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与课程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学科深度融合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3月30日,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

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眼神,一个快球、快攻,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必须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必须建立完善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标准。

二、课题界定1.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作者:刘国权来源:《成才之路》 2020年第22期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JB1318013)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国权(197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英语教学、学校管理研究。

刘国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摘要:根据初中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学情,萧红中学开展了基于初中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强化师资建设,让学校改革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文章从校本课程的类型与开发特点、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成效、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与今后设想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初中生;课程开发;师资建设中图分类号:G423;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2-0036-02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根据初中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学情,本着“以生为本”原则,萧红中学开展了基于初中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一、校本课程的类型与开发特点通过研究和摸索,课题组初步确定了基础型校本课程、拓展型校本课程、延伸型校本课程三种校本课程类型,完善了校本课程体系,丰富了课程文化。

1.基础型校本课程训练学生计算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数学校本课程属于基础型校本课程,体现生活化。

数学考试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计算错误或用错误方法计算造成失分的占较大比例,比难题失分所占的比例还高。

可见,计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数学学习。

从目前的数学评价来说,运算准确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运算屡屡出错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应试教育”强调会做题、得高分,满足于“会”,而素质教育强调创新,要求学生在“会”的基础上还要再思考,再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发布时间:2021-12-09T04:57:52.335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1月下作者:夏振华、吴仕华、赵晓丽[导读]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有效载体。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有益于适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促进校本课程的完善和发展。

河南省固始县国机励志学校夏振华、吴仕华、赵晓丽 465200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有效载体。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有益于适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促进校本课程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理论价值:通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构建适合校情、学情的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丰富、充实我国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撑性个案。

2.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积累的研究资料、实践与理论建构的范式、学科校本教材的编制与操作实验等实践数据为同类学校,特别是固始县校本课程的应用性研究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范本。

3.现实意义: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科素养、如何在学科教育中发挥出整体的育人效果、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成为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育人目标的讨论热点。

在“核心素养”落地实施上,关键问题就是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结合学科特征、学校特点、学生特性,把培养核心素养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从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0一、引言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课程内容虽不断丰富,但目前尚处于初始化阶段。

尽管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颁布了相关课标,但中小学条件不尽相同,就学科教学而言,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严重不平衡性。

仅依靠国家课程开发,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求。

此外,课程呈现学习差别明显的问题,如课程设置未斟酌学生需要而压制个性。

[1]因此,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是体现学校教育理念的必然。

[2]》研究成果在2017年发布。

[3]它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各素养间彼此联系、相互弥补、彼此促进,在各情境中发挥整体作用。

[4]结合成员校实际情况,本课程设计主要围绕社会参与维度“实践创新、技术应用、问题解决”三个方面展开。

课程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核心素养社会参与维度在小、初、高各段实践。

建设特色校本课程是核心素养提升和发展学校多元特色的必由之路。

纵观“核心素养”的提出,其概念和理论研究始于国家层面,体系构建和丰富通过课程建设实现。

二、研究设计以成员校为依托,以课题开发为聚合,确立课程性质与任务、目标与结构,撰写教材、实施课程。

以“调查遴选—论证课题—方案制定—教学实践—归纳交流—评价反思”路线进行。

通过实践优化课程,依托工作室等平台展示成果。

行动研究为主,辅以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案例研究等。

通过课堂资料、数据等调控进程。

三、课程实践内容主要覆盖软硬件、多媒体和程序设计(表1)。

小学以《Pivot Stickfigures Animator 开发设计》、初中以《基于3D 创意设计开发》、高中以《Android 系统下App开发》为主展开。

在综合环境中学习,在项目活动中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实践“实践创新、技术应用、责任担当”三个方面特色素养课程。

主要对象:医科大学子女学校4年级、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王玉1,朱文2(1.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2;2.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学科教学亟需课程之外的优质校本课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研究》课题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研究》课题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研究》课题研究篇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途径研究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开发具有核心素养的劳动课程,实施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然后分析了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核心原则和目标,最后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劳动课程开发方式及其特点。

