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
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襁褓:不满周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孩提:两至三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总角:幼年泛称。
及笄:女子十五岁。
垂髻之年:指儿童。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黄口:十岁以下。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幼学之年: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标梅之年:出嫁志学之年:十五岁。
(单髻.及髻.抓髻.)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壮室之年)不惑之年:四十岁。
(强仕之年.春秋鼎盛)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艾老.服官政.)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杖乡之年.耆年.)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国之年.致仕之年.)杖朝之年:八十岁。
(杖朝之年.)耄耋:八十、九十岁。
齯齿.鲐背.冻梨.黄发: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六十甲子顺序1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 ~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
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
关于年龄的古今称谓
关于年龄的古今称谓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根据年龄来称呼他人的习惯。
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称谓,蕴含着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尊重和期许。
1. 古代称谓:
- 童子/童女:指未成年的男孩和女孩。
- 小儿:泛指儿童。
- 童稚:指年幼的儿童。
- 后生:指青年男子。
- 贤达:指有德行和学识的年轻人。
- 老成持重:形容年长者成熟稳重。
- 老松高僧:对年高德劭的长者的尊称。
2. 现代称谓:
- 婴儿/孩子:指刚出生到青春期前的儿童。
- 少年/青年:指青春期到20多岁的年轻人。
- 中年人:通常指35-60岁的人。
- 老年人/长者:指60岁以上的人。
- 老人家/老人:对年长者的尊称。
无论是古今,人们都十分重视对年龄的体现。
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对年龄的划分,更体现了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尊重与关怀。
它们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馨香之花,代代相传。
表示年龄的别称
表示年龄的别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表示年龄的别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说法,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来描述人的状态和属性。
在不同的年龄段中,人们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特质,因此有了许多不同的称呼来表示这些特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表示年龄的别称。
1. 0-5岁:婴儿、幼儿、小孩婴儿是指刚出生不久的儿童,通常称为“宝宝”,幼儿指3-6岁的孩子,小孩是对幼儿期的孩子的一种通用称呼。
2. 6-12岁:儿童、少年儿童是指6-12岁的孩子,少年在中国是指12-18岁的年龄段。
4. 20-39岁:青年、中年青年是指20-39岁之间的年龄段,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阶段的年龄段。
中年通常是指40-59岁之间的人。
5. 40-59岁:中年、壮年中年是指40-59岁之间的人,壮年则是指身体强壮、精力旺盛的成年人。
6. 60-74岁:老年、长者老年是指60-74岁之间的人,长者则是尊称老年人的一种说法。
7. 75岁以上:耄耋、老寿星耄耋通常指7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寿星则是一种尊称。
年龄是一个人生命的标志,也是一个人生活经历和阅历的体现。
不同的年龄段代表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也代表着不同的阶段和成就。
通过不同的称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所处的生活阶段和人生体验。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每一个年龄段,珍惜每一段人生旅程,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二篇示例:表示年龄的别称有许多种,不同的年龄段,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称呼。
无论是用于幽默调侃,还是用于称呼尊卑长幼,这些称呼都反映了社会对年龄和成长的认知和态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表示年龄的别称吧。
1. 幼儿时期在幼儿时期,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用于称呼小朋友的别称。
比如“小家伙”、“宝贝”、“小天使”等等。
这些称呼往往带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体现了人们对于幼儿的关爱和呵护。
2. 少年时期当孩子逐渐长大,进入少年时期,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些更为年幼露齿的称呼。
古代年龄称谓由大到小的排序
古代年龄称谓由大到小的排序古代年龄称谓的排序可以分为多个层次,由大到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长寿老人类别:1. 太古稀:指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这是最高荣耀的称号。
2. 古稀:指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3. 松寿:指八十岁以上的老人。
二、晚年老人类别:4. 耄耋:指九十岁以上的老人。
5. 耄跌:指百岁以上的老人。
三、朝堂官员类别:6. 八十户:指入朝当官的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7. 老太尉:指九十岁以上的宰相。
8. 老将军:指身体健壮且九十岁以上的将军。
四、官职晋升类别:9. 养病太守:指身体不好,被免去官职而任命为地方太守的人。
10. 养病郎中:指身体不好,被免去官职而任命为医生的人。
五、士人类别:11. 终南山——指从事文学创作的士人。
终南山是传说中仙山的名字,因此这一称号寓意着士人寻求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12. 三分人:指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名次。
13. 秀才——指通过科举考试的士人。
