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_秦帝国的兴亡

合集下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目标:1.学习秦统一的历史,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2、探讨秦统一建立国家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教学重点: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秦朝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王朝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而又客观的历史评价。

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联系、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电脑历史挂图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功高三皇、德高五帝的皇帝是谁?他得丰功伟绩有何之处?“(使用电脑搜索。

)二、整体感知:(课件展示)1、秦朝在同一六国之前有那些改革的措施,主要是谁负责改革,他改革的作用是什么?2、秦朝统一六国的顺序是?统一六国当中最有转折的战争是与赵国的哪场战争?3、秦朝在统一六国后,宰相是谁?他向秦始皇如何建议的,改革让秦国在以后的发展中怎么样?4、分析秦朝的建立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意义?5、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谁领导的?6、探讨这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作用和意义?7、刘邦为什么能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三、课文探究:(课件展示)1、秦朝的统一对于历史的贡献意义?学生分组讨论:(主要是立足于秦朝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一系列的改革,改革产生的作用。

是要求学生达到的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要求要辩证的去看待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从而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3、秦朝灭亡的原因,对比秦汉统治者的治国策略,讨论汉朝为何能统治时间久?四、课文总结:本文通过对秦朝历史的学习,认识到秦朝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对秦朝统治的政策评价,让我们认识到历史发展规律是有其必然的因素。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金榜学案配套课件:3.13秦帝国的兴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金榜学案配套课件:3.13秦帝国的兴亡

【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秦末农民战争 《三字经》以三字一句的方式,简短地叙述一些广为人知的历 史故事和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及哲理,对秦灭汉 兴作了这样的叙述:“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 汉业建。”请你根据下列史料,完成探究任务。
【时代双雄】 材料一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 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刘项”在秦亡后又进行了哪场战争?最终结果如何?秦亡 前后,“刘项”领导的战争的性质有何区别? 提示:楚汉之争。项羽战败自杀,刘邦建立西汉。性质:刘邦、 项羽领导的战争在秦朝灭亡之前属于农民战争,秦朝灭亡之后 战争性质发生了变化,成为争夺帝位的战争。
【残酷统治,令人深思】
(2)上述图片体现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具体表现。 提示: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的统治。 具体表现:①繁重的徭役。②沉重的赋税。③残酷的刑法。
【农民暴动,揭竿斩木】
(3)“有人认为如果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 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为对吗?如果你不赞同,请尝试 反驳上面的观点。 提示:不对。还会爆发,因为秦朝的暴政依然存在。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图二中的两位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斗争 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项羽率军打败秦军主力。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历史感悟】 (3)从项羽失败、秦朝因暴政而亡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提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核心点拨】 1.为什么秦国能强大起来,并最终统一全国? 提示:(1)战国以来,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日益加强,政治 上的分裂混战局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人们渴望和平安定 的生活,统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 (3)关中地区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和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 (4)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一跃而为强国,军队威武雄壮。 (5)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

说明: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1965,云南元谋发现两颗牙齿化石及石器)2.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仍保留猿的特点,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靠采集、渔猎为生),是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

(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1987年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3. 距今约有1.8万年的山顶洞人,和现代人没多大区别,麿制石器,又称新石器,会人工取火。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1、氏族公社驻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人类已经定居,靠农业为生,出现制陶业)。

2、河姆渡聚落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3、半坡聚落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半坡村,距今大约_6000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彩陶)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5.山东大汶口聚落位于现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距今大约4-5千年,以农耕为主,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的目标,师生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搜集秦帝国的资料,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挥自身才能与创造力。

在教师参与指导下,学生能亲口描述历史,亲身体验历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且能从师生准备的材料中敏锐地捕捉信息,进行分析探讨、交流合作,充分投入到知识探索之中。

反思二: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初一历史今天已经上到了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应该说这节课是非常重要的一课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课,那么该如何把握好这节课呢?琢磨了很久,我发现这节课几个框题很有特点,正好可以用几个成语把整篇课文衔接起来,那就是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而这些成语基本上都是学生接触过的,这样就使学生上课有话可说,初一学生上课活泼,爱表现,这样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体现。

