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必须遵循的三大基本原则
酶的实验设计三原则和三部曲
![酶的实验设计三原则和三部曲](https://img.taocdn.com/s3/m/6d3ec5c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2.png)
酶的实验设计三原则和三部曲
酶的实验设计三原则和三部曲是指在设计酶的实验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酶的实验设计三原则包括:
1. 特异性原则:要选择适当的酶底物和酶抑制剂,以确保实验结果与所研究的酶相关,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2. 可重复性原则:要确保实验条件的可重复性,包括实验的前期准备、操作步骤、测量方法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 控制组原则:要设置适当的对照组,包括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用于比较和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酶的实验设计三部曲包括:
1. 实验前的准备:包括了解相关文献和研究背景,确定实验目的和假设,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设备等。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设计和准备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包括酶样品的制备、实验条件的控制、样品处理等。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工具,解释实验结果的意义和结论,验证实
验目的和假设的正确性。
通过遵循酶的实验设计三原则和三部曲,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酶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实验支持。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31e76ee6529647d2728527c.png)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实验是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事物(对象)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依据假设,在人为条件下对实验变量的变化和结果进行捕获、解释的科学方法。
2.可行性原则在实验设计时,从原理、实验实施到实验结果的产生,都实际可行。
3.简便性原则实验设计时,要考虑到实验材料要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单,实验药品较便宜,实验操作较简便,实验步骤较少,实验时间较短。
4.可重复性重复、对照、随机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三大原则。
任何实验都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设计实验只能进行一次而无法重复就得出“正式结论”是草率的。
5.单一变量原则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6.对照性原则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
生物学实验室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简便性原则:4、可重复性原则:重复、对照、随机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三大原则。
5、单一变量原则: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6、对照性原则: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
只有设置对照实验,才能有效地排除其它因素干扰结果的可能性。
①所有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
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
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实验探究的基本原则
![实验探究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639be1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b.png)
实验探究的基本原则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实验探究的基本原则是指在进行实验时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和原则。
下面将介绍实验探究的基本原则。
第一,明确目的和问题。
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问题。
明确的目的和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以及预期的结果。
第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符合科学原理,并且要能够回答实验的问题。
实验方案应该包括实验的步骤、实验材料和仪器的选择、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内容。
第三,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
观察和记录应该包括实验的条件、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等内容。
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第四,控制变量。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只有控制变量,才能够确定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五,重复实验。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得相似的结果。
重复实验可以排除偶然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第六,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实验的规律和问题,并且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依据。
第七,建立模型或理论。
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可以建立模型或理论来解释实验结果。
建立模型或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实验现象,并且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八,提出新的问题和假设。
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和假设。
新的问题和假设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实验现象,并且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实验探究的基本原则包括明确目的和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控制变量、重复实验、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建立模型或理论,以及提出新的问题和假设。
遵循这些基本原则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试验设计的三大原则及其作用
![试验设计的三大原则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055d2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9.png)
试验设计的三大原则及其作用(1)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指在实验设计中,要根据研究的目的,目标,以及实验的主题,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考虑选取什么函数、变量和试验条件,选取什么技术评价等。
实验设计者应根据实验内容,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理论背景中,探究实验的本质,准备和安排适当的试验,并结合实际需要,力求使实验有更多的创新,力争达到实验的定义和目标。
这就要求实验设计者应具有分析、把握实验内容的能力。
作用:它能帮助实验设计者确定研究的实验步骤,弄清实验的目标和控制变量,使实验结果精准有效,结论明确可信。
(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对同一类试验要保持一致,一致性指的是实验条件、参数和技术指标等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求保持一致,以便保证实验条件的控制,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偏差,从而一致地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例如在实验中使用的技术、测量工具、数据分析方法应尽可能在全实验过程中保持一致,实验中的上下文也要保持一致,除非为了达到目的而需要更改,否则一切操作都要尽量保持一致性。
