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天使与魔鬼: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人”形象探究

034《名家名作》·评论[摘 要] 电影《流浪地球2》是一部带有外向型和内向型双重思考的影片,其中“数字人”的形象涉及对人类生命伦理和人类身体认同的思考。
基于此,从情景建构、逻辑生成、审美移情以及表达策略四个角度出发,结合拉康的镜像阶段论、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以及身体美学,探究《流浪地球2》中对于“数字人”形象的视觉表达与逻辑架构,探讨“数字人”形象对人的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的强调,探讨媒介是否以满足人类的能动需求为最终目的,以期对未来中国科幻电影中“数字人”形象进行展望。
[关 键 词] 《流浪地球2》;“数字人”;科幻新主流电影天使与魔鬼: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人”形象探究王 越《流浪地球2》是一部带有外向型和内向型双重探索的影片,无论是外向型探索中对外太空的沉思,还是内向型探索中聚焦到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都具有丰富的考究意义,其中“数字人”形象更是代表了科幻电影中对于未来科技的进一步描写,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人在回路”①的学习可以和人类的意识相结合,从而使人工智能成为更加接近人类的数字人;另一方面,“数字人”的出现使人类可以抛弃自己的身体与人工智能结合,这使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2014年12月的预言“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会对人类存在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之日,将是人类的世界末日”又一次出现在大众眼前。
“数字人”这一形象的出现究竟是帮助人类的“天使”还是毁灭人类的“恶魔”?可以从情景构建、逻辑生成、审美移情以及表达策略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数字人”概念的情景构建与想象力表达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对于人工智能和数字世界的构建由来已久,通过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反复切换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在这些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往往被简单划分为两种类型:破坏者和帮助者。
[1]前者始终与人类交好,以保护人类为己任。
后者则处于人类的对立面,且通常是由于人工智能具备人类的意识,但是并不具备人类的“道德感”,这种观念的缺失促使这类人工智能形象往往以毁灭人类为己任。
人工智能的利与弊

人工智能的利与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技术领域之一,正逐渐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尽管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改进和便利,但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的利与弊,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的利1.1 提升工作效率在许多行业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例如,在生产制造领域,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力完成重复性、繁琐的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在金融领域,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可以快速处理大量数据,提高金融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人工智能使得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创造性和高级思维的工作。
1.2 促进科学研究与创新人工智能为科学研究和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更快地发现模式和规律,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
人工智能还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发现新的药物、解决环境问题、改善医疗服务等,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3 提供智能化的个性化服务人工智能技术使得各种智能设备和应用能够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智能助手可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完成各种任务,智能推荐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行为推荐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这些智能化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和便利。
二、人工智能的弊2.1 就业压力增加虽然人工智能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就业压力的增加。
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机器和算法取代,导致大量的人员失业。
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该伴随着对劳动力重新培训和职业创新的政策,以应对这种潜在的就业危机。
2.2 隐私和安全问题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进行训练和学习,这也带来了隐私和安全问题。
个人的敏感信息可能会被滥用或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
此外,恶意的黑客可能利用人工智能系统的漏洞进行网络攻击,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失。
【备考2024】高考语文作文预测:人工智能类试卷(含导写及范文)

人工智能一、写作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ChatGPT是Open AI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
它能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能回答后续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假设,拒绝不适当的请求;还能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等。
面对人工智能ChatGPT火爆全球,有的人认为,人工智能带来了科技的便利,是人类的福音;有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或将给人类带来威胁;还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是福还是祸,完全掌握在人类手中……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一题,并从第二小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700字。
综合近期国内外智库对未来科技趋势的研判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大数据、5G、合成生物学、增材制造等新兴技术群落成为从国家到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维度和全球视野,更进一步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并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
