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分析
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1.05.11•【文号】国函[2001]48号•【施行日期】2001.05.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1]48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至2020年)>的请示》(沪府〔2000〕1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上海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上海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以金融保险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和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把上海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行政辖区634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要从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对全市实行统筹规划。
要控制中心城发展规模,有序引导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疏解,形成“多轴、多核”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要逐步拓展沿江海发展空间,形成宝山、外高桥等组成的滨水城镇和产业发展带;进一步增强浦东新区的功能,搞好形象建设;重点建设好宝山等11个新城和朱家角等中心镇,形成相对独立、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郊区城镇。
要深入研究崇明岛的发展条件,纳入全市发展战略统筹考虑。
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用地布局。
在内环线以内要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继续调整、完善内外环线之间的工业布局,以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无污染的工业为重点;在外环线以外地区,要结合新城、中心镇的建设,集中建设一批市级工业区,形成若干制造业中心;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和郊区旅游业。
上海某地块项目总体规划设计方案.pdf
马桥镇元江路南、曙光路东16A-02/04地块规划设计目录:一、效果图篇----------------------------------------见第1页二、设计说明---------------------------------------见第14页(一)、总体规划设计说明-------------------------见第15页 (二)、建筑单体设计说明-------------------------见第18页 (三)、景观绿化设计说明-------------------------见第21页 (四)、经济技术说明-----------------------------见第24页 三、规划篇-----------------------------------------见第26页(一)、规划设计——区位分析---------------------见第27页 (二)、规划设计——地形地貌现状-----------------见第28页 (三)、规划设计——规划理念---------------------见第29页 (四)、规划设计——总平面图---------------------见第30页 (五)、规划设计——中国传统空间文化特征---------见第31页 (六)、规划设计——生态性规划-------------------见第35页 (七)、规划设计——交通分析---------------------见第38页 四、建筑篇-----------------------------------------见第41页(一)、国际古宅度假酒店——设计理念-------------见第42页 (二)、国际古宅度假酒店——传统庭院空间组织-----见第43页 (三)、国际古宅度假酒店——内部空间序列---------见第44页 (四)、国际古宅度假酒店——传统建筑语汇复原-----见第45页 (五)、国际古宅度假酒店——传统古宅细部节点复原-见第46页 (六)、国际古宅度假酒店——平面、立面、剖面-----见第47页(七)、国际古宅度假酒店透视图-------------------见第71页 (八)、国际古宅商务办公——设计理念-------------见第76页 (九)、国际古宅商务办公——平面图---------------见第77页 (十)、国际古宅商务办公透视图-------------------见第79页 (十一)、国际精品度假酒店——设计理念-----------见第80页 (十二)、国际精品度假酒店——传统建筑功能的置换-见第81页 (十三)、国际精品度假酒店——内部空间序列-------见第82页 (十四)、国际精品度假酒店——传统建筑语汇的提炼-见第83页 (十五)、国际精品度假酒店——平面、立面、剖面---见第84页 (十六)、国际精品度假酒店透视图-----------------见第91页 (十七)、商务办公——设计理念-------------------见第96页 (十八)、商务办公——传统院落组合分析-----------见第97页 (十九)、商务办公——庭院空间序列---------------见第98页 (二十)、商务办公——传统建筑语汇的创新--------见第100页 (二十二)、商务办公——平面、立面、剖面--------见第101页 (二十三)、商务办公透视图----------------------见第109页 五、景观绿化篇------------------------------------见第114页(一)、现代中式园林——景观总平面图------------见第115页 (二)、现代中式园林——对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创新--见第116页 (三)、现代中式园林——特色香樟树布置总平------见第117页 (四)、国际古宅度假酒店景观——----------------见第118页 (五)、国际精品度假酒店景观--------------------见第122页(六)、典型A型商务办公景观--------------------见第126页 (七)、典型B型商务办公景观--------------------见第129页 (八)、入口景观区节点设计----------------------见第131页 (九)、上架通道和跨河桥梁节点设计--------------见第133页 (十)、植物配置图------------------------------见第135页 (十一)、铺装意向图----------------------------见第136页 (十二)、小品意向图----------------------------见第137页二、设计说明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一)、上海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文件(二)、上海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预合同(三)、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相关文件(四)、《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3年版)(五)、现行国家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及地方相关法规与规范二、项目概述(一)、项目背景该项目位于马桥镇旗忠森林体育城,地块范围东至规划道路,南至青登河,西至曙光路,北至元江路。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草案)》解读.DOC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40)(草案)》解读出guo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40)(草案)》已形成,即日起正式启动为期1个月的社会公示。