作用:它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帮助实验设计者及时地掌握实验,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从而有效地识别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标准化原则标准化原则是指制订实验标准是实验设计的重要环节。
实验设计者应明确试验的技术特点、内容,按照标准要求,采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更加精准有效。
标准化是反映实验设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它能够帮助实验设计者建立实验规范,确保实验可行性,而且还有利于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
作用:它能够帮助实验设计者避免出现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错误,使实验结果具有实用价值,可靠性更高,准确有效地反映实验的现象,从而获得重要的实用意义。
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117413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1.png)
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引言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详细讨论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基本原则2.1 问题的明确性在开始实验之前,必须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一个明确的问题可以引导实验设计的方向,有利于研究的开展和结果的分析。
因此,在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时,必须首先明确研究问题。
2.1.1 确定研究的目的在进行医学科学研究之前,需要确定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寻找疾病的治疗方法、评估某种药物的功效,或者探究某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等。
确定研究的目的有助于确定研究的问题和设计相应的实验。
2.1.2 设定明确的研究问题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基础上,需要设定明确的研究问题。
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有助于确定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
研究问题需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通过实验来回答,同时需要与研究目的相一致。
2.2 实验的可重复性实验的可重复性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要求之一。
只有在实验能够被他人重复获得相似的结果时,研究的结论才具有科学的可信度。
2.2.1 多组独立重复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需要进行多组独立重复实验。
通过多组实验的结果可以验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重复实验还有助于排除实验中的偶然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2.2.2 样本量的确定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根据统计学的原则确定合适的样本量。
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推广性。
合适的样本量能够降低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和偏差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3 物质和方法的选择在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物质和方法。
物质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研究对象的特点。
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实验目的,能够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2.3.1 合适的实验动物在动物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是非常重要的。
合适的实验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能够模拟人类疾病的发展过程。
科学遵循的三个原则-定义说明解析
![科学遵循的三个原则-定义说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1162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a.png)
科学遵循的三个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科学遵循的三个原则是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基本准则,它们包括可观察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这三个原则构成了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成果可信度的关键保障。
可观察性要求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现象必须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这是科学实验和观察的基础。
可重复性要求科学研究的结果必须是可重复的,即通过相同的实验设计和方法,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
可验证性要求科学研究的结论必须是可验证的,即可以通过其他实验、观察或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
本文将分别对这三个原则进行详细阐述,并探讨它们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与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主题和目的,同时概述了即将要讨论的内容,并提出了文章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正文部分包括了科学遵循的三个原则的详细讨论,分别是原则一、原则二和原则三,以及这些原则的应用与意义。
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展望了这些原则的实践意义,同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最后以结束语结束全文。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通过探讨科学遵循的三个原则,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提高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旨在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科学原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通过深入探讨科学原则的意义和应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培养科学思维,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应用。
1.4 总结总结部分: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科学遵循的三个原则,分别是观察、实验和推理。
这些原则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它们帮助科学家们建立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并解决了许多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观察能够帮助科学家们了解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实验则可以验证假设和理论,推理则可以推断出新的结论。
这三个原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科学研究的完整流程。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希望读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生物实验原则
![生物实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886925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6.png)
生物实验原则生物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基础,它通过系统的观察、实验和验证来揭示生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生物实验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实验原则,并阐述其重要性。