其次在这节课要培养好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能力,教他们用辩证的观点,比如如何评价秦始皇,一方面要说出秦始皇的才华,另一方面要说出他的残暴。

再比如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夺王权的战争,为什么刘邦胜利,而项羽失败了。

所以我觉得能把这课上好对于学生是非常有意义的。

反思三: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课题,分析秦帝国的兴亡的原因,兴是由于得民心;亡是由于实行暴政而失民心。

从而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在分析楚汉之争,项羽失败和刘邦得胜的原因时,也着重从得失民心考虑。

项羽残暴,不识时务而失民心;刘邦约法三章,善于用人,注意收拢人心,因而得天下。

本课还为下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吸取秦亡的教训,修养生息,实行仁政,从而为后来汉武帝时的大一统创造条件。

反思四:秦帝国的兴亡教学反思本课有一条想一想: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这是一条问答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除了在本课能找到一些原因外,如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起来;还有都江堰的原因把四川变成天府之国,提供粮草和兵员,为秦的统一提供物质条件和源源不断的兵员;秦王嬴政自己的原因雄才伟略,还有地理位置易守难攻等因素,需要学生用到前面刚刚学过的知识。

七年级历史13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3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3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的学科,它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了解我们自己。

七年级历史第13课是一堂重要的课程,它涉及到了秦始皇、兵器制造和“八十万大军”的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和大家分享七年级历史第13课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的嬴政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治理手段极其残酷,实行焚书坑儒、铁骨铮铮等政策,与此同时,秦始皇还修建了许多伟大的工程,如万里长城、阿房宫等,这些工程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兵器制造的重要性兵器制造在中国的历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制造了大量的兵器,包括弓箭、刀剑、战车、盾牌等。

秦始皇认为兵器制造是保持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所以他将制造兵器的技术独占,让外国不能学习。

三、“八十万大军”的故事“八十万大军”的故事讲述了吴楚之战中的一个场景。

当时,秦朝的八十万大军向南侵略吴楚两国,最终打败了吴国。

这个故事中,虽然八十万的数字有些夸张,但是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战争的状况。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军队的战斗力与战斗精神非常重要。

四、历史的重要性历史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了解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而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社会,预测未来的趋势。

此外,历史教会我们珍惜和平,学习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遵循的准则。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第13课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需要我们去了解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和文化,学习历史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课本参考题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课本参考题答案

七年级(上)课本参考题答案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想一想}火的使用对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提示火的使用有:①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

②御寒。

③熟食。

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

④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议一议}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提示相同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两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二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为干栏式房屋。

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4、{自我测评}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提示 D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1、{想一想}以黄帝的发明创造为例,说一说古史传说和史实有什们区别?提示皇帝被看作是华夏族的始祖,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它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服。

他让妻子嫘组教民养蚕。

他命史官仓撷观兽之迹而造字,令大荛做干支甲子,以为纪年的准绳,让令伦制作乐器等。

这些传说,其中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

但是其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史实),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到黄帝时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当时农业文化的进步。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史实。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1、{想一想}启时怎样继承王位的?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们区别?提示(1)启在禹的帮助下培植了个人势力,树立了较高的威信;(2)禹死后,启先后打败伯益和其他不服从的部落,正式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秦帝国的兴亡 PPT课件3 北师大版

秦帝国的兴亡 PPT课件3 北师大版


17、不明白,别人都说痛苦的记忆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变,可它在我心里,总是在这样的深夜,悄悄袭上心头,不断的蔓延,不断的重复。

18、触摸不到的幸福,再努力也是徒劳。

19、从此,只是孤单一人,守护着自己的孤独,卸下所有的包袱,蹒跚前行,期待着下一个幸福的轮回。

20、残花乱流年,愁肠攒心痛……试着用微笑去听完你们的邂逅,却发现伤痛占满了全世界,而被你捏碎的故事,你还欠我一个结局……回望过往,一切如梦,看似无痕,却挥散不去。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安威 大
得 猛 士 兮 守 四 方
加 海 内 兮 归 故 乡

