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发育促进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发育促进技术
(PNF部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康复医学科
神经发育促进技术
Neurodevelopmental Techniques(NDT)
把神经生理、神经发育等的基本法则和 原理应用到脑损伤后等运动障碍的康复 治疗中的方法,包括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Knott-Voss技术、Carr-Shepherd技术、 CE等。
总体运动模式
1、肩带运动模式
2、骨盆带运动模式
3. 粗大躯干运动模式
3. 交互躯干运动模式
组合运动模式
1. 两侧上肢和下肢的运动
(1) 同侧运动模式 (2) 异向运动模式 (3) 对角线交互运动模式
2. 上肢的组合运动
(1)对称性组合运动
(2)不对称组合运动
两侧不对称性的上提运动
(三)姿势稳定 特点:交替的等长收缩对抗阻力 (四)启动的运动 1.节律性启动 特点:在要求的范围内做节律性运动,开始做被动 运动,逐步转向主动抗阻运动 2.牵拉 特点:肌肉拉长的张力引起牵张反射
注意事项
PNF 的模式和方法是复杂的,需要病人 集中注意力并密切合作,及病人和治疗 师之间的协作,应用新的模式和方法前: 1. 摆放好病人的体位; 2 .在运动模式内作被动活动,即使病 人先了解运动的方向和类型,治疗师也 可以此调节自己合适的位置;
基本理论
PNF技术是基于正常运动和运动发育模式创立 的,其中的两个主要基本观点是: 1 、在正常运动活动中,大脑熟悉的是整个运 动而不是单块肌肉收缩,因此作为PNF动作模 式,要求多关节、多肌群的参与,主要表现为 对角线与螺旋运动,动作愈自然愈好; 2 、抗阻运动能增强肌力,故对角线与螺旋运 动中适当增加阻力比无阻力收缩更能增强收缩 效果。
( 2 )牵伸 —— 有两种类型:快速牵伸和缓慢牵伸, PNF更常用快速牵伸方法。 (3 ) 牵引——使两关节面分开 (4 ) 加压法 (5 ) 振动法 (6) 刺激前庭系统 (7 ) 其他
6、正常的运动顺序
在肢体运动期间,运动发生从远端到近端; 使肢体达到其最长位置; 轮流进行运动,先是远端关节,然后是近端 关节,(手指和腕的运动在肩之前); 远端关节运动完成后才轮到近端关节的活动。
3.逐渐地施加其方法(阻力、牵拉、加压 等); 4.了解病人,观察病人的注意力、疼痛、 疲劳。
适应范围
中风、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病、 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硬化、骨折、手外 伤、关节疾病等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疾 病的康复治疗均可使用这些技术。达到 增强肌力,改善动作协调性。
基本运动模式
肢体运动模式
1. 上肢D1屈伸模式,D2屈伸模式
2. 下肢D1屈伸模式、D2屈伸模式
3. 头和颈运动模式
PNF技术
PNF 技 术 即 本 体 感 觉 神 经 肌 肉 促 进 法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这是一种通过治疗性锻炼达到改善运动控制、 肌力、协调和耐力,最终改善功能的方法。 它主要基于人体在正常和自然状态下肢体或 躯干以对角线的螺旋状的方式进行运动。
基本技术
(一) 用力强化技术 • 1. 重复收缩: • ( 1) 应用正常的运动顺序 • ( 2) 应用强调的运动顺序 • 2.缓慢逆转 特点:主动运动从一个方向(主动肌)转变 到其相反的方向(拮抗肌),不伴有停 顿或放松 • 3.缓慢逆转保持
Leabharlann Baidu
• (二)放松伸长技术 1. 维持——放松 特点:拮抗肌放松后进行抗阻等长收缩 2. 用于主动肌运动的维持——放松 3. 收缩——放松 直接治疗特点:对拮抗肌等张收缩施加阻力,随后 放松并运动到增加的活动范围 间接治疗特点:用主动肌收缩以替代短缩的肌肉 4. 节律性旋转
两则不对称性的下砍(劈)运动
(3)交互组合运动
3、下肢的组合运动
两下肢的对称组合运动
两下肢的不对称组合运动
基本方法
1、体位
2.徒手接触
3. 词语命令
4. 视觉提示
5. 本体感觉的输入 (1) 阻力(抗阻)——可以给病人最大阻力, 一直运动达全范围或维持到等长收缩。 阻力可以是:等张—向心性的(缩短);等 张—离心性(伸长)或等长。 这种方法用于较强肌群,使阻力足以引起较 弱肌群的运动。
