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法案例与分析(陈玲玲)
大学生法律犯罪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日益庞大,然而,大学生法律犯罪事件也屡见不鲜。
这些犯罪事件不仅损害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案例将分析一起大学生法律犯罪事件,以期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预防和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一)案情简介某大学三年级学生李某,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2019年5月,李某在宿舍楼内,趁室友不在,盗取了室友的笔记本电脑一台,价值约5000元。
事后,李某将笔记本电脑变卖,所得款项用于日常生活开支。
(二)犯罪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李某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缺乏关爱和引导,导致其价值观扭曲。
2. 学校因素:李某所在大学对学生的法律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其法律意识淡薄。
3. 个人因素:李某自身道德品质不高,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不良诱惑。
三、案例分析(一)犯罪行为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二)犯罪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李某的家庭环境对其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其产生了盗窃的念头。
2. 学校因素:李某所在大学对学生的法律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其法律意识淡薄,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
3. 个人因素:李某自身道德品质不高,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不良诱惑。
(三)犯罪后果1. 法律后果:李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2. 社会后果:李某的行为破坏了校园的和谐稳定,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四、案例启示(一)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强化学校法律教育学校应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预防违法犯罪。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心理问题容易引发犯罪行为。
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大学生被杀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3月,某高校大学生李某因涉嫌杀害同校同学张某被警方逮捕。
张某,女,20岁,系该校大一学生。
据调查,张某与李某同住一栋宿舍楼,两人关系较好,但近期因琐事产生矛盾。
2019年3月某日凌晨,张某被发现在宿舍内遇害,凶手为李某。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对此类事件的高度关注。
二、案件经过1. 矛盾产生:张某与李某同住一栋宿舍楼,两人关系较好。
然而,近期两人因琐事产生矛盾,具体矛盾原因尚不明确。
2. 作案过程:2019年3月某日凌晨,李某趁张某熟睡之际,用锐器将其杀害。
作案后,李某将张某的尸体藏匿在宿舍内,并试图掩盖罪行。
3. 案发发现:张某的尸体于第二天早晨被宿舍同学发现,随即报警。
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展开调查,最终将李某抓获。
三、法律分析1. 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李某故意杀害张某,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1)犯罪主体:李某年满18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2)犯罪客体:张某的生命权。
(3)犯罪客观方面:李某实施了故意杀害张某的行为。
(4)犯罪主观方面:李某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张某死亡,仍故意实施,具有杀人的故意。
综上,李某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1)赔偿损失: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张某的家属可向李某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因张某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
(2)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张某的家属可向李某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因张某死亡造成的精神损害。
3. 行政处罚(1)行政拘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结伙斗殴的;……李某的行为属于结伙斗殴,可被处以行政拘留。
大学生犯罪案例及分析(大学生犯罪案例及分析心得体会)
大学生犯罪案例及分析(大学生犯罪案例及分析心得体会)求大学生犯罪案例分析,要带图片的!1、【案例一】感情受挫竟做“黑客”近日,公司向洪山警方举报,由该公司提供服务器服务的15家政府网站被侵入,政府信息发布很受影响。
警方调查发现,武汉高校一名大三学生小君有重大作案嫌疑。
2、请根据作用机制的标准,分析石章碧的犯罪原因。
(35%) 试论非道德现象与犯罪现象的关系。
(15%) 试述犯罪预防的概念及其特点。
(15%) 针对本案,你认为应如何加强犯罪预防工作。
3、年1月至4月,在高校相对集中的南开区,法院共受理大学生犯罪案件24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5%。
在24件案件中,男性21人,女性3人,其中累犯3人;被告人主观上均有犯罪故意,无过失犯罪。
4、案例分析:李、王和徐预谋实施的是绑架罪,但具体实施犯罪过程中,他们不仅实施了绑架的行为,并且还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实施绑架行为并杀害被绑架人的,以绑架罪论处。
1、【案例三】顺手牵羊知法犯法小常是武汉重点大学应届法学硕士毕业生,虽毕业临近,但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家庭条件本就不好的他,经济上更加捉襟见肘。
前不久,小常像往常一样回宿舍。
2、没有钱花大学生做起“梁上君子”盗窃案例是大学生犯罪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为临时见财起意,慑于法律的威严,发案后大多会主动投案,量刑上也会从轻处罚。
3、案例1:陈xx、单xx均为学校在校学生,一天陈约单去中学打龚成,因龚向另一学生强索钱财。
两人在校门口,正好碰上学生胡栏住龚,陈上去就打,打后胡提出要钱,龚只好同意交出70元钱由陈、胡等人分。
4、案例 1 因为在租影碟的时候与他人发生口角,海淀走读大学学生栗从保安手里接过藏在保卫室里的砍刀,将对方乱刀砍伤。
5、沉迷程序设计误了学业今年27岁的卓科,1978年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仁寿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
