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心得

合集下载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急性心梗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我之前的护理经验,我总结出以下的护理体会: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心率变化等情况,我们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患者的稳定。

注重伤口护理。

术后伤口可能会出现渗液、出血等情况,我们应该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伤口周围的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合理给予药物治疗。

PCI术后,患者需要连续使用一些药物,如抗凝血、抗血小板等药物。

我们应该根据医嘱,合理给予药物,并及时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还应该及时进行药物的整理和适时补充。

第四,加强心理护理。

PCI术后,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我们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使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PCI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和康复训练,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我们应该向患者详细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还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康复方案。

以上就是我在护理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体会。

护理工作需要我们细心、耐心和细致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他们尽快康复。

心血管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心血管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心血管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对62例心血管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心血管病患者需要护理措施及时、准确,护理工作细心;同时心血管病患者多为长期患病,逐年加重,只有长期而细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调节,才能更好地完成护理任务,促进患者迅速康复。

【关键词】护理;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心血管介入治疗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

护理人员在掌握护理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相应的医学知识及操作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笔者就本院4年来开展的62例心脏介入手术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自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本院共对62例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21~65岁,平均51.2岁。

其中:单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25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9例,PTCA+支架8例,右室造影术3例,射频消融术(RFCA)3例,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2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2例。

介入手术治疗成功率为100%。

其中手术成功61例,介入手术治疗成功率97.5%;术中或术后24h内死亡1例,病死率为0.4%;腹膜后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气胸1例。

2 护理2.1 术前护理首先,充分掌握患者情况。

认真做好临床资料的收集工作,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心理状况、相关检查结果等情况,为医生制订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其次,加强术前指导。

由于介入手术中需要患者进行适当的配合,术前进行一些手术指导很有必要。

首先要做好饮食指导,介入手术虽无需禁食,但也不能过饱,这样可以使患者保持一定的体力,维持正常的机体代谢,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还应训练其平卧位时作猛烈咳嗽动作,以便术中需要时作咳嗽动作,促使造影剂迅速从冠状动脉排出。

心脏介入工作总结

心脏介入工作总结

心脏介入工作总结
心脏介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它可以帮助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恢复健康。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多个心脏介入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心脏介入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心脏介入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能和严谨的操作流程。

在手术前,我们
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脏功能、血管情况等。

手术过程中,我们需要精准地操作导管和支架等器械,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而且,心脏介入手术通常需要在血管内进行,因此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极高,一丝不苟的操作流程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至关重要。

其次,心脏介入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

心脏介入手术往往需要多个医疗专
业人员协同工作,包括心脏介入医生、心脏外科医生、护士等。

大家需要密切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而且,手术过程中需要及时沟通,及时调整手术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最后,心脏介入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

心脏介入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器械和技术不断涌现。

作为一名心脏介入医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进行临床实践,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操作技能。

总之,心脏介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在心
脏介入工作中,我们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能、团队合作和不断学习创新。

我相信,在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中,我们可以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是一种现代化的医疗手段,其前提条件是围绕着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持续地对其进行监测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护理,以确保其手术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我在参与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护理中所得到的经验体会。

首先,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在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师需要负责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等等。

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理师需要及时地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同时要保持冷静,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顺利完成手术。

在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者患者状况恶化时,护理师需要配合主治医师进行紧急处理,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其次,在介入治疗前,护理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评估。

我们需要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治疗流程和操作流程,并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在评估患者的前一晚,我们需要明确患者的病史和病情,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状况,以避免手术操作过程中因为不了解患者的具体状况而引起不必要的风险和麻烦。

在具体的手术操作中,护理师需要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协助医生进行心血管介入手术,并已备好相关的仪器设备。

护理师需要帮助医师进行导管的插入和取出、支架的放置和释放等手术操作,确保患者的血管和心脏受到尽可能小的损伤。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师也要注意患者的表情和体征变化,发现和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最后,术后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术后护理的重点是监测患者的出血,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等。

