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本(5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职业病危害事故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第四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工作由本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具体负责,协助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切实措施,保障现场安全,防止事故扩大和二次事故的发生。
第六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确保受伤或患病的劳动者得到及时救治,并安排专业医护人员提供必要治疗和康复服务。
第七条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现场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八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赔偿受害劳动者的损失。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第九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本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并向上级单位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基本情况、受伤或患病劳动者的情况、危害程度等相关信息。
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应及时、真实、准确,并进行保密处理。
第十二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事故调查报告的编制和上报,确保事故的处理工作有序进行。
第四章处置与报告责任第十三条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是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的责任主体,对事故的处置与报告负总责。
第十四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和报告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责,相关部门应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第十五条各部门负责人要严格履行职责,确保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工作按照规定进行。
第十六条对于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八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所有。
第十九条本制度的修改、解释及补充事项由本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负责。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word)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职业病危害事故, 认真吸取教训,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保证安全生产, 根据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规, 结合我处实际, 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伤亡事故, 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和工作中发生的人生伤害、急性中毒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事故,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包括:(一)从事生产或工作时发生的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二)在生产、工作时间或区域内, 虽未从事生产或工作, 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三)在生产区域内因车辆伤害造成的伤亡事故。
(四)其他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
第三条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统计与处理工作,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第四条处属各单位发生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后, 均应立即上报, 各项目负责人应对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1、职业病危害事故实行报告制度,凡发生事故,均要进行报告。
2、职业病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车间负责人和安环处报告。
3、车间负责人和安环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前往事故发生地进行处理,同时报告生产管理部安全组。
4、如情况紧急,生产管理部安全组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应当于一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5、特殊情况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6、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6.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6.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6.3事故的简要经过;6.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6.5已经采取的措施;6.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7、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职业病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9、调度室设有固定电话63057,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2)是指企事业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的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以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
同时,这一制度也可以帮助监管部门有效地监督企事业单位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
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企事业单位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之后,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等。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例(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和报告程序,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内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定义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因职业病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重大后果。
三、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分类按照危害程度和事故后果,职业病危害事故可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四、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程序4.1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4.1.1 确保员工的安全,及时转移受伤员工,并送往医院救治。
4.1.2 停止相关工艺流程,并切断危险源。
4.1.3 通知相关部门,启动事故处置和调查程序。
4.2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理:4.2.1 事故现场的记录和勘查。
4.2.2 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4.2.3 事故负责人的任命和下发处置任务。
4.3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措施:4.3.1 制定和执行紧急处置方案,限制事故扩大和蔓延。
4.3.2 尽快组织救援和抢修工作,消除事故隐患。
4.3.3 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并安排康复治疗。
4.4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解决和整改:4.4.1 事故原因的查明和责任追究。
4.4.2 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消除事故隐患。
4.4.3 提升应急处置和预防措施,防范再次发生。
五、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程序5.1 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单位负责人。
5.1.1 负责人收到报告后,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5.1.2 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置工作。
5.1.3 负责人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5.2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内容包括:5.2.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基本情况。
5.2.2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5.2.3 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和责任划分。
5.3 发生较大或重大事故的单位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5.3.1 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的深入调查分析。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统计报告制度(3篇)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统计报告制度一、在公司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矿人力资源及医疗单位要认真做好矿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种类、分布、强度和危害等,并上报公司。
二、认真做好矿区职业病统计报告的管理工作,并按照规定上报安全监察局。