草案显示,上海至2040年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
发布会上,对于公众关注的人口调控问题,规划草案显示,至2040年上海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
同时,根据全球城市开放发展的特点,在常住人口基础上,以实际服务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暂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游客等)的合理需求,预留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截至xx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
规划草案对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提出了“负增长”要求。
规划提出,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战略留白空间200平方公里。
上海的发展也将与周边区域实现融合发展。
根据规划草案,未来将构建上海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地区协同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应。
根据昨日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40)(草案)》(下称《上海2040》),常住人口规模在2500万左右。
而截至xx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
其中对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提出了“负增长”要求,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战略留白空间200平方公里。
另外,至2040年,市域森林覆盖率25%以上、对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的覆盖率100%。
沪将构建“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
浦东新增金桥、张江主城副中心。
《上海2040》提出构建“八射八联”轨道交通市域线网络,形成8条主城区联系新城、核心镇和中心镇的射线,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提升至80%,枢纽之间的轨道出行时间缩短至40分钟。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及其演化进程
万方数据姚凯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及其演化进程图1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1953)2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演进和特征评析2.1以前苏联规划思想指导的总规编制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城市规划成为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工具,工作重点转向“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和人口结构”,贯彻“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改善生产和居住生活条件。
限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城市规划工作转向了吸收前苏联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也参照前苏联专家帮助起草的《编制城市规划设计与修建设计程序(初稿)》而进行。
1950年.前苏联专家巴莱尼柯夫根据苏联城市规划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关于上海市改建及发展前途问题》的意见书。
意见书采用了前苏联的规划方法,贯彻了将上海改变为“生产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延续”的思想。
在职业分类上,首次提出被抚养人口、服务人口的概念,提出按照前苏联城市基本人口占总人口的30%一35%、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45%一50%、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18%一23%的比例计算和发展上海的人口。
在用地规模的计算102中.又提出参照前苏联的各类职业的基本人口用地指标推算。
1953年,前苏联专家穆欣指导编制的《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第一次比较系统、全面地对上海城市发展提出了原则性和战略性的规划方案.它对上海一段时间的城市建设和总规编制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方案提出用社会主义改造城市的方法。
保留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城市基础.重新规划、合理布局住宅、工厂、铁路、运输和仓库地区,疏散城市过于稠密的人口。
改善城市的生活条件。
同时.根据整个规划,把广场、街道、河岸和公园在建筑和空间艺术上加以组织.运用古典的艺术形式和现代建筑技术成就安排住宅和公共建设。
根据城市特点而形成统一特色(图1)。
规划编制以前苏联模式为范本,比较突出的是采用“定额指标”计算规划指标。
方案对上海的港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及运动场布局和建筑艺术布局等作了研究。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90136
一步不景条联周以公被。和合将。客国功港 闲个行同观软系边此共设这娱居成同的际能区 体有其的走性。区为开计个乐住为时不和将新 验趣中广廊的通域中放成区的、一这同国能的 。的将场连绿过紧心区一域区工个里要内满综
休是,接化一密与并个将域作适也求游足合
筑海
外 立
为 主
建
面题筑
能。与
够建环
丽 景
反 射
筑 具
“ ”“
其洋吴
优门淞吴
越户口淞
的 水
、
得 名
以 江
陆七,海
交省扼浩
通锁据瀚
条钥江、
件之口百
,称,舸
历,向争
,吴 历淞 来为 为水 兵陆 家要 必冲 争, 之苏 地松 。喉
重市汇北这向,解一 分乡
新 发 展 的 城 市 地 区 。
工 业 区 、 现 代 化 外 贸 港
的 咽 喉 , 也 是 上 海 重 点
吴淞港国际
客运中心位于 吴淞口岸,吴 淞口是黄浦江 与长江交汇处 ,是浦江沿岸 宝山段的重点 区域,是黄浦 江的咽喉,也 是由长江水道 进入70公里浦 江全景的第一 景区,地理位 置十分显要, 它不仅是上海 的门户与窗口 ,也是长江乃 至全中国的门 户和窗口。
1.4 区域分析
1.5 基地分析
基地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口岸东侧。规划范围:黄 浦江与海军试舰招待所以西,淞宝路以东,海军码头,炮台 第四仓库和吴淞卫生检疫站以南,高压线走廊以北之内。
境
观出有 的
。江流 设
面畅 计
和的 以
港形 船
口体 舶
的, 和
美建 航
港区从功能上被分为三个区域——国际、国内客运中心,国内旅游中转中心和综合办公园区。港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文本
II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编制目的 体现国家战略要求和市民需求,立足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促进 上海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编制本规划。