1998年,卓科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知名高校的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成为村里走出来的第一名大学生。
大学生著名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其中,李某某强奸案作为一起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件,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犯罪原因、法律适用、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本文将以李某某强奸案为例,对大学生著名法律案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二、案件背景及基本事实1.案件背景李某某强奸案发生于2013年5月,当事人为某大学在读本科生李某某(化名)与一名女大学生。
案件发生后,迅速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成为我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典型大学生犯罪案件。
2.基本事实2013年5月某日晚,李某某在校园内以参加同学聚会为由,将一名女大学生骗至宿舍。
随后,李某某以暴力手段强奸了该女大学生。
案发后,该女大学生向公安机关报案,李某某被依法逮捕。
三、案件分析1.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1)道德观念缺失。
李某某强奸案中,李某某作为大学生,本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他却因道德观念缺失,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2)法律意识淡薄。
李某某在犯罪过程中,对法律的威慑力认识不足,导致其以身试法。
(3)心理素质差。
李某某在面临诱惑和压力时,心理素质较差,无法正确应对,从而导致犯罪。
2.法律适用分析(1)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李某某的行为已构成强奸罪,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
受害人在本案中遭受了身心伤害,有权要求李某某承担民事责任。
(3)行政处罚。
对于李某某的行为,学校可依法给予其相应的行政处罚。
3.社会道德分析(1)道德教育缺失。
李某某案反映出我国部分高校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不足,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淡薄。
(2)社会风气问题。
李某某案的发生,反映出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如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等。
四、启示与建议1.加强道德教育。
高校应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强化法律意识。
高校应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能够依法行事。
大学生法律案例解剖(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法律意识逐渐提高。
然而,在大学生活中,由于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模糊等原因,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也时有发生。
本案例以一起大学生盗窃案为例,对大学生法律意识进行解剖,以期引起广大大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关注。
二、案例介绍(一)案情简介2019年10月,某高校大学生王某因急需用钱,产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经过一番策划,王某于10月15日深夜,潜入校园内某宿舍,盗走宿舍内学生李某的笔记本电脑一台。
得手后,王某将笔记本电脑以低价出售,所得款项用于偿还债务和消费。
(二)案件处理案件发生后,李某立即向学校保卫处报案。
经调查,学校保卫处联合警方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
王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并表示愿意赔偿李某的损失。
经审理,法院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意识淡薄本案中,王某作为一名大学生,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他却因为急需用钱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这反映出王某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基本规定和后果认识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王某可能从未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导致在面临困境时无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道德观念模糊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一个道德观念模糊的人往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本案中,王某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盗窃他人财物,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道德规范。
王某在校园内盗窃,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
这反映出王某道德观念模糊,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不足。
(三)心理素质差心理素质是影响一个人是否犯罪的重要因素。
本案中,王某在面临困境时,没有选择合法途径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了盗窃。
这反映出王某心理素质较差,无法承受压力,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面临各种压力,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若不能正确应对,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四、启示与建议(一)加强法律教育高校应加强法律教育,将法律课程纳入必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触犯法律案例近年(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9年,某高校一名大二学生小王(化名)因涉嫌盗窃被警方逮捕。
据悉,小王曾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大二期间,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为了购买游戏装备,小王产生了盗窃的想法。
他先后在宿舍、图书馆等地盗窃了多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财物,涉案金额达数万元。
