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吨炉区12机12流连铸机工艺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水平连铸机组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水平连铸机组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水平连铸机组安全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水平连铸机组安全生产和员工身体健康,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条水平连铸机组包括连铸机、浇铸台、电控室等设备和区域。

第三条所有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遵守、执行本规程,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条连铸机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岗位相关规范,服从工作领导和安全人员指挥。

第五条连铸机组操作人员对安全作业流程必须了如指掌,准确理解作业流程中的关键步骤。

第六条连铸机组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二章连铸机操作规范第七条连铸机操作人员必须保持身体清洁,不穿长发,穿戴好工作服和安全鞋,不得穿戴大件饰物。

第八条连铸机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检查个人防护设备是否符合要求,确认电控室内的各种设备正常开启。

第九条连铸机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操作、试验或变动设备参数。

第十条连铸机操作人员必须保证操作区域整洁,不得堆放杂物,尽量减少地面油污。

第十一条连铸机操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警觉,注意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上级。

第十二条连铸机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操作程序中的应急停机按钮,并知道如何使用。

第十三条连铸机操作人员操作前必须确认机器处于断电状态,并在操作结束后切断电源。

第十四条连铸机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将身体、手指或其他物体伸入机器内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第三章电控室操作规范第十五条电控室是连接连铸机与外部电源的重要控制中心,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第十六条电控室内不能存放易燃、易爆品,室内的甲醛浓度不得超过防护标准。

第十七条电控室操作人员必须对电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保持设备良好工作状态。

第十八条电控室操作人员必须随时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

第十九条电控室操作人员在作业期间必须保持警觉,不得在工作时进行其他无关操作。

第四章浇铸台操作规范第二十条浇铸台是水平连铸机组最重要的操作区域,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连铸系统安全操作规程

连铸系统安全操作规程

连铸系统安全操作规程大包浇钢安全操作规程1 浇钢前认真检查各种工器具是否完好,否则禁止使用。

检查确认液压系统、事故旋转系统的正常。

2 浇钢前检查中间包与大包平台之间的缝隙是否覆盖好,防止钢水飞溅伤人。

大包开浇前应通知周围人员闪开。

3 上大包平台工作,必须戴好面罩或防护镜。

大包平台防护栏杆要经常检查,防止在浇钢操作时的坠落。

4 往平台上吊大包时:(1)必须专人指挥,信号明确,确认龙门钩挂好钢包耳轴后再指挥起吊,如发现钢包包壁有发红之处,严禁吊往平台,并通知调度处理。

(2)小钩上不准挂有链条或其它吊具。

对吊往回转台的钢包要仔细检查,发现有轻微悬挂的冷钢或渣块,一定要处理掉再吊上回转台。

(3)要提醒周围人员躲避,按照指定的吊运路线运行,将大包平稳、准确的坐在大包回转台上,严禁撞击回转臂,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5 大包开浇时,钢流应由小到大,严禁开浇过猛,钢水飞溅伤人。

6 测量钢水温度时,注意力要集中,热电偶要干燥,必须一人测温,严禁其他人员在钢包周围。

7 放渣时,要通知周围人员闪开,并注意中间包液面高度,防止钢渣从非溢流口处流出伤人。

8 往中间包内加入的一切物料必须干燥。

9 大包水口关不住或发生漏包、穿水口事故无法继续浇注时,应通知周围人员闪开,迅速开动回转台将大包转到事故包(斗)上方或指挥行车迅速把大包吊到事故包(斗)上方。

10 事故包(斗)在使用前要垫一层干沙,使用前必须保持干燥;吊事故包(斗)时,必须挂牢,指挥行车必须信号明确。

11 使用氧气处理事故时,必须严格按使用氧气处理冷渣钢有关规定执行。

12 严格执行氧气使用安全操作规程,严禁使用氧气吹扫现场及设备卫生,严禁吹扫衣服上的灰尘。

13 开动大包回转台及动作长水口把持器时,应通知周围人员躲避并注意钢包的情况。

大包回转台非本岗位人员禁止操作。

15 回转台旋转及包盖动作时,旋转区域严禁站人。

16 大包回转台内部设备、设施检修时,必须提醒检修人员在操作台(控制箱)上挂警示牌,检修人员检修完毕摘掉警示牌后,确认无人检修后,方能操作。

转炉连铸工艺操作规程

转炉连铸工艺操作规程

转炉连铸工艺操作规程转炉工艺操作规程1、兑铁水操作1.1确认生产条件具备,炉口周围无人员逗留或通过,炉内无残存液态钢渣及氧化性强的残渣;关闭主控室防爆门。

1.2将炉子摇至兑铁水位置;1.3指挥天车将铁水包运至炉前,缓慢落下主钩,距地面约1000mm-1500mm左右时将副钩落下,挂入包环内:1.4指挥天车吊运铁水包至炉口正上方位置,小流试兑,并调整兑铁位置准确无误;1.5指挥天车提升副钩正常兑铁;1.6摇炉工根据铁流位置,准确调整炉口角度,防止铁水抛洒炉口以外;1.7兑铁完毕,指挥天车先移出炉口位置,落下副钩后方能离开;1.8注意事项:1.8.1指挥人员应站在炉口侧面,严禁站在正对炉口位置;1.8.2站位附近要有退路;能让天车司机、摇炉工清楚看见指挥手势;1.8.3指挥人员应全力观注铁流情况及火焰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意外事故;1.8.4铁水包不能碰撞、接触炉口或其它设备;1.8.5严禁将铁渣兑入转炉.2.加废钢操作2.1确认废钢中不含封闭容器、易燃易爆品等其它禁品,炉口正前方无人员逗留或通过;2.2指挥摇炉工将炉子摇至加废钢位置;2.3指挥天车将废钢斗运至炉口正中位置;指挥天车移动大、小车,将废钢斗伸进炉口;2.4指挥天车提升副钩将废钢倒入炉内;2.5废钢加完后,指挥天车移动大、小车,将废钢斗移开炉口位置;2.6指挥天车下落副钩,使废钢斗出口上倾150后,方能离开炉台;2.7炉子摇至零位,加废钢操作结束。

