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部编版优质公开课上课用)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登高》教学优质课件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登高》教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登高》一文进行深入学习。
该文选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登高》诗,主要描绘诗人在登高远望中,感慨万千情怀。
我们将重点学习诗歌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高》全文,领会诗人情感表达。
2. 分析诗歌背景、意境,掌握诗中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背景、意境分析,修辞手法运用。
教学重点:诗歌情感表达,审美情趣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氛围,体会秋天意境。
2.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登高》,感受诗人情感。
3. 诗歌背景分析:介绍杜甫生平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诗歌意境分析:详细解析诗中意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登高远望情怀。
5. 修辞手法讲解:分析诗中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艺术魅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课后习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另一首杜甫诗歌,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登高》2. 诗歌背景、意境、修辞手法3. 重点词语及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杜甫另一首诗歌《春望》,体会诗人情感。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杜甫诗歌,深入解杜甫诗歌艺术,提高自己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是诗歌背景分析,是诗歌意境解读,接着是修辞手法讲解和运用,以及作业设计中拓展延伸。
杜甫《登高》精美公开课优秀课件
二、梳通诗意
风急天高猿啸哀; 秋风劲急;蓝天高远;猿啸悲哀..小 渚清沙白鸟飞回.. 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 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坠;没 不尽长江滚滚来.. 有尽头的长江奔腾而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漂泊万里客居异乡更添悲秋情绪; 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百病缠身而今又独自登临高台..
边塞诗派:
李白、杜甫
盛唐成就最高者:元镇、白居易
元白诗派: 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韩孟诗派: 李商隐、杜牧
晚唐小李杜:
杜甫名句回味
1.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春望》 《绝句四首》
4.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忧国忧民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新 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一诵读诗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统编版新教材《登高》精品课优质课件1
统编版新教材《登高》精品课优质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登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具体章节为:《登高》全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意义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理解诗句。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析诗句,探讨课文主题。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7.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登高》2. 生字词:、、等。
3. 诗句解析:句、句、句等。
4. 课文主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诗句。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
2. 答案:(1)课文背诵:见课本。
(2)修辞手法分析:例句解析。
(3)生命与自然认识:见学生个人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描写自然和生命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开展以“生命与自然”为主题的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登高》教学课件
8.2 登 高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 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的又一颗璀璨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 座”。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 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 泊、老病孤愁的感慨之作。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 交融关系,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 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 2.律诗 •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
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 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 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 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 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 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 1.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 2. 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有效提问,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
展与提升素养。 • 3. 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 4. 品读经典,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杜甫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
•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学宗 师”“诗圣”。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 育和熏陶。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曾自负地说:“自 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杜甫一生却在苦难和穷困中度过,这使他更接地气,“穷 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人生的痛苦和民众的疾苦 ,增添了他内心的辛酸苦累和伤感, 忧国忧民的情绪。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3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3篇)《登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设想1.朗读吟诵。
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阅读准备1.杜甫的生平经历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壹五岁扬名。
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
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涉世不深)(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
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
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
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
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
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高》课件
杜甫生活和创作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漫游(三十五岁前)
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杜 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 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 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大概 这时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 也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几首诗:《登兖州城楼》、《画鹰》、《房兵曹胡马》,《望 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之后在洛阳 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 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 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重阳节