第2条 规划作用 国务院 2001 年 5 月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确立了把上海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 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对上海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本规划是指导未来上海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的法定依据,是引领上海城市创新转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 间资源配置的战略蓝图、政策平台和行动纲领。凡在规划范围内涉及 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的各项政策、规划的制定,以及各类规划建设活 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六章 公共服务和文化风貌 ............................ 64
第一节 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 ........................ 64 第二节 高等级公共服务 ............................ 69 第三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71 第四节 总体城市设计 .............................. 81
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交通资讯Information展水平显著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智能化水平、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30年,北京双枢纽机场成熟运营、协调发展、适度竞争,国际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天津、石家庄机场区域航空枢纽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将天津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基本实现京津冀地区主要机场与轨道交通有效衔接,打造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空铁联运、协同发展的世界级机场群。
(澎湃新闻,2017-12-18)北京改善绿色出行环境北京改善绿色出行环境::两年治理468km步行自行车系统北京市着力改善绿色出行环境,根据规划,北京市到2020年将完成3200km步行自行车系统的治理工作,其中市管城市道路1600km。
2016年以来,北京城市道路已治理完成965km,市管道路已治理完成468km。
为规范治理工作,北京市下发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改善技术指南》;编制了《北京市人行道桩设计实施导则》和《北京市自行车道彩铺设计导则》,为提升整治工作水平提供了规范。
一些路段的治理工作效果明显。
例如,针对非机动车道被违规停车占压的问题,在一些道路交叉口停车占压位置和易产生通行冲突的位置增设非机动车护栏,机动车侵占率由原来的18.24%降至6.13%。
对一些有条件的公共汽车站进行后绕式改造。
(新华网,2017-12-20)广州新开通4条地铁线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接驳2017年底,广州地铁九号线、十三号线一期、十四号线知识城支线、四号线南沿线等4条地铁新开线开通运营,直接服务于黄埔区、白云区、南沙区、花都区、增城区。
为完善公共汽车与轨道交通的接驳,广州市交通部门组织相关单位提前研究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对地铁十三号线一期和十四号线知识城支线市中心区内的地铁沿线进行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实现新建地铁站与周边主要住宅区、商业圈公交服务空间+时间上的衔接。
主要措施:以轨道交通车站为节点,加强周边社区公共汽车服务覆盖;新开快速接驳线,连接多条轨道交通线并成网;优化站点设置,完善公共汽车、地铁接驳服务;延长服务时间,加强公共汽车、地铁服务对接;完善公共汽车与轨道交通接驳指引;完善轨道交通应急公共汽车接驳。
上海城市规划志.第二篇: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篇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1)概述 (1)第一章建国初期上海城市规划 (2)第一节上海市改建及发展前途问题意见书 (2)第二节上海市发展方向图草案 (3)第三节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 (5)第二章“二五”计划期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7)第一节1956~1967年近期规划草案 (7)第二节1958年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总图 (8)第三节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 (9)第三章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2)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4)一、总体规划方案编制 (14)二、总体规划方案主要内容 (15)三、总体规划方案审批 (22)第四章浦东新区总体规划 (25)第一节浦东新区规划纲要和初步方案 (26)第二节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27)第二篇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概述城市总体规划是根据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和建设管理的蓝图,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功能分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指导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总体部署各项建设。
建国初期,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努力恢复发展生产,关心劳动人民生活,重视城市建设,提出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首先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方针,为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1949年12月,政务院邀请苏联专家希马柯夫(CиMAKOB)、巴莱尼柯夫(BEHEHиKOB)来上海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1953年9月,穆欣(MOжиH)来上海指导编制《城市总图规划》,并作专题报告,为上海引进了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和工作方法,推进了上海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
1956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以后,中共上海市委及时制定了上海工业“充分利用,合理发展”的方针,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
1958年,国务院批准将江苏省的嘉定、上海、松江等10个县划归上海市,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这阶段编制的《上海市1956年~1967年近期城市规划草图》和《上海市1958年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总图》,提出开辟近郊工业区和远郊卫星城,适应了工业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需要,上海市城市布局开始形成以市区为主体,近郊工业区和远郊卫星城镇相对独立又有有机联系的群体组合城市。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案例分析与实践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案例分析与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作为追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成功案例对于其他城市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某城市的案例进行分析与实践,探讨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有效性。