生物实验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生物实验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实验设计和实施必须符合科学的逻辑和方法。
科学性原则强调实验的目的明确、可重复性好、数据分析准确等。
例如,在实验设计中,应明确研究的问题和假设,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和实验方法,确保实验过程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此外,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也要基于科学的原则和方法,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
生物实验应遵循伦理原则。
伦理原则是指在生物实验中应遵循的道德和伦理规范。
伦理原则强调尊重实验对象的权益、保护实验对象的健康和安全等。
例如,在动物实验中,应遵循“3R原则”,即替代(Replace)、减少(Reduce)、优化(Refine)。
通过使用替代方法、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降低实验对动物的伤害和痛苦。
此外,对于人类实验对象,还需要确保知情同意和保护隐私等。
生物实验应遵循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是指生物实验应考虑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物实验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也会产生废物和污染物。
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生物实验应采取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
例如,在实验室中可以使用高效的能源设备和绿色的试剂,合理管理实验废物和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物实验应遵循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生物实验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实验过程中要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生物实验往往涉及到有害物质、尖锐器械和高压电源等,如果不正确操作或处理,可能会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
因此,在生物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保证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生物实验原则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科学性、伦理性、可持续性和安全性是生物实验的核心原则,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保障了生物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信度。
探究实验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探究实验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72a5bd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1.png)
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体现了逻辑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原则:包括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①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也是用来检验和修正实验过程中失误的依据,因此它必须是经前人总结或经科学检验得出的科学理论.②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达到预期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孟德尔选择豌豆为实验材料,“还原性糖鉴定实验”中以苹果或雪梨细胞组织液为材料,以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以紫色洋葱为实验材料等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成功选材的范例.③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只有科学而严谨的实验方法,才能得出正确而可靠的实验结果.如在光合作用强度的检测实验中用绿光灯照射可看成是黑暗条件,在鉴定光合作用产物实验中,要对植物进行饥饿处理.④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对于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数据,现象或其它信息,不能简单处理,应首先整理后仔细分析,找出它们所能够透露给我们的最大信息量.2、平行复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任何实验必须有足够实验次数,才能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准确、科学.平衡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由以上实验设计的特点来看,采用了平行重复的原则来进行,消除了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的干扰,可多次重复该实验,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客观、科学.3、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同一种实验结果可能会被多种不同的实验因素所引起),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1)如何设置对照实验:所谓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①所有用生物材料要相同: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2)设置对照组有4种方法:①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例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②条件对照: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③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再另外设置对照组,例如“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自身对照简便,但关键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的现象及变化差异.④相互对照(对比):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即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这种方法常用于等组实验中.“植物向光性”实验中,利用若干组燕麦胚芽的不同条件处理的实验组之间的对照,说明了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弯曲的关系.(3)“实验组”与“对照组”确认: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两者对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两组之间的差别,被认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结果.如2005年春季高考题中为研究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时实验变量应为撤掉光照,因而暗处生长的小麦幼苗应为实验组,而自然状态(即未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小麦幼苗应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能增强实验的信度.4.单因子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所谓单因子变量原则,强调的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只能有一个变量,只有这样当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不同结果时,才能确定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肯定是这个变量造成的,从而证明实验组所给实验因素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首先要确定变量并加以正确设置,所要验证的中心条件即为变量.如要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则应将光作为变量;要验证光合作用需二氧化碳则把二氧化碳作为变量等等.等量性原则与单因子变量原则是完全统一的.