针对具体课题,本文还介绍了如何制定课程计划、实施评价等具体的实施步骤。

本文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劳动教育方案,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实施途径一、引言劳动教育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劳动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开发具有核心素养的劳动课程,实施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养,是影响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包括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养,是影响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包括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三、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核心原则和目标1.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劳动教育方案,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

2. 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原则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实践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问题的提出1.1.1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制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教育总目标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一个具体阐述,属于宏观教育目标层面,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架构。

课程是实现育人旨趣的最重要载体,如何让这个顶层设计在学校教育情境中落地,需要依赖于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与实施。

因此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十分必要。

1.1.2 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需要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管理权责,在此背景下学校不再只是简单的安排和实施国家课程计划,而是要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实施课程方案。

学校成为课程体制中的关键管理者,其核心的工作就是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即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构成了一个学校的课程整体。

然而由于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意识的制约,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仍显薄弱,有必要在实践中去进一步理清相关基本问题,提升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品质。

1.1.3基于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课程权力逐步解放与下移,在赋予了地方和学校空前的权力与责任的同时,深化了对课程的认识,提升了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实现了我国基础教育从教学到课程的转向。

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课程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可选择的高品质课程成为衡量学校办学品质的关键指标。

但是,在中小学课程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实践困境,如课程开发的盲目与随意,课程开设与学校教育哲学之间关联度不高;片面理解课程建设,只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忽视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等问题。

1.2课题界定1.2.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程整合策略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程整合策略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202教育版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有效实施,对我们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了新的指示和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小学课程整合策略实践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缺乏小学课程整合资源开发与利用经验,教师的认识不足,出现教材地位被弱化的情况;为情境而设置情境,联系实际变成装饰;收集和处理信息流于形式等。

因此,针对小学课程整合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索,抓住小学课程资源整合开发的关键点,以学生为本,应对小学课程资源整合的开发,深度挖掘教材,把握开发利用小学课程资源整合的基本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所以,我们课题组教师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程整合策略研究》的课题进行探究学习,希望对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和改善。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核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小学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旨在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纵观我们新时代小学教育教学,我们教师得到的教学培训还是不够充分,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知识更新较慢。

小学课堂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认知和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所以这样的教学已不适合小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而小学课程整合教学侧重了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等特点,学生也易于接受。

由于小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使学生感到小学课堂枯燥无味,教师也缺少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目的很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在小学课程整合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课题组教师确定了本次《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程整合策略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统整、开发、重组、优化、融合等整合形式实现小学课程整合策略,以达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之目的。

【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申报表及设计与论证活页

【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申报表及设计与论证活页
4.2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评”情况,针对调查分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评不一致的原因。
4.3部分通过对教学实践案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两方面进行分析,检验实验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评一致,检验本研究所提出的教学策略的效果
总结阶段(2025年4月—2025年6月)全面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撰写论文,课题结题报告。
4.4研究方法
4.4.1问卷调查法:对本校高中生发放有关本研究的简单问卷,了解高中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解的状况和水平,研究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设计对策
4.4.2文献研究法: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同时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结合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理解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内涵、构成与认知层次,教师率先建立正确的观念,为本课题的的研究奠定基础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主要承担人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课题文集》(包括课题申请表、开题报告、中期小结、结题报告等)
资料汇编
2023.9-2025.6
课题成员
典型案例、教学设计、论文、采访记录
案例、随笔
2023.9-2025.4
课题成员
学习实录,活动照片、课堂实录、微课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申报表
课题申请立项论证
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毫无疑问在整个高中教学占据了及其重要的地位。物理这门学科,要求我们培养物理学子的物理核心素养及实践探究能力。所以,落实到教学中便要求我们学生也应该具备相对应的素养。可是,现在物理在面对物理实验这一部分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难达到目标。其次,物理学实验的核心素养包含了许多能力维度的要求,教师要想得知学生是否达成核心素养体系下的目标,仅仅靠着练习、考试上的试题无疑是无法体现出来。故而,“教-学-评一致性”会是尤溪县举办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教研活动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通过该课题研究可以确实聚焦于教研活动的讨论点,增长物理实验课堂的授课水平,提高课例研究能力和学科素养,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良好的研究习惯。将先进教育理念与学科教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得学生喜欢物理学科,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探究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探究