最终,小王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二、案例分析1. 成因分析(1)法制观念淡薄:小王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其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法律。
(2)道德修养不足:小王沉迷网络游戏,导致价值观扭曲,道德修养下降,无法抵制不良诱惑。
(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失:小王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法制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行为。
2. 危害分析(1)损害他人利益:小王的盗窃行为给被盗者带来了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被盗者的生活。
(2)破坏社会秩序:小王的盗窃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3)损害自身形象:小王的犯罪行为使其在同学、老师和家长中的形象受损,对其今后的学业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三、预防措施1. 加强法制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提高道德修养:学校和家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其具备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3.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家庭和学校要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行为。
4.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
5.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学校和家庭应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惩罚,起到警示作用。
四、总结大学生触犯法律案例在我国屡见不鲜,这不仅损害了他人利益,也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加强法制教育、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培养,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法律案件分析大一新生(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孩子送入大学,希望他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一些大一新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触犯法律。
本文将以一起大一新生犯罪案件为例,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视。
二、案件概述2019年9月,某大学大一新生张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张某在高中时期成绩优异,家庭条件良好,但在大学期间,由于沉迷网络游戏,逐渐形成了盗窃的恶习。
他利用课余时间,多次潜入校园内宿舍,盗窃同学的财物。
案发后,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并依法提起公诉。
三、案件分析(一)案件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张某的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张某在面对诱惑时,无法抵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2. 法治意识淡薄:张某在大学期间,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法治意识淡薄。
他误以为盗窃行为不会受到法律制裁,因此有恃无恐,多次作案。
3. 道德观念缺失:张某在高中时期,由于成绩优异,受到周围同学的羡慕,逐渐形成了自以为是的心态。
他缺乏道德观念,不懂得尊重他人,将盗窃行为视为获取财富的捷径。
4. 社会环境因素:张某所在大学周边地区,治安状况较差,盗窃案件时有发生。
这种社会环境,使得张某误以为盗窃行为在校园内较为普遍,从而降低了他的犯罪成本。
(二)案件法律分析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民事责任:张某在盗窃过程中,给受害者造成了经济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 行政责任:张某在大学期间,违反了学校的管理规定,应当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女大学生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女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然而,女大学生在校园内外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以一起女大学生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女大学生提供法律保障。
案例背景:某高校女大学生小王,在宿舍内被同宿舍同学小李侵犯隐私权。
小李在未经小王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翻看小王的手机,并将小王的照片、聊天记录等私密信息发布到网上。
小王发现后,要求小李删除信息,但小李拒绝。
小王遂向学校投诉,学校对此事进行调查,但未给予满意的处理结果。
无奈之下,小王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例分析1. 隐私权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公民享有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行踪、名誉、荣誉、隐私等享有的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
在本案中,小李未经小王同意,私自翻看小王的手机,并将小王的照片、聊天记录等私密信息发布到网上,侵犯了小王的隐私权。
2. 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小李的侵权行为给小王造成了精神损害,因此,小李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3. 学校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学校应当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在本案中,学校在接到小王的投诉后,虽进行了调查,但未给予满意的处理结果。
因此,学校在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方面存在不足,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4. 法律依据(1)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2)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3)学校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二条三、案例启示1. 提高法律意识女大学生应提高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2.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女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个人信息泄露,防止遭受侵权。
