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食俗

合集下载

节令的习俗_传统文化

节令的习俗_传统文化

节令的习俗1、春节食俗: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除藏、白、傣三族外,其他民族都有过春节的传统。

汉族更是以春节为一年的最重要节日。

一般休闲、庆典前后达一个月左右。

进入农历腊月底和正月初中旬,家家户户备好最好的美食,相互走亲访友或家人团聚共乐新年。

汉族更是:"竭尽庐之入",把最好的肉类、菜类、果类、点心类摆满以宴宾客。

春节正值我国的冬末春始,气温很低,便于食物的保存,因此许多地方有盐渍物保存(俗称腊鱼、腊肉等),其味长、香厚,有其特别的风味。

少数民族过年极有特色:如彝族吃"坨坨肉",喝"转转酒"并赠送对方以示慷慨大方;壮族吃5斤多重的大粽粑以示富有;蒙古族围火塘"吃水饺",剩酒剩肉以祈盼来年富裕等等。

中华民族对"年"特别重视,除讲究"吃"以外,其他如穿新衣、扫庭堂、挂春联等也特讲究。

人们喜欢聚、求吉祥、祝平安的活动与丰富的"食俗"相溶,形成一年一度的传统的"年文化"。

2、元宵食俗:元宵的食、饮大都以"团圆"为旨,有园子、汤圆等。

各地风俗不同造成一些差异:如东北在元宵节爱吃冻果、冻鱼肉,广东的元宵节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以求吉祥。

3、清明食俗:公历4月5日前后的清明节,主题为"寒食"与扫墓。

清明吃寒食,不动烟火,生吃冷菜、冷粥,如今因生活水平提高,多吃卤菜、盐茶蛋、面包、饮料等。

4、中元节食俗:中元节也叫“祭祖节”,每年农历的7月15日,是佛、道两教的祭祀亡灵的节日。

因地域不同而食俗也不一样。

有些地方捏“面人”祭祖宴客,有些地方以酒肉筵席“请祖”等等。

5、中秋节食俗:中秋节也叫“秋节”、“女儿节”、“团圆节”等。

在农历8月15日。

中华民族对中秋节十分重视。

中秋节最大的食物是“月饼”,象征团圆、吉祥,子辈给父老送月饼,朋友之间互送。

传统节令美食

传统节令美食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很古的俗语。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民族信仰,中国人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形成了自己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习俗。

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则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和庆祝方式。

节日期间,人们仍然愿意吃一些传统食品,这是因为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食品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饮食习俗的影响。

饺子饺子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饮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必定成为年夜饭上不可缺少的佳肴。

饺子最早源于古代的“混沌”。

早在三国时期魏人张揖所著的《广雅》里就有关于“混沌”的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被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期,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这就说明在南北朝时期饺子就已经相当流行了。

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一般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现在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饺子发展到唐代,其形状和吃饭已经和现在的饺子饮食习俗一模一样,也就是把其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人已经开始称饺子为“角儿”,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恐怕就是源于此;这种叫法和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的文献中都可见到。

元代人称饺子为“扁食”,这种叫法一直影响到明朝。

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

”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

”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

“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地域有了不同的称谓,同时说明了饺子饮食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

而民间在春节期间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就已经相当盛行了。

满汉全席-节令宴

满汉全席-节令宴

满汉全席-节令宴
节令宴系指清宫内廷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的筵宴。

如:元日宴、元会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阳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节次定规,循例而行。

满族虽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后,在满汉文化的交融中和统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汉族的食俗。

又由于宫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规详尽。

其食风又与民俗和地区有着很大的联系,故,腊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黄酒、重阳糕、乞巧饼、月饼等仪器在清宫中一应俱全。

