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f4b66592e3f5727a5e96297.png)
1654 年5 月8 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德国马德堡广场上人山人海,连皇帝、贵族和许多大官也都早早赶到现场。
这里正在进行一次“半球”实验。
此次实验,因科学界围绕空气有否压力的问题争论而举行的。
原因是科学家葛利克告诉人们:我们平时生活在空气中,每个人身上要受到20 多吨重的大气压。
这一论点使人惊讶,连许多科学家也不相信。
为了证实这一点,葛利克公开在此进行表演。
时值上午9 点,只见广场的中心停着16 匹骤悍精壮的骏马,表演的指挥者葛利克把马分成两群,每8 匹一边,中间是一只铜做的大圆球,由两个半球合成。
只要哨声一响,便让马像拔河一样,从相反的方向使劲拉着那合二为一的铜球。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a8aa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9.png)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马德堡半球实验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奥托·冯·瓦西里发明的一种经典物理实验,旨在展示气体的压力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该实验使用了两个相互吻合的半球,将它们在真空中紧密封闭在一起,并通过抽气泵将内部空气抽出,从而形成一个真空密闭的空间。
这样,两个半球之间就会产生一个极为强大的真空密封,使得两个半球无法被分开。
实验原理主要是基于气体压力的概念。
根据气体的基本原理,气体会在容器内均匀地填充所有可用的空间,并且气体分子会不断地在容器内碰撞并产生压力。
当两个半球被封闭在一起并且内部的空气被抽出时,内外两侧的气体压力会失衡。
由于外部大气压力远远高于内部的真空压力,导致两个半球之间会产生一个极为强大的压力差,使得两个半球无法被分开。
这一实验生动地展示了气体的压力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大气压力的巨大力量被有效地利用,使得两个半球之间产生了一个稳固的真空密封,从而阻止了它们被分开的可能性。
这个实验不仅仅是一种展示物理原理的教学工具,更是一种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索过程。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体的性质和压力的本质。
这个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展示物理原理,更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自然界奥秘的思考和探索。
气体的压力与大气压力之间微妙的关系,正是这一实验展示的重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大气压力对物体的影响,并且更好地认识到我们周围世界的不可思议之处。
总的来说,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在于利用气体压力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通过真空密封的方式展示了这一原理。
这个实验生动地展示了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界奥秘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气体的压力和大气压力之间微妙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奥秘与美妙。
马德堡半球的作文
![马德堡半球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431926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b.png)
马德堡半球实验记
哎呀,说起那个马德堡半球实验,简直是闹得沸沸扬扬,跟咱四川的火锅一样,热辣得很!想当年,那两位德国老兄,马德堡的格里克和他的帮手们,硬是整了一出大戏,让全世界都瞪大了眼。
他们找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广场上摆开了两个大铁球,圆滚滚的,跟咱过年时的大汤圆似的,不过这两个“汤圆”可大了去了,能装下好几头大水牛。
然后,他们就用抽气机,哧哧哧地,把里头的空气抽了个一干二净,整得跟真空一样。
这时候,好戏开场了!格里克喊了一嗓子:“哪个不信邪的,来试试拉这两个球!”嘿,你还别说,真有人不信邪,一拨接一拨地上,使出了吃奶的劲儿,脸憋得跟红辣椒似的,愣是没拉动分毫。
围观的乡亲们,那是看得目瞪口呆,嘴巴张得能塞进个鸭蛋。
最后,还是格里克自个儿,悠哉悠哉地打开了阀门,放了气进去,“噗”的一声,两个半球就像被解了咒的魔法球,轻轻一拉就分开了。
这下子,大伙儿才算是心服口服,原来空气还有这么大的力气,能把这么重的铁球给压得紧紧的!