2.8注意事项:2.8.1废钢潮湿时,应先加废钢,后兑铁水,且加完废钢后应前后摇炉两次;2.8.2加废钢时,如遇废钢搭桥或卡死,可指挥天车将副钩稍稍下降,再提起将废钢倒入炉内;2.8.3严禁废钢斗碰撞或接触炉口;2.8.4严禁用废钢斗撞击炉口粘结物;2.8.5指挥天车站位情况同兑铁水操作。

3.供氧操作3.1确认供氧系统正常、氧枪供气已切换为氧气、装入量在要求范围、各氮封正常、转炉已摇至吹炼位置;3.2所有联锁正常;3.3降枪点火后开始正常吹炼;3.4采用分阶段定压,恒压变枪操作,保证初期渣早化,过程渣化透,中后期防止返干;后期工作氧压0.9Mpa保证脱碳完全及均匀成分温度。

连铸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连铸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连铸操作规程一、主控操作1 生产前准备1.1水准备1.1.1机长确认具备送水条件后,通知水泵房送各路生产用水。

1.1.2与中间包班长配合,检查四个流次的足辊段、活动段、固定段水压及流量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向机长汇报。

1.2上引锭1.2.1上引锭前与机长联系,切割班长确认辊道上及拉矫辊内有无障碍物,中间包班长确认二冷室引锭通道是否安全无阻。

1.2.2与液压工联系,确认液压站有无异常情况,开启大包及中包液压、主液压、振动台液压,出坯区液压。

泵开启后,如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联系解决。

1.2.3与切割工联系确认拉矫辊运转是否正常。

1.2.4确认自动上引锭条件是否达到,如没达到,确定哪项条件不满足,应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1.2.5以上条件具备时,启动各流自动上引锭。

1.2.6上引锭时在电脑屏幕及监视器中监视上引锭情况,如发现哪流引锭中途停止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该流,并向机长汇报,检查故障与相关人员联系处理。

处理后,如要继续上引锭,则手动将引锭送上;如要自动再上该流引锭,则需手动将引锭退回原位并收集,待自动上引锭条件满足后,启动自动将引锭送上。

1.2.7浇钢工将引锭杆定位于结晶器后主控工在人机界面进行引锭杆强制在原位操作。

1.3生产前检查及准备工作1.3.1确认结晶器水流量、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有异常及时向机长汇报与水泵房联系。

1.3.2确认事故水塔水位是否正常,正常水位不低于4m;结晶器总管压力是否正常,水量调节阀开口度是否正常。

1.3.3检查设备水压力及流量是否达到,正常压力应大于0.35MPa,流量大于450L/min。

1.3.4检查冲渣水压力及水泵状况。

1.3.5检查压缩空气及切割气体是否达到要求。

1.3.6确认电搅水系统水位,启动电磁搅拌水泵,检查压力、流量,确认电磁搅拌无故障。

1.3.7开浇前15分钟打开结晶器水逆止阀及设备水逆止阀。

1.3.8检查浇注许可条件是否达到,浇注前出坯区是否是远程控制。

R12大方坯连铸机技术 操作规程

R12大方坯连铸机技术 操作规程

目录1.连铸机对前工序钢水的要求2.钢包使用标准3.中间包各项标准4.中间包钢温标准5.中间包测温取样标准6.结晶器密封标准7.结晶器铜管的管理使用标准8.结晶器振动标准9.结晶器保护渣使用标准10.冷却标准11.浇注速度标准12.液面自动控制和电磁搅拌标准13.拉矫机压力标准14.铸坯切割标准15.炉号管理标准16.铸坯打印标准17.铸坯取样标准18.铸坯缓冷标准19.铸坯精整修磨标准1 . 连铸机对前工序钢水的要求连铸用钢水必须经过炉外精炼,保证充分脱氧,连铸钢水要求成分、温度均匀,达到连铸平台时钢水温度必须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1.1 钢水温度要求连铸第一炉到连铸平台时钢包钢水温度T=TL+70+10 ℃连铸第二炉到连铸平台时钢包钢水温度T=TL+70 ℃使用新钢包到连铸平台时钢包钢水温度T=TL+70+10 ℃(具体见分钢种工艺卡)1.2钢水分析要求成分要求:Mn/S≥30 ;Al ≤0.05% ; Ca≤30 PPmMn/Si≥3马氏体钢、不锈钢、高速工具钢不能生产2. 钢包使用标准2.1钢包类别及温度补正:新包、三天内未被使用的旧包及带有1.0T以下冷钢的连用热钢包温度补正5-10℃冷钢量超过1.0T的钢包不准使用含氢要求严格的钢种,禁止使用新包2.2停止吹氩测温后到连铸开浇时间不超过15 分钟3.中间包各项标准3.1中间包干燥、烘烤标准a)中间包干燥温度及时间:见曲线1b )中间包烘烤温度及时间:见曲线2注:中间包小火烘烤0.5小时,中火烘烤1小时,然后大火烘烤,包衬温度1000℃以上保持2.5小时,否则该中间包不得使用.3.2浸入式水口烘烤标准:黑水口烘烤时间不大于45分钟20040060080010000.588.52020.524时间(h)曲线 2200400600800100012000.5 1.52 2.53时间(h)白水口烘烤温度不大于800℃3.3各项吹氩标准为了防止钢包与长水口之间吸入空气氧化、中间包开浇时钢水的裸露氧化等,对长水口及中间包进行吹氩a)长水口吹氩吹氩的流量控制为100 Nl/min左右;压力控制为0.25MPab)中间包吹氩浇注高洁净度要求的钢种时,在连铸第一炉时须在开浇前向中间包内吹入氩气,吹氩要求为:开浇前5分钟,用两根吹氩管从中间包盖的两个边孔吹入氩气,氩气压力要求0.25-0.30 MPa3.4中间包内加入保温剂的标准3.4.1浇注时,中间包内须使用双层保护剂(保温剂和碱性渣),在开浇时中间包重量达8t时,向中间包内加入40kg的碱性渣,然后再加入约80 kg炭化稻壳保温剂;在连浇中或浇注中,根据中间包内的液面情况钢温调整追加量,原则上以液面呈暗灰色为宜。

