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专业规范及课程体系案例.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应用方向)基本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应用方向)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应用方向)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应用方向)专业代码59020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专科。

就业面向表1 物联网工程应用专业就业面向岗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日程管理;具有物联网工程布线、传感器安装与调试、自动识别产品安装与调试和软件产品安装能力;具有系统联调、工程验收、硬件维修、软件维护升级、实施方案设计、系统操作培训以及项目现场管理等技能,能够进行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运行维护、管理监控、优化及故障排除;面向物联网设备制造、项目实施和管理一线的系统集成(服务)工程技术人员、设备安装工程师、现场应用工程师、设备(维护/调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1.毕业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1)物联网设备设计能力;(2)物联网工程系统施工和运行维护能力。

2.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职业态度):(1)基本素质:①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②具有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

④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

⑤与人沟通的能力。

⑥吃苦耐劳,诚实守信。

(2)基本知识:①电路、通信网络、单片机和数据库基础知识。

②设备选型基本知识。

③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测量方法。

④用电标准及电力施工规范。

⑤工程布线标准及规范。

⑥传感器、RFID基本知识。

⑦应用软件开发基础知识。

⑧测试软件使用知识。

⑨系统工程运行维护知识。

(3)基本能力:①具有物联网日常管理能力。

②具有设备选型与配置基本能力。

③具有系统集成测试方案设计能力。

④具有电路调测和设备检验能力。

⑤具有施工项目进度管理能力。

⑥具有系统集成产品调试能力。

⑦具有物联网网络测试能力。

物联网工程课程标准

物联网工程课程标准

精心整理《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学时:48学分:3 课程负责人:谢品章 1.课程定位《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RFID 传2.学生在教学中,3.3.1●●● ●能根据设计方案和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测试和验收; ●能够进行成本估算和效益分析。

3.1.2职业能力将职业能力的强化训练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包括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策略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能力,确定工作方法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3.1.3发展能力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包括沟通表达、团队协作、敬岗爱业的职业道德、安全操作规程、社会环保意识、信息保密意识等能力。

3.2知识目标●能够进行物联网项目的需求分析;●能够撰写物联网项目的设计说明书;●能够进行传感设备、RFID设备、网络、嵌入式系统的选型;●能够组建和维护无线传感网;●具备系统集成的能力;5.1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应着重实践和实地考核,着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与练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应用。

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保证学生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计划、策略、自学等方法能力和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5.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学习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己的操作动手能力。

建议采用教学方法如下表2:表2教学方法描述年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40天,专业教师要进一步强化与企业和实践课题的联系。

6.2学习与实训条件实践教学条件是完成课程学习情境教学的重要场所,应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和网络教学环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高校“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规划探讨

高校“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规划探讨

() 2 了解 国内外关 于物 联网 /FD的标准 , RI 甚至对一 些
行业 标 准 有 所 了解 ;
() 3 掌握必需的传感器 、 电子 、 通信 、 单片机 , 高频微波 ,
c u s s ot i u i e r fs in s T ru ht a h n r cie o re an q a f d p oe s a . h o g c i gp a t t r li ol e c a d r s a c x e in e o n e n to h n s h s p p r d s n e e h e p r c fI tr e T ig ,t i a e i r e f -
生需要具 备的技能是比较 多的 , 通俗 的说 就是“ 软硬兼施 ” 。
教 学 方 法
关 键 词 物 联 网 实验
既需要软件开发的能力 ,还需 要具备通信和 电子这类偏 硬
An I q i y i t h l n o r i u u S se f r ” n n u r n o t e P a f Cu rc l m y t m o I—
() 4 掌握基本 物联 网节点 、 网关 、 网络协议 栈的软硬 件 原理 。这主要包括 了无线有线 网络技术原理 , 自组织组 网协 议和网络拓扑和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和关 键技术 ;
() 5 掌握信 息采集 、 处理 和融合 、 讯传输 等基本理 论 通
和方 法 。
C o g i gUnv r i f e h oo y4 0 5 , h n qn , h n h n qn ie st o c n lg ,0 0 4 C o g i gC i a y T
RI F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 能。具备从 事物联 网开发 的基本