只不过强调的侧面不同,单因子变量原则强调的是实验变量的单一性,而等量性原则强调的是除了实验变量之外的一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必须严格控制等量即相同,以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无关变量在进行严格控制时,不但要等量,而且是在适宜条件下的等量,常态条件下的等量.如在探索PH 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单一变量是PH,除PH之外的其他一切对酶活性有影响的无关变量不但要严格控制等量,而且要适宜的量,如对温度的控制不但要相同,而且要适宜,即要给予酶活性所需的适宜的温度,而不能控制在低温或高温条件下的等量.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①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是作用于实验对象的刺激变量(也称自变量),自变量须以实验目的和假设为依据,应具有可变性和可操作性.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反应或发生变化的变量,反应变量是研究是否成功的证据,应具可测性和客观性.二者关系: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即具因果关系.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控制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即是指与研究目标无关,但却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实验者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否则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认定.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二者关系: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
[2020高考生物复习江苏]实验素养提升2 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与三类“变量”分析
![[2020高考生物复习江苏]实验素养提升2 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与三类“变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606e9ff78a6529657d532a.png)
[技能必备]1.实验设计遵循的三大基本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即除自变量(实验变量)以外,应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如生物材料相同(大小、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等)、实验器具相同(型号、洁净程度等)、实验试剂相同(用量、浓度、使用方法等)和条件相同(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振荡等).(2)对照原则:应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以便减小实验误差.(3)平行重复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必须对所做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以获得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三类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析3.教材中探究类实验的变量分析实验名称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温度(至少三种)酶的活性(加碘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pH、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同pH(至少三种)酶的活性(气泡的数量或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温度、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氧气的有无CO2生成量(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葡萄糖溶液、石灰水的量、温度、pH、锥形瓶1.(2018·扬州上学期期中卷)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一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蔗糖不是还原性糖,酵母提取液中含有催化蔗糖水解的酶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结果表明酶具有高效性D.丙组实验如选用淀粉做底物,结果将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解析第一次保温是为了让酶处于最适温度下,酶活力最高,第二次保温目的是斐林试剂鉴定时需要水浴加热;该实验能证明酵母提取液含有蔗糖酶,将蔗糖分解为还原糖;该实验中,唾液不能将蔗糖分解,而酵母提取液能将蔗糖分解,证明了酶的专一性;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答案 C2.(2019·安徽皖南八校模拟)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及结果,据表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注:“+”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A正确;还原糖生成量通过颜色深浅体现出来,这与温度不同有关,是因变量,B正确;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是因为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C正确;②组与①③组的温度相比,40 ℃较适宜,但实际上该纤维素酶最适温度可能高于或低于40 ℃,故通过本实验不能说明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D错误.答案 D3.(2019·江西金太阳全国大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对粳稻、籼稻和杂交稻三种水稻品种中的H2O2酶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时,各实验组应遵循________原则.(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d2+、Cu2+都能抑制H2O2酶的活性,且相同浓度的Cu2+的抑制作用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d2+.Cd2+、Cu2+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填“植物类型”或“重金属种类和浓度”).(3)Cd2+、Cu2+等重金属离子影响了H2O2酶的________,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 答案(1)不同浓度的Cd2+和Cu2+对不同水稻品种中H2O2酶活性的影响单一变量、对照、重复(2)大于重金属种类和浓度(3)空间结构亮剑高考3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时间:15分钟)[规律方法]依据实验目的准确选取实验材料和检测指标实验目的实验材料检测指标(试剂) 备注高效性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Fe3+O2产生的快慢或多少与无机催化剂对比专一性淀粉、蔗糖与淀粉酶斐林试剂不能用碘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淀粉和淀粉酶碘液不能用斐林试剂1.将等量的α淀粉酶(70 ℃下活性不受影响,100 ℃高温下失活)与β淀粉酶(70 ℃处理15 min即失活)加适量蒸馏水混合,分为甲、乙、丙三组后,分别按下表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丙组按步骤一处理后冷却至70 ℃,其中α淀粉酶仍具有活性C.a与b的差值可体现出α淀粉酶的活性D.a-b与b-c的大小可用于比较两种酶在25 ℃下的活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酶,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其合成的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A错误;α淀粉酶在100 ℃下处理15 min后,酶会失去活性,从100 ℃冷却至70 ℃,α淀粉酶不能恢复其活性,B错误;由题干可知,甲组两种酶均有活性,乙组只有α淀粉酶有活性,β淀粉酶无活性,丙组两种酶均无活性,因此,甲、乙试管的淀粉剩余量的差值可体现出β淀粉酶的活性,C错误;乙、丙试管的淀粉剩余量的差值大小体现的是α淀粉酶的活性,因此,比较甲、乙试管的淀粉剩余量的差值与乙、丙试管的淀粉剩余量的差值大小,可比较两种酶在25 ℃下的活性,D正确.答案 D2.乳糖酶能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除自变量外,其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实验一(乳糖浓度为10%)酶浓度0 1% 2% 3% 4%相对反应速率0 25 50 100 200 实验二(酶浓度为2%)乳糖浓度0 5% 10% 15% 20%相对反应速率0 25 50 65 65A.B.