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农业昆虫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提高昆虫学教学实习效果的探索
教育与人才 每一个检验项 目制 订评分标准 , 学生严格按照国家技 能鉴 定 考核 的方式进行 。每个 实验满分为 10 ,考核项 目从试题 0分
库 抽 取 ,学 生 抽 到什 么项 目就 做 什 么 项 目。考 核 项 目的制 定 通 常 选 择 操 作 性 强 的 实验 , 些 不 能 考 到 的 注 意 事项 以提 问 有 的方 式 进 行 。同时 ,以 实验 结 果 和 结 果 分 析 及 讨 论 来 评 定 成
以 由学 生根 据 采 集 和 整 理 标 本 的需 要 自行 制 作 ,一 方面 增 加 了学 生 动 手 能 力 和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 一 方 面 调 动 学 生 参 与 另 的积极性。
物学特征、翅的类型、足的类 型等,这样学生不但可 以加深 印象 ,一些残缺 的标本也可 以得到利用,同时制作 的标本还 能应用于实验教学当中,学生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 就感 。
习 中 出现 的 问题 与 体 会 , 与 大 家共 同探 讨 交 流 。
老师要严格要求 。 在教学实习中常常看到学生把大量的精力 花费在采集标本上 ,在整理上不认真不规范 ,针插的位置和 高度较随意、有三级 台却不用 , 察鉴定 时拿着标本不知道 观
从 何 下 手 , 又 不 愿 逐 条 对 照 分 类 检 索表 的 分 类 特 征 进 行 鉴 定 ,结 果 大 量 的标 本 浸 泡 在 那 里 ,有 的 同学 索 性 把 鉴 定 不 出
育 探 索, 0 , 3: 32 4 2 8 () 4 -4 . 0 7 2
进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考虑得多 了,清楚需要什么 ,
如 何 准 备 , 助于 加 强 学 生 对 实 验 原 理 、 法 和 步 骤 的 了解 , 有 方 使 其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不仅 降低 了实 验 过 程 中的 操 作 失 误 ,更
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结合黑龙江省的地域特点,对农业昆虫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一、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农业昆虫学是农学专业的基础课,兼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质,在农学类专业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
本课程主要讲授昆虫学的基础科学知识,内容包括各种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方式、发生规律、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保护农作物获得丰产丰收的一门科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对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型也发生了转变。
目前,用人单位对农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因此,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化和社会需求,根据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和专业特点,加强农业昆虫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是农学类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出一流的高等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保证。
二、具体做法1.注重教材选择,优化课程体系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本科专业设置由细化转向加强基础,缩短学时,拓宽口径的改革。
因此,如何在较少的学时情况下保证农业昆虫学的教学质量,是农学类专业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选好教材以及做好对教材课程体系的优化是农业昆虫学教学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农学专业的《农业昆虫学》课程没有合适的教材,采用彩万志等主编的《普通昆虫学》和李云瑞主编的《农业昆虫学》两本教材,均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教材,内容多且深。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最全面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新的知识点,了解最新的学科进展情况,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精心组织课程内容,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地域特点对教材进行优化,达到知识的系统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农业昆虫学思政案例
农业昆虫学思政案例
农业昆虫学是农业生产必备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农业害虫和益虫的种类、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繁殖习性以及对农作物的危害和利用价值等方面的知识,是农民防治病虫害的重要依据。
在农业昆虫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
以下是一个农业昆虫学思政案例: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农业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害虫防治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农民缺乏科学的防治知识和技术手段,经常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生产方式,教师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农田调查,了解农民使用农药的情况。
在调查中,学生发现,农民往往是听从经销商或者厂家推荐的农药品种和使用方法,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部分农民缺乏环保意识,将过期、无用的农药倾倒在地里,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源。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这种现象的根源,强调农民应当有科学的防治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轻信经销商或者厂家的推荐。
另外,教师还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土壤和水源的生态环境。
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农业昆虫学的基础知识,还加深了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的认识。
同时,教师也通过引导
学生反思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态度的能力。
昆虫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方面思考
昆虫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方面思考《昆虫学》融昆虫形态学、生物学特性、昆虫生理生化、昆虫分类、昆虫生态等于一体,是高校植物保护学等专业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昆虫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是《昆虫学》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并已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掌握主要知识点,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目的。
1 注重专业引导教师对所讲课程的第一堂专业引导课即绪论部分的讲解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如果能在绪论部分就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用性,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比如,教师在讲解《昆虫学》绪论部分的时候,首先要讲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相关,它对人类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