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以“物联网通信技术”为例

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以“物联网通信技术”为例

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以“物联网通信技术”为例摘要: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本文以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物联网通信技术》为例,从课程思政内涵、课程思政意义以及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进行阐述,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加”效应。

关键词: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思想赋能0 前言2020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想教育指导纲要》,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工作就是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完善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全程、全面、全员的育人格局,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1]。

1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思维方式,课程思政不是改变专业课程的原本性质,而是改变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2]。

通过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理念,可以更好地把握专业课程的内涵,并且把道德意义贯穿于实践当中,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人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法既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准则,又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认识到学生的潜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

2课程思政的意义大学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课程不仅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功能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它们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通过“春风化雨”的引领,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从而更好地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理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

经过思想政治课的指导,学生们的专业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使学生在就职岗位中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且能够坚持公共道德、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

3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实施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下,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教学顶层设计中有意、有机、有效地把人的思政培养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物联网系列专业课程:物联网专业建设 - 高职

物联网系列专业课程:物联网专业建设 - 高职

06:55 / 10
物联网应用技术 - 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 职业岗位 培养要求 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
培养具备物联网基本技能的初级工程师,从事物联网商务及初级开发工作,主要课程: 单片机与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专业方向:
物联网应用与开发方向:培养具备物联网应用开发和测试工作的技术型人才,主要课 程: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Web应用技术、UI设计、数据库应用、物联网工程应用 设计、物联网系统集成与运维。 物联网感控与运维方向:培养具备物联网智能设备开发、售前售后及运维实施的技术 型人才,主要课程:嵌入式接口技术、工程制图CAD、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工程 规划设计、物联网系统集成与运维。
C语言程序设计
Java面向对象…
电子电工技术
单片机传感器
物联网工程导论
单片机接口实训
Android开发实训 嵌入式接口实训 物联网开发实训 工程制图CAD 数据库应用技术 Android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 嵌入式接口技术
嵌入式硬件 60
商务投标 74
06:55 / 4
0 100 200 300 400
0
200
400
600
物联网就业与岗位分析(高职)
ANDROID应用 WEB/HTML5前端
UI设计 软件测试 嵌入式软件 嵌入式硬件
1、了解微信公众号开发,android,ios,H5,JS,Jquery,MySQL,有项目开发经验优先,配合产品经理设计界面原型; 2、根据产品需求和设计完成兼容性良好的应用页面和前端页面制作,与后台工程师协作,完成数据交互、动态信息展现; 3、对用户体验、交互操作流程、及用户需求有深入理解; 4、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善于学习和运用新知识,善于沟通和逻辑表达,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执行力。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是高职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联网的起源,物联网的概念,掌握物联网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支撑物联网的技术,熟知受到业界普遍认同的物联网体系架构,认识物联网在的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家居等领域的作用。

学习课程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物联网相关知识,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物联网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1.素质要求:(1)热爱物联网专业,对物联网学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科研工程献身精神。

(2)具有创新精神和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态度。

(3)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2.能力要求:(1)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准确传递物联网知识等信息的能力。

(2)掌握物联网基础的关键技术(3)具有物联网应用方案设计能力。

(4)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需求。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物物相连信息的基本技能。

3.知识结构要求:(1)掌握与物联网学科相关的理工知识和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

(3)掌握物联网必需的传感器、RFID、EPC、通信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

(4)掌握物联网各层的关键技术。

(5)掌握物联网工程应用的基本知识。

(6)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四、教学方法建议1.宏观教学法本课程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建议以讲授教学方法为主,兼以实际训练、现场参观、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教师、内容三者通过相互作用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

2.微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力,增强学生掌握技能的实效性。

《物联网工程》课程标准

《物联网工程》课程标准

一、《物联网工程》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物联网工程课程类型:B类课程属类:职业能力课程课程学分:4学分计划课时:72学时教学组织:教学做一体化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先修课程::《Zigbee及应用技术》、《物联网综合布线》后继课程:无职业资格:物联网工程员课程部门:信息工程系制订:《物联网工程》课程开发团队批准人:姜义林团队负责人:罗汉江(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物联网建设等相关岗位所需的物联网工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建设物联网工程从设计、规划、开发、测试、施工、使用、维护的全过程流程,熟悉常用物联网工程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并能熟练地完物联网工程实施,并通过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心等基本工作素养,为学生以后从事物联网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习领域“物联网工程”课程设计学习领域11学习难度范围3 物联网工程时间安排理论实践一体化:72学时职业行动领域描述物联网工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性强的专业课。