3. 倡导文明交往女大学生应倡导文明交往,尊重他人隐私,避免侵犯他人权益。
4. 加强学校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大学生法律案例实录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由此引发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以一起大学生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法律意识培养和风险防范的启示。
二、案例概述案例名称:大学生小张因校园贷纠纷诉至法院案例时间:2019年5月案例地点:某市某大学案例简介:大学生小张在校园内通过一款名为“校园贷”的APP借款,用于解决生活费用。
由于小张未按时还款,借款公司以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等方式向小张及其家人施加压力。
在不堪忍受的情况下,小张将借款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三、案例分析1. 法律关系分析(1)借款合同关系:小张与借款公司之间签订了借款合同,双方具有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
(2)侵权责任关系:借款公司以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等方式侵害了小张及其家人的合法权益,构成侵权责任。
2. 法律依据分析(1)合同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小张与借款公司之间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
(2)侵权责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借款公司的暴力催收、威胁恐吓行为侵犯了小张及其家人的合法权益。
3. 案例启示(1)增强法律意识:大学生应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法律知识匮乏而遭受不法侵害。
(2)谨慎借贷:大学生在借贷过程中应谨慎选择借款平台,避免因盲目借贷而陷入债务困境。
(3)依法维权:在遭受不法侵害时,大学生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四、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小张与借款公司之间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但借款公司以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等方式侵害了小张及其家人的合法权益,构成侵权责任。
据此,法院判决借款公司解除与小张的借款合同,并赔偿小张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赔偿。
五、总结本案例充分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意识,防范法律风险。
女大学生被触及法律案件(3篇)
第1篇正文: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他们年轻、有活力,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然而,近年来,一些女大学生因为触及法律案件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给她们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深刻反思。
一、案件概述某高校一名女大学生,因涉嫌诈骗罪被警方逮捕。
据悉,该女生曾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知识,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了多名同学的信任,骗取了大量的钱财。
此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一个本应拥有光明未来的女大学生,为何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二、案件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这个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名女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缺失。
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没有及时发现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导致孩子逐渐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2. 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案件中,女大学生因为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这种情况下,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没有主动改正。
3. 网络诱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网络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这个案件中,女大学生被网络上的诱惑所吸引,逐渐迷失了自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这个案件中,女大学生所处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学校对学生缺乏教育引导,家庭对孩子的关爱不足,社会风气也不尽如人意,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女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三、案件反思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
同时,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让孩子明白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2. 提高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白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法律案例及分析性侵(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芳,女,18岁,某大学一年级新生。
2019年9月,小芳在参加一次校园活动中,结识了同校的一位男生小李。
小李外表帅气,性格开朗,很快与小芳成为了朋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关系日益亲密,小李时常邀请小芳参加聚会、看电影等活动。
2020年3月,小李以“帮助小芳适应大学生活”为由,邀请小芳到其家中学习。
当晚,小芳独自前往小李家。
然而,就在小芳进入小李家后,一场噩梦悄然降临。
二、事件经过小李趁小芳不注意,将其控制在卧室,并采取暴力手段,对小芳实施了性侵。
事后,小李威胁小芳,若敢声张,就将此事公之于众,甚至威胁到小芳的家人。
小芳在恐惧和羞愧中,选择了沉默。
然而,内心的痛苦让她难以承受,她开始向朋友倾诉,希望得到帮助。
三、法律分析1. 犯罪主体与客体在本案中,犯罪主体是小李,客体是小芳的性自主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犯罪构成(1)犯罪主体:小李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符合犯罪主体的条件。
