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80个常用成语,附故事讲解,孩子写作必备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语文80个常用成语,附故事讲解,孩子写作必备素材!
• • • •••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老师给大家整理了8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1、专心致志
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道听途说
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叫毛空。

他告诉一个叫艾子的人说:“有一块肉从天上落下来,它长三十丈,宽十丈。

”见艾子不相信,他就改口说:“那就二十丈吧。

”看艾子还是不相信,他又改口说:“那就十丈吧。

”艾子问:“肉掉在哪里了?”他答不上来了,只得承认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注释]道、途:路。

[提示]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成:现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

也作“成竹在胸”。

6、熟能生巧
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7、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

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

也作“滴水穿石”。

8、百发百中
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

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

”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释]发: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9、无价之宝
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

他把玉献给魏王。

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

”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

”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10、画龙点睛
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人们以为他说大话。

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

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11、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12、事半功倍
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

孟子对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

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提示]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3、千载难逢
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职。

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

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注释]载:年。

[提示]形容机会难得与可贵。

14、拔苗助长
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

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

”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提示]比喻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15、四面楚歌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大将韩信率领汉军,将楚军围困在垓下。

一天深夜,四面传来楚国的民歌。

楚军以为楚地都已失守了,军心涣散。

项羽也心乱如麻,仓促带领一支人马突围。

逃到乌江边时,他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杀。

其实,楚歌是刘邦命令汉军唱的。

[注释]楚:指古代楚国人。

[提示]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16、得意忘形
魏晋时,有个名气很大的文人叫阮籍。

他博学多才,性情极其豪放。

他读书入迷时,可以好几个月都不出家门。

出外游玩和访友时,因迷恋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间的交往,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能够忘记自己是什么模样。

[提示]本意为因高兴而忘掉一切。

现多形容浅薄的人得志,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17、对牛弹琴
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非常出色。

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

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

尽管琴声动人,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

这时,有个过路人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提示]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白费口舌。

也用于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18、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

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

”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

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注释]假:借着,利用。

[提示]比喻依仗他人的威势欺压人。

19、车水马龙
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

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

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提示]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

20、半途而废
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

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

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

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

”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

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注释]废:停止。

[提示]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21、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

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一般连用。

22、鹤立鸡群
草地上有一群鸡。

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

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最优秀的。

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23、四分五裂
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

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

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

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

”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24、一鸣惊人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

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
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

”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25、一日千里
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

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

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

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

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

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26、对症下药
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

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

”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释]症:病症
[提示]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

也作“对症用药”。

27、风吹草动
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

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

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

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

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提示]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28、风雨同舟
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

有一次,两国的人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

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

在船上的两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

[注释]舟:船。

[提示]形容不同的人或团体共同渡过危难。

29、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智勇双全,击败了秦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被任命为上卿,老将军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后,尽量躲避。

他说:“秦国不敢来犯,就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
结一心,为了国家,不必计较个人恩怨。

”廉颇听说后,很惭愧,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认错。

[注释]负:背着。

荆:荆条。

[提示]比喻向人认错赔罪。

30、甘拜下风
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俘获。

秦穆公对晋国的君臣们说:“尽管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是不会将你们当俘虏押回秦国的。

”晋国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注释]甘:心甘情愿。

下风:风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别人,认为自己不如对方。

31、邯郸学步
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

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人如何走路。

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

结果呢,什么姿势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家去。

[注释]邯郸:地名,在河北省。

[提示]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也丢了。

32、自相矛盾
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

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最坚固的盾牌。

”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矛:长矛。

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33、掩耳盗铃
古时候,有个人想偷别人家大门上挂着的门铃,又怕门铃响起来。

他想出一个办法来。

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然后去把门铃偷下来。

结果被主人当场捉住了。

他惊奇地问主人:“你怎么听到了铃声?”主人说:“你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没有掩住我的耳朵啊!”
[注释]掩:遮盖,捂。

盗:偷。

[提示]比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34、天罗地网
春秋时,楚平王听信大臣费无忌的谗言,要杀害太子的师傅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子胥。

太子连夜告诉了在樊城做守将的伍子胥。

当第二天费无忌
的儿子来骗伍子胥回都城时,伍子胥将他痛打一顿,说:“如果不是太子告诉真相,我就被骗入天罗地网了。


[注释]罗:捕鸟的网。

[提示]形容包围严密。

也比喻对敌人、罪犯等人严密防范。

35、守株待兔
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

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

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

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注释]株:树桩子。

[提示]比喻不知道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36、打草惊蛇
南唐时,当涂县令王鲁是个贪官。

为了给他敲敲警钟,人们联名写信,状告他手下的一个主簿。

告状信上列举的罪行,件件都与王鲁这个县令有牵连。

心慌意乱的王鲁,神差鬼使地在信上写下了自己当时的真实思想:“你虽然打草,我已经惊蛇。


[提示]比喻自己的行为使对方有所察觉和防备。

37、贪小失大
齐国的达子带兵同燕国作战,他请求齐王犒劳军队,齐王不答应。

交战以后,齐国大败,达子战死,齐王也逃到外地。

燕国军队进入齐国的都城后,争着抢取齐王的财物。

人们认为齐王是“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提示]因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