起 兮 云 飞
刘 邦
大 风 歌

。。 。

1、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执着,不需要承诺无需誓言,只是想珍惜,仅此而已。

2、无数个黄昏,单薄的身影,徘徊在飘满落黄的深巷,风,轻抚着卷曲的秀发,街灯照着泪痕划过的脸颊。一季季的草香,一片片的落叶,素颜难描落叶怨!爱到魄散不知倦!心,在秋天的荒草中茫然慌

15、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撕毁我的满腔热情,我是一个笨拙的舞者,独自迈步在自己的世界,一切都开始离去,最后剩下我孤寂一人靠在墙角,紧握青丝,无力的眼神不再憧憬,呼吸着社会肮脏的气息,

16、沉沦苍白了我美丽的幻梦,这是个多雨的秋天,天气也非常的寒冷,总接触到一些事物,不免睹物思人,引起泛滥成灾的那股洪流,淹没了这个伤情的季节。

25、牵念,轻捻着如风的时光,无奈捣碎着凌乱的思想,这样一个微凉的夜,心,为谁妖娆,为谁感伤。

26、悲伤逆流成河我为谁而不顾一切。

秦帝国的兴亡

秦帝国的兴亡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5)四面楚歌
E
陈胜吴广起义
想一想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i),身死 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原文大意 一人发动起义,就使得整个王 朝都崩溃了,秦二世也死于他人之手,被 天下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你能回答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的 问题吗?
假如秦始皇生活在当代,会怎样施展他的雄才大 略呢?
对比一下我知道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
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 集权国家( ),秦王赢政自称始 皇帝。
秦王赢政兼并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
(1)纸上谈兵
A B
鸿门宴 巨鹿之战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3)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C
D
长平之战
垓下之战
能徙者予五十金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
赵 括
“纸上谈兵”的故事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攻势

秦 灭 六 国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
材料1: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 的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 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材料2: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民遭 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材料3:商鞅到秦国后,向秦孝公大谈治国 图霸之术,受到重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 国力大增。 材料4:秦国善用人才,采用远交近攻的战 略,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皆无力抗秦。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230— —221年,秦 先后兼并六国, 建立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国 家。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袭了两千多年,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陈胜、吴广起义
经过:建立张楚政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农民政权
结果:失败
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推翻——刘邦领导的农民战争(前206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原 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七 雄

魏 韩

——
诸挥虎秦 候剑视王 尽决何扫 西浮雄六 来云哉合 李。,!, 白 秦王赢政,即秦始皇
阅读课文并思考: 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1、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趋势 2、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最大。 3、长平之战后六国皆无力御秦 4、秦采用有效的军事策略
秦灭六国 (前230年——前221年)
秦朝
咸阳
(前221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讨论: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 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 个崭新的阶段。
2、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 从事生产。
3、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 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措施沿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10年 C、公元前200年
(3)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B )
A、遇雨误期 B、秦的暴政
(4)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决定性战役是( D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三、问答题
D、长平之战
1、为什么秦国能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7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课件

7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课件

你知道中国象 棋中“楚河” 与“汉界”的 来历吗?“鸿 沟”的来历是 什么?
• 项羽和刘邦在荥阳(今河南省南岸光武山
上的鸿沟),大战70小战40,最后讲和以 上的鸿沟),大战70小战40,最后讲和以 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故古有云“ 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故古有云“楚汉相争, 鸿沟为界” 鸿沟为界”。
楚汉战争 时间起止:公元前 时间起止:公元前206—前202年 前 年 性质:“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 性质: 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 邦为争夺皇位而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 邦为争夺皇位而战, 争。 结果:经过四年的战争,刘邦取胜, 结果:经过四年的战争,刘邦取胜,刘 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 “西 汉”。
221年。 221年。
• 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定都咸阳,自 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定都咸阳,自
称秦始皇。
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问题: 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问题 说一说,秦能兼并六国、 说一说,秦能兼并六国、统一 天下的条件有哪些? 天下的条件有哪些? 1、商鞅变法,增强国力; 、商鞅变法,增强国力; 2、秦始皇重用人才,采取正确的策略, 、秦始皇重用人才,采取正确的策略, 促进统一; 促进统一; 3、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人民渴望和平。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人民渴望和平。
历史小评述: 秦的统一历史意义是什么?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 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有利于人民安定地生产生活;加强了 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 一奠定了基础。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 阶段。
北到 长城
画一画: 画一画:
西到 陇西 东到 东海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_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_秦帝国的兴亡