14. 举人——指通过殿试考试的士人,并且进入仕宦行列。
15. 状元——指科举考试成绩最好的人,居于士人之巅。
16. 榜眼——指科举考试成绩第二名的人。
17. 探花——指科举考试成绩第三名的人。
18. 老生——指过了壮年以后考取功名的士人。
六、草莽人士类别:19. 客卿——指外地来京城考取功名的士人。
20. 不世勋臣——指具有卓越成就的草莽人士,称号寓意其功绩非同一般。
七、普通民众类别:21. 老人、老翁、老妪:分别指年老的男人、女人。
22. 老伯、老爷:分别指年纪较大的男子。
23. 大人:指成年男子,多用来称呼平民或富裕阶层的人。
24. 少年、儿童:指尚未成年的男孩子。
25. 小孩子、娃儿:一般指年纪较小的男孩子。
上述的古代年龄称谓由大到小的排序只是大致分类,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区和文化背景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古代年龄称谓是反映社会等级和尊卑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人对年龄和智慧的认知和尊重,也展示了古代社会对老年人的敬重和重视。
古代男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
古代男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
1、幼儿到青年
0-1岁:孩提
2-3岁:孩提
8岁:童龀
9岁:九龄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束发、成童、志学
15-20:岁舞象之年
20岁: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2、中年到老年
30岁: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1岁:开六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耳顺之年是指多少岁的人,哪年?61岁:开七、华甲
64岁:破瓜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71岁:开八
77岁:喜寿
80岁:望八、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望九、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人瑞。
古代男女每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男女每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男性称呼:
1. 男婴:出生至满月龄之间称呼为“月子”。
2. 童子:一般指未满14周岁的男孩子。
3. 少年:一般指年龄在14至20周岁之间的男性。
4. 壮年:一般指年龄在20至40周岁之间的男性。
5. 中年:一般指年龄在40至60周岁之间的男性。
6. 老年:一般指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男性。
古代女性称呼:
1. 女婴:出生至满月龄之间称呼为“月子”。
2. 童女:一般指未满14周岁的女孩子。
3. 少女:一般指年龄在14至20周岁之间的女性。
4. 姑娘:一般指未婚青年女性。
5. 妇女:已婚女性。
6. 中年妇女:一般指年龄在40至60周岁之间的女性。
7. 老年妇女:一般指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女性。
对不同年龄段的称谓(新、选)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word.。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如下: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3岁。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童年。
黄口:10岁以下。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孩13岁。
舞勺之年:13-15岁。
束发:青少年。
及笄之年:女孩15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孩16岁。
舞象之年:15-20岁。
桃李年华:女孩20岁。
弱冠:男孩20岁。
花信年华:女孩24岁。
梅之年:至出嫁。
而立之年:男孩3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男孩40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上寿:100岁。
花甲重开:120岁。
古稀双庆:140岁。
各年龄阶段的称谓
各年龄阶段的称谓1. 咱们中国人真有意思,给不同年龄段都起了特别形象的称呼。
就像给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贴上了可爱的小标签似的。
2. 刚出生的娃娃,大家管他叫"初生儿",满月前叫"襁褓"。
小区里王奶奶逗小孩时总说:"哎呀,这襁褓中的小娃娃,香喷喷的像个小包子!"3. 满月到周岁,叫"哺儿"或"吃奶娃"。
这时候的娃娃整天就知道吃吃睡睡,李婶儿常说:"你瞧这小家伙,吃得白白胖胖的,跟个小糯米团子似的。
"4. 一岁到三岁是"幼儿",也叫"咿呀儿"。
这会儿的娃娃学说话,整天咿咿呀呀的,可逗了。
张大爷说:"这阶段的娃娃像个会动的小话匣子。
"5. 三岁到七岁叫"童子"或"总角"。
男孩子把头发梳成两个小揪揪,像对小犄角。
小明他妈说:"瞧我家这总角,顶着俩小揪揪,多精神!"6. 七岁到十二岁是"孺子"时期。
这时候上学读书,开始懂事了。
老师常说:"这帮孺子可真是活泼好动,像群小麻雀。
"7. 十二岁到十五岁叫"少年",女孩叫"豆蔻年华"。
李老师感叹:"十三岁的女孩儿,像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多美啊!"8. 十五岁到二十岁是"及笄"女和"弱冠"男。
这时候男孩戴帽子了,女孩可以簪子盘发了。
赵妈妈说:"女儿及笄那天,我都快哭了,闺女真的长大了。
"9. 二十岁到三十岁叫"壮年",这是人生最火热的时候。
老王常说:"看看这群壮年,干活儿有劲,想法多,跟小火炉似的。
"10. 三十岁到四十岁是"而立",四十岁到五十岁是"不惑"。
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1. 引言在古代,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称呼。
这些称呼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年龄和社会地位的认知,也代表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社会关系。
本文将介绍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从婴儿期到老年阶段,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2. 不同年龄段的称呼2.1 婴儿期(出生 - 3岁)在古代,对于新生儿,人们常常使用”婴儿”、“娃娃”、“襁褓”等称呼。
特别是在婴儿刚出生时,人们还会称呼为”封儿”,寓意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2.2 幼儿期(3岁 - 7岁)幼儿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古代,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人们常常称呼为”童儿”、“童子”,表示他们已经脱离了婴儿期,开始步入童年。
2.3 童年期(7岁 - 15岁)在古代社会,童年期是一个孩子逐渐成长为成人的阶段。
古人对这个年龄段的称呼多种多样,包括”弱冠”、“童男”、“童女”等。
这些称呼既表明了孩子们的成长,也为他们的进入成人社会打下了基础。
