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中医气血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合集下载

脏腑关系气血津液经络体质(另

脏腑关系气血津液经络体质(另

温煦和凉润作用
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维持 体温的相对恒定;促进血、津液的正常运行。(生理病理) 防御作用 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生理病理) 固摄作用 固护、统摄和控制体内的液态物质。如血、 津液等。(生理病理)
中介作用 脏腑之间依赖气相互联系
五、气的分类
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之清气
足太阴脾经
心中
小指端 目内眦 足小趾端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胸中
无名指端 目外眦 足大趾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肺中 《灵枢.营卫生会篇》:“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分为六条阴经、六条阳经。阴经属里,阳经属 表。十二经脉中的一条阴经与一条阳经配合关系,即为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相为表里两经的循行特点:都在四肢末端相交接,都分 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分别络属于相 为表里的脏腑。 十二经脉表里关系的意义:不仅加强了相为表里两经的 联系,而且使相为表里的脏与腑,在结构上通过经脉加 强了联系,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可以相互 影响,在治疗上可以相互利用。
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 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 并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 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 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 织,起濡养作用。
病理:伤津和脱液
二、津液的代谢(一)津液的生成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水谷 胃 小肠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 • • • • • (一)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 2、后天之精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1、精的贮藏 2、精的施泄

五脏六腑对应经络养生特点及气血运行规律

五脏六腑对应经络养生特点及气血运行规律

五脏六腑对应经络养生特点及气血运行规律承接上次文章这次我们说说经络,经络或许大家并不陌生但又说不准是什么,让我们去了解下;经络对于中医相当于血管对于西医,加上我们听的最多的“任督二脉”共计14条。

中医理论是气血行走于经脉,会有规律的运行周天,假如哪里运行不畅对应位置就会发生症状。

今天的主题就是聊下这十二经络的规律。

足少阳胆经图胆经:午夜11-1点此时你大概率在睡觉、因为人的困意也是这时最盛,气血走至胆经人体会由气血修复我们白天受损的位置、并且养神于内。

如果休息不好就会造成第二天身体更加疲乏、没有精神、头昏脑涨无力气、甚至神经症等症状,所以爱美的你千万不要在此时熬夜很伤身的。

足厥阴肝经图肝经:凌晨1-3点之前说过肝能藏血,把身体中产生多余的血液留存调节气血在身体中的总量保持平衡。

这个时段肝气当令,如果休息不好就会造成黑眼圈或者胸闷、头晕。

手太阴肺经图肺经:下半夜3-5点此时肺经当令,气机由阴转阳也是一天的交界处,常常人此时最困,但慢慢就会清醒,不要说你不会清醒那是因为你的生物钟导致。

晨跑的此时就可以拥抱太阳了。

只是这个时间点要注意保暖否则就会出现感冒的一系列症状。

手阳明大肠经图大肠经:早上5-7点此时气血行走到大肠经,肠道蠕动活跃便于体内垃圾的排除,按时按点排便是有益身体健康的。

好多人没有养成健康的规律常会口苦、胃脏腹痛、腹泻等都是排毒不及时造成。

足阳明胃经图胃经:上午7-9点此时人大多有饥饿感,在这个时间段吃早餐最有利于营养消化吸收,会对一上午的精力提供保障,但是要是切记不可吃太多造成胃的负担。

足太阴脾经图脾经:上午9-11点此时气血流至脾经,气血旺盛,此时可略微吃些水果,切不可吃太过燥热食物容易造成脾胃不和甚至虚弱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胀气打嗝、胃口不好。

手少阴心经图心经:中午11-1点此时血脉走向心经气血充盈,应注意休息。

血主神、如果此时休息不佳易造成心脏负担心率不佳、心力不足、口舌溃疡等神志方面症状。

脏腑与经脉连属的规律

脏腑与经脉连属的规律

脏腑与经脉连属的规律
脏腑和经脉是人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

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规律:
1.脏器与经脉关系密切:每个脏器都有相应的经脉与之相连,这些经
脉与脏器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调节。