丽人献茗:福建乌龙
乾果四品:奶白杏仁柿霜软糖酥炸腰果糖炒花生
蜜饯四品:蜜饯鸭梨蜜饯小枣蜜饯荔枝蜜饯哈蜜杏
饽饽四品:鞭蓉糕豆沙糕椰子盏鸳鸯卷
酱菜四品:麻辣乳瓜片酱小椒甜酱姜牙酱甘螺
前菜七品:凤凰展翅熊猫蟹肉虾籽冬笋五丝洋粉五香鳜鱼酸辣黄瓜陈皮牛肉
膳汤一品:罐煨山鸡丝燕窝
御菜五品:原壳鲜鲍鱼烧鹧鸪芜爆散丹鸡丝豆苗珍珠鱼丸
饽饽二品:重阳花糕松子海罗干
御菜五品:猴头蘑扒鱼翅滑熘鸭脯素炒鳝丝腰果鹿丁扒鱼肚卷
饽饽二品:芙蓉香蕉卷月饼
御菜五品:清蒸时鲜炒时蔬酿冬菇盒荷叶鸡山东海参
饽饽二品:时令点心高汤水饺
烧烤二品:持炉烤鸭烤山鸡随上
薄饼甜面酱葱段瓜条
萝葡条白糖蒜泥
膳粥一品:腊八粥
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告别香茗:杨河春绿。

节日时令食俗

节日时令食俗

五色汤圆
红豆沙汤圆
酒酿 元宵
饺子——东方第一美食
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
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 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 南方地区也普遍有饺子这一食品。
饺子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农业生产。“岁”字原来是一种收割工具。当时的 农业是一年一熟制,每年收获一次。收获之后,人 们用“岁”杀牲祭祀,“岁”又成为该祭祀的名字。 最后,“岁”字成为时间段落标志,成为年岁的岁。 “年”字原来也是标志农业生产的字,《说文解字》 说:“年,谷熟也。”后来,“年”的字义也发展 为时间段落标志,与岁相当。 《尔雅〃释天》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 年。”有了岁、年的概念,自然就会产生过新年的 习俗。新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
年年有鱼(余)
相传源于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 纣为商代之末主,膂力过人,敏捷善辩,嗜酒好色, 暴虐无道。 公元前1123 年,周武王率诸侯东征,败纣于今 河南省洪县南的牧野。纣自焚死,武王及定天下, 建都于镐,即今长安西上林苑中。 在周武王伐纣,建立天下的大业中,伯达、伯 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骗八士, 功勋赫赫,深为武王和人民称誉。在武王伐纣的庆 功宴会上,天下欢腾,将士雀跃,庖人应景而作八 宝饭庆贺。八宝象征有功的八士,使用山楂则寓意 火化纣王。
日常饮食——口腹之需
节日时令——精神之需
春节
春节,或称华人新年,是专指华人的新年,亦即华夏传统历法农历的
元旦,是中国与世界各地汉族社会的传统新年,又称岁首、新春、正 旦、正月朔日。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

节日饮食风俗

节日饮食风俗

节日饮食风俗一、春季节日饮食风俗1、春节农历大年正月初一,是家庭团聚期盼丰年的重要节日。

在年饭中,小麦产区的北方,节日主要食物是以饺子为主;水稻产区的南方,则以汤圆、年糕、煎堆、素食为主。

2、人节农历正月初七,又叫人胜节、人日和七元节,是地方性家庭庆祭祀的节日。

在这一天忌米食饭,代表食物是用七种蔬菜做成的素菜或素羹。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上元节或灯节,在古代民间是张灯结彩祀星辰的节日。

人们习惯于用糯米粉制作的元宵(汤圆)为食(元宵在古代称为浮元子,近代将其包制的称汤圆,摇制的称元宵)。

4、中和节农历二月初二,为中和节,又称龙头节或春龙节,是传说中春龙抬头普降春雨的日子,在北方比较流行。

中和节在古代则是祭春龙的节日。

节日食物主要有龙须面、春饼(龙鳞饼)、炸春卷、炸春段、炸糕、太阳糕和五蔬盘,往往习惯配食黄豆酱、面酱、葱、蒜等食物。

5、巳节农历三月三,在古代是郊游踏青和祭奠神灵的节日。

节日饮食主要素食为主。

6、清明节公历4月4日或4月5日是传统祭奠祖先的重大节日,北方地区节日饮食以素食为主,喜欢吃以香椿为原料制作的炸香椿鱼、香椿面、香椿豆、香椿炒鸡蛋、香椿煎饼等素食。

7、佛浴节农历四月初八,为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日子,寺院与民间的人们沿袭撒豆结缘以示纪念佛祖。