(2)犯罪客体:小芳的性自主权,即小芳对自己身体不受侵犯的权利。
(3)犯罪主观方面:小李具有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小芳造成伤害,却仍然实施。
(4)犯罪客观方面:小李采取暴力手段,对小芳实施了性侵。
3.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小李的行为已构成强奸罪。
根据犯罪情节,法院可对小李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四、案例分析1. 校园性侵问题近年来,校园性侵事件频发,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本案反映出校园性侵问题的严重性,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2. 受害者的心理创伤性侵事件对受害者来说,不仅是对身体上的伤害,更是对心理上的打击。
小芳在遭受性侵后,陷入了恐惧、羞愧、自责等心理状态,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关爱和支持。
3. 法律保护与救助(1)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师生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性侵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法律案例实录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
然而,在大学生群体中,仍存在一些法律问题,如知识产权侵权、校园贷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
本文将以一起大学生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对案例进行实录分析,以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案例概述2018年,某高校大学生小王(化名)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某知名游戏公司的游戏人物形象上传至网络,并制作了一系列周边产品。
随后,游戏公司发现后,将小王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事实根据案件事实,小王在未经游戏公司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游戏人物形象,制作周边产品,并上传至网络。
游戏公司认为,小王的行为侵犯了其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遂将其告上法庭。
2. 法律依据(1)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权利。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他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其作品。
(2)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专用权。
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他人不得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3. 案例分析(1)小王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根据法律规定,小王在未经游戏公司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游戏人物形象,制作周边产品,并上传至网络,已构成对游戏公司著作权的侵犯。
同时,小王在制作周边产品时,未使用游戏公司的商标,因此不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
(2)小王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小王应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具体赔偿金额由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
4. 案例启示(1)加强知识产权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充分认识到侵犯知识产权的严重性。
(2)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大学生法律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法律案例及分析在当今社会,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法律案例,不仅可以增强法律知识,还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大学生法律案例及其分析。
案例一:校园欺凌事件某大学学生小张在宿舍内遭受室友的言语侮辱和身体攻击,导致其精神和身体受到严重伤害。
小张向学校报告了这一情况,但学校未能及时处理,导致欺凌行为持续发生。
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在本案中,学校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二:网络诈骗案件大学生小李在网上购物时,被诈骗分子以低价商品为诱饵,骗取了其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导致其账户内资金被盗。
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小李应当及时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警方调查。
同时,大学生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案例三:知识产权侵权大学生小王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未经允许大量引用了他人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未注明出处,涉嫌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
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小王应当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与原作者协商解决。
案例四:校园贷纠纷大学生小赵因生活费用紧张,通过校园贷平台借款。
后因平台高额利息和不合理的还款方式,导致小赵无法按时还款,面临法律诉讼。
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借款合同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校园贷平台的高额利息可能违反了法律规定,小赵可以寻求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在校园内外都可能面临各种法律问题。
法律案件案例分析大学生(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5月,某高校大学生李某因家境贫寒,急需用钱。
在经过一番思索后,李某决定采取盗窃的方式筹集资金。
5月20日,李某在校园内窃取了同宿舍同学张某的一部价值3000元的手机。
事发后,张某报警,学校保卫处立即介入调查。
经查,李某对其盗窃行为供认不讳。
二、案件事实1. 李某,男,20岁,某高校大学生,家境贫寒。
2. 张某,男,21岁,某高校大学生,与李某同宿舍。
3. 2019年5月20日凌晨,李某趁张某熟睡之际,将张某放在床头的手机盗走。
4. 当日,张某发现手机被盗,遂报警。
5. 李某被学校保卫处抓获,对其盗窃行为供认不讳。