有害的一面可以举例比如2008年柑桔大实蝇对四川大桔子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等。
而昆虫对人类也有有益的一面,比如蜜蜂可以为人类采蜜传播花粉等,家蚕蚕丝蛋白能制成人工皮肤治疗烧伤等皮肤疾病等。
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就已经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注重教学改革在第一堂绪论部分已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了能让学生能在后续的学习时间内都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更好地掌握《昆虫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最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实时地做出一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坚持“求新”、“求活”和“求实”的指导方针,具体内容如下。
2.1 教学内容求新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飞速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教科书的一些内容总是相对滞后于现代科技。
如果我们的教学还只是停留于教科书上的内容,那么我们的学生就只能了解到一些比较经典的知识,而没有办法学习到最新的科技成果。
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实时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面。
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农业昆虫学作为一门研究农业害虫及其防治的学科,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
深入挖掘这些思政元素,对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正确价值观的农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农业昆虫学的发展与我国农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述我国古代农业在防虫治虫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如《齐民要术》中对害虫防治的记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介绍我国现代农业昆虫学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如邱式邦院士在蝗虫防治领域的开创性工作,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他们为祖国的农业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二、科学精神的培养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建立在科学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
在课程中,通过介绍科学家们在研究农业昆虫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挫折,如为了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长时间在田间地头蹲守,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同时,强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让学生明白在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科学方法和道德准则,杜绝学术造假和浮躁之风。
三、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农业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一些害虫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影响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昆虫也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导致害虫抗药性的增加,还会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因此,要鼓励学生探索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害虫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农业昆虫的危害不仅会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粮食安全问题和社会稳定。
昆虫与农业选修课的收获及意见
昆虫与农业选修课的收获及意见
1. 对昆虫的了解: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征、行为习性和生态作用。
学生可以学习昆虫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作物生长和害虫控制的影响。
2. 农业和生态系统的理解:通过学习昆虫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他们会了解昆虫对作物的传粉和授粉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控制的意义。
3.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在昆虫与农业的课程中,学生会了解到昆虫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对维持生态平衡的影响。
他们会了解到保护和维护昆虫多样性的重要性,以确保农业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学习昆虫与农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引发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他们会了解到如何在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侵害的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采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的可持续农业方法。
5. 探索未来就业机会:这门选修课程还可以为学生介绍昆虫学和农业研究领域的就业机会。
学生有可能进一步深入研究昆虫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并在农业科学、农业技术或环境保护等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总的来说,选修昆虫与农业课程能够使学生对昆虫和农业生态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此外,它还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研究和就业的机会。
学生可能意见积
极,因为课程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增强对环境保护和农业领域的兴趣。
试论案例式教学在《农业昆虫学》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案例式教学在《农业昆虫学》课程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变革,多元化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势必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教学体制改革,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是我校传统专业之一,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有害生物防控技术,能在现代农业及植物保护相关领域从事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开发、技术与设计等工作的产业应用型人才。
《农业昆虫学》课程作为植物保护专业骨干课程之一,其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要有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以满足社会对新型植保人才的需求。
本文就《农业昆虫学》课程相关知识点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方法,探讨案例式教学在该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效果与前景。