这实验一传十,十传百,成了物理学上的佳话。
咱们四川人听了,也是直呼过瘾,心想这格里克,真是个有心思的汉子,整得这么一出好戏,让咱们也长了见识,晓得了空气里头还藏着这么大的学问!。
马德堡半球实验教案幼儿园
![马德堡半球实验教案幼儿园](https://img.taocdn.com/s3/m/6533927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9.png)
马德堡半球实验教案幼儿园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实验,让幼儿了解气体性质,掌握气体受力情况,初步了解马德堡半
球的原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步骤
1. 引入
老师拿出一个气球,打气后放在桌上,并问:“大家看到这个气球了吗?它是
由什么构成的?”引导幼儿说出是由气体构成的,并通过提问让幼儿认识气体的性质。
2. 实验操作
老师带领幼儿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操作,将一个薄膜圆球套在一个玻璃杯口上,再将玻璃杯倒扣在平板上,用一根吸管将半球内气体抽走,观察结果。
3. 结论总结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老师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在没有气体支持的情况下,气
球就会被挤塌,呈现出凹陷弯曲的形态。
这说明气体对物体具有支持力。
”
4. 实际应用
老师引导幼儿思考:当我们呼吸时,胸部腔内的空气使胸腔膨胀,所以我们才
能呼吸,当我们呼气时气体受外力挤压,胸腔变小,所以我们的肺中的空气从毛细血管中流出肺泡,被人体利用,这与马德堡半球实验中空气在受到外压时的变化现象相似。
三、教学效果评价
本次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幼儿通过亲身操作,加深了对气体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掌握气体受力情况和马德堡半球的原理,引导幼儿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达到了预期目标。
马德堡半球实验半径与拉力的关系的题目
![马德堡半球实验半径与拉力的关系的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89ec6a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a.png)
《探寻马德堡半球实验半径与拉力的关系》1. 引言马德堡半球实验是一个经典的物理实验,它通过探讨气体压力与容器体积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气体的物理性质。
而在这个实验中,半球的半径对于实验结果是至关重要的。
2. 马德堡半球实验简介2.1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很有意思的,它是通过将两个半径相当大的半球合拢在一起,并在内部抽空,然后用拉力拉开两个半球。
实验结果将会显示,在拉力大于一定数值时,无法再将两个半球分开。
2.2 实验意义这个实验对于研究气体的物理特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揭示了气体压力与容器体积之间存在的关系。
3. 半径对拉力的影响3.1 半径增大,拉力减小根据实验结果,当半球的半径较大时,所需要的拉力也会相对较小。
3.2 半径减小,拉力增大反之,当半球的半径较小时,所需拉力也会相对较大。
4. 深入探讨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拉力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论来设计出更加节能高效的气体容器和设备。
通过对半径和拉力的关系进行精确控制,可以减少所需拉力,从而降低能耗。
5. 总结与回顾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半径与拉力的关系,展示了在物理学领域中半径对于实验结果的重要性。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深入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气体的物理性质,并为工程设计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6.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马德堡半球实验对于我们理解气体的行为和对工程设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对这一实验的理解,并不断探索更多的应用领域。
通过本文的探讨,相信读者也能对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半径与拉力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7.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为了更深入地探究马德堡半球实验中半径与拉力的关系,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在不同半径的半球上施加拉力,并记录所需的拉力值。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半径与拉力之间的具体关系。
7.1 实验方法我们准备了多组不同半径的马德堡半球,并排列在实验台上。
科学实验作文马德堡办得实验
![科学实验作文马德堡办得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765913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2.png)
科学实验作文马德堡办得实验哎呀妈呀,你们可真是让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还没有电脑、手机什么的,人们的生活可真是简单又有趣呢!有一天,有个叫马德堡的人,他是个非常喜欢做实验的人。
他觉得世界上有很多奥秘等着人们去发现,于是就决定做一个大实验。
你们知道马德堡是谁吗?他就是那个发明了马德堡半球的人!这个半球可是很厉害的,它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呢!马德堡决定用这个半球来做一个大实验,他要把整个城市的人都装进这个半球里,然后再把半球封住,看看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你们说,这是不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但是马德堡就是这么勇敢,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实现这个梦想。
于是,马德堡开始行动了。