2.4 青年期(15岁 - 30岁)青年期是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富有激情和活力的阶段。
在古代,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常常称呼为”壮士”、“公子”等。
这些称呼代表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和活力四溢。
2.5 壮年期(30岁 - 50岁)壮年期是一个人生活的鼎盛时期,在古代,人们常常称呼为”丈夫”、“妇人”等。
这些称呼既体现了成年人的社会角色和婚姻状态,也代表了社会对于中年人的期望和责任。
2.6 中年期(50岁 - 70岁)中年期是一个人生活中的事业稳定和经验丰富的阶段。
在古代,人们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常常称呼为”老者”、“大人”等。
这些称呼体现了中年人的社会地位和智慧。
2.7 老年期(70岁及以上)老年期是一个人生命的最后阶段,在古代,人们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有着尊敬和敬重的态度,常常称呼为”老人”、“长者”、“老夫”、“老母”等。
这些称呼代表了对老人智慧和经历的敬佩,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家族文化和敬老传统。
3. 结论古代社会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称呼,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人对年龄和社会地位的认知和尊重。
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在古代,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丰富的称呼,这些称呼不仅体现了对年龄的尊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
以下是对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呼的详细介绍。
1.婴儿期:婴儿在古代被称为“赤子”或“襁褓”。
这个阶段的称呼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
和爱护,体现了古人对新生儿的珍视。
2.幼儿期:幼儿在古代被称为“孩提”或“垂髫”。
这个阶段的称呼反映了孩子们天真无
邪、活泼可爱的特性。
3.少年期:少年在古代被称为“总角”或“束发”。
这个阶段的称呼意味着孩子们开始步
入成熟,开始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4.青年期:青年在古代被称为“弱冠”或“及笄”。
这个阶段的称呼标志着年轻人已经成
年,开始独立生活,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开始承担起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
5.中年期:中年人在古代被称为“壮年”或“盛年”。
这个阶段的称呼体现了中年人的成
熟和稳重,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重任。
6.老年期:老年人在古代有多个称呼,如“杖朝”、“花甲”、“古稀”等。
这些称呼体现了
对老年人的尊敬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
总的来说,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不仅是对年龄的简单划分,更是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这些称呼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风貌的窗口。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对年龄的称呼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应该仍然保持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传承和发扬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
中国古代男女年龄称谓一览表
中国古代男女年龄称谓一览表一、男性称谓1. 童男:指未成年的男孩子,一般指小于十岁的男孩。
2.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男孩,也有人将十三岁以下的男孩称为少年。
3. 青年:指年龄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指年龄在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事业和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指年龄在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转折点,即将步入老年。
6. 老年: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男性,是人生的晚年阶段。
二、女性称谓1. 童女:指未成年的女孩子,一般指小于十岁的女孩。
2. 少女:指年龄在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女孩,也有人将十三岁以下的女孩称为少女。
3. 青年女子:指年龄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女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女子:指年龄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女性,是女性事业和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女性:指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女性,是女性人生的转折点,即将步入老年。
6. 老年女性: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女性,是女性人生的晚年阶段。
三、男女称谓对比1. 童男与童女:指未成年的男孩和女孩,年龄相同。
2. 少年与少女:指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男孩和女孩。
3. 青年男子与青年女子:指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男子与壮年女子:指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事业与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男性与中年女性:指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转折点。
6. 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指超过六十岁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晚年阶段。
通过以上的一览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中国古代男女的年龄称谓,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有不同的称谓,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年龄和性别的重视。
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人对不同年龄段人物的不同期望和要求,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仪和文化的一部分。