一、《农业昆虫学》传统教学内容及存在问题(一)传统教学内容传统农虫的授课模式为以主要作物为主线,分别讲述各种作物上主要害虫的各虫态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这种讲述方式只是简单地罗列,缺少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机会,课堂气氛也不活跃,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靠死记硬。
实验课的形式也较单一,主要是对害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绘图、编制检索表等,让学生认识农田主要害虫,掌握其鉴定方法。
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往往是依葫芦画瓢绘制主要识别特征,完成实验报告。
这样的授课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更无法做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和顺序照本宣科,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采取灌输性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
实验课的课堂也比较死板,老师介绍实验害虫的种类、主要特征,让学生一一对照、观察,实验作业往往是绘某虫态主要鉴别特征、编某作物主要害虫检索表、鉴定幼虫或成虫等内容。
农业昆虫学多媒体教学经验
《农业昆虫学》多媒体教学经验植保学院昆虫学系洪晓月《农业昆虫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如农作物害虫种类的识别、地理分布、危害特性、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等。
因此,教好此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当前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较快、农作物害虫变迁较大、教学方式为多媒体的形势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就更高。
我们在《农业昆虫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上下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采用对比法、专题介绍、综述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对有代表性的重要害虫进行讨论,比较各类害虫的共性和特殊性,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在介绍某一害虫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后,让学生回答和当场讨论其防治对策,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论是在哪一个教学环节,学生随时都可以举手提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也进行启发式提问。
每一次课结束前,都针对下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布置学生需要重点阅读的文献,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是“有备”而来,使教学富有成效。
2.把握学科研究进展,讲授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农业昆虫本身的研究发展很快;另外,随着作物栽培制度的调整,害虫发生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书本上的内容常常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时,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必须介绍当前农业生产上害虫的实际发生情况,以及本学科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配合具体的案例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熟悉讲课内容,不能照片(板)宣读多媒体授课的特点是形象直观,但每堂课的信息量大,学生经常来不及记笔记。
有些老师为了跟上节奏,常常是照着投影幕布读,学生因此觉得毫无意义。
多媒体教学方式实际上对老师的要求要比传统的方式更高,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求老师十分熟悉讲课内容,绝对不能照片宣读,要讲重点,而且要讲透。
否则,上课就像是带着学生念投影幕布上的内容,完全不符合大学生的求知特点。
《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在上《 农业昆虫学 》 之前 已经学 习过作 为专业 基础 课 的《 通昆虫学》, 普 他们 对昆虫 学 的好 奇心 已经淡化 , 并且 认为没有必要再学 习《 业 昆虫 学》 农 。为 了让学 生对 《 业 农 昆虫学》 的重要性有个 直观 的认 识 , 我们 经常在第 一 堂课 的 时候讲一个每年在新 疆各 地发生 的真 实 故事 , 20 如 08年新 疆 昌吉州呼图壁县棉农 给学校 打来电话 , 反映 当地 棉铃虫大 发生的现状 , 并请求学校给予援助 。学校 决定派 出两位植保 教研室的老师和六位学生组成 援助小组 。故事讲到这里 , 我 们就会问学生 : 假如你是其 中的一员 , 能圆满完成任务 ? 是否 然后开始切人本课程 的绪论部 分 , 告诉学生《 农业 昆虫学》 研 究的内容和任务 , 并特别强调《 农业昆虫学》 研究 的最终 目标 是解决农业生产中实 际问题 , 获得 最佳 的经 济、 态和社 会 生
《 农业昆虫学》 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程 , 其最 终的 目标 是让学生 掌握害 虫种群在 一定生 态条件 和外界环 境下发生发展 的变 化规律 , 出害虫 危害 的薄 弱环节 , 的 找 有 放矢地运用各种 防治原理和策略 , 防虫害的发生或将 已经 预 发生的虫 害的损失 降低到 最小 的限度 , 创造最 佳的经济 、 生 态和社会效益 。所 以本课程 的难点是 害虫 的预 测预报、 经济 阈值的估算 、 防治策略和最适 防治期 的确定 以及它们三者之 间所体现 的经济 、 生态 和社会 的动态关系的灵活把握 。害虫 的预测预报不仅要求 学生对 害虫本 身 的生 物学特征 和发生 规律要熟悉 和了解 , 而且 要求学生 对当地害虫所 处的生态条 件和气候 环境 的变化有 整体 的把握 。经 济阈值 的估 算既要 求学生对基 于害虫预测预报所能挽 回的损失有准确的判断 , 又要求学生对 采取 的防治措 施 和方法所需 要的费用 有准确 的预算。防治策略 的制定 和最适 防治期 的确定既基 于学生 对虫情的调查 和预测预 报 , 又基 于学生对 经济 阈值 的估算 。 同时防治策略的制定还反 过来影 响经济 阈值 中防治 费用 的 预算。对于缺乏经验 的学生来讲 , 完全理解三者 的动态关 系 是一个难点。典 型的案例是 20 0 8年我们组 织学 生对校 园周 围棉 田的棉铃虫进 行越冬代成虫 和第 一代成虫的连续调查 , 学生们得出的结论 是还没 有达 到需要 采取 防止措 施的经 济 阈值 , 当到第二代成 虫的 时候 , 他们 的调 查结果 显示 已经 大 大超过了经济阈值 , 而此 时 已经错 过 了最适 防治期 ( 即第 二 代幼虫幼龄期 ) 所 以我们在教学 的过程 中对学生在理解 三 。 者的动态关系时进 行了强 化和多 次的模拟实践演练 , 这也是 我们讲授本课程的核心价值和最终 目 的体现 。 标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引言•农业昆虫学实验课程现状及问题•教学对策与建议•案例分析与应用•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引言01背景介绍农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探讨农业昆虫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研究意义通过解决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
同时,对于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02程现状及问题实验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的实验课程设置较为零散,缺乏有机的联系和衔接,不利于学生掌握农业昆虫学的系统知识和技能。
实验课程缺乏深度和广度现有的实验课程大多只涉及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于一些高层次、复杂的应用技能涉及较少,无法满足农业昆虫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目前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常见农业昆虫的观察、分类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于一些新兴的农业昆虫学领域和技术涉及较少,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实际应用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目前的实验教学仍以传统的讲授、演示和观察为主,缺乏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不科学目前的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依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考核,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和能力。