他先找了很多志愿者,告诉他们他的计划,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太疯狂了,但是马德堡坚持说:“只要我们努力,一定能成功!”大家都被马德堡的热情感染了,于是就纷纷加入到这个实验中来。
接下来的日子,马德堡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艰苦的准备工作。
他们要设计一个能够承受所有人重量的结构,还要找到足够的材料来制作这个半球。
这个过程可真是既紧张又刺激啊!终于,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那天,马德堡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城市的中心,开始了他们的大实验。
他们把所有的人召集起来,告诉他们实验的计划,大家都表示要为这个伟大的实验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后,马德堡就把所有人放进了半球里。
你们猜怎么着?半球竟然没有破裂!原来,马德堡和他的团队在制作半球的时候,特意加入了一种特殊的材料,使得半球具有了非常强大的承压能力。
而且,他们还在半球上做了一些特殊的设计,使得半球内部的空间可以随着人数的变化而自动调整。
就这样,马德堡和他的团队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伟大的实验。
他们把整个城市的人都装进了半球里,然后再把半球封住,结果半球居然没有破裂!这个实验让全世界的人都惊叹不已,也让马德堡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勇敢地去尝试,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417aad6ce2f0066f5332226.png)
马德堡半球实验
亦称“马德堡圆盘”,是用来演示大气压强的仪器。
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学者奥托•格里克表演了一个最惊人的试验。
他把两个铜质直径三十多厘米的空心半球紧贴在一起,两半球的对口处经过研磨。
在贴在一起之前,应用抹布将对口处擦净,并涂上凡士林,两半球接触后,要用力压一下并稍稍左右转动一下。
然后打开阀门,并用胶皮管把气嘴跟抽气机相连接,将球内气体抽出后,球外的大气压使两半球合在一起。
在半球的两侧各装有一个巨铜环,环上各用八匹马向两侧拉动,结果用了相当大的力却未拉开。
球内的空气被抽出,没有空气压强,而外面的大气压就将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通过上述实验不仅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证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这个实验是在
马德堡市进行的,因此将这两个半球叫“马德堡半球”,而将这个试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
后来各学校物理实验室所用的是铸铁制成直径10厘米左右的两半球体,目前教学仪器改进而用硬橡胶制成扁圆形的半球体,省去了用抽气机抽气的装置。
实验时只要将两半球紧压,将球体内空气挤出即可,也能说明球内外具有压强差。
市场商店出售的塑胶制品的挂衣钩,也是根据上述实验及其原理而制成的。
在解释实验原理时应注意:拉开马德堡半球的力并不是大气压乘以球的“表面积”。
作用在马德堡半球的表面上的大气压,其中有一部分作用是互相抵消的,所产生的压紧半球的力,不等于大气压强乘球的表面积,而是等于大气压强乘球的横截面积。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物理现象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物理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5f3a2f1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a.png)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物理现象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物理现象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一个很有趣的物理现象,它解释了在重力作用下,竹子如何在一小盆里形成弯曲形状,而不会折断或断裂。
实验原理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很简单。
当一根竹子被放入一个小盆里,重力作用在竹子的两段上,使它产生弯曲,最终形成一个弯曲的半球状,而不会有莫名其妙地断裂或折断。
原理分析
从结构上分析,当竹子被放入小盆里时,竹子的两段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外力会使它的两段产生拉伸,从而带来弯曲。
另外,竹子的弹性模量也是弯曲形状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竹子受到外力时,它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它形成弯曲形状。
结论
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很好地解释了在重力作用下,竹子如何形成弯曲形状,而不会折断或断裂。
它的原理是由于重力和弹性模量的作用,使竹子产生弯曲变形,而不会断裂或折断。
- 1 -。
马德堡半球实验 作文
![马德堡半球实验 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bf7d6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1.png)
马德堡半球实验作文
《有趣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嘿,你们知道吗?我今天要来讲一个超级有趣的事儿,就是那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记得有一次啊,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公园里玩,看到一个瘪了一半的气球,我们就突发奇想,说这多像马德堡半球实验里的那个球呀!然后我们就开始瞎捣鼓起来。
我们找了根绳子,把气球绑得紧紧的,想象着这就是那个要被拉开的半球。
我们几个小家伙呀,那是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拼命地往两边拽,脸都憋得通红通红的,就像熟透的西红柿。
我们一边拽一边还喊着口号:“一、二、三,拉呀!”那场面,可搞笑了。
可是呢,任凭我们怎么用力,这“半球”就是纹丝不动,感觉就像被胶水粘住了一样。
我们累得气喘吁吁的,都快瘫在地上了,可那气球还是好好地在那。
这不就和马德堡半球实验一个道理嘛,大气压力可太厉害了呀!当初科学家们为了做这个实验也是费了好大的劲呢。
他们把两个半球合在一起,抽走里面的空气,嘿,那可就牢牢地吸在一起了,好多匹马都拉不开呢!就像我们拉那个气球一样,太难啦!