同时,护理师应该对患者进行膳食指导,告诉患者如何进行恢复期的病人室锻炼和生活劳动等,帮助患者顺利恢复。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给予患者温馨关爱,增强患者的信心和情绪,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疼痛。

总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是一项高度专业且重要的工作。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护理。

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搞要】目的:评价护理方法在介入性心导管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4例介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对患者各系统的综合评估及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等。

结果:通过对83例实施护理程序组与81例未实施护理程序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发现实施护理程序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未实施护理程序组(P<0.01),手术成功率高于未实施护理程序组。

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护理;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心导管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和可能因素,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旨在提高监护护士临床观察和预测并发症可能发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认知、预防和处理心导管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2004年8月~2006年10月收治的介入治疗患者164例,男97例,女67例,年龄36~82岁,中位年龄58岁。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86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CS)45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20例,射频消融术(RFCA)13例。

按照实施护理程序(Ⅰ组83例)与未实施护理程序(Ⅱ组81例)分为2组。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原发病及心功能状况)、介入性心导管术的类别、术者、手术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 实施护理程序组的护理方法1.2.1 全面评估:主管护士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注意原发病及心功能状况)、对导管术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行心导管术的种类,甚至术者、手术方法等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所收集的资料,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危险性作一个预测。

发现与确认患者存在的潜在的影响手术成功及安全性的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3类:一类为无影响手术安全的因素,可以接受心导管术;二类为存在影响手术安全的因素,经相应术前准备后可以接受心导管术;三类为存在严重影响手术安全的因素,暂不宜实行心导管术。

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护理体会

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护理体会

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护理体会【摘要】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治疗方式,但也容易出现并发症,其中急性心脏压塞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

急性心脏压塞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护理人员需要快速做出应急反应,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和重点观察。

团队合作与沟通也是处理急性心脏压塞的关键。

在护理体会总结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心脏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认识,提高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这一过程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启示,提醒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和有效沟通,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关键词】心脏介入治疗、急性心脏压塞、护理、并发症、发生原因、应急反应、护理措施、观察、团队合作、沟通、护理体会、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插入心脏或周围血管进行治疗的方法,通常用于处理心脏疾病。

在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急性心脏压塞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

急性心脏压塞是指心脏腔内发生大量液体聚集,导致心脏功能受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护理人员在面对急性心脏压塞时需要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同时制定合理护理措施并进行重点观察,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团队合作与沟通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团队协作才能有效地处理急性心脏压塞的紧急情况。

本文将从心脏介入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急性心脏压塞的发生原因、护理人员的应急反应、护理措施和重点观察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以期总结出在处理急性心脏压塞时的护理体会并对今后的护理工作提出启示。

2. 正文2.1 心脏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法,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急性心脏压塞。

急性心脏压塞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导致急性心脏压塞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导管穿孔、心包填塞、出血等。

导管穿孔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是在导管植入过程中不慎穿破心脏血管导致的。

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体会

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体会

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体会【关键词】介入;心理护理;护理1引言心脏介入治疗是通过外周血管穿刺途径将特制导管送至心脏相应的病灶部位直接治疗心脏疾患。

近年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先心病、风心病及各种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成为当前心脏病诊治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因此,心内科护士不但要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理论,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术才能安全和有效地开展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

2心理护理心脏病患者住院期间反复的情绪应激和心理变化密切关系到术后的护理效果,所以心脏介入治疗后应用心理护理是促进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术前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过程和效果,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情绪,使其能与护士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给予鼓励和关心,以防拖延手术延误病情。

术后也应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尤其对于急性心梗植入支架后的患者,应多巡视和开导,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家属讲解术后的护理措施,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3并发症护理3.1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由于外周大动脉受到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抑制交感神经和(或)激活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导致心率减慢和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