LIBERAL ARTS FANS2023年第12期教育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为确保全体学生都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要提高教师水平,发展教师特长,引导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有选择、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打造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1]。

这就要求教师有选择、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同时从校情、学情出发,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积极开发、整合富有本地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灵活实施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为深入研究省级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究”,安庆市第二中学语文课题组成员开发并实施了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亲缘关系”和“古诗词鉴赏”。

为科学考察安庆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情况,笔者设计了学前调查问卷和学后调查问卷,观摩并录制了两节语文校本课程示范课。

针对校本课程“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亲缘关系”发放学前和学后调查问卷各3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30份;针对校本课程“古诗词鉴赏”发放学前和学后调查问卷各4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40份。

现结合本次调查问卷结果和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反思其中的不足,为制定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规划方案提供依据与参考。

一、科学开发是前提(一)充分考虑校情、学情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应该立足于校情和学情,兼顾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真正做到“以校为本”。

安庆市第二中学是安徽省示范高中,也是安徽省新课程改革试验样本学校,学校每年招收的高中生源质量整体较好,在市区仅次于安庆市第一中学,但由于近几年每年招生数量在800人左右,其中又包含许多定向指标,定向招生的对象没有分数门槛限制,导致学生进校时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特色校本课程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①人才培养的需要。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教育培养出具有综合知识、实践创新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

传统的单一式的国家统一课程及人才评价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要求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等实际情况,积极开设校本课程。

②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校本课程设置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体现师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具备鲜明学校特色。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进而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③高考改革的需要。

新高考带来的改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录取模式的改变,着力于学生核心素质的综合培养,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带来高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即由“满堂灌”到“主动学”、由“行政班”到“选课走班”、导师制的“生涯规划”彻底植入高中学习。

前者要求学生除了高考分数之外,还需具备价值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等对于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的综合素质,既要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后者要求构建多样化校本课程,满足选课走班及生涯规划的需要。

④学校特色办学的需要。

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更好地融合学校文化,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从而形成学校特色。

(2)课题界定①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课题申报范文:2651-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申报范文:2651-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一)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趋势:自2001年开始,“素养”一词频繁出现在国家教育文件中。

首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随后,这一目标又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新课程培养目标。

以这两个文件为指导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同样出现了诸如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语文素养、艺术素养、美术素养、音乐素养、健康素养等名词,部分学科的课程标准还在前言、课程理念或课程性质部分明确规定学科素养为课程核心培养目标,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等。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的“核心素养”概念,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具体到课程改革上,将基于学科本质观来确立学科素养,基于学科素养来择定学科课程内容,基于学科课程内容来研究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将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11 年颁布的修订后的 19 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有 16 门提及学科素养在课程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及课程体系对学科素养的支持作用,即使未提及学科素养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门课程,也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行为与习惯等维度描述了课程目标。

学术界也开始关注“学科素养”这一问题。

2014 年10月召开的“第四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以“学科教学和学科素养”为主题,2014 年 11 月召开的“第九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以“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建设”为主要议题。

学科素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课题试就学科素养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进行梳理,以期推进相关研究和实践的进步。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必要能力和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协作等综合素质,可以帮助学生成功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挑战。

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目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未来职场对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缺乏实际的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在职场上面临较大的挑战。

因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在数学教育中注重校本课程的运用和开发。

首先,校本课程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为出发点,针对性地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并选用适当的教材和资源。

同时,应该注重知识的整合和建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实施成效的评估为了评估校本课程的实施成效,学校可以采用定期测评和学习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从知识掌握、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评估学生的表现。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来评估校本课程的实际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核心素养引领下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创新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核心素养引领下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创新研究