三、根据矿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组织检测和组织职业病诊断。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职业病诊断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五、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统计数据应当准确、真实并及时上报。
六、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统计报告必须设有专兼人员负责。
七、对于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统计工作人员实行奖惩制度。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统计报告制度(2)是指企业或组织对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病情况进行统计和报告的一种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员工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以及职业病的发生情况和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统计报告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危害因素统计报告:记录和分析企业内存在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噪声、粉尘等,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分类。
2. 职业病统计报告:统计和分析企业内职业病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包括发病人数、病种类型、职业病诊断结果等。
3.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防治措施统计报告:记录和分析企业采取的职业危害控制和职业病防治措施,包括工艺改造、工作环境改善、个体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等。
4.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事故统计报告:记录和分析企业内因职业病引发的事故,包括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事故,以及对事故的处理和救治情况。
5.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统计报告:记录和分析企业内各项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培训教育的开展情况、职业危害因素评估的结果等。
通过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统计报告制度,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提高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是指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领域,为了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企业或组织中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职业病报告制度:规定了对于发生职业病病例的报告程序、报告内容以及报告时限等。
企业或组织应当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职业病病例,以便进行病因调查、防治和救治。
2.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规定了对于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程序、报告内容以及报告时限等。
企业或组织应当建立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职业危害事故,进行事故调查和事故预防措施的推行。
3. 报告流程和责任:规定了报告的流程和责任分工。
通常企业或组织会指定具体的报告人员和接收人员,并规定了报告的方式(口头、书面、网络等)。
4. 报告信息的保密性: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通常规定了报告信息的保密性,要求相关的报告信息只能在必要的情况下共享,并保护劳动者的个人隐私。
5. 后续处理和改进措施: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还应当规定了对报告结果的处理和改进措施。
企业或组织应当根据报告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提高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和安全,减少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范文(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防控工作,确保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的实施和监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及政策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相关工作岗位的职工,包括直接雇佣员工、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理与报告机制,规范各岗位职工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理和报告程序,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第四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守法合规原则,依法合规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提高处理效果;(二)责任明确原则,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责任追究明确,做到事故责任人员追究到人;(三)及时报告原则,职业病危害事故应当及时上报,确保信息畅通;(四)保密原则,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过程中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应予以保密。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分类和处理程序第五条职业病危害事故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三)一般事故:造成人员轻伤和一般财产损失的事故。
第六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程序如下:(一)事故上报: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责任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并告知事故应急联系人;(二)事故处置:上级主管部门收到事故报告后,将下发事故处置任务及要求给相关人员,由相关人员组成事故处置小组进行事故处置;(三)事故调查:事故处置小组应进行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员,并制定相关的事故处理方案;(四)事故记录:事故调查结束后,需要对事故情况和处置过程进行记录,包括事故发生经过、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等;(五)责任追究: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包括行政处罚、经济赔偿、行业惩戒等;(六)事故总结:事故处理结束后,应进行事故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范文(3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范文是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雇主或相关单位必须立即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受伤人数、伤亡情况等。
2.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收到报告后,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并依法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包括救援伤员、调查事故原因、追究责任等。
3. 后续措施: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还将组织受伤人员的医学观察、治疗和康复,并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服务。
同时,还会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包括对相关雇主或单位进行整改和督促。
4. 赔偿和保险:对于受伤或死亡的劳动者,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将会协助其获得相应的赔偿金,并推动相关单位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以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通过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伤亡,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也可以追究相关雇主或单位的责任,促使其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范文(2)为了规范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及执行,并由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进行指导监督。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措施、程序。
(一)发生职业病事故时,单位应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处置措施:1、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治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4、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安排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5、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6、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卫生行政等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7、落实生产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要求,采取防控措施。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范文(四篇)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范文为及时且有效地控制健康危害事故及传染病的发生与扩散,确保顾客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明确指示,特制定以下报告制度:一、单位负责人被指定为健康危害事故及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人。
其他服务人员一旦发现任何健康危害事故,均有责任向责任报告人提供详尽情况。