物联网应用技术最终以物联网工程的形式体现出来,而由于物联网的具体应用涉及面广,跨越多学科、多个知识层面和知识点。

本课程目的在于找出物联网工程的共性的内容,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把握物联网工程从设计、规划、开发、测试、施工、使用、维护的全过程流程,为将来工作具体的物联网工程实施打下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操作技能。

各学习场所的学习目标(学校的)理论学习了解物联网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集成过程,能够对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设计实现简单设计,并能开发出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示例。

(企业的)实践教学学生在物联网工程开发企业能够进行简单用户需求分析,进行简单设计与开发,能够进行物联网工程实施施工及其管理,能够对物联网使用与维护并能实现简单二次开发。

教学大纲-物联网工程师

教学大纲-物联网工程师

教学大纲-物联网工程师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物联网工程师技能的专业人才,使学生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课程大纲1. 物联网基础-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体系结构- 物联网关键技术2.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传感器与物联网的结合- 常见传感器类型及其应用3.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原理- 物联网中的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协议与标准4. 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 物联网系统设计方法- 物联网系统开发流程- 物联网系统测试与调试5.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原理- 数据传输与存储- 数据处理与分析6. 物联网安全- 物联网安全需求- 物联网安全技术- 物联网安全策略与措施7. 物联网应用案例- 智能家居- 智慧城市- 工业物联网授课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理论授课将介绍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实践环节将通过实际案例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评估方式学生的综合评估将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项目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多个要素。

各要素的评估比例为:- 课堂参与:20%- 实验报告:20%- 项目作业:30%- 期末考试:30%参考教材1. 《物联网导论》2. 《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3.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4.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以上只是一个大纲,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课程教学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吉林大学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吉林大学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短学期2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时
第5学期 课程名称 学 学时 分
第6学期 课程名称 学 分
形势与政策 Ⅱ 毛泽东思想 64 、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 72 大学外语BIV 32 64 64 72 64 体育 IV 计算机组成 原理 算法设计与 分析 射频识别 (RFID)原理 与应用
操作系统 计算机系统结构
2
68 132
3
96 302
15
480
短学期1 课程名称 传感器技术 学分 学时 2 36
第3学期 课程名称 中国近代史纲 要 概率论与数理 统计A 大学外语BIII 体育 III 高等数学AIII 离散数学Ⅰ 数据结构 数字逻辑电路 学分 2 4 4 1 4 4 4.5 4
合计
17
352
26
440
2
36
28
限 选 课
物联网概论
1
18
计算机职业道 德与社会责任 (法律法规) 0.5 文献检索及专 业写作常识 0.5
3 0 4 32 402
公益劳动(1 周)
0
2
68 508 100
1
学分 学时 必修课学分 124 2100 限选课 7门 13 214 实践教学 36 1068 合计 173 3382 专业选修课 公选(必选) 38 8 622
第4学期 学时 30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1 6 4 1 4 3 3 16 60 72 32 64 48 48
54 52 52 48
206 物联网应用案例分 析与设计
48
3
52
48 48 32 物联网与移动电子 商务技术 云计算技术 2 2 32 32 传感网数据流处理 技术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流媒体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 IBM电子商务认证 嵌入式中间件技术 2 2 2.5 2 2 2 32 32 46 32 32 32

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一、概述:
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概括: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

该专业的修业年限是四年。

从事物联网行业领域物联网设备开发、物联网系统开发、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思想道德与法治、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开发、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物联网概论、单片机原理与创新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物联网感知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智能终端开发方向专业核心限选课程:自动识别技术、PLC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智能软件开发方向专业核心限选课程:JAVA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Web开发技术。

三、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工艺设计、技术实践能力与产品实现能力,能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果
转化,胜任设计生产中高端产品,解决较复杂问题,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面向装备制造行业的物联网技术领域,具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美的形象、强的技能、创的精神”特质,能够从事物联网工程技术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四、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前景:
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物联网行业领
域物联网设备开发、物联网系统开发、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完)。

