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哲学和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的哲学和科学
(2013-01-29 21:13:43)
转载▼
第一节课程介绍
一涉及到的课程
哲学
伦理(三大理论:效用主义义务论美德伦理学)
政治哲学
认知科学
心理学
政治科学
行为经济学
文学
二主题1幸福繁荣2行为道德和不道德3政治结构正当性组织
三方法论共同点为什么
四例子、
1柏拉图斯特方页码1the ring of Ghges 盖吉斯之戒格劳孔结论人们按正义行事,遵循社会的道德,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不这样做的力量。遵守道德规则只是因为害怕社会的惩罚,而不是因为这样做对他们有任何价值
2(1)改变电车轨道撞死一人或五人
(2)推胖子下去救五人
(3)分割一人以救五人
(4)遇到熊前面的人闪开(5)将后面的人推向前
对这些反应的差异牵涉到的是道德因素还是心理因素
3设定计划却不能遵守承诺
拖延症方案(1)有一个带动的环境(2)限制自己接近诱惑源(3)设定行为自动机制什么样的存在既能在思考下设定计划,又能不按照计划来行事
思考地承诺和非思考地对环境特征做出反应
策略(1)增强思考承诺的相对效用(2)减少暂时性诱惑的吸引
也能将拖延症应用到社会侧面上
五课堂要求:阅读课堂讨论两篇小论文期末考试
第二节盖吉斯之戒:道德和伪善
按道德行事的动机以及对周围的人是否会按照道德行事?
行使道德是因为道德本身?还是要表现出某种特定方式?
柏拉图政治世家思想知识框架
苏格拉底基本事物的本性普遍观念坚信的观点政治变革有原则的牺牲
格劳拉行使道德是因为好的声誉或认为这么做是对的
表象和本质的差异
事物3种价值1本身具有价值 2 工具价值(钱) 3 两者兼有(健康学问视力)
正义属于哪一类?
按照正义和按照看起来的正义行使正义
应用想象实验将行为和后果分离
如果得到的声誉相反,是否还会按照正义行事?
道德正直和伪善
分配给自己积极任务抑或分配给别人积极任务?人们为自己道德行为打分。
抛硬币对自己表现出道德,而不是真正按道德行事
镜子认为自己被注视,而表现出道德
政治如何构建,才能形成镜子,眼睛一样的效果,才能按照社会规则的标准行事,为社会提供稳定性,从而促进人类繁荣,这牵涉到同理心同情心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有一个关于"盖吉斯之戒"的故事。缘由是在讨论道德、人性的时候,柏拉图假设的论敌,为了表明,如果没有社会的监督,所谓的道德圣人和龌蹉小人在道德行为上将表现一致,给柏拉图讲了这个故事。故事梗概如下:
有一个牧羊人叫盖吉斯,在一次放牧中看到天上劈下的惊雷在地上打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发现窟窿里有一匹铜马,铜马里面是一个木乃伊,手上有一个金戒指。他取下金戒指戴在手上。
牧羊人们有每年一次向国王汇报牧羊情况的习惯,他们在篝火旁商议今年派谁作为代表。盖吉斯无意之中转动了手上的戒指,惊奇地发现自己隐身了,然后他再次转动了一下戒指,自己又现形了。他毛遂自荐,踏上了去王宫的道路。
结果,凭借盖吉斯之环,盖吉斯引诱了皇后,与其合谋杀害了人民爱戴的国王。
柏拉图的论敌试说明,倘若圣人拥有这个戒指,他的行为将和小人无异,引申义为,倘若你可以没有代价的做坏事,你将做不道德的事情。柏拉图难以反驳,最后不了了之。
但是在儒家学说中就有一条对君子的要求可以用来反驳这个观点。
《大学》的三纲八目,八目中的诚意是修身的根本。在传的部分,具体解释了什么是诚意。诚意就是慎独。君子慎独。《四书集注》解释独就是只有你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处境。诚意就要做到无论他人是否在场都要言行一致合乎道德规范。
也就是《论语》中讲的,"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已矣。''"。
忠,简言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就是先自律然后推已及人。一个是消极意义的,一个是积极意义的。
一以贯之就是前后一致,不随意变更。实则和康德的绝对命令相通。一以贯之某种意义上可以翻译为康德绝对命令的第一种表述,使你的准则成为一条普遍原则。所以儒学和康德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的,可以融通。
由此,人若诚其意,实其意,使他的意志实实在在,就能够行为贯彻一致。避免盖吉斯之环的这种情形。
另外,意是人之所发。意如果理解为意志的话,又通康德的善良意志,就是实践理性,秉持道德律。而八条目在诚意之前是格物致知。致知要先格物。致知的致就是推到极点,致知就是把知识穷尽,要穷尽知识就要格物。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中的理。如果不格物致知,就无法诚意。我想暗含的理解是不是,求学求知很艰辛,如果知求得全面,那么这个人的意
志力恐怕也得到了训练。如果学习往往半途而废,这个人肯定没有什么意志力,自然无法诚意、实意。
也难怪,往往说一个学生品学兼优,在实际中只考察学,以此为标准,而不充分关注行。
论道德伪善--对人性的一种剖析
2013-01-18 04:04:31| 分类:转载---- 修灵|字号订阅
作者:寇彧,徐华女
关键词:道德伪善自我欺骗道德原则和谐社会
1 什么是道德伪善
1.1道德个体为什么会不按道德原则行事?
道德教育的基本假设是道德正直(moral integrity)假设[1],即道德原则能够驱动道德行为,一旦人们将道德原则内化,便会做出与道德原则相一致的行为。事实果真如此吗?人类的道德灾难(如纳粹大屠杀)和日常的道德失灵(moral failure)使得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不得不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类的恶行都是穷凶极恶者所为吗?具有道德价值观的个体为什么能以违背其道德原则的方式行事?
社会心理学曾对此做出过两种解释。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如果个体的行为不受其道德原则约束的话,就说明他向榜样学得不充分或学得不正确,也可能榜样不是好榜样。社会影响理论认为,权威的命令或从众压力等情境因素能够导致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违反道德原则的行为。
心理学家Batson[2]认为,以上两种对道德失灵的解释都有合理之处,但即使将这两种解释结合起来也不够充分。他重视对道德动机的研究,并发现人们具有实施"道德伪善(moral hypocrisy)"的动机,即在自己和他人"面前"表现得道德,但只要有可能,就会躲避真正按照道德原则行事时所付出的"代价"。
1.2 人为什么要做道德伪善者?
显然,道德伪善能给个体带来好处。道德伪善者不仅能够通过自私的行为获得实际利益,而且能够通过被他人或自己视为道德正直者而获得社会性的或心理上的奖励,并同时躲避社会的和自我的责罚。弗洛伊德认为,社会反复对人们灌输道德原则,其实是在通过使人们从道德行为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而实现抑制其自私冲动的目的。然而,尽管道德规范会约束人们的行为,但人们仍然具有随心所欲的冲动,因而常常会进行道德伪装,表现得道德只是在对他人和自己"做秀",这是个不错的两全方式。
1.3 道德伪善为什么能够存在?
从道德原则的角度分析,它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这使其能够超越自我利益、群体利益、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