算机等。
以2010 年的计算机为例,我国城市普通小学平均14人拥有一台电脑,农村普通小学平均45人才拥有一台电脑;城市初中平均14人拥有一台电脑,农村初中平均24人拥有一台电脑。
从上面例子可以反映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的差距。
(3)城乡师资力量的不同最近几年,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均有一定的提高,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
但是城乡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所占比例仍有很大差距。
通过有效的激励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广大农村学校教书,已成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1)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制度差异在我国,城乡教育差异表现为城乡教育的地域性差异和城乡教育的制度性差异。
我国的二元结构表现为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长期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工业部门和农业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
教育原本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城乡教育的差距同样在进一步加大,直接导致我国未来城市和乡村居民在收入水平、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距。
(2)经济社会开展的不平衡阻碍教育的开展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开展,但是经济的开展差异带来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教育事业的开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2009-11-18 19:58:21| 分类:教育论坛|举报|字号订阅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教育的进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教育的不平等显现越发显著。
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状出发,试图透过现象寻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实质,从而发现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最后提出消除教育不平等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教育不平等,公平,制度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管子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可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教育工作,就深明教育是长久之计。
数千年来,教育制度历经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培养出无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
在欣慰着教育成果的同时,我们更要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有悖于教育发展的不良现象,并加以解决。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逐步形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
而社会的和谐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却依靠人民的思想观念,而人的思维来源于学习和实践,如果每个人都必须亲历才能获得思维那么社会就无法进步,所以说大多数的思想都来源于借鉴千人的智慧,这就需要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公平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
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在我国表现尤为严重,例如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教育的不平等,富人子女与穷人子女的教育不平等,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平等;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不平等。
从教育制度因素出发分析这些不平等的现象及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一方面,教育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国富民强的学科,其理论研究来源于教育实践,通过对我国教育不平等现状进行研究可以形成新的教育学理论,并指导教育实践。
另一方面,教育的不平等直接或间接地剥夺了部分人受到公平教育的权力,使教育事业不能形成“和谐”的局面,从而给部分人带来了损失,给社会埋下一定的隐患,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承人的潜力无法得以全面挖掘与发挥,这将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因素,中国教育的不平等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从制度上消除不平等显现势在必行。
二、中国的教育不平等现状(一)教育不平等的定义“平等”通常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受到相等的待遇,没有专断的特权。
“教育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相同、公平的待遇,反之,“教育不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当然,教育平等并不一味要求绝对平均和完全相等,而是要求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出身和职业的人给予公平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
(二)中国教育不平等现象中国的教育不平等是普遍存在的、多种形式的问题。
下面列举出比较突出的集中教育不平等现象。
1、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不平等。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尤其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同城市教育相比存在着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农村学生数量上远远超过城市,然而农村教育经费及其短缺,平均水远远低于城市。
另一方面,优秀的年轻教师大都选择到城市工作而不愿到条件较差的农村落户,因此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和年龄等的不合理。
2、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不平等。
按道理讲,既然都是为培养优秀人才为目的,那么所有的学校都应同样地以教育人才为目标。
然而“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这样的提法和做法颇令人费解。
“重点”是区别于“一般”和“普通”的。
重点学校的拥有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硬件资源和教师力量,正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才蛊惑着家长们趋之若鹜,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进所谓的重点学校。
这又造成了教育的另一种不平等,即家庭社会地位高、经济背景好的学生能够选择“好学校”,而社会地位低、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只能把孩子送到“差学校”。
3、后进生与优等生教育不平等。
不同的孩子先天的智力状况不相等,有的孩子确实聪明,而有的孩子也的确反应迟钝一点。
但是大多数人智力相差无几,影响他们一生的往往是后天教育。
如果教育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优秀的社会接班人。
然而在很多学校,学习差的学生就被冠以“差生”的称号,成为老师批评和同学戏弄的对象,幼小的心灵受到打击和伤害;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被老师宠爱,被同学追捧,甚至还被老师开小灶,额外地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这就产生了教育中的“马太效应”,成绩好的更好,成绩差的更差。
4、传统教育与国际教育不平等。