回头想想我们在公园的这场小闹剧,虽然有点傻乎乎的,但还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神奇之处呀。
现在每次我看到气球,都会想起那次有趣的经历呢!这就是我和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啦,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马德堡半球实验作文六年级
![马德堡半球实验作文六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92958a9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5.png)
马德堡半球实验作文六年级
马德堡半球实验,哇哦!我听说这个实验超级有趣!就是说,有两个金属的半球,它们巨大无比,差不多像两个超级大的足球那么大,然后它们是空的!不是普通的空,是超级超级稀薄的空,像是比我们呼吸的空气还要稀薄!
这个实验就是要证明空气的压力有多大!所以有个聪明的科学家,他叫奥托·冯·瓦
鲁班,他就把这两个超级大的半球放在一起,然后把里面的空气抽走了!就像吸吮冰淇淋一样,但是吸的不是冰淇淋,是空气!吸走以后,这两个半球就变成吸在一起了!
咦,你知道吗?这个实验不是随便玩玩的,是有很重要的科学意义的!因为当半球里面的空气被吸走以后,外面的空气压力就会把这两个半球挤在一起,然后它们就紧紧黏在一起了!就像是你用胶水把两个纸板粘在一起一样!
我看过一个视频,有人演示了这个实验,他们把两个大半球用一个管子连接起来,然后里面的空气被吸走了。
然后,他们试着把两个半球分开,超难的!就像你想把两个胶水粘在一起的纸板分开一样,真的需要超级多力气!
科学家通过这个实验发现了很多厉害的东西,比如我们平常感觉不到的空气压力有多大,还有各种各样的物理规律。
这就是为什么学校会让我们知道这个实验,因为它不仅仅好玩,而且还能让我们更了解科学!
所以,要是有人问我马德堡半球实验是什么,我就会说:“哇哦,那是个超级有趣
的实验!你知道吗?有两个巨大的金属半球,它们被外面的空气压力粘在一起了!然后,科学家通过这个实验发现了好多有趣的东西!”。
真的,你也可以试试看,告诉别人这个实验有多厉害,然后他们也会觉得超级有趣的!。
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190936efe4733687e21aab4.png)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1654 年5 月8 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德国马德堡广场上人山人海,连皇帝、贵族和许多大官也都早早赶到现场。
这里正在进行一次“半球”实验。
此次实验,因科学界围绕空气有否压力的问题争论而举行的。
原因是科学家葛利克告诉人们:我们平时生活在空气中,每个人身上要受到20 多吨重的大气压。
这一论点使人惊讶,连许多科学家也不相信。
为了证实这一点,葛利克公开在此进行表演。
时值上午9 点,只见广场的中心停着16 匹彪悍精壮的骏马,表演的指挥者葛利克把马分成两群,每8 匹一边,中间是一只铜做的大圆球,由两个半球合成。
只要哨声一响,便让马像拔河一样,从相反的方向使劲拉着那合二为一的铜球。
一切准备就绪。
葛利克向皇帝请示后,一声令下,赶马人使劲地抽着鞭子,烈马引颈长嘶。
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奇怪的是16 匹烈马如此大力却分不开两只半球合在一起的铜球,两边的马拼命喘着粗气,僵持着,突然“砰”地一声巨响,铜球被分成两半。
在场观看的人们,个个瞪大眼睛,感到十分惊奇。
葛利克表演成功了。
这项“半球”试验充分向人们证明大气不仅有压力,而且它的力量大得惊人!葛利克表演时所用的那两个半球做得很精致,合起来不会漏气,表演前他先在球中装水,然后把球中的水全部抽出来,再把口密封住,这样铜球内几乎变成了真空。
由于大气中存在着惊人的压力,真空铜球受到大气压力后,以至要用几十匹马力才能把它们分开。
也许人们要问:既然大气压力这么大,那我们平时怎么很轻松,丝毫没有任何感觉呢?原来,空气是从四面八方包围着一件东西的,它的压力也是均匀地从四面八方压向同一物体,我们人的身体几乎是和外界相通的,身体内部也有空气,也有压力,这个由里向外的压力和外界的压力平衡,互相抵消了,所以我们身体就不再觉得受到压力了。
马德堡半球实验报告
![马德堡半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5ad1c5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17.png)
一、实验背景马德堡半球实验,亦称马格德堡半球实验,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时任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于1654年在神圣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德国雷根斯堡)进行的一项著名物理实验。
该实验旨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大气压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二、实验目的1. 验证大气压的存在;2. 探究大气压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3. 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将两个铜质空心半球合在一起,在半球吻合处加上浸透蜡和松节油的皮圈以防止漏气。
其中一个半球上装有活栓,通过活栓用抽气机抽出球里的空气,使半球内部形成近似真空状态。
此时,大气压会作用在半球外部,使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四、实验材料1. 铜质空心半球两个(直径约36公分);2. 油浸皮革一层;3. 真空泵一台;4. 马匹两队;5. 活栓一个。