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C.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D.实验二若适当提高反应温度,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解析实验一的结果表明,随酶浓度的增加,相对反应速率不断增加,A错误;在某一酶浓度时,增加底物浓度会使相对反应速率升高,因此,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可能增大,B错误;在酶浓度为2%时,乳糖浓度为15%与20%时,相对反应速率相等,所以,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不再加大,C正确;由于除自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所以提高温度,酶的活性反而下降,因此,实验二若提高反应温度,相对反应速率将减小,D错误.答案 C3.(2018·南通泰州一模)为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以2%的酵母菌液作为酶源,进行如下探究实验:①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实验组注射器A内吸入1%的H2O2溶液5 mL,注射器B 内吸入2%的酵母菌液2 mL.对照组注射器A内吸入1%的H2O2溶液5 mL,注射器B内吸入蒸馏水2 mL.用乳胶管连接注射器A和B,在乳胶管上夹上止水夹.②设置温度梯度:0 ℃、10 ℃、20 ℃、30 ℃、40 ℃、50 ℃、60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装置在相应温度下保温10 min.③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A中的液体匀速推至注射器B中,立即关闭止水夹,记录注射器B中活塞的刻度.5 min后再次记录刻度,计算刻度变化量,重复3次.④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各温度下获得的3次实验数据作相应处理,绘制曲线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装置在相应温度下先保温10 min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中的“相应处理”是指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本实验不宜采用H2O2溶液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材料.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反复尝试,步骤③中选择体积分数为1%的H2O2溶液较合理.若浓度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有人认为,以酵母菌液作为过氧化氢酶源不是很严谨,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实验中的对照实验中没有酵母菌,目的是排除温度等对过氧化氢自身分解的影响,使实验结论更科学.在实验中,过氧化氢和酵母菌液混合之前要在实验设定的温度条件下先保温10 min,可以保证酵母菌液和过氧化氢溶液都达到实验需要的温度,然后在实验设定的温度下进行反应.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每个温度条件下要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所以相应的数据处理就是指计算3次数据的平均值.(2)从实验结果曲线图看,0~60 ℃条件下,对照组的注射器刻度变化量为0,说明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没有影响,因此,本实验中选用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是合适的.(3)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如果过氧化氢的浓度过高,将会使反应速度很快,产生的氧气很多,可能来不及记录,或者超过了注射器的刻度,甚至造成活塞从注射器中冲出来,从而无法记录到准确的数据.(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但是实验材料选用的是酵母菌,酵母菌中的成分相当复杂,所以无法确定是过氧化氢酶还是其他物质催化了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本实验以酵母菌液作为过氧化氢酶源是不严谨的.答案(1) 排除温度等对H2O2溶液分解的影响保证酵母菌液和H2O2溶液在混合前达到需控制的温度求3次数据的平均值(2)不同意,实验结果表明H2O2溶液在0~60 ℃之间未发生明显的分解(3)产生气体速度太快(或量太多),不利于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4)酵母菌体内的其他物质也可能催化H2O2溶液的分解。
实验必须遵循的三大基本原则
![实验必须遵循的三大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f63c1a77fd5360cbb1adb9c.png)
重力性,可把某一植株横放于培养基上,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观察到根向重力生长,茎背重力生长。
这里,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个体上进行,属于自身对照。
(2)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如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只能改变反应的温度,其它如pH、酶浓度等因素就要完全相同且适宜。
(3)平行重复原则:对所做的实验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不能只进行1-2次便轻易得出结论。
需要选择的实验材料的样本数(如植株的数目、种子的粒数、实验动物的个体数等)不能太少,否则实验的结果不足以反映出生物学现象的本来面目。
任何一项生物学实验,要有科学性,都必须能够重复,都必须经得起重复。
此外,还应注意科学性原则(指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也就是要以前人的实验为基础,而不是凭空设想,主观臆造)、简便经济原则(如,装置简单、实验步骤较少、使用材料用具少、实验时间较短等),等等。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比较实验结果的预测一般需讨论“如果出现结果①会怎样,如果出现结果②或③又会怎样”。
但有时也会出现“预测最可能的结果”的问题.此种情况应根据已有知识推测最合理的结果。
实要实验结论可根据可能出现的结果,做出不同的推论。
即,结论是不惟一的。
根的探究性实验的例题:现有一植物的种子,已知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
为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的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1)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2)方法步骤:①;②。
(3)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①;②;③。
解析:这是在高考试题中较早出现的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方案设计。
探究性实验是对某个生物学问题或实验结论不知道或不清楚,需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对可能出现的多个预期结果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人体实验该遵循的原则
![人体实验该遵循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3b4fa106c175f0e7cd1373f.png)
人体实验该遵循的原则:一般说来,国内临床人体实验性医学手段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必须在本质上相似于病人合理的期望;二是必须与该医疗单位从事的工作性质相吻合;三是不使病人在精神及肉体上受刘损害。
人体实验的受益问题:临床人体实验性医学手段涉及的另一十重要问题是受益的可题这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病人的受益,一种新药出厂后试用于病人,病人用后收效明显.直接受益.当然最为理想。
但另一类情况.如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的病人医生将其切除的阑尾作IgO等冽定-以了解人体阑尾的免疫功能。
对病人来说,阑尾已切除.阑尾炎已愈,怍不作此项检查对他均无益-从伦理角度上看,似乎不妥但问题不能这样看.固为该病人享用的成熟而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其他病人试用后才定型的,病人之问存在一种互相受益的关系,故不应存在任何伦理学难题。
此外,另一方面的受益是医生、医疗单位及医药厂家的受益。
医生可能会固一新项目的成功而发表论文.获取科技成果奖或者获取专利,世菇益的医生只是髓步数.过扳少数医生所获之益与池们本身及无数未获益医生长期汀出的辛苦相比是徽不足道的医疗单位的获益主要是社会效益且反馈为病人服务。
医药厂家的获益是正常而可理解的,且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固此,此类获益均不应存在相应的伦理学难题。