定都咸阳
秦 兼 并 六 国
观察与比较
秦朝疆域
思考:两图有哪些相似或不同之处?说明了什么?
长城
陇 西
咸阳
东 海
南海
3.秦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创造了
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环境。
2、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3、促进了民族融合。 4、秦所开创的各种制度也为后世所继承。 5、 初步奠定了我国疆域的雏形,为我国的长期统一打 下了基础。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 之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 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 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2.秦统一的过程



齐 魏


秦 兼 并 六 国

2.秦统一的过程



3、下列关于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B ) A、秦始皇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 B、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入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C、广大农民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十分沉重。 D、刑罚严酷,一人犯罪,亲属、邻里也要被“族诛”“连坐”。
搜集本课有关成语或典故
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背水 一战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约法三章、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楚河汉界、明修栈 道暗渡陈仓、鸿门宴等等
二、秦的灭亡——陈胜吴广起义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秦朝的人口约2000万。而修阿
房宫和骊山陵达70万,打匈奴、筑长城30万,移民戍
守越族地区50万,计有150万。再加上修建驰道的,
建筑离宫的,更有大量日夜奔走于途的运输粮食的,

第十三课_秦帝国的兴亡

第十三课_秦帝国的兴亡


战 国 七 雄
一位秦国商人到各国做生意回到秦国后,秦 王问他沿途在各国观察到的景象: 3、这位商人不禁感叹到七国当中还是秦国最 富最强。(为什么?)
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前260年)
秦国(白起)
赵国(赵括)
赵国兵败,40万士卒被秦 国坑杀。
战 国 七 雄
四面楚歌
……

• 公元前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 权国家_______ 秦朝 。
221
秦王嬴政 年,秦统一中国 ,__________
统治者的暴政
•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
• 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建立张楚 陈胜、吴广 。 政权的领袖是 • 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严酷的刑罚 B、骄傲自大 C、剥削沉重 D、失去民心
D
想一想 说一说
有人说秦始皇 是千古一帝,有人 说秦始皇是暴君, 对这个问题你有 什么看法?
进军关中 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刘邦项羽农民起义
项羽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大败秦 军,消灭了秦军主力。
项 羽
刘邦
刘邦
公元前207年,刘邦先入关中, 并攻陷咸阳,秦朝灭亡。
1.时间起止:
公元前206—前202年
2.性质: “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皇
2.秦朝的严刑酷法:如族诛或连坐
3.秦二世继位后重用宦官,统治残暴,社会矛盾尖锐。
秦朝统治者的暴政
(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 年大泽乡 张楚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 13秦帝国的兴亡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 13秦帝国的兴亡

2.秦的都城在 (
A.洛阳

C
C.咸阳 D.长安
B.洛邑
3.右图中最突出的两人是( ) A.陈胜吴广
A
B.刘邦项羽
C.陈胜刘邦 D.项羽吴广 4.你能写出四个出自本课历史的成语吗?
(1)纸上谈兵 (2)指鹿为马 (3)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4)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A B
鸿门宴 巨鹿之战
C
D
长平之战