二、关于疫情报告的内容及时限规定如下:一旦发现健康危害事故、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例,报告人必须立即上报相关信息。
若顾客或员工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剧烈呕吐、腹泻、急性结膜炎等症状,报告人需在指定时限(原文此处未明确,应补充具体时限,如“2小时”)内上报相关信息。
三、在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需报告的情况时,报告人应利用最为便捷的通讯手段,立即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进行报告。
四、为应对紧急情况,特附上医疗急救单位的联系电话,以备不时之需。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范文(二)为了规范我公司在职业病危害事故方面的处置与报告流程,依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条、《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四条以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特制定以下制度:一、在发生或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由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及时将情况上报至城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相关部门。
二、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所导致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事故等级可划分为以下四类:(一)特别重大事故,系指导致____人以上死亡,或____人以上重伤(含急性工业中毒),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____亿元的事故;(二)重大事故,系指造成____至____人死亡,或____至____人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____万元至____亿元之间的事故;(三)较大事故,系指导致____至____人死亡,或____至____人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____万元至____万元之间的事故;(四)一般事故,系指造成____人以下死亡,或____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____万元以下的事故。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一、引言职业病危害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由于作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发生的由于职业病引起的重大事故。
为了有效地处置职业病危害事故,并及时报告相关信息,制定了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本文将详细探讨该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制度1.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作业,疏散人员,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
同时,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并启动应急预案。
2.现场处置在事故发生现场,应按照现场状况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包括清除有害物质、封堵泄漏点、提供紧急救援设备等。
同时,要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和勘验,以确保相关证据的留存。
3.伤员救护与治疗对伤员应及时进行救护与治疗,包括紧急救援、送医治疗等。
伤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要确保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4.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事故发生后,应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的原因、责任进行全面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以维护员工的权益,促进安全生产。
三、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1.报告时限与责任人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报告。
报告时限的确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性质和情况进行规定。
报告责任人一般为企业的相关领导人或负责人。
2.报告内容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事故原因、事故性质、伤亡情况等。
报告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全面地反映事故的情况,以便有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分析和处理事故。
3.通报与公开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处理结果,提醒其他企业和职业工作者注意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
通过通报与公开,可以提高职业病防控的效果,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四、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员工生命安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能够有效地处置事故,减少伤亡人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模版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职业病防治和安全生产工作,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业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程序、报告内容、报告方式等。
第二章职业病报告制度第四条职业病的报告是指对职业病的发生及时报告,并按照要求上报给相关部门进行统计和监督。
第五条职业病的报告程序如下:(一)发现职业病病例后,立即通知所属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
(二)所属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在收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对病例进行初步排查和诊断确认。
(三)卫生保健部门对病例的初步排查和诊断确认后,应将相关报告材料和信息上报给职业病防治部门。
(四)职业病防治部门收到报告材料和信息后,做好相关统计工作,并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六条职业病的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及岗位等。
(二)病例的病情信息,包括发病时间、病情进展情况等。
(三)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包括诊断结果、治疗方法及效果等。
(四)病例的防控措施,包括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等。
第七条职业病的报告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一)书面报告,向所属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提交报告材料。
(二)电子邮件报告,将报告材料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所属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
(三)口头报告,通过口头方式向所属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进行报告。
第三章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第八条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是指对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及时报告,并按照要求上报给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九条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程序如下:(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立即通知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部门。
(二)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部门在收到通知后,立即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三)安全生产部门对事故进行初步调查和处理后,应将相关报告材料和信息上报给有关部门。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文引言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工作中由于职业病因素引起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为了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和健康,各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本文将针对该制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制度1. 事故报告(1) 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按照规定填写事故报告表。
(2) 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后果;人员伤亡情况和财产损失情况;现场处理情况和事故原因分析等。
2. 事故调查(1)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工作。
调查组由公司领导组成,必要时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参与调查。
(2) 调查组应详细了解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分析事故的责任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 事故处理(1) 事故处理应根据调查结果和管理规定,依法对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对于因违章操作、管理不当或安全意识不强导致事故发生的员工,应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同时,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包括罚款、吊销执照等。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1. 报告程序(1) 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向公司负责人报告,并按照规定填写事故报告表。