当前,人工智能正通过向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入渗透,撬动着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积蓄的巨大能量加快释放。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交互赋能,形成了数据密集型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进一步延展了人类科学探索的可触边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使得数据、算力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正在推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全流程的系统性重构,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涌现,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智能时代正在到来。
从相关的学术文献产出和专利布局来看,人工智能整体软硬件环境已基本成熟,关键支撑技术进入成果密集收获期,一批“卡脖子”技术有望快速突破;从相关行业发展规模和全球投资趋势来看,上中下游产业链初具雏形,嵌入“智能”概念的应用领域持续成为商业投资热点,人工智能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前期孕育阶段,预期市场规模已经显现。
关于人工智能是一种祝福还是灾难的英语作文

关于人工智能是一种祝福还是灾难的英语作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Blessing or a Curse?The adv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has been a topic of intense debate and discussion in recent years. As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advance, the impact of AI on our liv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Some view it as a blessing, a transformative force that can revolutionize various aspects of our lives, while others perceive it as a looming disaster that could lead to the demise of humanity. In this essay, we will explore both perspectives and delve into the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nature of this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On the positive side, AI has the potential to greatly enhance our lives in numerous way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benefits of AI is its ability to automate tedious and repetitive tasks, freeing up human resources and allowing us to focus on more creative and intellectually stimulating work. This can lead to increased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and cost-savings for businesses and organizations. Additionally, AI-powered systems can assist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andrecommendations that can help us make more informed choices.In the realm of healthcare, AI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the way we approach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I-powered algorithms can analyze vast amounts of medical data, identify patterns, and provide early detection of diseases, leading to more accurate and timely interventions. This can dramatically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and reduce the burden on healthcare systems. Furthermore, AI-driven robotic surgery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can enhance the precis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procedures, ultimately leading to better patient care.Another area where AI can be a blessing i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I-powered adaptive learning systems can personaliz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each student, adjusting the pace, content, and delivery methods to cater to their individual needs and learning styles. This can enhance student engagement, improve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foster a more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dditionally, AI-powered virtual assistants and tutoring systems can provide 24/7 support and guidance to students, complementing the efforts of human educators.In the realm of transportation, AI-powered autonomous vehicl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the way we move around. By reducing the risk of human error and improving traffic management,self-driving cars can enhance safety, reduce congestion, and lower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ransportation. This can lead to more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mobility solutions, benefiting both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Furthermore, AI can play a crucial role in addressing global challenge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food security, and natural disaster response. AI-powered systems can analyze environmental data, predict patterns, and support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that can help mitigate the impact of these challenges and improve our ability to adapt and respond effectively.However, the potential drawbacks and risks of AI cannot be ignored. One of the primary concerns is