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病理解刨学
![病理解刨学](https://img.taocdn.com/s3/m/fec09e5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2.png)
病理解刨学病理解剖学是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其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组织和器官的解剖学研究,病理解剖学能够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为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病理标本,它可以是整个器官、组织切片或者细胞。
病理标本的制备是病理解剖学研究的第一步,它需要经过固定、切片、染色等处理过程。
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的形态学特征,病理学家可以了解病变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炎症、肿瘤、变性、坏死、纤维化等多种病变类型。
其中,炎症是最常见的病变之一。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其特征是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物的形成以及炎细胞的浸润。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炎症标本的特征,可以确定炎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肿瘤是病理解剖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肿瘤是指机体组织中细胞增殖异常、形态学异常的病变。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肿瘤标本的形态学特征,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病理解剖学也可以观察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
变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可逆性变性和不可逆性变性。
可逆性变性是指细胞和组织结构在损伤因素消除后能够恢复正常;而不可逆性变性是指细胞和组织结构受到严重损伤后无法恢复。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变性标本的特征,可以判断变性的类型和程度,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坏死是组织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后的一种死亡形式。
坏死的特征是细胞浆和细胞核的结构破坏,细胞膜的溶解,以及细胞崩解和炎细胞的浸润。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坏死标本的特征,可以确定坏死的类型和范围,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纤维化是一种病理过程,其特征是纤维组织的增生和沉积。
纤维化可以是炎症、肿瘤、变性和坏死等多种病变的后果。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纤维化标本的特征,可以判断纤维化的类型和程度,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学名解
![病理学名解](https://img.taocdn.com/s3/m/30b0b517fad6195f312ba657.png)
绪论(一)名词解释1.病理学2.尸体解剖3.活检4.细胞学检查答案(一)名词解释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病理学又叫病理解剖学,主要研究和阐明疾病发生的原理(病因学)、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发病学),注重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病理变化)和由这些变化引起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联系)以及转归和结局等。
2.尸体解剖(尸检):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
作用有:确定死因;发现某些特殊疾病;收集、积累各种疾病的病理资料;获取器官移植用的脏器。
3.活组织检查(活检):对活体组织采用局部切除、钳取、针吸、搔刮等方法,进行病理检查。
目的在于:在活体情况下对患者作出诊断;对术中患者作出诊断,协助选择术式和手术范围;观察病情,判断疗效;根据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等方法对病变性质、功能状态和组织来源作出判断。
4.细胞学检查:采集病变部位自然分泌液、渗出物、排泄物或人工获取的各种脱落细胞进行固定、染色,观察,以判断病变性质。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名词解释1.适应2.肥大3.变性4.虎斑心5. 淀粉样变答案(一)名词解释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3.变性:是指细胞或组织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行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4.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位虎斑心。
5.淀粉样变:淀粉样变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呈棕褐色,再遇稀硫酸时由棕褐色变为深蓝色。
这种淀粉样物质在HE染片中呈均质性粉色至淡红色。
病理学尸体解剖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尸体解剖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e0122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a.png)
病理学尸体解剖的名词解释病理学尸体解剖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死者尸体进行解剖,以观察和研究病理变化,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病理学尸体解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1. 病理学(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通过对组织、细胞和尸体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2. 尸体解剖(Autopsy)尸体解剖是通过解剖已故人体来了解死因和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提供对尸体内部的直接观察,以确定死因、确认已知疾病的存在或发现新的疾病。
3. 死因鉴定(Cause of Death Determination)死因鉴定是指通过对尸体解剖、病史和临床表现的综合评估,确定一个人的死因。
死因可以是自然死亡、外伤、中毒或其他疾病等。
4. 组织学(Histology)组织学是研究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组织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以诊断疾病并了解其发展过程。
5. 病理标本(Pathological Specimen)病理标本是医生通过手术或尸检获取的人体组织或器官样本,用于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诊断。
病理标本可以通过切片染色等方法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以获取相关疾病的诊断信息。
6. 病理报告(Pathology Report)病理报告是基于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对病理标本的观察、诊断和鉴定进行记录和总结的文档。
病理报告中通常包括标本的来源、组织的病理变化、细胞类型、诊断结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7. 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引起的组织或细胞结构、功能和形态等方面的异常改变。
通过观察病理变化,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分级和预后评估。
8. 病理诊断(Pathological Diagnosis)病理诊断是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定的过程。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教学内容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4e1832b9b6648d7c1c74684.png)