1. 案例背景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案例中,我们选择了上海市作为研究对象。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面临着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许多问题,如土地利用不合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
因此,上海市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举措,以应对这些挑战。
2.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一种系统性的、综合性的工作,旨在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产业结构规划、交通规划等多个领域,通过对城市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
在上海市的案例中,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3.建设管理的必要性建设管理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
良好的建设管理可以保障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在上海市的案例中,建设管理的规范和高效执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4.案例分析上海市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的举措。
首先,上海市通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其次,在土地利用方面,上海市实施了精细化管理,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再次,在交通规划方面,上海市积极推进公共交通的发展,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上海市还致力于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通过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改善了城市环境。
5.实践总结上海市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对于其他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需要与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确立明确的发展方向。
其次,要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土地浪费和乱占。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
•
• •
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
三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之一) 国际航运中心
返回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性质、规模 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幵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 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 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 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 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3、综合交通 对外交通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戓略目标,以“三港两路” 为建设重点,“三港”即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亚太地匙航空枢纽港、 现代化信息港,“两路”即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市域交通以“两网” 为重点,“两网”即城市轨道交通网、市域高速公路网,形成各种交 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 年-2020 年)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框 架
指导思想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创新与特色 实施效果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要 求,体现匙域整体发展的思想,统筹规划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环 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戓略,促进经济、社 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 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 设;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 和休闲的环境。
返回
END
水环境整治与保护的规划目标 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 面整治市域河道;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逐步完善污水排水系 统,改善水环境质量,污水处理率大于80%。 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目标 以烟尘、二氧化硫和机劢车尾气为大气 污染防治重点,实施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结合西 气东输工程扩大天然气来源和使用范围,控制燃煤电厂总,争取外来 电源。
如何评价中国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上海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其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也是如此。
我们将深入研究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充满了活力和创新。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规划和设计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例如,上海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采用了新的技术和理念,使城市更加宜居和可持续。
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建筑和公共空间设计也非常出色,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
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城市规划和设计缺乏足够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元素,使城市缺乏独特性和个性化。