这一天全家都要登高“避灾”以 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 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课外拓展---登高诗
• 所谓登高诗,即是诗人在登高时所作的诗歌,内容一般为登高见 闻,借登高来抒发某种情感、志向。
登高诗常见思想情感
一、登高怀人、客中思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
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登 高
杜 甫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4.学会写景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
元宵节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高》优质教学课件
背景
音乐
二泉
2.诵读。
映月
(1)诗歌诵读要求:
一读准字音,二把握节奏,三注意轻重,四读出感情。
(2)学生诵读。
(3)小组间点评并诵读。
(4)齐读诗歌。
活动三:诵读诗歌,品味文本
1.前两联是诗人的所见所闻。谈谈登高所见、所闻触发了诗人哪些思 考与感慨。
首联 近景
急风、蓝天、清渚、白沙 猿、鸟
无生命的 有生命的
活动三:诵读诗歌,品味文本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就像奔腾的 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而永远流淌不止的整个长江,又多么像 永恒的时间。短暂的人生,在永恒的时间面前越发显得短暂,两 相比较,就更让人感慨万端了。这句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是因为诗句情感悲凉而不哀怨,感伤而不消沉,很好地表现了杜 甫的诗歌风格,那就是苍凉、雄浑、沉郁、悲壮。
活动三:诵读诗歌,品味文本
3.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写山景,“无边”写落叶之多,“萧萧”写落叶之声。 在秋风中纷纷飘落的黄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而身心交瘁的诗人 更不能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当诗人想到,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自己也将 要像这随风飘零的黄叶一样,结束这短暂的一生,这样的联想是多么的悲凉啊。 在下一句中,诗人由写山景,又转为写江景。“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 呼应前面的“无边”,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呼应前面的萧萧”, 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而这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让人既联想 到时光的易逝,又联想到时间的永恒。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人 生迟暮,功业难成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 更加沉郁厚重。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高公开课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高公开课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登高》课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人的创作背景、诗歌的意境分析、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具体章节为:《登高》一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登高》一诗的创作背景,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分析并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 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学习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意境的把握,以及对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理解诗歌背景,分析意境,掌握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秋天的山水画,让学生描述画面,引导他们进入诗歌的意境。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 诗歌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意境分析: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提取关键词,分析诗歌的意境,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出的秋意浓重,寓意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 例题讲解:选取诗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如借代、对仗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句诗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主题:《登高》2. 板书内容:背景介绍意境分析修辞手法:借代、对仗等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诗。
2. 答案示例:登高枫叶红于二月花,独立高楼望断天涯。
秋风送爽凉意至,岁月如梦转瞬间。
借景抒情怀古意,对仗工整显才华。
人生漫漫路遥远,勇攀高峰展宏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诗歌意境分析和修辞手法运用。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统编版新教材《登高》优秀课件1(1)
统编版新教材《登高》优秀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新教材《登高》一课,该课内容属于古诗文鉴赏部分。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韵悠长》中的第五课《登高》。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详细内容包括诗句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句式结构的分析、意境的领悟及主题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登高》,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学生能够掌握诗中的生字词,了解诗句的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登高》,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意境领悟和主题思想探讨。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句式结构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登高》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登高》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新课导入: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3. 诗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韵律和节奏。
4.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5. 句式结构分析:讲解诗句的句式结构,引导学生领悟诗句的意境。
6. 意境领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意境的理解。
7.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诗句中体会诗人的情感,探讨主题思想。
8.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登高》2. 作者:杜甫3. 生字词:凌、傲、啸、庐、径、崔、颢、鹤、翻、转、临、风4. 句式结构:五言绝句5. 意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6. 主题思想:追求理想,积极向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登高》,并背诵下来。
(2)根据诗句意境,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画面。
(3)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见教材课后练习。
(2)示例:诗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诗人登高远望,只见群山起伏,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部编版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课件
诗
代表作品:
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风
格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杜甫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 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 首联对仗且有句中对 • 颔联对仗 • 颈联对仗 • 尾联对仗
•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 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 八句皆对仗,这在古诗中是极为少见的。律诗只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但 在《登高》诗中,首联和尾联也是对仗的。不仅是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 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 “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风 天 猿啸 渚 沙 鸟 急高 哀 清白 飞回
诗人为何选择这些意象入诗?
急风,使人感到寒冷——身体,心灵。 高天,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清沙白,冷色调,凄凉、伤感。
飞鸟,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
毛泽东笔下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张籍也写 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它们和杜甫笔下的鸟有什么不 同吗?