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尸体剖检:是家畜病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运用病理学有关技术和知识检查死亡动物尸体的各种变化,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动物实验:在人为条件下,实验复制动物疾病的模型,并对其研究的方法。
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发展过程的研究。
临床病理学研究:对自然发生疾病的动物,进行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以了解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
本研究方法是临床常见的研究方法。
活体组织检查:运用切除或穿刺的方法,从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检查。
常用于肿瘤的诊断、某些病变性质的确定等。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运用培养基,创造人为的细胞、组织生长条件,来研究选定细胞、组织的生长情况以及某些条件对细胞生长、代谢、形态变化的影响。
常见的有:病毒对细胞的作用研究、吞噬作用的研究等。
大体观察:用肉眼并辅以放大镜、量尺和衡器等对尸体、器官和组织中病变的大小、形状、重量、色泽、质度、分布、切面性状等进行观察和检测。
组织学观察:运用组织学方法(组织切片、染色技术、显微镜技术等)观察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
常用的组织切片技术是石蜡切片、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染色法、主要运用光学显微镜。
细胞学观察:运用细胞涂片技术,对脱落的细胞、穿刺的细胞以及积液中的细胞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临床较多见的是血液细胞涂片;细胞分析系统的运用(测定特定细胞的截面积、周长、直径、光密度等)。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对组织切片运用化学的原理,采用化学试剂等与组织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在局部形成特殊的有颜色的物质,以了解细胞的物质代谢变化。
超微结构观察:运用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技术或金属镀膜技术对细胞内部(透射电镜技术)或表面微细结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观察的方法。
2012年《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_0
![2012年《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_0](https://img.taocdn.com/s3/m/6344ca752e3f5727a5e962a9.png)
---------------------------------------------------------------最新资料推荐------------------------------------------------------ 2012年《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2019 年《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说明:本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纯自己手工整理总结,并不代表考试范围,只作为复习参考。
( 51 以后为答疑后添加。
) 1、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2、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化生:一种已分化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细胞的过程。
4、变性: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而数量显著增多,伴有功能的变化。
5、虎斑心:在严重贫血时,可见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存在,状如虎皮斑纹。
6、坏死:活体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7、坏疽:1 / 9在身体内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后继发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而出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
8、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的过程。
9、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和各种炎细胞组成,肉眼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10、淤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
11、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2、栓塞: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3、梗死:由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14、绒毛心:在心包的纤维素性炎时,由于心脏的搏动,使心外膜上的纤维素形成绒毛状物覆盖在心表面。
15、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为特征的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最新资料推荐------------------------------------------------------ 16、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特征为组织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38d2006bed5b9f3f90f1c98.png)
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尸体剖检:是家畜病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运用病理学有关技术和知识检查死亡动物尸体的各种变化,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动物实验:在人为条件下,实验复制动物疾病的模型,并对其研究的方法。
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发展过程的研究。
临床病理学研究:对自然发生疾病的动物,进行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以了解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
本研究方法是临床常见的研究方法。
活体组织检查:运用切除或穿刺的方法,从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检查。
常用于肿瘤的诊断、某些病变性质的确定等。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运用培养基,创造人为的细胞、组织生长条件,来研究选定细胞、组织的生长情况以及某些条件对细胞生长、代谢、形态变化的影响。
常见的有:病毒对细胞的作用研究、吞噬作用的研究等。
大体观察:用肉眼并辅以放大镜、量尺和衡器等对尸体、器官和组织中病变的大小、形状、重量、色泽、质度、分布、切面性状等进行观察和检测。
组织学观察:运用组织学方法(组织切片、染色技术、显微镜技术等)观察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
常用的组织切片技术是石蜡切片、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染色法、主要运用光学显微镜。
细胞学观察:运用细胞涂片技术,对脱落的细胞、穿刺的细胞以及积液中的细胞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临床较多见的是血液细胞涂片;细胞分析系统的运用(测定特定细胞的截面积、周长、直径、光密度等)。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对组织切片运用化学的原理,采用化学试剂等与组织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在局部形成特殊的有颜色的物质,以了解细胞的物质代谢变化。