城市规划和设计过于注重商业和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城市规划和设计缺乏足够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使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缺乏信任和认同感。
为了改进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更加注重历史文化和人文元素,使城市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更加注重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以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信任和认同感。
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充满了活力和创新,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改进城市规划和设计,我们可以使城市更加宜居和可持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信任和认同感。
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概述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空间布局等进行全面、长远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设计则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城市的局部区域进行设计,包括道路、建筑、公共空间等方面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总体规划的意义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引导城市长期发展的重要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以下意义:1.指导城市发展方向: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明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利用效率。
3.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城市总体规划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4.保护自然环境: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设计的意义城市设计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城市形象:城市设计通过对建筑、道路、公共空间等进行设计,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2.改善交通流动:城市设计重视交通规划和交通设施的合理布局,优化交通流动,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3.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创造出宜人、舒适的公共环境,增加人们的社交活动和休闲娱乐空间。
4.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城市设计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生活方式,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城市总体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了整体的引导和指导,而城市设计则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城市设计必须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性。
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了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等指导原则,城市设计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设计,包括道路、建筑、公共空间等方面的规划与设计。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
END
感谢下载
• 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 • 三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之一) • 国际航运中心
返回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性质、规模
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 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 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 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 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纽港,初步形成亚太地区航空枢纽。 建成上海国际信息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信息化总体
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城市的相应水平。 上海港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从国家整体利益
出发,统筹考虑,通力协作,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集装箱枢纽港 建设,核心是建设水深15m以上的深水港区。
4、环境建设和历史文化名 城保护
六个基本形成,即:
• 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
• 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
• 基本形成符合现代化大都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布 局;
• 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 基本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 • 基本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体系。
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以外环线以 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新 城是以区(县)政府所在地 城镇、或依托重大产业及城 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 中等规模城市,人口规模一 般20-30万人;中心镇是 由市域范围内分布合理,区 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 较好、规模较大的建制镇, 依托产业发展而成的小城市, 人口规模一般为5-10万人;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1、上海概况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位于长江入 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北 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拥有广阔的水域和 滩涂,地势平坦。