北方地区有用桐树叶的汁液制作青黑色的米饭(乌饭),或用树木的春花制作榆钱糕、玫瑰饮相互赠送联结友谊的习俗。

二、夏季节日饮食风俗1、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祭奠民族图腾中华神龙最为重要的节日,同进也是楚国后人祭奠民族先人屈原的传统节日,这一天要盛大的龙舟赛事,以示龙腾精神。

由于夏季暑热的降临恰逢播稻的时令,万物复苏,为防止五虫害对人体的袭扰,人们把希望再一次寄托给食物——粽子,“粽”谐音同“宗”,寓宗族之意。

粽子是祭奠祖宗先人的极品。

全国范围流行着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北方喜欢甜味的粽子,南方喜欢吃咸味的粽子;在湖北某些地区,人们保持着插香蒲草、张贴钟馗图、饮雄黄酒、吃粽子(北方黄米,南方糯米)的节日风俗,以黄色黏性的食物来驱妖避邪。

《中国节日食俗》(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中国节日食俗》(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节日食品,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 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 佳肴。 •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 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 高。 • 汤圆:取团团圆圆、甜蜜美满之意。
春 节 食 品
春节的其他习俗

第二节 中国的节日食俗
• 节日食俗 • 是指广大民众在节日即一些特定的日子里创造、 享用和传承的饮食习俗。 • 一、汉族的节日食俗 • (一)特点 • 源于岁时节令,以吃喝为主,祈求幸福。 • 此外,还有历史性、全民性与传说性。
• (二)汉族的主要节日及其食俗 • 1.春天的节日:春节的来历及典故 • 来历: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祖活动。古 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 命后才更名为春节, 时间为正月初一。 • 典故:春节民间的说法叫过年。传说年是一种长 期生活在海底的一种怪兽。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 食牲畜、伤害人命。所以百姓用贴对联、窗花、 放鞭炮、守更待岁等方式来驱赶和镇压年。
• 4.冬天的节日:冬至节 • 食品主要是馄饨,既可食用又可祭祀祖。 • 羊肉也是冬至的节日食品,食羊又寓意吉祥, 企盼生活吉祥幸福。
• (1)守岁:在魏晋时就 有记载。除夕晚上全家 老小熬夜守岁,欢聚酣 饮享天伦之乐。 • (2)接财神:传说正月 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 以初一一过最重要的活 动便是接财神。 • 正财神、偏财神、文财 神、武财神。
2.夏天的节日:端午节
• 节日食品:粽子、雄黄酒
3.秋天的节日:中秋节
• 中秋一词最找出于《周礼》,直到唐朝初年中秋才 成为最重要的节日。到明清时期,成为我国仅次于 春节的第二大节日。 • 节日食品:月饼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节令饮食文化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节令饮食文化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节令饮食文化中国拥有独特而悠久的传统节令饮食文化。

其中,二十四节气与饮食密不可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历中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小节气的一种时间体系。

每个节气都标志着特定的农事或气候变化,并且在节气时,人们会根据当时的气候特点和农事需要来调整饮食。

春分节气是农历二月的节气,正好处于春天的中期。

在春分之际,农田里的繁忙农活进入高峰期。

饮食上,人们需要补充能量和营养。

因此,一些传统节令食物备受推崇。

比如,人们喜爱吃春饼。

春饼是一种以饼皮包裹填充料的小食物。

春饼的做法十分独特,其皮薄而富有韧性,饼馅多以蔬菜、海鲜等为主,口感鲜美。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春分节气的传统节令食物,如春饼、大闸蟹等。

而立是农历三月的节气,这时春天已经到来,万物复苏。

而立节气饮食的重点则在于清淡养生。

在这个时候,人们注重调养身体,避免过于辛辣的食物。

一种被推崇的养生食物是薏苡仁。

薏苡仁有助于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对于春季容易湿气重的人来说尤为适宜。

白露节气是农历八月的节气,这个时候正值白露,天气凉爽。

白露节气饮食的特点是注重滋补。

人们喜欢食用一些滋补食材,如桂圆、龟苓膏等。

其中,桂圆是一种非常有名的滋补食材,被认为可以补血养颜,而且十分美味。

此外,人们还会食用一些具有润燥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雪梨等,以应对干燥的天气。