“物联网工程”新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

“物联网工程”新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

物联 网各层次 间既相对独 立又紧密联 系。为了实现整体系 与共享。 以应用需 求为导 向的系统设 计可以是千差万别 的,也
工程 ”专业 的课程 体系,以期为各高校 物联 网相关专业 的学 科 统 的优化 功能服务于某一具体应用,各层 间资源需 要协 同分 配

物联网的技术体 系
不一定所有层 次的技术都需要采用。即使在 同一个层 次上,对 二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
中国电力教育 CE E P

DO 编码 : 0 3 6 /. s . 0 — 0 92 1 .2 0 0 I 1.9 9 ji n 1 7 0 7 .0 02 .5 s 0
物联 网工程 "新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
胡忠望
摘要 : 根据 2 1 00年教育部通知 ,中国拟对物联 网等重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本科相关专业。 阐述物联 网工程新专业的产生背景,
物联 网的核心理论 问题 ,发展享 有 自主产权 的物联 网技术 ,对 行接入和传输。 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
2 1 3 9日教育部网站 发出通知 : 00年 月 我国拟针对互联 网、
5 支撑 层 .
支撑层在 高性 能计算技术 的支撑下,将网络内大量或海量
个 技术体系中,物联网的技 术构成 主要 体现在 感知层、传 输层、 作用的是基础通信 网,起信息处理作用的是通过 基础通信网连 支撑层和应用层 四个层 次上。 u
1 感知层 .
接 的数 据处理 中心。因此 ,物联 网工程 的专业课 程必然涉及到
三个大类 : 信息获取——传感器 相关知识和信号检 测相关知识 ;
网络 与安 全、 信 技 术 教 育。( 东 肇庆 5 66) 广 201

物联网专业课程设计

物联网专业课程设计

物联网教育-----任重道远
如何进行教学----不清楚 何时能有一个教育界的共识? 教学活动从哪里开始?切入点是什么? 如何进行创新性教学? 我们所依据的出发点在哪里?
物联网学科建设路线图
研究确立知识体系(1-2年) 课程规划研究(1-2年) 编写教材(1---?年) 实践环节研研究(1-4年) 实验室建设 教学活动(至2015年) 全国大会,大家交流教学心得 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共识 4-5年为一个较完整的初级阶段
这本书附录有22所首批开办物联网专业的高校的教学大纲, 此书主要讲述如何编写物联网专业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规划。 二、《物联网工程导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主要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一年级新生,为导入型的入门教学课程。 建议授课学时为16学时,可作为物联网工程专业低年级本科教材使用。 三、《物联网工程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购书联系人:李红勇,,,dgdzcmp@ 这本书主要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大三学生, 主要讲述RFID、WSN、M2M等物联网主要技术内容。 四、《物联网工程实训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我校进行《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起步 较早,
2012年9月已有物联网专业的四年级本科学生 ,
教材建设
王志良、王粉花、石志国、王新平等一批老师积 极探索,已出版:
《物联网:现在与未来》---机械工业出版社 《物联网工程概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物联网工程实训教程》(与《概论》配套) 《物联网知识体系与课程规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物联网工程导论》(16学时)-新生教育用
筹备成立《全国物联网人才产学研发展教育联 盟》(欢迎参加,担任职务)
问题的提出
大潮当前,大家需要有一个办学的参考,有一 个“砖”可以引“玉”(教学计划,培养方案 )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范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规范