连铸机操作规程

连铸机操作规程

连铸工艺技术操作规程一.连铸机基本技术参数机型:弧形渐进矫直台数:1台流数:四机四流流间距:1800mm结晶器长度: 900mm半径:R12m断面:振动方式:液压自振式浇注方式:侵入式水口无氧化浇注结晶器液面控制:铯--137塞棒自动控制加渣方式:手动加保护渣浇注钢种:HRB335.本钢种液相线温度1518度,过热度控制在1530-1545左右。

热试期间大包起吊温度控制应不低于1550度。

定尺长度:12米二。

浇注前的准备工作,连铸钢水的准备连铸钢水经过精炼必须保证,充分脱氧,要求均匀。

温度均匀,连浇炉次成分和稳定波动范围小。

上连铸的钢水必须符合钢种的要求和工艺技术标准,新砌的钢包和新砌渣线的钢包不能作为连浇第一炉浇注,如到达连铸的钢包钢水温度偏高,可在回转台上进行吹氩搅拌,钢水的最终化学成分要符合有关标准及相关的技术文件进行控制。

中间包的准备和烘烤中间包侵入式水口安装前要严格检查,不得有裂纹和缺陷,安装后要用样板检查。

安装好的侵入式水口必须垂直于水平面,四个流动侵入式水口中心线应在同一垂直面上,其偏差不得超过正负2mm。

水口下部伸中包底部110mm。

水口上部应高于中包底板20mm。

误差不得超过10mm。

侵入式水口上口应高于中间包底板20mm左右。

塞棒固定前,调整塞棒的导向机构,使塞棒有90度的向下运动量,塞棒安装完毕要检查塞棒和水口对中情况并加以调整,要预留一定的负滑差,直到棒头准确复位,中间包内衬预热时间应大于2.5小时,开浇前中间包的烘烤温度不得低于1100度,铝碳质侵入式水口预热在开浇前30-60min进行。

浇注前介质,机械,电气自动化和计量系统的检查介质系统检查包括结晶器水,二冷水,压缩空气,氧气,氮气,氩气,煤气。

设备水必须正常,自动化和液压系统工作正常,称重,测温及Cs-137液面自动控制系统工作正常。

保护渣和覆盖剂等消耗材料浇注平台上干燥存放,不同厂家的保护渣分别存放不得混用,保护渣在开浇前10分钟方可拆开放在结晶器盖板上,保护渣的使用应按钢种及相关的技术要求来执行。

连铸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连铸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连铸操作规程一、主控操作1生产前准备1.1水准备1.1.1机长确认具备送水条件后,通知水泵房送各路生产用水。

1.1.2与中间包班长配合,检查四个流次的足辊段、活动段、固定段水压及流量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向机长汇报。

1.2上引锭1.2.1上引锭前与机长联系,切割班长确认辊道上及拉矫辊内有无障碍物,中间包班长确认二冷室引锭通道是否安全无阻。

1.2.2与液压工联系,确认液压站有无异常情况,开启大包及中包液压、主液压、振动台液压,出坯区液压。

泵开启后,如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联系解决。

1.2.3与切割工联系确认拉矫辊运转是否正常。

1.2.4确认自动上引锭条件是否达到,如没达到,确定哪项条件不满足,应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1.2.5以上条件具备时,启动各流自动上引锭。

1.2.6上引锭时在电脑屏幕及监视器中监视上引锭情况,如发现哪流引锭中途停止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该流,并向机长汇报,检查故障与相关人员联系处理。

处理后,如要继续上引锭,则手动将引锭送上;如要自动再上该流引锭,则需手动将引锭退回原位并收集,待自动上引锭条件满足后,启动自动将引锭送上。

1.2.7浇钢工将引锭杆定位于结晶器后主控工在人机界面进行引锭杆强制在原位操作。

1.3生产前检查及准备工作1.3.1确认结晶器水流量、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有异常及时向机长汇报与水泵房联系。

1.3.2确认事故水塔水位是否正常,正常水位不低于4m;结晶器总管压力是否正常,水量调节阀开口度是否正常。

1.3.3检查设备水压力及流量是否达到,正常压力应大于0.35MPa,流量大于450L/min。

1.3.4检查冲渣水压力及水泵状况。

1.3.5检查压缩空气及切割气体是否达到要求。

1.3.6确认电搅水系统水位,启动电磁搅拌水泵,检查压力、流量,确认电磁搅拌无故障。

1.3.7开浇前15分钟打开结晶器水逆止阀及设备水逆止阀。

1.3.8检查浇注许可条件是否达到,浇注前出坯区是否是远程控制。

连铸机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连铸机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1 主控室技术操作规程1.1浇钢前的准备1.1.1通知电气室送电,通知各操作室进行准备工作。

1.1.2认真检查站计算机画面上各按钮、信号灯、转换开关、报警装置均应显示正常,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机长。

1.1.3确认计算机画面上“工作制度选择”开关置于“浇铸”位置。

确认结晶器冷却水压力、流量及其他技术参数显示正常。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机长进行及设备、仪表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1.2 主控室浇注操作1.2.1开浇前输入大包、中间包包号、铸机各流次的结晶器编号,班次、熔量号、烧钢号等必须记录的操作数据。

1.2.2大包开始浇注后,点击“开浇”按钮,中间包引流浇铸开始后,通过计算机画面认真观察设备的运行状况,注意平台上下的浇注操作,及时通知处理各岗位的故障及事故。

1.2.3本浇次浇铸结束,点击“停浇“按钮。

1.2.4根据本班生产钢种、断面及定尺通知推钢操作工做好分炉工作。

1.2.5换包(或事故停浇时)通过计算机画面及时关闭各流次二冷水的切断阀,避免铸坯过冷。

1.3配水操作1.3.1连铸机二冷水,采用自动控制的两段喷淋冷却,根据钢种、断面、钢水温度和拉坯速度等因素,由计算机自动调节二冷配水。

1.3.2检查所有水系统管道、手动、电动阀门,应开启灵活无泄漏,各种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表、报警器完好无损。