它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急性并发症,多发生于动脉鞘管留置或拔管时,由于疼痛或恐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致心跳减慢,皮肤血管扩张,胃肠蠕动松弛,膀胱内括约肌紧张。

常见原因及对策:①紧张与恐惧心理。

对手术的紧张与恐惧是导致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前应做心理疏导,解除患者对介入术的紧张情绪。

②血容量不足。

在心脏介入术前常规禁食、禁水,术中又有一定的液体丢失,如术中利尿剂用量较大,补充液体又不够,术后则很容易发生低血压,补足血容量,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神志改变,一旦发生心率减慢,血压急骤下降,面色苍白,立即快速补液,以增加血容量,并遵医嘱静注阿托品。

③疼痛刺激。

在动脉鞘管拔出的过程中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及时处理,术后常规快速补液对于预防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起着重要作用。

介入护士心得体会

介入护士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介入护士心得体会篇一:介入进修心得体会介入科进修心得体会介入性心脏手术是采用有创性心导管治疗和研究某些心血管疾病的一门学科。

去省人民进修,每天都有新的感悟,所学的不仅仅是业务的东西,更是一种从医的精神,从医的追求,一个护士受用不尽的学习方法。

我深切的感受到一所先进医院他诸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大多在于服务态度。

在介入进修学习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他们的服务态度。

微笑其实是最宝贵却又最容易的礼物,微笑服务不仅是礼貌,也是护士以真诚态度取信于病人的重要方式,微笑是无价的,胜过千言万语,它不花费钱财,却可以给病人带来万缕春风。

在省人民从医生到护士甚至到护理员,每个人的身上都可以体会到这种良好的态度。

有时病人等待时间久了,难免有些焦急,这时你的一句“您渴了吗?”问候的话语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手术结束时一句细心的叮嘱,也会换来患者的感激,我注意过这些病人,他们并不全是市里的。

也是从各个县转过来的。

而在我们医院很少能听到这种言语,承认在领导的要求下我科室的态度已大转变;然而在省人民进修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服务态度不是因为领导的要求才要提高。

而是一个作为医护人员对工作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从内心出发的一种态度。

我个人认为,在我医院医护人员若提高了素质及即使换不过来家属的一句“谢谢或麻烦你了!”,也同样可以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以及口碑!这样良好的氛围必定可以促进沟通、减少医患矛盾。

赢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医护的协作关系在省人民无论患者有任何疑虑,护士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沟通和安抚。

例如,患者也许就是冲着某个主任而来,要求主任亲自为他做手术,而当时主任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护士会安慰他说主任就在旁边看着您他是不会放下你不管的,主任是个心细的人,真是,您能是他的患者挺幸运的。

简单的一句话便消除了家属的疑虑。

我觉得作为一名护士,如果能在医生不在的时候把话说到位,那就可以消除患者多医院的隔阂,增加信任,减少转院的发生。

心内科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心内科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心内科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针对心内科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阐述。

方法此次针对心内科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工作,我们主要以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入住我院的160例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分别给予常规化的护理方式和心理护理。

结果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可以知道,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适合心内科介入治疗。

关键词:心内科;介入治疗;临床护理;护理体会心内科疾病的介入治疗已经历过了多年的发展,而且在介入方法和介入设备的应用方面也普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可以说,心内科介入治疗极大地提高了就诊患者的治愈效果和效率。

我院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于2020年7正式开展,本文以入住我科实施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心内科患者为例,对于心内科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调研工作主要选择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入住我科的160例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展开调研。

在展开调研工作之前,我们先将此次调研的内容、方法以及过程全部告诉心内科患者及其家属,并且征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我们对参与此次调研工作的160例心内科患者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成员各80名。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54人,女性患者26人,年龄主要分布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5.6岁。

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55人,女性患者25人,年龄主要分布在4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78±6.1岁。

通过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心内科患者的基本资料信息发现,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1]。