个案分析:随着医学的进步, 在医学研究中不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例如, 小鹏是一个9 岁的维吾尔族男孩, 已经随父母从天池外的一个小村子搬到乌鲁木齐生活了两年了。
在7 岁的时候, 小鹏被诊断患有白血病, 家庭倾其所有, 为小鹏支付医疗费用。
最初, 化学化疗法似乎有效, 但现在他又旧病复发了,医生认为, 一种有国家肿瘤研究会和罗氏制药公司共同开发的部分带有实验性质的新药是进一步治疗的最好选择。
那么医生可以给小鹏服用这样的新药吗? 在这里, 我们假设小鹏父母在自己的小孩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前提下来挽救生命, 同意医生给小彭服用新药, 此时, 小鹏就成为了新药的人体实验标本。
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8fcb1e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b.png)
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引言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是医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质量直接决定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价值。
因此,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详细探讨。
二、研究目的明确在进行任何一项医学科学研究之前,必须先明确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只有明确了研究目的,才能确定合适的实验方法和评价指标,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在确定研究目的时还应考虑其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
三、样本选择合理样本选择是医学科学研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之一。
在样本选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样本数量应足够大,并且具有代表性;2. 样本应尽可能随机抽取;3. 样本应尽可能与总体相似;4. 对于某些特殊的研究对象,需要特别注意样本选择的合理性。
四、实验方法严谨可靠医学科学研究实验设计中的实验方法必须严谨可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在设计实验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方法必须符合科学规律和实际情况;2. 实验条件必须尽可能相同;3. 实验过程应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4. 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验,需要进行多次重复以确保结果的稳定性。
五、数据处理准确在医学科学研究中,数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正确地处理数据可以使得结果更加准确,并且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在数据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数据应尽可能完整和准确;2. 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3. 对于一些异常值或者极端值,需要进行特殊处理;4. 对于一些重要指标,需要进行多种不同方法的分析并比较。
六、结果分析客观公正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结果分析是最后一个环节。
正确地分析结果可以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和公正,并且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在结果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对于实验结果的优缺点,必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2. 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解释;3. 对于实验结果的推广价值,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化学实验中物质提纯的“三原则”与“三必须”
![化学实验中物质提纯的“三原则”与“三必须”](https://img.taocdn.com/s3/m/4e7d343daeaad1f347933f84.png)
化学实验中物质提纯的“三原则”与“三必须”物质提纯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性质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分析处理问题以及设计实验的综合能力,使得这类问题在高考化学试题中高频出现。
本文对常见物质提纯的原理、方法、试剂的选择等几方面加以总结,形成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
1. 物质提纯的原则(1)不增:即不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易分:注意物质存在的状态。
把握好这三条基本原则后,再结合实际选择操作简单、方案最佳和相应试剂进行提纯。
2. 物质提纯的方法2.1 利用物理性质的差异。
(1)溶解性: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溶解性上有明显差异时选用。
例如:除去CO中少量的氨气。
可选择用水或酸来洗气。
(2)结晶法: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大时选用。
例如:除去固体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
可在较高温度下,用蒸馏水制成KNO3的饱和溶液,逐渐冷却KNO3结晶析出,从而制得较纯的KNO3。
(3)蒸馏法:沸点不同(相差大于30℃)时选用。
(一般用于有机物的提纯)例如:工业酒精提取纯酒精。
2.2 利用化学性质的差异。
用化学方法提纯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化学试剂。
选择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且杂质与反应的生成物要跟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而最佳试剂是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1)热分解法:固态被提纯物与杂质的热稳定性差异较大时选用。
例如:除去纯碱(Na2CO3)固体中的少量小苏打(NaHCO3),可直接加热将NaHCO3受热分解且生成Na2CO3。
(2)洗气法:气态被提纯物与适当试剂不反应,而杂质能被吸收时选用。
例如:实验室制CO2时往往混有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
提纯时可将气体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
NaHCO3+HClNaCl+CO2↑+H2O 不仅能有效地吸收氯化氢气体,而且将转化生成更多的CO2。
(3)沉淀法:存在适当试剂能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或气体挥发出去亦可),而又不会影响被提纯物质时选用。
浅析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四大基本原则
![浅析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四大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c999cd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a.png)
浅析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四大基本原则在科学的殿堂里,实验是探索未知、验证假设的重要途径。
而实验设计,则是这一探索旅程的蓝图。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秘实验设计的四大基本原则,看看它们是如何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发挥作用的。
一、科学性原则:选材与方法的严谨科学性是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
它要求我们在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时,必须确保科学性和准确性。
比如,在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我们不能选择西瓜汁作为实验材料,因为其红色会干扰颜色反应,这就是选材科学性的体现。
同样,使用双缩脲试剂时,我们应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这是实验方法科学性的要求。
二、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的艺术单一变量原则,也称为等量原则,是实验设计的核心。
它要求我们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实验变量)以外,应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