超微结构观察:运用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技术或金属镀膜技术对细胞内部(透射电镜技术)或表面微细结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观察的方法。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1eac2fc102de2bd960588f5.png)
1淀粉样变(Amyloidosis)是指在某些组织的网状纤维、血管或间质内出现淀粉样蛋白沉着物的一种病变。
这种沉着物化学性质上属糖蛋白,新鲜变性组织因与碘发生反应呈黑褐色而称之。
2 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产物中。
这种钙化并无血钙含量的升高,即没有全身性钙磷代谢障碍,而仅是钙盐在局部组织的析出和沉积。
3坏死(necrosis)在活体内局部(一些细胞、个别器官或整个肢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
4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凝固性坏死是指组织坏死后,组织蛋白未发生崩解液化、而是发生凝固,坏死组织变为灰白或灰黄、干燥而无光泽。
5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液化性坏死是酶性消化过程占优势(脂质、水含量高)、形态以液化状态的空隙、筛孔状形成为特征。
坏死组织迅速崩解液化。
6 极化(organization)7 包囊形成(encapsulation)8 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除骨和牙齿外,在机体的其它组织发生钙盐沉着的现象,称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9 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产物中。
这种钙化并无血钙含量的升高,即没有全身性钙磷代谢障碍,而仅是钙盐在局部组织的析出和沉积。
10 Metastatic calcification 转移性钙化是由于全身性的钙、磷代谢障碍,血钙和(或)血磷含量增高,钙盐沉着在机体多处健康组织中所致。
钙盐沉着的部位多见于肺脏、肾脏、胃粘膜和动脉管壁。
11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肉芽组织是指富有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的新生幼稚结缔组织。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填充伤口的缺损,使创面得以修复,因而它是创伤愈合的物质基础。
病理解剖学考试重点
![病理解剖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cd88a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e.png)
病理解剖学考试重点1.、名词解释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的过程。
坏死:是活体内局部、组织的死亡。
坏疽:指大块组织凝固性坏死并伴有腐败菌感染机化: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称为机化。
包裹:常由周围新生的结缔组织加以包裹凋亡:由基因调控自身启动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再生: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分裂增生。
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侵润。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由于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有质块的过程,这种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含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或称被动性充血,通常又称淤血。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所发生的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防御性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与损伤和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纤维素性炎:炎症过程中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在炎症灶内形成纤维蛋白。
假膜性炎: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纤维素、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称为假膜性炎。
绒毛心:心包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的纤维素发生凝固并随着心脏不断搏动、牵拉和摩擦形成绒毛状,覆盖在心脏表面,因此称作绒毛心。
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或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性性。
癌前病变: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某些良性病变。
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层内的癌,癌组织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徒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37f5102eff9aef8941e0649.png)
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苏木精(呈碱性),可将细胞核染色质、包浆中的某些物质染成蓝紫色;伊红(呈酸性)可将细胞浆的一些物质染成红色。
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使其体积缩小。
化生:为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所替代的过程。
磷化:以鳞状上皮替代其它上皮的化生。
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细胞浆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功能障碍。
脂肪肝:重度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称为脂肪肝。
细动脉硬化症:血管壁玻璃样变性,使细动脉的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狭,甚至闭塞,增加血流阻力,称细胞动脉硬化症。
酒精小体:在酒精中毒时,肝细胞内出现的不规则的红染玻璃样变性物质。
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的水分减少,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仍然保持原来的结构轮廓,故称凝固性坏死。
衰老:老化长期积累的结果,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明显衰退。
二期愈合:组织缺损性较大、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需要清创,超过七天才能愈合。
干细胞:个体发育过程中具有无限或较长时间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肉芽组织:新生的复函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缔结组织。
稳定性细胞:这类细胞有较强的潜在再生能力,生理情况下处在细胞周期的静止期不增值,但是当收到损伤或刺激时,开始分裂增生,参与再生修复。
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文。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经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白色血栓:主要有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呈白色的血栓。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生命体组织,对致炎因子及局部损伤所产生的以血管渗出为主的防御性反应。
炎性细胞浸润:白细胞进入组织间隙并发挥吞噬作用,称为炎性细胞浸润。
法医学鉴定中的病理解剖学
![法医学鉴定中的病理解剖学](https://img.taocdn.com/s3/m/864a00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d.png)
