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
人教版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能力方面: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德育方面: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联系讲解法。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近代化探索的最高阶段。
因此,必须联系前三节课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讲述法。
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此法。
3.举例分析法。
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必须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4.整合教材。
指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5.切入评价法。
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时候,勤劳勇敢的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
然而,桔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却是全然不成模样。
八年级历史《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阅读课标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
1’
解
读
课
标
同步探究过程
指导自主探究组织展示交流,进行评价
展示交流
作出评价
6’
5’
8 ’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 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落
实
课
标
解
答
课
标
9’
运
用
课
标
指导完成,方法点拨
同步探究的开放作业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代表展示
9’
反思
完善
通过 本节课学习,你有何收获?(提示:学习了哪 些重大事件?你有何感悟和认识?还有哪些疑惑?)
合作探究
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5’
教学
小结
从本节课的实践证明,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过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本课准备阶段的很多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如本课的设计主旨是体现“论由 史出”的史学原则和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能动原则,前者基本 能在课堂上展现 出来,但后者则无法完全体现,反而有种“做戏”的感觉。学生活动实际是以小组的形式,在收集资料与整理资料的过 程中完全依赖集体的力量,但在课堂展示成果时只能由一个代表来进行,它并不能体现出集体的力量。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 准孔教?
学法
阅 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
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讲解。
板
书
设
计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导入
新课
回答问题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课-新文化运动
胡适说:“你用了12个字,而我的文言文电报却 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感谢!’”
“新世纪的曙光”
后期内容: 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先 进学问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 的世界!”
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前期)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后期)
制度 思想
中国人向
西方学习
思 的渐进深 想 化过程, 近 也是近代
代 中国人思 化 想不断解
放的过程。
1、近代中国进步的学问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 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胡适
《文学改进刍议》,主见以白 话文代替文言文。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 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 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 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 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男女公平、共性解放等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月,歪 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认真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 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人物:陈鲁独秀迅
李大钊 胡适
③旗 帜: “民主”和“科学”
④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⑤主要阵地: 《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的 《青年杂志》 的封面。它的 诞生,标志着 新文化运动的 兴起。
两大旗帜〔口号〕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
旗帜(口号) 民主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 代表人物 文 化 前期 运 动 内容 《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 反对旧文学。 化,反对旧文学。
性质: 性质: 是一次 空前的 思想解 放运动。 放运动。
消极作用(局限性) 消极作用(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肯定的偏向,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肯定的偏向,一直 影响到后来。 影响到后来。
“打倒孔家店!” 打倒孔家店!
三、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乌黑头发,无麻子, 乌黑头发,无麻子, 乌黑头发 脚不大,周正。” 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 乌黑,头发无, 乌黑 麻子, 脚不大周正” 麻子 脚不大周正”
提倡白话文 》中发表《文 •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 中发表《 1917年 胡适在《新青年》 须言之有物; 学改良刍议》 学改良刍议》,他说 :“须言之有物;不作 白话文浅显易懂
注意: 单纯的反对文言文, 提倡白话文并不是 文学革命的全部!
二、“新世纪的曙光” 新世纪的曙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年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鲁迅(1881-1936) 鲁迅(1881-1936)浙 江绍兴人。 江绍兴人。 曾留学日本, 曾留学日本,为改变国 民思想愚昧的状况,弃医从 民思想愚昧的状况, 1918年参加 新青年》 年参加《 文。1918年参加《新青年》 的编辑工作, 的编辑工作,毛泽东称他为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 学家。 学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9张PPT)
A
D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想一想
“孔家店”指的是什么?