寒露是农历九月的节气,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开始变得寒冷。

在寒露节气里,人们注重食用温暖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热量。

比如,人们会在早餐时食用一碗热粥,以提供热能。

此外,人们还会食用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材,如栗子、南瓜等。

这些食物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有助于御寒保暖。

总而言之,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节令饮食文化密切相关。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饮食传统和习俗,这些传统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和美食的敬畏与热爱。

无论是在春天还是秋天,寒冷还是温暖,人们都会根据节气的特点和需要来选择适合的饮食,以此来保持身体健康,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

黄历的节令美食:传统烹饪的味道

黄历的节令美食:传统烹饪的味道

黄历的节令美食:传统烹饪的味道黄历上的节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和物产丰富,因此,人们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食材来烹饪美食。

这些传统的烹饪方法和美食在今天依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口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享受。

一、春季美食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大地回春,百花齐放。

春天的美食以清淡爽口为主,以帮助身体适应气温变暖的气候。

此时应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嫩豆腐、嫩笋、韭菜等。

此外,春天还是吃春捞的好时节,如春捞鱼生、春捞生菜等,这些美食传统上认为能够带来好运和好兆头。

二、夏季美食夏天是炎热的季节,人们容易出汗,需要食物来调节体温。

夏季的美食以清凉解暑为主,如凉拌黄瓜、凉面、冰镇水果等。

夏日里的烧烤也是夏季美食的代表,无论是烤串、烤鱼还是烤玉米,都能够让人瞬间感到清爽和满足。

三、秋季美食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这个时候大地上各种水果、蔬菜和农作物都成熟了。

秋季的美食往往是丰盛、油腻一些,以满足人们营养需求的同时也给予人们满足感。

如秋葵、苹果炖瘦肉、南瓜粥等都是秋天的传统美食,这些食物既可口又有益健康。

四、冬季美食冬天是寒冷的季节,这个时候人们需要通过饮食来保暖。

冬季的美食通常是热气腾腾,能够给人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比如,火锅、猪肉白菜锅贴、糖醋排骨等都是冬季的热门美食。

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同时也带来了暖意和满足感。

综上所述,黄历的节令美食是一种传承了几千年的独特烹饪文化。

无论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其特定的美食,能够让人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满足味蕾的需求。

这些传统的烹饪方法和美食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让我们珍惜这些美食,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味到传统烹饪的味道。

中国节令食物的传统与象征

中国节令食物的传统与象征

中国节令食物的传统与象征中国是一个庞大且历史悠久的国家,节令食物的传统和象征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季节的更迭,人们会采用不同的食材制作菜肴,以追求食物的鲜美和营养,同时也寄托着对季节的敬意和对丰收的祝福。

以下我们将探讨中国节令食物的传统与象征。

春天的节令食物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新生与希望。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用丰盛的菜肴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春天的主要节令食物之一是春卷,这是一种将各种蔬菜和馅料包裹在薄饼中制成的炸饼卷。

它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和吉祥,因为它的形状类似于金条,被认为能够带来财富和好运。

另一个春季的传统节令食物是汤圆,这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圆球状的甜点。

汤圆在春节期间被广泛食用,它代表团圆和家庭的和谐。

夏季是中国的收获季节,节令食物反映了大自然的丰富与生机。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来庆祝这个节日。

粽子是用糯米、豆沙、肉类等多种食材包裹在箬叶或者粽叶中蒸煮而成的食物,它的形状像是一个三角锥,象征着避邪和辟疫的作用。

夏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食物是西瓜,它不仅能够解暑降温,还寓意着平安与幸福。

吃西瓜已成为夏季的一种习惯,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感受到水果的清凉与甜美。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节令食物传递着丰收和感恩的心情。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吃月饼来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它的馅料多种多样,包括豆沙、莲蓉、五仁等。

月饼寓意着团圆与和谐,人们将它作为礼物互相赠送,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与祝福。