分析问题能力 解决问的能力 创新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3.2 专业培养规格
三.培养目标与规格
3.3 职业证书
三.培养目标与规格
序 号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
1 网络管理员证书
2 微型计算机调试与维修证书 3 信息处理技术员 4 物联网助理工程师 5 物联网工程师 6 网页设计师 7 IT职业英语
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知识要求
(1)熟悉物联网的基本理论、技术基础,熟悉物联网在重点生产 与生活领域中的应用状况;
(2)掌握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及组网技术,了解GSM、 GPRS及CDMA系统的技术原理;
(3)熟悉传感器的基础知识、传感器的构成、传感器工作的有关 定律、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和现代检测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实际中信 息采集与处理问题的技术; (4)熟悉单片机开发环境、汇编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以 及单片机常用接口电路设计,掌握物联网数据采集端开发工具和 方法;
表3 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
二.职业岗位分析
2.2 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与能力要求
二.职业岗位分析
2.2 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与能力要求
二.职业岗位分析
2.2 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与能力要求
3.1 培养目标
三. 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 德和创新精神,熟悉物联网基础知识,掌握物联网设备安 装调试、物联网产品生产销售、物联网工程建设维护等技 能,面向物联网产品生产、物联网工程建设、物联网系统 应用等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能从事物 联网设备集成、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系统维护等工作 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与系统
(4.0;4)
计算机网络
(3.0;4)
通信原理
(3.0;5)
3G移动通信系统
(2.0;5)
嵌入式系统
(3.0;5)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2.0;5)
无线传感网技术
(3.0;5)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 (2.5;5)
微电子学概论
(3.0;6)
接口技术
(3.0;6)
文献检索利用
(1.0;7)
45
选修D(20)
备注
专业必修课(一)适用于工程与技术方向; 专业必修课(二)适用于应用与服务方向。
33
案例二:理工科重点大学
34
主要课程设置
Cloud 物联网数据存储 物联网数据处理
物联网传输 物联网网关
物联网定位 物联网标识 物联网感知
物联 网 控制
物联网数据管理 物联网组网技术 物联网通信原理 物联网系统设计
10
培养规格:学制 四年 工学学士
11
培养规格: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 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 身心素质 业务素质
12
培养规格:能力
学习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
??? 思维能力 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 软件设计与实现能力 系统能力
13
核心知识领域
IN 物联网导论 CO 物联网通信技术 RA RFID原理及应用 SN 传感网原理及应用 SA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DP 物联网数据处理 IS 物联网信息安全 CP 物联网控制原理及技术 PO 物联网定位技术 AS 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 ES 嵌入式系统设计
网领域的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运 维以及技术研究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涉及相关
感知与识别技术、网络结构与通信协议、软件体系结构与 中间件、计算平台、应用与服务的设计与开发的工程技术 人员。本专业的毕业生在传感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网络 通信、移动计算、系统工程等方面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和专业知识;在物联网技术相关的网络系统、海量实时信 息处理、应用系统开发与集成等方面有较强的设计能力, 并具备良好的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
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 (2.0;7)
工程数据库设计与应用
(2.0;7)
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7)
多网融合系统设计与应用
(2.0;7)
物联网基础与开发应用
(3.0;7)
学科前沿进展专题
(2.0;7) 46
实践S(15)
军训
(1.5;2)
电子电路综合实践
(1;4)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5;4)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
(1.0;5)
多网融合系统设计与应用 (1.0;6)
物联网基础与开发应用 (1.0;6)
毕业实习
(1.0;8)
毕业设计
(7.0;8)
47
形势与政策 社会实践 公选 第二课堂
素质K(10)
(2) (2) (3) (3)
48
学分
必修 120 总学分:165 选修 30
实践 15
49
(3;5) (3;5) (3;5) (2;6) (3;6) (3;6) (3;6) (3;7) (2;7) (3;7)
30
专业选修
网页设计与制作 EDA及应用 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 嵌入式系统设计 虚拟现实技术 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 WEB应用与开发 JAVA程序设计 nesC语言 通信软件设计