这样,我们就能更准确地观察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比如,在研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时,我们需要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植物在大小、生理状况、生长环境等方面都尽可能相同,以排除这些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三、对照原则:比较与验证的智慧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灵魂。
它要求我们在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以便更准确地观察和比较实验结果。
对照组的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验者来说是已知的或公认的,而实验组则是未知的、需要验证的。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比如,在研究某种药物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时,我们可以设置一组不加药物的对照组,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菌生长情况,来验证药物的作用。
四、平行重复原则:重复与平均的力量平行重复原则是实验设计的保障。
它要求我们在实验设计中,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必须对所做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一般为3次以上),以获得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这样,我们就能更准确地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比如,在测定某种酶的活性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以确保我们的测量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31e76ee6529647d2728527c.png)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实验是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事物(对象)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依据假设,在人为条件下对实验变量的变化和结果进行捕获、解释的科学方法。
2.可行性原则在实验设计时,从原理、实验实施到实验结果的产生,都实际可行。
3.简便性原则实验设计时,要考虑到实验材料要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单,实验药品较便宜,实验操作较简便,实验步骤较少,实验时间较短。
4.可重复性重复、对照、随机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三大原则。
任何实验都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设计实验只能进行一次而无法重复就得出“正式结论”是草率的。
5.单一变量原则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6.对照性原则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
生物学实验室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简便性原则:4、可重复性原则:重复、对照、随机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三大原则。
5、单一变量原则: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6、对照性原则: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
只有设置对照实验,才能有效地排除其它因素干扰结果的可能性。
①所有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
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
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小学物理实验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小学物理实验设计的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a9315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7.png)
小学物理实验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小学物理实验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安全性原则:确保实验过程和实验器材的安全,保护学生的身体和财产安全。
使用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安全材料和仪器。
目的明确原则:明确实验的目的,确保实验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实验的目的应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课程内容相一致。
简明性原则:实验的设计应简单明了,适合小学生的理解和操作水平。
避免过于复杂的步骤和概念,保证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完成实验。
实用性原则:实验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理解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系统性原则:实验设计应遵循一定的系统性,使学生能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的发展过程。
实验可以设置多个连贯的环节,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综合性原则:将不同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融合到一个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验设计可以涉及多个物理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
在实践中,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小学物理实验的设计:确定实验的主题和目的,例如研究声音传播、磁性等。
根据目的确定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确保实验操作简单明了。
设计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能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和解释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结合实际生活和应用,让学生思考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
总之,小学物理实验的设计应注重安全性、目的明确、简明性、实用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通过合理设计和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医学科研 5.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医学科研 5.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f56b6ce009581b6ad9eb3d.png)
低的病种,可以进行大规模、多中心、即时随机、各 中心入选对象等例数可以不相同的临床试验。
随机数字表法操作步骤 (1)编号:将研究对象从1到N编号; (2)选取随机数字: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一个数开始, 沿同一方向顺序获取每个试验对象的一个随机数字; (3)求余数:随机数除以组数求余数; (4)分组:按余数分组; (5)调整。
况和条件是不是基本一致。 不同时间的发病率、致病因素特性、诊断标准、治
疗方案、操作条件、技术水平、病人的病情等都会有变 化,即使是同一实验室也难以均衡,可比性较差,一般 不主张采用。但若考核时间因素带来的变化,则可采用 历史对照。
2.几种不完善的对照 (1)重叠对照
有位医师研究工人接触苯对健康的影响,指标是 尿中的某一代谢产物,他设置的对照组是不接触苯的 工人,以接触苯的工人作为实验组,分别测定对照组 与接触组工人工资前后尿中代谢产物的变化。
第五章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第一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验设计的主要作用就是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精 确度。实验设计应遵循以下3各基本原则,以达到控制实 验误差的目的。 一、对照原则
对照的意义在于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消除和减少实验误差。
处理组:处理因素 + 非处理因素
对照组:
(3)标准对照 以现有标准值或正常值作为对照,以及在所谓
标准的条件下进行观察的对照。 例如:实验指标脉搏的对比,以正常值72次/分作为 对照。
(4)自身对照 对照与实验在每位受试者身上进行。