实验教学手段落后实验教学方法陈旧VS教学对策与建议03针对现有实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优化实验课程结构,提高实验课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农业昆虫学实践心得体会
一、引言农业昆虫学是一门研究昆虫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学科,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昆虫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掌握农业昆虫学的知识和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农业昆虫学实践课程。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昆虫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和防治等方面的知识,现将实践心得体会如下。
二、实践过程1. 实践课程内容本次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昆虫标本制作、昆虫分类、昆虫生理、昆虫生态、昆虫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我对昆虫的基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实践活动(1)昆虫标本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采制、固定、展翅、粘贴等步骤。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昆虫标本,我掌握了标本制作的基本技能。
(2)昆虫分类: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多种昆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通过比较和鉴别,掌握了昆虫的分类方法。
(3)昆虫生理:我们学习了昆虫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功能,了解了昆虫的生长发育规律。
(4)昆虫生态:通过实地调查,我们了解了昆虫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繁殖方式等生态习性。
(5)昆虫防治:我们学习了农业昆虫病的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三、实践心得体会1. 提高了对农业昆虫学的认识通过实践课程,我对农业昆虫学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我了解到,农业昆虫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农业损失。
2. 增强了动手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昆虫标本的制作、昆虫分类、昆虫生理实验等技能。
这些技能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观察昆虫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细致地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培养了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昆虫的生态习性,我提高了分析能力。
4. 深化了对农业昆虫防治策略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了农业昆虫病的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农业害虫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害虫则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敌人。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我国高校开设了农业害虫课程,旨在培养我们识别、防治农业害虫的能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农业害虫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农业害虫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认识农业害虫的重要性农业害虫是指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的昆虫类生物。
它们不仅会直接导致作物减产,还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我国,农业害虫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学习农业害虫课程,认识其重要性,对于我们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掌握农业害虫的基本知识农业害虫课程涵盖了害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布特点、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以下内容:1. 害虫的形态结构:了解害虫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结构特点,有助于我们识别不同种类的害虫。
2. 害虫的生活习性:掌握害虫的食性、繁殖方式、越冬习性等,有助于我们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3. 害虫的分布特点:了解害虫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我们开展针对性防治。
4. 害虫的防治方法:掌握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三、提高防治农业害虫的能力农业害虫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掌握多种防治技术。
以下是我对提高防治农业害虫能力的几点体会:1. 增强责任心:认识到农业害虫防治的重要性,树立起保护农业生产的责任感。
2. 提高专业素养:努力学习农业害虫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防治农业害虫打下坚实基础。
3. 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提高防治效果。
4. 不断创新:关注农业害虫防治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防治措施。
5. 加强团队协作:在防治农业害虫的过程中,与同行、农民等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提高防治水平。
四、课程实践与体会在农业害虫课程中,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体会:1.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的害虫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影响农业昆虫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影响农业昆虫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作者:潘鹏亮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6期摘要从环境层面和技术层面分析了影响农业昆虫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指出大多数教学工作者十分重视从技术层面上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而忽视了环境层面的因素。
从技术层面上提升教学效果很容易,但最终环境层面上的因素将成为制约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农业昆虫学;教学效果;发展瓶颈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27-02Analysis of Factors Effecting on Teaching Result of Agricultural EntomologyPAN Peng-liang(Agricultural Science Department,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Xinyang Henan 464000)Abstract The factor in surrounding and technology level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was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 We pointed out that teachers focused more on factors in technology level than in surrounding level in their report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an be promoted quickly to a high level by technological methods,but the surrounding factor will become a restricted one for a long time.Key words agricultural entomology;teaching result;development bottleneck农业昆虫学是植保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也是农学、园艺、园林、种子等涉农专业必开的专业课之一。