在古代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年龄称谓不仅仅是对年龄的称呼,更代表了不同年龄段人物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在古代社会,人们对年龄的称谓非常讲究,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既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年龄的重视,也体现了古人对年龄的尊重和礼貌。
以下是古代年龄称谓的大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襁褓,出生至一岁的婴儿。
2. 孩提,一岁至三岁的幼儿。
3. 童子,三岁至七岁的儿童。
4. 童女,三岁至七岁的女童。
5. 童蒙,七岁至十岁的儿童。
6. 童男,七岁至十岁的男童。
7. 童女,七岁至十岁的女童。
8. 少年,十岁至十五岁的青少年。
9. 少女,十岁至十五岁的女青少年。
10. 青年,十五岁至三十岁的年轻人。
11. 青年男子,十五岁至三十岁的年轻男子。
12. 青年女子,十五岁至三十岁的年轻女子。
13. 壮年,三十岁至五十岁的成年人。
14. 壮士,三十岁至五十岁的成年男子。
15. 壮妇,三十岁至五十岁的成年女子。
16. 中年,五十岁至七十岁的中年人。
17. 中年男子,五十岁至七十岁的中年男子。
18. 中年女子,五十岁至七十岁的中年女子。
19. 老年,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20. 老者,七十岁以上的老年男子。
21. 老妪,七十岁以上的老年女子。
古代的这些称谓,不仅仅是对年龄的简单称呼,更是对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尊重和关怀。
在古代社会,年龄和地位、尊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不同的称谓,也是对其社会地位和尊严的一种体现。
古代人们对年龄的称谓,也反映了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从小孩到老者,每个年龄段都有着相应的责任和角色,这些称谓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
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些古代称谓已经不再普遍使用,但是对年龄的尊重和关怀却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可以借鉴古代人们对年龄的称谓,来更加尊重和关爱不同年龄段的人,让我们共同建设一个和谐、尊重的社会。
总结,古代年龄称谓的大全,不仅仅是对年龄的简单称呼,更是对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尊重和关怀。
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年龄的重视,也体现了古人对年龄的尊重和礼貌。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称谓,以此来表示对其身份和地位的尊重。
下面是古代各年龄段的一些常见称谓:1. 婴儿期(0-3岁)在古代,婴儿期被称为“襁褓”或“乳儿”。
“襁褓”一词指的是用布包裹的婴儿,是保护和照料的象征。
“乳儿”则是指还在吃母乳的婴儿。
2. 幼儿期(3-7岁)幼儿期被称为“童子”或“苗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学习基本的礼仪和生活技能,逐渐发展出独立的个性。
3. 童年期(7-16岁)童年期被称为“童年”或“童生”。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开始学习识字、算术等基本的知识。
4. 青年期(16-30岁)青年期被称为“青年”或“少年”。
这个阶段的人们开始步入社会,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男性在这个年龄也可能开始从事工作或结婚。
5. 壮年期(30-50岁)壮年期被称为“壮年”或“夫子”。
这个年龄段的人们通常在事业或家庭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和权威,同时也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
6. 中年期(50-70岁)中年期被称为“中年”或“中堂”。
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已经经历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并成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支柱。
7. 老年期(70岁及以上)老年期被称为“老人”或“长者”。
这个年龄段的人们享受着退休生活,同时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怀。
这些称谓不仅仅是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称呼,也反映了古代文化对不同年龄段人的观念和重视程度。
在古代社会中,年龄被视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给予不同的待遇和评价。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8. 老寿星(80岁以上)对于那些享年80岁以上的长者,古代社会常常尊称他们为“老寿星”,意味着他们已经达到了长寿的境地。
这是对他们长寿和智慧的赞颂,也是对他们积累的人生经验和智慧的致敬。
在古代,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着各自的称谓,这不仅是一种形式的尊重,还体现了社会对各个年龄段人的期望和角色定位。
婴儿期和幼儿期的称谓,强调了对孩子的照料和关爱,希望他们能健康成长。
不同年龄称谓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 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 别》诗:“娉pīng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 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jī:女子十五岁。 10.束发、志学之年: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 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1.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旧时文人拆“瓜” 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舞勺:13岁。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 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 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金钗之年:女12岁。 桃李年华:20岁(女); 花信年华:24岁(女); 梅之年,标梅之年:至出嫁(女); 半老徐娘:至30岁(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 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三十岁。《论语· 为政》:“三十而立。”后 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14.不惑、强壮之年:四十岁。