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必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必背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表达
方式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使意境具体深邃,使形象生动丰满,为下文做铺垫。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表达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为下文写壮志难酬做铺垫。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
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虚实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诗歌内容,拓展意境,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富于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之景,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是虚写。全诗虚实结合,诗人以银河落地的奇特想象,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丽形象和雄伟气势。
渲染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杜诗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陌上桑》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表现罗敷的美,这比从正面直接描写节省笔墨,且更具有艺术魅力。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表现
手法
虚实
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波澜,情趣动人。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开头先写少妇“不曾愁”,后面才写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白描
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表现
手法
对比
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中蕴含着的深沉的历史思考。
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敕勒歌》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简洁而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绘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明的观点。
画龙点睛,表明观点,突出主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渲染气氛。
托物
言志
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
委婉含蓄,饶有韵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词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动静
结合
对事物、景物做动态、静态的描写,动静结合往往采用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
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使所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渲染、
烘托
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诗歌中的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渲染和烘托都是不说本意,只说与其有关的其他事物,以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果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衬托
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喧”“归”“动”“下”写尽了动态之美,而动中仍有静意。浣女未归时或浣女归后,竹林是一片宁静;渔舟未下或渔舟下后,莲叶也依然是宁静的。动态与静态在变化中得到统一。
抑扬
把要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分析、推断、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
拓展意境,丰富形象和内容,深化主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别出心裁地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再现于纸上。
续表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多个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一个典型。
拓展意境,丰富形象和内容,深化主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