1.3.3检查喷淋管是否对中并及时校正,喷嘴应配备齐全,无堵塞。

1.3.4检查二冷段导向架、托板、支承辊,、夹管是否完好畅通,辊子运转情况良好。

1.3.5检查各种冷却水水质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各软管、接头无漏点。

1.3.6通知计算机操作站将“二冷水手动/自动”选择“手动”方式,然后打开水系统各阀门,同主控一起依据当班浇钢断面、钢种预先确认各段水压及水量见工艺卡。

1.3.7检查事故水球阀,应灵活好用。

拉钢前打开所有设备冷却水阀门,并检查供水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8认真观察水系统仪表情况是否正常。

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当班机长及维修人员处理。

2024年水平连铸机组安全操作规程

2024年水平连铸机组安全操作规程

2024年水平连铸机组安全操作规程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2024年水平连铸机组的安全操作,确保生产的连续流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水平连铸机组是连续铸造机,由水平连铸机和辅助设备组成。

第三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参与水平连铸机组操作的人员。

第四条水平连铸机组的操作应遵循下列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事故发生是第一位的;(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越权操作;(三)按照机组的生产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四)保持机组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五)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六)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污染。

第二节机组操作人员第五条机组操作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一)年满18周岁;(二)身体健康,无影响操作的疾病;(三)具备相关操作技能和知识;(四)持有合格的操作证书。

第六条机组操作人员应穿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防护服、防滑鞋等,并保持整洁。

第七条机组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不得越权操作。

第八条机组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了解最新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第九条机组操作人员发现异常情况或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不得瞒报、漏报。

第三节机组操作流程第十条为保证连铸机组的正常运行,机组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开机准备:检查设备各项传动装置是否正常,清理机组周围的杂物,确认冷却水和氧气供应是否正常。

(二)热备检查:对机组各系统进行检查,确保各部件工作正常。

(三)操作前准备:清理机组操作台面,检查连铸模具、导板等是否完好无损。

(四)开机操作:按照操作要求逐步开启各系统和设备,确保正常启动。

(五)正常运行: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随时关注各项参数,及时调整,确保产品质量和机组安全。

(六)停机操作:按照操作要求逐步关闭各系统和设备,确保停机安全。

第十一条机组操作人员应熟悉机组的操作流程和各项参数,且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各项参数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机组正常运行。

连铸操作规程15篇

连铸操作规程15篇

连铸操作规程15篇【第1篇】连铸大包回转台平安操作规程1 接班后要仔细检查大包回转台运转状况。

浇钢前,必需提前预备好事故包,否则不准开浇。

2操作台上的物品做到定置管理,不准任意乱放。

3 指挥天车摆放大包动作应缓慢,不许强烈冲撞,浇钢时,大包工须始终注重观看大包使用状况和中抱液面。

如遇漏包、关不住、滑板刺钢事故时,要处理正确,准时果断,防止发生损坏大包回转台及人身事故。

4 启动回转台时,同时启动警报或指挥人员平安逃避。

5 中包没有到位,钢水包不得转至浇钢位。

6 钢包浇注工须在水口对准中包浇注孔后,方准开浇。

大包开浇后,要挑选适当初机实验滑动水口关闭,以防失灵。

【第2篇】连铸浇钢平安操作规程一、中间包预备1检查中包壁、底及烘烤状况;2、中包工按照中包状况确定当班所用的中包编号,写在黑板上并在值班室《中包平安使用记录表》上说明、签字(如:正常、备用、新包以及烘烤状况、不能使用);3、连铸工(装中包水口),根据中包工说明的“正常”中包吊运使用,吊运前要检查吊链是否正常;4、中间包安装时两人协作,指挥行车下落时要注重手放的位置;5、中间包水口安装○1清理中包里杂物;○2在中包水口四面填充高温剂;○3在水口下边四面涂抹耐火泥,耐火泥涂抹充实,不得留有缝隙,然后用木块轻打入中包水口孔;○4水口烘烤,用氧枪烧烤直至耐火泥干燥;6、中间包对中:用撬棍轻调,使中包水口对准结晶器中心。

办法:用引流管插入中包水口,引流管旋转360°都落在结晶器口吕;7、开动中包车时,要注重观看是否有人脚放在轨道上,严防碾伤;8、做好摆槽○1摆槽上的残钢要清整洁;○2用石英砂填充摆槽,要求坚固、平整;○3在对着水口的地方铺双层石棉,生产中假如摆槽粘钢太多,应准时处理掉残钢,重新填充石英砂,避开因摆槽次数多冲穿摆槽。

二、二冷室清理1、清理喷咀上的残钢,喷咀被堵死得所有更换,确保喷水时水量及角度正常;2、清理喷淋架上的残钢,并用玻璃纤维将其包好;庇护好喷淋管,避开变形;3、清理气缸、小辊上的冷钢,确保其运转正常。