陈胜 吴广
秦统一
灭亡
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30—221 年,秦先后兼并 六国,建立中国 第一个统一的中 央集权国家。
陈胜吴广、刘邦 项羽领导的秦末 农民战争于公元 前206年推翻了秦 朝的统治。
秦亡,刘邦项羽 为争夺皇权进行 四年的楚汉战争 刘邦胜,公元前 202年建立西汉。
秦始皇
小资料:皇帝称号的由来
皇帝又称天子,是中央集权统治的核心。 夏商周最高统治者多称王。秦王嬴政完成统一 大业后,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 世”。李斯等根据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 泰皇最贵之说,建议以泰皇为号。秦王下令: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 曰‘皇帝’。” 秦始皇还规定皇帝自称“朕”,令称“诏”。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国沿用了两千 多年。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
模块一
秦王扫六合
读64,65页,回答。 1.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2.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是怎样的?
3.秦统一中国有什么意义?
诸 侯 割 据
立 木 取 信 纸 上 谈 兵
秦灭六国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教案 北师大版
二、秦朝统一
让学生找出秦朝的古迹:骊山秦兵马俑、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墓、咸阳阿房宫遗址、秦始皇坑儒遗迹灵渠;并向学生推荐《古文观止》中的《阿房宫赋》,同时让学生发言谈谈对这些古迹的看法。
教师讲述秦朝的特点:第一个封建王朝、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教师提问: 秦朝和战国时期的秦国有什么区别?
战国时期的秦国是诸侯国,疆域比秦朝要小的多。秦朝再沿用秦国以前的政治制度以不能适应新的朝代,因此秦朝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5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它进步在哪儿?(相对春秋战国而言)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就当时而言统一是人民的愿望,周朝自周平王以来国家就出现诸侯争霸,各国为了能此时作为霸主彼此之间征兵、征税无形地给广大的人民增加负担,同时战争也给人民带来了灾害,因此秦朝的统一是人民的要求。同时战争对生产力的破坏也是极大的,统一可以是人民安心生产,生活也相对安定。
顺序
国别
亡国年代
亡国年份
立国年数
1
韩王国
70
前230
104
2
魏王国
70
前225
145
3
楚王国
70
前223
519
4
燕王国
70
前222
111
5
赵王国
70
前222
11
139
统一之后的秦朝疆土(秦朝的疆域是东:大海;西:陇西;南:南海;北:长城)可在统一六国的地图上把秦朝的疆土罗列上,同时和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比较,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秦朝在我国的什么方位。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找出秦朝包括现在哪些省和自治区。
秦帝国的兴亡

七年级历史_秦的统一课件_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_秦的统一课件_北师大版

本课内容学习小结:

秦帝国的兴亡
时间:公元前221年 时间:公元前207年 建立者:嬴政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国家性质:统一的多 直接原因:陈胜吴广起义 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意义:结束割据,有利于 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人民愿望。
自我测评
1. 秦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条件中不包括( D )
A. 战国以来,各国间经济文化交往与分裂 状态的矛盾,使统一成为趋势 B. 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增强 C.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挡秦国进攻 D. 秦始皇统治残暴,社会矛盾尖锐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 亡
学习目标:
了解秦统一的历史背景,兼并六国的顺序,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 家的时间和秦朝的都城,探讨统一国家的历 史意义。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的农民起义。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 观察秦疆域图,建立时空概念。
问题导学:
1、领导秦国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割据争战 嬴政 局面的秦国国君是_______.他所建立的新的国家与秦 国有何不同?都城在_______.建立时间_______。 咸阳 长平之战 2、影片中秦赵之间进行的著名战役是_______.这场
战役对战国后期群雄纷争的局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秦灭六国是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后顺 韩、赵、魏、楚、燕、齐 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讨论题:是哪些条件或因素促使秦完成统一大业?
5、秦统一六国有何意义?
秦王 嬴政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六国 定都咸阳
2.秦的都城在 ( C )
A. 洛阳 B. 洛邑 C. 咸阳 D. 长安
3.右图中最突出的两人是( B) A. 陈胜吴广
B. 刘邦项羽