三、法律分析1. 犯罪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李某已满18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是本案的犯罪主体。
2. 犯罪客体本案中,李某盗窃张某的财物,侵犯了张某的财产所有权,属于侵犯财产类犯罪。
3. 犯罪主观方面李某盗窃张某的财物,是出于非法占有目的,具有犯罪故意。
4. 犯罪客观方面李某实施了盗窃行为,窃取了张某的财物,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四、判决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案件事实,李某盗窃张某手机,价值3000元,属于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
综合考虑李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法院判决李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五、案例分析1. 本案中,李某因家境贫寒,采取了非法手段筹集资金,体现了我国刑法对财产犯罪的严厉打击。
同时,这也提醒广大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合理规划生活,避免走上犯罪道路。
大学生触犯法律的案件(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却相对薄弱。
本篇将分析一起大学生触犯法律的案件,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校园法治建设。
二、案件简介2019年5月,某高校大学生陈某因涉嫌盗窃被当地公安机关逮捕。
陈某在大学期间,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家庭经济压力增大。
为了筹集游戏资金,陈某在宿舍内盗窃了同学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财物,价值共计2万余元。
案发后,陈某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三、案件分析1. 案件原因分析(1)法律意识淡薄:陈某在大学期间,由于对法律知识的缺乏,没有意识到盗窃行为是违法行为,导致其触犯法律。
(2)道德观念缺失:陈某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规范,损害了他人利益。
(3)心理压力过大:陈某在大学期间,由于学习成绩下滑和家庭经济压力增大,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2. 案件影响分析(1)对陈某个人:陈某因触犯法律,被判处有期徒刑,对未来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2)对家庭:陈某的犯罪行为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3)对校园:此案件在校园内造成了不良影响,损害了校园的和谐氛围。
四、案例分析1. 法律角度陈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道德角度陈某的行为违背了道德规范,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应受到道德谴责。
3. 心理角度陈某在心理压力过大时,没有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而是选择了犯罪,说明其心理素质较差。
五、启示与建议1. 提高法律意识:大学生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引人深思大学生法律案件(3篇)
第1篇在我国,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
然而,在追求知识和理想的道路上,个别大学生却因法律意识淡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本文将围绕一起引人深思的大学生法律案件,探讨法律与青春的碰撞,以及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案件背景2019年,某大学一名大学生陈某因涉嫌诈骗罪被警方抓获。
经调查,陈某利用网络平台,以低价出售奢侈品为诱饵,骗取他人钱财。
在短短一个月内,陈某骗取了数十万元。
案发后,陈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但已经无法挽回损失。
二、案件分析1. 法律意识淡薄陈某作为一名大学生,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
然而,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陈某丧失了道德底线,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这反映出我国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认识不足。
2. 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诈骗案件频发。
陈某在作案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的优势,迅速传播虚假信息。
这说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部分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3. 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某的父母对其关爱有加,但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
陈某的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关注孩子的成长,导致陈某在道德和法律观念上存在缺陷。
三、反思与启示1. 加强法制教育学校应将法制教育纳入日常教学,通过举办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同时,家庭教育也应重视法制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社会团体和媒体应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减少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害。
3.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结语大学生法律案件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法律与青春的碰撞。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大学生被抓案件分析报告
大学生被抓案件分析报告# 大学生被抓案件分析报告一、案件概述在某某大学的校园中,发生了一起大学生被抓的案件。
该案件涉及一名大学生在校内持有非法物品并进行交易的行为。
二、案件经过该案件始于某某大学校园安全人员的巡逻中发现了可疑行为。
当时,校园安全人员注意到一名大学生在晚上离开宿舍时携带了一袋可疑物品,并向校园内另一名陌生男子交付了物品后离开。
校园安全人员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涉及非法交易,因此对该名大学生进行了截查。
经过现场搜身,他们发现了一些可疑物品,其中包括毒品。
校园安全人员将大学生带到校园保安办公室进行进一步调查,并根据大学的校规校纪,立即报案向警方求助。
三、警方介入接到校方的报案后,警方立即展开调查。
初步询问后,警方决定对该名大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盘问和侦查。
通过对大学生的讯问,警方得知该名大学生是一个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赚取额外的收入,他参与了非法物品的交易。