连铸工艺与设备连铸的工艺流程与设备

连铸工艺与设备连铸的工艺流程与设备
二冷室设置在浇铸平台下。二冷室用做收集铸坯冷 却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以便于蒸汽的排出。二冷室上有 多个开孔连接蒸汽排出系统。
2.2.8 结晶器和足辊
1) 功能 结晶器使钢水生成带液芯的坯壳。足辊起托住坯壳, 并按规定的半径导向坯壳。 2) 位置 插在振动台上结晶器的支承壳座中。
17
2.2.9 二冷固定扇形段
RH
RVc/K2 铸坯越厚,拉速Vc越快,铸机半径R就越大,铸机 半径R与凝固系数平方成反比。 ❖对高拉速连铸机,铸机半径相当大,为了减小铸机 半径,而采用带液芯多点矫直。
33
❖ 铸机圆弧半径指铸坯外弧曲率半径,是确定弧形连 铸机总高度重要参数,标志所能浇铸铸坯厚度范围 的参数。如果圆弧半径选得过小,矫直时铸坯内弧 面变形太大容易开裂。可用经验公式确定基本圆弧 半径即连铸机最小圆弧半径:
24
2.2.15 火焰切割机系统
采用气动夹钳使切割机与铸坯同步行走,电机驱 动切割小车行走,直流调速电机驱动,水冷切枪进 行切割,此系统还有火焰自动调节系统和切割时的 喷铁粉装置。在切割不锈钢时配置喷铁粉装置,可 以切割钢坯(包括不锈钢)。 ❖厚度大于50mm的厚钢板一般采用火焰切割,也 叫氧气切割。
R cD
R—连铸机圆弧半径,D—铸坯厚度; c—系数,一般中小型铸坯取30~36;对大型板坯 及合金钢,取40以上。国外,普通钢取33~35,优质 钢取42~45。
34
2.2.22 液相深度
液相深度L液是指铸坯从结晶器液面开始到铸坯 中心液相凝固终了的长度,也称为液芯长度。
浇铸前引锭头和部分过渡件进入结晶器形成结晶器可活动的内底浇铸开始后钢水凝固与引锭头凝结在一起由拉矫机牵引着引锭杆把铸坯连续地从结晶器拉出直到引锭头通过拉矫机后方与铸坯分离进入引锭杆存放装置

连铸基本工艺及操作规程

连铸基本工艺及操作规程
1565-1585
1540-1560
1610-1660
30CrMnSi
1496
1515-1535
1590-1610
1570-1590
1545-1565
1610-1660
20CrMnTi
1510
1530-1550
1615-1635
1595-1615
1555-1575
1610-1660
45MnMoB
1489
编制:陶辉友审核:廖友祥批准:陈三芽
编号:DW/JS03
页码:第2页,共9页
D合金钢:03 04 05
E碳工钢:03 04 05
轴承钢:03 04
不同钢种选择合理的供水曲线,附表各钢种连铸工艺参数。
d.浇注全过程采用全保护浇注,结晶器保护渣加入量0.5-1.0kg/t。
e.各钢种浇注工艺参数见附表。
新余新良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
质量体系作业文件
连铸基本工艺及操作规程
1.目的
确保浇注按照工艺进行操作,钢锭坯质量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连铸车间钢水成锭坯的生产过程。
3.职责与权限
3.1生产技术部负责钢水成锭坯的归口管理。
3.2连铸车间负责钢水成锭坯的实施,连铸主控室监督连铸工艺执行并做好记录。
1555-1575
1610-1660
25#
1507
1525-1545
1605-1625
1585-1605
1555-1575
1610-1660
30#
1502
1525-1545
1600-1620
1580-1600
1550-1570
1610-1660

连铸机技术操作规程

连铸机技术操作规程

打印无效大连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操作规程GC/DL31.13 -2010第一炼钢厂 连铸机技术操作规程2010.02.25发布 2010.03.01实施受控状态受 控受控编号 持 有 者大连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打印无效目 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 浇注前的准备3. 浇注操作4. 标识5. 质量记录附件A :钢种及温度制度附件B :拉速及工艺制度 附件C :连铸机基本技术参数2010 0毕 胜 吴安民 姜文宝 王会民 2010.03.01 2006 2.10条 第9页 吴 鹏 吴安民 姜文宝 张晓军 2008.05.28 2006 2 全部 胡永才 吴安民 李 健 唐律今 2006.06.15 2004 1 全部 胡永才 孙启斌 李 瑛 刘 勇 2004.07.06 2004 0 0 胡永才 孙启斌 李 瑛 刘 勇 2004.02.20 版本修订修订页起草人负责人审 核批 准实 施提出单位:技术中心起草单位:第一炼钢厂打印无效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连铸机生产的工器具准备、中间包机构安装及烘烤、钢的浇注、铸坯缓 冷保温等技术操作和工艺制度。

本规程适用于大连金牛一炼钢二机二流小方坯连铸机生产。

2浇注前的准备2.1 工器具及相关工作的准备准备浇注用的保护渣、稻壳、中包覆盖剂、Φ6mm,Φ8mm 烧氧管、堵锥、冷料、长水口、托架、撬棍、石棉绳、热电偶及取样器等有关工器具。

2.2 中间包塞棒安装2.2.1 将塞棒操作机构的开度指示标定在中间位,并锁定手轮; 2.2.1.1 将塞棒放在水口,并将连接芯棒放在横臂叉钳内; 2.2.1.2 拧松横臂螺母,固定横臂;2.2.1.3 先拧塞棒的下部螺母,与横臂下沿贴紧,调整塞棒,使塞棒与水口中心线重合,然后做啃里调整,啃头3~5mm ,预紧上螺母,手动进行塞棒打开和关闭的动作;2.2.1.4 关闭塞棒,将塞棒的上部螺母拧紧;2.2.1.5 在中间包吊运时,必须将塞棒置于关闭位。

连铸机操作规程

连铸机操作规程

连续铸造机操作规程
FGXY-SK-SB-301
一、检查链板、链轮及各传动部位有无杂物阻碍,并保持良好的润滑。

二、检查各紧固部位是否保持良好的紧固状态,松动处应及时紧固。

三、检查变速箱内油位是否处于标准状态。

四、检查煤气管网是否完好无泄漏,检查动力系统调速是否正常。

五、用钢丝枪或钢丝刷除去模具表面涂层及模具表面杂物,将模具打磨光滑。

六、开煤气点燃烤枪,加热模具,调节连铸机的转速,使全部模具均匀加热。

七、将倾翻包处理干净,检查液压系统是否正常,确认后方可将坩锅慢慢放
入倾翻包内。

八、准备好涂料、喷枪,待模具温度达到120℃以上时即可对模具进行喷涂,
要求涂层厚度覆盖均匀。

九、开始浇注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倾翻包角度,缓慢将镁液注入倾翻包内。

十、铸造时应对电动机的声音、温度加强巡检,对传动部位的运行声音进行
辨别,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十一、浇注完毕后将倾翻包恢复原来状态,并关闭连铸机,认真清理连铸机上的残余镁皮和工器具上镁皮、杂物。