(PNF部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康复医学科
神经发育促进技术
Neurodevelopmental Techniques(NDT)
把神经生理、神经发育等的基本法则和 原理应用到脑损伤后等运动障碍的康复 治疗中的方法,包括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Knott-Voss技术、Carr-Shepherd技术、 CE等。
总体运动模式
1、肩带运动模式
2、骨盆带运动模式
3. 粗大躯干运动模式
3. 交互躯干运动模式
组合运动模式
1. 两侧上肢和下肢的运动
(1) 同侧运动模式 (2) 异向运动模式 (3) 对角线交互运动模式
2. 上肢的组合运动
(1)对称性组合运动
(2)不对称组合运动
两侧不对称性的上提运动
(三)姿势稳定 特点:交替的等长收缩对抗阻力 (四)启动的运动 1.节律性启动 特点:在要求的范围内做节律性运动,开始做被动 运动,逐步转向主动抗阻运动 2.牵拉 特点:肌肉拉长的张力引起牵张反射
注意事项
PNF 的模式和方法是复杂的,需要病人 集中注意力并密切合作,及病人和治疗 师之间的协作,应用新的模式和方法前: 1. 摆放好病人的体位; 2 .在运动模式内作被动活动,即使病 人先了解运动的方向和类型,治疗师也 可以此调节自己合适的位置;
基本理论
PNF技术是基于正常运动和运动发育模式创立 的,其中的两个主要基本观点是: 1 、在正常运动活动中,大脑熟悉的是整个运 动而不是单块肌肉收缩,因此作为PNF动作模 式,要求多关节、多肌群的参与,主要表现为 对角线与螺旋运动,动作愈自然愈好; 2 、抗阻运动能增强肌力,故对角线与螺旋运 动中适当增加阻力比无阻力收缩更能增强收缩 效果。
( 2 )牵伸 —— 有两种类型:快速牵伸和缓慢牵伸, PNF更常用快速牵伸方法。 (3 ) 牵引——使两关节面分开 (4 ) 加压法 (5 ) 振动法 (6) 刺激前庭系统 (7 ) 其他
6、正常的运动顺序
在肢体运动期间,运动发生从远端到近端; 使肢体达到其最长位置; 轮流进行运动,先是远端关节,然后是近端 关节,(手指和腕的运动在肩之前); 远端关节运动完成后才轮到近端关节的活动。
3.逐渐地施加其方法(阻力、牵拉、加压 等); 4.了解病人,观察病人的注意力、疼痛、 疲劳。
适应范围
中风、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病、 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硬化、骨折、手外 伤、关节疾病等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疾 病的康复治疗均可使用这些技术。达到 增强肌力,改善动作协调性。
基本运动模式
肢体运动模式
1. 上肢D1屈伸模式,D2屈伸模式
2. 下肢D1屈伸模式、D2屈伸模式
3. 头和颈运动模式
PNF技术
PNF 技 术 即 本 体 感 觉 神 经 肌 肉 促 进 法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这是一种通过治疗性锻炼达到改善运动控制、 肌力、协调和耐力,最终改善功能的方法。 它主要基于人体在正常和自然状态下肢体或 躯干以对角线的螺旋状的方式进行运动。
基本技术
(一) 用力强化技术 • 1. 重复收缩: • ( 1) 应用正常的运动顺序 • ( 2) 应用强调的运动顺序 • 2.缓慢逆转 特点:主动运动从一个方向(主动肌)转变 到其相反的方向(拮抗肌),不伴有停 顿或放松 • 3.缓慢逆转保持
Leabharlann Baidu
• (二)放松伸长技术 1. 维持——放松 特点:拮抗肌放松后进行抗阻等长收缩 2. 用于主动肌运动的维持——放松 3. 收缩——放松 直接治疗特点:对拮抗肌等张收缩施加阻力,随后 放松并运动到增加的活动范围 间接治疗特点:用主动肌收缩以替代短缩的肌肉 4. 节律性旋转
两则不对称性的下砍(劈)运动
(3)交互组合运动
3、下肢的组合运动
两下肢的对称组合运动
两下肢的不对称组合运动
基本方法
1、体位
2.徒手接触
3. 词语命令
4. 视觉提示
5. 本体感觉的输入 (1) 阻力(抗阻)——可以给病人最大阻力, 一直运动达全范围或维持到等长收缩。 阻力可以是:等张—向心性的(缩短);等 张—离心性(伸长)或等长。 这种方法用于较强肌群,使阻力足以引起较 弱肌群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