警方进一步展开调查,以尽可能获得更多线索。
他们查看了该名大学生的手机通信记录,并联系了与该名大学生交易过的人员进行问讯。
通过这些努力,警方逐渐了解到该非法交易行为的背后存在一个犯罪团伙。
四、犯罪团伙调查警方决定将调查的重点置于犯罪团伙身上。
他们通过对大学生的供述和通信记录的分析,逐渐掌握到一些重要线索。
通过多次追踪和蹲点,警方成功地捕获了该团伙的核心成员,并搜查到了他们的藏身之处。
在搜查中,警方发现了大量的非法物品和涉案证据。
经过进一步调查,警方确定该犯罪团伙已经在校园内进行非法交易一段时间,并已经涉及到一部分学生。
警方将此情况向校方做了汇报,并与校方合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校园的安保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五、案件结果及启示经过警方的调查和努力,该犯罪团伙被彻底摧毁,相关成员被逮捕并被起诉。
大学生被抓的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这起案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教育部门和相关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宣传,让学生对违法犯罪行为有足够的认知。
大学生触犯法律案例近年(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然而,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因触犯法律而成为舆论焦点,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关注。
本文将对近年来大学生触犯法律案例进行回顾,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以期引起社会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视。
一、大学生触犯法律案例回顾1. 案例一:2018年,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因涉嫌盗窃被警方抓获。
经调查,该学生曾在宿舍内盗窃同学财物,涉案金额达数千元。
2. 案例二:2019年,某高校一名研究生因涉嫌猥亵女同学被警方逮捕。
经审理,该学生曾多次在校园内对女同学进行言语侮辱和肢体骚扰。
3. 案例三:2020年,某大学一名学生因涉嫌诈骗被警方抓获。
该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虚构身份,骗取他人钱财,涉案金额达数十万元。
4. 案例四:2021年,某高校一名大学生因涉嫌参与网络赌博被警方抓获。
经调查,该学生曾组织多名同学参与网络赌博,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
二、大学生触犯法律原因分析1. 法治观念淡薄: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认为违法成本低,导致其法治观念淡薄。
2. 心理素质较差:面对挫折和压力,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部分大学生家庭环境不理想,缺乏家庭教育,导致其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出现偏差。
4. 学校教育不足:高校在法治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不够重视,导致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5. 社会环境因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不良信息、低俗文化等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价值观扭曲。
三、大学生法治教育反思1. 强化法治教育:高校应将法治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2. 完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
3. 加强心理素质培养:高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法律讲堂被偷窈的女孩(2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手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人们的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中,偷窥行为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本篇文章将围绕一起被偷窥的女孩案例,从法律角度分析偷窥行为的性质、法律责任以及如何维权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案例背景小芳(化名),一个年仅18岁的女孩,在某大学读书。
一天晚上,她在宿舍洗漱时,突然发现有人在窗外偷窥。
她感到非常害怕,立刻报警。
警方调查后发现,偷窥者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小李(化名)。
小李利用手机摄像头,通过宿舍窗户对小芳进行偷窥长达一个月之久。
三、偷窥行为的性质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在本案中,小李的行为属于偷窥他人隐私,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法律规定,其行为构成违法行为。
四、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小李应当受到行政拘留和罚款的处罚。
2.刑事责任:如果小李的行为构成犯罪,如偷窥、偷拍、窃听等,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民事责任:小芳可以要求小李赔偿其精神损失费、医疗费等。
五、维权途径1.报警:一旦发现偷窥行为,应及时报警,让警方介入调查。
2.收集证据:在报警的同时,要积极收集证据,如照片、视频、录音等,以便证明偷窥事实。
3.提起诉讼:在警方调查过程中,如果小李的行为构成犯罪,小芳可以提起刑事自诉。
如果小李的行为构成侵权,小芳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4.寻求法律援助:在维权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寻求法律援助。
六、防范措施1.提高警惕: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2.加强宿舍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宿舍的管理,确保宿舍安全。
3.使用隐私保护软件: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安装隐私保护软件,防止他人偷窥。
4.加强法律宣传: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七、结语偷窥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是社会道德和法律所不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方接案后,迅速展开调查。很快,小芸发现事态 严重,主动投案认罪,并将所有物品归还了失主。事 后,经调查得知,小芸父母均为国家干部,家庭条件 很优越。但因与室友相处不和,小芸便“想教训她们 一下”。于是趁室友上课之机,盗得以上物品。