另一个秋季的传统节令食物是柿子,柿子的丰收期正好在秋季,人们将柿子视为幸运和吉利的象征。

冬季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最为集中的季节,节令食物传递着温暖与团圆的寓意。

农历除夕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吃年夜饭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年夜饭是家庭聚餐的一部分,通常包括鱼、鸡、猪肉等丰富的菜肴。

饺子也是农历除夕不可或缺的食物,它的形状像是一个金元宝,被认为能够带来财富和好运。

而冬至这一天,人们会吃汤圆来庆祝,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和谐。

重阳节要吃什么节令美食呢整理

重阳节要吃什么节令美食呢整理

重阳节要吃什么节令美食呢整理九月初九(重阳节)历来就有赏菊的习俗,所以在古代也叫菊花节。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要吃什么节令美食呢,仅供参考,喜爱可以(保藏)与共享哟!重阳节要吃什么节令美食呢?1、吃重阳糕吃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比较吉利。

在重阳节的前两天,人们纷纷用面粉蒸糕,糕上插着彩色的小旗,点缀着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仁等果实;或者做成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名为“狮蛮栗糕”,这都是南宋时期临安(今杭州)的风习。

这些栗糕,恰是“我辈合登高时携带的佳点。

”北方的重阳糕,以发面花果蒸糕最为闻名(又名发糕)。

发面蒸糕是将面粉发酵后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上各种花果,如红枣、果仁、蜜饯、红丝、绿丝等,上笼蒸熟后将面糕倒出,正好各种花果均在面糕上面,并呈馒头状。

发面的重阳糕,松甜软糯,非常味美。

在我国有些地方至今还留存着这样的风俗:到了重阳季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重阳糕,一般是两个大的,九个小的,取其“二九”相逢之意。

北方农村流传的“中秋刚过了,又为重阳忙,巧巧花花糕,只为女想娘”的民谣,正是反映了这个风俗民情。

2、吃糍耙吃糍耙,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又一食俗。

糍耙分为软甜、硬咸两种。

其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一沸即捞,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

食用时,把芝麻炒熟,捣成细末,把糍耙团搓成条,揪成小块,拌上芝麻、白糖等。

其味香甜适口,称为“软糍耙”(温食最佳)。

硬糍耙又称“油糍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后不捣烂,放在案上搓成团,擀开后放些食盐和花椒粉做成“馅芯”,再卷条切片,再入油锅中炸制,成色金黄美观,咸麻香脆,回味无穷。

3、吃柿子吃柿子食俗,在我国民间还有一种(传奇)。

据《奇园奇所奇》中介绍: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城私访,这一天正值重阳节。

他已经一天未食,感到饥饿口渴,当行至剩柴村时,只见家家墙倒树凋,均为兵火所烧,朱元璋暗自悲叹,举目环视,唯有东北隅有一树柿子正熟,遂采摘食之,约食了10枚便饱腹,又惆怅久之而去。

秋分节令特色美食

秋分节令特色美食

秋分节令特色美食(秋分)前后正逢中秋佳节,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

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相传始于元代,这一习俗已经在我国流传千年,月饼的品种渐渐变得繁多,风味也因地各异。

按产地分有:广式月饼、苏式月饼、京式月饼、潮式月饼、满式月饼、台式月饼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咸、麻辣、咸甜味等;从馅心讲有:五仁月饼、豆沙月饼、(黑芝麻)月饼、蛋黄月饼、(桂花)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酥皮、(奶油)皮、混糖皮、浆皮等。

秋分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

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从阴阳平衡角度动身,将饮食分为宜与忌,宜吃(菠菜)、(豆浆)、(银耳)、(甘蔗)、(藕)、(梨)、芝麻、(蜂蜜)等(滋阴)(润燥)的食物,宜吃(石榴)、(柚子)、(杨桃)、(山楂)、(葡萄)、(苹果)等酸性食物;忌吃(韭菜)(辣椒)(大葱)、(姜)、蒜等辛辣食物,忌吃寒凉性食物等。