法医学鉴定中的病理解剖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法医学在犯罪调查和司法领域的作用日益重要。
作为法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病理解剖学在鉴定和判断死因、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法医学鉴定中的病理解剖学”为题,探讨病理解剖学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其重要性。
一、病理解剖学的定义和作用病理解剖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变形态以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对死者遗体进行解剖、观察和分析,获取病理学知识,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
在法医学中,病理解剖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死因鉴定:病理解剖学通过对遗体进行鉴定和病理学分析,确定死因。
从死者遗体的组织和器官变化情况、病变范围等方面,判断死因是否为意外、自然死亡、他杀等。
这对于犯罪调查和司法裁决具有重要意义。
2. 疾病诊断:病理解剖学可以通过对遗体组织和器官的病变形态及分布情况的观察和分析,确定疾病的种类、性质和变化程度。
这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疾病的防控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
3. 毒物鉴定:病理解剖学可以通过对遗体组织和器官的毒物分布情况、病变形态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确定是否有毒物中毒的病理改变,从而鉴定是否存在毒物引起的死亡或者损害。
4. 损伤鉴定:病理解剖学通过对尸体的剖检和病变鉴定,可以确定损伤的性质、大小、范围以及致伤机制。
这对于犯罪调查和刑事诉讼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探明案件的真相和判定责任。
二、病理解剖学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案例1. 死因鉴定案例:一名公司高管在家中突然死亡,病因未明。
法医学鉴定人员进行了病理解剖学检查,并观察到其心脏存在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肌梗死病灶,最终确定死因为冠心病。
2. 毒物鉴定案例:一对夫妻在家中接连离奇死亡,初步判断可能是中毒引起。
通过病理解剖学检查,发现两人体内存在大量有毒物质,并鉴定为无机砷中毒,最终确认死因为中毒。
3. 损伤鉴定案例:一名儿童被发现死于坠楼,初步判断为事故。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84ad17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8.png)
A:瘙」指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癌前痣虹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阿米蹴—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人体所致。
B:槟榔旺J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
因此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形如槟榔切面的条文,称为槟榔肝。
变性J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产物异常堆积。
变质J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玻璃样变性:细胞内、血管壁和结缔组织中出现均质、粉染的毛玻璃样半透明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J骨和牙之外的其他部位出现钙盐沉积。
魔痕组织J指肉芽组织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指细胞增生活跃,并伴一定程度异型性的病变,本身尚不具备癌的诊断标准。
自血通_它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以骨髓被肿瘤细胞弥漫性替代为特征。
C:创伤愈合: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表现出各种组织再生过程的协同作用。
充血:局部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D:遗口_依赖能量的细胞内死亡程序活化导致的细胞自杀,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的活体内单个细胞死亡。
动脉性充虹器官或组织内细动脉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
动脉避邈化“指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弹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
病变特征是血浆内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浸润和沉积于大、中动脉内膜,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动脉变硬,心、脑、肾等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贫血性梗死等病变。
大吐性幽—多为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急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通常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
E:恶病质:机体极度消瘦,显著衰弱和严重贫血的状态称为癌性恶病质。
尸: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多由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所致,可有数量增多。
蛭离织虹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在皮肤、肌肉和阑尾。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20c3178844769eae109ed56.png)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第一部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它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2.刺激:能够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3.反应:是指由刺激引起机体的活动变化。
4.兴奋:指机体或可兴奋组织、细胞在接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加强。
5.抑制:指机体或可兴奋组织、细胞在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状态减弱。
6.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7.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8.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的生存环境,故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以及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简称稳态。
10.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
包含物质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能量产生及转换利用)。
11.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活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是体内最重要、最普遍、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调节方式。
1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1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而由于自身特性对环境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过程。