2.经脉与腑脏联系紧密:每条经脉都与多个腑脏相连,这些腑脏通过
经脉所传递的气血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活动系统。

3.经脉与组织器官联系紧密:每条经脉不仅与脏腑相连,还与不同的
组织器官相连。

这些组织器官和经脉之间通过气血的循环和调节实现互相
作用和调节。

4.经脉的循行方向与脏腑功能有一定联系:经脉的走向和流经的部位
与脏腑的功能有一定的关系,这是因为气血运行的方式和路径会影响脏腑
的功能状态。

总之,脏腑和经脉之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调节可以实现整个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转。

在中医理论中,通过对脏腑和经
脉联系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实
现精准治疗效果的提高。

脏腑经络的名词解释

脏腑经络的名词解释

脏腑经络的名词解释脏腑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关于人体内部器官和其相互关系的描述。

在中医学中,脏腑与经络被认为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组织结构,也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脏腑经络的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脏腑是指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包括心、肺、肝、脾、胃、肾等。

它们分布在人体的腔隙中,从而形成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

脏腑的功能不仅仅限于生理担当,还与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脏腑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当脏腑之间平衡协调时,人体才能保持健康状态。

经络是指人体内部的一套通路系统,它连接着脏腑、气血和经络穴位。

经络分布于人体的皮肤、肌肉、筋腱等组织中,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器官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相互沟通。

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脏腑和经络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首先,脏腑的功能依赖于经络的引导和支配。

经络通过气血的循行与传递,将精气派送到各个脏腑,以维持其正常运转。

同时,脏腑的功能异常也会影响经络的通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疾病。

其次,脏腑之间也通过经络相互联系。

例如,心与小肠相连,肺与大肠相连,这些连接称为脏腑之间的经络联系。

这种联系不仅使得脏腑之间能够相互传递信息、相互调节,而且还使得中医师能够通过经络的变化来判断脏腑之间的关系和功能状态。

脏腑经络存在于人体内部,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

然而,中医学通过透过皮肤的经络穴位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经络穴位是经络系统上的特定点位,经络穴位的选择和使用是中医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师通过按压、刺激或热敷经络穴位,调整经络的状态,从而达到疾病的调理和康复的目的。

脏腑经络的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与经络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人体的健康取决于脏腑的平衡与经络的通畅,只有当脏腑和经络处于正常状态时,人体的各项功能才能够正常运行。

中医经络穴位调理内脏的关键

中医经络穴位调理内脏的关键

中医经络穴位调理内脏的关键中医经络穴位调理内脏的关键在于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以及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

中医经络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人体内部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这些络脉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从而维持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介绍中医经络穴位调理内脏的关键。

一、气血运行的平衡在中医理论中,气和血是构成人体的两个重要元素。

气是人体内部的能量,血是营养物质的载体。

人体内的经络系统贯穿全身,连接着各个脏腑器官。

气血的平衡运行对于保持内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经典中提到的“经络”是指气血运行的通道,其中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通过经脉可以调节各个内脏器官的功能。

络脉是经脉之外的辅助通道,经络系统的畅通与否与脏腑器官的健康密切相关。

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的刺激,可以调节经络系统中气血的运行。

经络疏通后,气血得以顺畅流通,从而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整体身体的健康水平。

二、经络穴位的调理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经络系统中存在着数百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有着特定的功能。

通过对经络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内脏的功能,促进气血的运行。

例如,人体手臂上的“大椎”穴位是调节心脏功能的重要穴位。

通过对该穴位的按压和按摩,可以缓解心脏疲劳,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

同样,背部的“灵台”穴位则是调节肾脏功能的关键穴位,刺激该穴位可以改善肾脏疾病。

除了用手指按摩经络穴位外,中医还发展了特殊的工具,如针灸针、拔罐器等,用于刺激经络穴位。

这些工具可以更准确地刺激穴位,达到调理内脏的效果。

三、调理内脏的关键中医经络调理内脏的关键在于针对具体的脏腑进行治疗,找到适合的经络穴位进行刺激。

各个内脏器官有不同的经络系统,需要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调理。

以胃为例,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与脾、肝等内脏器官有紧密的关系。

通过调理与胃相关的经络穴位,可以促进胃的消化功能,预防和治疗胃病。

另外,调理内脏的关键还在于维持经络系统的长期畅通。

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

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

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在中医理论中,经络与气血是身体健康与疾病形成的重要因素。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路径,通过传递气血进行调节和平衡。