十二、员工操作连铸机时应配带相关的劳保用品,防止镁液飞溅烫伤事故的发生。

十三、新员工应先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后方可上岗。

天宇集团综管部设备管理2015。

150吨炉区12机12流连铸机工艺操作规程

150吨炉区12机12流连铸机工艺操作规程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作业文件编号:XGQEOZ-LG-7.5-52 河北钢铁集团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十二机十二流连铸机技术操作规程编制:审核:批准:持有人:分发号:受控状态:2011年1月1日发布 2011年1月1日实施河北钢铁集团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更改状态一览表序号版本号更改号更改章节号更改内容修改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生效日期1 1 0 2011.1.1目录1 连铸机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设备参数、铸坯检验标准2 连铸对钢水的要求3 中间包的准备要求4 主控室技术操作规程5 钢水罐浇钢技术操作规程6 中间罐浇钢技术操作规程7 切割技术操作规程8 出坯技术操作规程9 精整技术操作规程10 附表:冶炼钢种二冷比水量表十二机十二流连铸机技术操作规程1. 连铸机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设备参数、铸坯检验标准 1.1连铸机工艺流程钢包回转台及钢包 中间罐车及中间罐结 晶 器 二 冷 室拉 矫 机切 前 辊 道火 焰 切 割 机 输 出 辊 道钢包保护浇注铸流保护浇注 切割渣收集车 引锭杆存放 事故冷床 引锭杆导向装置结晶器振动机构、塞棒液面自动控制 双向移钢机步进冷床 热送辊道1.2主要工艺设备参数1.2.1机型 R10/24m 12机12流小方坯连铸机1.2.2流间距 1200mm1.2.3断面 150×150 mm2 165×165 mm21.2.4结晶器长度 900mm1.2.5结晶器振动振幅0±4 mm(可调,需更换偏心套)振频40—300次/min(最高400次/min)1.2.6拉矫机拉速 0.3—4.2m/min1.2.7切割速度~300mm/min 可调1.3铸坯检验标准连铸坯质量应符合连铸坯质量检验标准。

2.连铸对钢水要求2.1钢水成分、温度应达到相关规定要求,连铸温度见钢种制度。

2.2其它要求2.2.1确保钢包清洁,保证红包出钢。

连铸操作规程

连铸操作规程

目录1、连铸机主要技术参数及技术要求 (2)1.1生产工艺流程 (2)1.2主要技术参数 (2)1.3结晶器主要参数 (2)1.4振动装置主要参数 (3)1.5拉矫机主要参数 (3)1.6火焰切割机 (3)1.7技术要求 (4)2、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5)2.1大包浇钢工技术操作规程 (6)2.2中间包浇钢工技术操作规程 (8)2.3主控工技术操作规程 (11)2.4拉矫、切割、出坯工技术操作规程 (12)2.5配水工技术操作规程 (14)2.6推钢工技术操作规程 (16)3、中间包快速更换技术操作规程 (17)3.1准备工作 (17)3.2换包操作 (18)4、中间包准备操作规程 (18)4.1中间包永久层打结规程 (18)4.2中间包机件安装技术操作规程 (19)4.3中间包干式料修砌技术操作规程 (20)4.4翻包操作 (20)1、连铸机主要技术参数及技术要求1.1生产工艺流程大包——中间包——结晶器——二冷段——拉矫机——切割机——辊道——移钢机——冷床——码垛(热送)——精整——装车外运1.2主要技术参数机型:STEL—TEK弧型连铸机铸机半径:1#、2#机(R6/12m)3#机4#机(R8/16m)流数:1#、3#、4#机(5流)2#机(4流)流间距:1#、2#机(1200mm)3#机(1250mm)4#机(1400mm)浇注断面:130×130mm 165×225mm2150×150mm 165×280mm2180×180mm2 Ф150~Ф220 mm定尺:2.8~12.0m浇注方式:定径水口、塞棒式+浸入式水口全保护浇注拉速:平均拉速最大拉速130×130mm 3.0m/min 3.5m/min150×150mm 2.7m/min 3.2m/min180×180mm2 1.8m/min 2.4m/min165×225mm2 1.7m/min 2.0m/min165×280mm2 1.3m/min 1.6m/minФ150~Ф220 mm 2.1~1.2 m/min浇铸钢种:普碳钢、低合金钢﹑优质碳结钢﹑弹簧钢。

1、2_连铸机操作规程

1、2_连铸机操作规程

目次1连铸机的主要工艺参数及钢水要求 (1)2中间包准备 (2)3大包工操作规程 (2)4中间包浇注工操作规程 (3)5主操作台P1操作规程 (6)6中间包修砌操作 (7)7铸机设备调整技术标准 (9)8拉坯矫直系统(P4操作规程) (10)9火焰切割操作系统(P5操作规程) (11)10辊道系统(P4-6操作规程) (11)11横移推钢和铸坯翻钢机构(P6操作规程) (12)12横移小车和转盘系统(P6操作规程) (12)13水处理空压房操作规程 (12)14水处理主机房操作规程 (13)15水处理加压泵房操作规程 (13)16事故处理 (14)17附1中包快换定径水口规程 (22)18附2翻包操作规程 (23)1#、2#小方坯连铸机技术操作规程适用范围1.1连铸机的主要工艺参数及钢水要求1.11机型:刚性引锭杆全弧型1.12弧型半径:(m)R5.251.13台数×机数×流数:2×3×31.14流间距(mm):9001.15结晶器长度(mm):8121.16铸坯断面(mm2):150×1501.17冶金长度(m):17.971.18定尺范围(m):3~81.19振动频率(次/分):35~3001.110振幅(mm):±4、±5、±61.111中包容量(t):81.112拉速范围(m/min):0~4.01.113年设计能力(万吨):150×15051万吨1.14铸机作业率(%):>90%1.2连铸对钢水的要求1.2.1化学成份:按GB700~88和GB1499~1998规定执行。