14.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5.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6.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7.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8.正反馈:在体内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20c3178844769eae109ed56.png)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第一部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它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2.刺激:能够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3.反应:是指由刺激引起机体的活动变化。
4.兴奋:指机体或可兴奋组织、细胞在接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加强。
5.抑制:指机体或可兴奋组织、细胞在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状态减弱。
6.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7.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8.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的生存环境,故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以及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简称稳态。
10.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
包含物质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能量产生及转换利用)。
11.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活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是体内最重要、最普遍、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调节方式。
1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1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而由于自身特性对环境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过程。
14.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5.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6.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7.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8.正反馈:在体内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c3f0d0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9.png)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变化过程和病因的科学。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病理学名词的解释。
1. 病理学(Pathology):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和结局的科学。
2. 细胞学(Cytology):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3. 组织学(Histology):研究组织结构和组织器官的构成、功能和发生等的科学。
4. 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al Anatomy):研究病变形成的过程和解剖学改变的科学。
5.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研究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变化的科学。
6. 病理诊断(Pathological Diagnosis):通过对组织、细胞或体液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疾病发生的种类和性质。
7. 病理分级(Pathological Grading):通过评估肿瘤细胞的异型度、细胞增生程度等标准,对肿瘤进行分级,评估其恶性程度。
8. 病理分期(Pathological Staging):根据病变的大小、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确定肿瘤的分期,评估其临床预后。
9. 细胞增生(Cell Proliferation):细胞通过分裂和繁殖增加数量的过程。
10.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细胞主动选择性地自杀的过程,是细胞数量控制的重要机制之一。
11. 癌变(Carcinogenesis):正常细胞逐渐转变为恶性肿瘤的过程。
12. 肿瘤(Tumor):由一群异常增生的细胞组成的异常生物体,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13. 良性肿瘤(Benign Tumor):细胞间质正常,生长缓慢,不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肿瘤。
14. 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细胞间质异常,生长快速,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的肿瘤。
15. 溶酶体(Lysosome):细胞内含有多种酶的胞器,能够消化细胞内外的物质。
16. 抗原(Antigen):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病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学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cc1c74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a.png)
病理学名词解释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学科,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在病理学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解释。
1.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化学、病理免疫学、病理遗传学和病理统计学等多个分支。
2. 病理解剖学病理解剖学是研究疾病相关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的学科。
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和改变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对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组织学结构、生理功能、代谢和生化过程等的影响和改变。
4. 病理化学病理化学是研究疾病相关物质代谢和分子机制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对生化代谢过程的影响和改变,包括代谢物的合成、分解、转运和储存等。
5. 病理免疫学病理免疫学是研究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和改变,包括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和肿瘤免疫反应等。
6. 病理遗传学病理遗传学是研究疾病与遗传因素的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的遗传基础、遗传模式和遗传变异等,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7. 病理统计学病理统计学是研究疾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统计学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病因、病理类型和地理分布等,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8. 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确定疾病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的过程。