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儒家思想与道德体系
孔子是历代专制的护身符
打倒孔家店
民主、自由、平等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代表
胡适、陈独秀、鲁迅。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影响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大的教授们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不同思想流派的知识分子展开学术争鸣。
二、民主与科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
八项主张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文学,摆脱八股文只顾。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历史八上10-13课解析(人教版)
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湖北钟祥市柴湖二中王健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1.新文化运动的分期及性质1915年到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称为新文化运动。
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1915~1917年,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复古思想。
后期:1917~1919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向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方面转变,新文化运动开始转为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运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
五四爱国运动后,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基本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
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
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3.新文化运动斗争锋芒为何是孔教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
他妄图利用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
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认为以往先觉者所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是根本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李大钊(1889— 1927),河北乐亭人, 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反对 袁世凯独裁卖国的斗争。
著作:1
1.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 《每周评论》 2.《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3.《庶民的胜利》
李大钊
——解读《新青年》的影响
现 象 一 :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化学实验 室里面做实验
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 提倡
民主
反对 反对
独裁专制
科学 新道德
新文学
迷信盲从 思想革命 旧道德
旧文学
提倡
提倡
反对
反对
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世纪的曙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索救 国救民的真理。
现象二:
2、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象三: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 “世界语”。 ——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 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 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 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 清朝 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 的 封建帝制 ,使 民主共和 的观念深入 人心。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共同说明了一个什 么问题?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材料一:
西方传入的民 主、自由、平 等、博爱等思 想观念深受知 识阶层欢迎。
生新 激旧 烈思 冲潮 突发
袁世凯为实 现独裁专制, 在社会上掀 起一股尊孔 复古的逆流。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运用比较法,分析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社会变革。
(3)运用案例分析法,解读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社会变革。
(3)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品的解读。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新文化运动吗?你们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人讲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位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 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 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 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提倡民主与科学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
西方近代科学
民主 民主制度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除旧布新——内容
新文化运动“新”的思想
3.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迅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 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 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 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材料:“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
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
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
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
八年级历史第9课_新文化运动课件_人教版
辛亥革命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西方自由、平 等、博爱的观念影 响强烈; 一战期间民族 工业的发展渴望民 主政治,以求资本 主义的继续发展;
新旧思潮 激烈冲突
袁世凯窃取 革命成果,妄图 尊孔复古、复辟 帝制; 帝国主义企 图进一步侵略和 控制中国。
帝国主义者纷纷祭孔
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帝国主义者欣喜 若狂,全国各基督教会纷纷“为国祈祷”,随后 又纷纷去山东曲阜“朝圣”,“欧美传教士游览 泰岱,漫步孔林,磨挲断碣,低徊不忍去,登孔 子庙堂,雍雍肃肃,未有不鞠躬行进而去者”。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 和民主制度 学精神、科学方法。
认识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终身以“新 铁肩担道义 中国自由 青年”自居 妙手著文章 主义之父
北京大学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的实质:
4.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兴起 B.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C.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
B)
5、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作为矛头所向的根本原因是( C ) A.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落后 B.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D.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尊孔复古思想逆流
6、前期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实质是为了( B ) A.在思想上反对封建主义 B.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 D.支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素材 新人教版
第9课新文化运动【基本概述】《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
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
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
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
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为同人刊物,不接受来稿。
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塞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刊物历史】该刊创始人陈独秀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对中国时局进行了思考,认为政治革命没有作用,而“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民国四年(1915年)夏天陈独秀从日本回上海后,便开始准备筹备《青年杂志》,先是同亚东图书馆的汪孟邹商量,在得知亚东图书馆无法合作后,又被介绍给群益书社的陈子沛、陈子寿兄弟。
几人商议后由群益书社出版《青年杂志》,每月一本,每期支出在200圆。
最初发行量为1000份。
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并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也就是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1916年,群益书社接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来信,信上说该杂志同青年会杂志《青年》、《上海青年》同名,要求《青年杂志》改名。
于是自第二卷起《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
最初的撰稿人有陈独秀、高一涵、刘书雅、刘半农、易白沙、吴虞,其中陈独秀为主编。
1916年2月起因护国战争停刊7个月。
1917年1月因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总部迁往北京,办公地点在东华门外箭杆胡同,但印刷地点仍在上海。
1917年8月后又因故中断4个月。
1918年1月15日复刊出版第4卷1号,此时编委会经过改组由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鲁迅二弟)轮流编辑,不久鲁迅也加入到编辑队伍当中。
初二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9课新文化运动史料分析和建学建议课件17张
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 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 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 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 旧文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 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 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有效信息:
改良文学……
说明问题: 文学革命包括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
面。内容问题,就是反封建的思想斗争在文 学领域的反映。形式问题,就是如何表达反 封建文学的问题。
教学建议:
设计:用于本课导入。在讲新课 前,出示这则材料,然后提出问题:
我们现在上课所用课本都使用白 话文,你知道这种让人们一看就懂的 白话文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吗?