五、实验步骤1. 将两个铜质空心半球合在一起,在吻合处加上油浸皮革,确保密封;2. 将其中一个半球上的活栓打开,用真空泵抽出球里的空气,形成近似真空状态;3. 关闭活栓,观察两个半球是否能够分开;4. 用马匹两队分别从两个半球相反方向拉扯,观察半球是否被拉开;5. 打开活栓,让空气进入半球,观察两个半球是否能够轻易分开。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抽出空气后,两个半球紧密结合,难以分开;2. 用马匹两队从两个半球相反方向拉扯,半球未被拉开;3. 打开活栓,让空气进入半球,两个半球轻易分开。
实验结果表明,大气压确实存在,并且对物体产生作用力。
在近似真空状态下,大气压使两个半球紧密结合,而马匹两队无法将半球拉开。
这说明大气压具有强大的作用力,足以克服马的拉力。
七、实验结论1. 大气压确实存在,且具有强大的作用力;2. 大气压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3.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存在的重要实验之一。
八、实验心得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及其作用力。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大气压的理论,还让我们体会到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
![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fe15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2.png)
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由德国科学家奥托·冯·格里克(Otto von Guericke)在17世纪进行的一项经典实验。
该实验旨在证明气体的存在和压力的作用。
实验装置由两个金属半球组成,半球之间通过真空密封。
其中一个半球连接一个抽气泵,可以用于将气体抽出半球。
另一半球上有一个小孔,可以引入气体或与外界进行交换。
在实验中,先将两个半球合拢并通过抽气泵将其中一个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创造真空状态。
接着,将两个半球分开,观察其行为。
当两个半球分开时,如果存在气体,将会出现以下现象:两个半球之间会受到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气体将会从外界进入其中一个半球,使得两个半球之间产生压力差。
由于内外压力差的存在,外部高压气体会使得半球合拢更加困难。
如果将气体引入一个半球中,然后将两个半球合拢,也会观察到类似的效果:在两个半球随着合拢的过程中,内部气体会逐渐充满整个半球空间,并受到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
同样地,内外压力差的存在使得半球合拢更加困难。
通过这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气体的存在和压力的存在。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气体特性以及研究压力学和流体力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德堡的半球实验作文
![马德堡的半球实验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9f9cf9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b.png)
马德堡的半球实验作文你知道吗?在科学的历史长河里,有一个实验就像一场超级有趣的魔术表演,那就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其实也没有那么久啦,就是1654年的时候),在德国的马德堡这个地方,有个叫奥托·冯·格里克的人。
他呀,就像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大孩子,脑袋里总是装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
当时呢,人们对于大气压力这个东西还不是很了解。
奥托就想啊,怎么才能让大家清楚地看到大气压力是个多么厉害的家伙呢?于是,他就捣鼓出了这个超酷的实验。
他搞来了两个铜制的半球,这两个半球就像两个紧紧拥抱的大胖子,中间是空心的哦。
然后呢,他把这两个半球合在一起,并且把里面的空气抽得差不多光光的,就像把一个房间里的人都赶出去一样。
接下来,神奇的事情就要发生啦。
奥托找来了两队马,就像是安排了两支拔河队伍。
每队马都有好多匹,那些马呀,个个都膘肥体壮,精神抖擞。
它们分别系在两个半球上,就等着一声令下开始拉这两个半球。
你猜怎么着?一开始的时候,那些马就像使出了吃奶的力气,马蹄子在地上不停地刨啊刨,马脖子上的肌肉都鼓起来了,可是那两个半球就像是被胶水死死粘住一样,纹丝不动。
这可把周围观看的人都惊呆了,他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那些马呢,肯定在心里想:“这是什么玩意儿啊?怎么这么难拉动?”其实啊,这都是大气压力在搞鬼。
你想啊,半球里面的空气被抽走了,外面的大气就像无数只无形的手,紧紧地压在半球上,不让它们分开。
最后啊,随着马的数量不断增加,当加到十六匹马的时候,只听到“轰”的一声,就像一声闷雷,两个半球终于被拉开了。
周围的人都忍不住发出惊叹声,他们这才意识到大气压力是多么强大的一股力量。
这个实验就像是一场无声的震撼表演,让大家对大气压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那以后啊,马德堡半球实验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科学的天空中闪耀着。
它让我们知道,在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及应用
![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82149f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c.png)
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及应用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奥托·冯·格里克斯马德堡于1657年提出的一种实验,用来验证气体真空和大气压力的存在。