它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9. 病理标本病理标本是指从病人身体中取得的组织、细胞、液体等样本。
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范围和程度,为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0. 病理报告病理报告是病理学家对病理标本进行观察和分析后所做的书面报告。
病理报告中包括病理诊断、病理类型、病变范围和程度、组织学结构、细胞学特征等内容,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名词解释病理解剖学的概念
![名词解释病理解剖学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dc7115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1.png)
名词解释病理解剖学的概念病理解剖学,作为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通过对死者尸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进而对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涉及疾病的形态学、微观结构、功能以及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病理解剖学的定义、历史、研究内容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展开论述。
病理解剖学这一术语源自希腊语,其中“病理”代表疾病,而“解剖学”则指解剖学科。
通过解剖分析尸体的病变情况和变化机制,病理解剖学帮助我们了解疾病在身体内的基本原理,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病理解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19世纪,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埃及文明和希腊文化。
埃及人的木乃伊制作和希腊人对尸体的解剖实践,为病理解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时期,由于宗教和文化限制,病理解剖学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解剖学的兴趣再度被唤起,病理解剖学才开始逐渐形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病理解剖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疾病的形态学变化、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病变区域的解剖定位以及致病机制等。
常见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形态学、组织学、器官病理学以及系统病理学等方面。
病理解剖学的目标是通过对病变的观察和分析,探索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学特征,以期提供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
病理解剖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首先,病理解剖学在疾病的确诊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医生可以确定死者的死因以及为活体病人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其次,病理解剖学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对病理解剖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疾病在人体内的发展过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此外,病理解剖学在医学教育和科研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医学学生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同时,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新药和治疗方法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尽管病理解剖学在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人体伦理和法律等因素的限制,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对象相对有限。
病理解剖学的名词解释_概述__创办史
![病理解剖学的名词解释_概述__创办史](https://img.taocdn.com/s3/m/7898877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c.png)
病理解剖学的名词解释_概述__创办史病理解剖学的名词解释剖学(anatomy,来自希腊语anatome,从ana-temnein,劈碎)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zootomy)和植物解剖学(phytonomy)。
动物解剖学当中的比较解剖学(即动物形态学)指不同动物种类间的结构的研究,专论解剖学则局限于个别一种动物的结构的研究。
解剖学概述简介解剖学(anatomy,来自希腊语anatome,从ana-temnein,劈碎)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zootomy)和植物解剖学(phytonomy)。
解剖学的主要分支是比较解剖学(comparative anatomy)、组织学(histology)和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动物解剖学动物解剖学当中的比较解剖学(即动物形态学)指不同动物种类间的结构的研究,专论解剖学则局限于个别一种动物的结构的研究。
人体解剖学从实用性看,对于人类的研究是专论解剖学当中最重要的分组,故此人类解剖学可从不同的观点处理。
医学当中的人体解剖学包括健康人体的各样结构的确切形态、位置、大小和各结构间的关系的知识,上述学问被称为描述性或形态性人类解剖学,又称为人体解剖学。
人体极其错综复杂,所以只有少数的专业人体解剖学家,经过多年观察病人后,能掌握它的全部细节。
大多数专家专攻人体某些部分,例如大脑或内脏,对于人体其余部位,亦掌握能应付工作需要的知识。
形态解剖学的知识必须从重复的解剖和观察人类尸体当中得到。
这种知识如同领航者的知识一般,必须精确,而且在紧要关头能够发挥。
从形态学上的观点,人体解剖学是一项科学性和令人著迷的学问,其目标是探索人体现有的结构从何而来,需要胚胎学(embryology)或发展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系统发育(phylogeny)和组织学这些相近学科的知识。
疾病的名词解释病理学
![疾病的名词解释病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b908da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b.png)
疾病的名词解释病理学疾病是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异常状态,表现为身体功能或结构的改变,导致机体不能正常进行生理活动。
疾病的病理学则是通过对疾病的研究,揭示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病理过程。
本文将详细解释疾病的名词和病理学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一、疾病疾病指的是人体或动植物在生命周期中由内外原因引起的异常状态,通常表现为身体的结构、组织或器官功能的异常变化。
疾病的发生可以由外部病原体(如病菌、病毒等)侵袭机体,或是内部因素(如遗传因素、代谢异常等)导致。
疾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个体,而非传染性疾病通常由内部因素引起,不会传染给他人。
从病因学角度看,疾病的发生可以通过遗传、环境、生活习惯及心理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
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检验结果等信息综合判断。
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放疗和物理疗法等。
二、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学科。
通过病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病理变化的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学主要包括病理解剖学(解剖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个方面。