而气血则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物质,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的相关知识。

一、经络的概念及作用在中医学中,经络是指人体内部经过脏腑、组织器官的通道系统。

中医认为,经络能够连接全身各个部分,起到传递气血的作用,维系机体的正常功能。

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气血的循环和调节,进而影响到健康与疾病。

经络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导作用:经络是气血的运行通道,通过经络可以传输气血到全身各个部位,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2. 联结作用:经络能够连接脏腑、组织器官,使其相互关联,相互调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 调节作用:经络还能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冷热等各种生理参数,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二、气血的概念及作用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由气和血两部分组成。

其中,气主要指的是机体的精气、呼吸气和营养气;血主要指的是机体的血液。

气血的运行和调节是人体内部正常功能的基础。

气血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供养作用:气血能够供养人体各个组织器官,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 运输作用:气血通过经络运行到全身各个部位,将新鲜的营养物质输送到细胞,同时将代谢废物运出体外。

3. 免疫作用:气血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可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维持人体的免疫稳定性。

三、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方法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与平衡,中医提出了多种经络与气血调理的方法,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的重要疗法之一。

通过在人体经络上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2. 草药调理:中药草药是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的重要资源。

中药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服用草药调整经络和气血的运行,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平衡。

中医脏腑与经络的关系,看完这篇,你便懂了

中医脏腑与经络的关系,看完这篇,你便懂了

中医脏腑与经络的关系,看完这篇,你便懂了经络学说是五脏养生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

中医认为,凡是药物的归经、按摩取穴、气血流注等全都要依赖经络理论。

《灵枢·海论》中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也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

脏与腑之间就由这些经脉来联络,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那么,在身体中有哪些经络呢?下面,带大家简单认识一下我们的经络。

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体,与五脏六腑紧密相连,唇齿相依。

它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的连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奇经八脉与十五络脉散布全身,循环于人体内外,将人体所有器官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脏腑与经络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也有间接的联系。

直接联系是指五脏六腑之间有经络直接相通;间接联系是指脏腑间需要通过中间环节的脏腑与经络才能相连。

五脏六腑正是通过这种直接和间接的经络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此一来,体表之病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而脏腑的病变也能循经络反映到体表。

当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了不适症状后,如果你了解经络,就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经络上的穴位,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打个简单点儿的比喻,经络就好像一条条的公交路线,而穴位就好似各线路上的站点,想要去某个地方,只要找对车站就可以了。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

”意思就是说,五脏有病会反映到十二经的原穴上。

所以,明白了五脏相应的原穴,审视原穴反映的情况,就能知道五脏的变化。

不仅原穴,经络上的每一个穴位都有它独特的作用,这一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任何五脏疾病的产生都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也就是说经络通畅,人就不容易生病,反之则会引来疾病。

人体经络和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的关系

人体经络和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的关系

人体经络和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的关系
根据人体经络和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脏腑是中医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

心为人的气血根本,在阴阳五行中属火.能够推动和调节血脉,使血脉循行旺盛.还能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意识。

并且与舌相通,帮助舌辨别饮食五味。

肺是人体的生气之源,在阴阳五行中属金,管理人的呼吸.使清阳之气升发,浊阴之气减少,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辅助心脏,治理和渊节血液运行,还主呼吸。

脾是血液生化之源,在阴阳五行中属土,能将食物精华送到全身,运化水湿浊气并排泄于体外,还能统摄血液,帮助肌肉生长;肝藏血,主管人体筋脉,在五行中属木,能够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通气于目,并且主管筋脉,指甲的坚脆厚薄与颜色都是肝脏盛衰的表现。

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在五行中属水;能储藏人体精气,主宰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摄纳肺吸入的清气。