文学的革新与政治的革新是联系在一起的。 文学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 内容上也要进行革新。
教学建议:
出示此材料指出:胡适主张的文学革命在文 学内容上表现为个人主义。陈独秀则主张建设一 个全新的文学,在文学内容上的革命更彻底。并 指出文学革新与政治革新的关系。
材料3: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 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作者立场:
陈述以“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的礼 教、伦理、政治、艺术、宗教和所谓的“国粹” 和旧文学之无罪。以达到救中国之目的,为此 不惜断头流血。
有效信息: 本来无罪 救治中国 断头流血 都不推辞
教学建议:
向学生讲述:当时提倡“民主”与“科学” 后遭到封建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统治者的诬蔑, 把“民主”与“科学”视为洪水猛兽,并对此 进行诽谤和攻击。对此,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给予了有力的回击。并表示为救中国不惜断头 流血的决心。出示此材料加以说明。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中国的科学欲进步,必
须将人从自然中抽象出来, 确立了人的自主地位,主 动地改造环境,以自主精 神求索真理。”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打倒孔家店!”
吴虞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孔子者,历代 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 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 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 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 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 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 乱。” ——陈独秀
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层次
器物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 以制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李大钊(1889-1927) 直隶乐亭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 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 DEMOCRACY--民主 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SCIENCE--科学 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 切的黑暗。”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将国民脑子里所有
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人们各有其独立自主之权,而绝无奴隶 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 “西洋所谓法治国者,其最大精神,乃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无尊卑贵贱之 殊。”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第9课新文化运动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实行的斗争。
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个知识点。
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杂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这又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展开的启蒙运动。
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
所以其性质是封建斗争。
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而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确本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打倒孔家店”口号来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历史事物的水平,提升分析问题的水平。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水平。
【师生互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设问:为什么要重铸国魂呢?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提纲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新文化运动》 说课稿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文化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变革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旧道德,倡导白话文,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这一运动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新文化运动这一内容位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前承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后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认识到思想解放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新文化运动这一相对抽象和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新文化运动有过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其背景、内涵、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礼教和旧道德、提倡白话文等。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认识其在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 “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李大钊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文学就是白话文; 旧文学就是文言文、八股文。
胡适
鲁迅
一、《新青年》的创办
“一、要有话说,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 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三、要说我自 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 说什么时代的话。”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温故知新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 哪些尝试?结果如何? 洋务运动 技术
戊戌变法(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制度
失 败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 的任务没有完成?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 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 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 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新 旧 思 潮 发 生 激 烈 冲 突
袁世凯实现 独裁专制, 规定“ 国民 教育,以孔 子之道为修 身大本”
一、《新青年》的创办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一、《新青年》的创办
一、《新青年》的创办
• 2. 运动的时间、 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 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运动兴起的标志
旗帜
一、《新青年》的创办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C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⑤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B )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义 D、民主和科学
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
一、《新青年》的创办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 暗。” ——陈独秀《新青年》
一、《新青年》的创办
3.内 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民 主 迷信盲从 新道德
科 学 新文学 专制独裁
旧文学
旧道德
一、《新青年》的创办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 了( D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 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 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C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6、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 义的是 (C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8、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革 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是 “新”在何处?(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B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9、新文化运动到了后期有什么新的发展?
新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文 前期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 化 化,反对旧文学。 运 内容 动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民的胜 后期 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周评论》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 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 性质、意义 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条件。
宣传马克思主义
完成练习册关于第9课所有内容 预习第三单元第10课
陈独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鲁 迅:“吃人的礼教。”
思考: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 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的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只有打倒儒家 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 政治与民主共和。
2008年,经过3个多月40000多网民投票,选出了5句 《论语》中的句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此向世界展示 中华文化的精髓。
白话文:“干不了,谢谢。”
一、《新青年》的创办
鲁迅画像
《狂人日记》封面
二、“新世纪的曙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二、“新世纪的曙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新世纪的曙光”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
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偏向
3.内 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①
④
②
③
一、《新青年》的创办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 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 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 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 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一、《新青年》的创办
发表《青春》一文, 号召青年要改造社会;又 发表《孔子与宪法》指出 反封建必须反孔教
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动 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解放思想 新文化运动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的创办
■“新世纪的曙光” ■课堂小结
课程标准: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 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 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青年》的创办
• 1.背景
西方传入的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 等思想观念 深受知识阶 层欢迎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改造 创新,与时俱进
三、小 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兴起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 年杂志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后期
(十月革命以后)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传播马克思 主义思想
三、小 结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两大旗帜(口号)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 神。也包从西方传入的社会科 学理论。
一、《新青年》的创办
主要阵地、运动兴起的标志、
代表人物
一、《新青年》的创办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旧址;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阵地)
一、《新青年》的创办
陈独秀,字仲甫,安徽 怀宁人,新文化运动领 导者。早年留学日本, 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 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创建《新青年》杂志, 后改名《青年杂志》,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