1. 病理解剖学病理解剖学是通过解剖已故或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来研究疾病的学科。
通过对疾病组织的观察和病理变化的分析,病理解剖学可以揭示疾病的本质、异常结构或组织的损伤程度。
这对于疾病的确定诊断、评估病变严重程度以及研究疾病的进展方式都至关重要。
2.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通过对疾病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进行研究。
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通过研究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例如细胞异常、组织退化和器官功能紊乱等,可以揭示疾病的发展进程,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病理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于推动医学的发展和促进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病理学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427c49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9.png)
病理学名词解释(带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0.1.01病理学(pathology)0.1.02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0.1.03病因学(etiology)0.1.04发病机制(pathogenesis)0.1.0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0.1.06尸体解剖(autopsy)0.1.0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0.1.08细胞学(cytology)0.1.09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0.1.10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0.1.11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0.1.1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0.1.13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答案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0.1.01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0.1.02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0.1.03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1.04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0.1.05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0.1.06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7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0.1.08①病理检查方法;②黏膜或组织表面脱落或刮取的或深部穿刺所得的细胞;③诊断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尸体剖检:是家畜病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运用病理学有关技术和知识检查死亡动物尸体的各种变化,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动物实验:在人为条件下,实验复制动物疾病的模型,并对其研究的方法。
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发展过程的研究。
临床病理学研究:对自然发生疾病的动物,进行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以了解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
本研究方法是临床常见的研究方法。
活体组织检查:运用切除或穿刺的方法,从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检查。
常用于肿瘤的诊断、某些病变性质的确定等。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运用培养基,创造人为的细胞、组织生长条件,来研究选定细胞、组织的生长情况以及某些条件对细胞生长、代谢、形态变化的影响。
常见的有:病毒对细胞的作用研究、吞噬作用的研究等。
大体观察:用肉眼并辅以放大镜、量尺和衡器等对尸体、器官和组织中病变的大小、形状、重量、色泽、质度、分布、切面性状等进行观察和检测。
组织学观察:运用组织学方法(组织切片、染色技术、显微镜技术等)观察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
常用的组织切片技术是石蜡切片、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染色法、主要运用光学显微镜。
细胞学观察:运用细胞涂片技术,对脱落的细胞、穿刺的细胞以及积液中的细胞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临床较多见的是血液细胞涂片;细胞分析系统的运用(测定特定细胞的截面积、周长、直径、光密度等)。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对组织切片运用化学的原理,采用化学试剂等与组织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在局部形成特殊的有颜色的物质,以了解细胞的物质代谢变化。
超微结构观察:运用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技术或金属镀膜技术对细胞内部(透射电镜技术)或表面微细结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观察的方法。
萎缩: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
细胞肿胀: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颗粒变性: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蛋白质样颗粒的变性。
水泡变性:变性细胞的胞浆或胞核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使细胞成蜂窝状结构。
脂肪变性:变性细胞的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或脂滴增多。
气球样变性:受损的肝细胞内水分增多,使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疏松呈网状、染色变浅,严重时肝细胞变圆、胞浆几乎完全透明,整个细胞似吹涨的气球,称作气球样变性。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
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后发生凝固性变化为特征,蜡样坏死:肌肉组织的凝固性坏死,眼观坏死肌肉组织浑浊、干燥、灰白色似蜡样。
干酪样坏死: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
眼观坏死组织灰黄色,质较松软易碎,似“干酪”。
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迅速溶解成液化状态为特征。
脂肪坏死:脂肪组织分解变质变化。
坏疽:坏死组织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感染而发生的一种变化。
干性坏疽:多发体表,四肢末端,尾尖等部。
坏疽部位干固,黑褐色,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因暴露在空气中干燥,腐败菌不易繁殖。
湿性坏疽:多见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或器官。
(肺、肠、子宫)水分多,利于腐败菌繁殖。
气性坏疽:深部创伤感染了厌氧菌(恶性水肿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产生大量气体,组织呈蜂窝状,棕黑色,指压有拈发音。
全身性萎缩:全身物质代谢障碍,主要是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萎缩。
废用性萎缩:器官或组织因长期不活动,功能降低所致的萎缩。
压迫性萎缩:组织或器官长期受压迫而发生萎缩。
缺血性萎缩:局部小动脉不全阻塞,血液供应不足所致的萎缩。