1.2.2合金加入时机:脱氧合金必须在出钢1/4~2/3时间内加完。

1.2.3连铸钢水的温度控制:1.2.3.1一般情况下,钢水温度应按下表控制1.2.3.2属下列情况,上款岗位钢水温度可按上限调高10℃控制。

1.2.3.2.1周转钢包为冷包时;1.2.3.2.2新包第1炉时;1.2.3.2.3连铸中间包两流浇注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作业文件编号:XGQEOZ-LG-7.5-52 河北钢铁集团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十二机十二流连铸机技术操作规程编制:审核:批准:持有人:分发号:受控状态:2011年1月1日发布 2011年1月1日实施河北钢铁集团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更改状态一览表序号版本号更改号更改章节号更改内容修改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生效日期1 1 0 2011.1.1目录1 连铸机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设备参数、铸坯检验标准2 连铸对钢水的要求3 中间包的准备要求4 主控室技术操作规程5 钢水罐浇钢技术操作规程6 中间罐浇钢技术操作规程7 切割技术操作规程8 出坯技术操作规程9 精整技术操作规程10 附表:冶炼钢种二冷比水量表十二机十二流连铸机技术操作规程1. 连铸机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设备参数、铸坯检验标准 1.1连铸机工艺流程钢包回转台及钢包 中间罐车及中间罐结 晶 器 二 冷 室拉 矫 机切 前 辊 道火 焰 切 割 机 输 出 辊 道钢包保护浇注铸流保护浇注 切割渣收集车 引锭杆存放 事故冷床 引锭杆导向装置结晶器振动机构、塞棒液面自动控制 双向移钢机步进冷床 热送辊道1.2主要工艺设备参数1.2.1机型 R10/24m 12机12流小方坯连铸机1.2.2流间距 1200mm1.2.3断面 150×150 mm2 165×165 mm21.2.4结晶器长度 900mm1.2.5结晶器振动振幅0±4 mm(可调,需更换偏心套)振频40—300次/min(最高400次/min)1.2.6拉矫机拉速 0.3—4.2m/min1.2.7切割速度~300mm/min 可调1.3铸坯检验标准连铸坯质量应符合连铸坯质量检验标准。

2.连铸对钢水要求2.1钢水成分、温度应达到相关规定要求,连铸温度见钢种制度。

2.2其它要求2.2.1确保钢包清洁,保证红包出钢。

2.2.2确保钢包吹氩有效,符合钢种吹氩要求。

2.2.3钢水吹氩、喂丝后至开浇前等待时间不大于15分钟。

3.其它要求3.1中间包修砌要求:按修砌规程执行。

3.2塞棒的安装3.2.1中间包采用整体塞棒,使用前对塞棒进行严格检查,不得有裂纹、变形等缺陷。

3.2.2将塞棒机构的开度指示标定在中间位并锁定手轮(塞棒横臂定位)。

3.2.3将塞棒放在水口上,并将连接芯棒放在横臂夹钳内;拧松横臂固定螺母,调整横臂,使塞棒与水口中心线重合后,拧紧横臂螺母,固定横臂。

3.2.4先拧塞棒的下部螺母,与横臂下沿贴紧,调整塞棒,使塞棒与水口中心线重合,然后预紧上螺母,手动进行塞棒打开和关闭动作。

3.2.5关闭塞棒,将塞棒的上部螺母拧紧。

3.2.6在中间包吊运时,必须将塞棒置于关闭位。

3.3中间包水口安装3.3.1要严格挑选水口,有损坏者严禁使用。

3.3.2座水口的水口泥要和得均匀,座水口时要抹匀。

3.3.3水口安装时必须保证水口的孔垂直于包底。

3.3.4水口上沿高于包底2—3cm。

3.4开浇环砌筑时要求与塞棒中心对正并将泥抹匀,确保使用效果。

3.5中间包干燥、烘烤3.5.1中间包干燥前要确保中间包内干净,修砌之后立刻对中间包、水口进行干燥。

中包烘烤时间3-4小时并确保中包和塞棒棒尖发红。

铝碳中包下水口亦烘烤均匀,连续测温管随包烘烤30分钟以上。

3.5.2中间包烘烤完毕立即投入使用。

4.主控室技术操作规程4.1主要工艺参数4.1.1中间罐公称容量 25吨 800mm最大容量 30吨 900mm4.1.2结晶器进水温度25—30℃,水温差:3-9℃。

结晶器水压力0.8—1.2MPa,结晶器水流量90—180m3/h。

4.1.3二冷各段给水要求二冷水压力1.0—1.3 MPa,二冷水流量符合配水曲线参数。

冶炼钢种二冷比水量表见附表。

4.2工艺操作4.2.1浇注前的准备4.2.1.1主控工通知电气室送电,确认主控室内计算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各操作选择在“自动”。

4.2.1.2与各岗位取得联系,了解各岗位准备情况,并协同各岗位检查设备和进行浇钢前的准备,确认各系统正常。

如不正常及时通知机长。

4.2.1.3检查供水控制盘上的画面是否正常。

4.2.1.4上述工作完成后,根据机长指令与切割工及中间罐浇钢工进行联系,确认后通知浇钢工进行上引锭杆操作。

4.2.2浇注前的设备状态确认4.2.2.1主控室、浇钢操作箱、切割室处于准备浇注状态;各冷却水画面显示正常,事故水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二冷蒸气排放装置处于运行状态;各操作选择在“自动”位。

4.2.2.2钢包滑动水口液压站、出坯冷床液压站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2.3浇注操作4.2.3.1连铸机的平台温度以氩站(或精炼)出站温度为准,浇注前与氩站(或精炼)联系获得数据信息。

4.2.3.2浇钢过程中,监视结晶器冷却水及拉速显示画面。

4.2.3.3监视中间罐内钢水量变化,并根据拉速及浇注时间估算大包钢水量变化。

根据机长指令向调度室联系下一炉钢水的到达时间及温度。

4.2.3.4在浇注过程中,随时调看事故水画面是否正常,并根据钢坯拉速调节二冷各段水量。

4.2.3.5出现报警立即做出判断,通知有关人员及时处理或停浇。

浇注时遇突然停浇应立即关闭二冷水,起步后再开启。

4.2.3.6根据机长要求,随时调出画面并根据指令进行数据修改。

4.2.3.7保持与调度室、转炉、精炼及各岗位的联络,准确传递各种信息。

4.2.3.8做好各种记录,保证真实性,不修改、不漏项。

4.2.4浇注结束4.2.4.1当中间罐内钢水剩约10吨时,通知中间罐浇钢工和台下切割人员,作好最佳定尺切割工作。

4.2.4.2浇注结束后,不得擅自通知泵站停水。

4.2.4.3做下一次浇注前的准备。

4.3事故处理措施4.3.1浇注过程中,如出现报警,迅速做出判断,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正确处理。