实验原理:
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基于大气压力作用在物体表面产生的力。
实验中,马德堡半球是由两个金属半球组成的,半球之间有密封的橡胶垫。
在半球内抽出空气后,由于外界大气压力作用于半球外表面,形成了一个外强内弱的压力差。
然后,对半球表面上密封的环形握手用力,试图将两个半球分开。
由于内部空气压力较低,外部大气压力迫使半球保持闭合状态,不容易分开。
应用:
1. 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直观地显示大气压力对物体的作用。
当实验者试图分开半球时,感受到了大气压力的力量,从而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
2. 安全与气密性测试: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用于安全阀和气密性测试。
以阀门为例,将阀门置于马德堡半球实验装置中,密封好并抽出内部空气。
然后通过封闭的阀门,利用外界大气压力产生的压力差,验证阀门的气密性能。
3. 大气压力教学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可用于教学中,演示大气压力的产生原理以及对物体的作用。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大气压力对于物体的影响,并加深对于气体
压力概念的理解。
总的来说,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实际演示,直观地展示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教学和应用价值。
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1f8f3170b4e767f5acfceb2.png)
奥托·冯·居里克
17世纪那个时候 世纪那个时候, 在17世纪那个时候,德国 有一个热爱科学的市长, 有一个热爱科学的市长,名叫 奥托·冯 居里 居里克 奥托 冯·居里克.他是个博学多 才的军人,从小就喜欢听听伽 才的军人,从小就喜欢听听伽 利略的故事 爱好读书, 的故事; 利略的故事;爱好读书,爱好 科学;一直读到莱比锡大 科学;一直读到莱比锡大 1621年又到耶拿大学攻读 年又到耶拿大学 学.1621年又到耶拿大学攻读 法律;1623年 再到莱顿大学 法律;1623年,再到莱顿大学 钻研数学 力学. 数学和 钻研数学和力学.他读了三所 大学,知识面很广,上知天文, 大学,知识面很广,上知天文, 下识地理;什么数理、法律、 下识地理;什么数理、法律、 哲学工程等等,无所不知, 哲学工程等等,无所不知,无 所不通.因此, 所不通.因此,他能在军旅中 过活;又可在政界中立足; 过活;又可在政界中立足;更 能在科学界发言.他是1631 1631年 能在科学界发言.他是1631年 入伍, 入伍,在军队中担任军械工程 工作很出色.后来, 师,工作很出色.后来,投身 政界,1646年当选为马德堡市 政界,1646年当选为马德堡市 市长.无论在军旅中, 市长.无论在军旅中,还是在 市府内,都没停止科学探索. 市府内,都没停止科学探索.
关于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几个问题
• 1.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先后问题。 • 2.实验中两个半球上所受压力的计算。 • 3.列举现实生活的实例来证实大气压的存在。
托里拆利实验
1. 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 银,排除空气,用另一只手的食指紧紧堵 住玻璃管开口端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 有水银的槽里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 时放开手指,将管子竖直固定当管内外贡 液液面的高度差约为76cm时,它就停止 下降,读出水银柱的竖直高度。 2.逐渐倾斜玻璃管,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 度不变。 3.继续倾斜玻璃管,当倾斜到一定程度, 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 而管外液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正是大气 压强支持着管内76cm高的汞柱,也就是 大气压跟76c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长短不同的玻璃 管重做这个实验(或同时做,把它们并列 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水银柱的竖直高 度不变。说明大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细、 长短无关。
马德宝半球实验作文
![马德宝半球实验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1a72e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3.png)
马德宝半球实验作文
嘿呀,今天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超级神奇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老师拿出两个半球,嘿,看起来就像两个大锅盖。
老师说这两个半球可以紧紧地合在一起,而且很难拉开。
哎呀,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老师让我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尝试拉开这两个半球。
我们小组的几个同学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嘿呀,可这两个半球就像被粘在一起
一样,纹丝不动!