the impact of AI on employment and the job market. As AI-powered automation replaces human labor in various industries, there is a risk of widespread job displacement, particularly for those in routine and repetitive tasks. This can lead to social and economic upheaval, as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struggle to adapt to these changes.Another significant concern is the issue of bias and fairness in AI systems. AI algorithms are trained on data, and if that data reflects societal biases and inequalities, the resulting AI systems may perpetuate and even amplify those biases. This can lead to discriminatory practices and decisions, undermining the principles offairness and equality.The potential for AI to be used for malicious purposes, such as surveillance, manipulation, and even cyber warfare, is also a cause for concern. As AI technologies become more advanced and accessible, there is a risk of them being exploited by bad actors, posing a threat to individual privacy, national security, and global stability.Furthermore,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AI are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As AI systems become more autonomous and capable of making decisions that impact human lives, the question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becomes increasingly critical. Ensuring that AI systems are developed and deployed in alignment with ethical principles and human values 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hat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and ongoing dialogue.In conclusion, the debate surrounding whether AI is a blessing or a curse is a complex and nuanced one. While AI undoubtedly holds immense potential to enhance our lives in various ways, it also carries significant risks and challenges that must be addressed. As we navigate this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t is crucial that we approach AI with a balanced and thoughtful perspective, carefully weighing the benefits and risks, and working collaboratively to ensure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AI aligns with our values and serves the greater good of humanity. Only then can we truly harness thetransformative power of AI and unlock its full potential as a force for progress and positive change.。
人工智能既是“天使”也是“魔鬼”

人工智能既是“天使”也是“魔鬼”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它的出现既给人类带来便利和进步,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有人将其比喻为“天使”,认为它拥有无限的潜力,能够解决许多人类难题;然而,也有人将其视为“魔鬼”,担心它会带来威胁和风险。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是“天使”还是“魔鬼”。
人工智能作为“天使”的一面,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进步。
首先,它在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辅助手术并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方案。
其次,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使得交通更加安全和高效,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提高了车辆利用率。
此外,人工智能在教育、金融、物流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便利。
然而,人工智能也有其“魔鬼”的一面。
首先,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最大威胁就是职业的失业。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工作岗位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导致大量的人口失去工作机会。
其次,人工智能也存在着安全和隐私方面的风险。
人们对于个人信息的泄露和隐私的侵犯越来越担心,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加剧这一问题。
此外,人工智能也存在道德和伦理问题,比如在自动武器方面的应用可能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面对人工智能的“天使”与“魔鬼”,我们不能简单地做出一边倒的评价,而应该寻求平衡与发展。
首先,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会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人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
终究,人工智能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牢记我们是主导者,不应被其所控制。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既是“天使”也是“魔鬼”。
它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进步,但也存在挑战和风险。
我们应该理性对待人工智能,加强监管和引导,以实现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益处。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独立思考,拒绝盲从、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科学与哲学来自闲暇。
”当代著名幻想小说家尼尔·盖曼说:“轰轰烈烈的生活可能会提供创作素材,但更多的灵感来源于平淡的闲暇时光。
”颜宁说:“勤奋虽然是好事,但如果太累了,可能就会挤占梦想、灵感的空间,弄不好反而限制了创新。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什么样的感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审题:这是一则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所给的三则名人名言,都强调了适当闲暇的重要性。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适当的闲暇能够激发人对于科学与哲学的想象力。