感情受挫 竟做“黑客” 近日,某公司向洪山警方举报,由该公司提供服务器服务的15 家政府网站被侵入,政府信息发布很受影响。警方调查发现,武汉 某高校一名大三学生小君有重大作案嫌疑。 经审讯,小君交代了作案动机和过程。原来,小君因失恋,便 想报复社会泄愤。但生性胆小的他不敢采取暴力方式,就想到了做 网络“黑客”。于是,他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专门找到挂靠 政府网站较多的服务器,通过ADSL拨号上网的方式,非法侵入服务 器,破坏政府网站。(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
1.注重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追求目标,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2.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① 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 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当前尤为 重要的是:A)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增强社会应变力,学会处理现实与愿望的 矛盾,学会自我调试,做事前理智思考。B)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系:大学生要放弃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使自己 的心理处于轻松愉快之中。C)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性问题,指导大 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正视恋爱关系,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理。 ② 学校要进行全面教育,针对大学生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有的 甚至是法盲的现象,我们强调要强化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 己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我果法制 的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 ③ 预防犯罪首先必须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保证校园是一个学习知 识的场所,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学校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 生解决生活中的各项困难。对大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社会 个部门也都负有重大责任。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司 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同 时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 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加强教育领导,把 大学生犯罪率降到最低限度。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表现在: 他们心理的脆弱性上面,这种心理的脆弱,主要有原因 有:a.对自我的要求过分高于自身的素质、能力;b.客观生活 环境困难;c.父母过度关怀。曾经被媒体热炒的清华大学学生 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北京某高校学生马忠义携带仿真枪绑 架案等等,都是因心理的脆弱而诱发的犯罪。
看到社会中大学生比例的 上增,大学生失业现象的频繁,现代大学生已经不再有过 去大学生拥有的那种认为自己是出类拔萃的优秀者的想法, 他们的自我预期下降。这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
b.个人化个性化倾向:面对改革浪潮,大学生的价值观 念就出现了个人化、个性化倾向。这种倾向是对不承认合 理的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反对”,具有一定的积极性, 但如果不能把握合适的“度”,就很容易陷入个人主义的 泥潭,从而容易产生犯罪。
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
• 大学生自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价值观是影响甚至支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 自我价值出现了变化。在不否认主流是好的条件下,我们要指出有为 数不少的人的思想出现了消极、颓废的倾向。
•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心理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 他们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 缺考虑;加上大学生人生体验浅,而社会又极其复杂,故若没有 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
顺手牵羊 知法犯法 小常是武汉某重点大学应届法学硕士毕 业生,虽毕业临近,但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 的工作。家庭条件本就不好的他,经济上更 加捉襟见肘。 前不久,小常像往常一样回宿舍。忽然, 他发现公寓楼一宿舍房门大开,室内却无人, 而且桌面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想起自己 近来生活费紧张,小常竟不自觉走进该寝室, 盗走笔记本电脑。被抓时,小常懊恼不已: “知法犯法,都是一时糊涂啊!”
由于改革开放,国内出现了多种文化。一些非主流 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对大学生 产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些影响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 因之一。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健康向上的,对大学生起着积极 的正面引导作用,但像色情、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西 方、港台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 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则在社会上起着极坏的影响, 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检察官:相对而言,大学生犯罪率要远远低于其他人群,从犯 罪手段、情节和危害结果来看,大学生犯罪大多数属轻微刑事犯罪。 同时,大学生犯罪也具有可控性。但是,由于培养一名大学生,对 国家、学校、家长乃至本人来说,都极为不易。因此,社会各界应 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预防大学生犯罪,使“天之骄子”们健康 成才,少一些冲动。
大学生犯法案例 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
制作: 陈玲玲(企管1334班) 组员 : 陈玲玲 吴春芳 方青青
大学生犯法案例
盗窃室友 只为报复
去年10月,洪山区某高校一女生宿舍被盗,丢失的 东西包括:小哲的MP4一部以及笔记本电脑一部,价 值人民币2800元;小洁的MP4一部,价值人民币315元; 小兰的耳机1副,价值人民币8元,而同宿舍的小芸则 未丢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