此节气的推举养生(食谱)为:【菠菜猪血汤】材料猪血1块,菠菜250克,葱1根调料盐、香油各适量做法猪血洗净,切块;葱洗净,葱绿切段,葱白切丝。

菠菜洗净,汆烫后切段。

油锅加油烧热,爆香葱段,倒入清水煮沸,放入猪血、菠菜,煮至水沸,加盐调味,熄火后淋少许香油,撒上葱丝即可。

功效:菠菜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B6、钾等养分物质,猪血中含有大量的铁质,因此该汤有养血、润燥的功效。

【海米炝竹笋】材料竹笋400克,海米25克调料料酒、盐、味精、高汤各适量做法竹笋洗净,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长段,再切成一字条,放入沸水锅中汆去涩味,捞出过凉水。

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油。

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

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将竹笋倒入锅中搅拌匀称装盘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竹笋具有“化热、消痰、爽胃”之功,食用竹笋可促进肠道蠕动、关心消化、去积食、防便秘。

2024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及食物

2024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及食物

2024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及食物下载温馨提示:文档由本店精心编制而成, 希望大家下载以后, 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 部分格式可能存在问题, 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谢谢!并且, 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 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 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 敬请关注!2022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及食物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1.吃面自古以来, 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 夏至吃面在很多地区都非常盛行。

山东各地夏至日要吃凉面条, 俗称过水面, 这是因为夏至虽然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 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夏至后大约再过二三十天, 就会进人“三伏天”。

2.祭天在古代, 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

从周代开始, 每逢夏至日, 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 以祈求消灾年丰。

除了祭祀外, 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 祈祝国泰民安。

到了宋代, 从夏至这天开始, 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

而辽代时妇女则互赠粉脂囊, 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

3.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 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 以祈求消灾年丰。

从周代开始, 每逢夏至日, 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 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故《史记·封禅书》记载: “夏至日, 祭地, 皆用乐舞。

”夏至节气吃什么食物1.热面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 那叫“锅挑儿”, 据说有“辟恶”之意, 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 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2.夏至羹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 名“夏至羹”, 民谚云“吃了夏至羹, 麻石踩成坑”, “夏至吃个团(音为”坨“), 一脚跨过河”, 意喻力大无比, 身轻如燕。

3.夏至饼夏收完毕, 新麦上市, 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 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 摊成薄饼烤熟食用。

夹以青菜、豆荚、豆腐, 及腊肉等, 祭祖后食用, 俗谓“夏至饼”。

节令风俗

节令风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niàn)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冬至
?一种社会习俗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它有多方面条件所制约的和影响的特别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就更大
• 一种社会习俗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它有 多方面条件所制约的和影响的,特别是自 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就更大。一种习 俗,就是一种文化。瓯越文化源远流长, 温州民俗别具特色。其中的节气风俗,历 史悠久而且形成自已独特的文化。
节气是农耕风俗的载体, 节令风俗就是农俗文化。 它在现代生活中有一定意 义,还为人们的生活增添 了情趣。比如冬节,我们 温州人是怎么过的呢?
冬季是二十四季节中的 冬至,很受人们重视.这时, 农作物丰收了,家家户户 用糯米捣馍糍,做汤圆。
冬至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第一天, 从此白昼逐渐延长。