• 此诗押灰韵 • 首句入韵,仄起平收。第一、
二、四、六、八句押韵。
• 平声:阴平,阳平 • 仄声:上声,去声,入声
平仄分析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平仄平平平仄平
红 色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仄平平仄仄平平
字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仄仄平平仄仄平
统编版新教材《登高》优秀课件1
统编版新教材《登高》优秀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登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词语解析、句子赏析、主题探讨等。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之《登高》。
二、教学目标1. 熟练阅读课文《登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萧瑟、洪波、涌起等。
3. 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学习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主题的深入探讨,诗句的赏析。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句子的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引发学生对登高话题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词语解析:讲解生字词,如萧瑟、洪波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4. 句子赏析:挑选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分析句子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6.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登高》2. 作者:杜甫3. 生字词:萧瑟、洪波、涌起等4. 句子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 主题:对生活的感慨、对大自然的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登高》,背诵重点句子。
(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答案:(1)略(2)示例:萧瑟的秋风卷起金黄的落叶,洪波涌起,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3)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高》优质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登高》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文为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
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教学时,我们将重点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以及诗人的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 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难点:把握诗人的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展示巫山、巫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神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讲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讨论诗人的情感变化。
5. 实例讲解:以巫山、巫峡为例,讲解如何运用诗歌表达景物和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巫山、巫峡的景色,创作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2. 诗歌意象:巫山、巫峡、落叶、长江3. 诗人情感:忧国忧民、壮志未酬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分析巫山、巫峡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巫山、巫峡作为诗歌的背景,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象征着国家的命运。
2. 请解释诗歌中的“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即使落叶凋零,也会为春天的花朵提供养分,寓意着诗人愿意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登高》一诗,让学生了解了诗歌的结构、意象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讲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惑,说明教学中还需加强对诗人背景的讲解。
高中语文部编版新教材公开课优秀课件《登高》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骗局?! 【747年】第二次科考
2.困居长 “野无遗贤”
安时期
(三十五至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十四岁)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月亮被一分为二了(打一字)
登高
杜甫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感怀身世
解读标题 登高?
《登幽州台歌》
2.思亲怀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给我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痛苦、 孤独、沉郁、顿挫
(2)初读思考
①该诗的诗眼是_悲__。
②该诗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前两联写秋景,后两联抒悲情。
分析诗句
首联:写了几种意象? 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天地广阔、自身渺小
风--天--猿--渚--沙--鸟
急 高哀 清白飞
凄
空
凄
冷
旷
厉
凄
孤 秋意悲凉
【762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64年】严武推荐杜甫做检校工
部员外郎
杜工部
【765年】4月 严武去世
《旅夜书怀》
《登高》公开课课件-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意象分析法: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 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知人论世法: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 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浓
七悲:台,高迥处也
缩
八悲:独登台,无亲朋也
这首诗 以“悲”字为核心,贯 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 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 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 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 “悲”,悲景悲笔,悲情落笔,真 是怎一个“悲”字了得!