《论语· 为政》:“四十 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知命、年逾半百、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五十岁。《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 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 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 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 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 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 年”。黄口,十岁以下的幼儿。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叫法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叫法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叫法》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人有着独特的叫法,这些叫法既传统又富有深意,反映了古人对年龄和生活阶段的重视和尊重。
首先,古人对年幼的儿童有着特别的称呼。
他们称呼刚出生的婴儿为“婴儿”或“抱抱”,表示他们是刚从母亲怀中出来的婴孩。
而稍大一些的孩子则被称为“稚子”或“稚童”,显示出对他们年幼稚弱的关怀和呵护。
其次,对于中年人,古人多用“壮士”、“贤人”、“良人”等词来称呼,表示他们正值壮年,正是家庭和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最后,对老年人的称呼也颇有深意。
古人多称老者为“长者”、“长者”、“老翁”等,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和敬重。
这些对不同年龄的叫法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年龄的重视和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生活各个阶段的理解和体悟。
正是这种对不同年龄的叫法,使得古人的文化更加丰富和深刻。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1. 前言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称呼。
这些称呼通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儿童、青年、中年、老年四个年龄段出发,探讨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儿童:襁褓之年2.1 胎儿期•胎儿:指尚未出生的婴儿2.2 出生后•溺儿:指在出生后不久夭折的婴儿•小儿、婴儿:指出生后不久至约三岁左右的儿童3. 青年:风华正茂之年3.1 少年期•童男、童女:指七岁至十五岁左右的男、女孩子•弱冠之年:指十五岁至二十岁左右的少年3.2 青年期•小伙子、小姑娘:指二十岁至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女•男子、女子:指三十岁至四十岁左右的青年人3.3 男子成年•公子:指地位较高、富裕的青年男子•成年男子:指四十岁至五十岁左右的男性4. 中年:稳定成熟之年4.1 中年男子•平步青云之年:指四十岁至六十岁左右成功有成就的男子•壮年:指三十岁至四十岁左右的男人4.2 中年妇女•容华憔悴之年:指四十岁至六十岁左右的女性•壮年女子:指三十岁至四十岁左右的女人5. 老年:古稀之年5.1 中老年男子•老翁:指六十岁以上的男性•老寿星:指寿命长、健康的老年人5.2 中老年妇女•女长者:指六十岁以上的女性•老太太:指寿命长、健康的老年妇女6. 结语古代社会对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称呼,这些称呼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称呼也随之改变,逐渐演变为现代社会对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正如古人对待年龄的称呼一样,当代人们对待各个年龄段的人应充满尊重、关爱与包容,共同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
古代的年龄称谓大全
称谓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
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
下面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年龄称谓,希望大家喜欢!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背之年,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1.初度:生日之时。
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如《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2.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3.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4.孩提: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5.龆龀:儿童换齿年龄。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6.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儿童或童年。
7.幼学:十岁左右。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岁日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8.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9.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后指儿童。
10.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即指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
11.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古代年岁的别称杨权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
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
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
《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
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
《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
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
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
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