在尼尔·盖曼看来,那些看似平淡的闲暇时光反而能给人更多的灵感。
在科学家颜宁看来,过度勤奋与忙碌反而会限制人思考,而适当的空闲,确能使人因为思考而拥有更多的创新能力。
这一切看似与中国人追求勤奋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中国人信奉天道酬勤,认为勤奋符合天理人道的自然规律;传统的中国人讲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笃信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在中国人的眼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勤奋。
所以,我们常常向世界自豪地宣称:“中华民族是勤劳伟大的民族。
”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材料所说的“闲暇”,并非偷懒、消极无为,而是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的:“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庸者,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我们需要有一点空间给自己思考,让自己的心灵休养生息,而不是在机械式忙碌中变成了不会思考的机器。
因此,写作时,应先阐述清楚材料中闲暇与忙碌、勤奋的关系。
首先可说明,闲暇的本质是放下、空心、自由、多元选择……人生如此,才能通往幸福。
自古以来,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和忙碌的人民。
“勤有功,戏无益”的古训深入人心。
但在科技进步为我们减去几乎所有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的今天,过分强调勤奋工作,是对休闲和自由价值的某种漠视和忽视。
是否应该禁止人工智能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人工智能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人工智能应该被禁止的理由如下:1.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失业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行业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取代,这将导致大量的失业问题。
据统计,到2030年,全球可能有8000万个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2. 人工智能可能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导致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发生深刻的变化,甚至可能对人类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
3. 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受到黑客攻击,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
反方观点:人工智能不应该被禁止的理由如下:1.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为全球经济带来15.7万亿美元的增长。
2.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如气候变化、医疗保健等领域的问题。
3.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引用名人名句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比如,马斯克曾经说过,“我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的最大威胁。
”这句话可以支持禁止人工智能的观点。
而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重大问题。
”这句话可以支持不禁止人工智能的观点。
另外,我们还可以引用一些经典案例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比如,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冠军李世石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事件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果我们禁止人工智能,我们就无法享受到这些成就带来的好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不应该禁止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帮助人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高三作文素材,al

高三作文素材,审题立意,范文指导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树的枝头鲜花盛开,绿叶葱翠,一阵风吹过,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清脆悦耳,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末”。
树根埋在地下,朴实无华,寂静无声,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本”。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审题:材料由对比鲜明的两段内容组成。
一是树枝和树根特点的对比,树枝美丽、喧嚣,树根朴实、沉稳。
二是古人对树枝和树根的不同态度对比,称树枝为“末”,称树根为“本”,寄寓了古人对树枝、树根的褒贬之情。
理清了两则材料的内涵,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立意。
从树枝与树根的关系切入。
二者既是统一的关系,树根长年累月默默输送养分,带来了树枝的繁华热闹,由此,可以隐喻“厚积‘勃’发”、“台前幕后”;二者也可以是对立关系,树根朴实,树枝招摇,究其原因是树根成熟稳重,树枝喧嚣浮动。
由此,可以隐喻人生应该沉稳踏实,固本强基。
从古人对树枝、树根的不同态度切入。
古人称树枝为“末”,称树根为“本”,可以看出古人贬树枝,赞树根,究其本质,则是启示我们为人要踏实稳重。
而当今社会,许多人却是“本末倒置”,尤其是现在的部分年轻人,一味追求光鲜亮丽的人生,忽视踏实勤奋的工作。
由此,可以针砭时弊,探究其背后的根源。
行文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国家非遗传人数十年潜心躬耕,终成大器,也可结合当今社会现象,指出舍本逐末的危害,亦可将二者综合运用,形成正反对比论证,使文章论证得更为严密。
立意:1.固“本”强“末”。
2.厚积才能“勃”发。
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4.沉稳人生,拒绝浮华。
5.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6.养得深根,终成枝繁叶茂。
【范文】养得深根,终成枝繁叶茂树根深埋地下,寂静无华,却称之为“本”;树枝葱茏繁盛,花香弥漫,却称之为“末”。
【2023高考作文备考】材料作文“科技与人类生活”审题立意与例文导写

2023高考作文备考:材料作文“科技与人类生活”审题立意与例文导写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据交警部门统计的相关数据,快递外卖骑手交通违法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
频繁的交通违法行为,既无法保证快递员自身生命安全,又危及行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
有文章指出,外卖系统的算法催逼着外卖员疯狂地奔波在路上,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
材料二:2022年11月30日,美国OpenAI发布了一款名为ChatGPT聊天机器人程序。
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论文等任务。
材料三:真正危险的不是计算机开始像人那样去思考,而是人类开始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美]费因曼诸如AI、大数据运用之类的新科技,使人工智能产业成为热点,科技创新成为热门话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改变。