1.2方法针对对照组,我们主要还是采用常规化的护理方式,但是对于实验组的心内科患者,我们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2]。

心脏介入科护理工作总结

心脏介入科护理工作总结

心脏介入科护理工作总结内容总结简要作为一名在心脏介入科积累了多年工作经验的员工,深刻认识到护理工作在这个专业领域中的重要性。

心脏介入科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科室,护理团队在这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我的工作主要包括患者护理、术前术后管理、病情观察以及与医生密切配合。

患者护理是我工作的核心。

在这个领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充满焦虑和恐惧,我们护理人员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共同面对疾病。

术前术后管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这部分工作中,我需要详细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顺利进行。

术后,我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另一重要方面。

作为护理人员,我要时刻保持对患者病情的敏感度,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患者病情的变化,确保治疗方案的调整和实施。

与医生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在心脏介入科,医生和护士是一个团队,我们共同面对疾病,共同为患者的健康努力。

在工作中,我要保持与医生的良好沟通,及时反馈患者病情,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心脏介入科护理人员,深感责任重大。

以更加专业的态度,更加细致的关怀,投入到工作中,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下是本次总结的详细内容一、工作基本情况在心脏介入科的工作中,我承担了患者护理、术前术后管理、病情观察以及与医生密切配合等职责。

深知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个患者,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患者护理方面,注重患者的身心需求,不仅关注他们的生理状况,还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

我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减轻疾病带来的压力。

在术前术后管理中,我严谨细致地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患者手术顺利进行。

心血管手术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分析

心血管手术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分析

心血管手术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分析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逐渐老龄化,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危险杀手,对大多数冠心病患者而言传统的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因。

心血管手术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围手术期护理是冠心病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从而,护理工作又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

现将我院心血管手术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7月收住的行心血管手术介入治疗的患者7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40例,年龄在30—62岁,平均年龄56.2岁。

38例行单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治疗,2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9例行PTCA+支架治疗,6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2 术前护理2.1患者的心理准备认真全面的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历、文化素质等)、相关病史、心理状况、相关医学的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术前谈话,根据各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和疏导工作,使患者和家属明白手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其恐惧和紧张的心理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术前责任护士要向患者详细的讲解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目的以及术前和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好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工作,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对其进行耐心的解释,从而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2术前指导介入治疗虽不需禁食禁水,但术前饮食也不宜过饱,这样既可以使患者保存体力,又可以有利于防止和减少术后并发症[1]。

饮食以易消化为主,不宜饮牛奶和进食油腻大的食物,以免出现术后腹胀或腹泻。

进行床上排尿和排便的练,避免因术后卧床引起的排泄困难,指导患者术后在床上进行上下肢的活动,以防术后卧床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术前作平卧位时猛烈咳嗽动作的训练,以便在术中需要配合作咳嗽的动作,促进造影剂快速从冠状动脉排出[2]。

嘱患者术前膀胱。

2.3术前准备及用药术前一日晚进行桡动脉、双侧腹股沟和会阴部皮肤的清洁准备工作。

做好心脏介入诊疗护理工作的体会

做好心脏介入诊疗护理工作的体会

做好心脏介入诊疗护理工作的体会目前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已成为与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相并列的三大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之一。

心脏和血管疾患是介入治疗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介入室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要求设计合理,设备齐全,护士工作反应灵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有一套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1]。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我院加强了介入室的管理,从2005年至2011年我院共开展了近1500例心脏介入治疗病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做好如何做好护理工作谈一些体会。

1 术前准备1.1心脏介入室的准备:手术室有专人管理,手术间为无菌区域,卫生标准要求与外科手术间相同。

手术间内设施、物品尽量简洁,配备空气消毒机、消毒液及除湿机等,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器械柜、治疗车等消毒。