防止呼吸表浅等。

五脏主要是储藏精气津液。

六腑则是出纳转输精气津液。

虽然脏腑的功能不一样,但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机体。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

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联系的,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所以,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转变。

脏腑不但能够在人体内部相互联系.而且同外界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外部发生变化、四时气候转移、精神活动等都会影响到脏腑的联系。

经脉与五脏六腑有哪些关联

经脉与五脏六腑有哪些关联

经脉与五脏六腑有哪些关联
育龙核心提示:经脉与五脏六腑有哪些关联?(一)经气虚实病机经络气血的虚实是经络病理变化的一种反映。

经络的气血偏盛,可引起与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过亢,破坏各经络、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而发病。

经脉与五脏六腑有哪些关联?
(一)经气虚实病机经络气血的虚实是经络病理变化的一种反映。

经络的气血偏盛,可引起与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过亢,破坏各经络、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而发病。

经络的气血偏衰,则能引起与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减退而发病。

如足阳明胃经的病变,其经气盛则身热、消谷善饥、小便黄赤、癫狂等;其经气虚,则现寒栗、肠鸣胀满及足痿、胫枯等。

因此,经络的气血盛衰,可直接影响着与其相络属脏腑的气血衰盛。

(二)经气郁滞病机在正常情况下,经气通达则经脉气血的运行畅达。

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是由于经气不利,影响及气血的运行,常可累及所络属之脏腑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

例如,表证常有遍身肌肉酸痛的症状,就是由于外邪束表,机体浅表经络的经气不畅所致;足厥阴肝经的经气不利,常是形成胁痛、瘿瘤、梅核气、乳房结块等的主要原因。

此外,情志的变化,也常常影响到经脉气血的运行,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

如抑郁伤肝、肝失疏泄、常可出现胁痛;思虑伤脾、脾之经气失畅,则不思饮食等。

经气不利、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又是某一经络气滞、血瘀的主要成因。

在经络病变中,最早出现的是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然后才会导致血瘀等病变。

编辑推荐:
医学在线:
2011国家医学考试:
医学考试在线:
医学在线:
来源:育龙-医学本页址:。

经络和气血

经络和气血

最旺。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02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午时 (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04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
旺。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
06
旺;亥时 (21点至23点),三焦
经最旺。
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运用这种 方法可以推算出什么疾病应当在什么时辰 取什么穴位进行治疗
子午流注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01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
03
巳时 (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申时 (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
05
旺;酉时 (17点至19点),肾经
经络和气血——疏通经络
2、轻揉耳轮通肾气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至耳轮充血 发热。中医认为全身精气有各脏器收集后交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 布满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
3、梳头促进血循环
用手指或木梳从额头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 回50~100次,以晨起梳头为最佳。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 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 如同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7、药物温敷
通过外服敷药膏也能起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作用。如追风壮骨膏, 有追风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肩背疼痛,腰酸腿软,筋脉拘挛, 经络不通、四肢麻木,关节酸痛,筋骨无力。使用时,用生姜擦净患处,加温 软化,贴于患处。温敷可以有助于活血通络。
经络和气血——补充气血

中医经络学经络与内脏关系解密

中医经络学经络与内脏关系解密

中医经络学经络与内脏关系解密中医经络学是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之一,研究人体的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是血脉、经脉、络脉等的总称,被认为是人体内外联系的桥梁。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与内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为你揭秘经络与内脏之间的奥秘。

一、经络系统概述经络系统是中医理论独特的概念,它是由经络、穴位、络脉组成的。

其中经络是人体内部管道的总称,包括十二经脉、八脉、奇经八脉等;穴位是经脉上的特定点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系统;络脉是经脉分支,与经络相连。

经络系统不仅负责传输气血和营养物质,还参与调节和平衡身体的功能活动。

二、经络与内脏的关系1. 经络循行与内脏相应根据中医理论,经络与内脏之间存在着相应的关系。

经络循行经过的区域与所对应的内脏器官有密切的关联。

例如,胆经经过头部、胸部、下腹部等区域,与胆囊和肝脏等内脏器官相关;心经经过心脏周围,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