核心素养引领下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创新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四、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要求逐项填写,限4000字以内)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随着对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研究,本研究团队对国际组织有关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的报告有所关注,在文献阅读和科研实践中,也了解到一些学校,尤其是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学校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己经开始涉及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对这一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但主要以介绍国际组织的研究成果、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介绍本校课程建设框架的形式展开,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和个案分析比较少,特别是乡村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比较薄弱,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在学校层面具体能够如何设计、如何实施?实施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参考又存在哪些问题?学校为何要基于核心素养建设自己的校本课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是如何开发和实践的?等等这些疑惑都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2)课题界定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在国家课程框架规定的限度内,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生的性质、特点及可利用的资源,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校为参与主体,有课程专家、校外团体或个人共同参与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如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在这份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明确了学生应该具备的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完整地构建了学生在各学段的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这个文件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要求教育者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成长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学生发展总体要求进行细化、具体化。

目前,核心素养是通过顶端设计,贯通各学科来进行研究的。

在实现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转化、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它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

构建怎样的课程体系,将意味着我们能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怎样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教育标准的形式逐步发展变化,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已经逐渐被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所代替,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不断研究,逐步构建了学生核心素养模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呢?首先,在培养对象上,教育领域的趋势是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心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是从全面发展角度出发,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教育问题,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标准是从具体学科出发,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实现教育过程应该满足的标准。

其次,在价值取向上,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塑造青少年能力与品行,保持身心健康,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是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每个人是社会一分子,都肩负对社会群体的义务和责任。

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和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生命的意义。

再次,在内容结构上,系统性、特色性是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特征。

尽管世界各国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不全相同,但是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建立健全的社会。

基于核心素养的1+X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省课题申报活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1+X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省课题申报活页)
本课题制定研究目标时,遵循了系统论的原则,即整个课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目标构成课题的要素,内部又自成一个小的系统,将1+X课堂教学的各个内在要素统一起来,并通过与外在环境相互联系发挥其整体功能。
研究内容 :
1.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1+X阅读模式的调查研究。
(1)围绕师生开设1+X阅读的教学研究如:课外阅读情况,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执行能力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建立的学校1+X阅读的教学资源库,让本校教师在实施中走进1+X阅读模式,共同开发阅读课程资源,进而形成学校课程特色。
2.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1+X阅读教学模式的教师指导体系,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3.通过本课题研究,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形成有效的1+X阅读评价体系。
结合各学校实际,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认真分析,细致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老师认识,增强研究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保证。
(3)实施阶段二——行动研究阶段(2020.9——2020.1)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观察记录各子课题组教学现状,分析实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期举行基于核心素养的1+X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及时总结,不断优化研究。筛选资料,总结经验,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4.基于核心素养的1+X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对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筛选、提炼各类有效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
(2)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重点探究优化1+X阅读教学的策略。

核心素养 课程开发 研究内容

核心素养 课程开发 研究内容

核心素养课程开发研究内容
1.核心素养的概念定义及内涵分析,深入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意义。

2. 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分析国内外核心素养课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建立适合本国实际的核心素养课程体系。

3.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原则及方法,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4. 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建立科学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核心素养教师培训的开展,建立适合核心素养课程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的水平,促进核心素养教育的发展。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为核心素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和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 -。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至信”德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至信”德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 “至信”德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1-05-06T13:27:13.587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3月作者:赖济强刘少桃[导读] 关于“核心素养”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学者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美国学者伯尼·特里林和查尔斯·菲德尔在 2011 年提出了“21 世纪知识技能彩虹结构图”,认为 21 世纪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包括生活与职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这三个模块。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实验小学赖济强刘少桃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理论基础(一)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学者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美国学者伯尼·特里林和查尔斯·菲德尔在 2011 年提出了“21 世纪知识技能彩虹结构图”,认为 21 世纪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包括生活与职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这三个模块。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赖莫斯教授认为,21 世纪核心技能包括三大部分:自我技能、人际技能和认知技能。

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特点提出的学生学科学习中应当学习掌握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素养,目前尚在探索中。

(二)关于“至信”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载体。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尊重地方差异和学校差异,促使学校在国家课程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办学思想、理想追求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确定个性化、特色化课程。