每月做好空气培养。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达到规范化。

1.2人员的准备:进入手术间的人员必须更衣、换鞋。

进入无菌间或手术时必须戴口罩,保证手术间的无菌环境。

参加手术医护人员穿戴好铅衣,做好职业防护。

实习生、见习生由带教老师统一管理,站在指定位置,不得在手术间来回走动。

1.3器械及物品的准备:准备好各种手术需要的器械包及各类材料。

手术用的各种导管导丝由专人管理。

为了保持导管导丝原有形状,应平放或悬挂,并且摆放有序,不要乱堆乱放,便于拿取。

术前由放射技师仔细检查数字血管照影机,测压装置,高压注射泵等,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完毕应清点登记各类材料如球囊、导丝、支架等并及时补充,器械包应保证在有效期内,准备要充分,以保证急诊手术顺利进行[2]。

1.4抢救药品及物品的准备:药品:包括常规用药如生理盐水、肝素、麻醉药、造影剂外还应准备可拉明、洛贝林、西地兰、肾上腺素等。

物品:包括氧气、吸痰器、简易呼吸器、起搏器、除颤仪、IABP机、气管插管等。

还应准备沙袋、血压计及一些由医生申请的特殊药品如碘油剂、栓塞剂等。

抢救药品及物品应定量定位置放置,用后及时补充并放回原位。

心脏介入科实习护士在心脏介入科病房工作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心脏介入科实习护士在心脏介入科病房工作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心脏介入科实习护士在心脏介入科病房工作的总结与心得体会心脏介入科是医院内的关键科室之一,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有幸能够在这个领域进行实习工作。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还深刻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心脏介入科病房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作为一名心脏介入科实习护士,我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时,我们要熟悉各种心脏监测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掌握心电图的解读和评估,熟悉血管造影的操作流程以及术后的护理措施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其次,心脏介入科病房工作是一个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对于护士来说,耐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尤为重要。

在病房工作中,瞬息万变的情况时刻都在提醒着我们要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同时,我们还需要与其他专业的医务人员密切配合,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患者的护理工作。

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才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另外,心脏介入科病房工作中,情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心脏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安慰。

作为护士,我们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注和理解,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积极回应他们的需求。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可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心脏介入科实习护士在心脏介入科病房工作中的总结与心得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我们在工作中的基础,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其次,良好的耐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应对心脏介入科高强度工作环境的关键,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最后,情感护理是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通过这段实习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荣耀感。

临床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心理护理体会

临床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心理护理体会

临床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心理护理体会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壁上的斑块积聚引起的,斑块由胆固醇和动脉中的其他物质沉积物组成。

斑块积聚导致动脉管腔不断变窄,而这可能部分或完全阻塞血流,这个过程叫做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积聚过多,动脉管腔变窄会使血液难以通过,当心肌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时,就可能会导致胸痛或不适,称为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

近年来,随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于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治疗效果好,能避免开胸手术的创伤,目前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虽然介入手术的创伤小、痛苦小,但仍然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方法,容易引起患者强烈的心理反应,加之患者对手术不理解,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因此对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

心理护理内容1.术前心理护理:心脏介人手术毕竟是一种手术治疗方式,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必然产生心理应激反应,比如患者会出现,紧张、焦忠、抑郁、害怕等一些反应。

一方面是由于担心手术的风险、手术成功的几率、术后的效果、是否对以后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担心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自身对于手术的承受能力;还有些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担心昂贵的手术费给家庭经济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为此安排责任护士加强病房巡视,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了解患者的诉求,及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为患者排忧解难。

责任护士根据冠心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患者个性的心理指导计划,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通过主动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医生和护士的基本情况,心脏介人治疗的技术水平、预后情况等,尽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思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院的治疗和护理。

特别是做手术的前晚,医护人员要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迎接次日手术的治疗。

2.术中心理护理:心脏介入治疗的手术过程中,冠心病患者进人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尤其是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时,对于周围环境会感到非常敏感,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