上海行政区划分为17个区和3个县,陆 域总面积634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 3151平方千米。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 中心城,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30个国家级和 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已开发面 积约181平方千米,建成面积约129平方千 米。1998年全市户籍人口为1307万人,其 中非农业人口为95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 73%。
一般镇由现有集镇根据区位、交通、资源条 件等适当归并而成,人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 施和服务设施较完善的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 人口规模一般为2000人。
产业布局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城 市内环线以内的地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 点,适当保留都市型工业;第二层次,城市 内外环线之间的地区,以发展高科技、高增 值、无污染的工业为重点,调整、整治和完 善现有工业区;第三层次,城市外环线以外 的地区,以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重点, 提高经济规模和集约化水平,集中建设市级 工业区,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和郊区旅游业。
3、综合交通 对外交通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战 略目标,以“三港两路”为建设重点,“三 港”即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亚太地区航空枢 纽港、现代化信息港,“两路”即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市域交通以“两网”为重点, “两网”即城市轨道交通网、市域高速公路 网,形成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 市综合交通体系。
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新城是 以区(县)政府所在地城镇、或依托重大产 业及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中等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一般为20-30万人;中心镇 是由市域范围内分布合理,区位条件优越, 经济发展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建制镇,依 托产业发展而成的小城市,人口规模一般为 5-10万人;
上海总规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图1986 年
进入80年代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以“调整经济结构和振兴上海经济”为主题,推动城市经济恢复性增长。上海从改革 开放前的以工业为单一功能的内向型生产中心城市逐步向多功能的外向型经济中心城市发展。 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制定一个适应新的发展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1984年,在上海市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由上海市城市 规划设计院(现更名为“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上海市总体规划方案。国务院于1986年10月13日正式 批复。这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第一个经过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
图1: 苏联专家 1953年编制的上 海规划方案
图2:1959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二、主要内容: 1、发展目标 规划确定上海建设和发展的总方向是:在妥善全面地安排生产和保证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基础上,工业进一步向高、 精、大、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上海在生产、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美丽的 城市之一。 1958年1月和11月,国务院先后两次批准将江苏省的宝山、嘉定、松江等10个县划归上海市,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 条件。在城市发展目标与城市规模方面,当时中共上海市委指出:“上海建设和发展的总方向是:在妥善全面地安排生 产和保证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下,工业进一步向高级、精密、尖端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上海在生 产、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美丽的城市之一。”
3、生态控制 规划提出应从上海实际情况出发,在旧市区作“小文章”,近郊区作“大文章”,卫星城镇园林化。城市的大门,如港 埠、铁路、公路等都应绿化,楔入市区,以便夏季通风,降低市内温度。市区边缘规划环城绿带,其宽度1~4公里不等。 淀山湖、闸港和高桥一带,布置休养疗养区。在卫星城镇布置更多绿地,实现园林化。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_2020年)
2、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的发展方向 拓展沿江沿海发展空间,形成滨水城镇和产业 发展带,继续推进浦东新区功能开发,重点建设新城和中心镇,完善 城镇体系,把崇明岛作为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按照 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针, 以中心城为主体,形成“多 轴、多层、多核”的市域空 间布局结构。“多轴”是由 沪宁发展轴、沪杭发展轴、 滨江沿海发展轴组成,也是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重要组 成部分。“多层”是指中心 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 所和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及 中心村五个层次。“多核” 主要由中心城和11个新城组 成。
• 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 • 三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之一) • 国际航运中心
返回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性质、规模
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 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 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 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 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 年-2020 年)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框架
指导思想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创新与特色 实施效果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要