(2) 公司负责人应核实事故情况,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 上级主管部门收到事故报告后,应及时做出处理决定,并通知相关方面。
2. 报告要求(1)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后果;人员伤亡情况和财产损失情况;现场处理情况和事故原因分析等。
(2) 报告应详细、准确地描述事故的情况,避免模糊不清或掩盖真相。
(3) 报告应及时提交,尽量减少信息传递的时延,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3. 报告目的(1) 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及时通报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方面,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损失。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范文(3篇)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职业病危害事故,认真吸取教训,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根据____《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规,结合我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和工作中发生的人生伤害、急性中毒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事故,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包括:(一)从事生产或工作时发生的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二)在生产、工作时间或区域内,虽未从事生产或工作,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三)在生产区域内因车辆伤害造成的伤亡事故。
(四)其他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
第三条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统计与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第四条处属各单位发生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后,均应立即上报,各项目负责人应对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第五条发生轻伤事故、轻微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由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等,立即报告班组长或安全员,由班组长或安全员及时报告单位负责人。
发生重伤事故、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处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
处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局主管部门。
发生死亡事故或重大死亡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处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最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处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局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第六条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
如因组织抢救需要变动现场时,必须事先做出标记、拍照、录像或者绘制事故现场图并详细说明。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官方版(10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官方版为了规范矿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危害事故,减轻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规定。
一、事故处置1、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牌版、通信报警装置、应急撤离通道、冲洗设备;2、生产部门及辅助生产部门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要配置满足需要的现场救援设施;3、当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现场人员要立即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要立即向值班领导汇报;4、发生事故后,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5、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____抢险;6、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7、对遭受或者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人员,及时____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8、配合上级行政部门,按照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9、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职业危害事故进行调查并形成事故分析报告;10、对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部门,矿要根据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处理结果进行通报;11、职业病防治科要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台账,事故调查的报告有关资料要存档保存。
二、事故汇报1、生产现场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调度室接报后应及时向值班领导和矿长汇报,并通知相关部门。
2、接到重伤以上和一级非伤亡事故报告后,在规定的时限内,经职业卫生科研究决定后向上级监管部门报告。
3、事故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类别、伤害程度以及事故简要经过,初步原因或直接原因的判断等。
4、事故报告要真实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对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和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一经查清,除责成补报外,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5、凡工作范围内的人身伤害,无论是否构成工伤级别,均应立即报告调度室和安全科。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范本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统计和汇总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情况,提高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的监测和管理水平,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保证本单位的详实报告,并及时上报部门备案。
第四条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应当真实、全面,不得隐瞒、虚报、篡改或者拖延报告期限。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相关人员的报告权益,不得追究报告人的责任。
第六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章职业病报告制度第七条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是用人单位的职责,用人单位应当及时记录和报告职业病情况,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设立职业病报告的专门机构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将下列职业病情况纳入报告范围:(一)职业病诊断和确诊的人数;(二)职业病病例的疗效和康复情况;(三)职业病部位和职业病类型;(四)职业病病因和危害因素。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职业病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一)每年职业病的发生情况;(二)职业病的监测和管理措施;(三)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十一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对用人单位报告的职业病情况进行审核,及时提出必要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第十二条建立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是用人单位的职责,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报告职业危害事故,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设立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的专门机构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负责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工作,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将下列职业危害事故情况纳入报告范围:(一)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情况;(二)职业危害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三)职业危害事故的伤亡人数和损失情况。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范文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是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的重要问题,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及时发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建立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的范文,以便为相关单位制定和完善报告制度提供参考。
二、职业病报告制度范文1. 职业病报告流程职业病报告流程包括以下环节:(1)发现职业病疑似病例;(2)医疗机构责任医生诊断并报告;(3)职业病报告核实;(4)职业病报告统计。
2. 职业病报告表格职业病报告表格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等;(2)诊断信息:疾病名称、病情严重程度等;(3)工作史信息:从业单位名称、工作岗位、工作年限等;(4)暴露史信息:暴露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接触病害物质的时间等;(5)医疗机构信息:报告医疗机构名称、报告医生姓名等。