请结合所给的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聚焦“外卖系统”算法,引发人们对于科技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平台大数据的算法是越来越先进了,外卖小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本是好事,但转折点在于“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
在算法里,外卖员也只是保证准时完成送餐任务中的一环,或者系统里的一个点,而不是生活中的一个人。
但是,从外卖小哥自身出发,他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一员,他也需要养家糊口,他的意外毁掉的将是一个家庭。
但其实,针对这一切,算法本无辜,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设置算法和享受算法成果的顾客们,能否对外卖小哥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让他们更从容。
材料二则介绍ChatGPT这种智能聊天机器人的强大功能。
对这一点,毫无疑问它可以在日常生活、各种工作场景中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与工作方面的便捷,如减轻人们工作负担,降低工作成本,服务于人类等。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信息性文本阅读四科技成就

课时质量评价(四)信息性文本阅读(四) 科技成就(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
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
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甚至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
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
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
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享受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可能引致的风险。
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
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
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
(摘编自叶怡萱《霍金称人工智能可能在100年之内取代人类》) 材料二: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解放。
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
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
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
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
[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看待人工智能
![[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看待人工智能](https://img.taocdn.com/s3/m/adb2cbeceff9aef8951e066a.png)
《[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摘要: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人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供大家阅览!,先要承认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想做鸵鸟,把脑袋埋在沙子里,拒绝接受人工智能,是不切实际的,人工智能这么厉害,那该怎么办,如何应对呢?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人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供大家阅览!近年来人工智能这个词被炒的相当火热,尤其是在人机大战中AlphaGo战胜李世石之后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更是甚嚣尘上。
起源说起人工智能就要从智能化说起。
人类对智能化的追求源于模仿。
最早我们模仿动植物来进行发明创造,通过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人造工程技术之中来实现功能再现。
比如:我们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模仿青蛙发明了电子蛙眼,模仿鸟发明了飞机等。
随着这些模仿功能的应用,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便利。
不过不管是雷达还是飞机,这些模仿都是基于外在的表现形式。
而现在人类已经不再满足于对动植物的模仿了,而是迈步更高一级模仿人类自己。
除了模仿人的行为动作来制造机器人或者机械臂以外,更多的是希望模仿人的大脑思维,学习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
这也可以说是人工智能起源的原因之一了。
人工智能该如何定义?说完人工智能的来源,我们再来说说什么叫人工智能。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就是对人的意识、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并生产出一种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机器。
根据其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人工和智能。
人工很好理解就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而智能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感知能力,能感知外部世界、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二、记忆和思维能力,能够存储感知到的外部信息,同时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三、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不断学习积累知识,使自己适应环境变化;四、行为决策能力,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浅析

祖国2019.7.下|理论纵横|摘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与其利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
本文简要说明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以及未来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并从现代科技伦理的视角粗浅地分析对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利弊。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伦理隐患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浅析文/崔冰彧自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就开始出现在人类社会中,作为人类能力的延长,机器先天就有强于人类的某些功能,这使得机器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爆发后,网络与计算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大大增加了计算机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使用率,也将人类推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