2. 经络调节内脏功能经络通过运行气血和营养物质,对内脏器官的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经络的畅通与否与内脏功能的健康密切相关。

当经络受到阻塞或不畅时,会导致相应的内脏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通过调节经络,可以改善内脏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三、经络调理与内脏疾病防治1. 经络保健保持经络通畅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中医强调,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饮食和运动,可以促进经络循行,增强经络功能。

例如,经常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保持经络通畅。

2. 经络调理当出现内脏疾病或功能失调时,通过调理经络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常采用经络调理的方法,例如针灸、推拿等。

经络调理可以改善经络的气血循行,调节内脏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注意内脏和经络的整体调理在内脏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调理相关的经络,还需要注意整体调理。

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疾病往往与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关。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相关的内脏器官与经络之间的关系,全面调理。

经 络 气 血

经 络 气 血

1
3
7
三、推拿与按摩
推拿是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 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 伤部位、不适所在、特定穴位,具体运用推、拿、 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 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 调和阴阳的疗效。
按摩是指医者运用手、指的技巧,在人体皮肤、 肌肉组织上连续动作来治病。从按摩的治疗上,可 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一)经络
中医对“经络”的解释是:“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 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而 言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在生理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二是通行 气血,濡养脏腑组织。通俗一点说,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是气和血的总称,是构成人 体的基本物质,在气血生成、运行和发挥作用方面,都有赖于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的功 能活动。
无论是针灸还是推拿,或 是刮痧和拔罐,其实都是 中医在经络、气血与穴位 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性治 疗,它们都是中医文化的 精华。
12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经络气血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 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 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 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 学是博大精深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 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一、经络、气血与穴位
我国是足部按摩起源最早的国家,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关于 足部按摩的记载。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即鼻根、乳根、耳根、 足根,“鼻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脚为精 气之根”。鼻、耳、乳仅是精气的凝聚点,脚才是精气总的集合 点。从临床上看,头脑清灵,步履轻健均为健康的特征;而头重 脚轻,脚肿履艰,则为病体之躯。因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健身方 法都极为重视足部的锻炼。

经络与人体五脏五官的对应关系

经络与人体五脏五官的对应关系

经络与人体五脏五官的对应关系现在学习中医的人很多,但很多人会把注意力放在遣方开药上。

事实上,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灵枢》是写经络的,而《素问》中也有很大篇幅都与经络相关,并指出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

可见对于古人而言,经络的作用之大。

本文作者师从李可先生,从他的经验分享他对于经络的认识,或可为您带来对于中医基础新的认识。

经络与人体五脏五官的对应关系在中医学里,经络与人体的五脏五官联系的非常密切:1、肾开窍于耳,肾主骨;和膀胱相表里。

恐伤肾。

2、肝开窍于目,肝主筋;和胆相表里。

怒伤肝。

3、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

忧伤肺。

4、脾开窍于唇,脾主肉;和胃相表里。

思伤脾。

5、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和小肠相表里。

喜伤心。

现在笔者以肾脏试举一例:肾开窍于耳——一般年纪大一点的人,或者健康状况不太乐观的人,经常会有耳鸣的情况。

这也就是表明我们的肾功能虚了,这就是身体给我们发出了信号。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信号传导出来了,给人以提醒。

经络的作用不仅仅是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更重要的是治“未病”!“未病”就是尚未成形,正在发展中的疾病。

耳鸣,它是一个表像,一个症状,当我们接到这个信号,马上能够意识到,在这个时候就进行对应的保健预防或治疗,在疾病未成形的时候就阻止它的发展,不是比出了大问题再治疗更容易和经济吗?肾主骨——病尚未成形时,我们如果没有意识到,那么再发展下去就会形成病。

会形成什么病呢?“肾主骨”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腰酸、腿疼、脖子僵硬等等,一切骨头上的病,都是因为肾气不足了。