心脏介入手术护理心得

心脏介入手术护理心得

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心得【摘要】浅谈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心得【关键词】心脏介入手术;静脉注射心脏介入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送入心脏导管,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它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诊治方法,进展也非常迅速,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

1 临床资料自2008年以来,我院共开展心脏介入手术500余例,发生低血压反应10例,8例发生在拔除鞘管过程中,2例发生在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止血的过程中。

患者突然发生或较快出现胸闷、恶心,血压迅速下降,面色苍白,全身大汗,四肢湿冷等症状,但意识清晰,问话可答。

所有患者均在心电监测、护士密切观察、巡视病房时发现,并给予了及时、熟练抢救。

立即置患者于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监测血压和心率,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停用硝酸甘油,予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多巴胺100~2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直至血压稳定。

如心率缓慢,立即予阿托品1~2mg静脉注射,对于足背动脉搏动不良的患者,减少包扎压力,调整沙袋重量。

2 结果经积极处理,患者在发生低血压30min内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未引起严重后果。

3 原因分析3.1 迷走神经反射引起低血压反应:多种刺激因素如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外周大动脉受到刺激等,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内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出现晕厥,即迷走神经过度反射〔1〕。

3.2 血容量不足引起低血压:由于患者术前禁食时间过长,术中失血,术后沙袋压迫不当造成失血以及造影剂致高渗性利尿,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出现低血压。

3.3 药物使用不当: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常用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或镁极化液,如果这些药物使用不当,如浓度偏高或滴速过快,则会造成低血压。

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护理体会

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护理体会

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护理体会【摘要】急性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危害。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在急性心脏压塞的原因中,提到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栓形成和血管损伤。

护理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设备和药物、做好患者的评估和预警。

护理过程中的应对策略应当及时处理心脏压塞的症状和追踪患者的生命体征。

并发症的护理需要在护理结束后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在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分享护理经验并提出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通过对急性心脏压塞的护理体会的探讨和总结,希望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心脏介入治疗、急性心脏压塞、护理体会、原因、护理前准备、应对策略、并发症护理、观察、护理总结、经验分享、护理工作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现代心脏病治疗方式,通过导管介入手术治疗心脏疾病。

在心脏介入治疗中,虽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急性心脏压塞是一种严重并发症。

急性心脏压塞是指由于心脏腔或心包腔内的液体聚集过多,导致心脏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情况。

在心脏介入治疗中,如果发生急性心脏压塞,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护理,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在护理急性心脏压塞的过程中,护士需要全面了解并掌握急性心脏压塞的原因、护理前的准备工作、护理过程中的应对策略、并发症的护理以及护理结束后的观察,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在本文中,将对心脏介入治疗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护理体会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急性心脏压塞的原因急性心脏压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在心脏介入治疗中发生。

其主要原因包括:1. 血栓形成: 在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的情况。

血栓可以在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内形成,导致血流受阻,最终引发心脏压塞。

2. 血管损伤: 在介入手术过程中,血管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出血或血管壁破裂。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护理要点: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方法通过对我科80例接受心脏介入诊疗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心理状态及护理要求。

结果患者所关心的问题主要有心脏介入诊疗的程序及效果,术中的感受等。

心理状态主要为担心、忧虑、紧张与恐惧。

并渴望得到此方面的健康教育。

结论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求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术后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介入诊疗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标签:冠心病;介入诊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心脏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心脏病介入诊疗的深入开展,接受介入诊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而患者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我科30例接受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的护理资料,对介入诊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要点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 年来共收治患者30 例,男20 例,女10 例,年龄40~77岁。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D 6 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D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6 例。

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 2 例,双支病变7 例,三支病变13 例。

行PTCA8 例,干预血管9 支,植入支架9 枚。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G 仅有 1 例因加压绷带解除过早,出现皮下瘀血 2 周后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14 d 出院。

1.2方法根据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制定调查表,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于接受冠心病介入诊疗前1—3天内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关心的问题。