人工智能作为现代网络科技与工业文明发展的成果,必定会对人类发展与工业文明起到促进作用。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语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①”。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工智能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被六位年轻的杰出学者首次提出,这标志这人工智能的诞生。
2016年美国谷歌公司研制的阿尔法围棋机器人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世界为之哗然。
然而早在1996年到1997年,美国IBM 公司研发的机器“深蓝”就曾三次挑战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成为首次在国际象棋领域战胜人类的机器。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各种棋类竞技比赛与机器人研发的等方面,如图像、语音识别等简单的人工智能技术早已给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苹果公司的Siri,扫地机器人Irobot 等都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在社会生产中,我国物流配送领域中的“小黄人”,医疗领域中的医疗护理智能陪床和图像报告分析等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助力良多。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已经步入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质疑。
(2023)院士大会报告谭铁牛:人工智能是天使还是魔鬼(一)

(2023)院士大会报告谭铁牛:人工智能是天使还是魔鬼
(一)
人工智能:天使还是魔鬼?
背景
最近,2023年院士大会的报告中涉及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优点
•协助医生进行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提高行驶效率
•提高安全监控的效率,减少人工监控的工作量
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
•职业失业率增加
•高科技创新受到威胁
•人类智力与精神状态下降
评价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件有利与不利并存的事情,无论如何,我们需要切实评价人工智能,对于它的潜在利弊做出科学的预测,才能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结论
相信人工智能能够为人类的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但前提是我们要注意并评价其带来的风险,尽可能地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真正让人工智能成为人类社会的天使。
人工智能的未来展望
中国政府曾发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500亿元,这是一项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规划,显示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也预示着人工智能未来将发展趋势。
与人工智能相处的秘诀
与人工智能相处最大的秘诀就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它们的存在,从其优点中受益,尽量避免其缺点的影响,人类的进步是绕不过的趋势,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和人类大脑的基本机制不同,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才能够真正走向未来。
总结
人工智能带来了很多的优点,而且展望未来,人工智能也是无可避免的,我们需要认真评估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并合理地
运用,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我们坚信,把握好人工智能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工智能是天使还是魔鬼?

一、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人工智能,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这个词及相关概念,是1956年在达特茅斯学院暑期研讨班上由一个叫约翰·麦卡锡的年轻人提出的。
这个研讨班的主题就是怎样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
当然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并不是从1956年才开始,只是在这个时候才正式提出概念。
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寻智能本质,研究出具有类人智能的智能机器,让机器或者计算机会听、会看、会说、会想、会决策。
人工智能的概念提出到今天,62年过去了。
从起步时大家的兴奋、到后来提出了一些让人期待但不可实现的目标、接下来的反思,一直到互联网出现以后大数据的涌现,使得人工智能走上一个新的高潮。
今天,人工智能如日中天、火遍全球,因此实事求是地设定科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1956年的研讨会有十个年轻人参加,其中一个很乐观,认为到2000年人工智能有可能达到人的智能,这显然太乐观了。
但人工智能无论是在理论层面、关键技术还是具体应用上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二、人工智能发展现状1、专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专用人工智能就是让人工智能系统专门做一件事——比如下围棋,是面向特定领域或者单一任务的人工智能。
它确实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而且比人做得更好。
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
除了下围棋的AlphaGo ,美国Boston Dynamics 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可以跨过障碍物,四足机器人像狗一样跑得非常快,可以爬楼梯,普通人看了确实会感到一种不安。
中科院自动化所的机器鱼、谷歌最新的语音人机对话都达到了很高水平,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把维语和普通话的互译做得非常好。
各种人脸识别非常火爆,中国也走在世界前列。
过去二十年我一直在研究虹膜识别,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特定领域。
瞳孔和眼白之间的中间区域叫做虹膜区域,1936年眼科医生发现每个人虹膜上的花纹都不一样,一岁半以后定形终身不变。
目前国内很多煤矿的矿工考勤就大量使用这项技术。
与机器人共舞

Google Now和Siri呈现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机交互风格:Siri正在有目的性地模仿人类,并取得了一定 成功,具备了一种略显“别扭”的幽默感;而Google Now则选择充当纯粹的信息数据库,去除了个性或人性。
精彩摘录
一个简单的答案是,人类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如果我们的基本需求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满足,那么我们将找 出娱乐、教育和照料他人的新方式。
我们塑造了工具,而之后,这些工具又塑造了我们。”
将决策权给予无法进行抽象思维的系统是存在危险的,因为它们将完全从功利的角度进行决策,而不会考虑 更为丰富的人性价值。
谷歌无人驾驶 1
汽车的诞生
2014,无人驾 2
驶汽车商业化 元年
3 Mobileye,无
人驾驶汽车的 另一种可能
4 应对分心,将
人类完全排除 在驾驶之外
5 手推车难题,
是否选择“更 小的恶魔”
诺伯特·维纳,一位 科学家的反叛
技能错配,技术性失 业的元凶
奇点临近,人类会否 被机器取代
生产力之争,回归还 是告别
0 6
机械手,触 摸的科学
0 3
安迪·鲁宾, 移动机器人 时代的预言 家
0 5
巅峰之战: DARPA机器 人挑战赛
加里·布拉 德斯基,将 机器视觉技 术融入机械
手臂之中
智能增强, 以人类为中 心重塑计算
收购Siri,乔布斯 的最后一件事情
汤姆·格鲁伯,从建 模知识到建模策略