这个时候病已经形成,甚至它牢不可破了,再想拿掉它,那就不容易了,甚至吃力不讨好。

特别是一些年老体弱,常年大量服用药物的人,拿药当饭吃的人。

有些人吃药比吃饭更认真,这种情况对肾的伤害就更大。

所以,肾气虚弱是导致骨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肾和膀胱相表里——肾功能严重受损,就会影响到膀胱,排尿障碍,前后二阴的病等。

经络与脏腑关系

经络与脏腑关系

经络与脏腑关系在中医理论中,经络与脏腑关系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贯穿全身,连接着脏腑组织,起着调节气血运行、协调脏腑功能的作用。

经络与脏腑之间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健康平衡。

本文将深入探讨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中的奥秘和治疗意义。

一、经络的概念与作用经络,又称经脉,是中医学中关于气、血流行的通道。

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表层和浅表深度组织中,包括经脉、络脉和奇经八脉等。

经络贯通全身,连接着脏腑组织、四肢百骸,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络传导气血,调节脏腑功能,协调人体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二、经络与脏腑的关系1. 经络贯穿脏腑经络与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经络不仅贯通全身,而且通过与穴位相连,与特定的脏腑器官相联系。

经络的络脉分布在脏腑附近,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调节脏腑的功能活动,保持脏腑的正常运行。

2. 经络反映脏腑病变根据中医理论,经络反映着脏腑的生理病理状态。

当脏腑功能失调或出现疾病时,经络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表现为络脉异常、气血不畅、经脉淤滞等情况。

因此,通过观察经络的变化,可以了解脏腑的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经络与脏腑的调理与治疗1. 经络调理中医治疗中,经络调理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经络穴位,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促进脏腑功能的平衡。

比如针灸、推拿、拔罐等疗法,都可以通过经络的作用,调理脏腑功能,改善身体健康。

2. 脏腑治疗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可以影响经络的活动和状态。

中医治疗中,根据脏腑功能紊乱的症状,选用相应的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调理脏腑功能,从而改善经络的运行状况,达到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经络与脏腑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各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调节。

通过深入研究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丰富中医治疗的方法,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

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

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而气血则是人体内最基本的物质。

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本文将从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关系、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机制、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疗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关系中医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像网状一样分布在人体内,相互交错,彼此相连。

中医经络主要由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别络等组成,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气血是人体内最基本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中医认为,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气血的滋养和推动。

当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疾病。

因此,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机制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机制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气血的运行、脏腑的协调、经脉的相互作用等。

首先,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气血是从脾胃中摄取的食物转化而来,经过五脏六腑的协调作用,最终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其次,经脉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气血运行的重要机制之一。

不同的经脉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此外,情志、气候、饮食等因素也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三、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疗法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疗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

针灸是通过针刺穴位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是通过按摩穴位来调节气血的运行,促进脏腑的协调;拔罐是通过刺激经络来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叶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等作用。

除了以上疗法外,中医还注重调理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中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中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一、中医五脏六腑的基本概念中医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中医对人体脏器的整体和系统观念的呈现。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共存,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心心是人体的主宰之官,主司血脉,其功能包括主持血液循环、控制血压、调节情绪等。

在中医理论中,心的功能不仅局限于心脏器官本身,还包括心与情绪的关系。

2. 肝肝主疏泄,调节气血,具有重要的解毒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肝的功能还包括调节情绪,保证气血畅通。

3. 脾脾主运化,是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的重要器官。

脾也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4. 肺肺主呼吸,管理体内气的运行,对外界气息的吸收和排出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肺与人体的抵抗力、皮肤的呼吸功能等有密切联系。

5. 肾肾主存精,调节水液代谢和生长发育。

在中医理论中,肾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还包括对骨髓、脑髓的调节作用。

二、经络系统的重要性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沟通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的通道,包括经络和络脉。

经络系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1. 经络的流注按照中医理论,经络中气血“流注不止”,即气血在经络中不断运行循环。

正常情况下,气血畅通,经络不阻滞,人体健康状态良好;反之,如果气血阻滞,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 经络与腧穴经络与腧穴是相辅相成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而腧穴是经络上的特定部位,对人体气血具有调节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针灸、推拿等手法可以通过作用在腧穴上对经络中的气血进行调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气血的重要性气血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包括气机和血液。