秦帝国的兴亡ppt10

秦帝国的兴亡ppt10

长平之战
秦国
纸上谈兵
赵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无须过于在意,人生如梦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 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欣然归家。痴幻也好,感悟也罢,在这青春的飞扬的年华,亦是一份收获。犹思“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更加灿烂。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去的人。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原来爱的太深,心有坠落的感觉。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66、淡了,散了,累了,原来的那个你呢? 67、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 68、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69、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7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71、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72、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7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4、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75、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76、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7、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78、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 79、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80、相信自己,你能作茧自缚,就能破茧成蝶。 81、偶尔,只需要一个鼓励的微笑,就可以说服自己继续坚强下去。 82、年轻是本钱,但不努力就不值钱。 83、一时的忍耐是为了更广阔的自由,一时的纪律约束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84、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时不去斗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时还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85、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86、天赐我一双翅膀,就应该展翅翱翔,满天乌云又能怎样,穿越过就是阳光。 87、活鱼会逆流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88、钕人总是把男人的谎言当作誓言去信守。 89、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90、要战胜恐惧,而不是退缩。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帝国的兴亡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帝国的兴亡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帝国的兴亡秦帝国的兴亡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下面是对秦帝国兴亡过程的知识点梳理。

一、秦王朝的建立与发展1.秦国的兴起:秦国是战国时期的七大诸侯国之一,在赵国宰相商鞅的下逐渐强大起来。

2.重邑之变:秦昭王重用姜原,逐渐削弱了商鞅的成果,导致秦国内部混乱。

3.蔡泽之战:秦国与楚国在蔡泽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战役,秦国取得了胜利,进一步稳固了自己的霸权地位。

二、秦始皇的统一1.君权统一:秦始皇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政策,对诸侯国进行吞并,最终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2.政治制度: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包括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守、县令,实行三级官吏制度等。

3.经济建设:秦始皇推行了均田制和度量衡标准化,加强了农业生产和贸易发展。

4.文化统一:秦始皇进行了文字统一,统一了小篆,并修建了万里长城、陵寝等重大工程。

三、秦帝国的衰亡1.建制问题: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集权政策引起了官吏的不满,导致秦帝国内部的腐败和冲突。

2.经济问题:长时间的战争和工程建设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3.民众反抗:秦始皇推行的高压统治引起了底层人民的不满和反抗,著名的代表性事件有陈胜吴广起义、赵高篡位等。

4.统治者更迭:秦始皇去世后,继任皇帝秦二世的统治无能,秦帝国进一步陷入内乱和混乱。

5.赵高之死:赵高篡位后,秦国内部阴谋斗争激化,赵高最终被杀,秦帝国内部更加动荡。

四、秦帝国的灭亡1.反秦起义:各地民众纷纷响应起义号召,发动反秦起义,如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

2.诸侯争霸:秦国内战爆发,各地的诸侯争霸,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3.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击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结束了秦帝国统治。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猜谜语
半部《春秋》(打一朝代名)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灭六国的历史条件,借助“秦兼并六国图”说出秦灭六国经过。 2.结合秦灭六国史实,理解秦统一的重要意义,分析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说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了解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基本原因。 4.简述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简要经过和结果,知道起义的历史意义。
喊赵薇去演戏
咸阳

公元前221年
荆轲刺秦王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
子丹急于求成,派荆 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临行前,许多人在易 水边为荆轲送行喊出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场面悲壮。
一、秦帝国的“兴”(秦王扫六 合) 1.秦灭六国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2.秦朝建立:(1)时间: 公元前221年 咸阳 (2)都城: (3)秦朝疆域: (1)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 3.意义:
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
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
B.西汉---→东汉
A.秦---→西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说一说,秦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 条件有哪些?
秦统一的原因:
(1)思想:人民渴望统一;法家思想。
(2)经济:商鞅变法(关键); 都江堰的修建。 (3)军事:用远交近攻战略;长平之战
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秦 兼 并 六 国
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 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B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13课秦帝国兴亡教案--韩甜甜