二十四节气食俗大全!收藏吃好一整年

二十四节气食俗大全!收藏吃好一整年
寒露这天,亲手做一锅栗子红烧肉,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天吧!
霜降|柚子两吃
霜降一过,秋冬进补的最佳时节就到了。秋日的柚子个大饱满,清甜多汁,果肉富含丰富的维 C,果皮还有祛火止咳的功效,是霜降后后降燥养胃补气血的绝佳食材。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柚子两吃详细做法 用柚子皮包裹肉馅上锅蒸,就是客家名菜柚子酿,可以很好地降燥去火。把柚子肉做成沙拉, 在秋老虎肆虐的日子里,酸甜微辣的柚子虾沙拉绝对能让你元气满满!
立冬|砂锅
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 这段时间我们饮食上的主旋律就是补!面对断崖式降温,再暖和 的秋裤都抵不上热火朝天的砂锅。小火慢炖,食材烫口又入味,鸡鸭鱼肉一锅鲜,各种食材都 争着在砂锅里露个面。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立冬砂锅菜合集
全国各地有很多带着地方特色的砂锅,米粉面在砂锅里得到了统一,自己在家做砂锅也能有五 花八门的选择。看完这15个砂锅,冬令进补立马安排! 小雪|鲍汁香菇萝卜干贝煲
民间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小雪一到,家里的主妇们就要张罗着腌萝卜、雪里蕻了。 屋外严寒,屋内开始空调、暖气供暖,体内燥热,这一时期的饮食要注意清火降气,多吃除内 火的食物,白菜、萝卜这种冬储菜都可以安排上了!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鲍汁香菇萝卜干贝煲详细做法
有“平民人参”之称的白萝卜,个头大、水灵灵,最适合入冬吃。不妨炖一锅热腾腾的鲍汁香菇萝 卜干贝煲,萝卜被汤汁煨得软乎乎,唇齿间皆是鲜甜,虽是全素,却鲜到给肉都不换!
清明时节已经进入四月,艾草正值生长旺季,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帮助除寒祛湿,清 明时节必吃的青团、清明粿,都是以艾草为原料的。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清明粿详细做法
相较于外形圆润的青团,清明粿的样貌更为多变,传统的有花边收口的饺子形,或模具压花的 圆扁形。趁着艾草枝叶繁盛,摘些细嫩的艾叶做成软糯清香的清明粿,再合适不过。

岁时节令饮食习俗

岁时节令饮食习俗

岁时节令饮食习俗学号:0809062 班级:08护本姓名:徐甜甜岁时节令,是指岁时、岁事、时节、时令等事,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集体性习俗活动。

各种岁时风俗活动的产生,显示了我们祖先对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探究其根源,即是人们祈望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岁岁平安。

中国的节日多数都体现有季候特点,同四季变换紧密相关。

如立春、立夏、夏至、冬至,清明、中秋、伏日、腊日,便都是以季候设节。

与各种节日相关的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活动。

大约从汉代开始,中国就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节日体系。

汉末以后已出现一些记叙节令和节令食品的著作。

这里就浅谈一下中国岁时节令饮食习俗。

春节,中国传统节日。

传统意义上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结束,有的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进入农历腊月底和正月初中旬,家家户户备好最好的美食,相互走亲访友或家人团聚共乐新年。

汉族更是:“竭尽庐之入”,把最好的肉类、蔬菜、果类、点心类摆满以宴宾客。

这儿简述两种春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

年糕——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年糕的种类很多,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

北方年糕以甜为主,有蒸、炸二种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年糕则甜咸兼具,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而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饺子——饺子形如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

除夕,又称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饺子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有的地方会在饺子里放些硬币、红枣等。

正统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

孝感节令文化

孝感节令文化

孝感节令文化是一种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它涵盖了孝感地区各个季节的节令习俗、活动和美食。

下面我将从八个方面介绍孝感节令文化,共计约800字。

一、春节春节是孝感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祈求新年平安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此外,孝感地区的特色美食如孝感米粉、孝感油条等也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二、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人们会进行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传统活动。

孝感地区的元宵节特色美食有孝感糯米圆子,这是一种由糯米粉和各种馅料制成的美味小吃。

三、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日子。

在孝感地区,人们会在清明节前后进行扫墓、烧纸钱、祭拜祖先等活动。

此外,清明节期间还有吃清明果、踏青等传统活动。

孝感地区的清明果是由糯米粉和各种蔬菜制成的美味小吃,口感清香爽口。

四、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人们会进行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活动。

在孝感地区,端午节还有吃孝感绿豆糕、咸鸭蛋等传统美食。

此外,孝感地区的特色花卉如艾叶菖蒲也是端午节的象征。

五、中秋节中秋节是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日子。

在孝感地区,中秋节期间会有吃孝感月饼、柚子等传统活动。

此外,孝感月饼的口味和制作工艺独具特色,是中秋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六、重阳节重阳节是祭祖敬老的日子,人们会进行登高、赏菊等活动。

在孝感地区,重阳节期间会有吃重阳糕、赏菊等传统活动。

此外,孝感重阳糕是一种由糯米粉和豆沙制成的传统糕点,口感软糯香甜。

七、腊八节腊八节是祭祀祖先和诸神的日子,也是准备过年的开始。

在孝感地区,腊八节期间会有吃腊八粥、做腊味等传统活动。

腊八粥是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美味粥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八、小年小年是春节的开始,也是人们开始忙碌准备过年的日子。