分析其心理状态及护理要求,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2.1术前护理2.1.1热情接待对新入院患者认真介绍住院环境,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及多方面情况,及时准确地判断和把握病人的心理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清除其孤独、恐惧感。

2.1.2对惧怕手术疼痛的患者,告诉患者手术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不需开胸,一般从股动脉穿刺后进行操作,穿刺处切口很小,且穿刺局部使用麻醉药,因此不会感到疼痛。

心脏介入手术护理,“护”佑健康“生命线”

心脏介入手术护理,“护”佑健康“生命线”

心脏介入手术护理,“护”佑健康“生命线”随着心脏疾病发病率的日益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工作者对于心脏疾病问题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

在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期间,系统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合理实现对于病情的有效控制,其对于患者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大量临床经验对于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进一步帮助广大读者掌握有关知识,继而确保患者围术期护理服务综合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心脏介入手术的解读心脏介入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其无需进行开胸,医疗人员可在影像学技术的辅助下经穿刺患者体表血管的方式借助相应器械对患者心脏组织病灶进行处理,其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具体来看,该诊疗方法涉及的内容包括支架植入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术以及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

二、心脏介入手术护理要点(一)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在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工作开始前,护理人员应有效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首先其应对于手术需要的一些药品和医疗器械进行检查与核对,从而确保患者手术治疗工作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术前要点的讲解和说明,引导患者在术前做好身体清洁并保障充足的睡眠,这一点对于患者手术状态的优化具有良好的辅助意义。

此外,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在手术当日摘下身上的配饰以及活动假牙等物品,以免在手术期间出现不良问题。

(二)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对于护理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往往是导致护理工作不到位的一个重点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展开护理工作的时候应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健康实施宣教,从而帮助患者对于心脏介入手术实现一个较为清晰而系统的认识。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于其疾病情况和治疗效果等问题进行说明,以便帮助患者有效实现对于不同护理工作内容及其价值的充分了解,这一点对于患者护理配合度的提升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推动了患者健康水平的提升与优化。

心脏介入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体会

心脏介入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体会

心脏介入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体会工作,积极预防手术危险。

(5)术后基础护理。

患者术后给予24 h术肢制动,给氧,24 h心电监护,谨遵医嘱用药,合理控制液体输注速度。

并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情况,做好局部皮肤清洁工作,及时更换敷料。

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病房安静、清洁,定时通风换气,维持病房适宜温湿度。

严格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保持大小便通畅。

(6)并发症护理。

心脏介入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及低血压,其发生与患者术后不良情绪、血容量不足等有关。

因此术后需密切注意患者情绪变化,改善不良情绪。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血压变化,不可用力止血或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合理饮食,及时补充热量,预防血容量不足,注射阿托品,以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 评价指标[1]以SAS评分及SDS评分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予以评估,以百分制计算,分数>52分则为焦虑、抑郁,分数越高,不良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2 结果2.1 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S评分组间对比t=1.008,P=0.301;SDS评分组间对比t=1.635,P=0.124);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3),即迷走神经反射1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18.2%(6/33),即迷走神经反射4例,低血压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3,P3 讨论优质护理是近年来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新型护理模式,以患者为服务中心,转变服务理念,树立良好的服务思想观念,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准确实施。

在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中,需加强护士人文关怀素养及观念培训工作,需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护理美学等基础理论,能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为患者着想,尊重患者权利、人格、隐私及情感,并积极开展优质护理交流座谈会,规范护士语言及行为[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心得
【摘要】浅谈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心得
【关键词】心脏介入手术;静脉注射
心脏介入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送入心脏导管,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它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诊治方法,进展也非常迅速,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

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以来,我院共开展心脏介入手术500余例,发生低血压反应10例,8例发生在拔除鞘管过程中,2例发生在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止血的过程中。