所谓传统教育,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简称,时下亦称为“国学”。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诸多古典文献凝结了古人卓越的智慧,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虽然也有封建文化的糟粕,但更多的是值得传承和延续的财富。
然而国学教育却被忽视了,国外学校在学习《孙子兵法》、《天工开物》、《论语》的时候,我们的天之骄子却在背单词,而且从小学三年级一直背到博士阶段,这不能不说是极具讽刺性的现象。
此外,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三个月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样的广告,却难以找到“从《史记》探寻历史的真实”这样的字眼。
试问,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一生中用到外语的机会有多少,而脱离传统文化的可能又有多少?我们从答案中显然可以看到传统教育与国际教育的不平等。
5、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不平等。
1999年以来,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出台,使得全国的家长们再次把目光投向普通高中,导致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而中专、技校、中职等职业学校招生严重不足。
同时不少学生和家长直接把考上大学与找到好工作、拥有美好未来直接画上等号。
根据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果来看,一方面是应试教育或升学教育直接影响下,使教育不以就业为导向,而是以学历为导向。
6、知识、素质和能力教育不平等。
学校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更要该是学习个人修养素质、锻炼各种能力的场所。
以知识教育为中心的教育必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无用人才,这个教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因此提出了素质教育,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在新世纪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人才的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系。
但目前我国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发展仍然不平等,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仍然落后于知识教育。
三、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当前,中国教育制度中的不平等正深刻而广泛的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要想彻底消除不平等现象,还给人们一个公平的教育,必须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教育不平等是由区域性经济差异、教育资源配置差异、阶层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等造成,归根结底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是制度不公平所致,如重点学校制度、教育资源分配制度、考试与选拔制度等。
此外,中国教育制度的不公平还包括更广泛、更深入的内容,在本文不一一探讨。
(一)重点学校制度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校制度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少数学校树立为重点发展、培养尖子学生的国家重要教育基地,国家在经费投入、师资建没和招生等多方面进行重点保障,重点学校在权力、资源上更有获取的优势,更多地得到政府的支持。
重点学校制度设计之初的目的是为国家迅速地培养高端人才,这一目的在强调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背景中被合理化。
重点学校的制度层层设置重点学校,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在地区内、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通过公共财政、教育政策等促进重点学校建设制度性地制造了学校等级,造成了一大批基础薄弱的“差校”。
造成了学校的分化,也造成学生发展、学生身份的分化,更是造成了中国公共教育独有的以巨额高费择校的现象。
这种把学校、学生分为不同等级,选拔少数“尖子”的教育制度,形成了以精英主义为特征的基础教育体系,形成了竞争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的竞争型教育结构,也导致了以“应试教育”为本的选拔尖子学生的学校教育目标。
(二)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在国家公共教育体系中,政府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扶持少数学校,而忽略多数非重点学校(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更多),通过国家政策和教育制度实行学校分层,造成等级化的学校教育体制,这是不公正的。
因为这种等级化的体制强化一些学校、班级和学生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占有,把多数学生纳人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把基础教育变成了“选材厂”。
大多数人的教育资源、教育机会与教育权益是受剥夺的,是欠缺的,给他们的人格自尊造成打击,给他们的发展前景和生活前景造成严重影响,也给他们参与社会合作的意愿和能力造成贬抑。
因此,国家在教育制度设计上,不应当判断哪一类学生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从而给予更多的资源;不能判断哪一类型的教育更有价值,更值得投资。
因为这样的制度设计会导致教育和社会的不公正,从而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损害。
(三)考试与选拔制度考试制度是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各种考试中,高考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然而高考制度同样导致了教育不平等,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高考加分制度。
从初衷来讲,加分政策是为了鼓励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
但制度本身对那些经济条件差、教育资源的缺乏的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不公平,加之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政策被某些利益群体所利用,例如某市19名加分学生中竟有13名是“权势家庭子女”,此时不公平现象更佳严重。
二是高考与户籍挂钩。
全国统一的试卷,统一的评分,在各省的招生名额和录取分数相却不相同。
同样的成绩,由于户籍不同,一个能够进入北京大学,另一个只能进入二本。
为了选择名校,“高考移民”现象层出不穷,背后的不公平显然是罪魁祸首。
三是高考推荐保送制度。
一方面,被保送的学生几乎没有疑问可以进入大学,而未能被保送的大多数学生可能因为一次高考失误而失去进入大学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权力等因素在内,被保送的学生未必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甚至是成绩偏差的,这又给成绩好的学生带来了不公平待遇。
四、消除中国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基本思路不公平的教育体制不利于公民平等地接受公共教育和提高素质,不利于社会公正的提高和教育公正的实现。
忽视社会公正和教育公正会对教育改革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使教育本身的道德危机增大,在社会上产生对公共教育的信任危机。
教育公平是一定社会给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公共教育资源的一种权利和发展状态,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社会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进而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物质基础;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正常流动,保证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消除中国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基本思路是改革不公平的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