(2;1) (3;3) (3;4) (3;4) (3;4) (3;5) (3;5) (2;4) (2;3) (3;7)
43
必修课A(69.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2)
毛邓三概论
(6.0;4、5)
大学英语
(16.0,1-4)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1)
程序设计基础C
(4.0;1)
高等数学
(11.0;1、2)
线性代数
(2.5;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谢谢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课内实验与上机、专题实验、工程训
练、电工实习、生产实习、工程项目 综合设计、科研训练、课外科技实践 、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
物联网感知专题实验 物联网标识专题实验 物联网信息安全专题实验 物联网数据处理专题实验 物联网组织结构专题实验
案例三:其他
4
基本认知:网络体系结构
5
基本认知:理论体系
应用理论 专业理论 基础理论
领 域相关 的应用技术
海量数据智能处理; 物联网软件建模与设计方 法;物联网中间件;安全;…
物联网体系结构; 通信; 传感 网;异构网络互联与协同
传感器理论; RFID原理; 定位原 理;信息获取与识别方法
领域应用技术 处理技术 传输技术 感知技术
6
基本认知:技术体系(C3SD)
7
基本认知:物联网目标
更透彻的信息感知 更广泛的互联互通 更综合的智能服务
8
基本认知:全局性问题
信息的保真性与安全性 服务的广泛性与针对性 执行的忠实性与完整性
忠实性与完整性
广泛性与针对性 人类社会
物理世界
保真性与安全性
9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和 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学科基础知识,从事物联
(2.0;3)
大学物理
(7.0;2、3)
大学物理实验
(1.5;2、3)
体育
(8.0;1-4)
军事理论
(1.5;1)
44
必修课B(50.5)
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 (2.0;1)
Java程序设计
(3.0;2)
电路理论
(4.0;3)
软件技术基础
(4.0;3)
电子技术(1)
(4.0;4)
电子技术(2)
(4.0;4)
21
安全类
网络安全 物联网信息安全
22
应用开发类
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 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嵌入式系统设计
23
信息服务类
服务科学原理 SOA原理与实践 业务流程管理 项目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Web应用与开发 通信软件设计
24
实践类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 数字逻辑实验 接口技术实验 嵌入式系统设计 业务数据库设计 RFID系统综合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设计 物联网应用系统综合设计 物联网工程综合训练
电子电路CAD
(3.0;5)
VHDL程序设计
(4.0;6)
无线单片机及其应用
(3.0;6)
TCP/IP网络协议
(3.0;6)
网络安全导论
(2.0;6)
无线传输技术(Zigbee, WiFi,蓝牙) (3.0;6)
无线定位技术
(3.0;6)
GPRS与CDMA原理与技术
(3.0;6)
M2M技术概论
(2.0;7)
自动控制技术 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传感技术 射频标识技术
物 物联 联网 网信 体息 系安 结全 构
3、学分分布
66学分
必修
专业基础课程
电路(3.5), 模拟电子技术(3.5), 数字逻辑与系统(3.5),
物联网感知、标识定位课程模块
无线传感与检测技术(3) 射频标识技术(3)
28
专业必修 II
服务科学原理 (2;5)
SOA原理与实践 (3;5)
业务流程管理 (3;5)
项目管理
(3;6)
客户关系管理 (2;6)
29
专业选修
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 物联网定位技术 传感器微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 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网络安全 物联网信息安全 空间数据库系统 空间信息可视化 网络与分布式计算 云计算与云存储
必修
物联网通信与设备
信号与系统(3); 无线通信原理(3); 计算机网络原理(3);
物联网数据管理
离散数据结构与算法(3) 程序设计方法学(软件工程)(3)
必修
物联网信息安全(3) 物联网系统设计(3.5) 嵌入式系统与接口技术(3.5) 物联网控制技术(3.5)
物联网工程
专业规范及课程体系案例
1
1 规范编写说明 2 课程体系案例
2
规范的目标
试图给出: 本专业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的轮廓) 本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轮廓) 本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 本专业核心课程与知识单元 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
3
基本认知:概念及内涵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感知设备 (如各类传感器、RFID、全球定位系 统等),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 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 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 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选修
物联网工程专业概论(1) 无线定位技术(3) 数字信号处理(2) 电磁场与电磁波(3) 运筹学与排队论(2) 电力工程概论(2) 物流概论(2)
其中:特色课程
物联网体系结构(3) 物联网工程专业概论(1) 传感与检测技术(3.5) 物联网数据管理(3) 物联网信息安全(3) 物联网控制技术(3) 物联网应用概论(4)
学分
通识教育必修学分 31学分,占总学分 20.7%
专业基础必修学分 47学分,占总学分 31.3%
总学分: 150
专业必修学分
13学分,占总学分 8.7%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14学分,占总学分 9.3% 其中毕业论文必修学分6学分, 占总学分 4%
选修课程学分 ≥45学分,占 30%,其中通识教育选 修学分12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