38、鸡犬不宁
唐朝时,柳宗元劝说一个捕蛇者去种田,那人却说:“种田,苛捐杂税繁多,官吏逼债又凶,闹得鸡和狗都不得安宁。

我干捕蛇这行当虽然有生命危险;但是也比种田要强。

”柳宗元不由得感叹道:“这样残酷地压榨老百姓的政府,真是比老虎还凶啊!”
[注释]宁:安宁。

[提示]形容侵扰得很厉害。

39、骄兵必败
公元前65年,汉宣帝派军攻打车师国,被匈奴所困。

消息传来,将军赵充国认为,匈奴势力微弱,可以此为由向他们发动进攻。

御史魏相认为,自恃强大,对外炫耀武力,是骄兵,骄兵轻敌是一定要失败的。

汉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劝谏,没有出兵。

[提示]比喻自以为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40、无能为力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要组成联军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非常焦急。

有人告诉他,有个叫烛之武的官员能够劝说秦国退军。

国君立即召见了烛之武。

烛之武对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如别人,现在年纪大了,就更没有这个能力了。


[提示]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41、锦囊妙计
三国时,为联合抵抗曹操,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

后来孙权要收回,可刘备不愿归还。

周瑜设下美人计,招刘备来东吴与孙权的妹妹结婚,然后扣住刘备,逼他归还南郡。

刘备按诸葛亮给他的藏在三个锦囊中的三条计策行事,结果在他的保护下,安全地回到了荆州。

[注释]锦囊:封藏机密文件或诗稿的织锦口袋。

[提示]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办法。

42、开卷有益
宋太宗赵光义命令宰相李昉组织编写了一部学术价值颇高的百科全书,叫《太平御览》,总字数达四百七十八万个。

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

大臣们劝他不要太劳累了,宋太宗回答说:“只要打开这部书阅读,就能从中获益,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注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

[提示]指读书有很多好处。

43、开天辟地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一片混沌,像一只大鸡蛋。

而人类的祖先盘古,顶破了“蛋壳”。

其中轻而清的物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变成了地。

盘古头顶天,脚撑地,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盘古也高一丈,用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任务。

[提示]现在常常比喻前所未有。

44、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人坐船过江,不慎将佩剑掉进江里,他立即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记号。

同船的人问他:“你刻这个记号有什么用?”楚国人说:“刚才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一会儿我可以顺着这个记号下去找。

”等船靠了岸,楚国人就从做上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提示]比喻办事刻板拘泥不知变通。

45、空中楼阁
从前有一个财主,他看见别人的三层楼房,心里十分羡慕,决定也造一座。

他要求找来的工匠只造第三层楼,第一层、第二层统统不要。

工匠们听了哭笑不得,说:“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没有第一层和第二层,怎么能盖起第三层呢?”
[提示]比喻脱离实际的谬论或虚构的事物。

46、如释重负
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

鲁昭公为夺回权利,派兵去攻打季孙氏。

叔孙氏和孟孙氏知道后,立刻前来救援。

三家联合起来,把昭公的军队打得大败,昭公只得逃亡齐国。

因为他原来已经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觉像放下沉重的负担。

[注释]释:放下。

负:负担。

[提示]形容人们解除了负担后的轻松心情。

47、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

开始时,关羽和张飞很不服气。

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提示]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48、千钧一发
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枚乘,擅长写辞赋。

他在吴王刘濞那里做谋士时,反对吴王反叛朝廷。

他劝吴王:“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之重的东西,下边是深渊,头发丝一断,那东西你就别指望重新得到了。

你谋反朝廷,危险的程度就像这头发丝一样。

”刘濞不听,其兵反叛,最终被朝廷的大军消灭。

[注释]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为一钧。

[提示]比喻形势或情况已极其危急。

49、手不释卷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

但他有一个毛病:不愿读书。

吴王孙权对他说:“你掌管军政大权,应该多读兵书和史书。

”他回答:“抽不出时间。

”孙权说:“光武帝领兵打仗时,手都从来不离开书,你比他还忙吗?”从此,吕蒙努力学习,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将领。

[注释]释:放开。

卷:书本。

[提示]形容勤奋学习或看书入迷。

50、鹬蚌相争
一只大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

它张开贝壳,一只鹬鸟闪电一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一样刺入贝壳。

河蚌立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

在他们互不相让地争斗时,一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注释]鹬:鹬鸟。

[提示]比喻两者相争,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一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连用。

51、名落孙山
宋朝时候,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他与同乡的儿子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最后一名。

看完榜后,他马上高兴地回家去了,同乡问他:“我儿子考中了吗?”他幽默地回答;“您儿子的名字排在孙山后面呢!” [提示]比喻投考不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

52、塞翁失马
古时候,边塞有位老人,人称塞翁。

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马。

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

”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一匹好马。

大家来祝贺,他说:“这不见得是好事。

”不久,他儿子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没准是好事呢。

”后来爆发了战争,他的儿子因腿瘸没有当兵而活了下来。

[注释]塞:边塞。

翁:老头儿。

[提示]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53、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广纳人才,想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他听说在隆中卧龙冈隐居的诸葛亮是个奇才,就去请他出山。

一连去了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

第三次,诸葛亮正在屋里睡觉,刘备站在院里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被感动了,答应出山相助。

后来,刘备在诸葛亮帮助下建立了蜀国。

[注释]顾:拜访。

茅庐:草屋。

[提示]比喻真诚地再三邀请人家。

54、悬梁刺股
战国时,苏秦发愤读书,深夜感到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

后来终于成为那个时代著名的政治家。

汉朝的孙敬,为了不让打盹影响学习,用绳子系着头发,悬在屋梁上,一打盹,头皮就会被绳子扯疼。

他后来成为一位儒学大师。

[注释]股:大腿。

[提示]形容学习非常刻苦。

55、举一反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