校本课程应反映学校的特色,即学校在培养目标上的特殊要求,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至信”取义我校“因至而信,因信而至”的办学理念。

在“至信教育” 的学校文化建设品牌的引领之下,“信”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解释为信任、相信,以及自信、诚信和信仰,而“至”则可理解为去到、到达。

正是因为信任和相信,所以一往无前地追寻,到达理想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达成了目标和理想,使得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蜕变为一个有自信、讲诚信、有信仰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请书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学科分类
课题负责人
责任单位
填表日期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11月修订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认可所填写的《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审批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同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投标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

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

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

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

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

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维护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

遵守《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

7.明确课题研究的资助和立项部门。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发表时须在醒目位置独家标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与课题立项通知书相一致。

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须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

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

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10.遵守财务规章制度。

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得滥用和挪用。

课题结题时如实报告经费使用情况,不报假帐。

11.按照预期完成研究任务。

课题立项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课题并按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12.成果达到约定要求。

课题成果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公开发表,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特授权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并向我省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者(签章):__________
年月日
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
1.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2.关键词按研究内容设立。

最多不超过4个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3.学科分类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

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A.教育基本理论
B.教育心理
C.教育信息技术
D.比较教育
E.德育
F.课程与教学论 G
教育测量与评价 H.教育经济与管理 I.教育发展战略 J.基础教育 K.高等教育 L.职业
教育 M.继续教育 N.民办教育 O.学前教育 P.特殊教育 Q.体育卫生美育 R.民族教育
S.国防军事教育 T.教育史 U.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V.其他
跨学科的课题,请按主学科填写。

4.课题负责人系指真正承担课题研究和负责课题组织、指导的研究者。

不能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的,不得申请。

5.课题类别请选项填写,限报1
B.重点课题
C.一般课题
D.专项课题(不同类别结题成果要求详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网站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6.研究类型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
7.担任导师系指申请人本人担任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情况,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A.博士生导师
B.硕士生导师
C.未担任导师
8.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

9.所在市请选项填写,限报1
A.济南市
B.青岛市
C.淄博市
D.枣庄市
E.东营市
F.烟台市
G.潍坊市
H.济宁市
I.
泰安市 J.威海市 K.日照市 L.莱芜市 M.临沂市 N.聊城市 O.德州市 P.滨州市Q.菏泽市
10.所属系统系指申请人单位的属性。

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A.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
B.省属高等院校(含高职院校)
C.教育厅直属单位
D.其他教
科研机构 E.中小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幼儿园等) F.教育厅属处室 G.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H.其他
11.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必须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和电子信箱。

12.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单位领导、科研管理、
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13.预期成果系指公开发表的专著或研究论文。

请根据申请的课题类别的成果要求填写。

例如:
A.专著
B.译著
C.研究论文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 其他
14.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注意小数点位置。

15.页数不够可加页,页码作相应调整。

一、数据表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五年来主持的相关重要研究课题(请提供课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如课题立项证书、结题证书)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五年来主持的重要研究课题已结题相关证书、
证明复印件张贴处
四、课题设计论证
五、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
说明: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中的成果名称、形式(如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须与《课题论证》活页相同,活页中不能填写的成果作者、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发表或出版时间等信息要在本表中加以注明。

与本课题无关的成果不能作为前期成果填写;合作者注明作者排序。

六、预期研究成果
注:
1.重点课题应出版学术专著1部,或者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2.凡是由经费资助的一般课题和专项课题应出版专著1部,或者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

七、经费预算
八、经费管理
九、推荐人意见
说明:本表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十、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十一、市级规划办、教育厅直属单位、高等院校审核意见
十二、评审意见
说明:
1.本表由评审专家填写,申请人不得填写。

2.请在“评价指标”对应的“专家评分”栏选择一个分值画圈,不能漏画,也不能多画,权重仅供参考。

3.如建议该课题入围,请在“综合评价”栏A上画圈,不建议入围的不做标记。

4.本表须评审专家本人签字或盖章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