3. 职业病报告内容要求职业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病例信息:病例的个人信息、诊断信息等;(2)暴露史信息:病例的工作史、暴露史信息等;(3)职业病危害因素:病例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名称、形态、浓度等;(4)病例诊断依据:病例的诊断依据、诊断标准等;(5)报告医生信息:报告医生的姓名、职称、联系方式等。
三、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范文1.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流程职业危害事故报告流程包括以下环节:(1)发生职业危害事故;(2)事故现场保护;(3)伤亡人员救治;(4)调查事故原因;(5)事故报告撰写。
2.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表格职业危害事故报告表格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基本信息: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工作单位等;(2)事故经过:事故的发生过程、原因等;(3)伤亡情况: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伤亡程度等;(4)现场处理信息:现场保护措施、伤员救治情况等;(5)调查结论:事故的原因、责任认定等。
3.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内容要求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基本信息: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工作单位等;(2)事故描述:对事故的发生过程进行详细描述;(3)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和解释;(4)伤亡情况: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伤亡程度等;(5)责任认定: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和追究。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范文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范文一、职业病报告制度1.目的职业病报告制度的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和报告职业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健康和权益。
2.范围职业病报告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劳动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3.报告主体职业病的报告主体应当是职业病防治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和用人单位。
4.报告要求(1)职业病防治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在发现或者诊断出职业病病例后,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按规定提交相应的报告材料。
(2)用人单位应当自职业病发现之日起3日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按规定提交相应的报告材料。
(3)职业病报告应当包括职业病的名称、病例基本情况、可能的病因和病变特点等信息。
5.报告责任(1)职业病防治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履行职业病报告的责任。
(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履行职业病报告的责任。
6.保密原则职业病报告应当遵守相关的保密原则,保护职工的隐私权。
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1.目的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的目的在于及时报告和调查职业危害事故,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范围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劳动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3.报告主体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主体应当是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和相关承包单位。
4.报告要求(1)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在发现职业危害事故后,应当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规定提交相应的报告材料。
(2)用人单位应当自职业危害事故发生之日起24小时内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规定提交相应的报告材料。
(3)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受害人的情况及其伤害程度等信息。
5.报告责任(1)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履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的责任。
(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履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的责任。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制度是指针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进行及时处置和报告,并追究相应责任的制度。
职业病是指因长期暴露在特定工作环境中,使得工人患上的一种与工作活动有关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因职业病因素引起的工人伤亡事故。
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控,保护工人的健康和权益。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制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1. 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首先要及时切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源头,保护事故现场的安全。
紧急处理包括疏散人员、采取措施避免进一步扩散和事故扩大化,并根据事故情况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2. 伤亡人员的处理对于受伤或者患病的人员,应及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和治疗,确保其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治疗。
同时,应对受伤或患病人员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受伤部位和严重程度等。
3. 事故原因的调查与分析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调查与分析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的防控以及责任追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事故责任的追究与处理根据事故原因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对事故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追究和处理。
责任追究主要包括对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
对单位,可以采取停产停业、罚款、吊销许可证等措施进行处罚;对个人,可以采取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等。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是指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应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相关管理机构。
报告的目的是提供信息,以便上级部门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发生类似事故。
1. 报告的主体报告的主体通常是事故发生单位,也可以是其他相关单位。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事故进行实事求是的立案报告,详细记录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死伤人数、事故原因等情况。
2. 报告的时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应当在事故发生后的规定时限内进行。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板(十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板为了规范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及执行,并由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进行指导监督。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措施、程序。
(一)发生职业病事故时,单位应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处置措施:1、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治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4、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安排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5、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6、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卫生行政等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7、落实生产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要求,采取防控措施。
(二)职业病事故报告程序1、当发现单位内出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以规范格式,书面报告单位所在地县级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
2、当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立即电话报告所在地县级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卡。
3、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____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4、不得以任何借口对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板(二)为了规范矿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危害事故,减轻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规定。