关于提高《农业昆虫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二、 教 学方 式 多样化
《 农业昆虫学》 课程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 。 总
多种版本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 :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 但是信息量 的增大 , 超出 了学 教学大纲对教学 内容 、 学时分配 、 实验项 目设计均有 生的接受能力 , 重点和难 点也难 以突出 。 教学质量大 较严格的限制 , 也是造成教学 内容落伍 、 呆板 的原因 : 打折扣 。 授课过程 中, 不应盲 目 增大信息量 , 需要适 当 有些教师上过一轮课后 ,今后数年课件均无更新 . 学 强 调 重 点 和难 点 , 强 化 学 生 的理 解 和记 忆 . 注 重 学 生
生接 触 不到 新技 术 和新知 识 。 针对 这 些 问 题 , 可采 用 以下 方 法 : 1 . 订 购 较 新 版
害虫治理的观念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
三、 改革 实践 教 学形 式 。 促 进理 论 和 实践 结合
“ 十一五” 教材 。 以教材为基本主线 。 辅 以学生 自行借
《 农业昆虫学》 是一 门实践性极强 的课程 , 实践环
7 6 河南 教 育 ( 高教 )
教改探 索
2 0 l 5 年第 9期 总第 l 2 5 期
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 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 虫学》 科研实验 , 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运 用知识 的能力 , 培养出理论与实践技能俱佳的植保 从 业人员 , 满足市场对人才 的需求 。 目前 , 《 农 业昆虫 重 学》 的实践环节主要有实验 、 实习、 开放性实验等形式 。
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范凡耿硕秦秋菊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第23期摘要: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课堂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教学的过渡阶段,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该文详细分析了目前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问题;对策Abstract: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nk to the teaching process,and it is also the transition stage of classroom theory teaching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The quality of its teaching process directly affect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of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in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Key words:Agricultural Entom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Problems;Countermeasure农业昆虫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河北农业大学动植物检疫、园艺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服务于农业生产,是一门实践类课程[1,2]。
《农业昆虫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及实践
《农业昆虫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及实践作者:汤清波,赵新成,蒋金炜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3期汤清波,赵新成,蒋金炜*(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农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三大核心专业课程之一,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该课程应用性较强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从以前的以老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进行专题报告、提问、老师点评和总结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业昆虫学;改革;教学方式;课堂交往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20-02农业昆虫学是农业高等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之一(艾洪木等,2012),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地域性的特点[1]。
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常见的灌输式理论教学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不多。
(2)综合素质提高不显著,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解决生产上存在的实际问题。
(3)教学成效不理想,许多“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而是“考生”,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往往在记忆中做短暂停留,没有成为使其终生受益的能力。
所以,在新的形势下,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厄需改进[2]。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教学课程组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和当前的问题,对当前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了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和提问,老师评价和总结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具体阐述如下。
一、教学形式为互动式教学本课程理论教学的最大尝试是把以往以教师课堂讲课为主的教学方式改革为学生进行专题报告为主、同学之间相互提问以及教师总结和评价的教学方式。
本课程理论教学36 个学时,教学初期的8个学时为绪论和防治原理和方法,主要由教师讲授,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掌握农业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等基础内容,为后期学生进行专题报告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昆虫学》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作用的探讨
《农业昆虫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学、农业化学、农学、农业推广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或限选课程,又是一门基础理论广泛、实践应用性强的综合性学科,课程内容包括农业昆虫学基础、农作物害虫两大部分。
《农业昆虫学》的教学,涉及大量的昆虫形态结构和复杂细致的昆虫生物学、生态学、害虫综合防治原理、主要地下害虫、小麦、水稻、棉花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等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传统的板书、挂图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教学的各个领域。