在孝感地区,小年期间会有扫尘、祭灶等传统活动。

此外,孝感地区的特色美食如腊肉、香肠等也是小年期间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令食俗
2013-04-07 10:54 | 来源:中国羌族网 | 作者:花儿娜泽
点击:206次共有 0条评论免责声明打印|字号:
农历十月初一是羌历年,称为“小年”;腈月三十,称为“大年”。

过羌历年时,年前要以棒毙、火烧退毛、剖腹的猪祭神。

20世纪70年代后,过年时全家围坐吃用荞面制作的三叉形大馍,喝收成酒,有的村寨还用面粉做成羊、马、鸡、牛等形状的小馍,祭祀祖先和天神
农历十月初一是羌历年,称为“过小年”;又叫称为“大年”。

过羌历年时,年前要以棒毙、火烧退毛、剖腹的猪祭神。

20世纪70年代后,过年时全家围坐吃用荞面制作的三叉形大馍,喝收成酒,有的村寨还用面粉做成羊、马、鸡、牛等形状的小馍,祭祀祖先和天神,欢歌劲舞数日。

农历除夕夜,每户人家须烧一堆旺火团年,菜饭丰盛,多为腊肉、卤肉和野味。

主食为大米干饭,各种食品都要剩余,意为来年有余,同时,用好食喂狗,观察狗先吃之物即为预兆该物值贵。

除夕半夜子时,新旧年变替之际,要给祖先“泼水饭”,即用茶水泡一碗生熟粮食,泼入门前用柴灰撒的圆圈内,意即请祖先来团年,初一早上,速吃便饭(酸场面),意即新的一年顺利,不落后。

这无不动刀,不挑水,全天娱乐。

晚饭,各户一律吃大米干饭及酒离。

初二至初四,带上食品走亲访友。

初五,每户派一名男代表,带上酒、生肉、馍馍和香腊到除夕之夜牛头所向的方向去祭牛神、天神,之后烤肉、喝酒,形同野餐,不出行的青年则进行猎枪比赛:以面做成的熊或其他野兽为靶,赛后喝酒、食馍、跳舞以求吉祥。

春节期间,各户全家老小还要到屋顶给天神和祖先供祭酒、肉、馍等。

冬至节。

冬至是羌民宰羊日,也称过大年。

史籍清道先《石采县志•附番俗》载:‘冬至,家宰猪羊,作蒸饼.具酒肴相酣饮,谓过大年。

”狩猎节”农历正月十七是羌族的狩猎节,相传这天猎获的多少,将直接体现新的一年狩猎的丰寡。

当天,成年男女都须至少带一个有馅的烧馍上山狩猎。

羌族一般将猪的五脏六腑各取少许为馅,赋于烧馍以生命的含义,进而成为特定条件下的“猎物”。

若行猎有获,即认为是集体荣誉并平分猎物,还为今后的好猎运而欢歌狂舞。

若行猎无获,大家便把带馅的馍立放一排,狩猎者在一定远处也列队一排,一边默念咒语,一边举枪射击各自的“猎物”,最后大家分享所有的“猎物”,高高兴兴地回家。

未成年男子在狩猎节这天食用带馅的兽型烧馍,但须用箭射、刀砍、石击等方式杀死“猎物”,方可食之,并不能食“兽头”,将“兽头”献与家庭或家庭中年龄和地位较高的爷爷、奶奶、舅父、父母等。

这天中午,妇女们也会将自己的。

“猎物”放置某处,然后用石块或砍刀将其“击倒”,意为“击毙”,后食之老人亦然。

若年老体弱,则由亲属代劳“击毙”猎物后再供老人食用。

端午节是羌民古老的节日,远古时期,蛇是羌族的图腾崇拜,传说五月初五是蛇出洞的日子,此日要用红汁涂脸以避蛇,此俗至今流行。

食俗多同汉族。

此外,羌族也过清明节、中秋节,吃粽子、月饼、糍粑等同汉族。

主任编辑:花儿娜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