方法小结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 移情入境法: 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 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 盘旋的水鸟。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听到它 的叫声非常
悲凉。
使人感到非常 冷。既有身体 的,又有心灵 的。更主要是
这不是一只快乐 的鸟,是一只孤 独痛苦的鸟。
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
人很渺小,很
孤单。
体会作者心情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 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 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 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凄楚、忧 伤、悲哀、绝望。
长江——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猿鸣——使人听了它的叫声感到 十分悲凉
飞鸟 —— 在空中盘旋,说明 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 肯定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 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 间的流逝。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 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 别》、《无家别》
▪ 评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作的 诗歌被人誉为“诗史”。艺术上形成沉郁 顿挫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诗圣”。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登高 公开课教学课件
对于首、颔联,学界常用“一密一疏”来评价两联关系,你能理 解这个评价吗?(试试看从意象的数量以及作用上把握)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空高远明净,更显人渺小孤单。
登高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 ,曾居 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世称 杜工部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 诗人。与李白并成为“李杜”,他也 被后人成为“诗圣”。从开元盛世到 安史之乱,他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 历史过程,作品被称为“诗史”。
请齐读
析读诗歌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明确:百年迟暮又加多病之身,一“悲”一“独”,画龙点睛,使悲 作客”,注定漂泊不定;“百年多病”,更显病痛之苦。久客独悲之伤 登高望远,无限悲凉。自古及今,人类深切感受到生命的渺小短暂,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有无奈的喟叹“垂老畏闻 有因热爱而生的希望“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贫病 入人生暮年,自然感知到生命于他已是清秋,“人生不满百,常怀千 而忧呢?他的暮年之悲里,有陈子昂登幽州台的风骨,同样前不见古 面对滚滚而逝的大江,霜华满鬓、步履蹒跚的他,胸腔里写满的依然 热情,化作一腔壮志无人晓的愁情,那愁情,又浇灌着粉身碎骨、义 杜的泪,洒在秋水长空,暮年之悲,化为长歌当哭。
➢ 明确:开头写景,天地苍茫,从上到下,由远及近,一气呵成,沉郁 急”带动全诗,八个意象渲染出浓重的氛围,天气寒冷,秋气肃杀, 零,狂风吹落木叶,发出凄厉的呼号声,天高云阔,飞鸟盘旋,一抹 单无依。从远处传来几声凄厉的猿鸣,那声音划破长空,穿越山谷, 甫这一声猿啸是他心底的长啸,是他对着破败山河的悲鸣,是一种超 水边的小洲,泛着清冷的寒气,几只找不到归路的飞鸟,在空中低徊 似有风吹落叶飒飒入耳,树木不再繁茂,长江奔腾不息,这无穷无尽 渺小,四季变化的树木和从未停止的江水,壮志未酬之苦,老病孤愁 来。可见杜甫的悲,悲在秋意肃杀,悲在无边的落叶与无际的江水。 的落叶,使秋景更加凄清冷寂,诗心更加寂寞悲凉。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登高 优质课教学设计
《登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应用: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理解“古今七言律第一”的评价。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诗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感情脉络,体会杜甫诗歌的“诗脉顺畅”。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杜甫对秋日意象的选择,体会本诗秋日意境的阔大、雄浑之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杜甫的“八重之悲”。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秋日意境之美,理解杜甫晚年作品的悲壮之情。
2.教学难点:理解、梳理诗歌的感情脉络。
【教学课时及方法】精读法、探究法、诵读法 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一、课前引入1.“秋”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幅秋天的画面(5秒),现在,请睁开眼睛,请同学们说说,你印象中的秋天有什么特征?(两图)你在秋天常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丰收的喜悦?还是凋敝的寂寥?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说:“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
”请同学们暂停视频1分钟,一起来回忆一下,你学过哪些写秋的诗词?朗读秋日诗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不同时代、不同境遇下的中国文人,笔下描绘出的秋各有不同的秋味,比如,回忆《沁园春·长沙》,当风华正茂,渴望建功立业的青年毛泽东,站在高处眺望秋景,他如何描写眼前所见?(朗读《沁园春·长沙》片段),这首词选取了绚丽的色彩、生机勃勃的意象,描绘壮阔的湘江秋景,这样的秋与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如果你是老病孤独、流落他乡的老年杜甫,当你站在高处眺望秋景,你会如何描写眼前所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跟随伟大诗人杜甫的登高之行,感受他的秋日情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诗人, 总是把自己的命运 与民族、国家的命 运联系在一起。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 杯。”此联中“艰天的重阳节,安 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 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已使诗人疾病缠身, 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诗人来 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 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端,为 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 古名作,被古人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杜甫
学习目标
品意象 悟情感 析手法
朗读,思考问题: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用诗 中的一个字概括。
悲
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悲情的?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宋代学者罗大经说“万里悲秋 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 有八层意思,试就此联作一番品析。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 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 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 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 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