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不仅使现代课堂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而且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轻松而有趣。
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农业昆虫学》的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更加直观形象,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毫无疑问,作为教学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多媒体技术在《农业昆虫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
然而从教学的终极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言,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更新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使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受到了挑战。
正确认识和评估教师的作用并做出准确定位,让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形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与教学效果的良性互动关系,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存在以下的缺点:其固化形式与课程内容的动态发展不相适应;过大的信息量与教学内容的优质性要求不相适应;过于注重多媒体技术本身,有时可能会弱化教学的应有效果。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清醒而冷静地审视多媒体技术,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多媒体课件的策划者、组织者,更应是新的教学环境中的主导者。
1.利用多媒体,创设意境要创造美的教学意境,教师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不能仅满足于课件的制作,把自己降低成一个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者和操作者,而要以自己广博的多学科的知识积累去驾驭和把握多媒体素材。
昆虫教学反思范文
昆虫教学反思范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幸能够参与昆虫教学活动,并担任教师的角色。
这个经历让我对昆虫的认识更加深入,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了反思。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昆虫教学中所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昆虫教学活动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学生们对昆虫的刻板印象和恐惧心理。
在开始教学过程之前,我意识到许多学生都对昆虫抱有负面的态度,他们认为昆虫是令人厌恶的生物。
因此,我开始了解每个学生的经历和观点,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恐惧。
为了改变学生对昆虫的认知,我决定采取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组织了一次野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们亲自观察和捕捉昆虫。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昆虫的世界,以便消除对昆虫的恐惧。
此外,我还安排了专家讲座和昆虫展示活动,以增加学生对昆虫的知识和了解。
这些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反馈,他们对昆虫的兴趣也逐渐增加。
此外,我还发现昆虫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挑战是教学材料的不足。
由于昆虫教学的特殊性,很难找到合适的教学材料。
我发现现有的教材中大部分是针对高年级学生编写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过于复杂。
因此,我决定制作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昆虫教学材料,包括图书、工作纸和游戏等。
这些材料不仅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还增加了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另一个我在昆虫教学中遇到的挑战是如何保持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开始的时候,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昆虫教学并不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不积极的态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一些互动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并让学生们合作完成昆虫观察和实验。
我还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昆虫观察结果,并给予奖励和表扬,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这些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逐渐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并且对昆虫教学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最后,我认为昆虫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保护意识上。
昆虫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对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提高《农业昆虫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农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害虫综合治理等课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地域性和实践性。
目前,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全球气候的变化,农业害虫的发展日趋复杂,出现了许多新的虫害,主要害虫的类群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的重要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规律也有了新的变化。
同时,害虫治理的主要手段依旧是化学防治,而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直接导致了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诸多的问题。
在农药减量化使用已成为害虫综合治理大趋势的背景下,如何结合实际,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理念与技能俱佳的植保毕业生,成为《农业昆虫学》教学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尝试,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农业昆虫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一些看法和思考,旨在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调整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农业昆虫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千篇一律,主要局限于教材、教学大纲和授课教师。
首先是教材,教师在确定教材时受限于学校要求和教材的区域性,选择面极窄,目前《农业昆虫学》的教材更新较慢,与课程的与时俱进性形成矛盾。
学生购买教材的积极性降低,很多学生使用的是老教材,一个教学班存在多种版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实验项目设计均有较严格的限制,也是造成教学内容落伍、呆板的原因;有些教师上过一轮课后,今后数年课件均无更新,学生接触不到新技术和新知识。
针对这些问题,可采用以下方法:1.订购较新版“十一五”教材,以教材为基本主线,辅以学生自行借阅的图书馆参考书籍及电子版文献资料,克服教材的时间束缚,降低学生之间由教材造成的差异;2.