患者突然发生或较快出现胸闷、恶心,血压迅速下降,面色苍白,全身大汗,四肢湿冷等症状,但意识清晰,问话可答。

所有患者均在心电监测、护士密切观察、巡视病房时发现,并给予了及时、熟练抢救。

立即置患者于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监测血压和心率,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停用硝酸甘油,予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多巴胺100~2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直至血压稳定。

如心率缓慢,立即予阿托品1~2mg静脉注射,对于足背动脉搏动不良的患者,减少包扎压力,调整沙袋重量。

2 结果
经积极处理,患者在发生低血压30min内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未引起严重后果。

3 原因分析
3.1 迷走神经反射引起低血压反应:多种刺激因素如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外周大动脉受到刺激等,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内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出现晕厥,即迷走神经过度反射〔1〕。

3.2 血容量不足引起低血压:由于患者术前禁食时间过长,术中失血,术后沙袋压迫不当造成失血以及造影剂致高渗性利尿,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出现低血压。

3.3 药物使用不当: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常用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或镁极化液,如果这些药物使用不当,如浓度偏高或滴速过快,则会造成低血压。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要注重术前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术后如果出现低血压反应,要向患者解释出现不适反应的原因、诱因、治疗及预后,避免患者过度紧张而加重病情。

4.2 饮食护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饮食,酌情进食。

通知患者禁食时,要先确定患者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以4h左右为宜,如因故手术时间推迟,应让患者适当进食一些流质食物,补充营养,保证能量的供给,保持患者体力和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减少低血压发生的可能性。

4.3 补充水分:术后不及时补水,血容量不足,不仅本身易引起低血压,且易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另外,大量补水可以促进造影剂尽快从肾脏排出,避免高渗性利尿。

要向患者解释多饮水的重要性,术后嘱患者大量饮水,一般6~8h饮水1000~2000ml〔2〕。

对于年老体弱、术后应用血管扩张剂的患者尤其应注意补充水分。

4.4 严密观察:心电监护是简便、无创探察心电活动的重要方式。

术后患者应在监护室行心电监护24h,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心电示波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否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

如果心率100次/min或50次/min,预示患者血容量不足或微循环机能失调,易发生低血压。

若收缩压下降至80mmHg,脉压差20 mmHg,舒张压60mmHg,应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处理。

术后3h内15~30min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形成,注意足背动脉搏动,以后每1~2h观察一次,至术后24h为止。

4.5 伤口护理:因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均联合应用抗凝治疗,术后为减少出血性并发症通常保留动脉鞘管4~6h。

在此期间护士要加强巡视,防止鞘管脱出。

密切观察伤口部位有否出血、渗血、血肿及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要注意其大小、范围、有否扩散,按时抽血,查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CTP)变化。

对拔管患者,为防止迷走神经反射,先予0.9%盐水快速静滴,最好给予利多卡因局麻后拔管,同时备好阿托品、多巴胺等急救药物。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血压、心率、心律,注意有否头晕、心悸等不适。

用“8”字法包扎止血后,检查弹性绷带有否过松、过紧,注意肢端血运、动脉搏动情况,有否麻、痛、冷等异常感觉,交待患者咳嗽、用力排便时要压紧穿刺点,防止穿刺点出血。

即使术后2~3d,护士仍要加强伤口部位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腹膜后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

4.6 抢救措施:发现患者出现低血压后,立即予以吸氧,置患者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

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停用硝酸甘油,予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短时间内大量快速静脉滴注,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多巴胺100~2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直至血压稳定。

如心率缓慢,立即予阿托品1~2mg静脉注射,1~2min内心率无变化,可再增加阿托品1~2mg。

对于足背动脉搏动不良的患者,减少包扎压力,调整沙袋重量。

若穿刺部位有血肿或疼痛难忍,应拆除绷带,重新包扎,解除疼痛。

总之,心血管介入手术所致的低血压反应虽然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在护理上应提高认识,重视术后的观察,有效预防和及时准确处理这种危险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100.
[2]张会芝.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适时吸痰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