求,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统筹规划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环 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经济、社 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 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 设;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 和休闲的环境。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纲要解读.doc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纲要解读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纲要解读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解读到2040年,上海全市平均通勤时间将不超过40分钟。
根据昨日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下称《上海2040》),常住人口规模在2500万左右。
而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
其中对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提出了负增长要求,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战略留白空间200平方公里。
另外,至2040年,市域森林覆盖率25%以上、对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的覆盖率100%。
沪将构建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
浦东新增金桥、张江主城副中心。
八射八联轨交网络《上海2040》提出构建八射八联轨道交通市域线网络,形成8条主城区联系新城、核心镇和中心镇的射线,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提升至80%,枢纽之间的轨道出行时间缩短至40分钟。
上海将基本实现对10万人以上的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的全覆盖,主城区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覆盖面积、人口、岗位比例分别达到50%、60%、65%以上,新城城区分别达到40%、50%、50%以上。
根据规划,上海将加密北部、东部地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在中环附近预留城市轨道环线,增强沿黄浦江等主要客运走廊的轨道交通服务功能,确保张江、金桥等城市副中心均有至少2条轨道交通线路直接服务。
通过射线加强新城与主城区、重要交通枢纽之间长距离、大中运量的联系,新城与主城区之间轨道交通出行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新城、新市镇内部及以中低运量的局域线、常规公交为主要依托,实现30-40分钟公交可达。
根据《上海2040》,上海将规划建设机场联络线并控制轨道快线,加强浦东枢纽和虹桥枢纽的快速联系。
完善常规公交线网,全面构建地面公交专用道系统,建立水上公共交通及旅游观光交通网络。
【“上海2035”解读】专家视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解读∣上海。。。
【“上海2035”解读】专家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解读∣上海。
编者按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已于2017年12⽉经国务院批复。
批复指出,规划“坚持以⼈民为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与⾃然和谐共⽣,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注重远近结合、城乡统筹,注重减量集约、多规合⼀”。
为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上海2035,本刊编辑部采访了曾参与指导上海2035编制的相关专家,多视⾓、多⽅位解读规划,以期为上海总规实施提供指导,同时对其他城市新⼀轮城市总规编制有所助益。
郑时龄中国科学院院⼠同济⼤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教授上海2035有诸多亮点和突破。
⾸先内容更全⾯。
规划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都市,将国际化提升到了更⾼层次,同时涵盖了科技和⽂化的内容。
另外,过去的总规只是从城市⾃⾝⾓度来看,⽽这⼀版上海总规谈到了区域协同和区域⼀体化。
其次思考更理性。
新版总规提出了以前规划没有的底线约束,并且把⽣态放在了⾮常重要的地位。
“卓越的全球城市”、令⼈向往的“创新之城、⼈⽂之城、⽣态之城”,这⼏个⽅⾯的概括也⾮常具有创新性。
同时,这版总规也贯彻了中央城市建设⼯作会议的⼀些精神,与国家⼤政⽅针有密切关系。
此外,编制⽅法更具⽰范性。
编制规划前就对18个课题进⾏充分研究,针对⼀些城市问题提出总体发展思路,所以这轮总规⽆论是总体思路、编制⽅法、技术⼿段,还是“1+3”的规划成果、“开门办规划”公众参与⽅⾯,相⽐以前都有很⼤进步。
同时这轮总规也不单单是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量,还集合了同济规划院、中规院上海分院、地调院等多⽅⼒量为上海群策群⼒。
联合国伊斯坦布尔⼈居会议提出“安全、健康、幸福、充满希望的城市”,我觉得这样的城市才是满⾜⽼百姓基本要求的城市。
上海2035提出打造15分钟⽣活圈,提出绿地、轨道交通⽹覆盖率,提出每个10万⼈以上的新市镇都要通地铁,这些都体现了“以⼈民为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项目背景
3
静安寺地区1990年代发展背景
南京路大改造的契机 从1992年起上海开始着手改造 开发静安区南京路地段 静安城市大发展 1.1993年至1997年外资大 量涌入,获得自主权的政府利用 土地短租出让政策获取大量资金。 2.1995年地铁1号线通车, 同年2号线静安区筹建小组成立。 1996年确定在静安寺区域 设置地铁2号线静安寺站。
1980-90年代,南方率先走在改革开放前列,上海经济地位再度沦落。 1992年,开放浦东新区,提出建设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发展战略。 2001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提出将上海建设为国际经济、 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80年代上海暗淡期的启示 让决策层和学界意识到计划经济下上海工业模式难以为继,面向开放市场,提出新城市规划发展模式。 城市设计学在中国 20世纪80年代,城市设计及其理论逐步进入中国城市建设的视野,从上海陆家嘴地区城市设 计,到深圳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作为地区营造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获得了越来越 多的重视和应用。 城市设计实践在中国 中国大部分城市设计以文本编制的完成作为整个工作结束的标志,而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一 直对实践过程进行跟踪调整,在项目的全周期内进行协调修改,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难得一见的。 上海治理模式的变迁期 从1995年到2011年的16年间,上海社会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多方位多层次 的——经济,社会,法规,城市总体战略、政府管理模式……静安寺地块城市设计正是在上海巨变 的这段“黄金年代”发生的。
地铁二号线与七号线的换乘问题
原城市设计地下空间连接图
•