1. 气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濡养肌肤、温养脏腑、抵御外邪的作用。

脏腑与经络之间的联系

脏腑与经络之间的联系

脏腑与经络之间的联系
《灵枢·海论》里面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这一句话,就表明的中医学的观点,体表各部与内在脏腑之间的联系,是依靠经脉维系的。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并非全部。

经络系统还包括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由内而外,联系沟通内外。

经穴,就好比是经络通路上的一个驿站,是经络的组成部分,经穴归属于经络,但不等于经络。

脏腑的病变,会在经络上反应:
脏腑的病变,会反应在经络上。

古籍《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到:“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也就是说,五脏出现了问题,就会反应到相应的经络的原穴上,各经络的原穴可反应相应脏腑的病变。

我们应该分清五脏相应的原穴,审视原穴的反应情况,从而可以探知五脏的问题所在。

我们可以通过触摸、按压、望诊等手段去发掘经络循行路线上组织形态的异常变化,比如有些可以触及条索状的结节,有些可以发现经络循行路线上皮肤脱屑、凹陷、隆起、丘疹、斑点、色泽改变等。

其相对应的改变,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相应的脏腑出现了问题,导致其经络循行路线上出现异常改变。

喜欢经络的小伙伴,多多支持,点个赞、帮忙转发下,谢谢!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私信或者评论!。

原理篇3:气血经络脏腑

原理篇3:气血经络脏腑

原理篇3:气血经络脏腑气血、经络和脏腑,是中医理论下独有的概念。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血能载气,互为依存。

经方大师胡希恕曾多次表述,经方的阳气指人体内川流不息的血液。

这个概念强调血液的流动性,而不是单纯静止的血液。

气血在人体内川流不息,形成现代物理学的耗散结构,才能称之为象征生命力的阳气(气血)。

如果是静止的血液,死水一潭,内不能养五脏六腑,外无法滋四肢百骸,形不成生命;若血液流动不畅(气血不畅),必将影响经络,形成肢体上的麻痹、痛感;严重的话将影响到重要器官的供血能力,导致五脏六腑的功能衰败(气血枯竭)。

我们画一幅气血水平图来贯穿理解。

(1)在气血通畅时,人的精神面貌非常好,皮肤白里透红,精神焕发,身体充满活力。

(2)当气血受阻时,会表现为肢体局部麻痹、经络疼痛,这时候处于亚健康状态,轻微的不适症。

(3)当气血亏损(不断下降)时,我们知道身体每一个组织器官都需要足够血氧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气血下降必然会影响身体机能。

为了适应不断下降的气血水平,身体会重新分配各组织器官的供血供氧能力,以求达到新的体内平衡。

所以当你感到不舒服时,忍一段时间好像又好了。

这是身体自动调节的结果。

但如果一直不注意保养,气血持续下降,体内无法调节平衡,就会产生一些病症。

(4)气血继续下降,突破下限到达枯竭程度时是相当危险的,组织器官长期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给,逐渐衰弱演变成严重功能障碍。

这时候发生的往往都是医疗系统都无能为力的疾病,比如糖尿病晚期、肾衰竭、红斑狼仓、肿瘤癌症等。

正如《原理篇1:现代医学盲区》提到,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消灭了以病菌为主的急性病、传染病,但这种根治不了的慢性病是气血长期亏损造成的结果。

中医里面用阴阳五行,来描述气血下降时身体动态平衡过程表现出来的脏腑相生相克关系。

上工治未病,最佳方式自然是在气血受阻时进行干预,最差也是气血亏损时好好调理,不要等到气血枯竭才去处理。

当我们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中医,就会发现很生动也很有趣。

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与津液等共同组成关系

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与津液等共同组成关系

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与津液等共同组成关系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与津液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与津液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骨伤科疾病发生后,皮肉、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也发生病理变化。

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与津液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人体生命活动主要是脏腑功能的反映,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津液。