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科技伦理研究的经验与借鉴

10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作者简介:刘慧晖,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E-mail :*******************;鲁晓,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学部科学规范与伦理研究支撑中心执行副主任,E-mail :****************;李鹏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学术与文化处处长,E-mail :*************.cn ;徐丽娟,通信作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高级业务主管,E-mail :*************.cn 。
摘要:[目的/意义]随着新兴科技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和影响力的增强,科技与传统伦理价值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如何进行新兴科技的伦理治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
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学部在加强科技伦理制度化建设、推动科技伦理规范治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本文对学部组织科技伦理研究的经验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方法/过程]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技伦理研究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分析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技伦理项目的研究方式,总结科技伦理研究的主要成果产出,系统梳理中国科学院学部在科技伦理研究项目选题立项、中期管理和成果管理的主要管理经验。
[结果/结论]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技伦理研究工作的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推动我国科技伦理工作的未来展望,包括加强科技伦理的普及与教育、多形式展示学部科技伦理研究成果、持续举办科技伦理研讨会以及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
关键词:科技伦理 中国科学院学部 科技发展 治理分类号:B82-057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2.03.13110第7卷 第3期 2022年6月责任和义务,在加强科技伦理制度化建设、推动科技伦理规范治理等方面不断探索,保障科技创新活动等行稳致远。
本文对学部科技伦理研究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系统梳理学部开展科技伦理研究的主要方式及成果产出,并总结学部科技伦理研究的管理经验,旨在探索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着力点,以期为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智能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今年3月上旬,谷歌AlphaGo挑战世界冠军李世石,可谓万众瞩目。
AlphaGo在五局“人机对战”中以4:1战胜李世石,不仅标志着计算机的能力攀上的一个新高度,而且,它的胜利更是在提醒世人,人类世界正在快速攻克人工智能及其实际部署所面临的障碍。
从历史上看,在人工智能发展快速的时期往往会出现大量乐观观点,但最近这一次人工智能热潮中,人工智能威胁论依旧备受关注。
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目前尚无确切的定义。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提出“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则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一些业界人士则根据人工智能的发展程度将其分为三类:(1)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 (ANI):弱人工智能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
比如有能战胜象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但是它只会下象棋。
(2)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
(3)超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ASI):牛津哲学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Bostrom把超级智能定义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
”超人工智能正是人工智能话题这么火热的缘故,同样也是永生和灭绝这两个词会在本文中多次出现的原因。
现在,人类已经掌握了弱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革命是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最终到达超人工智能的旅途。
在人工智能的这段旅途中,人类的命运终将如何,不同人士的观点截然不同。
人工智能威胁论的支持者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发展出自己的思想,进而引发人类的“身份危机”。
近来两位顶尖科学家发出类似警告。
一位是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他认为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是人类的末日;另一位是特斯拉的CEO 马斯克,他曾公开表示:“我们要十分小心人工智能,它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险。
”在马斯克看来,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威胁有短期和长期二种:“短期而言,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失业;长期而言,可能出现一些科幻电影中的情况,人工智能的智力水平超过人类,开始‘政变’。
按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度,在不久的将来,机器可能以不断加快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超越受制于生物进化速度的人类,最终摆脱人类的控制。
”但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霍金和马斯克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过于悲观。
在他们看来,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还难以完全掌控这类技术的发展,而要让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充分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百度首席科学家,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表示:“担心人工智能过于强大就好像担心人类会在火星过度殖民导致火星人口爆炸一样。
我很希望数百年后我们能在火星生活,但目前甚至都还没有人类登上过火星,我们为何要担心在火星过度殖民的问题呢?”应该说在认同和反对人工智能威胁论的两个阵营里都有重量级的人物。
但有趣的是,认同人工智能威胁论的大部分是企业家或者是非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反对人工智能威胁论的多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以下文章,对这两大阵营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了梳理,虽然人们不一定非要相信未来将遭受人工智能的威胁,然而政府和整个社会还是理应认真对待这些发展的潜在影响,人类对这些发展理当给予应有的谦卑和审慎。