一、事故处置1、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牌版、通信报警装置、应急撤离通道、冲洗设备;2、生产部门及辅助生产部门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要配置满足需要的现场救援设施;3、当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现场人员要立即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要立即向值班领导汇报;4、发生事故后,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5、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____抢险;6、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7、对遭受或者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人员,及时____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8、配合上级行政部门,按照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9、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职业危害事故进行调查并形成事故分析报告;10、对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部门,矿要根据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处理结果进行通报;11、职业病防治科要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台账,事故调查的报告有关资料要存档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职业病危害事故,认真吸取教训,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根据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规,结合我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和工作中发生的人生伤害、急性中毒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事故,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包括:(一)从事生产或工作时发生的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在生产、工作时间或区域内,虽未从事生产或工作,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
(三)在生产区域内因车辆伤害造成的伤亡事故。
(四)其他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
第三条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统计与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
第四条处属各单位发生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后,均应立即上报,各项目负责人应对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第五条发生轻伤事故、轻微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由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等,立即报告班组长或安全员,由班组长或安全员及时报告单位负责人。
发生重伤事故、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处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
处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局主管部门。
发生死亡事故或重大死亡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处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最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处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局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第六条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
如因组织抢救需要变动现场时,必须事先做出标记、拍照、录像或者绘制事故现场图并详
细说明。
事故现场必须经过事故调查组勘查完毕同意后方可清理。
第三章事故调查与处理
第七条事故发生后,应按本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立即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八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事故调查所需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2、与所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九条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确定事故责任者;
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以下简称《调查报告书》),《调查报告书》应包括本条前三款的内容。
第十条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单位及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和索取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并应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证据,不得阻碍和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第十一条事故发生后,按下列权限和程序组织调查和处理:
1、一次轻伤1至2人的事故,由项目部负责人或其他指定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的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并向处结案。
一次轻伤3人以上的事故,由单位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处审批、结案。
2、一次重伤1至2人的事故,由项目部负责人、处主管领导和处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报处审批结案,并报局备案。
一次重伤3人以上的事故,由处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会同事故单位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报局审批结案。
3、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由处会同事故单位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和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写出联合调查报告。
重大死亡事故,由局派员参加调查。
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另有规定的,按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规定办理。
4、事故调查结束后,除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外,还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
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应在二十日内提出,按照第十一条(二)款的规定审批结案。
死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应在三十日内提出,重大死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应在四十日内提出。
然后,由处向当地劳动部门写出文件
形式的“事故调查处理请示报告”,同时,把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和《调查报告书》作为请示报告的福建一并报当地劳动部门。
5、地方劳动部门对“事故调查处理请示报告”批复后,处再向局以正式文件形式写出“事故结案请示报告”,同时把劳动部门的批复、罚款凭证、联合调查报告和《调查报告书》作为结案请示报告的附件一并报局。
第十二条处应将局审批后的结案请示报告归档保存。
第十三条事故处理工作一般应在六十日内结案,如出现反常情况,可在九十日内结案,特殊情况,如重大死亡事故,不得超过一百八十日。
第十四条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的单位及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处理。
处理内容包括:(一)执行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并将处分存入处分人的档案;
(二)组织防范措施的实施;
(三)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公开事故的批复建议和处理结果。
第十五条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责任者给予经济处罚的,应按照二功劳发(89)字第095号《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对违反劳动安全规定经济处罚实施办法》和二公办发(90)第
192号《关于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
给予行政处分的,应按照职工管理权限和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批准。
对事故情节严重、触犯刑法事故责任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事故统计
第十六条各项目部应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事故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
第十七条各项目部必须对事故的报告、统计与调查处理的正确性和时限性负责。
在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经指正后仍不改正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部负责人和直接人员给与行政处分,并责成补报。
第十八条各项目部必须建立健全事故档案管理制度和台帐。
事故档案应制定专人负责管理,并作为永久卷保管。
事故档案管理必须做到资料完整,真实可靠。
第十九条事故统计的对象是由企业支付工资的各种用工形式的职工,包括固定工、合同工等。
附则
第二十条发生特大事故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处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过去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一律按本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