其他小组的同学也都没能拉开这两个半球。
哎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老师笑着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大气压强的作用。
当两个半球合在一起时,里面的空气被排出,形成了一个真空的环境。
而外面的大气压强大
于里面的压强,所以就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了。
哇,原来是这样啊!这个实验真是太神奇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和乐趣。
嘿嘿,我以后要多做一些这样的实验,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器材
马德堡半球模型。
实验原理
当马德堡半球中空气抽出后,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球很难被拉开。
实验作用
1.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2.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实验拓展
1.大气压强很大,设计实验测量大气压强。
2.大气压的五种变化
(1)大气压随地势高低的变化
从微观角度看,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气体的密度;二是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
在地球表面随地势的升高,地球对大气层气体分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空气分子的密度减小;同时大气的温度也降低。
所以在地球表面,随地势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数值是逐
渐减小的。
如果把大气层的空气看成理想气体,我们可以推得近似反映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的公式如下:
p=p0eμgh/RT
(μ为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p0为地球表面处的大气压值,g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R为普适气体恒量,T为大气热力学温度,h为气柱高度)
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大气温度变化这一次要因素的影响时,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h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小,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在2km以内,大气压值可近似认为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在2km以外,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渐缓。
所以过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介绍:在海拔2千米以内,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米,大气压降低1毫米汞柱。
(2)大气压随地理纬度的变化
地球表面大气层里的成份,变化比较大的就是水汽。
人们把含水汽比较多的空气叫“湿空气”,把含水汽较少的空气叫“干空气”。
有些人直觉地认为湿空气比干空气重,这是不正确的。
干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而水气的分子量只有,所以含有较多水汽的湿空气的密度要比干空气小。
即在相同的物理条件下,干空气的压强比湿空气的压强大。
在地球表面,由赤道到两极,随地理纬度的增加,一方面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极地半径的减小,地球对大气的吸引力逐渐增大,空气密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两极地区温度较低,所以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可近似看成干空气,所以由赤道向两极,随地理纬度增加,大气压总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增大(因气候等因素影响,局部某处的大气压值变化可能不遵循这一规律)。
(3)大气压的日变化
对于同一地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地面的大气压值也会有所不同,这叫大气压的日变化。
一天中,地球表面的大气压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最高值出现在9~10时。
最低值出现在15~16时。
导致大气压日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大气的运动;二是大气温度的变化;三是大气湿度的变化。
日出以后,地面开始积累热量,同时地面将部分热量输送给大气,大气也不断地积累热量,其温度升高湿度增大。
当温度升高后,大气逐渐向高空做上升辐散运动,在下午15~16时,大气上升辐散运动的速度达最大值,同时大气的湿度也达较大值,由于此二因素的影响,导致一天中此时的大气压最低。
16时以后,大气温度逐渐降低,其湿度减小,向上的辐散运动减弱,大气压值开始升高;进入夜晚;大气变冷开始向地面辐合下降,在上午9~10时,大气辐合下降压缩到最大程度,空气密度最大,此时的大气压是一天中的最高值。
(4)大气压的年变化
同一地区,在一年之中的不同时间其大气压的值也有所不同。
这叫大气压的年变化。
大气压的年变化,具体又分为三种类型,即大陆型、海洋型和高山型。
其中海洋型大气压的年变化刚好与大陆型的相反。
通常所说的“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指的就是大陆型大气压的年变化规律。
下面对此略做分析(另外两种情况不做讨论)。
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一个开放没有具体疆界的空间之内,这就使它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有着很多区别。
夏天,大陆中的气温比海洋上高,大气的湿度也比较大(相对冬天而言),这样大陆上的空气不断向海洋上扩散,导致其压强减小。
到了冬天,大陆上气温比海洋上低,大陆上的空气湿度也较夏天小,这样海洋上的空气就向大陆上扩散,使大陆上的气压升高。
这就是大陆上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的原因(大气温度也是影响大气压的一个因素,但在这里决定大气压变化的因素不是气温,而是大气的流动及大气的密度)。
(5)大气压随气候的变化
大气压随气候变化的情况比较多,但最为典型的就是晴天与阴天大气压的变化。
有句谚语叫“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反映的就是大气压的这一变化规律。
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中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
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
阴天时,云层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
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向外扩散,使空气的密度减小,同时阴天地区大气的湿度比较大,也使大气的密度减小。
因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实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