4.3.2画面显示不准确,通知计控人员处理。

4.3.3在浇钢过程中,调整操作控制参数必须经机长同意。

4.3.4要修改参数必须经专业技术人员确定,不得自行改变。

5.钢水罐浇钢技术操作规程5.1主要工艺参数5.1.1单臂承载能力 350吨5.1.2回转半径、角度¢6000 mm 任意5.1.3回转速度 1r/min 事故0.5r/min5.2工艺操作5.2.1浇注前的准备5.2.1.1浇注前根据当班生产计划,将本岗位所用材料及工具备足,并放于规定位置。

工具及材料有:测温枪、取样器、测温头、灭火器、碳化稻壳、中包覆盖剂中包保护渣、连续测温管、保护套管、烧氧管、氧气带等。

5.2.1.2浇注前设备状态开浇前对设备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后认真记录并立即向机长报告。

浇注前设备状态如下:经检查后,设备符合使用条件和要求,具备自动或手动操作方式;钢包回转台运行正常,事故驱动运转可靠;溢流罐、事故钢包、回转台事故溜槽符合要求;钢包回转台处于准备接收钢水位置;长水口机械手使用正常;通讯联系正常。

5.2.2开浇操作5.2.2.1指挥天车将钢包在回转台上座正,并且确认天车钩头已离开钢包,天车开走。

钢包浇钢工将液压缸和滑动水口连接好。

大包及时加盖。

5.2.2.2了解钢包内钢水温度、化学成分及浇注钢包的状态,如超出规程要求,向机长报告后进行处理。

5.2.2.3转动钢包回转台至浇注位。

5.2.2.4加保护套管开浇前,中间罐车对中完毕后,将经干燥的保护套管安装好,放在中间罐内并套在滑动水口的下水口上。

5.2.2.5铸机具备浇注条件,根据机长指令,按顺序依次打开滑动水口,如不能自开,先反复开、关滑动水口几次。

如仍不能自开,取下保护套管将水口完全打开,如引流砂未流入,用烧氧管烧开。

烧开后1—1.5分钟,将滑动水口关闭,并迅速用长水口机械手将长水口装上,并打开大包水口。

5.2.2.6大包第一包开浇后,中包钢水达到5—6吨时加适量中包覆盖剂(或碳化稻壳)确保钢水不裸露,称重达15—20吨时大包点动收流,以防水口失控,造成中间罐溢钢。

5.2.2.7浇注过程中根据中间罐钢水温度控制液面。

调整滑动水口开度时要采用点动方式,通过中间罐称量确认调整效果。

如中包渣量大于100mm(通过氧管测试),上升液面使钢渣流入溢流盘中。

及时处理塞棒粘渣。

5.2.2.8测温测温部位: 1—2流或5—6流间,7—8流或11—12流间测温头插入深度: 250—350mm5.2.2.9连续测温a.测温管第一次使用时,先将托盘放在测温管安装架上,然后将测温管装在托盘中,把通风压铁对正在管上,并把防尘帽扣在锥型接口上。

b.测温管烘烤采取随包烘烤,在中包停止烘烤前30分钟烘烤,烘烤完毕后马上投入使用。

开浇后5分钟,摘下防尘帽,将探头对准测温管安装上,然后左右晃动几下,防止两者出现间隙,造成测温不准。

c.摘下防尘帽,将探头对准测温管安装上,然后左右晃动几下,防止两者出现间隙,造成测温不准。

d.接好测温探头后,立即打开冷却风源,风源要求无油无水,风压要求夏季≥0.4MP,冬季≥0.2MP。

测温探头环境温度超过70℃时应采取冷却措施:提高风量或使探头与热源隔离。

e.天车使用吊链将测温管从中包测温孔中慢慢提起,操作者必须用夹具保护,以备下一浇次使用。

f.一个浇次结束后,检查探头内防尘玻璃,保证其清洁。

g.使用中注意事项测温管在放入与提出中包时,操作者一定要用夹具保护,不得使测温管与包盖发生碰撞;正常浇注时,钢水液面应保持高度,使测温管插入钢水深度超过300mm;测温管应避免潮湿,否则会大大降低测温管的寿命。

非测温时,应扣上防尘帽,以防杂物掉入测温孔内;测温探头前端2.5米以内应用石棉布缠绕进行隔热保护,若石棉布破损,应立即修补,另外测温探头在工作时,其中间金属软管部分要与中间包盖留有大于100mm距离;安装及取下测温探头时,手一定要握住测温探头头部,不可只拿通风管部分,防止测温探头悬空碰坏。

5.2.2.10取样取样时间:负责在大包开浇15分钟后取样,在平台上用水冷却(中高碳钢种除外),然后放入添好的样袋中通过风动送样装置送到检验室。

试样要求:试样不得有空心;试样表面平滑不得有砂眼。

5.2.2.11上一包钢包内约有5吨钢水时,取下大包长水口保护套管,观察下渣情况,发现下渣时关闭滑动水口,开始浇注下一包钢水。

5.2.2.12中间包内正常工作液位为800mm。

5.2.2.13连浇时钢包调换时间内中间包液位不得低于550mm。

5.2.2.14中间包液位低于550mm时通知机长堵流,若钢水跟不上则必须停浇。

5.2.3停浇操作5.2.3.1停浇时,中间包液位不得低于300mm。

5.2.3.2要求天车马上将钢包吊走,以便及时倒渣。

5.2.3.3清理渣盘及平台卫生,将工具、材料放好准备下一中包开浇。

5.3事故处理措施5.3.1浇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机长,根据机长指令进行正确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