“硅谷老炮”约翰·马尔科夫:科技会创造出新的工作我在《与机器人共舞》一书中之所以分别提到人工智能(AI,ArtificialIntelligence)和智能增强(IA,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两种不同的技术社群,是因为它们的研究者和设计者所聚焦的方向不同。
AI社群长期以来都致力于建造能够模仿人类能力的技术,从机器人到拥有认知和推理功能的智能技术(我把机器人看做人工智能的子集),这些都是人类可以做的事。
而IA则聚焦于用计算机来扩增人类的智力。
AI和IA的区别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AI和IA社群的研究者有着各自的哲学取向。
AI研究者有自己的观点。
而IA,也就是HCI(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社群则一直想用计算工具来提升人机协作。
除了我,还有很多计算机科学家都曾对这种二分法写过文章。
但这里存在一些悖论,因为当你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你就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因为人的能力比以前更强。
这就是我在《与机器人共舞》一书中试图解答和理解的谜题。
Siri就是一个IA的好模型,它的目的是用AI技术来提升人类的能力,并成为人类的好伙伴。
因此AI和IA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再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如果人类真的造出了能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那我们就不再需要这么多车,也不需要那么多停车场,我们甚至可以重新规划城市的布局。
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工作会消失。
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机会遭受人工智能的威胁?在美国的白领工作中,许多技术类工作已经有很多任务自动化的案例,例如医生、律师、程序员、记者等等,最近还出现了会写故事的机器人。
可是,机器能做采访吗?或许有一天能,但目前还不能,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实现。
所以,我再次强调,它只是将任务的一部分自动化了,而不是整个完整的任务。
所以,记者和律师这样的工作在短期内还不会被机器人和AI所取代。
AI技术会改变劳动力市场的面貌,同时它也会创造出新的工作。
举一个经典的例子,谁会想到现在会出现一种叫做“搜索引擎优化”的工作呢?这种工作是随着搜索引擎的出现才出现的。
这些人的工作内容就是负责让自己的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更加靠前,这样人们才更容易找到它们。
这个工作非常重要。
有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干这个工作。
这就是与IA有关的一个新的工种——Google正是一种IA工具。
因此,科技会创造出新的工作。
[约翰·马尔科夫系《纽约时报》高级科技记者,普利策奖得主,他对互联网发展有着惊人的洞察力与敏锐度。
本文选自机器之心对约翰·马尔科夫的采访。
] “互联网预言帝”凯文·凯利:人工智能的潜力无限现在大家经常谈到的热门词是深度学习,也就是说把人工智能和神经节点这个理论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计算芯片的能力会得到成倍的提升。
比如说IBM就利用人工智能打败了一个象棋大师,当时谁都没想到人工智能会这么强。
现在我们又把它培养成了医生,它可以在医学院里做教学,可以去做诊断,根据病人的各种体征做出判断,而且它的判断比一般的医生都要精确,当然还比不上最优秀的医生了,但是跟一般医生来比它们远远胜出。
我曾做过测试,告诉它我有哪些症状,它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我患有什么疾病。
虽然比不上最优秀的医生,但是在非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在非洲医生非常缺乏,通过人工智能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地的医疗病患问题。
200年前电问世,很多企业通过电力实现了自动化,在这种情况下电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设施。
人工智能同样可以作为一种服务,你不用自己编写人工智能,你可以通过百度、谷歌购买人工智能,然后把它用于各种全新的用途,是以前你难以想象的,使得你的工作更加具有智能化,最后会结出非常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果。
因此,人工智能会成为一种服务,你不需要去拥有人工智能,你只用在需要的时候去购买就行了。
使用人工智能的人越多它的智能程度就越高,因为它是自动学习的,通过人们的使用它也在不断地学习,人工智能程度越高用户就越多,它也会更加智能化,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最后实现一个封闭的良性循环,使得人工智能快速增长和成熟,未来就会有非常大型化的人工智能公司,人们会直接向他购买服务,你不需要自己去编写人工智能,都有现成的产品和服务供你购买。
而人工智能对于云环境来说至关重要,刚才说了我们会产生那么多的数据,我们要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要想把这些数据利用起来,发挥它们的价值,就需要使用人工智能,让我们了解数据背后所隐含的意思。
所以,人工智能会使得我们把数据转化为实用的工具。
因此,我们必须要更多地使用人工智能把这些庞大的数据储备利用起来。
我的预测是,未来20年的1万家初创企业是要选择一个行业的切入口,然后把这个行业跟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我觉得可能性是无限的。
100年前我们选择一个行业,把电力跟它结合在一起,现在我们是把人工智能和我们选择的这个行业结合在一起,你可以去想象,把人工智能使用到一个行业里,24小时进行监控、进行分析,潜力是无限的。
未来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因为最伟大的20年后的产品还没有被设计出来,还没有问世。
如果我要谈20年之后最伟大的创意或者是发明的话,我刚才谈到的所有这些可能都不会有资格出现在那个单子上。
因为我们现在只处于这个变革趋势的第一天,最初始阶段,这意味着你们还为时不晚,一切都来得及。
[凯文·凯利,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失控》。
本文选摘自凯文·凯利20__年产业中国年会上《未来20年科技的必然走向》的主题演讲]雷军:我对人工智能充满期待作为围棋爱好者和计算机工,我坚信电脑胜出是时间问题,但是我真的没想到第一局电脑就赢了。
AlphaGo和李世石的这场对弈本身的历史意义是超越胜负的。
从19年前IBM的“深蓝”电脑在国际象棋比赛上战胜世界大师卡斯帕罗夫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计算能力和惊人的成长潜力,都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AlphaGo拥有的最了不起的人工智能能力是自我学习的能力。
今天有好几次非常规落子,都让许多专业棋手表示“看不懂”。
Google的工程师也表示,AlphaGo早就不依赖棋谱来决策落子的选择。
能够让机器开始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更重要的一点是,李世石作为人类围棋领域的顶级代表,多少年才能培养一个?全世界能有几个?然而我们复制一百万个、一千万个AlphaGo的难度又有多大呢?一个人的智力和技巧的提升,无论他多么出类拔萃,对于其他人的影响终究有限。
而一台机器的智能水平能走到哪里,其它机器就都能走到哪里。
从这一点上看,我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这几十年来,计算机产业带动的社会变革是日新月异,我们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了智能设备对我们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地通过智能设备极大地提高和扩展我们个人的能力。
想想看,搜索引擎,GPS和电子地图等技术,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你现在每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人工智能、智能算法、智能设备……本质上,是我们希望用科学技术的可复制性,来实现为我们每个人服务的期待。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我们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水准,恐怕都比几百年前的皇帝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