例如:评价某种治疗手足癣的药物的疗效,若患者 左右手臂均患该病,就可以一只手臂上采用实验药 物,另一只手臂上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种药物 疗效进行比较。
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380a62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b.png)
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 重复性原则: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应该可以重复。
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一。
2. 控制变量原则:实验过程中只改变一个变量,其他所有因素保持不变,以便能够确定变量造成的影响。
3. 随机原则:实验应该是随机的,即每个参与者或对象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
4. 盲法原则:实验中的参与者或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实验组或对照组,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样本代表性原则:样本应该代表整个数据集,以便得出普遍性结论。
6. 伦理道德原则:实验必须符合伦理道德原则,尊重参与者的权利和尊严,保障他们的安全和隐私。
7. 记录和分析数据原则:实验结果必须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以便得到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并且可以进行正确的结论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必须遵循的三大基本原则:
(1)设置对照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为排除无关条件的干扰,常常要设立对照实验。
通过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常见对照方法主要有:
①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
如:在研究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发育实验中,先取等量的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分为两组放入容积相同的两个玻璃缸,加入等量的自然水和蝌蚪饲料;一组加入甲状腺激素,另一组不加任何药品,就是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实验因素。
如:在上述空白对照的举例中,如果取等量的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分为三组(编号甲、乙、丙)放入容积相同的三个玻璃缸,加入等量的自然清水和蝌蚪饲料;甲组加入甲状腺激素,乙组加入甲硫咪唑(甲状腺抑制剂),是条件对照,丙组不加任何药品,是空白对照。
③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例如:验证植物根对矿质离子有选择吸收的特性,可把蕃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成分相同的培养液中,过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矿质元素离子浓度的变化,就会发现蕃茄吸收Ca多,吸收Si少;而水稻吸收Si 多,吸收Ca少。
以上就是两个实验组的相互对照。
④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如:要研究植物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背重力性,可把某一植株横放于培养基上,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观察到根向重力生长,茎背重力生长。
这里,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个体上进行,属于自身对照。
(2)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如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只能改变反应的温度,其它如pH、酶浓度等因素就要完全相同且适宜。
(3)平行重复原则:对所做的实验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不能只进行1-2次便轻易得出结论。
需要选择的实验材料的样本数(如植株的数目、种子的粒数、实验动物
的个体数等)不能太少,否则实验的结果不足以反映出生物学现象的本来面目。
任何一项生物学实验,要有科学性,都必须能够重复,都必须经得起重复。
此外,还应注意科学性原则(指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也就是要以前人的实验为基础,而不是凭空设想,主观臆造)、简便经济原则(如,装置简单、实验步骤较少、使用材料用具少、实验时间较短等),等等。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比较
(3)①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或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该种植物的种子的萌发不受光的影响;②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或有光组发芽率高于无光组,差异显著),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③有光组不萌发,无光组萌发(或无光组发芽率高于有光组,差异显著),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验证性实验的例题: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1)家兔(2)生理盐水(3)酒精棉(4)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5)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6)试管、注射器(针管、针头)
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第一步:在A、B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见图)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问题:设置B管的目的是。
解析:该题所要验证的是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从题中第一步知道,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
草酸钾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则相当于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不影响血液中钙离子的作用。
因此,如果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新鲜血液后,会出现A试管中血液不凝固(血液中的钙离子与草酸钾发生了反应),B试管中血液凝固的现象。
由B 试管对照(第一次对照)组可说明,缺乏钙离子血液不凝固,有钙离子血液能凝固。
如何肯定是血液中的钙离子而不是其它物质在血液凝固中起作用?可由题中提供的材料再做一次对照(即第二次对照)实验。
即在A试管发生沉淀之后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至钙离子完全与草酸钾发生反应,继续加入氯化钙就会发现A试管中血液发生了凝固。
从A
试管加入氯化钙前后的现象对比,便可以验证在血液凝固中起作用的是钙离子而非其它物质。
参考答案:
第二步:用酒精棉消毒(家兔耳廓缘静脉),用注射器取兔血(1~2 mL)
第三步:立即将等量的鲜血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经过一段时间后,
第四步:将等量的CaCl2溶液分别加入到A、B两试管中,结果:A管:凝固,B管:仍凝固。
问题:作为A管的对照
,① 突出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② 熟悉实验要用到的器材的选择、作用和使用方法;③ 明确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实验步骤的程序;④ 清楚实验数据的测
实验类型考纲知识要点
验证性实验生物组织有机成分的
提取、分离和鉴定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2)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内容复习中,除了熟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外,需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①用眼原则: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这样,一可减轻左眼疲劳,二方便绘图。
②物镜选用原则:先低倍后高倍,由低倍到高倍,可以用低倍物镜观察清楚的就勿需使用高倍物镜。
③准焦螺旋使用原则:先粗后细,由粗到细。
此外,目镜和物镜选用的差异、反光镜和光圈的选用、装片移动方向的确定、显微镜下视野中污物的判定,等等,都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实验材料的选择和试剂的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