静安寺地区原城市设计未考虑七号线的穿过,换乘系统 与相应地下空间开发整合设计缺位,没有在做静安寺广 场的时候预留换乘通道。因此最后实现的七号线静安寺 站在常德路地下,与二号线静安寺站通过一个长长的通 道进行站内连接。 地铁七号线地下一层全部预留做综合开发,地下二层为 展厅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综合开发层与常德路两侧 嘉里中心二期,越洋广场的地下空间完全连通,站厅层 非付费区一侧也预留与地下开发空间接通的条件。 现状地铁二号线与七号线联系了周边若干商业中心,形 成了具效 果 分 析 3 庙东步行街及久光商业综合体地
块
久光地块及庙东步行街实施现状
原设计静安寺山门前 退后钟鼓楼5~8米形 成小型广场,缓解大 量人流。
现状静安寺山门突出
钟鼓楼1.8米,沿街只 留出人行道宽度,人 多时明显有滞流,通 过不便
17
实 施 效 果 分 析 3 庙东步行街及久光商业综合体地
块
久光地块规划建筑形式准则
本地区6-2地块与寺庙建筑一同确立核心区的总体 空间意向。考虑到南京路空间传统的高宽比及便于控制 南京路的宽度,建议综合体采用内院式的空间布局,设 二层内院平台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在东南西北分别设置 四个大门,一大台阶引导人流。沿南京路、常德路西侧 地面层仍布置商店,以保证南京路商业的连续性,综合 体高度控制在8层以内,不设置高塔楼。 地下层设地下商场或部分地下商场,以保证地下 空间步行系统的建立,特别注意与地下地铁站的联系。 商业综合体内院从城市设计角度是为建立一个封 闭感强的开放空间,作为静安寺地区开放型核心园林绿 地空间的对比与补充。其二层平台广场,24小时向市民 开放,是商业型的广场,更强调丰富多变的造型,宜考 虑做成立体式的室外共享空间
• •
9
实 施 效 果 分 析 2 立体步行系统—二层—未实现
与市内其他实现了跨路天桥的路段对比
地铁1号线黄陂南路站附近多个商业综合体和写字楼间 多有跨路天桥连接,跨路天桥的存在使路两侧的商业综合体 在室内连为一体,促进商业活力。由于该片区道路尺度不太
天目路跨路天桥——半开敞式
宽(与南京西路非常相似),从路面上看,横跨于街道之上 的跨路天桥对于该 片区形成了一种半 围合的感觉,使外 部空间更加亲切宜 人。
对静安等中心城区而言,中心城建设采用“多心开敞式”布局:将 中心城的旧区和近郊区分解成11个综合分区,力图通过实施,逐步形成 一个多级有序、多心互补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和园林绿化、道路交通体 系,形成紧凑而不封闭、疏散而不松散的“多心开敞式”的城市布局。
2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20世纪90年代新城市规划 在1986年总规基础上,结合1992年浦东 新区总体规划设计,更新了新的上海城市总体规 划。 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 是上海市城镇体系主体,外环线内地区作为中心 城范围,人口控制8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600 平方公里。中心城延续“多心、开敞”的布局结 构,形成“一主四副”的公共活动中心格局,并 构建“环、楔、廊、园”为基本框架的绿地系统。 “四街一城” 在上海总规中,静安与黄埔、卢湾、南市 共同组成上海中心商业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 “老四区”。 静安区南京路就是四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块
设计容积率
实际容积率
久百城市广场
机场城市航站楼 航站楼宾馆 会德丰广场 1788国际大厦 8.8 7.3
5.3
5.7 7.2 9.04 6.69
7
实 施 效 果 分 析 2 立体步行系统—二层—未实现
二层步行系统设置的考虑
• • • 跨路空间为步行行为提供安全 方便舒适的条件 丰富街道空间层次 作为南京西路入口门户对景
5
核心内容
2
设计构思
文化旅游综合体设计 “园包寺”的设计将公园绿地和寺庙连接,堆土成 丘成为寺庙的南屏对景;广植大树营造“林中寺”之感。
立体交通设计 为连续南京路的视觉效果,将另一重要干道华山路 变为下穿立交的形式,增加了步行与绿地面积。 步行系统遍布地下,地面,地上2层共三个层次: 1.地铁站将各商场地下部分连成一体 2.地面拓宽步行面积 3.二层用步行天桥连接各商业街坊补充地面过街 地下设两座大型停车场,在静安公园和愚园路 口。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介绍
—— 以静安寺地区为例分析
项目背景
1
历史与学术背景
1291年,于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设松江府,以县制开治理先河 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中国的对外商业贸易中心 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远东第一都会”,城市经济极度繁荣 1949年后,西方资本撤离,上海从远东最大的工业、金融、贸易和信息中心退 化为单功能的工业城市。 1950-80年代,计划经济下的上海经济失去活力,增长乏力。
1
项目背景
1986年版城市规划 1980年代的上海城市建设以偿还“历史欠账”为主,重点推进基 础设施和住房建设,以改善建国以前长期形成的城市布局混乱,基础设 施不全、交通拥挤、住房紧缺等问题。城市格局呈现以中心城为核心的 单中心圈层式扩张的基本特征,。 1986年颁布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上海市的城市性质为:“我 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是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
• • 2号线和7号线通过站厅层走道连接 2号线和7号线静安寺站连接了周围商场(久光,嘉里中心, 芮欧)公园(静安寺广场)和静安寺公交枢纽。 • • 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地下商业空间。 地铁出入口与商场多有平层连接
13
实 施 效 果 分 析 2 公共空间体系—静安寺广场
静安寺广场
• 面对大城市中心区的矛盾,综合考虑组织地铁交通 人流、完善生态环境、平衡开发量以及促进地区兴 旺吸引人流等因素,设计师决定将该地块设计成生 态、高效、立体型的下沉广场综合体。占地8214.6 平方米,包括下沉广场、地下商业用房、华山路地 下过街道的预留通道、地铁风井空间和地铁站残疾 人电梯等。
4
核心内容
1
概述与空间结构
设计目标 通过城市更新,建立现代综合发展文化、旅游的商业中心, 其空间形态具有特色,生态环境和谐,运动系统有序 多功能复合化的中心商旅生活街区 协调的中心区建筑群体风貌 高效通畅的交通系统 宜人高质的高品位共享空间体系
空间结构
1.静安公园作为开放绿地 2.寺庙与广场结合,成为绿地组成部分 3.高层建筑群环绕在寺庙-绿地周围
存在问题
• 南京西路华山路路口行人等候时间长,过街人流量大
•
南京西路久光百货与静安公园间行人穿越需求较大, 且没有红绿灯,行人穿越马路很危险(此处为原二层 过街天桥设计位置)
未实现的原因
• 在城市道路上设置多个步行通道在当时的法规下少 见的,市政部门认为二层步行系统限制了通过车辆 的高度,不能接受。 不同地块开发商之间态度达不到统一。 建设周期不同,先建成的久光未预留对接口,导致 后建成的越洋大厦不能接通。
建筑退让空地
• 久光百货,会德丰广场, 芮欧广场,嘉里中心这 几处人流量大的商场和
邻近的街角处门前均留
有较大的广场空地,行 人经过感觉舒适
16
实 施 效 果 分 析 2 公共空间体系—建筑退让
两处街角退让空间不足
• 南京路常德路交接处轻工机械大厦体量高, 建筑体量几乎没有退开街角,使得该处街
角空间有压迫感
淮海中路跨路天桥——全封闭式
兴安路跨路天桥——封闭可观景走廊
10
实 施 效 果 分 析 2 立体步行系统—地下
地铁换乘与地下商场连接
• 静安寺地区原城市设计考虑了南京西路下二号线静安寺
站、常德路愚园路交界处公共交通枢纽两处交通换乘节
点和周边越洋广场、久光百货、静安寺三处商业空间和 静安寺公园地下停车场的地下空间连接。
静安区重点区域与场地关系 1998年静安区政府提出未来五年重点建设区域
南京路商圈的西延——南京西路
一路:静安南京西路 一桥:延安高架路中段 一河:苏州河沿岸 一点:静安寺地区
快速交通动脉——延安中路高架桥
除去位于静安区北边 界的苏州河沿岸区域, 静安寺区域集合了以 上重点区域中的三处 在此汇合,是静安区 名副其实的心脏地带
6
实 施 效 果 分 析 1 土地空间使用体系
• 土地使用性质:
从静安寺地区目前建成环境各地块的实际使用来看,除个别旧式里弄的居住用地被改 为商办综合用地外,土地使用性质基本符合城市设计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