神经性萎缩:指神经系统损伤而功能障碍使其所支配的组织、器官失去神经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
局部性萎缩:是由局部原因引起器官或组织的萎缩。
细胞凋亡:是基因调控的主动而有序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它是指一连串连续性的不伴有炎症反应的细胞变化,最后导致细胞死亡。
透明变性(玻璃样变):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一种均质、无结构的物质,可被伊红或酸性复红染成鲜红色的一种变化。
病理性物质沉着:病理条件下,细胞内及组织中可出某些物质,称为病理性物质沉着。
病理性钙化:如果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有固态的钙盐沉着,则称为病理性钙化。
营养不良性钙化: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的组织或病理产物中。
转移性钙化:全身性钙磷代谢发生障碍,血钙和血磷升高,钙盐可沉着到某些正常器官的基膜和弹性纤维上,尤其是肺泡壁、肾小管与胃黏膜。
尿酸盐沉着:即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尿酸和尿酸盐结晶在有些组织器官沉着,常见于家禽。
病理性色素沉着:是指组织中的色素增多或原无色素的组织有色素沉着。
充血:某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液含量增多。
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
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
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的现象。
破裂性出血:由于心脏或血管壁破裂而引起的出血。
漏出性出血: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到血管外。
血肿:组织内较大量的出血,可挤压周围组织形成局限性血液团块。
积血:体腔内出血,血液或凝血块出现于体腔内。
血栓: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固态物质的过程。
白色血栓:由血小板析出、粘集而成的血栓称为析出性血栓,肉眼观察为灰白色,故又称为白色血栓。
红色血栓:当血管腔大部分或完全被阻塞后,局部血流极度缓慢或停止,血液发生凝固,形成连接于血栓体的条索状血栓,这种血栓肉眼观察为暗红色,称为红色血栓。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机体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的一个以血液凝固性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此过程中首先凝血系统被激活,血液凝固性增高,故微循环内广泛形成微血栓;同时因血浆凝固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而继发纤溶系统激活,血液由高凝状态转为低凝状态,导致出血。
主要临床症状为出血,器官功能衰竭、休克和贫血。
缺血:组织或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或停止。
梗死:因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贫血性梗死:梗死的颜色取决于坏死灶内的含血量,含血量少呈灰白色者,称为贫血性梗死。
(白色梗死)出血性梗死:含血量多呈暗红色者,称为出血性梗死。
(红色梗死)休克:休克是机体在有害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主要以微循环灌流不足而导致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伤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主要症状是:血压下降,脉躁频弱,皮肤湿冷,可视黏膜苍白,发绀,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抢救不及时,可很快死亡。
)代谢性酸中毒: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大量流失——体内碱储减少呼吸性酸中毒: CO2 排出受阻或CO2吸入过多——H2CO3浓度升高(碳酸血症)等渗性脱水:失盐与失水比例大致相等,血浆渗透压未变(或称为混合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失钠大于失水的脱水(或称为缺盐性脱水)。
脱水:各种原因引起体液容量明显减少高渗性脱水:以失水为主,失水大于失钠的脱水。
(或称缺水性、单纯性脱水)水肿: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组织间隙内体液异常增多。
积水:当浆膜腔内液体积聚过多时。
水中毒:低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导致稀释性低血钠症,出现脑水肿,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此病理过程叫水中毒。
酸中毒:如果NaHCO3 / H2CO3 比值小于20:1,pH低于正常值。
碱中毒:如果NaHCO3 / H2CO3 比值大于20:1,pH高于正常值。
适应:是指机体对体内、外环境变化时所发生的各种积极有效的反应。
代偿: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的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代谢性代偿:机体内出现以物质代谢改变为主要形式的代偿。
(当营养缺乏时,动物为生存下去以分解体脂来供能)。
功能性代偿:通过器官的功能增强来补偿体内的功能障碍和损伤的代偿(成对的器官丧失一个,或某器官的功能丧失时,另一个方或健康组织部分功能增强)。
结构性代偿:以器官、组织体积增大(肥大)来补偿的一种形式。
化生: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转变成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强的现象。
修复:机体对死亡细胞、组织的修补生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
再生:体内细胞或组织损伤后,由临近健康的组织细胞分裂增殖来修补的过程。
肉芽组织:由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病理产物(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的过程。
肉变:在纤维素性肺炎时,肺泡内的纤维素机化,使结缔组织充塞于肺泡,肺组织变实,质度如肉。
包囊形成:对于不能机化的病理性产物或异物则可由肉芽组织将其包裹,称为包囊形成。
创伤愈合:是指创伤造成组织缺损的修复过程。
炎症:炎症是机体在致炎因子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
它是机体全身反应在局部的表现,临床症状为红、肿、热、痛、机能障碍,其基本的病理过程为变质,渗出,增生。
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者由体液产生,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发热: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升高而引起的一种高水平的体温调节活动。
菌血症:细菌进入血液的现象。
毒血症:细菌的毒素或炎症灶中各种有毒产物被吸收入血而引起机体中毒的现象。
败血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并持续存在、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机体严重物质代谢障碍和生理机能紊乱,呈现全身中毒症状并发生相应的形态学变化。
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等损伤性变化。
渗出:炎症过程中,随着血流变慢和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液的液体成分可通过微静脉和毛细血管进入到组织内,这种现象称为渗出。
增生:炎灶内的细胞成分、间质成分进行分裂、增殖的过程。
趋化作用:白细胞在某些化学刺激物作用下,作单一定向的运动,称为趋化作用。
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
吞噬作用:白细胞渗出至炎区,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各种异物及坏死崩解产物的过程,称为吞噬作用。
炎性细胞浸润:渗出的炎性细胞在炎区内聚集,称作炎性细胞浸润。
白细胞的游出(渗出):在炎症过程中,伴随着局部血流组织减慢及血浆成分的不断渗出,白细胞也主动通过微血管壁进入炎区内,这种现象称为白细胞的游出(渗出)。
变质性炎:以变质性变化为主(变性和坏死)而渗出和增生变化轻微的炎症。
渗出性炎:以渗出性变化为主,根据渗出物不同分类。
浆液性炎:以渗出大量浆液为特征。
纤维素性炎: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
浮膜性炎:组织坏死比较轻微的纤维素性炎,临床上较多见,常发生于浆膜,粘膜和肺。