根据课程的特性,灵活修订《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增强教师安排教学内容的主动性;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阅读大量的文献,了解农业生产现状及害虫防治新进展,并补充新知识、新观念,拓宽学生视野。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农业昆虫学》课程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
总论部分主要讲述《农业昆虫学》的发展与现状、害虫的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各论部分主要讲述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发生危害规律、预测预报方法和防治措施。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讲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方法导致教学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而《农业昆虫学》的综合性和各论部分的模式单一性,学生学起来抽象又枯燥,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改革实践中发现,总论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于各论部分个别课次,把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就一种害虫查阅文献,制作PPT,在课堂讲述,教师进行总结、评分,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另外,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大量的图片、视频被引入了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但是信息量的增大,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重点和难点也难以突出,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授课过程中,不应盲目增大信息量,需要适当强调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注重学生害虫治理的观念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三、改革实践教学形式,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
《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践环节是对理论知识理解和升华的过程,只有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出理论与实践技能俱佳的植保从业人员,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农业昆虫学》的
实践环节主要有实验、实习、开放性实验等形式。
首先,完善实验内容,优化实验形式,使《农业昆虫学》实验真正成为验证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农业昆虫学》实验多以验证性的室内实验为主,主要是观察害虫形态特征、危害症状等,这种实验形式受限于实验材料匮乏、更新速度慢、和田间实际脱节等缺点,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采取了多开设综合性实验、多媒体授课、提高学生实验参与度、量化实验考核指标等措施。
比如,开设的小麦害虫田间发生情况调查综合实验,把学生分组,按照不同的调查方法对不同田块的小麦害虫发生的种类、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害虫和危害状标本进行制作,责任具体到人,并在室内就害虫的重点鉴别特征、危害规律等知识点进行多媒体讲授,要求学生在标本的制作过程中与采集到的实际标本进行对比,加深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最后对每个学生在试验中的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定成绩。
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中,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具体认识,增强了教学效果。
其次,丰富课程实习形式,培养基本技能。
《农业昆虫学》实践性教学主要是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操作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岗位技能,为上岗做好技术准备。
因此,我们在制订实习计划时,充分考虑了计划的可实施性,并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每个学生都能结合所学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我们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安排实习,并设计小麦、果树、蔬菜等作物虫害发生情况调查、药效试验、综合防治方案制订等综合性题目,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一个实习主题。
形式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讲解、集中采集,每组学生结合自己的主题,查阅资料、制订方案、自行实施,最后集中验收汇报并评定实习成绩。
再次,结合课程论文、毕业实习、开放性实验等多种实践形式,构建《农业昆虫学》一体化实践体系。
制定合理的课程论文题目,引
导学生查阅最新文献,培养科学理念,接触最新的方法和理论,拓展学生视野。
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当前学科发展,鼓励学生以毕业实习、开放性实验等形式积极走进实验室,参与《农业昆虫学》科研实验,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调整考核的形式,增加学生观念和技能的比重
期末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
传统的《农业昆虫学》考核是以笔试为主,主要依靠一次考试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也造成了学生期末突击复习的应试方式,往往是考试成绩不错,但过后便忘记得一干二净。
这不是教和学的初衷,并且这种方式也不能正确评价学生对《农业昆虫学》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为了建立课程学习的正确导向,更加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进行考核方式改革是必要的。
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首先,调整课程最终成绩的构成与比重。
课程成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以往期末成绩占到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仅各占10%。
我们现在逐步增大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的比重,尤其把能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验成绩的比重逐步增大(现调整为20%)。
其次,转变笔试的命题思路,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
以往的试题主要以客观题为主,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调整后,主观题的比重增大,如设计相应的场景条件,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或者某种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从而测试学生对《农业昆虫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在《农业昆虫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农业昆虫学》观念的培养,并采用正确导向的考核方式,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和能力,让学生接受知识程度最大化,才能为我国的植保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