脏腑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通过经络联系全身的皮肉筋骨等组织,构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它们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不论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上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因此,伤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气血筋骨、脏腑经络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人体的损伤,虽有外伤与内损之分,从表面上看,外伤似乎主要是局部皮肉筋骨的损伤,但人体受外力影响而遭受的局部损伤,每能导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素乱,因而一系列症状随之而来。

正如《正体类要·序》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明确地指出了外伤与内损、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所以在整个诊治过程中,应从整体观点出发,对气血、筋骨、脏腑、经络等之间的病理生理关系加以研究探讨,才能认识损伤的本质和病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外伤疾患多由于皮肉筋骨损伤而引起气血瘀阻,经络阻塞,或津血亏损,或瘀血邪毒由表入里,而导致脏腑不和;亦可由于脏腑不和由里达表引起经络、气血、津液病变,导致皮肉筋骨病损。

现分述如下:一、皮肉筋骨病机(一)皮肉筋骨的生理功能皮肉为人之外壁,内充卫气,人之卫外者全赖卫气。

肺主气,达于三焦,外循肌肉,充于皮毛,如室之有壁,屋之有墙,故《灵枢·经脉》说:"肉为墙"。

筋,是指筋络、筋膜、肌腱、韧带、肌肉、关节囊、关节软骨等的总称。

古代有十二经筋的名称,配合十二经脉,多起于四肢爪甲之间,终于头面,内行胸腹外廓,但不入赃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中医气血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康福来健康管理昨天
气血是营养,经络是树干,脏腑是树根。

我们经常把人体比喻成一棵树,也就是生命之树,那气血就是营养。

无论它生长在何处,它对生长的需求是一样的,就是空气、阳光和水,而气血就是滋养生命之树的阳光雨露。

人体生理活动是以脏腑为中心的,所以脏腑是树根,而负责联系着各个脏腑,负责气血运输,就是经络“树干”的核心作用。

人体脏腑、气血在,在经络的作用下输布全身,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只有在经络通畅的情况下才能转化和正常功能的运作,气血也只有才经络通畅情况下,才能被身体正确使用。

中医治病、防病的根本就是通经络、补气血。

几千年来,中医治病、防病的根本就是通经络、补气血。

而现在,早在几年前,在求医治病的问题上就刮起了一股复古之风,我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这些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老方子,如推拿、按摩、艾灸,就是依据古人发明的经络学说演变而来。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因为世人在饱受西医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所带来的痛苦后,倾向于标本兼治,祛病除根。

这绝对是人类医疗史上的一大进步。

命要活得长,全靠经络养《黄帝内经》里对人体经络的作用推崇备至,说经络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的关键都是经络,可以说
是“决生死,治百病”。

中医把人本身看做一个整体,而不是单个的大脑、心脏、肾……,中医认为是经络联系了全身,从而对人的身体产生各种影响:一年之中,春夏阳气升发,气血通过经络浮于身体表面,秋冬阳气内敛,气血沉于身体之里;一月之中,每月月圆的时候,人的气血较盛,月缺时,人的气血较弱;一天之中,时辰不同各个经络的气血盛衰也不同。

经络学说的第一位实践者-黄帝活到了120多岁经络向内归宿于五脏六腑,向外四通八达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总之,经络把人体各部分都联系起来,变成了一个奥妙无穷的活生生整体。

作为经络学说的第一位实践者,黄帝自己就很注重保养身体,所以他最终活到了120多岁,而他的子孙也都是寿高百岁。

其实在当时,草药不是最常用的治病方法,按摩才是,当然那时候不叫“按摩”而称“导引”、“按跷”。

《黄帝内经》里记载,当经络不通的时候,身体的某些部位一定会有反映,而通过按摩、醪酒可以疏通经络中的气血,气血通了人就好了。

这应该算是最早的经络养生了。

【一句话说明12经络的特殊作用】
疲劳透支找脾经;精力不足找肾经;容易感冒拍肺经;
人要无病,肠要净;求生必须通胃经;心烦心痛找心经;
颈肩腰背膀胱经;失眠多梦找心包;奇难杂症找三焦;废物积滞找胆经;情志抑郁找肝经;人生关键任督通。

---the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