13课秦帝国兴亡教案--韩甜甜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统一的背景: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后秦实力最强;长平之战后六国皆无力抵抗秦国进攻。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的运用,了解本课中相关的一些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

难点:在各个诸侯国中,当初秦并不是最强的,为什么它后来能够统一中国。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在这七个诸侯国中,最后秦国统一了六国。

板书[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学们请看书,看看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秦王扫六合”]1、当时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从经济条件上讲,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

北方的马匹、吠犬,南方的象牙、朱砂,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都运到中原地区进行交换。

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从民族关系上讲,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中国境内形成一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而且由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

所以华夏族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克服周边各民族的离心力,促进各族人民逐渐融合。

另外,各族人民也强烈的要求统一。

农民是统一最热诚的支持者,因为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

2、由秦国来完成封建统一,不是偶然的。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由于社会变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比较强大,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军队装备比较精良,供给充足,战斗力强。

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到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38年亲自执政,共经历六代123年,其他六国一个个衰败下去,唯独秦越战越强。

七年级历史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 秦帝国的兴亡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秦帝国的兴亡9篇秦帝国的兴亡 1一、本课地位: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秦王扫六合”2、陈胜吴广起义3、秦汉战争(自学内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

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秦王扫六合”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国家兴亡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认识陈胜吴广起义。

2、能力目标:(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通过认识秦朝的文物古迹来分析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同时总结秦朝在统治国家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本课重点: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秦兼并六国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在各个诸侯国中,最初秦国并不是最强的,但它后来为什么能统一中国,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到南海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原 根本原因 因
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徭役、兵役负担沉重
赋税沉重
秦王朝的暴政
刑法严酷 秦二的残暴统治
楚汉战争(前206—前202)
项 羽
刘 邦
项 伯
项 庄
项 羽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别姬词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选择题
(1)秦朝的都城是( B )
A、阳城
B、咸阳 C、洛阳 D、镐京
(2)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是( A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10年 C、公元前200年
(3)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B ) A、遇雨误期 B、秦的暴政
(4)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决定性战役是( D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战 国 七 雄
燕 赵 齐 魏 韩 楚

一、秦王扫六合
1、原因:
(1)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趋势 (2)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最强 (3)长平之战后六国皆无力御秦 时间: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2、统一的过程
过程: 韩、赵、魏、楚、燕、齐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1)纸上谈兵 (2)指鹿为马 (3)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4)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A 鸿门宴
B 巨鹿之战 C D 长平之战 垓下之战
(5)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6)四面楚歌
E 陈胜吴广起义
F 秦二世重用宦官赵高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 公元前221年,秦国兼并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 国家。 陈胜吴广起义 ,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是 大泽乡 地点在 。 (3)最后推翻秦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是 刘邦 。
2.秦的都城在 ( C )
A. 洛阳 B. 洛邑 C. 咸阳 D. 长安
3.右图中最突出的两人是( B) A. 陈胜吴广
B. 刘邦项羽
C. 陈胜刘邦 D. 项羽吴广 4.你能写出四个出自本课历史的成语吗?
5.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弱小的刘邦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项羽?
善于用人,礼贤
刚愎自用
下士 赢得民心,约法 三章,废除秦朝 的苛严刑法
放纵部下烧杀抢
掠,众叛亲离, 失去民心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你能说出本课的成语或典故吗?

指鹿为马 破釜沉舟
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马陵之战 三、问答题
D、长平之战
1、为什么秦国能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2、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自我测评
1. 秦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条件中不包括( D) A. 战国以来,各国间经济文化交往与分裂 状态的矛盾,使统一成为趋势 B. 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增强 C.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挡秦国进攻 D. 秦始皇统治残暴,社会矛盾尖锐
结果: 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3、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
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 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北至长城
西到 陇西
东到 东海
秦 朝 疆 域 四 至
材料二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有什么功绩? 材料二中的“一夫”是指谁?你能回答其 中的问题吗?
每课一得
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 ”, 命称“ ”,令称 “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 者的称号在中国沿用了两千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